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 正文阅读 |
[佛经]宏海法师:弥陀要解[第22页]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首页 上一页[21] 本页[22] 下一页[23] 尾页[23] [放入我的收藏夹] |
(第二十二讲) 好,各位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大和尚慈悲,诸位常住师父慈悲,诸位居士菩萨,大家晚上吉祥。 今天是我们学习《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的第二十二讲,正数是二十二讲。当然,我也掐着算了一下,留下的内容,如果倒数应该是第二讲,再有一讲,下一讲就能够圆满了。我以前讲一部经典的时候,也有时候如果说比较密集辛苦了,也会生起这样的一种妄想。说哎呀,这部终于说快到了“欢喜信受,作礼而去”了,说讲完了能歇口气了。现在不敢生这样的想法了,为什么?因为只要每次生起这样的一种,这其实就是属于靠,你一有靠了,菩萨护法就开始要给你铲除你这个习惯性的这种贪着,靠。所以每次只要生起这样的心,下一个路口一定是更密集的,更大部头的这种法务,所以就是随缘。这二十二讲,好像是近一年的时间,恍然一下就过去了。 今天我们和尚,还有诸师也辛苦,刚刚你看在这个戒坛里边,大家都圆满了具足戒。当然也在随喜之余,也祝愿的话说了几句。当时我内心也想到说,哎呀,真正的是说一入空门深似海。这个深似海,不是说世俗的那种说,好像就是掉进去了怎么样,叫愿行似海。特别是像我们普陀山,这样的法界,真的都是,缘起都是大乘的缘起法。没有个说你能够说偷安呀,偷懒呀,享受呀什么的,大家都身为佛子,每天都在行这些佛事。所以,有时候外界的说起来说,好像遁入空门,什么好跟闲云呀野鹤呀好像联系起来,或者他们一听闭关的师父,好像不知道在里面有多么清闲。实际上这都是要么不了解内情,二一个也没用过功夫。他不知道说真正的一个道人一天要有多忙,要有多精进,所以也是由衷地随喜。 我们今天的内容,上一次讲到了四十三页这里,四十三页进入了流通分了。所谓的流通分,我们前面讲过,像手足一样就是让它运行不滞。在这个因缘法界中,要把这个法,要把这部经典,让它流和通起来。“流”就是有展转的功德,为什么叫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通”就是说,一个是能够入众生的心地,这个法能够入众生的心地。二一个众生的心地能够住到这个法里边来,这才叫通。所以为什么说我们讲法也是这样,说我今见闻得受持, 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流通。当然前提是我们说拿一点净资,印一些经典法本来,可是真正的意义上,要落脚处要在这个心地上把它通起来,这才叫流通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法缘呀,弘扬呀,住持呀等等,这些的意愿。 上一讲,我们讲到说,经文说“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然后“东方亦有阿閦鞞佛”开始讲起。这里讲到的说这个“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我记得上一讲已经把这个“不可思议,略有五意”,这五意稍微贯了一下。 今天,我们看下面的这里,“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你看,我们再再地说,说行人称名,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把阿弥陀佛所有的这些修行的功德,还不只是他因地修行的功德,他现在正在极乐世界说法的功德,还在法界劝诫接引所有往生者的功德,尽未来际,只要跟极乐世界的这个法,净土法门缘起的功德,全部摄在,就在这句佛号里边。所以你说这样的功德如何思议呢?怎么去思议这个功德?所有的一句佛号念起来,所有的佛功德都是我的功德,我的功德也就是佛的功德,无余无欠。所以这里说“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下又曰”,这里有一句“下又曰”,翻过来四十四页,“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这不是下面说“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这是把后面的经文给贯连起来了。怎么个意思呢?说“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就是说六方佛,乃至无量诸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我们在娑婆世界,他是教主,所以现在他是主,余佛为伴。可是纵然释迦牟尼佛是主,六方佛是伴,但是如果说跟阿弥陀佛,也就是我们讲的这个法这部经典比起来,阿弥陀佛是主,释迦佛和余佛皆是伴,所有的这些伴都要以这个教主佛,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功德为自功德。所以说“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这是这个意思,这个我们大家贯一下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往下看,“阿閦鞞,此云无动。佛有无量德,应有无量名。随机而立。”这就是后面因为我们要贯一下什么,像什么无量精进佛,那这肯定是表达的他说,一个是因地修行的时候是精进的,所以说“随机而立,或取因”。你比如说还有什么法幢佛,那就肯定是他度化众生就像高树法幢,无所不摄,所以叫做“或取果”,就是这意思。 “或性,或相”,如果从相上来讲,比如说这个名光佛,如果从性上来讲,比如说持法佛,这是他。“或行愿等”,比如说后面讲到的这个杂色宝华严身佛,这就是指的他的行愿,杂色宝华,他的因行庄严他的这个果海。所以这里说每一尊佛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呢?虽举他的一法,或者因地修行的时候成就的,或者果地上利益众生的时候显现的,乃至他度化众生法门的特色,等等诸如此类。 “虽举一隅”,就是虽然说把他的功德名号里边叫了他一个名字,你比如说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无量寿,实际上在经典里边还有什么,无对光佛,无边光佛,焰王光佛等等,这都是阿弥陀佛的异名,也是他的全体的功德的一种显现一个点或者一个面,所以叫“虽举一隅”,就是随便把他角落里的一点点东西,边边角角的给你说一下。“仍具四悉”,我们前面讲过四悉檀,就是说世出世间的功德利益都在其中。 “随一一名,显所诠德。劫寿说之,不能悉也。”你看,就是我们说佛的功德,哪怕说佛的广长舌,尘说,刹说,炽然说,不间说,都说不尽,都说不尽的。所以说“劫寿说之,不能悉也”。 我们再来看,“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亦不可尽。世界不可尽,住世诸佛亦不可尽。”这就是讲到这个华藏世界海的这种大乘法界,如果你真的从声闻乘里边来讲的话,根本就听不到其他佛的名字,也不知道有他方多少国土,他的视野中是锁定的,没有这些法,也入不进去,也讲不开来。所以说“略举恒河沙耳”。诸位要是有的去过印度的就知道,这恒河沙这么多的佛都是略举的,都是略举出来的。 印度这个恒河非常奇怪,据说有现在的就是说前卫的这种科学仪器里边,也在检测它的水,恒河的水。咱们有时候去旅游了都会回来说,哎呀,很脏,很怎么怎么样,说他们很多比如说外道的有一些宗教仪轨,他把人要放在这个恒河边上,然后给念经,做火供,最后就把他给放到恒河里边就这样流走了。所以有时候我们回来也听说恒河很脏,泡着好多死人,一不小心就捞起什么,其实这都是一种夸张。我也到过,恒河的水虽然上面漂的这些宗教的有一些,这样的一种元素也有,或者有一些小船呀,但是它很干净。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化学污染,这是一个。 二一个,现在就是说他们通过科学的仪器,不是日本人也有出来一个叫《水知道答案》,就是给水放好听的音乐,或者讲这个布教甚至的,它的这个水分子就会呈现的非常漂亮,你给它说恶口的话或者什么呢,拍出来的水分子就特别的乱,就跟我们心性一样。恒河它被测出来,就是这个水怪得很,有一种超能量,说不上来。那我们想想实际上是什么?就是信心的能量。再如果说广一点地去泛泛地讲的话,不管他信什么教,他一到恒河,哪怕每天这个印度人要去洗澡,他也是带着宗教的信仰去洗的。有一种外道就每天恒河里边洗日三洗,早上洗一洗,中午洗一洗,晚上洗一洗,就能解脱,还是这样的一种说法。 所以这个恒河还是挺不可思议的,那在佛教里边常用。因为当时佛陀就是生在这个河边,就生在这块他的这个国土里边。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恒河,大家认为入恒河都能得福,印度的八条河里边,恒河是最大的,宽四十里,那个沙子细得就跟面一样。所以每部经典里边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恒河沙,什么恒河沙世界,恒河沙功德,恒河沙诸佛。所以说这里讲到的说,比喻这个世界诸佛皆不可尽,皆不可尽,“略举恒河沙耳”。 那我们来看“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你看,就是说,说实在的,为什么这个,我们说叫流通分呢?你看,在流通分里边,都没有说舍利弗听了这么多了,再问一句,他什么也问不出来,只有听的份儿。那么在流通分里边,还犹如华藏世界海的内证境界,就是谁能流通这个法呢?只有佛与佛才能流通,佛与佛才能究竟。为什么呢?他是唯佛境界。这里才说“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就只有诸佛,他把这个看全了,这个法门之妙他看准了,这个功德利益他尽收眼底。你看这里,我们前面也讲到了,为什么说我们叫“顽冥极矣”,就信不起来。这个时代越久远,去圣日遥。 所以对于这个圣言量,我们的对接感就越来越差,能力,越来越差,跟现实对接的多了,就跟这个法道对接的少了。但是我们孰不知,你看这里说“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这个广长舌能遍到哪儿呢?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要吓死人的呀,要吓死人的。大家要知道,一个三世不打妄语的行者,他说的话就决定可信,他说的话就决定可信了,三世不打妄语。一个佛能够三大阿僧祇劫不打妄语,才能够感召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广长舌相。三大阿僧祇劫,那我们知道,要这样的积功累德。你比如说释迦牟尼,也是如此来的。 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至鼻。藏果头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今证大乘净土妙门。”因为这里他讲到的藏教果头佛是指的,天台宗不是有藏通别圆嘛,藏教来讲就是阿含部,也就是声闻乘,所以他们的佛又叫有教无人,有这么一种说法。他们的佛叫果头佛,他已经什么呢?也可以覆面了,三大僧祇劫。但我们现在讲这个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你想释迦牟尼佛也是三大阿僧祇劫,曾经的因地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就像咱们庙里边一样,会搬砖,会砌瓦,就是这么一个瓦匠师,叫大光明。 在他所处的时代,那个佛也叫释迦牟尼,他的弟子也叫舍利弗,也叫目犍连,也叫阿难。那么,这个佛跟弟子们来到他的这个瓦师的家里边,受了他的供养,他在供佛的时候就发了什么愿呢?就是说,我将来作佛也要跟你一模一样,我的弟子也跟你名字一模一样。所以我们这一期感的释迦牟尼佛,他的弟子也叫舍利弗,目犍连,阿难。从这个作瓦匠师的这个大光明的这一世开始才叫初发心,初发心修了一大阿僧祇劫,到了宝髻佛出的时候,第一大阿僧祇劫圆满了,修了个什么功德呢?从此再不会投生成女身,就是生生世世是男众,丈夫相。 从宝髻佛一直到他的授记师燃灯佛,也就是我们说的定光佛,燃灯古佛,第二大阿僧祇劫满了,才给他授记。从燃灯佛到毗婆尸佛,三大阿僧祇劫满了,然后才用一百劫修相好。到迦叶佛的时候,才成了一生补处,就像现在弥勒佛的地位一样,弥勒菩萨的地位。所以我们现在有时候叫弥勒佛,其实还是不如法的,你要么叫弥勒菩萨,要么叫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你直接叫弥勒佛,他还差一世,在兜率内院候着。所以说这么大的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够修这个广长舌。如果说从净土大乘的妙门来讲,这种三千大千世界,它是现前一念,这个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神通妙用。只能说,说诚实言,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所以这里才叫做“表理诚称真,事实非谬也。”就是说这个道理是这样子的,这个现象也是这样。 你不要以为说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一种夸张,为了让众生起信。真的有这个事实。而且为什么一定要用遍覆三千大千这个相来证呢,因为只有用难信之相,才配证这个难信之法,他们是相应的。就像我们在人的世界里,你见的就是人。天人界,他见得就是天人。这个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也是个难信之相,所以他就来证这个难信之法,这才叫做大乘妙门。说如果再不能生信心,那真的就是有时候说到,你信就信,拟议则不堪。大家思惟这些。所以说“标出经题,流通之本”,说这部经典实际上也是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那么说明一下,“什师顺此方好,略译今题”,就是罗什法师呀,他是比较意译的居多。你看后面说“巧合持名妙行”。“奘师”,玄奘法师,“译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玄奘法师翻译的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有详略,义无增减”,你看他会通得好多,蕅益大师。因为罗什法师他翻译都是以意译为标准,但是玄奘法师他翻译,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比较刻板。你看他六百卷的《大般若经》,现在我们白华庵也有法师在阅这《大般若经》。他就是说,只要梵文里面原来的,他都按原样,甚至在我们汉地里面语法上不太顺,他还是保持原样。罗什法师就是说着说着就“亦复如是”,就这样。你看,他把经题译成说什么呢,“佛说阿弥陀经”。但是蕅益大师点题点的非常好,叫巧合持名妙行。“佛说阿弥陀经”也就是说佛也是念阿弥陀佛,巧合持名妙行。这是这一段。 我们下面的这段就,因为这也是佛名号,佛的名号功德确实也说之不尽,我们把他贯过去,就像蕅益大师一样,就可以了。这里讲到说“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南方世界。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里蕅益大师有一个略略的注释,就是说这里面也出现了一个是西方世界,也出现了有无量寿佛。我们讲前面,讲到阿弥陀佛不是叫无量光寿佛嘛。你看,他这里讲到说也不妨碍。一个,这尊无量寿佛或可与阿弥陀佛是同名正等,但是是两个世界。然后又讲到说或可说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也就是不仅仅西方,也可能有南方北方也有无量寿佛,这是从佛的名号功德。 “然即是导师亦可”,或可他就是阿弥陀佛也没错。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法门由释迦牟尼佛来讲,在娑婆世界来流通,他也不妨转的来盛赞一下,相互做增上,圆满功德。其实也有这种可能。甚至在有的经典里面,讲到说阿弥陀佛,就是跟那个报身佛一样。就像我们诵梵网戒的时候,不是说一花一叶一如来,在经里面讲说每一个叶子都是有一如来,如来化无量的光里边,又光中化佛无数亿到他方世界,包括东方国土度化众生,那有可能释迦牟尼佛就是其中的一尊,有这种可能。 再往下看,“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里讲到的说“此界水轮金轮风轮之下,复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无尽也。达摩,此云法。”我们讲到说达摩,就是说梵语他讲到,我们说“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有时候南传说“南无僧嘎”也有。这就是法的意思,轨持的意思,咱们汉语。这里他介绍一个什么,为什么要讲到是在下方世界,下方世界在哪里。我们心性上谈论多了呀,特别是大乘这个玄妙的说心性,一念心性,唯心造,往往会容易觉得说,那地狱在哪里,地狱也是唯心造的。饿鬼在哪里,饿鬼也是。诸位要知道,心性有多大,就是上、中、下方、南、西、北都有。 如果说无间地狱,它就确确实实在下面下面。包括这里讲到下方世界,你看,此界的水轮金轮风轮之下。那就说明什么呢?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以须弥山为核心,须弥山为核心,从开始为什么叫风生水起,众生的业力。大家知道,我们还不知道在多少无量劫前,我们还不知道在哪里轮回的时候,我们此时此刻,在娑婆世界的共业,就已经开始起动作用了,娑婆世界的风轮开始起动,地水火风,风在起动的时候,还没有凝固的时候,我们的业力就参与进来了。只不过现在是因缘到了,我们出现在南瞻部洲,普陀名山普济禅寺。 所以你看这个业力,它的前瞻性有多大,它的后续性有多少,为什么说此界坏了,展转相寄,此界成了,还复再来。这里讲到的下方,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的最下方是叫风轮,上面有金轮,水轮。这个风轮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最下方,这个风轮之下,又有另外一个世界,叫下界的最高处,非想非非想天。因为三界内,我们这最高处是非想非非想天。都是以须弥山为核心,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流光所照,所以这就是所谓的下方。蕅益大师在这里提了一下子。 再往下看,上方。“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到这里。为什么要给大家这么念一念,我们师父们为什么说在常住上五堂功课,就是真的吃这个十方饭的一个本分,五堂功课。往往在经典里面,我们好去了义,了解他的意思的时候,就把这些功德往往会给他忽略。你看,有时候真的这个法不可思议,就在我写这个讲义的时候,就在昨天早上。 我正在现在看《华严经》,他就讲到佛名号的功德。不多不少,刚好昨天早上,我供养给诸位。他说,“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如来出兴于世开演正法,以大音声普告一切:”怎么说呢,说“如来出世!如来出世!”就是大家要知道佛出世了,不容易啊,“令诸众生得闻佛名”。唉呀,我就觉得“令诸众生得闻佛名”,这是一个什么法?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一直在讲这最无上的法。说得闻佛名,前面也讲到了,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难不成就是得闻佛名,是否就是《华严经》里面说的,初发心即成正觉。说闻佛名号“能舍离一切我慢、戏论;复更劝导,令速见佛,令忆念佛,令归向佛。令攀缘佛,令观察佛,令赞叹佛。” 你看就这么多的,等于说依止佛功德。那想想大家我们讲了这么多信愿行,原来如此,就是为了让速见佛,所以才说你忆念,你归向,你攀缘。特别是讲攀缘这个法,一般我们都理解攀缘是一种心向外求,现在发现说,原来攀缘佛才是成佛之道。观察佛,赞叹佛。所以每天都读这个《弥陀经》的时候,你想,我们就把这个要过一遍,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佛名号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这里又讲到了“此界非非想天之上,复有上界风轮金轮及三界等,重重无尽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上方,我们最高处,非想非非想天,人家还有另外世界的最下处,又给接上了,所以说也是重重无尽。 这里开始提出来一个问题,提出来一个什么问题呢。说“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又来这号问题了,跟前面说为什么极乐世界在西方。“答,此亦非善问”,就是也是戏论。说“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展转戏论。”就是没有意义,这就又给他截断这个话。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第二个问题,倒是我们要稍微的把它展开。你看说“问:何不遍缘法界。”诸位法师,我们也把心随着这个,因为他这个,前面说了多少现前心性,说了多少实相为体,说了多少信事信理,一念心性展开不可尽故,到这里依然还不通不透,又问到这种问题,你看着好像是变着花样说“何不遍缘法界”,什么意思呢。你为什么不,念念西方也行,东方也应该念,北方也要念,南方也要念,这才说你的心性广大,好好去缘嘛,刚才我们说到了要攀缘佛,为何不遍缘法界,你为什么要偏念西方?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蕅益大师说“有三义”,这是从事相上,从一条一条主要道理上给他讲为什么。“令初机易标心故”,为什么呢,就是给初机学习的人,本来我们现在已经心很乱了,你现在又一会东,一会西,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就会越来越乱,所以这里才说先让他专注地去关注无量光寿之境。先让他关注无量光寿之境,然后再容易能够标明无量光寿的心性,也就是先你去穿。 我常打一个比方,此前也可能讲过,就跟我们飞机要上云层一样。你飞机上云层的时候,你只能找一个口进去,飞机就这么大,你不可能把所有天上的云都给它占满了冲破吧。你一个口冲上去以后,云层上面的那个真空蓝天,哪儿上去都是一样。那才是打比喻,就是跟我们这里讲到的心性一样,你只要用一个西方之境来标,来穿透,那么我们这个无量光寿,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这个心性就会显现。 因为大家看到,他这个问题就是说,不是说心性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你为什么不去遍去缘呢,周遍地去缘。这里讲到的就是,一开始呢你遍不开,只能找一个地方,但是一个地方遍开了,其他的都遍开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阿弥本愿胜故”,就是说谁的愿力四十八愿都不如阿弥陀佛,这个没有办法比。愿愿都是契我们众生的根性习气,愿愿都是导归我们回归自性。所以,其他佛的愿力借不了这个力,只有阿弥陀佛独胜。 第三个“佛与此土众生偏有缘故”。我们说往生,前面也讲过,在因、在缘、在决定,就是这个缘结的没办法解脱了。虽然我们讲说佛度众生,佛佛道同,可是在缘份上,确实有难和易,有浅和深。你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当时来到这个世界,当时还有一个东城老母就不买他的帐,他显神通显得就不看他,就要背过脸去,四面都站满了,她把眼睛要拦起来就不看他,这就没有这个缘,就难度呀。为什么说阿弥陀佛跟我们这偏有因缘,总在一个前缘,如果前缘浅了,你就难度化,前缘深了,就好度化。我见过一个大德跟他的两个徒弟,也是给他们讲法。他对一个,他扔在那管都不管,随便在那儿,横挑鼻子竖瞪眼的这么去摄持他。 另外一个徒弟,他特别的关照。唉哟,不知道有多么,然后这个有点心里不平衡了,还去问,说师父你就为什么,说你不要管了,你前辈子已经打点好了,这辈子不要在你这儿花功夫,我说什么你都得相应。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有缘深,偏有缘。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说叫恒顺众生,恒顺众生不是白恒顺的呀,你恒顺完他,将来他就得恒顺你,就度化了。为什么说,比如说放生,放生这一法吧,你说,你这辈子如果能把他的命救下来,都放了,这个感恩的心如果再在轮回的路上狭路相逢了,为什么有的人一见了就恨不得就是,我们说的倾家荡产地去护持、去供养,过去的恩重啊。所以为什么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要让众生欢喜,诸佛才欢喜。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度化的时候容易上道,这就叫做“偏有缘故”。 你看讲到说,“盖佛度生,生受化”,就是佛度众生,众生受佛度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总在于缘,都在缘。在于缘,现在讲到的说“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就为什么我们现在说明目张胆、有口皆碑的就是说阿弥陀佛,这就是他的缘啊。就光我们这么喜欢念,不由自主地念,大家都知道的念,就已经说明说阿弥陀佛与众生的度化因缘非常容易,这就叫易化,就叫深,就叫易,总在于缘。 为什么,“恩德弘深,种种教启”,缘之所在,恩德弘深,就是我们现在体现出来这个跟他老人家的缘,就跟弥陀佛的这个缘,就足以证明很重很重。而且弥陀之教,你想想佛说了这么多经书。这段时间请藏经请得我也慢慢成了内行,原来笼统得很,各种版本的藏经,龙藏、嘉兴藏、最近又大正藏、续正藏,佛光藏。还有赵城藏什么藏,种种诸如此类的吧,说说了那么多的经典,你说讲阿弥陀佛本就是这个根本法门这个教,才几本,号称三经或者五经,就这几本正说这个法门。 可是这个法门大家想,这个教法令多少人得度呢?令多少人得度?所以多少人往生西方,令大家一听以后就欢喜信入,所以叫“能令欢喜信入”。 第二个“能令触动宿种”。你看就是说我们不管过去世,你以哪个法跟佛教结的缘,跟三宝结的缘,你以哪尊佛号,你在哪尊佛应世的时候你结了佛的因缘。但是,只要阿弥陀佛的缘结上了,都把你宿世的这种善根种子一定能给你激活,一定会激活的。不管你过去世以什么因缘结下的道种,他都能激活。所以才叫说“能令触动宿种”。你看,我们有时候跟诸位在道场里面,包括就像香灯师们在窗口上,你随便说一句讲讲,他就欢喜得“阿弥陀佛”,他念念就舒服,下意识地就合掌,这都叫触动宿种。 “能令魔障难遮”,就是护念一切念佛行人,除障无余,没有魔障,念佛三昧能除各种魔障。其他的三昧有的能,《大智度论》里面,有的能对治得了贪心,它对治不了淫欲,有的对治得了淫欲它没有慈悲,只有念佛三昧,三昧之王。所以说除障无余,“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令实相体性要开发呀,我们讲到的本经以大乘实相为体。 所以说,“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这句话比较难理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所有的这些诸佛的法身呀,我们讲到的说,清净法身,遍一切处的这个心性,它是根本。那么他示现的各种各样的报身也罢化身也罢,都能够让你结到这个佛的因缘种子。你跟佛发生了这个缘法中有个它,阿赖耶识里面熏进去了,那么不管你结的是以世间法,比如说你用贪心,甚至有的人贪心是从这种世俗的这种染着中,只要你结到这个缘,或者出世,你为修道结的这个缘,皆悉不可思议。 为什么这里讲到的说,你看后面赞叹说,“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前面不是,我们要回到问题,这个容易大家可能听得会脱节。就是他先把这个道理介绍一下,说佛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结的缘呢,你不知道是跟他的哪一时哪一刻的显现出来的化身或者示现的,结到一起的,结缘结到一起的。那么,这里你看讲到说,不管你是用什么因缘什么法结到一起的,但是只要你跟佛的因缘结上了,结上了怎么办呢,这四句话,什么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就是说“万德钦承,群灵拱极”,就是说大家赞叹,太不可思议了,太难得了,我们得一个人身都这么难得,所以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就是难到这种地步,从这个心性层面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后面讲到的说,“当知佛种从缘起”,我们前面讲到说不是问的是说,为什么遍缘法界嘛,你为什么不到处念佛呢,就念西方,这是正面回应,前面回应的是从事相上讲,有这三条。后面回应从理体上讲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外行了。大家要搞清楚啊,这个比较重要。为什么说你这个问题问得说太外行了呢?就是说偏缘极乐世界,跟极乐世界发生因缘,偏缘阿弥陀佛,偏念阿弥陀佛,本身当体就是遍缘法界的一种体现。你的问题提的,自己把自己说住了,何不遍缘法界,我劝人偏念西方,偏念弥陀,本身就是遍缘法界呀。 为什么呢?大家来看,“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只要你的这一念心性中突然间出现了佛种了,那么你的这一念心性遍法界,你的佛的三宝佛种的这个力量就周遍法界。你现在偏缘西方就等于说你在周遍法界,在遍缘法界,一个道理,但是他通不过来。所以你看这里才说“一念一切念”,为什么呢,因为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以说念一佛就是念全佛。“一生一切生”,就是生极乐净土就是生华藏世界,因为它是法界藏土。你既然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那极乐世界就是法界藏土。所谓的“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一香就是法界藏香,一处拈香一切处皆是拈香。 就像我们今天和尚去三师去拈香的时候,法界蒙熏,你看上去现前一念,为什么我们做佛事的时候说,此一瓣香怎么怎么样,说了半天,就表的这个法。不从这儿来不从那儿来,为什么,因为有一处就把它局限了。你拈的这一瓣香现前就是一念,就是法界,所以叫一香乃法界藏香,一处拈香一切处皆拈香。一华,一供华,供华香花迎,一供华就法界藏华。“一声一色”,你看后面讲到,“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増上缘因,名法界缘起。”他就搞不清楚。 正因为你知道了什么叫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所以你才知道说,念西方已经就是十方。你知道无量光、无量寿,已经就竖穷三际。这才叫遍融,所以这里讲到说“名法界缘起”,只要你一个缘缘起来,这个缘即刻就充满法界了。所以为什么今天我也说我们身为佛子当做佛事,只要你做佛事,一切跟佛有关之事,大家这个佛事我们要了解,包括我们每天在道场里面做的。一切与佛有关之事就是法界,一念心举扬起来,你的心就是法界。 所以能够把这个理通透了,才叫做偏念偏生就是遍念遍生,正正好好就是你所谓的遍缘法界。他搞不清楚,因为搞不清楚,才提出来这种问题。所以说,假如果我们说念完西方,比如说念完西方了说,你念会儿东方吧,念完东方了说,你念会儿上方吧,或者说你再念会儿下方吧,如果一直这样念,我跟诸位讲这才叫做偏赞偏念呢,而不叫做融通遍念,你认为西方跟东方是有隔的呀。所以你看一念法,就看你怎么会。你这种问题一提出来,貌似很有道理,实际上已经落到窠臼了。 当然我们听这么多是为了给我们的什么服务的呢?大家也不要离开这个我们闻法的主线,为什么服务的,就是为了让你应当发愿,愿往生,净土法门已足矣,就够了,不必贪多嚼不烂,也不必认为净土法门有什么缺憾,他用意在这里。所以你看,后面才讲到的说,“浅位人便可决志专求”,哪怕说你初机的人,浅位人,就是刚刚开始学的,或者你说我也看不懂经典,不能够什么所谓的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但是便可决志专求,这是从福德上而言,我们常讲的说,斋公公斋婆婆不懂得,他就是想往生就可以了。 问题是,“深位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这是我们自以为有智慧的人,自以为了解经教的人最容易犯的一种。你看啊,《华严经》有两大注释最有名,一个是《华严疏钞》,一个是《华严合论》。《华严合论》是一个李长者居士造的,他把华藏世界和极乐世界就给分开了。为什么呢,他认为华藏世界才是真实的,极乐世界是一个权巧方便。他不知道说,极乐世界是一个世界,华藏世界是一大世界,实际上它是一体的世界,所以生极乐就是入华藏,《普贤行愿品》用的就是这招。华藏世界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用的就是这招。 所以这里你看说,深位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你不要说舍开极乐世界,又说你要生华藏世界,有这样不知好歹的吗?你舍开极乐世界,你的华藏世界是全环的吗?是圆满的吗?那不叫华藏世界了,叫有漏世界。所以这里就是说,这个李长者,你看,“若谓西方是权,华藏是实,西方小,华藏大者。”实际上是什么呢,已经落到分别心中去了。 这里面下面有一个比喻打得比较好,你看,“全堕众生遍计执情。以不达权实一体,大小无性故也。”什么叫做“全堕众生遍计执情”呢?这是唯识佛法里面多阐述的一个名相,叫做三性:叫遍计所执,还有一个叫依他起,还有一个叫圆成实。也就是我们人对于这个境界的三种认识的,是真实的还是颠倒的这三种层面,就看你看这个世界是颠倒的认识还是真实的认识。 什么叫“遍计执”呢,就是周遍计度,不是我们嫉妒心的嫉妒哦,计较的计,度量的度。就每天在这上面就是我们现在看见这个世界组成面面俱到这些妄相,颠倒相,这叫周遍计度,叫遍计执。 什么叫“依他起”呢,就是我们看见的这些所有的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因缘和合而有,不是独立主宰的存在,所以叫依他起,就依万事万物临时组合在一起的这些现象。 什么叫“圆成实”呢,就是说圆满的、现成的、真实的现前一念心,也就是真实之法性。 所以你看蕅益大师说你如果这样理解华藏世界和极乐世界的时候,错在哪里呢,就你已经堕到遍计执情,就是分别心、妄想心中了。 如果大家不好理解,说什么叫遍计执,圆成实,所谓的依他起?打个比喻,这个依他起呀,就像我们说的那个绳子一样。依他起,就像我们看见的绳子,那么你于这个绳子上你看见的是麻,这个绳子的真实状态其实是麻绞成一起的绳子,那你就见到了圆成实,就明心见性了。如果你于依他起的这个绳子上,你又进一步把它当做一个蛇,害怕得要命,这个就叫遍计执。所以说这里蕅益大师说,如果你生起来这么多种种这种认识的时候,已经堕在遍计执情中了。 为什么,因为你不知道权实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圆成实和遍计执呀,都在依他起上,是一个依他起。你在依他起上你见到圆成实了,这才叫华藏世界,那就遍计执也是华藏世界。你在依他起上你看到了蛇了,就是你在这个绳子上,你看到了麻,那么没有蛇,所谓的蛇其实也是麻,见到真实了。那么如果你在这个绳子上你看到了蛇,那么全部成了妄相,为什么?真正的麻你也当作蛇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你不知道它是权实一体,就是这个绳子也就是这个麻,也就是你错以为的蛇,它是一体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了解一下。 后面我们再来往下看,经典:“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大家看到了吗,不但这个法门没办法说,没有人问,只好无问自说,实际上连这个经题他都问不出来,没有人问,只好自问自答。因为舍利弗这些常随众呀,听经无数,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叫诸佛所护念经的这么一个法,不知道,所以这会儿佛只好说于汝意云何。就你认为怎么样呢?为什么它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这一句的核心眼目在哪里呢?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又落到信愿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从解上来讲,《弥陀要解》后面的这一段:“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我们来看一下,就是说,上面的这段经文呀,主要就是讲的说为什么诸佛护念,说诸佛护念是为什么护念。第一个,闻是经故而护念,就是我们听到《佛说阿弥陀经》的这部经文,你听闻过了,你就得诸佛护念了啊。后面我们才要知道真正的入到护念要到什么地步,但是我们听到这个经文就得护念了。第二个,你能够听到诸佛的名字,也就是上面的这一段,包括阿弥陀佛,已经就得诸佛护念了,皆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为什么呢?你看,“此经独诠”,独诠有三个,就是这部经典讲起来有三个,第一个“无上心要”,这个我们已经再再地给大家讲了,就是能念的心性,现前的一念心性、理体。我们现前一念,比如说我们现场你就,这是明摆着的法和事,南无阿弥陀佛念起来,能念的这个灵知灵觉这一念心性,南无阿弥陀佛,能念的这个心性,这就是心要,无上心要。第二个“诸佛名字”,就是所念的佛号。那么什么叫做“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什么是圆满究竟万德?没有别的,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上圆满究竟万德。 为什么说他有这里讲到的说究竟万德,圆满究竟万德,还是无上的呢?这句名号他可以什么呢?他可以合并万德。大家听清楚啊,可以合并汇总万德,也可以显示无上心要,就用这句名号,诸佛名字,就可以显现无上心要,可以汇总圆满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皆为诸佛所护念。但是有的人呢他这个,你看为什么讲法,祖师们注释也是这样,他把这个核心的宗旨告诉你,你不一定能会得过来,下面又有问题。 你看这里说,“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进一步就是,你听到这部经典受持了,或者你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了,也就是诸佛护念了。 但是这里讲到的说,“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就是我现在虽然没有受持这部经典,但是我现在有这个什么呢,闻到佛名号了,就是你现在给我讲,我已经听闻到了,听闻到了,难道这样就能够护念到不退了吗?我们法师们也要常给人家回答问题,这个回答问题的也算是技巧吧,或者说圆融无碍,就得跟祖师学。他祖师们回答问题一定是什么呀,不给你说死,噌地就说“没问题”,那就错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语言本身就是有漏的。虚云老和尚走的时候给留下来一个什么话呢,给子弟们说,说有人来问空,你就用有答。有人来说有,你就用空对。这样你才圆,不被执在这个死执崖板里边。 那蕅益大师他虽然正面回应这样的问题,祖师们回答问题有的他是一句就给你夺掉,就是根本不容你分说,噌地给你截断。有的呢他是给你苦口婆心,你问到哪儿,他给你答到哪儿。有的呢是给你含沙射影,或者说移花接木,他说是说另外一个事,可是正好下到你这个法中,成了药。所以我们其实有时候确实在这上面,这也是一种要效仿的一种智慧吧。大家看这里蕅益大师怎么回答的呢,大家来看,“答,此义有局有通。”“局”就是说从次第上,或者说从不通而言,就是从有格局,格局嘛,就是把它一条一条给隔开来讲,不是那么圆融通的。 那么说,有局有通,先讲局,就是从不通的意思来看,这里边说,“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这是说从不通上而言。“占察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占察善恶业报经》。我们不是现在这个经典有还配那个就是摇阄的那个,你可以用那个,如果你的心比较,心能够相应得到。那有时候我们看一看,比如说为道法,道法上,你现在比如说障道最重的业是什么,诶,这个真的可以占察,就是说你曾经造的什么业,这辈子的一些果报,或者说体现出来哪一些具体的情状,它会给你讲一些善恶业报。那这里边呢,这部经典里面讲到什么呢,说“杂乱垢心”。什么叫杂乱垢心呢,就是见思烦恼纷杂,乱在我们这个清净心中,这样的话,虽然你口诵佛名,但是不能称之为闻慧。意思就是说,不能称之为护念,为什么,因为你不能生决定信解。 不能生决定信解的这种情况下,那么你诵佛的名号还是可以的,为什么,他有善报,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你看,这个蕅益大师就介绍说,如果说你是这样的一种情形的话,那么也不是没有功德,可是又不是究竟功德,这是明着告诉你。“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就是这个《占察经》里面讲到说,如果你要念佛念到一行三昧,就是入一心不乱了。入一心不乱的时候,见思烦恼已经不能转你的转成杂乱心了,你这个心已经成了这个广大微妙的行心了,那么就会入什么呢,入相似位。 还记得我们讲过六即佛吗,理即佛,名字即佛嘛,观行即佛那个,所以说入所谓的相似位,相似无生法忍,这才叫做闻十方佛名。那么相对这部经典,这个“此亦应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相对于这个《占察经》而言,这部《弥陀经》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听了一部经以后,听了佛名号以后,你能够信愿持名至一心不乱了,破了这个我执了,或者行到理一心不乱,破了法执了,到这个地步了,才能称之为蒙佛护念。到这地步了才叫做蒙佛护念。上面讲的这个内容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是依照蕅益大师说依“局”而讲的,说此义不是有通有局嘛,这是从不通的角度来讲。 我们下面看通,重在于通。此局义也,你看,“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通义者。大家看,“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大家看,通义就是十方诸佛呀,我们天天号称说无缘同体,什么大慈大悲,又讲什么称性而起,什么不可思议,诸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可是我们仰仗这个佛号的呀,真正为什么这个佛号起不了功用呢?我不知道法师们有没有看过《二课合解》,《二课合解》里面也讲到说,呀,说《楞严咒》不知道有多么的灵,说十小咒持一遍,往生咒一持就阿弥陀佛常住其顶,这功德真实不虚。 但是为什么说这个功德不到位呢?就讲到“疑未断故”,你的疑没有断。“有为心故”,你的发心不太正,甚至说求效心太急,所以就难以感应。那这里我们讲到的说,一句名号功德就是不可思议了,你想现在得诸佛护念,一闻佛名就得护念。为什么,你看,“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就是不管你是专心的,还是散心的,或者你修行已经很好了,无相的心,还是已经,还没有入这个平等性,还是以着相的心,都可以。不管什么状态,乃至你信还是不信,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或者半疑半信的,能得一佛名历耳根,都是将来的因缘种子,“皆成缘种”。那么皆成缘种以后怎么办呢?你要立足于佛了。虽然我们现在来讲,自己是凡夫,听到一声名号,没啥大不了的,好像在你生活中也没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问题是佛在那儿起作用,对于佛来讲,重要得很。 “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大家知道吗,一闻佛名,必得护念,就我们此时此刻就是在这个六方佛,十方佛里边已经被罩住了,必得护念,佛必护念。“又何疑焉”,你不用怀疑的。这就是《弥陀经》的功德,便是六方佛号,在这里,一边印证这个法真实不虚,另一边让你闻到诸佛名号。 如果大家你看读那个《无量寿经》里边,他给你讲得满满当当,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觉得繁,为什么呢,说这个康僧铠翻译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把像罗什法师,说一句“亦复如是”就可以了。他给你讲的说什么水晶是根,然后珊瑚是枝,然后华叶又是什么琉璃呀,什么玻璃呀等等。然后又换一个,说黄金是根,琉璃是枝,珊瑚又成了华叶枝果呀等等,就不断地来回变换角色,整整用了好几页。你刚开始读就觉得说,这是为什么这么翻译呢,你读久了读久了,慢慢地受持就知道了,不由自主就观进去了。 有可能哪天法师们,如果你真的常这样受持这个法,受持这个经,你坐在那儿,突然它就来了,它就显现,就这么微妙,这就叫护念。不仅佛来护念,整个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都来护念。我们开光法会的时候不是也说诸佛来入此殿嘛,所以此时最吉祥嘛,那也是《华严经》里面的句子,也是这个法,也叫护念。但是这个护念又不一样,你看你信的是自力的护念,还是他力的护念。你凭照自己的这点儿水准自力护念,什么叫自力护念呢,就是你要入他的道,你自己力量能够得着的佛,你的手拉到佛那儿了,佛才能拉着你走,这叫做自力护念。 所以大家来看,这里蕅益大师讲到了说,“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我们首先要了解,“别地圆住”是讲,就是别教的初地和圆教的初住,别教来讲要登地,圆教的初住,到了这个地步了才叫做护念。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才叫做同生性。 “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同生性,前面讲过了,就是你破无明,见法性了,那你跟佛同见法性,所以叫同生性。也就是说你想得佛护念的功德,你必须自己走的话,你要入到这个渠渠道道里面,入了他的道,才能上他护念的船,否则你是没门的。如果你是异生性,也就是说,哪怕你把见思烦恼破掉,都不得诸佛护念。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破无明,只要你不破无明,不见法性,就得不了护念。 那么这个自力,跟自力更胜一筹的是什么呢,“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这又套到前面的这个《占察经》里面了。《占察经》里面不是讲到了说要到相似位的无生法忍才得护念吗?那我们净土法门,我告诉你,怎么意思呢?说我现在仗着佛力,我到了相似位,当然也蒙护念。但是“乃至相似位以还”,这个就妙了,什么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都算,到了相似位以还,也就是说还没有到这个什么所谓的分证位呀,相似位呀,就六即佛里面,乃至有可能我到了一个名字位,或者理即佛位,就是我啥都不是,一点儿烦恼没破,佛都没学,只要我现在听到佛号了,就得护念。他后面说的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就是得护念了。更胜一筹,下面又层层递进了。“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这就是前面讲的,一称南无佛,毕竟成佛道。也就是说,我虽然还没入到观行位,下面讲的,就名字位,甚至理即佛位,就是我这个时候一听到佛号,一句佛号一入,那么他必然会什么呢,必然会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就是这个种子种在这儿,它永远是一个不安稳的种子,成佛的种子,你想继续轮回,一直这么轮回下去,就不给你打保票了。 为什么?因为人家已经要成佛的种子种下去了,你没办法让他始终轮回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法性要开始显现了,跟佛一样的这个同体法性,也就是同生性要开始显现了,那么就叫资发力,有资养,有促发,有显现之力了,说不准哪一刻,啪地就显现了,就这么着。所以这种一闻佛名,已经到了名字位。当然呢,这个是远因,亦得远因,终不退也。你要说不退也可以,为什么,因为已经在成佛的路上了,上道了。 所以说这里讲到了他力护念,就是说但得闻佛名,就入这个护念大海,护念功德大海。他来入你的道,你不要上他的道,你上不了他的道,上他的道要入佛性,要见佛性,他来入你的道。为什么,他容易来,因为到处都是佛性,他已经彻证了。所以你见不着法性,他到处都是法性,他来入你的道非常好入,只要你一念缘起中就入了。所以你看,这才叫做兑现《华严经》讲的,初发心即成正觉之间最短的距离,一生成佛,这样来兑现。 后面这一段就解释说,所谓的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讲的,“阿耨多罗,此云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无上正等正觉嘛。为什么不翻呢,因为尊重他是无上的大圆满觉,所以才没有翻,而且顺古不翻。玄奘法师说古时候就是这么一直这么用的,所以在经典里面也不要翻了。“三菩提”就是正觉,“三藐”就是正等,“阿耨多罗”就是无上。所以你看,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再没有比他上的了,跟他相等的都没有了,一点都不会错,只要跟他不一样,那就是错的,所以叫无上正等正觉。 这里讲到,“即大乘果觉也。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也就是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所谓的圆三不退,圆证三不退,也就是这辈子就入补处位,就这个意思,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生成佛之异名。所以大家要知道,《弥陀经》讲到这里了,快讲完了,告诉诸位,《弥陀经》又叫一生成佛之经。这个不是佛说的啊,这是由祖师们讲法讲到法喜充满处了,就告诉叫一生成佛之经。所以这里才特劝舍利弗说,当信是称赞,特别劝舍利弗应当信受。 不仅舍利弗,就是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你们全应该信受。为什么,“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就是不要说释迦牟尼,不要说六方佛,乃至十方佛都在异口同声赞叹,共同宣说,你还不信吗?所以这一段可以说是在流通分中劝信的流通部分。我们不是说从前面的这个进入流通分者,开始就是“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那么这一段,到我们讲到的这一句,“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这是在流通分中主要讲到劝信流通。 后面还有你看,“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这就属于什么呀,劝愿流通了,属于劝愿流通了,劝愿流通。再后面还有“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都属于说劝行流通。在流通分里边,还是把它表为信愿行。 今天我们就贯讲到这里。下面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好,感恩诸位。阿弥陀佛。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21] 本页[22] 下一页[23] 尾页[23]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