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莲宗助念法语大观 -> 正文阅读

[佛经]莲宗助念法语大观[第2页]

其他法师|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二编 临终开导
众生临欲命终,当为善巧开导,意在为其建立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信心,启发其生起恳切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乐之心,引导其安心忆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圆满往生西方之信愿行三资粮,与阿弥陀佛大誓愿力感应道交,法尔往生,成就净业。此为开导之宗旨。
具足信愿行,即是往生人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就修行名目表相而言,有信愿行三资粮之别;然就其体用,信愿行三,互含互摄,信中有愿兼有行,愿中有行亦有信,行中立信并发愿。具真信者,必发切愿,发切愿已,必能实行;有切愿者,必有真信,必能实行;如实行者,必具信心,必发所愿。有信愿行,必与弥陀宏深誓愿,感应道交,决定往生;一但往生极乐世界,即能亲证先前所信,亦能圆满所发之愿,终能酬报勤苦修持之行。
一、立真实信
成佛已十劫,佛国名安乐
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
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历十劫。(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极乐庄严界,阿弥陀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世尊慈悲示,极乐妙总持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依报庄严,证信。)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及圣众庄严,证信。)(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诸佛广长舌,齐证胜功德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又舍利子,如我今者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如是东方亦有现在不动如来、山幢如来、大山如来、山光如来、妙幢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东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南方亦有现在日月光如来、名称光如来、大光蕴如来、迷卢光如来、无边精进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西方亦有现在无量寿如来、无量蕴如来、无量光如来、无量幢如来、大自在如来、大光如来、光焰如来、大宝幢如来、放光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北方亦有现在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无量天鼓震大妙音如来、大蕴如来、光网如来、娑罗帝王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下方亦有现在示现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师子如来、名称如来、誉光如来、正法如来、妙法如来、法幢如来、功德友如来、功德号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下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上方亦有现在梵音如来、宿王如来、香光如来、如红莲华胜德如来、示现一切义利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上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东南方亦有现在最上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东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西南方亦有现在最上日光名称功德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西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西北方亦有现在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西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如是东北方亦有现在无数百千俱胝广慧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东北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何缘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舍利子,由此经中,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及十方面诸佛世尊,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各住本土现大神变,说诚谛言,劝诸有情信受此法,是故此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闻、或当得闻、或今得闻,闻是经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唐三藏法师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按释迦本师,悲悯末法愚苦众生,担心我等劣根众生不信佛言,虽遇念佛微妙法门,难生信心,枉失大利。故于经中,广举十方恒河沙诸佛,出广长舌,齐证共赞阿弥陀佛无量功德,令诸众生,生深信心,发恳切愿,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往生无量功德。
持经闻佛名,佛护正觉门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浊世佛示现,说法熟机前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能遇念佛门,见佛善根深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四十八大愿,广度诸众生
(第一 国中无三恶道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第二 不复更生恶道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二愿,属摄自国众生愿,愿生无苦。无有狱鬼畜,永离恶道苦。
(第三 各得真金色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第四 形色无有好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二愿,属摄自国众生愿,愿生得身乐。天人身金色,悉皆同形色。
(第五 生者皆得宿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得宿命通)
(第六 皆得天眼彻视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得天眼通)
(第七 皆得天耳彻听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得天耳通)
(第八 皆得知他心念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得他心通)
(第九 皆得神足飞行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得神足通)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得不计身见——漏尽体)
(第十一 正定必至涅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得正定聚——漏尽位)
按以上七愿,属摄自国众生愿,愿生得心乐。天人心恒乐,六通妙难测。
(第十二 光明遍照十方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十三 寿命同佛永久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二愿,属摄法身愿,愿得佛身光明及寿命无有限量。阿弥陀佛王,光寿皆无量。
(第十四 声闻广多无量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第十五 寿命修短随意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十六 国中无不善名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三愿,属摄自国众生愿,愿声闻无量、寿命随愿修短、无有不善名。
(第十七 诸佛称名赞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按第十七属摄法身愿,佛名功德广,诸佛齐称扬。
(第十八 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三愿即是阿弥陀佛摄受十方众生往西方极乐世界之根本大愿。三大本誓愿,离苦大慈缘。一切众生,至心信乐,愿生极乐,持佛名号,或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回向往生,与佛愿力感应道交,必定蒙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
(第二十一 各具三十二相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按第二十一属摄自国众生愿,天人妙庄严,三十二相现。
(第二十二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按第二十二属摄他国菩萨愿,菩萨生安养,位至补处上。
(第二十三 一时普供诸佛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四 供具自皆如意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五 菩萨演一切智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六 菩萨得金刚身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七 万物悉皆殊特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八 菩萨道树普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九 受经普得智辩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 智辩无有限量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八愿,属摄自国众生愿。
(第三十一 净国照见十方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二 严饰超诸天人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按以上二愿,摄净土愿。国土照十方,物成由宝香。
(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四 皆得法忍总持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五 信乐永离女身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六 勤修必成佛道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七 归依感动天人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五愿,属摄他国众生愿。
(第三十八 妙服自然在身愿)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九 受乐同于漏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 随意见诸佛国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三愿,属摄自国众生愿。
(第四十一 闻名诸根具足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二 悉得清净解脱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三 闻名生处尊贵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四 修行具足德本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五 皆得三昧见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五愿,属摄他国菩萨愿。他国菩萨闻阿弥陀佛名号皆得诸根圆满、清净解脱三昧、寿终生尊贵家、勤修具足德本、普等三昧、常见诸佛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第四十六 自然得闻妙法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按第四十六属摄净土圣众愿。菩萨欲闻法,随愿自得闻。
(第四十七 即得不退转地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八 即得诸忍究竟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按以上二愿,属摄他国菩萨愿。菩萨闻佛名,法忍不退成。(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法藏弘誓愿,必成无上尊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靡不闻,誓不成等觉。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照,
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佛法甚难闻,众应信顺行
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闻信弥陀愿,往生得不退
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闻法乐受行,疾得清净处。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佛国愿乐生,信喜一念成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是心作佛时,是心即是佛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陀无虚言,当信求往生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性觉彻无边,往生一念间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第九疑》)
妄执自缚茧,念佛佛现前
问曰:往生之说,其旨昭然。但今之学者,不能晓了。千人万人,皆疑极乐远隔十万亿国。临命终时,恐难得到。复何策以晓之。
答曰:是可笑也。说了许多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到这里犹道不晓。此无他,只是众生妄认自心在色身之内,方寸之间。不知自家心量,元自广大。岂不闻赞佛偈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且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被我心量都卢包了。恒沙世界,无量无数。我之心量,一一周遍。如此看来,十万亿国在我心中,其实甚近,何远之有。命终生时,生我心中,其实甚易,何难之有。岂不见《十疑论》云:十万亿刹,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生,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生净土亦尔,不须疑也。经云:一弹指顷,即得往生。又云:屈伸臂顷。又云:顷刻之间。故《自信录》云:十万亿刹顷刻至者,自心本妙耳。此等重重喻说,只是言其生在自己广大心中,甚近而甚易者也。我如今且莫说广大心量,且只就汝色身之内,方寸之间,说个譬喻。譬如此方到西天竺,动经十万余里。一路之间,多经国土。有一人虽未亲到,曾闻他人讲说一遍,记忆在心。其人后时坐卧之间,忽动一念思量彼国,思量千里,便到千里。思量万里,便到万里。思量天竺,便到天竺。以此比之生净土,便是这个道理。岂不是弹指之顷,一念便到,何难到之有哉。汝若不修净业,要到极难。净业若成,要到极易。但办肯心,决不相赚。(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念佛求往生,往生果定成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实有极乐国,最极净庄严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妙心不离佛,舍秽见弥陀
是以我心实与佛心同一理故。故我弥陀愿力威德光明在我心中,承我心愚痴之力,作一切佛事,无时不引导于我。我心亦于弥陀愿力大心之内,修诸念佛求生一切善行,无一善行而不具含佛德。了彼佛德,成我三昧。故知弥陀愿力,始于发心,终于究竟,无一法而不直趣我心,以我心即佛心故。我心亦于无始至今,尽未来际,修一切三昧,无一法而不摄归佛海,成本来佛,以佛心即我心故。
如是依正色心,因果净秽,虽同一心,而实不妨一一自分,各住其位于一心内也。以一心故,虽净秽不同,所求不出于真心。以自分故,虽一心,而必舍秽取净也。舍秽取净,则感应道交,见彼本性弥陀。了悟一心,则净秽自分,可悟唯心净土。如是而修,譬如一滴投海,便同一味,方知大海即自己也。(妙叶大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破妄念佛说》)
佛心众生心,性具一精明
阿弥与凡夫,迷悟虽有殊。佛心众生心,究竟无有二。
论曰:阿弥陀佛,果人也。成就三身、四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凡夫,因人也。具无量恒沙烦恼,造作无量恒沙业系,当受无量恒沙生死。迷悟之相,譬彼云泥。言究竟无二者,谓据相而言,则不二而二。约性而论,则二而不二。盖诸佛乃悟众生心内诸佛,众生乃迷诸佛心内众生。所以悟者,悟众生本具性体、性量、性具也。所以迷者,迷诸佛所证性体、性量、性具也。心性之妙,岂受其迷。迷而不迷,斯言有在。故众生本有性体,即诸佛所证法身,性量即报身,性具即应身。四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会合可知。故古德云: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内诸佛,念念证真。故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未举念时,早已成就。才举心念,即便圆成。感应道交,为有此理。故念佛人,功不唐捐。(幽溪大师《净土生无生论》)
念佛妙明心,法界体圆融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论曰:行者称佛名,作佛观时,作主伴依正余观,修三种净业时,一心不乱时,散心称名时,以至见思浩浩,恒沙烦恼。凡此有心,皆由真如不变,随缘而作,全体即是法界。故法智大师云: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生作佛,作依作正。若然者,余心尚是,况念佛心乎。是故行者念佛之时,此心便是圆融清净宝觉。以此妙心,念彼阿弥。则彼三身,何身不念。求彼四土,何土不生。但随功行浅深,品位高下耳。(幽溪大师《净土生无生论》)
生愿感佛誓,如磁石吸针
我心感诸佛,弥陀即悬应。天性自相关,如磁石吸针。
论曰:诸佛众生,同一觉源。迷悟虽殊,理常平等。故曰:诸佛是众生心内诸佛,众生是诸佛心内众生。迹此而言,则诸佛众生,心精无时而不通脗(同吻;合也)。但诸佛无时不欲度生,而众生念念与之迷背。故势至菩萨云:一人专忆,一人专忘。若逢不逢,或见不见。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正由一理平等,天性相关,故得任运拔苦与乐。况无量寿佛因中,所发四十八愿,誓取极乐,摄受有情。今道果久成,僧那久满。故凡夫众生,弗忧佛不来应。但当深信忆念,数数发愿,愿生西方。如磁石与针,任运吸取。然磁能吸铁,而不能吸铜。针能合磁,而不能合玉。譬犹佛能度有缘,而不能度无缘。众生易感弥陀,而不易感诸佛。岂非生佛誓愿相关者乎。是以求生净土者,信行愿三,缺一不可。(幽溪大师《净土生无生论》)
念佛持正念,舍报坐宝莲
若人临终时,能不失正念。或见光见华,已受宝池生。
论曰:《往生传》云:张抗仕石晋,为翰林学士。课《大悲咒》十万遍,愿生西方。一日寝疾,唯念佛号。忽谓家人曰:西方净土,只在堂屋西边。阿弥陀佛,坐莲华上。见翁儿在莲华池金沙地上,礼拜嬉戏。良久念佛而化。翁儿,抗之孙也。所以尔者,盖西方极乐世界,乃吾心中之一土耳。娑婆世界,亦吾心中之一土耳。约土而言,有十万亿彼此之异。约心而观,原无远近。但众生自受生以来,为五阴区局真性,不契心源。念佛之人,果报成熟。将舍现阴,趣生阴时。净土莲华,忽然在前。唯心境界,非有去来彼此之相。故《首楞严经》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法智大师云:须知垂终自见坐金莲身,已是彼国生阴,亦此意也。(幽溪大师《净土生无生论》)
念佛功德全,往生因果圆
行者今念佛,功德不唐捐。因中已有果,如莲华开敷。
论曰:圆顿教人,顿悟心性,无修而修,修彼乐邦。性中所具极乐,由修显发。而此心性,竖贯三际,横裹十虚。佛法生法,正法依法,因法果法,一念圆成。是以念佛之人,名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全性起修,虽名为因。全修在性,因中有果。以所具因法,与所具果法,同居一性。心性融通,无法不摄。故如莲华开敷,华中有果。况此心常住,无生灭去来。即今念佛之心,便是当来华池受生之时。故说初发心人,极乐宝池,已萌莲种。若精进不退,日益生长,华渐开敷。随其功德,大小辉煌。其或懈退悔杂,日渐憔悴。若能自新,华复鲜丽。其或不然,芽焦种败。且此莲华,人谁种植。现未互在,斯言有归也。(幽溪大师《净土生无生论》)
极乐本自心,一念回心临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心众生心,互遍照交摄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生佛相不一,觉性体不异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
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截流大师《净土警语》)
善恶因缘造,念佛往生超
问曰:不修净业,要生极难,此诚言也。何故前举逆恶凡夫,临终亦生?吾未闻其详,而且有疑。幸详示而释之。
答曰:《观经》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此其详也。
虽十二劫处莲华中,而其受用快乐如忉利天。故古者云:华中快乐如忉利,不比人间父母胎。
逆恶得生者,《观经疏》曰:以念佛除灭罪障,故即以念佛为胜缘也。余详经意,即是念佛灭罪而生。然以疏论参而明之,则有三义:一者,或问如何以少时心力,而能胜终身造恶耶?曰:心虽少时,而其力猛利,是心勇决,名为大心。以舍身事急故。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名为健人也。二者,此虽造恶,或现世曾修三昧,故临终劝念,定心易成,亦是乘急戒缓人也。纵现世不修三昧,亦是宿种今熟。以宿善业强故,临终得遇善知识,十念功成也。三者,若非宿种,又非现修。则其念佛之时,必有重悔。故永明曰:善恶无定,因缘体空。迹有升沉,事分优劣。真金一两,胜百两之叠华,爝火微光,爇万仞之积草。(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罪重当堕狱,念佛顿超逾
问曰:五浊恶世,人皆有罪。纵未造五逆重罪,其余罪业,孰能无之。苟不忏悔消灭,但只临终念佛,能往生乎?
答曰:亦得生也。此乃全藉弥陀不思议之大愿力也。《那先经》云:如持百枚大石置于船上,藉船力故,石不没水。若无其船,小石亦没。喻彼世人,一生造恶,临终念佛,不入泥犁。若非念佛,虽作小恶,亦入泥犁。况大恶乎。船喻佛力,石喻恶业。故昔人有带业往生之说。四土文中,亦云具惑染者,亦得生同居净也。又如僧雄俊,临入镬汤。并汾州人,屠牛为业,临终见群牛逼触其身,苦痛切己。及张钟馗,杀鸡为业,临终见神人驱群鸡,啄破两目,流血盈床。称佛名号,俱生净土。此非佛力而何。请复以喻明之。如人现犯官法,应入官内,以投托国王,承王宣召,则官不能拘,而复达帝京也。所以《西资钞》云:得生净土,是假他力。弥陀愿摄,释迦劝赞。诸佛护念。如渡大海,既得巨舟,仍有良导,加以便风,必能速到彼岸也。若其不肯登舟,迟留恶国者,谁之过欤。(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西方离垢秽,生彼阶不退
问曰:前云博地凡夫便阶不退,此必已无恶业者也。今此带业而生,能不退乎?
答曰:例皆不退。经云:其有生者悉住正定之聚。又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又《十疑论》云:有五因缘,能令不退。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不退。二者,佛光常照,菩提心常增长,故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音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外道鬼魔,内无邪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者寿命永劫,共佛齐等,故不退也。又古人云:不愿生净土则已,愿生则无不得生。不生则已,生则永不退转也。(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临终心猛利,十念决定成
问:众生无始已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释曰:众生无始已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
又汝以无始已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校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暗顿灭。岂以久来之暗,不肯灭耶?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碜,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碜,而不肯出也?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又如有人,一生已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坠陷也。(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第八疑》)
生无净业功,助念往生成
近时姑苏长老悟公,退居阳山,并绝世缘,日常念佛。嘉其专志,借问何缘致此笃信。悟忻然云:顷寓万寿,遇集维那厥疾不瘳,余资二次请众念佛。命终后居众寮中,讥其傲慢。入堂将卧,闻梁上云:集生净土。惊骇伫思,疑无净业,奚得往生?斯须复云:临终两次众念佛故。嗟叹良久,自此投诚。
余闻悟说已,因思道氤法师对唐明皇云:佛力法力,三贤十圣,亦不能测。则知尘世人,难以识情图度。但当仰信而行,斯可矣。
还丹一粒,点铁成金。真理一言,革凡成圣。弥陀教观,真点铁成金之妙药也。彼佛自尘点劫来修行,成身成国。发四十八愿,终能克果。威德光明不可思议。《观经》一闻佛名号,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至于五逆十恶者,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十念,即得往生。是知,请众念佛,宜有此显应。奈何世人,不知念佛是点铁成金之药而求往生。虽知者亦不能起大深信,因循怠忽,甘心五浊,流转生死,枉受诸苦,实可怜悯。人之安健之时,能请众念佛,忏罪解冤,为往生决定之法。况当疾革之际,恐怖生死之时,而能勇猛发心,请久修净业人,大作佛事,以助西往,实为要门。观集维那临终念佛事,诚为世人之龟鉴云尔。(宗晓法师编《乐邦文类卷四·命终请僧念佛感应》)
临终观念佛,当生佛净国
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终者,令随忆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土。见有临终劝念佛,及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此二偈者,前四句赞佛放光,其光名为见佛,能令临终者见佛往生。后四句赞佛修此光明之因,其因者只是劝临终人念佛,并示其佛像故,成佛时得此光明。
今广施此偈者,盖劝深信者。凡遇眷属及一切人临命终时,先于床前安置佛像,令彼眼见,及劝令念佛。若痛苦所逼,或先无信心不肯念佛者,亦须种种方便劝令称佛,下至十念,得灭重罪,生佛净土,此一利益不可思议。若劝得一人生净土,纵自不修行,亦合得生佛国。况当来成佛,能放光明,照一切众生,临终见佛也。
多见世人,为恩爱故,聚头哭泣,不思救度,苦哉苦哉,名为恶知识也。恩爱所牵,堕落恶道,无解脱期。世间有五种人,不肯念佛。一者先无信心;二者恋著财宝;三者不舍妻子;四者自惜身命;五者罪业所障,死堕地狱。愿早觉悟。(宗晓法师编《乐邦文类卷五·释华严贤首赞佛偈》)
弥陀愿力胜,念彼即往生
(若人能诵持此偈,得三种利益。一得常持诸大乘经首题名字,二得增长净土信心,三令闻者深信净土。若遇临终者高声诵一返二返,然后劝令念佛。)
稽首西方安乐刹,弥陀世主大慈尊,
我依种种修多罗,成就往生决定信。
住大乘者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
临终梦佛定往生,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值善知识发猛心,
十念称佛即往生,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信乐心,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尔者不成佛,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生至心,一念回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谤正法,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气绝即往生,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悬缯盖,专念往生心不断,
卧中梦佛即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昼夜一日称佛名,殷勤精进不断绝,
展转相劝同往生,大悲经中如是说。
一日二日若七日,执持名号心不乱,
佛现其前即往生,阿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闻彼阿弥陀,一日二日若过等,
系念现前即往生,般舟经中如是说。
十日十夜六时中,五体礼佛念不断,
现见彼佛即往生,鼓音王经如是说。
十日十夜持斋戒,悬缯幡盖然香灯,
系念不断得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七七日,
现身见佛即往生,大集经中如是说。
若人自誓常经行,九十日中不坐卧,
三昧中见阿弥陀,佛立经中如是说。
若人端坐正西向,九十日中常念佛,
能成三昧生佛前,文殊般若如是说。
我于众经颂少分,如是说者无穷尽,
愿同闻者生正信,佛语真实无欺诳。
疑者曰:观此偈,有十念下至一念生信乐者,乃至但作生意知有佛,亦生彼国;又有七七日至九十日,念佛方乃得生。岂非净土是一,何故修因顿异?
释曰:净土虽一,生者自殊。《无量寿经》总分三辈,《十六观经》开作九品。若更细分,亦应无量。
又疑曰:下品等辈修因既浅,应有退堕。
释曰:不然。但九品华开有迟速,去佛有远近,得道有利钝。而生彼者,例皆不退。经云:其有生者,悉住正定之聚。又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此言不退。《十疑论》中,有五种因缘故不退。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鬼神邪魔,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况此恶世,非但阙此五缘,抑乃恶友知识,声色醉乱,魔鬼滥真,寿命短促,五种皆恶,妨恼修道,浩劫空过。愿熟思之。愿熟思之。
或曰:一切法本无生无灭,平等空寂,何用强劝舍此求彼。
释曰:若云求生西方以为取舍乖平等理者,汝还非彼执此,岂不乖理耶。若转计云我亦不求生于彼,亦不求生于此者,则是生断灭见。《金刚般若经》,岂不谈空。佛诫须菩提云:汝莫作是念。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真解空者,即于因缘法中,了生无生性、灭无灭性,非谓断无,为不生灭也。《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不云灭无后空也。《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或曰:净土在心,何须外觅。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岂用迢然求生他方净土耶。
释曰:子又不善心土之义也。将谓我心局在方寸,便见西方敻(xiòng,远)在域外。苟如此者,又云何说心净则佛土净耶。《华严》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佛法既遍,心法亦遍。若各有方面,何谓无差。又云:游心法界如虚空。虚空岂有分隔。若了一念心遍,一尘亦遍,十万亿刹咫步之间,岂在心外。世人若谈空理,便拨略因果。若谈自心,便不信有外诸法。岂唯谤法,亦谤自心殃坠万劫,良可痛哉。妄造是非,障他净土,真恶知识也。
《无量寿经》云: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及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无违逆,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穷极。(宗晓法师编《乐邦文类卷五·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
临终观念佛,自然见弥陀
疏问:临终佛现,亦有魔否?答:古谓无魔,脱或有之,贵在辨识。
钞无魔者,单修禅定,或起阴魔,如《楞严》、《止观》诸经论中辨之甚悉。今谓念佛者,佛威神力,佛本愿力,大光明中,必无魔事。然亦有宿障深厚,或不善用心,容有魔起,固未可定,须预辨识。如经论说,行人见佛,辨之有二:一、不与修多罗合者,是为魔事;二、不与本所修合者,是为魔事。所以然者,以单修禅人,本所修因,唯心无境故,外有佛现,悉置不论,以果不协因故。今念佛人一生忆佛,临终见佛,因果相符,何得概为魔事?若或未能了决,但如前辨别察识而已。
问:既曰非魔,当是真佛;而古谓佛无去来,云何有佛现在其前?答:感应道交,不妨不来而来,无见而见,故永明谓如幻非实,则心佛两忘;而不无幻相,则不坏心佛。又云: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此乃如来本愿功德,令彼有缘众生专心想念,能于自心见佛来迎。不是诸佛实遣化身而来迎接,则佛身湛然常寂。众生见有去来,如镜中形,非内非外;如梦中事,不有不无。又经云:“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亦此意也。是故水清则月自来,心净则佛自现,所谓感应道交难思议也。
疏故知临终设像助念,文载圣经,法传西域,不应疑阻。
钞《华严·十五经颂》云:“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疏》云:西域法,有欲舍命者,令面西,于前安一立像,像亦面西,以幡顶挂像手指,令病人手捉幡脚,作随佛往生想。兼与烧香鸣磬,助称佛名,非直亡者得生佛前,亦终成见佛光也。若神游大方,去留无碍者,置之言外。不尔,勉旃斯行。如上,则特为设像,以助往生,何况一心不乱,感佛现前。乃虑为魔,自生疑阻。(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卷四)
按依据经典及祖师教言可知,若临终者意识清醒时,能引导其瞻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像,能令临终者获真实利益。
为生念佛咒,消罪福不丧
问:放生鱼鸟等,念佛持咒,愿彼往生,可往生否?
答:罪轻缘热,承法力亦得往生。罪重缘疏,止灭罪改形善趣。放生咒愿之人,福不唐丧。目连度蜂,作盟证。(莲池大师《云栖法汇·四十八问答》)
念佛求往生,用心应真诚
疏问:见有一生念佛,临终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故。
钞悠悠之徒,一生念佛,所谓虽不懈怠,亦不精进,未能一心,故不得生。若果真实用心,而未纯一,虽今世不生,亦植生因,必于来世成就三昧而得生彼。如《梵网》云:“不得戒,而得增益受戒。”宗门谓“才出头来,一闻千悟者”是也,慎毋藉口曰某某念佛,徒劳无功,遂谤圣教为不足信。(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卷四)
经法极难闻,闻信功德生
疏《大本》云:“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得闻。”又经云:“宁于地狱得闻佛名。”则知闻此经,闻诸佛名,大非易事。
钞菩萨欲闻而不得,则二乘凡夫可知矣。《大本》偈云:“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有因缘闻此义。”地狱闻佛者,《华严》偈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故知此经及与佛名,不易闻也;今得闻之,可弗信受?
疏称理,则自性自轨,是闻此经义;自性自觉,是闻诸佛名义。
钞自轨自持,则尊者不说,我乃无闻,是真般若;自觉自照,则无名无字,无体无相,是名如来。斯则世间难信之妙法,不闻而历历分明。恒沙诸佛之洪名,绝听而轰轰在耳,可谓所未闻经,信之不疑。承事诸佛,无空过者。(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卷四)
一心十念名,自佛感应灵
疏问:既云七日,彼临终十念,特俄顷耳,何得往生?答:正以一心故,如《智论》中说:又自力、他力,如《那先》中说。
钞《智论》云:“临死少许时心,何能胜终身行力?答曰:虽时顷少,心力猛利,是最后心名为大心。”当知即是一心不乱故。《那先经》云:“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没;人虽本恶,因念佛故,不堕泥犁,而得往生,亦复如是。’”则己之心力,佛之愿力,交相成也。(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卷四)
念佛除诸苦,命终生极乐
宾主盘桓曰:持念佛名,为有二种殊胜利益故,内则令念者觉斯无量寿,即可解脱此有限生死之身;外则实有彼佛愿力,以接引念佛者临终往生净土。
(还)谨按此二种,乃胜利之纲领。后之四方便、十利益、诸感应,特其节目耳。虽十利益有接引之说,实无归重之意也。故表章之。
《莲池禅师疏》曰:念佛一门,最为方便。略陈有四:一、不值佛出世常得见佛方便;二、不断惑业,得出轮回方便;三、不修余行,得波罗蜜方便;四、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
考证:
《钞》云:得常见佛者。《起信论》云:有初学是法,其心怯弱,以娑婆不常值佛,惧谓信心难就。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专意念佛,即生佛土,常见于佛。如修多罗说专念西方阿弥陀佛,即得往生,终无有退。此经则七日一心,佛现在前是也。故知灵山已过,龙华未来,无佛世中而得见佛。是名最胜第一方便。
得出轮回者。由惑起业,由业感报,往来六道,轮转无穷。依余法修,直至惑尽,始得出离。而托质世间,升沉未保。唯兹念佛,带惑往生,以己念力,及佛摄受大神力故,一生彼国,即超三界,不受轮转。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是也。是为最胜第二方便。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河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蜜。推而极之,不出一心,万行具足。如《大本》法藏愿云:若我成佛,国中有情,不获神通自在波罗蜜多,不取正觉。是为第三最胜方便。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罪,超生净土。又《十住断结经》云:是时座中有四亿众,自知死此生彼牵连不断,欲为之源,乐生无欲国土。佛言西方有佛,名曰无量寿,其土清净,无淫怒痴,莲华化生,汝当生彼。故《大本》云:菩萨欲令众生速疾安住无上菩提者,应当起精进力,听此法门。古谓:欲得一生取办,便于是法留心。是名最胜第四方便。
《净土或问》曰:经中道受持佛名者,现世当获十种利益:一者,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隐形守护;二者,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者,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四者,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不能中;五者,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六者,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七者,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相;八者,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九者,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欢喜礼拜,犹如敬佛;十者,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接引往生净土。如此十种利益,经文具载,乃佛口之所宣也。既是现生皆有利益,然则世出世间,要紧法门,无如念佛者矣。
(还)谨按《龙舒净土文》,叙《念佛现世感应》一卷,不可不知。有念佛荐亡如张继祖者;有念佛却鬼如陈企者;有念佛脱难如邵希文者;有念佛安寝如刘仲慧者;有念佛屋不压死如瞽妇者;有念佛而风疾不作如王居士者;有念佛而痁疾遂愈如李子清者;有念佛眼明如阮嫂者;有念佛痼疾皆愈如梁氏女者;有念佛治病得愈如秀州僧者;有念佛孙儿免难如乡老者;有见杀生念佛得福如郑邻者。由此推之,念佛胜利,奚啻十种而已哉。
考证:
念佛荐亡:龙舒王居士曰:予尝与张继祖言西方事,继祖信之。其乳母死,多为念阿弥佛追荐,一夕梦乳母来谢而别去。此念佛追荐之效也。
念佛却鬼:予同郡陈企,尝妄杀人,后见鬼现。企畏惧,急念阿弥陀佛,鬼不敢近。企念佛不已,鬼遂不现。后常念佛,临终坐化。
念佛脱难:晋江邵希文为士人时,梦至一官府,人皆称安抚。行至前,见一官员问云:汝知汝未及第因否?对曰不知。引希文去,见一大镬煮蛤蜊。见希文,及作人言,呌其姓名。希文遂念阿弥陀佛,方念一声,蛤蜊皆变作黄雀飞去。希文后果乃第,至安抚使。以此见杀生阻人前程不可不戒。又见佛力广大,不可不敬也。
念佛安寝:予旧相识刘仲慧,以夜梦多恐惧,予劝以念阿弥陀佛。仲慧志诚高声念百八遍,当夜遂安寝。次日如前念诵,自此皆得安寝。
念佛屋不压死:有一老妇双瞽,令小儿牵行,常念阿弥陀佛。一日息于旧屋之下,忽倾倒,小儿走出,老妇在下,乃有二木相住,护于老妇之上,得不死。
念佛风疾不作:王居士于金山借阿弥陀佛经,欲校勘刻板广传。举笔之时,右手有风,其指自掉,写字不便。乃举指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数声,祷除风疾,以成就此经。祷毕,指遂不掉,以至终帙无恙。以此见佛菩萨只在目前,但人信心不至耳。
念佛愈痁:官员李子清,久苦痁疾,予乃授以一方,临发时,专念阿弥陀佛。子清从之,其日遂愈八分,次日复如是遂全愈。子清由是笃信佛理。
念佛明眼:予同郡有阮嫂,患两目将盲,常念阿弥陀佛,遂得开明。此予亲见之。
念佛愈痼疾:梁氏女双目俱盲,念阿弥陀佛三年,系念不绝,双目开明。又冯氏夫人念佛,久病自愈。
念佛治病:秀州一僧,常念阿弥陀佛,为人治病,常得全愈。
念佛儿孙免难:予乡村间有一老人,每有事,必合掌至额,念阿弥陀佛。其孙儿方二三岁,因随母至田野,忽失之。后数日,人告云,在溪外。果寻得之。其足迹遍于滩上,其溪甚深,不知此儿何缘过彼,又且久而无恙,人以为其祖志诚念佛所感。
念佛得福:饶州军典郑邻,死至阴府,以误来放还。阎罗王告云:“汝还人间,见人杀生,但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彼得受生,汝亦得福。”以此推之,足以见念阿弥陀佛,可荐拔亡者,可增延福寿,亦无灾难,不特往生西方而已。(明代庄广还居士辑,莲池大师校正《净土资粮全集·论念佛胜利》)
男女灵觉同,念佛定往生
男女之体虽殊,灵明之性不二。何言五漏,惟贵一心。一心称念阿弥陀,决定往生安乐国。(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示临终善女人》)
缘生无性中,念佛皆圆成
证心大德,问心要于予。予曰:“心要莫若念佛。”寿昌云:“念佛心即是佛。”盖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至昼所为,夜所梦,无不趋归于一念之专注,而十界升沉从此出矣。惟其缘生无性,故炽然造集善恶之时,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然设向此了不可得处坐定,则堕无为深坑,不能证法界无障碍体,不能起法界无障碍用。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
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倘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纵不生杂念,亦恐堕落在无生窠臼。故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谓之以佛证心可也,谓之以心证佛可也,谓之以佛证佛、以心证心亦可也。至直捷稳当,至圆顿了义,不可思议,不可将余一切法门比量。
果如此信得及,直下念去,则诸佛出广长舌相以证之。“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金口诚言,可不信哉!(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二之四·示证心》)
念佛三根被,弥陀摄众器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一切法门,不到业尽情空,不能了生脱死,以唯仗自力故难。念佛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即可超凡入圣,以专仗佛力故易。一得往生,其所得之益,比业尽情空者,高超多多。此之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士农工商,在家出家,皆应修持。不唯不碍一切职业,而且能助一切职业得易成就。(《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生死事为大,念佛终不差
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门,是佛法中特别的一法门。此法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恶罪人,皆当修习。皆可仗佛慈力,现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与佛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何以故?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己戒定慧力,了生脱死。勿道具缚凡夫不能了,即已证初二三果之圣人亦不能了。四果阿罗汉,方了。此约小乘说。若约圆教说,五品位所悟,与佛同俦,而见惑尚未能断。五品后心,断见惑即证初信。此位菩萨,约断惑,与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能,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万亿亿倍。直至六信后心,断思惑尽,则证七信。此位菩萨,方了生死。了生脱死。岂易言哉。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难,难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萨,尚不能了,况具足惑业之凡夫乎。唯净土法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无一不于现生临终得往生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证真难登天,念佛僧祇免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惑者,其难也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未尽,决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见思烦恼,不断而断。以西方极乐世界境缘殊胜,一一皆能增长人之功德智慧,绝无令人起贪瞋痴者。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使彼知是特别法门,则自行化他,莫敢或违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佛愿力无边,念佛佛应现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临终三大要》)
灵觉随缘转,本真性寂然
烦恼是妄,何可云不能断乎。所言不能断者,乃系真性。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亦不变。譬如真金打做马桶夜壶,虽日盛粪,而金性仍然不变。打做佛像菩萨像,虽极其贵重,而金性仍然不变。世间人各具佛性,而常造恶业,如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了。若知此义,谁肯常作马桶夜壶之下作东西乎。然人争著做马桶夜壶。百千万亿中,或有不肯作马桶夜壶,一意要作佛像菩萨像,连天帝大王之像亦不肯作者,盖甚少甚少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吕智明居士书》)
施药为疗疾,说法引众机
问:净土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俾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尔兼谈各宗,反启后人多歧之惑,且失净土之实益乎(师于问辞中何以不专谈净土句旁,批云胡说巴道)。
答: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若止净土一法,何以能引彼一切机宜,同入佛法乎。(《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答卓智立居士问》)
临终宿业现,念佛登宝莲
或疑居士敦笃伦常,力修众善,而且多年念佛,何以临终尚生恶疽。不知吾人从无始来,所结怨业,莫能悉数。若不念佛,将长劫报复,无有了期。居士殆由念佛之力,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以解脱生死诸苦,直往西方。高预海会,亲炙弥陀,与诸上善人同会一处也。昔戒贤法师尚婴笃疾,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痛苦,各蒙菩萨指示安慰,谓是宿世恼害众生之报,况博地凡夫乎。(《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闽侯罗梓生居士生西记》)
本具一真性,念佛心自明
云南张拙仙来函,言其外孙,生一年零八月,于四月间念佛而逝。平时常到佛堂拜佛已,即围绕念,余事皆不顾。又其次女出嫁时,婿家送双鹅行奠雁礼,彼即放生于华亭山云栖寺,已三年矣。彼二鹅每于晨昏上殿做课诵时,站殿外,延颈观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后雌者不食数日,彼来观佛,维那开示,令求往生,不可恋世。彼遂为念佛数十声,鹅绕三匝,两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双白鹅往生记。噫异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鹅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居士书二》)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然佛性是同,而众生心相,万有不齐。或有信受,或有背驰者,何也?须知众生虽皆在迷,由宿因现缘不同,以致发生逆顺二种现相耳。佛性如种子,宿因如播种,现缘如时雨。种子既播于地,一经时雨,能不发生乎。而一切众生,谁无佛性,长劫轮回,决不能了无宿因。所最关要者,在善知识开导,及自己发决裂心耳。故《法华经》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楞严经》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
念佛神智清,临终弥陀迎
自大法东来,庐山结社。一切善知识,多皆主张净土法门。以其仗佛慈力,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也。而一切四众,由念佛而亲证三昧,断惑证真,直登上品者,亦不乏人。其他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感佛接引而往生者,则非算数譬喻之所能知也。
定海乐斌章,虽作商业,然颇信佛。今春来沪,适光寓太平寺,遂与其妻同来,求受三皈五戒。斌章法名慧斌,其妻法名慧静。因与《文钞》《嘉言录》等书,令其依之修持。慧静从此专意念佛。至五月半间得病,以迄七月初,犹能勉强支持,礼拜念佛。此后则卧床不起,然心中常自默念佛号。
至八月初七夜,咳嗽一小时,遂睡著。梦见许多僧人,及诸童子,与幢幡等。及醒病苦全愈。
至初九夜,又梦见观世音菩萨,与众僧及诸童子。
初十夜,侍病者及诸眷属,见彼口念佛号,手作拜势者十余次,遂睡去。醒云,佛已来过,吾将往生。问何时去,则云不知。
次日令将所有衣服首饰,均变卖作善举。劝家人为善修德,明因知果。至午,眼忽发光。其光似黄非黄,似红非红。即云佛来也。面作笑容。其身先日已浴过。又令女佣再为洗脚。自己洗面。眼光即发。谓慧斌曰,佛与大势至菩萨,及诸童子,接我到西方去。慧斌欲再问,云莫搅乱我。但随助念者,默持佛号,不数分钟,即逝。
夫慧静以一弱女子,闻净土法门未及一年,便能临终有此瑞相。足见众生皆具佛性,佛愿不虚。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为的确可据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乐慧静优婆夷生西记》)
带业生西方,佛慈遍同享
佛土有四,所谓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一)凡圣同居土者,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所见之境,与所受用,天渊悬殊。西方约带业往生之人论,则生凡圣同居土。然此土清净微妙,如《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此土虽属带业往生之人所居,亦有法身菩萨及佛同居其中,为其说法,故亦名凡圣同居土。但此为净土往生之人,虽未能如佛菩萨所见所受用之殊妙,然其气类相同,不比娑婆之条然各别也。此土亦分九品,若中下六品,则多须时劫。若上三品,则速得悟(悟无生,方能入实报)无生忍,登不退地,证入实报寂光矣。
(二)方便有余土者,乃已断见思、未破无明之人所居之土。言方便者,以其所修系入真实之前方便。言有余者,虽断见思未破无明(尘沙无体,说不说俱可。若说,此九方便人,正破尘沙惑耳),故言有余。若破无明,可称分证无余。若无明净尽(九方便,即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别教三贤,圆教十信。此九种人,同断见思,未破无明),则是究竟无余矣。
(三)实报无障碍土者,即佛菩萨不思议福慧庄严所感之报土。
(四)常寂光土者,即佛菩萨所证之理性也。此二土本属一土,约所感之果报土言,则名实报。约所证之理性言,则名寂光。圆教初住,初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实报土,亦得名分证寂光。若至妙觉佛果,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矣。
讲者欲人易悟,且将分证者归于实报,究竟者归于寂光。实则分证,二土俱是分证。究竟,二土俱是究竟耳。实报土,唯破无明证法性者得见。何得以带业往生之人,便拟生实报耶。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
生西下下品,享乐上上禅
下品下生,乃五逆十恶之极重罪人,由临终阿鼻地狱之相已现,生大恐怖,遇善知识教以念佛,由怖苦求救之心,猛切之极。虽所念无多,而一念心光感佛,故佛即垂接引以应之,遂得往生。其在华中十二大劫者,以在生罪业重而善根浅,故华开最为迟延也。然此人在华中之快乐,胜于三禅天之乐(世间之乐,三禅最为第一),又何欠憾乎哉。(《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
佛誓慈悲力,念佛往生梯
佛之慈悲誓愿,正为未断惑者无由了生死,特设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特别法门。俾凡有心者能修。凡具信愿念佛者皆能生。此我释迦弥陀普度众生之大慈悲心。思之当为感极涕零。尚何暇胡思乱想,依自己种种知见为难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
儿求父佛名,应即得佛功
无锡近来念佛者甚多,一人会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听念佛声。后其子将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处去,你把你的佛与我,我就到好处去了。其父云,我不念佛,那有佛。其子曰,你佛多的很。你只要说一声,我就好去了。其人曰,那随你要多少,拿多少,其子即死。自谓素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谓,汝做菜时所住之屋,近念佛处,日日常听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此系无心听者。若留心听,功德更大。念经则无有重文,不能句句听得明白。即留心听,亦难清楚。况无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胜。(《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张觉明女居士书九》)
翻迷随真如,念佛生净土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但以从未悟故,迷而不知,起贪瞋痴,造杀盗淫。沉沦于生死苦海之中,从劫至劫,莫之能出,大可怜悯。张慧炳宿世固有善根。惜其生于无佛法之区域,及其读书之后,渐染于程朱韩欧之学说(程朱辟佛之力,比韩欧为巨)。则于即心自性之理,更加锢蔽,无由发明矣。所幸者,阅世既久,常罹祸乱,不免常存厌心。恰遇常慧扬以念佛求生西方相劝。则如久旱之苗,忽逢甘霖,即得勃然发生,势不可遏。虽于佛法未能大明,而于程朱韩欧之心曲,固已灼知深见,反由此更加信心。自闻净土法门以来,刻论时日,不满二年,遂得正念往生,亦可谓勇猛丈夫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张慧炳往生西方决疑论》)
一心念佛请,久旱澍甘霖
江易园居士平生最欢喜念佛,对于念佛法门,提倡不遗余力,颇著灵感。去年婺源地方亢旱,易园劝大家一心念佛,不几日即下大雨。因此立一佛光莲社。入社念佛者甚多。亦拉光为名誉会长。其念佛灵感,种种不一。如祷雨祈晴及愈病等事,皆颇彰著。可知念佛利益最大。(《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念佛具信愿,助念定往生
然念佛之人,平素若有真信切愿,临终又蒙善眷助念,不为恶劣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哭泣问事瞎安慰等所破坏,定规可以往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张慧炳往生西方决疑论》)
念佛不思议,消业病痊愈
又去年李云书居士,因其弟妇病重,来太平寺欲作佛事。我劝他打念佛七。其弟妇之病,经许多医生医不好,末后一医生悯其受苦难堪,令吃快活药以速死。云书因为设法求佛加被,故此来与光商。光令打念佛七。不久光回山,亦不知得何利益。至今年四月初七,光往居士林看谛闲法师。李云书亦来,言去年当打佛七第一天,他的弟妇得了一梦。梦见在三圣堂同僧众在一处念佛,工夫甚久,且甚清爽,病遂渐轻。云书对彼说,我在太平寺为你念佛,不是三圣堂。彼弟妇言,不是太平寺,是三圣堂。后来打听方知太平寺是普陀三圣堂下院。可见有病之人,若能念佛,必蒙佛力加被,令病痊愈。此其明证者一也。今年七月间,李云书自己有病,当病重时,请数居士念佛,后以昏迷不懂人事乃止。继思去年弟妇打佛七事,著人至太平寺访我,及真达和尚。因我二人同在普陀,遂寄信祈来沪打佛七。以七月间普陀香市已过,时正清闲,遂在普陀三圣堂打佛七,择于七月十四日开坛,二十日圆满。光十三日即与云书信,十七日彼回信,云已好了八九了。现在李云书病体全好,只是体气尚未复原。李云书如此重病,藉佛七加被,得以痊愈。灵验如此,此其明证者二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念佛括三乘,回心十念生
问:念佛一法,何以见得三根普被?
答: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念数声,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发恳切心,故得成办。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为比而生疑也。此为下根。若论上根,以初发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须念佛回向往生,以圆满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信愿诚念佛,服毒生净国
云南保山县城内,郑慧洪,十余年前,函祈皈依,遂劝其父母念佛。民二十二年,慧洪死,其母爱子情深,服毒,趺坐合掌念佛而逝,面色光润,较生时为胜。一方之人,从兹念佛者居半。慧洪之父,名伯纯,法名德纯,乃博学而不求仕进之士。先研究易经几年,后研究丹经,后研究禅宗。慧洪经商于外,为其父寄许多净土书,劝修净业。遂专修净业,兼为一方倡导,而信从者甚少。由其夫人服毒,趺坐合掌念佛而逝,不信之人,皆生信心。彼一女人,未尝学问,服毒能现此种不可思议之相,可知此法门之利益,实为甚难稀有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慧芳居士书》)
病重昏昧现,助念圣垂怜
病发不省人事,因至诚念《大悲咒》,未终即清醒见佛菩萨。乃阁下之诚心,夫人之宿善根所致,何得谓为是魔。又何得云感佛菩萨,何不即逝世。此种语,竟成无谓之极。只因自己不识邪正真伪故也。其临终既念菩萨名,所言接菩萨,便不可谓为接地方神。凡事皆有因果,若念菩萨令接神,则因果不相符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章缘净居士书三》)
二、启发切愿
大行普贤尊,愿生安乐刹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愿虽有迟早,念起功德妙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应离五恶业,以及五痛烧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十方世界,最无伦匹。所以者何?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佛言:何等五恶、何等五痛、何等五烧?何等消化五恶、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其一恶者,诸天人民蠕动之类,欲为众恶,莫不皆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戮,迭相吞噬。不知修善,恶逆无道。(恶业。)后受殃罚,自然趣向。神明记识,犯者不赦。故有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盲喑哑,愚痴弊恶,至有尪狂不逮之属。(恶过。)又有尊贵豪富,高才明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善得;举得显失)(恶相。)世有常道,王法牢狱,不肯畏慎,为恶入罪,受其殃罚,求望解脱,难得勉出。世间有此目前现事,(痛果。)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入其幽冥,转生受身。譬如王法,痛苦极刑。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转贸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寿命,或长或短。魂神精识,自然趣之。当独值向,相从共生。更相报复,无有止已。殃恶未尽,不得相离,展转其中,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卒暴应至,善恶之道,会当归之。(烧果。)是为一大恶一痛一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一大善也。(杀之恶、痛、烧;断之则为一善。)
佛言:其二恶者,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妇,都无义理,不顺法度。奢淫憍纵,各欲快意。任心自恣,更相欺惑。心口各异,言念无实。佞谄不忠,巧言谀媚。嫉贤谤善,陷入怨枉。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机伪多端。践度能行,知其形势。在位不正,为其所欺。妄损忠良,不当天心。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中外知识,更相欺诳。各怀贪欲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破家亡身,不顾前后。亲属内外,坐之灭族。或时室家知识,乡党市里,愚民野人,转共从事。更相利害,忿成怨结。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所恃怙。独来独去,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然后乃悔,当复何及。世间人民,心愚少智,见善憎谤,不思慕及。但欲为恶,妄作非法。常怀盗心,悕望他利。消散磨尽,而复求索。邪心不正,惧人有色。不豫思计,事至乃悔。(恶业因。)今世现有王法牢狱,随罪趣向,受其殃罚。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复为恶,天神克识,别其名籍。(痛果。)寿终神逝,下入恶道。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烧果。)是为二大恶二痛二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总结)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二大善也。(盗之恶、痛、烧;断之则为二善。)
佛言:其三恶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间。处年寿命,无能几何。上有贤明长者尊贵豪富,下有贫穷厮贱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常怀邪恶。但念淫泆,烦满胸中。爱欲交乱,坐起不安。贪意守惜,但欲唐得。眄睐细色,邪态外逸。自妻厌憎,私妄出入。费损家财,事为非法。交结聚会,兴师相伐。攻劫杀戮,强夺无道。恶心在外,不自修业。盗窃趣得,欲击成事。恐势迫胁,归给妻子。恣心快意,极身作乐。或于亲属,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复不畏王法禁令。如是之恶,著于人鬼。日月照见,神明记识。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三大恶三痛三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三大善也。(邪淫之恶、痛、烧;断之则为三善。)
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于傍快喜。不孝二亲,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难可降化。自用偃蹇,谓可常尔。无所忧惧,常怀憍慢。如是众恶,天神记识。赖其前世颇作福德,小善扶接,营护助之。今世为恶,福德尽灭。诸善鬼神,各去离之。身独空立,无所复依。寿命终尽,诸恶所归。自然迫促,共趣夺之。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精神痛苦。当斯之时,悔复何及。天道冏然,不得蹉跌。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四大恶四痛四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四大善也。(妄语之恶、痛、烧;断之则为四善。)
佛言:其五恶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家室眷属,饥寒困苦。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贫穷困乏,不能复得。辜较纵夺,放恣游散。串数唐得,用自赈给。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鲁扈抵突。不识人情,强欲抑制。见人有善,妒嫉恶之。无义无礼,无所顾难。自用识当,不可谏晓。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欲杀真人,斗乱众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属。六亲憎恶,愿令其死。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痴蒙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恶逆天地。而于其中,悕望侥幸。欲求长生,会当归死。慈心教诲,令其念善。开示生死善恶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苦心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穷方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数之自然,应期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所语如语,心口不转,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饮酒之恶、痛、烧;断之则为五善。)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是世五恶,勤苦若此。五痛五烧,展转相生。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恶所招,示众见之。身死随行,入三恶道。苦毒无量,自相燋然。至其久后,共作怨结。从小微起,遂成大恶。皆由贪著财色,不能施惠。痴欲所迫,随心思想。烦恼结缚,无有解已。厚己诤利,无所省录。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身坐劳苦,久后大剧。天道弛张,自然纠举。纲维罗网,上下相应。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佛语弥勒:世间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弃捐所思,奉持经戒。受行道法,无所违失。终得度世泥洹之道。佛言:汝今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佛语教诲,无敢亏负。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无量忧怖苦痛之道。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恶务,未尝宁息。
吾哀汝等天人之类,苦心诲喻,教令修善。随宜开导,授与经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佛语弥勒:汝等各善思之,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于是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佛所说甚善,世人实尔。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受佛重诲,不敢违失。(劝众生修善舍恶。)(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极乐妙庄严,众生当求愿
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彰彼国寿命长远)
阿难!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彰彼众光明殊妙)
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彰彼众身相具足),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彰彼众智德殊胜)
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彰彼生永离恶趣)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心所念,华香、伎乐、衣盖、幢幡,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散诸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在虚空中,化成华盖,光色昱烁,香气普熏。其华周圆四百里者,如是转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其诸菩萨,佥然欣悦,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听受经法,欢喜无量。供养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轻举,还其本国。(彰彼土兴供养多)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天人,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即时四方自然风起,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jī,怀抱着,带着)天上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其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普散华香,奏诸音乐。前后来往,更相开避。当斯之时,熙怡快乐,不可胜言。(彰彼生闻法不绝)
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柔润调伏,无忿恨心。离盖清净,无厌怠心。等心、胜心、深心、定心、爱法乐法喜法之心。灭诸烦恼,离恶趣心。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得深禅定,诸通明慧。游志七觉,修心佛法。肉眼清澈,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为人演说。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志求佛法,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修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灭。生身烦恼,二余俱尽。闻甚深法,心不疑惧。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远微妙,靡不覆载。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该罗无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师子王,无所畏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暗。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胜,莫不尊敬。灭三垢障,游诸神通。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称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彰彼菩萨行德圆备)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劝人往生)(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闻信当发愿,愿生成圣贤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诸善回自他,皆生安乐刹
言“回向发愿心”者,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也。又回向发愿愿生者,必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发愿,作得生想。(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娑婆应厌离,莲邦当希冀
问曰:同居净土,其类甚多。今偏指极乐,而又偏赞其境胜缘胜,何耶?
答曰:经云:彼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今以娑婆对而比之。此则血肉形躯,有生皆苦;彼则莲华化生,无生苦也。此则时序代谢,衰老日侵;彼则寒暑不迁,无老苦也。此则四大难调,多生病患;彼则化体香洁,无病苦也。此则七十者稀,无常迅速;彼则寿命无量,无死苦也。此则亲情爱恋,有爱必离;彼无父母妻子,无爱别离苦也。此则仇敌怨仇,有怨必会;彼则上善聚会,无怨憎会苦也。此或困苦饥寒,贪求不足;彼皆衣食珍宝,受用现成。此或丑秽形骸,根多缺陋;彼则端严相貌,体有光明。此则轮转生死;彼则永证无生。此有四趣之苦;彼无三恶之名。此则丘陵坑坎荆棘为林,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彼则黄金为地,宝树参天,楼耸七珍,华敷四色。此则双林已灭,龙华未来;彼则无量寿尊,现在说法。此则观音势至,徒仰嘉名;彼则与二上人,亲为胜友。此则群魔外道,恼乱正修;彼则佛化一统,魔外绝踪。此则媚色妖淫,迷惑行者;彼则正报清净,实无女人。此则恶兽魑魅,交扇邪声;彼则水鸟树林,咸宣妙法。二土较量,境缘迥别。而乐邦之胜,其数无穷,未暇悉举也。其境胜者,可以摄众生取净之情。其缘胜者,可以助生者修行之力。虽同居净类甚多,惟极乐修行缘具,故偏指也。(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深信又发愿,无上菩提源
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按净土法门乃大乘所摄,佛在《无量寿经》中开示三辈往生皆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愿生彼国”之共同因行。
而佛在《阿弥陀经》中开示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持名,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然后持阿弥陀佛名号,定当往生。会通二经经意可知,若能深信极乐事理性相,进而恳切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快速成就佛道,即涵括了通途菩提心之本质内涵。何以故?众生若能深信佛语,信阿弥陀佛无量功德及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无量功德,欣愿求往,并愿在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加持下,真实实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广学无量法门,快速成就佛道,即与“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二誓愿相应;观己及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之中,久远劫以来,在生死烦恼林中受苦无穷无尽,故发愿一切众生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永断一切烦恼,离一切苦,得究竟安乐,一生成佛,即与“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二誓愿相应。是故,蕅益大师有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所以,念佛行人,信愿真切,即是具足大乘菩提之心。只要信愿念佛,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决定圆满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提宏愿。
皈依佛菩萨,愿生佛净刹
观相好已,复教请佛及诸菩萨,而作是言:“稽首如来、应、正等觉,并诸菩萨摩诃萨,愿哀愍我,拔济饶益。我今奉请,为灭众罪;复将弟子,随佛菩萨生佛国土。”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
心离秽娑婆,自得净妙国
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三界当厌弃,西方应欣祈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在无际。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谓无。应用千变万化,而不可谓有。三世诸佛,一切众生,从无二体。十方虚空,刹尘差别,皆吾心所现之相分耳。是故四种净土,皆不在心外,乃名唯心。谓极乐不即唯心,则西方岂在心外,而吾心岂局东方者哉?
人谓:“诸有为法,皆如梦幻。”不知心性,不可唤作有为,不可唤作无为,因迷故即无为成有为,有三界轮回因果,喻如梦幻泡影露电。若返迷归悟,则又即有为成无为,如梦得醒,幻复本,泡归水,影归质,露不异湿性,电不异常光。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乎哉?
今人于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名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觑破。乃至梦幻诗文、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独于梦幻西方,则不求生,亦大惑矣!夫依对待而论,娑婆活计,添梦者也;求生净土,醒梦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绝待而论,惑业感于三界,恶梦也;念佛生于净土,好梦也,亦不可不求生也。
惑者又曰:当下即是净土,何必西方?
问曰:当下即饱暖,何必吃饭穿衣?当下即富贵,何必货殖科甲?当下是学问,何必读书?当下是帝京,何必北上?既世间法毫不可废,何独于出世法而废之?苟深思此理,净土之生,万牛莫挽矣。天如大祖师云:“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释迦复起,不易斯言。(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二之四·示谢在之》)
信愿是良导,众行往生保
信愿如目,众行如足。信愿如牛,众行如车。信愿如棋之有眼,众行如棋之有子。故信愿行三,虽缺一不可,而尤以信愿为主为导也。盖信愿既专,凡种种诸善,皆净土资粮。纵万不幸,误作诸恶,诚心忏悔,断相续心,亦足为往生妙行。苟无信愿,则戒感人天,定感色无色界,慧克二乘权果而已。(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二之五·示闵周埏》)
世情应轻淡,稳登生西船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专修出要耳。(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二之四·示朗然》)
回愿堪往生,无愿难为功
问:五逆可以往生,佛何不能灭定业邪?又造业人,若借此自宽,宁不入地狱如箭射耶?
答:千年暗室,一灯能破。忏力既殷,业便无定。若顽愚迷津,得船不上,牵裳作筏,抱石为舟,既无回转之力,是真定业难逃矣。
问:《涅槃》法师,以未诵《弥陀经》,不得往生。《法华》云,闻此经,如说修行,命终生安乐世界。何不同耶?
答:净土一门,愿为前导,未诵《弥陀》,即平日愿乐不深。若《法华》所云,是世尊直以《妙经》为莲邦左券,劝愿明矣。《法华》即是《弥陀》,《妙经》劝愿,即是《弥陀》劝愿,即是《涅槃》劝愿,亦即是一切诸经劝愿,无不同也。(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三之一·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
深信愿坚固,念佛生净土
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智圆居士书》)
念佛当警觉,真信愿应切
净土法门,注重在信愿。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为僧,宏扬佛法,度脱众生。此种心念,要丢得干干净净,若有一丝毫,便不能往生矣。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不往生,纵一生二生不迷,决难永远不迷。迷,则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业,为可惧耳。恶业既造,恶报自临,求出三途,恐无其日。(《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慧诒、罗慧澍居士书》)
弥陀力无边,念彼满众愿
念佛一法,如阿伽陀药。梵语阿伽陀,华言普生,亦云总治。以普生总治一切病故。念佛一法,能除八万四千烦恼,亦复如是。所以念佛法门,包罗万象。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诸法,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诸法总持,故得无法不备,无机不收也。佛唯欲众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然众生根机不一,心愿各别。或有众生求福求寿求财求子等,只要心诚求之,有求必应。此虽是世间法,然接引下根,渐种善根,故亦满愿。若论佛之本意,唯欲众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临终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便出三界轮回之苦。从兹渐进,以致成佛。方为念佛究竟实义。(《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三、导念佛行
往生净土信愿行三资粮中,行为真信切愿之落实处,也是信愿的真实表达处。临终之人当以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回向往生为正行,以往昔诸善回向往生为助行。正助双行,并行不悖,回向发愿,决定往生。
称念佛名号,十念功德超
既教请已,复令病人称彼佛名,十念成就。(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
佛愿号度众,闻生彼刹中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赵宋西域沙门法贤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国愿乐生,信喜一念成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随力持佛名,圣众围绕迎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弥陀光无量,恒摄众生往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欲生极乐宫,念佛当勇猛
佛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佛说般舟三昧经》)
观想三圣尊,必至涅槃城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像想,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善行皆回向,往生福资粮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圆发三种心,愿生得上品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诵经修念戒,愿生享四德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解义信因果,愿生经宿出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乘无上心,愿生金莲引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持戒无过患,生得罗汉道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持戒一日夜,愿生宝莲接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孝慈闻佛愿,生西见圣颜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闻经除重罪,称佛宝莲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闻信弥陀德,火灭华迎接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逆恶愚痴人,十念得往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念佛菩萨名,灭罪受佛命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十念力猛利,即得往生益
称无量寿佛至于十念者,善心相续至于十念,或一念成就,即得往生;以念佛除灭罪障故,即以念佛为胜缘也。若不如此者,云何得往生也。问:云何行者以少时心力,而能胜于终身造恶耶?大论有此责。是心虽少时,而力猛利;如垂死之人必知不免,谛心决断胜百年愿力。是心名为大心,以舍身事急故。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名为健人也。(智者大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定善两门益,专称佛号急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念佛光照摄,亲近增上缘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按佛之本意乃欲令众生念阿弥陀佛名号,愿求往生。所谓:释迦弥陀慈父尊,普愿一切诸众生,何时听闻弥陀名,皆应生起深信愿,专念阿弥陀佛名,至心回向极乐国。藉此感应弥陀愿,佛之本愿显威神。一声佛号一光明,光照念佛众有情。缘了临欲命终时,即刻往生到莲池。
轮回无量苦,念佛见慈父
(释慈慜和上《般舟赞》,依《般舟三昧经》,大会时及亡者处诵。)
般舟三昧乐(愿往生),专心念佛见弥陀(无量乐)。
普劝回心生净土(愿往生),回心念佛即同生(无量乐)。
旷劫已来流浪久(愿往生),随缘六道受轮回(无量乐)。
不遇往生善知识(愿往生),谁能相劝得回归(无量乐)。
忆受天堂暂时乐(愿往生),福尽临终现五衰(无量乐)。
忆受人中胎藏苦(愿往生),四蛇六贼竞相催(无量乐)。
忆受修罗饿鬼道(愿往生),饥虚斗诤苦难裁(无量乐)。
忆受畜生相食啖(愿往生),刀光舍命复牵犁(无量乐)。
忆受地狱长时苦(愿往生),业风吹去不知回(无量乐)。
或上刀山攀剑树(愿往生),皮肤骨肉变成灰(无量乐)。
或入镬汤炉炭火(愿往生),腾波猛焰剧天雷(无量乐)。
借问何缘受此苦(愿往生),贪鱼爱肉业相随(无量乐)。
镕铜灌口犁耕舌(愿往生),饮酒妄语受其灾(无量乐)。
或卧铁床抱铜柱(愿往生),总为邪淫颠倒来(无量乐)。
或堕阿鼻大地狱(愿往生),经劫长年眼不开(无量乐)。
上火下火通交过(愿往生),刀轮铁杵自飞来(无量乐)。
铜狗啮心并啖血(愿往生),铁乌啄眼复穿腮(无量乐)。
今日道场诸众等(愿往生),恒沙旷劫总经来(无量乐)。
度此人身难值遇(愿往生),喻若优昙华始开(无量乐)。
正值稀闻净土教(愿往生),正值念佛法门开(无量乐)。
正值弥陀弘誓唤(愿往生),正值大众信心回(无量乐)。
正值今日依经赞(愿往生),正值结契上华台(无量乐)。
正值道场无魔事(愿往生),正值无病总能来(无量乐)。
正值一日七日功成就(愿往生),四十八愿要相携(无量乐)。
普劝道场同行者(愿往生),努力回心归去来(无量乐)。
借问家乡何处是(愿往生),极乐池中七宝台(无量乐)。
彼佛因中立弘誓(愿往生),闻名念我总迎来(无量乐)。
不简贫穷将富贵(愿往生),不简下知与高才(无量乐)。
不简无非净土业(愿往生),不简外道阐提人(无量乐)。
不简长时修苦行(愿往生),不简今日始生心(无量乐)。
不简多闻持净戒(愿往生),不简破戒罪根深(无量乐)。
但使回心多念佛(愿往生),能令瓦砾变成金(无量乐)。
寄语现前诸大众(愿往生),同缘去者早相寻(无量乐)。
借问相寻何处去(愿往生),报道弥陀净土中(无量乐)。
借问何缘得生彼(愿往生),报道念佛自成功(无量乐)。
借问今生多罪障(愿往生),如何净土肯相容(无量乐)。
报道称名罪消灭(愿往生),喻若明灯入暗中(无量乐)。
借问凡夫得生不(愿往生),如何一念暗中明(无量乐)。
报道除疑专念佛(愿往生),临终宝座定来迎(无量乐)。
(法照大师《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火现悔得生,戒慧修有功
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况戒慧熏修,圣行道力,功不唐捐矣。(莲池大师辑《往生集·智者大师)
心本不生死,念佛炼金身
心本不生,缘合而生。心本不死,缘散而死。似有生死,原无去来。于斯会得,生顺死安,常寂常照。如或未能,便当全身放下,密密持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假使诸缘未尽,寿命未终,倍应念佛,有大利益。古云,念佛法门,此是金仙氏之长生也。(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答湖州董浔阳宗伯》)
当专诚念佛,归家见弥陀
畏死者,以未悟本来无生故也。本自无生,焉得有死,何畏之有。然无生未易卒悟。今唯当专诚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乱,必得开悟。就令不悟,而一生念力,临终自知死去必生净土,则如流落他乡,得归故里。阿弥陀佛垂手接引往生,欢喜无量,何畏之有。(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答苏州袁心远居士广绶》)
为恶急悟醒,真求净土勤
又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临终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积恶,临终发心念佛,遂得往生。则善者何为反受亏,而恶者何为反得利也?
噫!积恶而临终正念者,千万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临终痛苦逼迫,昏迷瞀乱,何由而能发起正念乎?
善人临终退悔,亦千万人中之一人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谓精勤者。精则心无杂乱,勤则心无间歇,何由而生退悔乎?
是则为恶者,急宜修省,毋妄想临终有此侥幸。真心求净土者,但益自精勤,勿忧临终之退悔也。(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三难净土》)
信愿持名心,了义圆顿成
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念佛信勿替,离浊生净域
吾人从无始来,直至尽未来际,决无不起念时。纵心虑灰凝,入无想定,仍堕八万四千枯槁乱想。但念地狱则地狱界人,念饿鬼则饿鬼界人,乃至念佛则为佛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镜》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若更问“念佛是谁”,头上安头,骑驴觅驴,明眼为之喷饭。而近代无知狂悖之徒,反以话头为奇特,名号为寻常,弃如意珠王,竞取瓦砾,可哀矣!
晟溪诸善友,独能结社念佛,尽一日中,出声一炷香,默持一炷香,循环无间,必以一心不乱为期。此简巧之行,须深信勿疑,久久勿替,自当圆超五浊,圆净四土。更莫向含元殿里问长安也。(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二之五·示念佛社》)
念佛乘慈舟,易横超三界
出三界火宅,有横竖两途。以自力断惑超生死者,名竖出三界,事难功渐。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者,名横超三界,事易功顿。远祖云:“功高易进,念佛为先。”经云:“末世亿亿人修行,罕一成道,唯依念佛可得度脱。”如趁船渡海,不劳功力。夫能笃信西方捷径,至诚发愿,一心念佛求往生者,真大丈夫矣。倘信不真,愿不切,行不力,佛虽大慈为舟,如众生不肯登舟何哉。(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二之四·示明西》)
佛说法随机,念佛三根被
娑婆为极苦之邦,固属客途旅舍。安养为极乐之域,原是本有家乡。但由众生迷而未悟,遂以龌龊旅舍为家乡,而不知有祖父所建至极清净安隐之住处也。由兹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于六道之中,沉溺于三途之内,从劫至劫,莫由得出。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间,随机说法。俾诸众生,返迷归悟,就路还家。由众生根机不一,致如来所说各殊。然此诸法,皆仗自力,唯最上上根,即生可以了办。若下焉者,或二生三生始了。其久经长劫不能了办者,居其多数。如来普度众生之心,郁而未畅。于是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俾上圣下凡,同于现生,出此娑婆,登彼安养。圣则速成佛道,凡则渐证菩提。普度孤露无依之众生,大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上之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下之五逆十恶、极重罪人,皆为此法所摄之机。吾人上不能如文殊等,下未至于逆恶等,可不奋发大志,以期横超三界乎。
溯自大教东来,虽有禅、教、律、密、净之门庭不同,而无一不以往生净土为归宿者。天台山,为智者大师道场,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时教,又复注重于净土一门。虽未见《华严》末后归宗之文,其立法固暗与之合,足见佛祖原是一个鼻孔。(《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天台山国清寺创建养老养病助念三堂碑记》)
行化随己力,往生功难名
凡念佛之人,务必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坚决,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化他。俾内而家庭眷属,外而乡党亲友,同修此法,同求往生。其为功德,何能名焉。(《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不求人天报,往生最重要
刘汉云君,可谓宿有善根。然既信佛法多年,固当早已茹素,何待年至花甲,方才发心乎。是知俗习之不易转移也,今则竟转之,亦可谓有勇毅力者。彼既常看《文钞》,其修持方法,固已明白于心。所最要者,当决定求到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欲生西方,平日当致力于深信、切愿、志诚念佛。欣净土之净妙,厌娑婆之浊恶。自行如是,化人亦然。不可有一念求来生得人天福报之心,则便可与佛感应道交,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矣。(《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慧昌居士书二》)
念佛修众善,往生功德满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每日若念一万佛,即念五千观音,多少照此加减)。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并与亲友,不蒙此益乎。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灾祸之来,无法可设。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隆。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法成住坏空,念佛见主公
今为取法名为德超。谓以一心念佛,以期超出三界,直登九莲也。此信虽为汝说,然陈王二人,亦当如此教其眷属,以免自己临终误事。亦当令彼各皆看之,光无暇另写。陈明镜法名德明。谓能一心念佛,自可明其明德也。王士林法名德林。林,众也,君也(出《尔雅》)。君即主义,能以信愿念佛为主,以利大众,则功德大而人各景从也。今为二人各寄《文钞》、《嘉言录》一部,并《饬终津梁》各一本,祈为转交。不满包,则以《一函遍复》凑足分两,此一篇,实为大有关系于现在时世之文。若能依而行之,其利益当自知之,固不待述说也。国运危岌,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不于此书求出生死,则为自负。白居易云: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甚么,不达又如何。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方耀廷居士书二》)
回向诸善根,往生最殊胜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念佛不求悟,往生享真福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悉体此义。(《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若人求胜功,诸事念佛统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既有愿做鬼的心,便难往生。如其未作,则勿作。如其已作,当禀明于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库之冥资,通以赈济孤魂,方可不为往生之障。凡《寿生》、《血盆》、《太阳》、《太阴》、《眼光》、《灶王》、《胎骨》、《分珠》、《妙沙》等经,皆是妄人伪造,切不可念。愚人不知念大乘经(即《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心经》、《金刚》、《药师》、《法华》、《楞严》、《华严》、《普贤行愿品》等经),偏信此种瞎造之伪经。必须要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方可安心。有明理人,为说是伪,亦不肯信。须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当以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之钱,请有正念之僧念佛,则利益大矣。(《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通经命未定,念佛了生死
须知大通经教者,未必即生能了生死。欲即生了生死,当注重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孝慈信愿真,往生菩提成
噫!若居士者,可谓宿根深厚,见地高超,言行相应,内外一如。据数年来之修持,及平素之信愿,临终之景象,殆中品上生者乎。以孝养父母,行世仁慈,具真信愿,摄心净念故也。然一得往生,当必地登不退,忍证无生,渐次修习,以至圆满菩提而后已,又何歉憾乎哉。(《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沙健庵居士往生记》)
善根回向西,往生不稀奇
祈各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愧为佛弟子,现生便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矣。祈与诸位说之为幸。《一函遍复》,关系甚大,一切人均当依之而行,则利益大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念佛会诸居士书》)
念佛深信愿,临终瑞相显
若上海何王氏者,本一无知无识之妇女耳。自二十九岁,得闻净土法门,遂皈依三宝,吃素念佛。深厌娑婆浊恶,决志求生西方。三十年来精进不懈,于今民国十七年,年五十九岁,至六月十九日,预知时至,嘱咐家眷,吾于今夜十二句钟归西,汝等至时,当同声念佛相助。切不可悲哀哭泣,以致坏我正念。因自行沐浴,著所制寿衣。先念《大悲咒》若干遍,次即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至十一句钟,阖家大小同声助念南无阿弥陀佛。至十二句钟,遂端坐念佛而逝。夫如此作略,虽古今学问功业盖世者,亦不多见。况其下焉者乎。而何王氏以一无知无识之妇女,乃能于三十年精进修持,致临终现如是相。足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及净土法门,实为转凡成圣之第一法门。愿见闻者,同事修持。庶可不孤佛化,不负己灵也已。(《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
如来大悲心,劝信念佛门
孟子论大丈夫,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世间法尚如此,况求生净土,超凡入圣之佛法乎。居士于贫病家累,概置弗顾,孜孜汲汲,唯佛是念,讥侮摧挫,百折不回。卒之预知时至,瑞相昭然,足为生西之据。如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之净土法门,真为末世众生出苦之捷径。但办肯心,决不相赚,古人诚不我欺。(《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傅春浦居士生西记》)
念佛被三根,大愿摄凡圣
老人尝曰,末世众生,障深根钝,向上一著,不易凑泊。大悟尚难,何况实证。唯净土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圣下凡,皆当修持。良由此法,全摄果觉,以作因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即世相以达实相,以凡心而契佛心。所赖绵佛法,翼国政,感人心者,唯此一法耳。汝辈当恪遵之,毋或废弛。庶可不负四恩,均资三有。(《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无著老人创建常明庵缘起碑记》)
法会功虽胜,念佛甚易成
现在的人,多多好奇,好铺排张罗。如护国仁王法会、金光明法会、持楞严咒法会、大云轮法会等。此种法会,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但以今人财力单薄色力单薄,虽云举行,难获胜益,以非人人能行之事故也。若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则无有一人不能行者。故其利益,非一切法会所能比也。以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最为逗机。虽孩提之童,亦能为之。若念经只可少数人,不能人人皆念。四五年前,四川一通告寄来,言川中战事不息,欲祈消灭,令一切人念《楞严咒》。要知《楞严咒》能讽诵者,千人之中,难得其一。且刊印许多令人佩带,及贴于门首等。事颇烦琐,所费又多。何如念佛,或念《大悲咒》,或念观世音菩萨,较为直捷了当。故我见彼诵《楞严咒》的倡议,甚为好笑。以其徒事铺张,无补实事故也。既然如此,则远不及念佛利益。以一句阿弥陀佛,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久而久之,即能与佛气分相同。况此一句,无一人不能念。即或懒惰懈怠不肯念,闻大家念佛音声,亦有利益。两两比较,故胜于念经多多矣。以念佛最极简便。即不念佛者,闻佛音声,一历耳根,即种善根。由此一句佛号,灌入八识田中,将来遇缘即发。设使怨鬼恶病逼迫,念佛便能却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应当以此普劝修持。不独家人父子,应当劝导。即一切有缘之人,亦当如是劝导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谈玄数他宝,念佛合道妙
若唯务高深,谈玄说妙,则如数他人宝,自无半钱分,毕竟自己受用不著。以业尽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谈说,有何利益。须知见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业尽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则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凉国师说,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门,最合末法时机。(《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学解诸法门,修持念佛功
善导和尚说,若论学解,一切法门,都应当学。若论修持,须择契理契机者,方有实益。念佛一法,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最为契理契机。今人俱宜修持。(《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念佛有多途,持名是径路
然念佛法门,亦有多途。求其妥当,惟有持名。即如观像、观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观法不知,或起魔事。若观实相,则谁能彻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务为高远,当事实行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念佛益极妙,众生当明了
懿哉江母,初以孝翁姑,严教育,诵经念佛,以化其子。而味农居士,又特扩充母训,精研佛学。能以净土利益,预为劝谕。殆至临终,多方助念。俾得承佛慈力,往生西方。可谓笃于事亲,了无遗憾。然犹不以为足,又欲世之孝子慈孙,咸以此道成就其亲。亲在则婉为劝谕,令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江母郭太夫人西归事略发隐》)
年高光阴残,念佛功德满
至于修持,当专主净土。以汝年已将至古稀,来日无多。若欲广读大乘经论,则无此精神,无此智识,又复无此光阴。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一法,是为无上第一胜妙法门。当死尽偷心,一肩担荷,决定可于现生,俯谢五浊,高登九品。又当发大慈悲心,为一切相识者,说此法门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习,则自己功德,愈加广大矣。然外面之人,尚应如是,况自己之夫人,与子媳、孙媳,忍令彼不蒙法利乎。一则可以慰汝夫人之老景,一则可以慰彼姑媳之凄凉。令彼亦由此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则实为利人之功效。(《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许熙唐居士书》)
生死如影随,信愿念佛对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
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往生非识定,只因信愿行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汝母经咒不能念,当劝令一心念佛。(《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智乐居士书》)
余门蚁上山,念佛顺扬帆
古人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华严》一经,圆该诸法。究其归宿,乃在回向往生西方。诸大乘经,无不赞扬净土。四经专明其致。西天,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等菩萨,自行化他,悉皆指归净土。东土,自远公庐山结社以来,昙鸾、道绰、天台、善导等,代有闻人。良以佛悬知后世众生,根器薄弱,特开念佛法门。故诸菩萨祖师极力提倡,以期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脱生死。语云,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念佛法门,须以实行做去。故莲池大师临终嘱大众曰,愿大家老实念佛。诸位果能老实念佛,则不负如来说此特别法门之大慈悲心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0  更:2021-08-18 15:32:3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