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佛教故事| -> 星云禅话(一)石头路滑 -> 正文阅读 |
[佛经]星云禅话(一)石头路滑[第3页] |
佛教故事|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放入我的收藏夹] |
41 成见不空 有位学者,特至南隐禅师处请示什么叫做“禅”? 禅师以茶水招待,并在茶倒满杯子时,并未停止,仍又继续的注入。眼看茶水不停的一直往外溢,学者实在忍不住,就说道:“禅师!茶已经满出来了,请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禅师说道:“你心中满是学者的看法与想法,如不事先将自己心中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自满、傲慢,一直怀着成见的人,就算天降甘露,也无法流入他的心中。器皿要装入真理的法水,一要空而无物,二要清洁无染,否则即使再好的饮料,也会变质。 42 洗面革心 良宽禅师,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他老年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他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玩乐,快要倾家荡产,家乡父老,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从新做人。 良宽禅师终于为乡情所感,就不辞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童年的家乡。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非常高兴与他的和尚舅父相聚,并且特地留舅父过夜。 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次晨离去的时候,就对他的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直是发抖,可否请你帮忙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他的外甥非常高兴的助了他一臂之力。良宽禅师慈祥的说道:“谢谢你了,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一天衰似一天。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乘年轻的时候,要把人做好,要把事业基础打好。” 禅师说完话后,掉头就走,对于外甥的任何非法行为,一句不提,但就从那天以后,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荡了。 禅宗的教学法,有时当头棒喝,有时反诘追问,有时有无不定,有时暗示含蓄。总之禅的教育,就是不说破,不说破的才是自己的全部。 天下爱护儿女的父母们,你们能懂得这种禅心吗? 43 老僧何似驴 传承仰山禅师禅风的光涌禅师,有一天,从他乡弘法回到仰山禅师处来,仰山问他道:“回来作什么?” 光涌先合十,再顶礼,并说道:“礼拜和尚亲教师之义!” 仰山禅师用指指自己,问道:“还见老僧不见?” 光涌肯定的答道:“见!” 仰山禅师非常严肃的再问道:“老僧何似驴?” 光涌毫不犹豫:“和尚也不像佛!” 仰山禅师再用一指指自己说:“像什么?” 光涌不以为然的道:“如果有所像,那跟驴有什么分别呢?” 仰山禅师听了弟子光涌的回答,哈哈大笑,乃赞叹道:“这句话,我已经用了二十年,用它来考验人,没有一个人能彻悟了的。我也等了二十年,没有一个说得出的,今天你所回答我的,真是凡圣尽情,不从分别上去认识世间,乃从无分别上去体悟世间,真是太好了,善护持之!善护持之!” 像什么?用一句真实话说,其实像什么的,已经不像什么,不像什么的其实像什么。还见着么?其实见着的都没有见着,没有见着的都已见着了。 这个世间所有,都是生灭变异之法,一切无常,能像什么呢?而真理法身,如同虚空,虚空虽说无相,其实无所不像,你有见到虚空吗?虚空像什么? 44 行恶与修善 有学僧请示峻极禅师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极:“担枷带锁者。” 学僧:“如何是邪恶为非的人?” 峻极:“修禅入定者。” 学僧:“学僧根机愚昧,禅师的开示,颠倒难明,恳求禅师还是用简明易晓的言辞开示吧!” 峻极:“所谓恶者,恶不从善。善者,善不从恶。” 学僧如堕五里雾中,仍然茫然。良久,峻极禅师问学僧道:“懂了吗?” 学僧:“不懂。” 峻极:“行恶者无善念,行善者无恶心,所以说善恶如浮云,无所生也无所灭。” 学僧于言下有悟。 善恶,在世间法讲,做好事名曰善,做坏事名曰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三世因果,历然俱在,在事相说,一点不虚。但在本性上讲,善恶之名都不立,若能不思善不思恶,即名见性(见到自己本来面目)。所谓”罪恶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空“。行善是枷锁,作恶名禅定,这不怪禅师颠倒,在真理上讲,作福行善,一味执着人天福报,岂非为枷锁所囚?作恶为非,虽要恶道流转,但本性仍是如此。故峻极禅师兴大慈悲,发此高论,乃要吾人莫为善恶所迷。应该知道,为善上生时,就一味执着有为法,以为是究竟解脱,这就错了;作恶下堕时,就心灰意冷,以为人生无望,这也是错的。实则“善恶是法,法非善恶”也。 45 谁是后人 天皇禅师参访石头禅师,一见面就问道:“如果超脱定慧以外,请问你还想告诉别人什么?” 石头:“我这里根本没有人束缚,谈什么超脱?” 天皇:“你这样说话,叫人如何了解呢?” 石头:“你知道‘空’吗?” 天皇:“我对‘空’早有心得啦。” 石头:“唉!不料你还是从那边(指迷的世间)来的人。” 天皇:“我不是那边的人。” 石头:“我早知道你的来处了。” 天皇:“你怎么毫无证据就诬赖我呢?” 石头:“你的身体就是证据。” 天皇:“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可是究竟应以什么去启导后人呢?” 石头终于大喝一声,斥责道:“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 在这一喝之下,天皇豁然大悟! 在真理实相中,本来一切如空,没有相对的是非好坏。例如束缚与解脱,空与有,前与后,这些相对法,与禅是不相应的。禅,离四句绝百非,无论什么,甚至都不许有此一概念的,学者若能空诸所有,不悟而何? 46 嫌什么? 龙牙山的居遁禅师,为求大彻大悟,就诚诚恳恳的到终南山翠微禅师处参禅,一住多月,均未蒙翠微禅召见开示,有一天鼓起勇气,走进法堂问道:“学僧自到禅师座下参学以来,殿堂随众,进进出出,不蒙开示一法,不知为什么?” 翠微禅师不在意的反问道:“嫌什么?” 居遁因得不到要领,只好告别翠微禅师,就前往德山亲近宣监禅师,又经多日,请示宣监禅师道:“学人早就心仪德山的一句佛法,但我已来了多日,事实上身在此处却得不到禅师一句佛法。” 德山禅师好像和翠微禅师约好的一样,回答道:“嫌什么?” 此二位宗师所答均不谋而合,居遁不得已又转往洞山良价禅师处参学。一日问道:“佛法紧要处,乞师一言!” 洞山禅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他道:“等洞水逆流的时候,再向你说。” 龙牙居遁禅师于此言下大悟。 用疑心参禅,用体会参禅,用问道参禅,其实终不及用平常心参禅。吾人在世间生活,其实均在颠倒矛盾妄想之中,所谓随生死之流而不息也,如能明白洞水逆流,那即是平常心显现,千疑万问,终不及一颗平常心耳。 47 佛心是什么? 慧忠禅师有一次问紫璘供奉(僧官职称)道:“供奉学佛多年,‘佛’是何义?” 紫璘不假思索,随口回答道:“佛者,是学悟之义。” 慧忠禅师进一步问道:“佛会迷吗?” 紫璘不以为然,忍耐着反问慧忠禅师:“已经成佛,怎会迷呢?” “既然不迷,觉悟作什么呢?” 慧忠禅师的反诘,紫璘供奉无语可对。 又有一次,供奉在批注《思益梵天所问经》,慧忠禅师就说道:“批注经典者,必须要能契会佛心,所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才能胜任。” 紫璘不悦的答道:“你说的不错,否则我怎么会下笔呢?” 慧忠禅师听后,就要侍者盛一碗水,水中放七粒米,碗面放一双筷子。问紫璘供奉这是什么意思? 紫璘茫然不知,无语可对。 慧忠禅师终于不客气的训诫道:“你连我的意思都不懂,怎说已烃契会佛心呢?” 慧忠禅师的水米碗筷,已经说明,佛法者不离生活也,离开生活,则要佛法何用?紫璘供奉远离生活批注佛经,则离佛心远矣。 六祖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希望参禅论道者,莫离“世间、人生、生活、本心”之外,另有所谈论也。 48 一橛柴 住在湖南的石头希迁禅师有一次问一位新来参学的学僧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从江西来。” 希迁:“那你见过马大师(马祖道一禅师)吗?” 学僧:“见过。” 希迁随意用手指着一堆木柴问道:“马祖禅师像一堆木柴吗?” 学僧无言以对,因为在石头禅师处,无法契入,就又回到江西见马祖禅师,并述其事,马祖道一禅师听完后,安详的一笑,问学僧道:“你看那一堆木柴大约有多少重?” 学僧:“我没仔细量过。” 马祖:“你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学僧:“为什么呢?” 马祖:“你从南岳那么远的地方,负了一堆柴来,岂不有力?” 在唐代,青年学者,不是到江西马祖大师处参学,就是到湖南石头禅师处参学。从江南到湖南,从湖南到江西,此即走“江湖”一语之来源。过去江湖一语,乃指参学忙碌之意,后来江湖一语演变为老练世故之意,甚至卖膏药杂耍不实之意。 此学僧两边来去,搬是说非,而两大师之道不为动也,反吃当头一棒。观乎今日佛门信徒,从甲寺到乙寺,从乙寺到丙寺,负了一堆木柴来去,不知重也不重? 49 摩尼珠 佛陀在灵山会上时,手中拿了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你们看一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互说道是青、黄、赤、白等不同的色泽。佛陀就将摩尼珠收回,舒开手掌又问道:“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天王不解佛陀心中所指,都不约而同的回答道:“佛陀!您现在手中根本就没有东西,哪里有什么摩尼宝珠呢?” 佛陀真实的告诉四方天王道:“我将一般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呀!” 四方天王们听后皆有感悟。 所谓摩尼宝珠者,乃喻吾人真心佛性也。世间所有人等,营求忙碌,总是希求荣华富贵。其实世间财宝,虚而不实,“富贵如同三更梦,荣华好比九月霜”,真珠玛瑙,金银钻石,人为财死,比比皆是。人若能以追求世间虚而不实财富的精神,而用来开采内心的实藏,则光华不变的摩尼宝珠,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财富。 50 母亲的信 惠心禅师,当初还只是个十五岁的沙弥时,因其聪明伶俐,就受到朝廷皇帝的召见,得到不少赏赐。他就将皇上的赏赐送给故乡的母亲,以表孝思,但母亲回给他一封信,表示不同的看法,母亲的信上说:“你赠送给我的东西,又是皇上的赏赐,我当然十分欢喜。但我当初送你学道为僧,是希望你做一个有修有证的禅人,并不希望你一生都在名利场中生活。如果只好世间上的虚荣,这是违背我的心愿,希望你收到母亲这封信的时候,要记住什么叫做‘真参实学’,什么叫做‘人天师范’!” 惠心沙弥,收到这封意想不到的信后,从此立志要做一个真正弘法度众的宗教家,效法《华严经》中的指示,“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而不再汲汲名利上的追求。 惠心受母亲的感动,托人告诉母亲,明年暑假拟向师父请假,返乡探望母亲一次,不久,母亲又来信告诫道:“我既已送你出家入道,你就已经是佛门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你已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儿子,你从今以后,应该是如来的‘佛子’,孝顺师长,亲近三宝,不可只以母亲一人为念!明年暑假返乡探亲之举,应该打消!” 惠心经过母亲这两次的教训,精勘学道,发心立愿,终于能成一个真正的僧宝禅者! 51 卖生姜 宝寿禅师在五祖寺库房担任司库,那时的住持和尚戒公,偶而因病服药,需用生姜为引,侍者就到库房取用,宝寿便叱之使去,戒公知道以后,令拿钱去买些生姜,宝寿才付给他。 后来洞山寺院缺人住持,郡守来信,托戒公介绍住持,戒公便说:“那个卖生姜的汉子可以去得。” 宝寿便去做洞山的住持,所以禅门有“宝寿生姜辣万年”的佳话。 宝寿爱护公家物品,不拿公物作私人感情;住持戒公推介宝寿,不以私利作名器取舍,一个公事公办不徇私,一个维护贤能,重视公德。千载而下,吾人实三公多之也。 52 着境见地 有学僧问西山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西山禅师举“拂子”(拂尘)表示回答,但是学僧不以为然,就去亲近雪峰禅师。 雪峰:“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此夏从苏州西山来。” 雪峰:“西山禅师好吗?” 学僧:“我来的时候一切安好。” 雪峰:“为什么你不随侍亲近他呢?” 学僧:“他是个不明祖师禅的人。” 雪峰:“何以见得?” 学僧:“我请示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他只举拂子示意,一句话也回答不出。” 雪峰:“你见过苏州的男女吗?” 学僧:“见过!” 雪峰:“你在路上见过花草树木吗?” 学僧:“见过!” 雪峰:“那就对了!你所见男女,你就知道男女有别,你所见花草树木,你就知道各有名称,各有功用,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未对你说法,而你能明其意,对吗?” 学僧:“对!” 雪峰:“那么,西山禅师举拂示答,其中佛法,你为什么不懂呢?” 学僧闻言,顿有所悟,连忙礼谢,并愧然的说:“学人发言不慎,乞求禅师慈悲,我要回西山忏悔。” 雪峰:“尽乾坤是个眼,汝向什么地方蹲着!” 学僧到了此时,没有地方蹲着,但拥有了宇宙;肉眼不识拂子,但有慧眼认识了乾坤。一心所悟,一念忏悔,尽乾坤大地都是佛法,所谓拂子举示,终于解也。 53 真假妄语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禅师!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 大珠:“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道光:“既然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为什么每天要聚众劝人参禅修道?” 大珠:“老僧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哪里有什么地方可以聚众?” 道光:“事实上你每天聚众论道,难道这不是说法度众?” 大珠:“请你不要冤枉我,我连话都不会说,如何论道?我连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你怎可说我度众呢?” 道光:“禅师,您这可打妄语了。” 大珠:“老僧连舌头都没有,如何妄语?” 道光:“难道器世间,有情世间,你和我的存在,还有参禅说法的事实,都是假的吗?” 大珠:“都是真的!“ 道光:”既是真的,你为什么都要否定呢?“ 大珠:”假的,要否定;真的也要否定!“ 道光终于言下大悟。 说到道理,有时要从肯定上去认识的,但有时也可从否定上去认识的。如《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就是从肯定中认识人生和世间的;《般若心经》又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从否定中认识人生和世间的。大珠慧海禅师否定一切名句文身,不是妄语,因为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54 心与性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祖师们将此‘心’易名为‘性’,请问禅师,心与性之差别如何?” 慧忠毫不隐藏的回答道:“迷时则有差别,悟时则无差别。” 学僧又再进一步的问道:“经上说: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为什么你会说无差别呢?” 慧忠国师耐烦的举喻说明道:“你只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时结水成冰,暖时融冰成水;迷时结性成心,悟时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别。” 学僧终于契会于心。 在佛教里,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如来藏”、“法身”、“实相”、“自性”、“真如”、“本体”、“真心”、“般若”、“禅”等等。这无非是用种种方法要吾人认识自己。迷悟虽有差,本性则无异。如黄金是一,但可制耳环、戒指、手镯等各种不同之金器,故金器虽异,实一黄金耳。明乎此,心与性名虽不同,实则皆吾人之本体也。 55 是什么? 云居禅师在洞山良介禅师处结一草庵,独自专修,有一次连着十天都没有至斋堂用餐,洞山禅师非常关心,也非常奇怪,就特地召见他问道:“这些天你怎么没有赴斋?” 云居禅师非常喜悦自得的说道:“每天都有天神为我送食!” 洞山听后,很不以为然的说道:“我以为你是个修行的禅人,原来只是个执着世间福德的庸俗之辈!明天再见吧!” 到了第二天,云居禅师依言拜见洞天禅师,洞山大声的呼唤云居的名字,他恭谨地回应。洞山突然问道:“福德为最呢?证悟福德性为最呢?” 云居听后,哑然无语,他知道福德是有修有证的,福德性是无修无证的,原来他的修行已堕入到有法中去了,他怀着满腹的疑团返回草庵。 在庵中寂静地思惟着,他沈浸于寂静时,一连三天,天神再也不到庵中为他送食,但他获得了“禅悦为食”的无为法的境界。 修行的人,报感人天,虽然是可羡慕的,但福报一完,五衰相现(天人福尽有五衰:一、头上花委、二、腋下出汗、三、身上有臭、四、不乐本座、五、衣裳垢腻),仍不免生死轮回,故禅者不以世间荣辱为准,不以世间善恶为是,在荣辱善恶之外,能会禅心吗? 56 无一法可得 有一次仰山慧寂禅师问双峰禅师道:“师弟近日可有什么见地?” 双峰:“据我所知,实无一法可得!” 慧寂:“你这样仍然停滞在尘境之上啊!” 双峰:“我无一法可得,怎可又说我停滞在尘境上呢?” 慧寂:“以为无法可得,其实就已有一法可得。” 双峰:“我只能做到这样!根不随尘,心不在境,师兄你认为应该怎么样?” 慧寂:“你为什么不去追究那无一法可得的?” 做老师的沩山灵佑禅师在旁边听了这句话,不禁欢喜地赞叹道:“慧寂呀!你这一句话,可要疑煞天下人啦!” 双峰仍然不解,他以为既然无一法可得,又怎么去追究呢? 灵佑禅师知道双峰的心意,故对他说:“你就是一个天下人啊!” 禅者的修行,就是要修那无修的行门,就是要证那无证的果位,因为无修才是真修,无证才是真证,故所谓无一法可得,才得真得。因为“行到山穷水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就是此意。《维摩经》云:“启建水月道场,大作空华佛事,降伏镜里魔军,证悟梦中佛果。”真正的禅者,即应作如是观。 58 佛的烦恼 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 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 信者:“假如我修行得度了以后,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者:“我既已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赵州:“因为还有一切众生!” 信者:“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 赵州:“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信者:“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 赵州:“佛陀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信者于言下似有所悟。 凡夫众生的烦恼,是从无明妄想生起,而佛陀有烦恼,是从慈悲心生的;佛陀无烦恼,是从般若上说的。各位读者!你有烦恼吗?你的烦恼是从慈悲生呢?抑是从般若生呢? 怕只怕就是从烦恼生烦恼啊! 59 骨裹皮 有一学僧在庵侧旁看见一只乌鸦,就向大随禅师请示道:“众生都是皮裹骨,为什么乌龟却是骨裹皮呢?” 大随禅师听后,并不作答,仅将自己的草鞋脱下,覆盖在乌龟背上。 守端禅师曾为大随的举止,做了一首偈颂,颂云: “分明皮上骨团团,卦画重重更可观,拈起草鞋都盖了,这僧却被大随瞒!” 佛灯禅师也跟着做了一首偈颂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乌龟不解上壁,草鞋随人脚行。” 宝峰禅师更明显的指出:“明明言外传,信何有古今?”颂云:“掷金钟,辊铁骨,水东流,日西去!” 吾人生在这世界上,到处都有好奇心,即此好奇心,求知则可,悟道则远。悟道者乃由平常心也。学僧见龟骨裹肉,即起好奇心,大随以草鞋盖覆,即盖覆此一虚妄之根源的好奇心。佛灯禅师的“乌龟不解上壁,草鞋随人脚行”,这是多么平常的事!宝峰禅师的“水东流,日西去”,这又是多么平常的事!可是在平常里,有一个世间上不平常的原则:缘起性空!明乎此,则佛道也,禅心也,解脱也,均在此中心! 60 棒与喝 古代的禅师大德们,喜欢手持禅杖,作为领众的威信象征。禅师们的棒,不是用来时常打人的,只在研讨问的时候,有时轻轻表示一番,作为赏罚的象征。后世的宗门,以及学禅的人,若是在老师那里碰了钉子,受了批驳都叫它做“吃棒”。而“喝”便是大声的一叱,表示责罚的意思,和“棒”的作用是一样的。 有师兄弟二人一起至无德禅师处学禅,但于每次小参请示时,总例行似的老是吃棒,不管他们两人躲得多快,棒棒都落实的打在身上,无德禅师举棒之快与准,实在是百发百中。有一天,师弟就对师兄说道:“我们来此参学多时,却老是吃棒,仍不能开悟,真想他去,可是要找一位比无德禅师有道行的禅师实在不容易。” 师兄也无可奈何,不过他建议道:“这样好了,以后我们小参问法时,我们就站在法堂外,不要进去,任凭禅师的棒再怎么快,也不至于打得到我们。” 于是,第二天师兄弟二人,就在法堂外恭谨的问道:“请问如何是西来意?” 无德禅师大喝一声:“你两个慢法者!” 师兄弟二人一听到此喝,如雷灌耳,吓得屈膝下跪,不约而同的说道:“想不到禅师的‘喝’比‘棒’更来得迅速而有威力!” 参禅求道,不可存侥幸的心理,亦不可求速成,看起来禅师一语能使学者开悟,但学者若无穷年累月的积聚功行,不说禅师一语不能给你开悟,即千言万语,甚至棒喝亦无功也。当然,积聚功行,棒喝亦能助其悟道也。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