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观经四帖疏 -> 正文阅读 |
[佛经]宏海法师:观经四帖疏[第2页]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3] [放入我的收藏夹] |
(第二讲) 好,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我们闻思讲堂群三的各位莲友们,大家晚上吉祥。 今天是我们学习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第二个课时了。今天也特别随喜在场,我们现场也增加了很多的听法众,特别是在普陀山,大家还得漂洋过海,为法而来,所以由衷地随喜大家有这种发心。本来还想着说,坐在这个正趣堂,面对着海上的众生多讲。那还是我们人世界为本,所以今天也很高兴跟大家在一起,来一起学习这个甚深妙法。 其实我们来听法,是一件特大的好事儿。这个并不是说我在这里,好像说咱们坐在一起,说点儿好听的,找一个共同语言,乃至说唠唠叨叨,在这儿叨扰大家。听闻佛法,我们都是生生世世这么过来,积攒到这辈子。所以每当我们,你要听一遍,就从心地上走一遍,也就是我们说的从自己的阿赖耶识里边过一遍。虽然现在好像有的说还达不到,用不着,起不来。特别像我们讲到的《观经四帖疏》,要告诉大家,这是从心地上通透了以后才能达到的这种安心顶点,安心起行法。 这个《观经四帖疏》讲的内容,我们听下去的话好像,因为我们前面也学习了《弥陀要解》,有可能会觉得很土,怎么这么实在。但是我要告诉诸位,你的心力越提升上来,跟这个净土一门,也就是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越相应,你会觉得说,你觉得越来越近,反而会觉得它越来越广,越来越高远,这是对的。 这个法一般的人是接不着的。我们发心供养这么一遍,为什么呢?就是说,哪怕我们在里边熏习一遍,你听进去了,虽然暂时这个说心地也罢,愿行也罢,境界也罢,到不了这里。但是大家想想我们有时候的悟性是怎么来的?怎么在某种情况下,一言对机,触景生情,突然会觉得法喜充满,这是怎么来的?就是过去世听法听来的,甚至你根本当时也没听懂,就这么过了一遍,懵懵懂懂跟着法师大德走了一遍而已。打个比方,就跟买电器一样,现在有的很多功能,比如说手机,这么多功能,你暂时你不会弄,弄不上,但是你先让它在这儿。 因为它这个科技一直在翻新,如果你的心慢慢地也提高,就是这个技术你掌握了以后,你再把这个手机的功能拿在手上,那这个用处就是说,等于说方便所在,它提供的作用,种种的功能,你会得心应手。我们听法也是这样,你先听进去,不懂也不要紧,等你的见地,行持,福慧增长起来的时候,它会出来应你的机,知道吧。你的感悟,你的觉受,等到那个层面的时候,它又是一番风景,全凭我们现在能够听进去。如果你熏不进去,没有这个法,那么你机缘现前的时候,你也没办法相应。所以大家莫要疲厌,或者小瞧这个闻法功德,这是我们提前说一下。 我们讲到这个《观经四帖疏》,今天迈入了正题,就看一下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叫《观经四帖疏》。这是一个略称,就是简称,它的全称叫做《佛说观无量寿经疏》。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经典的讲解。有时候如果说古人对一部经典的讲解,一般把它称之为疏。有的时候随着时代的流淌,后来又读不懂了,那就给它进一步地再进行再注释,就有时候叫做钞。所以有时候大家会看到,比如说讲《弥陀经》还有一部叫《弥陀疏钞》,这是再讲解。这里讲的是给它的一个直接对经典的注释。 观经,就是我们说所注释的经,四帖疏是它能解释的名。为什么简称呢?就像你看智者大师是天台宗,他也讲《法华经》讲得非常出名,但是他讲《法华经》,讲到《妙法莲华经文句》的时候就叫《法华文句》,讲《妙法莲华经》这个玄义的时候叫《法华玄义》,也是简称,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说从这个内容上分了四帖疏?它分了四个版块。其实我们发心给大家学的,最最重要的反而是第一个版块,叫玄义分。这个法本,你就翻开第一页过了,第二页就是目录,目录上面讲到第一个玄义分,第一卷。玄义分是讲什么呢?就是讲《观无量寿经》的宗旨。里边一些内容,当时对这部经典的误解,历史上曾出现怎样的误判,善导大师把它拨云见日,力挽狂澜地,所谓的我们上一讲的楷定疏的内容就体现在玄义分里面最多。 第二个叫做序分义,就是讲它的《观经》里边的序文,为什么讲这部经典,怎样的缘起。后边两个版块,一个叫定善义,一个叫散善义。这是怎么来的呢?因为在《观无量寿经》里边讲到十六种观法,就是我们现在修行的法门。一会儿让你观这个落日,一会儿让你观这个水,一会儿观琉璃地等等,到十三观的时候是一个分水岭。为什么呢?因为前十二观都是一般的凡夫心力很难到达。你看我们现在的心力,所感的我后面就这么一尊佛像,这也是个阿弥陀佛的形象,比人还小。一般我们现在凡夫的心力,能够观到一丈六的一个金身就算不错了。你说观西方三圣遍满虚空,说他说莲花叶上面的一个叶子就不知道有多少脉络,像天画一样,你的心力根本达不到。 所以大家要知道《观无量寿经》也不是光给人道讲的,人道里边其实到这个时代,最适合的就是观第十三观,就是叫劣应身,跟我们人身高差不多,观这样的阿弥陀佛。但是前面的这十三个都属于要修定力,你有定功了,才能观得出来。你比如说我们就讲到说,里面有一个内容叫开眼闭眼。大家尝试一下,你这会儿忆念设想阿弥陀佛,把他的形象想一遍,眼睛开合的时候会不会受干扰?他里面的要求达到标准是开眼闭眼如如不动。 就跟我们念阿弥陀佛,持名念佛的时候,不管是有人叫唤,有人干扰,在动在静,你都能名号不断,相续起来,是一个道理。所以这叫定善义。后面第四个版块其实比较重要反而,为什么呢?它叫散善义,就解释的最后三观九品,九品往生。那里边种种的就讲到说,你再怎么不济,再怎么修行差,甚至你什么坏事都做绝,依然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法。这四个版块合在一起,称之为四帖疏。这我们做一个内容上的讲解。 我们今天开始从第四页讲起,翻到第四页,玄义分。我们今天来看玄义分,第一个部分。什么叫做“玄”呢?我们都讲到佛法里边讲到说“谈玄说妙”,“玄”就是什么呢?就是先给你把它挂在前面,让你有所总体的了知和把握,这是玄的第一个意思。玄嘛,就像我们说悬在前边,有点儿谐音。那么这个玄义的“玄”的正解是什么呢,是幽远深妙的意思。 就是一般情况下,一般乱的这种平常心,一般在红尘滚滚里边,你根本达不到。你必须来听,好好地坐下来听,认认真真地思惟,然后不断地参悟,还要相续他提供出来的这个行持,你要去实践,那么慢慢慢慢你才能达到这个既幽又远,很深,微妙的意思,这就叫玄义分。所以大家要知道,先谈经文的大概的宗旨就是从玄义分讲起来。我们说到说: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就是你看这个经典,倒是也看得懂,也字认得,但是你看来看去,有些东西你就是看不出来,你只能看出来你看出来的,你看不出来的,需要另外的人看出来的,给你讲,那么相互,这就叫互作增上,叫闻思修。 所以我们讲佛法,大家来听闻,要解,也是有讲究的。你首先第一个你要有正解,不是要偏解。什么叫正解呢?就是佛讲的一切法,说这部经典,说这法的本意是让你断恶修善,求解脱,成佛道。一定不能失去了这个中轴,正脉。所以说你只有听到了正解,不要产生偏解了以后,你才能正得这个利益,就是能不偏不倚,正正好得到这个法的利益,能够得这个正利益。就是正是佛想让你听明白的,往这儿会的这个利益,你要善会佛意,这叫做正解。另外还有一个解叫做适解,就是适合的适,不是过解。大家听明白,适解和过解不一样。适合的适是什么?就正正好。我们有时候讲到说过犹不及,为什么这么说?你听对了,听适合了,你就把佛讲的这部经典的原意,能够怎么说呢?就正中下怀,把它的利益调到最大化,能够得这个殊胜的力用。 所以为什么叫善解佛意,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部经典能于此方国土里边的我们这些众生,能够得什么法,得什么利益,你要听得正正好刚刚好,不能少,也不要多。少了,你没有领解佛的意思,多了,就把你凡夫的心给劈头盖脸盖上去,把佛的本意给什么呀?给歪曲掉,给复杂化,或者走偏。第三个,这是我们讲净土法门比较重要的,就是定解,不是要不定解。什么叫定解呢?就是我们念《弥陀经》的时候,大家一定会念到说,哎呀,说在极乐世界,水鸟树林,鹦鹉舍利,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欲令法音宣流,其音演畅五根五力。听过这个法,这句话。什么叫做五根五力?第一个,给你信根。就是听了这个法,我就笃定了,相信了,就这么办,这要信根要扎下去。 有了信根,你还经不起别人的忽悠,知道吧,这一风吹,那一动荡,你就走了,歪了,不依这个法了。所以第二个叫增长信力,这叫做定解。决定深信,决定要往生,相信我一定能得生而念佛。这叫做定解,非不定解。第四个,什么叫做玄义的讲解,我们讲到深解这个玄义,就是叫巧解,而不是拙解,笨拙的拙,拙劣的拙。就是说我们来学习,当然我们需要一些知识性的了解,要不然你云里雾里,有的坐在这儿,根本就听不懂,这是说什么呢?从来没有在这里面泡过。但是你知道了,还不能够只仅仅只有匠气的这种贯文,或者这种宣科,大家一定要从信仰,从这个纯正的信仰,仰信佛菩萨的这个功德,从自己的心地修证的体悟中和感应里边,才能跟有缘的大家,去分享这个微妙的见解法义。所以要巧解,不要拙解。 现在好多时候,其实我们看经书,或者学习论典,看上去好像还弄得进来出去很自如,实际上他很拙,没有这个巧。我今天告诉大家,怎么能达到最巧呢?就是相信,这是最直接的一条路。所以说,这个就是玄义的意思。你看,智者大师修的法华三昧,所以才讲《法华玄义》,我们善导大师他是证得了念佛三昧,所以才借《观无量寿经》的这个开示,注释了一部叫做《观无量寿经疏》,观经的玄义在一开始就讲,是这么个意思,叫做玄义。 那好,诸位,我们大家先来关注一下,其实今天头几句,其实也比较重要。可能读的时候都读过。你看,第一句黑体字就九个字,叫“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就是劝大家,你看这个“劝”字是什么意思?又力,再加点儿力,再把自己的烦恼洗一洗,不清净的心洗一洗。再往这个三宝上靠拢,再往上面依托,全身心的皈依,就这个意思。所以要先劝,我们就听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大部头的一部论典,都还要开始先劝?说实在的,善导大师在这里先调动大众发心皈依三宝。我们现在在汉传佛教到这个时代,学习,特别是学习论典,有些东西是流失的。到后来的时代中,你看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些比较著名的论典,一般刚开始基本上就是一封序了。大家看到,就是这个作者,这个大祖师爷,他先写一封序,固然说序里面也提出来一种他的发心,对大家的劝诫,想让大家开示到这个法门的殊胜,功德,得到真实的利益。 但是真正的古印度的论典,特别是刚刚翻译到咱们东土的论典里面,其实一开始的标准模式,都是先要念这个《归敬颂》。大家有了解到,比如说,在中国的论典里面,最著名翻译过来的《大乘起信论》,这个有的知道,有的听也没听过,一开始就是《归敬颂》。甚至佛法整个论典里面最根本的核心大论,比如说《中论》,《中论》是讲般若智慧的,讲空性的,但是他开始还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念的是《归敬颂》。现在我们有时候就没有了,只能见到一篇序文,这就是一种演变,演变就没有这个宗教仪式感。所以,你看在唐朝的时候,善导大师作疏,还是给大家说,先要劝大家大众发愿归三宝,而有这么一大篇的偈颂。 我们从中看,不管说在僧在俗,出家久近,学佛长短,皈依是学佛的初门,也是久修深证者的印证。大家要知道,就是个皈依法。刚刚学佛的行者,刚刚才迈入佛法,啥都不懂,进来看,看你皈依进到佛门,就看你是不是明白了皈依法。现在好多时候不明白皈依法。我偶尔有时到那边放生去了,有过来也打个闲岔的,说耍逗趣的,开点儿戏论,他说我也要皈依佛门,但是我还要吃肉。因为我们不是正在放生嘛。他就不明白,皈依了,可以吃肉。我常说到,不要杀人放火就可以皈依,杀人放火了,后悔了,也能皈依,这就叫皈依法。 不知道嘛。很多人一听到皈依,吓也吓死了,说从此以后什么也不能干了。就有人问过我说,皈依了以后说,那不行,他还想成家。你说我们现在对皈依法就不明了,三皈三结,什么叫皈依呀?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众,就具足了。标准的一个正经八百的三皈佛弟子。刚刚开始都上不了道。 我们今天在座的,可能在直播里面听的都是号称说老修行了,当之无愧的三宝弟子。可是大家扪心一问,我们的皈依法有没有到位。我自己一说到这个,我都心虚的不行。为什么,比如说,我们对佛法的信心不够,心存疑虑,力度不纯,没有佛弟子的人生观,下意识地就体现这个皈依的人生观,没有。皈依还没有依上。比如说学佛多年了,到了一个大坎中,修行的境界,或者说障碍逆缘出来了,为什么迈不过去呢?真的就是迈不过去。为什么?就忘了说仰仗三宝的威德,勤求加被,没有这回说的。你是三宝弟子,你这会儿不用他用谁呢? 所以说佛菩萨的加被,佛的加被,才能给自己信力行力。法功德的加被,大家看,坐在我们这个法堂里面,我们白天在这就吃饭就叫斋堂,现在我们讲法就叫法堂,这不一样的。对无上法宝所尊。那么对善知识的这种教导,速速地心地上去相应,起行,而不是看他怎么样,觉得他不咋地。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常说的皈命顶礼,就是让你体现信仰,但是往往我们信仰的,还是信自己居多,信自己的聪明,信自己的心计,信自己的手段。那三宝呢?所以看我们现在,为什么在我们的法缘中,这个大家人人都有份,共业嘛。为什么呈现出如此多的舍本逐末的现象,为什么?根本的原因就是皈依法没有到位,乱象频生,附会混同嘛。所以大家要知道,佛法僧,如果我们在这样的俗情中,你不断地去起身迎合,你还指望在紧急关头你能顶得住?这种大因缘大时代能住持正法?你能靠得上?能皈依?我不相信。所以,善导大师为什么在这里又劝,叫说“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我们今天索性也正好讲到《观经四帖疏》,把这个皈依三宝再捋一遍。三宝是人天眼目,这是真实不虚的,长夜明灯。你如果想起信,想修行,想超凡入圣,没有三宝,你根本没门。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定是先从归敬三宝开始。特别是包括我们今天,这也算是要演这个正法呀。这满满当当,对面这海上的众生多着呢,我就观想,要演这个正法,但是浊世来讲,障太多了,我们先要劝大家,所有的今天的众生法会,一定要先归敬三宝。归敬三宝,这么起一念,要归敬三宝。三宝有住持三宝,什么叫住持三宝?还有化相三宝,还有理体三宝。 实际上最殊胜的,当然我们常讲到的理体三宝。理体三宝,法师们接触的多,可能居士们未必能够听得懂。什么叫做理体三宝呢?就是佛的法身是周遍的,他不是有形有相这么一个拟人的角色而已了。当然,拟人成这么一个角色也是法身的一部分。所有的山河大地,万古星辰,尽虚空遍法界,这是佛的法身,这叫佛宝。那么,这个法身本身就是法,本身就是法,就是真如实相,就是真理,唯一的真理就是这个,这就叫做法宝。 所有的修行者,你比如说僧证阿罗汉,证什么?就证这个空性。诸佛菩萨证什么?证中道实相,就证这个法,见这个法身,这就叫僧。所以理体三宝,有时候我们也叫做一体三宝,他是这么个意思。就是真理只有一条,无二无别。我们也是真理中的一份子,只是现在认不清自己。 我们现在见到的,多是化相三宝和住持三宝。化相三宝就是当时释迦牟尼佛慈悲不舍,到咱们这个世界示现了。我们现在能听这一点儿法,全凭他老人家来,他不来,我们不知道。他成道了以后,不断地弘宗演教,以法宝开始说法,这就叫做法宝。当时我们每部经典里面,那么多的罗汉弟子跟着他,走哪跟哪,那就叫做僧宝。这就叫化相三宝,当时在这个娑婆世界起了个头。化相三宝,化现一种相,在这个人世间流传。可是理体三宝,我们现在也没证到,也搞不清楚,说实在的搞不清楚。化相三宝,也越来越远了。 现在告诉大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住持三宝。住持三宝,我告诉大家排名是怎么排的呢?佛在最后,法在中间,僧在第一名。特别是在座的居士同修,为什么呢?因为佛宝,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有,你看就这张佛像,只能看见他了。舍利,去礼拜,这就叫佛宝,住持的,还在世的。法宝呢,我现在拿的论典,大家人手一本,这也算法宝。但是这个佛宝由谁来每天供着,我们大殿的香灯师父每天都去上香,师父们都去做功课,礼拜,由僧来供,由僧来显,法宝由僧来传。 所以,所有现在的佛之道法,只有用出家人来弘,就叫住持僧宝,最重要,排名第一。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三宝的功德真实不虚的。特别是到我们末法时期,住持三宝是最尊、最贵的。你们不要以为说,我知道普陀山有一个“佛灵僧不灵”。其实,可能大家把“佛灵僧不灵”的法也给误会错了。 跟大家说一句实话,为什么说三宝在末法时期,就是我们已经滑落到这个时代了,也不可能鸡蛋里面挑骨头。为什么?因为好多指标都下降了。这个倒不是说给好像出家人,或者说抱怨三宝,因为我们作为学佛弟子,特别是在家皈依三宝的同修们,这直接也跟我们的业果是有关的。就是大家共同,我们也是这个因缘中招感了这么一个情景,《安乐集》里面讲到说,能够五戒十善持的人都太少太少了,就这么个时代。所以大家要知道,末法时期什么叫三宝?哪怕只有一个名字比丘,就是世间真实的三宝。除此之外更找不着福田给你种,就是没地儿培福去了,大家知道嘛。那我等一下就讲到名字比丘,你们都觉得说,这太受不了了。 什么叫做名字比丘呢?就是持戒都持不全,就是只穿了个衣服看上去像,就从这号人里边去求福求慧求佛法。听起来讲得这么决断,为什么说除此之外不能更觅福田呢?因为在末法中,假如果就给打个比方,说真正有持戒者,当然有。可是如果你把持戒者真正这样出现,以一个持戒清净圆满者的,他都没法在咱们世界待的,知道吗?太染污了嘛。就跟我们现在说,到菜市场里边说买几条鱼,我去了一下,还有老母鸡,甚至是有的人好吃这个那个,泥鳅呀黄鳝呀都有。你说今天在菜市场说卖老虎,没人相信,知道吧。为什么?谁相信有这么回事,菜市场里有老虎,大家都受不了了,知道吧。因为我们现在共业所感的菜市场里边,就只能买点黄鳝、买点泥鳅,买几个鸡,买几条鱼。所以鸡鸭鱼肉,就算我们的真正能吃饱的东西了,有老虎也只能在这儿当猫看。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说法,好像容易说,你是不是给和尚找借口呀,不好好修行,破戒,犯斋,好像。不是的,给大家讲,这里不是说给出家人找冠冕的借口,这是佛早就观到末法的情状,亲口留的余地,告诉大家,亲口留的余地。在《大集经》里面讲过,《大集经》这是佛说的呀。他说的什么?好比真金,就是黄金为无价宝,在这个世间里。那么如果没有真金者,就是银子,白银为无价宝。没有白银了,鍮石伪宝叫无价宝。什么叫鍮石呢?就是黄铜,或者看上去好像金银的,就像我们现在的那些所谓的贴金,那这也算是金色呀,它是黄金吗?不是呀,这叫伪宝。 好比现在我们有时候不是美其名曰叫做料器吗?叫做什么老琉璃呀等等这些,什么玻璃,实际上就是假的。那么如果连这个伪宝都没有了,怎么办呢?就是铜呀,铁呀,铅呀,锡呀,这些都算是无价宝。就是牛没有了,就驴也当宝了,用毛驴吧,反正也能够拉磨。所以他就讲到,如是,说一切世间佛宝是无价的,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无价的。那么没有佛宝了,就是缘觉和罗汉,就是二乘人是无价的宝,辟支佛和罗汉是无价的宝。 如果没有这样的圣人为宝了,能够有点定力的凡夫是无上宝。大家想想,我们现在能见到有定力的凡夫吗?没有了,怎么办呢?如果没有定力的凡夫了,就以持戒的人就为无上宝。如果持戒也没有办法,就以污戒的比丘,就是持戒没持全,偶尔的犯了一回,破了一次,那么这就叫无上宝。连污戒的比丘都没有了,怎么办呢?说头发剃了,身上穿了个袈裟,一看,名字比丘为无上宝。这叫三宝。 所以其实我们现在在末法时期,还算末法中的前期,那我们还能够见到表法,表树法幢,修清净行的这样的一种比丘。虽然也有假冒,这个怎么说呢,外面游荡的骗子呀什么的,但是还是有这样的对比性,这是我们的福报,大家要知道。实际上你说真的假的也没法定。一念真,一念假,念念之间而已了。所以说,有这样的比丘为无上宝,就能把九十六种外道,给他降伏了,有名字比丘就可以。为什么,他就可以受世间供养,为世间福田,能示给大家因果、轮回、佛法。如果有人能够护持成就这样的名字比丘,这个人修行的速度会很快。所以跟大家讲讲,这就叫我们说“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到现在的三宝。 那当然我们也要回到我们今天的这个法上来,我们具体内容的本位上来,也就是说,从善导大师的法本来看,前面讲的皈依三宝,叫做入门,叫入门。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修净土的,也就是下面开始讲的皈依呢,是你要依止净土法门,开始要入道了,不是入门了,才这么说的,进行一个发挥,提升。那大家要听明白。就是说从修净土,善导大师讲《观经四贴疏》来讲,虽然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就法而言,我们现在是就净土的这一法、一门而言,怎么来体现这个深度的皈依。 因为我们现在在专讲净土,只在赞净土,提炼。为什么?因为法界广大,那我们心力太微小了嘛,那只能说我们现在先跟着祖师爷的步履,近水楼台从中先得月。来这么一个皈依三宝的背景下,轮廓下,来更为专精地来皈依三宝。怎么皈依啊?告诉诸位,佛、法、僧三宝。我们修净土的行者,皈依佛宝皈依谁?两土世尊。释迦牟尼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阿弥陀佛说,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 六方佛说,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就皈依两土世尊、六方诸佛就够了。这就是皈依的佛宝,我们今天讲这个法的现前佛宝。皈依法皈依什么呢?皈依净土的根本经典、论著,三经一论,五经一论,信愿行三资粮。皈依僧皈依什么呢?皈依历代净土的祖师,和净土圣贤录,就是成功已经往生了的行者。这是我们修这个法里边,要皈依的佛、法、僧。大家要把它提炼清楚。如果说再进一步,再进一步说,专修,皈依佛就只皈依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皈依法只皈依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度众生。皈依僧就皈依诸上善人,就是想着去极乐世界跟诸上善人待在一起。 娑婆世界没有最苦,只有更苦,善导大师叫“魔乡不可留”。就不断地提炼,你要提炼提炼到心相应到什么程度呢,相应到皈依佛皈依谁呢,阿弥陀佛在他方接引,去极乐讲法的本座也不管了,只皈依临终授手接引的那一尊,这叫皈依佛宝,专而又专。皈依法皈依什么呢,只皈依四十八愿,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前一条记住就忘了后一条了,后面的记住了,前面的也不知道了。那就把核心提出来,只皈依第十八愿,正愿眼心,四十八愿之核心眼目:设我得佛,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如果佛说的不能兑现,那么三世诸佛就是妄语,那我们学佛有何意义呢?你亲口说了,说: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说的呀,那我就只能相信你说的,怪你说的呀。你说了我就得信,我信了你就得应。所以这叫皈依法,就皈依十八愿,核心眼目。皈依僧皈依谁呢,皈依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这就是我们今天发愿归敬三宝,这就是净土行者里边,当然我再强调一下,不要又说以法谤法,反对前面那种皈依三宝,那个叫入门,我们今天讲入道。 你把这个核心的佛法僧,临终接引佛,第十八愿,观音西方三圣僧能够皈依好,我告诉大家,就大事已办,就大事已办。 当然你能够皈依得住皈依不住,也是要有前助和后助力的。就是说没往生之前,你也要有点助力,对于往生之后你也要生点向往,你才能把中间的这个核心佛法僧能皈依得住。你比如说,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往生之前,那我们皈依什么呢,皈依佛,皈依什么,皈依说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正在说法,皈依这个佛。我们皈依法,皈依什么法呢,皈依“死”法,没往生之前一定要皈依“死”法。为什么?印祖说了,修道的人,不忘这个“死”字的,道业自成。念念要皈依这个“死”。皈依僧皈依什么呢,就皈依众生生者皆是莲花化生,就皈依莲花化生。这就叫前期助力。 后期这个牵引,后皈依什么,皈依佛,你要向往,皈依佛皈依什么,哎呀,皈依极乐世界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就皈依这个变化所作。这就叫佛。你皈依法,皈依什么法呢,自然念佛、念法、念僧,就这么修。你皈依僧,铁定了一生补处,这也是皈依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能够锁定这样的皈依,你能把净土的修法,推至放大到这个层面,那么我们才这里讲到的说,带着净土的发心,透过皈依三宝的功德,那么把自己的心调到究竟大方便,显究竟这个往生之法上。千方百计地调,这才能入道。好,那我们再看看下面几句,这是叫“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啰嗦了这么多。 下面叫:“道俗时众等,各发无上心,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共发金刚志,横超断四流,愿入弥陀界,归依合掌礼。”这两个偈颂呢,大家看到了,实际就是给定调。就是说皈依的这个根本法,皈依所对的这个根本境,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愿入弥陀界。 那我们前面讲的想必还没有理解错,它是这么一个皈依。那大家看,总的来看,刚才我们读的这两个偈颂呀,是属于发愿,前期的发愿。后面的十二个偈颂,一直到第五页的这些,五个字五个字的这个,那么这属于正归敬三宝。其实归敬三宝里边呢,前七个偈颂也是归敬序,就是主要针对归敬的内容。后五个偈颂是发起序,就是说我为什么要造这部论典,皈依完了以后,再讲我为什么要造这个论典。总而言之,这就叫正明发愿归三宝。 什么叫道和俗呢?在坐的居士同修知道什么叫道和俗吗?什么是道和俗?你们听过咱们跟师父们一起统称叫四众弟子,这个话听过吗?有时候佛门里边又讲叫七众弟子。出家修道者就称之为道,出家有五众:男众,女众。男女众里边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还有一个式叉摩那,这五个呢都算是出家众,在古印度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出家五众。在家二众,就是在座的男居士和女居士,叫优婆塞,优婆夷。你们不是皈依了三宝受五戒以后就叫优婆塞,优婆夷,就近事男女嘛。咱们合起来,我们都叫,大家不要忘了咱们都是佛弟子,同在解脱路上,把手同行的。道友也是一个称谓,同修也是一个称谓,那么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友也是一个称谓。 所以这里叫“道俗”,就是指的在家出家,合起来四众七众弟子。那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个道和俗呀,不是咱们通常说还有道教,还有什么其他的宗教,这个“道”是讲的佛中道实相的道,就修这个道的。如果你离开这个道,就属于外道。这个“俗”,不是指的完全不了解佛法什么的这些凡夫俗子,是指的受了三皈,甚至五戒,已经皈依了的佛的俗家弟子、外护弟子。这叫做“道俗”,这里讲的这些。 后面的叫“时众等”,才是指的歪打正着,刚好来了,正好在这个法会里边。所以大家要看到,净土的微妙就在这里,能化的主,就是佛要讲这个法,这个善导大师要注这个法,弘扬这个法的时候,刚好有人遇上这个法。有的遇上了他很明白,有的遇上根本就没明白,稀里糊涂今天坐在这就听了,这也叫做“时众等”。什么叫时众,就是正好碰上他来了。就像我们去普济寺,正好师父们在唱诵梵呗,哇,你一听听得特别相应,跟观音菩萨亲临来了一样,就泪如雨下。这个就是你正好碰上了,善根显发了。他这里讲的这个情形也是这样的。而且这个“时众等”,不仅仅是当时善导大师所在的时代,我们现在,咱们坐在这也算在时众等的这些时众里边。 因为这个佛的教法,善导大师注释的这个遗教呀,流布到咱们此时此刻,我们在这个时间段里边,所以叫“时众等”。那大家要参究一下,这一句话也很微妙,为什么叫“时众等”?正好说明什么,净土法门它就是这么个特色。你看佛讲的时候,也是这么一个特色。韦提希或者说缘起中请法的时候,也是这么一个特色。法藏比丘当时要作阿弥陀佛的时候,也是这么一个特色。什么特色呢?就是说他不想自己修行。你知道吗,他在这里就讲到,他不在自己修行断了多少烦恼、证了多少实相上论,他不在这个上面论,他就看你能不能碰得上这个法,能不能承担这个法,弥陀救度的法。 所以我们一直说,不在断惑多少,而在遇缘大小。你正好混到这堆人里边来了,你就得度了,就这么个法。所以叫“道俗时众等”,它有这样的内涵在里边,那我们了解一下。 “各发无上心”,要发心啊。这里的无上心就是菩提心,这三个字多少人会讲,可是怎么也摸不到它的热度,滚烫不起来,难呀。你说我们现在修法,不要说胜义的菩提心了,凡夫俗子的菩提心都发不起来,甚至连一颗善良的心都难以保持。省庵法师在讲到《劝发菩提心文》就讲到说: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你心不发你入不了道呀。 大家在座的,你回想一下这个入道得有多难,自己好不容易才摸着这个道,说要这么办,说这辈子要往生。那多少人活在人世间根本就起不了这一念,连半念都起不了,越活越离得越远嘛。所以说:“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立了愿了众生可度,心发了佛道堪成。你不发这个心,经尘劫还在轮回,纵然修点行也是徒劳的。为什么?下辈子换点福报,下下辈子又耗光了,就这样。 不断地就跟我们赚钱一样,买来了花掉,花完了再赚,就是这样。所以这里讲的无上心就是菩提心。但是菩提心一般我们都讲到说,凭着自力勇猛菩萨的这种根性,在苦海中,在这个三界火宅内度化众生,这不是才叫无上道心嘛,对吧。这种道心罗汉他都不敢发,发不起来呀。众生无边誓愿度呀,世世常行无上道呀。但是大家要知道这个叫做圣道门,因为他的根性比较强烈,他厉害,他能发得起来心。大家尝试一下,你自己想想,想一会儿,想都不敢这么想,累得受不了知道吧,发不起来嘛。 所以现在我们修的是净土门的菩提心,就是因为我们心弱,这是事实。我们自己的心弱,阿弥陀佛的心强大的这种力量才能注入进来,所以这里是有差别相的。为什么他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这里一般念愿生西方净土中。他说世世常行无上道,我们说,哎呀,于一刹那离五浊。这不是两码事啊。切莫认为说前者厉害,后者就窝囊,他是有手段的,我先打不过了,我先躲,躲到哪里,去极乐世界去练,然后再来。所以大家要知道,圣道门当然也是发菩提心,他是什么呢?他属于自力修行,所以他的这个菩提心,各发无上心的差别相在哪里?圣道门凭自己修行的人,是在秽土中发愿,对的,就在娑婆世界发愿。但是他在秽土中起行,还是在这儿修,这属于圣道门的修法,所以叫难行。 我们这个菩提心是怎么发的呢?也是在秽土中发愿,就在娑婆世界发愿,但是将来在什么,在净土中起行,而是先要往生,所以叫易行。这叫无上心。现在我们都是有上心,几乎。有上心就是人天之心,想求点回报之心。真正的无上心的话,至少要出离心圆满才算及格,成佛心发起来了算满分,真的想成佛。所以说各个而发,一人一发,大家一起发,不离现前,大家心都是一个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就是佛国净土之因。 也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皆是清一色的童男子相,皆同时具足六种神通等等,全从菩提心发心而来。所以不要觉得说自己现在发不起,尽量发,尽量一定要发。你现在发起来了,虽然兑现不了,你将来就知道这个好处是如此之大。 那为什么说难发呢?因为,后一句紧接而来,“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大家知道为什么生死难厌,这是实况,真情实景。我们现在觉得生死就是自己活着好像这辈子我离不开,确实生死难厌。我们剖析一下大家就知道,我们确实一个凡夫在三界中轮回的人他有苦衷,不得已的苦衷,他没办法,吃不消。生死有两种,一种叫分段生死,一种叫变易生死。这个听起来比较专业。 什么叫变易生死?我们先把高的给大家讲一下。变易生死就是你已经跳出三界了,了生脱死了,还没成佛的这段时间,罗汉菩萨受的就叫变易生死。变易生死是什么样的?是精神上的一种心念的生灭,就是有前念后念的相续。所以大家要知道,都了了生死了,还为什么说生死甚难厌呢?就是厌不出来,成不了佛呢?因为变易生死一般修到这地步不想出来,都是圣人了。大家知道罗汉为什么住在空性中,他觉得自己修行已经修到头了,就住在这种我们讲过的说叫方便有余土里边,他不想出来。这才叫生死甚难厌,他变易生死他不想出来。 为什么,因为随着菩萨越往后高,越往高修越费时间,就说明越难修呀。越难修的话,他已经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要受轮回了,没有这个苦楚了,他就想当菩萨就好了嘛,为什么要成佛呢?所以越往后修越慢,越费的时间多,三大阿僧祇劫呀,从八地到佛就用了三分之一,前面的用了三分之二。所以你看为什么像这个天台宗讲到一个六即佛里边,已经修到分证即佛,就是到了第五步了,就差第六步到了,还说什么呢,“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就是月亮还没看清楚,还是朦朦胧胧,好像有一层雾给罩着,乌云遮住了。 直到说究竟了以后才说,哎呀,从来真是妄,今天妄归真。原来都以为是妄想,今天原来本来就是佛。这个时候才算是什么呀,彻底出了生死了,变易生死也出了。所以第一点大家要知道,变易生死就是不想出,他不是不出,他觉得不想出,连想出的那个念都很难生起来,这个非常难,比我们分段生死更难。 可是分段生死对我们来讲已经难成这样,为什么?没有能力出,不能出呀,出不去嘛。六道里边轮回不息,你没有能力拔出根本业缘。《地藏经》里边讲到的,说菩萨于百千劫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但是这些人呢,一会儿堕大地狱,一会儿堕饿鬼,为什么?然后菩萨还以方便力拔除根本业缘,让他遣悟宿世之事。可是这些人呢还是没办法,一会进来一会又出去,把他弄出来了又进去了,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还没有办法。为什么?不能,出不来啊。 就跟那掉到水里面的人,你一根绳子拉给他,拽着拽不上来,棍子拉给他拽着拽着,好容易差不多了,噌地又滑下去了。我们就好像医生跟病人一样,佛要给我们打针吃药,佛菩萨,自己碰都不让医生碰,疼。这个大家都是凡夫,我自己也最有体悟了。这就叫做什么,一个是不想出,一个是不能出。从这个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来看,分段生死没能力出,想不起来出,不想出。变易生死就觉得不错了,不想出了。分段生死是出不去。 就光从分段生死来讲,大家要体悟为什么说“生死甚难厌”,讲这些话不是白说的,就是你要仔仔细细认真勘查自己的心,有没有被困在这些窠臼里边。你比如说我们说变易生死离得太远了,那都是圣人的事,我们就光说分段生死,也是一个不想出,一个不能出。为什么不想出呢?虚生浪死,认他乡作故乡。所以你看一进这个道场里边都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都是说你要出要出,三界火宅。可是问题是什么呢,没有愿望出呀,不想出,觉得还美滋滋的不错。 “有海无边际,世间多忧苦”,可是他有因就有果,他在这儿因果牵着他,不想出呀,活得挺滋润的。修行修得稍微涉及一点真正的出离就受不了。第二个,没有能力出,为什么?好了,既然说,已经说不想再苦海无边了,那想回头了,修道之人,为什么,又出不来?这是很苦的,更苦的,为什么,就错认消息。我们现在就是说一般的修行,甚至俗人就不讲,就光说道人,已经要了生脱死,死心塌地已经踏上修行之路了,但是他求取法上的舒服,俗话这么说。 你比如说落入到四禅八定的凡夫定。大家要知道,不要说生在人道了,就生在上面天道,什么色界无色界那些天,还都在凡夫,他一定会还要生死的,还要掉下来的。有天人死的时候又要下来做猪,他自己看见了,最后去找释迦牟尼佛,皈依了三宝了,才免除了这个果报。所以说你只要有一点点刻意修道的心,你就一定是出不了生死,知道吧。你有觉有观,那你还在轮回中。可是一般我们来讲了,我说这个词儿,这也可能只有说用功夫深的师父们,或者说老禅和子们,禅堂里边坐了多少了,或者念佛念得得力的人,才能够听得出来感觉,要不然说有觉有观,你搞不清楚说什么呢。 到这地步他出不去,为什么,他既然刻意修道,刻意修道啊,那就说明什么,既然他认为解脱是真的,那一定六道还是真的,他出不去。就把这个执着又粘在法上了,道上了,不是无功用行。所以禅宗里面讲到什么“贴身布衫”呀,什么透不过去呀,楞严经里面讲到说,“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你坐在那儿,以为已经境界生得不得了了,什么感应,什么出现,什么从来没到过的状况,心里一喜,一有感觉,一觉得自己还不错,别人没到这儿,完蛋了。 这就叫做什么呀,不能出,你出不来呀,又把你套住了。以为一念不生就是道,实际上只不过是在享受功夫,还是第六意识的境界,以为就是佛法。所以你看还是这两个遭遇,不修行的不想出,想修行的不能出。你真正体悟这些你才说,你不把心靠到阿弥陀佛上,这辈子根本没有办法了,生死甚难厌,是你没有能力厌。大家不要轻而易举地听成说,诶呦,我发不出来一个了生脱死的心。发了都没门。告诉大家,你要知道这种生死的厉害,太厉害了,无量劫来的积累。所以说厌离生死、欣求无为是学佛法的大纲,所谓的菩提心就是厌生死欣佛法。所以这里讲到说“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不外乎说一个难字。 那今天我们就先把这一个偈颂讲完吧,也算热身一下,一个半小时一晃而过。 好,下面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各位的闻法功德。 阿弥陀佛。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3]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