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第9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1]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九讲)
好,各位闻思讲堂、正法学堂的同学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好,请大家放掌。各位同修晚上好,今天周一,我们依然学习《净土决疑论》第九节课。其实《净土决疑论》所有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对于禅宗和净土宗两种教法,两种修法,两种见解上的定位,到底有没有错位或者偏颇。所以印祖一直在回答的讨论中,在匡正这个见解。
在上一讲讨论到,印祖呵斥禅人对于净土的见解不够到位,所以导致了在法门取舍抉择上,或者说知见中,一直对于净土的认知太过肤浅。所以印祖比喻也不客气,说好像见了县官就赶紧围绕上去了,而不知道皇帝来的才是真正的气派。像小朋友见到一个铜钱,觉得是一个小便宜就赶紧捡起来,摩尼宝珠看都没有看到。
由此我们大家来听佛法,因为佛法是一味的,不管是禅宗还是净土宗。禅宗是无上顿法,这没有错。那么净土亦复如是,我们在学修弘扬的时候,就是要学会偏赞。为什么叫偏赞呢?本来它是平等的,都应该赞,不会有错。但是偏赞就是我们现在去弘扬哪个,以哪个法门为自己的本宗,那么我们就要偏赞这个法门。
当我们偏赞净土的时候,说实在的就要说净土的优越性。优越性得要有一个参照物,这个比喻未必说特别到位,但是我们可以说把它的强项给抽出来进行陈述。这个时候,禅宗就好像就得让着净土,这个不会错。那比如我们在赞叹禅宗它是圆顿法门,它的直指痛快酣畅,直接上上根器,那我们也要从它的这个殊胜角度来进行领解,这个时候又要偏赞禅。
因为印祖一直是在弘扬净土,特别是到末法时期,一样的弘扬,效果只有净土最好。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不断的提醒对于净土的认知,和它所带来的特别是末法时代的相关利害,一直是围绕这个来讲。
今天的内容开始,一大版块就是来正释永明延寿禅师的《禅净四料简》。我没有记错的话,永明延寿禅师的《禅净四料简》不管在专讲,或者引用的时候,我们已经听过好多遍了。实际上最到位的出处,就是印祖的《净土决疑论》对它的解释。
其实这种因缘也非常的天然和巧妙。为什么这么说呢?永明延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是阿弥陀佛的左膀右臂,是他的心子,法王子。
可以说既是他贴身的弟子,西方三圣之一,就在他的右手边,也一定是贴心的法王子。所以他来示现解释,他师父示现所说的《禅净四料简》,那一定是到位的,直通到底的。借这篇论文,我们正好可以楷定《禅净四料简》的深度和它的严谨。
所以下面内容,在这个论典中借着禅者上座的对答,向他开示了永明禅师的《四料简》。料简的内容中,也非常证据确凿的把禅、净两门的利害、得失,言简意赅的说到。当然通常从内容上来看,好像有点偏心净土。
可是我们真的把这个学透,把印祖的解释过完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到处都能显现出他明弘净土,暗护禅宗的苦心,也可以说他把他师父阿弥陀佛的苦心,两个人一条心的给表现出来。
我们来看内容,这是印祖的话。
“汝还知永明四料简,所示禅净有无,利害得失乎?夫永明乃弥陀化身,岂肯贻人罪薮,谤正法轮,疑误众生,断灭佛种乎?”
你看,这个就是向禅人说,你总知道永明延寿的《四料简》吧,前面我给你讲了这么多呀,实际上在《四料简》中,早已经给你说破了。并且告诉你,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既然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来弘扬佛法的话,他来特赞净土,难道是为了害人,送给人邪知邪见吗?让人诽谤佛法,生疑心,误导众生吗?让大家有了断灭佛法,让众生失去学修的机会吗?会这样做吗?这是一种反诤。这个也是印祖确实有神通,他好像知道这个上座对于《四料简》的内容颇不以为然。
下面的内容果然如此,大家来看。
“彼曰:永明料简,语涉支离,不足为法。何以言之。”你看,他认为禅师料简的内容说的不圆满,甚至是错乱的。不能够当作法轨,这个权威的正知见的开示,不足为法。
他找出理由是什么呢?“彼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说到这里,我们顺带着把《四料简》的内容给大家念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它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这就是永明禅师把禅、净之间的这种相辅相成给点拨出来,这样表达其实更为精准。但是大家要知道对于《四料简》,历来有两种人不认可。一种就是狂妄之人,他反驳的也好像挺有道理,认为《四料简》说的太绝对,不符合现实,因为好像里边完全就是向着净土。实际上他是自己的法藏都没有通,特别是对永明禅师他没有信心,这是他随口顺口这么一说,不足以为所依凭的根本法,这是第一种人。
还有一种人就比较圆滑了,他不能反对像永明禅师这样的大祖师,那么他只说法不说人,他说这个法是假的,不是永明延寿禅师说的。确实《四料简》读起来好像很通俗,像四六句子、顺口溜一样。
他认为禅师的水平那么高,不可能说出这种低水平的话。看上去有点钻空子,说得好像很巧妙,实际上露出了他们对历代弘扬赞叹这个偈颂的大德没有信心。比如说他对印祖都没有信心,假如这个偈颂不是永明延寿禅师说的,是真的有问题,难道印祖身为大势至菩萨再来,会看不出来,会帮衬着这个邪知邪见一块祸害大家?难道印祖没看出来,反而你给看出来,好像你是千古第一高人吗?所以这就叫做不知趣。
很多时候,其实最平朴、真挚的这些法,我们反而看不上,这就是著相凡夫的一种烦恼和虚荣。比如大家熟悉的《心命歌》,“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它把三世因果讲的特别透彻,但是读起来像民间顺口溜,谁都能朗朗上口,我们就觉得好像不太阳春白雪,这就是一种颠倒见。
第三种就是浅见,基本上都是因为没有理解透料简的深意。比如说这个上座禅人,你看,他这里明确的说为什么这么讲不足为法呢,永明延寿禅师讲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他认为如果这样的话,就太容易了。
你看他说,“若如所说,则今之禅者,类多皆看念佛的是谁。”
就是现在我们当下的这些参禅的禅和子,在参禅看话头的时候都是看念佛是谁。那这不就是看念佛是谁,就好像是净土吗;看是谁,那就是禅宗嘛,参究嘛;所以他认为这就是有禅有净土。
进一步:“又有住念佛堂,长年念佛者。彼皆现世能为人师,来生承即成佛祖乎?” 说只要在念佛堂里念个佛,难道他们都成了现今的祖师,来生就成佛吗?另外又说到:“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那现在满世界的“今之愚夫愚妇,专念佛名者,处处皆有。未见几人临命终时现,现诸瑞相,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
他说的这个道理,乍一听好像还很有范儿。他认为现在这么多的人都在念阿弥陀佛,没见过有几个人临终有瑞相,证明他是确凿往生了。你说万修万人去是真的吗?他认为恐怕不是,是夸夸其谈吧。这样的话他才说不足为法。
“余曰:汝何囫囵吞枣,不尝滋味之若是也。”印祖认为,这个禅人太粗浅的来看《四料简》了,把《四料简》真的是看得太俗了,太浅了,太颠倒了。说他其实是囫囵吞枣,根本不知道《四料简》其中的内涵和深度。
你看印祖的评价就不一样,“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
这个评价就可了不得了,《永明料简》每一个偈颂四句话,一共十六句话,就是三藏十二部的纵横纲领、宗旨,把三藏十二部都讲完了。那不要说这个主修禅宗的禅者了,包括现在主修净土的,有可能听到这个话还觉得,哎呀,印祖是不是太过誉了,怎么就成了是大藏之纲宗呀?
阿弥陀佛呀!我们现在在白华庵,天天也在阅藏,每天早上七点到十点。我说从佛学院回来,感觉又要重读一遍佛学院一样,那看上去那么多的经藏,光《般若经》就六百卷。我们有个师父看的特别精进,昨天晚上跟我说起,说他看了四百多卷了,他还要管食堂的伙食,每天抽时间来看。真的是出家僧宝啊,太有善根福德,确实是难能可贵吧。
但是,一个《四料简》把净土说的这么的出格,它就是三藏十二部教典,那其他法都没了吗?我们此前不是也给大家讲过,一切的经论,无非就是为说法门和行门。一代教法三藏十二部,无非就是讲空说有,讲现象说本体,说空就是般若波罗蜜,讲有的代表就是净土,有西方世界叫极乐,有佛为阿弥陀。
为什么说永明延寿就说一个禅和净,就是大藏之纲宗呢。因为一大藏经就只有禅、净,最后把它厘清捋顺,落脚处就是禅净两种修法。一个是毕竟空,一个是缘起有,从这两门入道。
所以印祖说的一点都不过分,“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龟鉴”就是看你修得好不好,就跟镜子一样,看你对于见解正不正确,看你对佛所说法是不是能够善取。
大家听法也听了这么多了,其实每部经典里面真是如此。就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地藏经》,最读不懂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实际上它们都是从空、有两门来宣说的。有时候我们看这些讲空性的经典,虽然是在讲空性,可是语言本身就是缘起有的呀。我们理解的时候还得依着思维意识去理解,慢慢起观照,最后才能入这个空性的境界。
所以一切法都在这两门上,而且有时候在经典里面穿插转化的也很快。有时候在说事,有时候在讲理;有时候前半句在说理,后半是在论事。穿插转化,进退之间,这是佛的智慧,叫做辩才无碍,我们只有依教奉行的份。所以说不仅仅是《大藏经》的纲宗讲的是空、有两门,每一部经都是在讲空、有两门,每一句话最终落脚就落在空、有两门。所以解门、行门都不出这两个,所以说当之无愧的就是纲宗、龟鉴。
“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
虽然说解和行都在其中体现出来了,但是想了解《四料简》甚深法义,那么你还真得把禅净两门、有无两义,彻底吃透到位。否则,你就认为延寿禅师好像背叛了禅宗,不断地在弘扬净土,贬低禅宗。祖师爷好像是不是偏心得太厉害了?因为他也是宗门下开悟的,那现在把净土、禅并列在一起,把禅说的也太低等了吧!都会生起这种误区性的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禅、净是个啥,印祖就点出来,说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叫究竟的禅?什么叫纯粹的净?所以这里就告诉这个禅者,首先得把禅、净、有、无这四个概念要搞清楚,你能够这样依文贯通它的义味,再细细地研习,你才能知道说,哦,原来这《四料简》真的讲的是圆满现成的真实法。但是多少年来,因为我们太听禅讲诸师说的多了。
“然后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印祖把《四料简》赞叹、推崇到什么地步,一个字都不能增减,一个字都不能够前后挪移,现成的、究竟的、真实的圆成实法。
那么印祖这里也在感慨了,他说:“吾数十年来,见禅讲诸师所说,皆与汝言,无少殊异。见地若是,宜其禅与净土,日见衰残也。”
阿弥陀佛,非常可悲。印祖说我几十年来,见到禅讲诸师所说,不管是禅师在讲公案引用,或者是法师在剖开了、掰开了揉碎的讲这个《四料简》,所有的见解都跟你所认为的没有多大差别,都是一个,肤浅;第二个,误会;第三个,先入为主。
肤浅,就是你根本都没弄清楚什么是禅,什么是净。误会,就是你不知道什么叫有禅,什么叫有净。所以“见地若是”,连禅讲诸师都如此,禅讲诸师意味着什么?就是法师,禅师呀。现在来讲的话,这也是要担当整个佛教弘扬的人呀!初一、十五都会顶礼天下弘宗演教善知识,说的就是禅讲诸师。能够进行引导性的、引领性的、领众性的这样的一些人物,尚且在见地上还这么肤浅和偏颇。弘法的人都是这种偏见、浅见,那你想想这两个法门能够兴盛吗?大家能够一门深入吗?所以印祖说,难怪禅、净两个宗派,实际上一直在衰败的。
好,既然如此,这个上座就反问了,“问:何名禅净,及与有无,请垂明诲。”
既然你这么说,那什么是禅?什么净?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你给我说说。这里传老把它判别:“释禅净(什么是禅,什么是净),约教理。”这个大家要了解一下,否则听的层次你会厘不清的。什么意思呢?下面我是从教理的角度来解释禅和净。什么叫做从教理的角度来解释禅和净呢?我们不是学过《宗教不宜混滥论》,上面讲到说,从理解的角度就叫做教,从彻悟的角度就叫做宗。
那么这样来讲,不管讲宗还是讲教,只要你从文字语言上进行表达,都属于教。就是讲宗,用的语言文字也属于教,讲教用的语言文字还都是教。从悟性上来讲,悟教或者说从宗上也去悟宗,都属于宗。所以这样来讲的话,我们说宗教,宗教外无教,从契悟的角度,宗教都称之于宗。
那印祖这里要表明,我下面要讲什么是禅,什么是净。因为禅确实是不能讲,是要悟的呀。现在用文字给大家讲出来这个宗呢,那我说的这个宗其实也属于教。传老这里判说,解释禅净是约教理而讲的。这个大家认知清楚,否则在理解上会混乱的。
“答:禅者,”这是印祖先解释所谓的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
我在备课的时候,也不敢多再去打妄想,左思右想什么是禅。什么是禅?顾名思义不难理解,就是不要再多想了,当下就是,此时此刻此一念。“吾人”就是你、我、他本具的这个灵知灵觉,“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所以这一句话就楷定,如果真正依着教的话,每个人都有佛性,无始劫来,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不断地就这样解释去了。什么叫做真如,它不是假如,真实不虚,如常不变,佛性就是成佛的可能性。好,我们都落到语言文字了。
要悟这个宗,什么是禅,你就要用在这个即,当下相即。本具的,现前的,一直在的,从来不生不灭的,都是这个现前的东西,就当下这一个,就是这个。连说宗都是多余的,就在。所以你看宗门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大家一听说宗,就是我们当体的心,就赶紧去找这个心,心在哪里呢,心就在了不可得之处。
所以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大家现前就悟一下。我们此时此刻在听法,父母未生之前,我在哪儿?是谁?做什么?大家一念相应,你说父母未生之前,哪里有我,一切法无我呀!就在我们当下闻法,拿着手机看着微信,所有的这一切,因缘中没有我,真的没有我。可是我这样一念提倡,大家不断的这样翻滚,这个起心动念的时候,就错认为他就是我。
所以祖师们真是呕心沥血,吐心吐胆往尽头说,但是又不能说破。就往尽头说,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真的我们就依文这样去观照一下,大家想,就是爹妈没有生咱们的时候,咱们在哪儿呢,哪有咱们呢?我叫宏海,父母不生的时候,宏海在哪儿,现在好像有这么一个色身在,是宏海。一切法无我就是本来面目。但是“宗门语不说破”,不是说不想说破,是因为说不破,一说,就不在那儿了。所以只能“令人参而自得”。
大家要知道,这个手法,就跟说你进去嘛,但是永远他都不能把你,操作的说在你不动的情况下,他让你进去。他只劝说你进嘛,快进嘛,入门,永远叫你依着他的话可以,但是他这个话说你快进,你快进,是不能让你进的。只有你自己“嘭”地进去了,那他这个话就没白说。所以叫“令人参而自得”,自己入门,自己登堂入室。
印祖后面讲到:“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
印光法师慈悲呀,还费了这样几个笔墨,来方便地巧说般若波罗蜜。但是他也是马上把告诉我们容易产生理解的破绽,又给补上了,所以“故其言如此”。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是你在悟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当真,真的有一个本来面目,真的有一个参而自得。那一旦有这一念,那又出了本来面目,又入不了参而自得。所以这个东西就这么难,就这么简单。
“无能无所”,只要你起一念,动一心,那么一定会有相匹配的二元意识启动,启动了以后,就有能有所了,有主观有客观。所以一定要抹平、摆平了这个能所对待的客观。
“即寂即照”。还记得我们在学习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里面,就讲了半天这个“寂照”,说“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他说来说去就是让你一点一点地,一念一念地,其实只有一念地放下这个执念。离念,就是要灵知,这个灵知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我知道的知,我明白了的知,我懂了的知。
所以为什么有一部论典叫《般若无知论》,因为无所知,故无所不知。这里讲到的“纯真心体也”。后面有一行小字,他就害怕我们误会了,嚼着这个文义不放,特别又补了一个,虽然说又多了一句话,反而多了一层纸,但是他补的这个补丁也很好。
你看:“离念灵知者”,什么叫离念灵知呢?不要以为说“离念灵知”,真的又找这个东西去了。它是“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
也就是说,离一切相就叫离念,即一切法就叫纯真。不是说没有一切的缘起万法了,就让缘起的万法,继续缘起,依然缘起,从来缘起,但是你不随着这个缘起而走入到它的那个因缘中,当真了。这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讲这个禅啊,真的是要说的话,怎么说都行。但是不说的话,说一个字都嫌多。这样的一种修法,就是直捣根本源头,我以前给大家讲过,叫“休克疗法”,有时候把它形容成“攻心术”。就是从最要害的地方,把它透过来,从根上搞定,这就是禅。
这个禅真的是魅力无穷,但是你必须也要在那个根器上。你不在那个根器上,你没有把自己梯子下面的台阶给砌好,你以为你就这么白白跳一下就上去了,根本上不去,而且还会摔死。所以禅呢,该利益的,利益功德无量。但是有一些根器不够的,祸害也是无边。这就是后来的大德讲到,有大利的法,一定会有大害,那么古人得了大利,我等现在剩的是受这个大害。这个禅上座就是一例。
所以印祖这里先讲什么叫做禅。在《印祖文钞》里面另外也讲到了,说“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不受一尘”表这个性体,这就是禅。但是“佛氏门中,不舍一法”,不舍一法是表这个性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在这生的万法中,我们现在特拈出来净土一法。
所以印祖说“净土者”,前面把禅讲完了,这是讲净土。“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所谓的有净土,你甭跟我再说什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这个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没有错,它就隐带、含藏在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中。所以印祖在这里禅已经交待给大家了,什么叫做净土呢?当真、认真、老实的信愿持名三资粮,一心一意的当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叫做净土。
给娑婆世界染土说的往生超度之法,这个净土就是针对娑婆世界,当真的世界,当真的人,所说的当真的净土。就让你这么修,你在上面不要再动,说还要猜测一下佛是不是有什么密意,有什么权巧方便。再大的权巧方便,佛让你依教奉行的时候,你就是依着权巧方便,能够当下得真实不虚。所以说你如果在这个权巧方便上,动了一个认识权巧方便的念,你反而不能够得这个真实不虚,就是这样的一个法。
所以印祖特别提出了,说“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祖师爷们讲法不会有漏洞。你看,他并不是说非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他说非偏指,就是从事相上讲,这个理就带在里边。但是你不能偏说这个理,那么这个事相你就把它给抹杀掉了,不圆满了,就不叫净土了。
所以这里讲到的有净土者,就是我们释迦牟尼佛在讲《阿弥陀经》的时候,大慈悲心,无问自说了“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的时候,就是让你深信发愿。“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就是让你持名,指方立向,真实不虚的告诉你,你就这么办。
所以大家看,光说自性弥陀呀,理上虽是这么个理,可是你事相上没有信愿持名到位,理再怎么说的天花乱坠,我看着我自己也是,亦无济于事呀!所以说净土很简单,就指这么一回事,这是从约教理上说这个禅净。
那下面再从约摄受的根机和修行上来讲禅、净。什么叫做禅净说完了,又告诉我什么叫做有禅,有净。大家来看印祖的论文: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
这叫有禅,这个时候就把他的问题给回应上了。因为这个禅人讲到,只要你在脑子里面想想,说念佛是谁,好像就已经在参禅了。好像只要你参禅了,就说明有禅了。不是的,这里讲的什么叫做有禅,说白了,开悟了才有资格算有禅,成功了你才能称得上带个“有”字,你是有禅人。
所以不容易呀,“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咱们一直在修净土,可能有些同修念的心地清净的时候,听这个法也许会有点相应。那平常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在心地上这么走这个位去用功,我自己也惭愧。那么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叫“参究力极”?参就是参话头。
按照虚云老和尚讲的话,参话头呀,这个话头也是一个敲门瓦,就是一个方便。参话头后来才有的呀,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宋以后才有。那宋以前也有禅宗,怎么办呢?那会的人根性利,就不要借话头,直接一说禅法,一念绝起来了,就“念寂情亡”了。念就是,念念刹那刹那的启动“我”的这个相续相,没有了。
像《楞严经》里面说“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你一念心念启动了,一念“能”的执着起来,就有一个“所”的执着,能所一合作,那么这个念就寂灭不了了。因为它不断的在相互攀缘,互作增上,启动不已,相续不断。所以只有这个念头寂灭了,就是消停了。消停不是说这个死了,是说不动了,但是越不动它越透彻,越寂灭它越清晰。为什么?因为烦恼无明没有了,分别心、情见没有了,念寂情亡了,没有意乱情迷的情来干扰我们了,这个情不仅仅是狭义上情欲的情,包括我们所有的知见,此时没有了。
为什么?因为用参究的力量把它给排挤掉了。参究的时候力量特别足,卯足了劲,所有的这些念头和知见都生不起来了,只有一个话头。大家看话头,比如我们说参“念佛是谁”,不在说念佛,重在于谁?那在这个谁上呢,你不要想这是谁呢,谁呢?不断的在打妄想,是谁呢?念佛是谁,那我们肯定说念佛是我,我在念佛呀,这个时候你就相互合作了。
问念佛是谁的时候,这个我还没有生起来的那一刹那最清净无我的状态,你使劲的参着、究着,不放,就像猫守老鼠洞一样,一旦砰的水桶脱落了,就叫彻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了。原来在问谁的时候,这个疑情之前那一个清净念一直在,就是我们把它给染污了,扰乱了。
所以说有禅者,就是参话头参的开悟了,明心见性了。实际上心性一直是明的,在不借话头之前,就是只要人家觉性起来了,马上就明心,马上就见性。后来不行了才改成说参话头。但是总而言之,人家是开悟的,因为明白遍法界之心,见到一直在的佛性。当然我们听明白的时候,听见性的时候,都要跟着走,这都是一种妄想。你当体就是把心消化在这个心上,把性给同步在这个性上,吻合在这个性上,心性。就是此时此刻,说此时此刻都是多的,因为一说此时此刻又有待一会,又有刚才。
大家尝试着观照一下,我们一下子见不到,那我们尝试着靠近一下。设想一下,比如说如果把时空角度打破的话,我们在这种时间流淌下,从小到老,去年、来年,昨天、明天,刚才、待会儿,所有的这一切,你都把它摄到当下来,因为本来就在当下。
所有的这些所谓的距离,大家在北京,我在浙江普陀,还有欧美、地球、宇宙等等这些,大家想想所有这些概念起来的时候,你把它摆平,因为它也没离开当下。所以你参来参去,最后观照来观照去,只有当下,就是当下现前这个东西,心性。你相应了,就明了,就见,这就叫有禅。
虽然我们刚才讲什么是禅,什么是净,可是多了一个有字,就不一样了。这个禅、净呢,是一个法门,是一个教法。那如果说有禅的话,他就是具体指的这个人,这个根器,这叫有禅。
“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有净土的标志是什么呢?这个并没有脱开彻悟禅师说的修净土的法门,十六个字的大宗纲,“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了生脱死真实心,那么我们发的这个心一定不是真实的。
那发菩提心就是要成佛度众生的心,为了这个,那我现在因为本事还没有,赶紧深信有极乐世界有弥陀,我要去。那么发愿我一定要往生,念念念阿弥陀佛,求生这辈子往生西方,这才叫有净。
看到了没有,净土的殊胜在哪里呢?就是禅宗我们修不了。为什么?修禅不是说你坐在禅堂或者到禅寺里边,乃至在参着禅,就是叫修禅了。修禅的意思就是哪怕如此之难,但是你必须给我开悟,你才叫有禅。
可是有净土就不一样,大家明显的感觉到,发真实的菩提心嘛,谁都可以,深信发愿谁都能够到达,持佛名号谁都能够做到。那就说明它们两个的要求上来讲,差别太大。一个是如果你不开悟就不叫有,一个是只要你能够相信并发愿就算有,从根器上来讲,禅净有天壤之别。
后面就开始讲到禅和净,然后有禅和有净是不能够把它搞混的,大家来看。
印祖说:“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就是刚才给你讲的什么是禅,什么是净土,只是从我给你讲道理的教法上,只从这个层面来进行阐述,什么是禅什么是净土。
“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
是说具体这个人,这样的根性,他有没有达到有禅的标准,开悟了没有。有没有达到有净土行者的一个指标,就是资格认证,有没有信愿,发愿求生西方。这是说修行者他所修的法,所修的这个状态来讲,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因为待会儿四句偈要细讲,那么首先你要明白、厘清,禅和净土就什么层面说,有禅、有净土就什么具体而论。
“教理则恒然如是”。如果说从约教、约理,从道理上来讲,一直是这样的。你要修禅,这个就是禅;你要修净,这个就是净,佛来了也得这么说,“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教理就是我们常讲的,其实指的就是理体、本体。
“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
你光讲道理,这个道理一直在,你讲不讲都在,任凭你怎么说也行,你说与不说还是这个理。可是如果你约机修,禅和净永远都在,看你有和没有,那你必须给我说,看你有没有依着那个道理,开始具体的有实行。
实行还不是行一下就行,还要你行到究竟处,彻底到位了以后,证到这个一直在的道理,这样才算你了解了禅和净,然后你也修的有禅,也有净了。这样的话,禅净有无汇到一处,这才叫做“使其实有诸己也”。这里讲到的“使其实有诸己也”,就是你自己反过来知道了,知道依着教理来起修,修到究竟处,证到这个道理,那么你回头证明说,“哎呀,真的是这样,我真得到了。”
“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儱侗。”
前面的禅者不是在讲有禅有净土,有禅无净土的时候,泛泛的挑病、挑理了嘛。那印祖就说了,听起来禅、有禅,净、有净,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实际上不大相同,差别很大。你还需要慢慢的、详细的、好好的把它研习一下,不要把它笼统带过去了。
那后面就开始讲到,既然讲有禅,可是我们对于有禅的概念是模糊的话,往往没禅也认为是有禅。什么情况下是有禅,哪些情况下,甚至说大多的情况下,其实不叫做有禅。那什么叫做有净土,你是真的有净土。
今天时间差不多了,下一次我们讲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很可能我们号称是修净土,一旦对应一下,发现自己根本非净土行者。所以蕅益大师也讲到了说,要信了再信,但增信愿,只有信愿到顶了,推到极致了,那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净土的行者。
今天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下一次我们再引入到对于禅净,可以说是非常具体精辟的讲解,就在《净土决疑论》。好,请大家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随喜大家闻法的功德,我们下次再见。
上一页1234567891011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1]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6  更:2021-08-18 19:49:5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