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静波法师| ->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 正文阅读 |
[佛经]静波法师《如何学佛》[第2页] |
静波法师|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放入我的收藏夹] |
第四个问题:我们要依‘三皈依’学佛。 有人说‘三皈依’不是戒,我告诉你‘三皈依’就是戒。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三皈依’就是要规范我们自己的身心行为的,‘三皈依’就告诉我们‘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魔。’我们很多佛教徒莫名其妙,算卦呀,捣鬼呀,学气功呀,你说是佛教徒吗?根本不是。但是他学得津津有味,他说这个不矛盾,怎么不矛盾?你脚踩两只船,你试试?那只船开了,你都得掉水里。你试试,肯定是这样的,没有半点好处。 学佛要正本清源,你该学佛就好好学佛,这就是戒,就是规范你的。你不要以为你皈依佛后,你还可以学别的。我告诉你,你真的要警醒了。不然的话,释迦牟尼为什么在《佛遗教经》里说:至心一处,何事不办?你只能至心一处,不能三心二意。‘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典籍。’有人津津乐道,看见道家的书,甚至一些流传的莫名其妙的东西,什么白衣大士,什么咒呀,什么这个那个的东西,这根本不是佛教的东西。你要记住,你学的是正法,你要弘扬的是正法,你要流传的也是正法,你不能搞这些东西,‘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师徒众。’有人也跟著一个师父跑了,跑来跑去,跑出些什么呢?我不好说什么。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因为众生都是有分别心的,有分别心,他就会按照时间的观念来要求我们,我们可能会证得无我了,但是还有一个义务,就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第九大愿里讲的:要恒顺众生。就说我可能证得什么好坏观念全都没有了,但是众生他有一个选择,众生希望我是好人,所以我就必须要做好人,我怎么可以随便欺骗呢?随便胡言乱语、胡说八道呢?或者叫混水摸鱼呢?这都是不应该的。你可以沉默,你可以孤独,没有关系,但是你绝对不能胡作非为。要有规范,就像传印老法师曾经讲过的:我们要信因果,如果没有因果,我们怎么学佛,我们胡作非为,有人能够信任我们、信服我们吗?说这样的人可以信赖─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要依‘三皈依’学佛,‘三皈依’就是我们的规范,就是我们学佛的标准。如果我们不能有这样的规范,我们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佛教徒。 第五点,我们要依‘四依’学佛。 第一,依法不依人。今天我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要依法不依人。我说的是佛法,所以大家可以信任我。如果我胡说八道,那大家可以否认,甚至可以说不信。没关系。依法不依人,现在我们很多学佛的人,都是依人不依法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句话: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现在我们的佛教徒有时候不对,他说我爱真理,但是我更爱我师。表面上说我爱真理,实际上他更爱他的师父。我必须要正本清源一下,佛、法、僧三宝本为一体,他是要觉证境的。《坛经》是这样讲的:如果我们的师父讲的是真正的佛法,我们没有理由不恭敬他。如果我们的师父讲的不是佛法,那我们真的可以远离他。为什么?因为我们学的是佛,绝对不是人。所以要依法不依人。如果我们真是依人不依法,那你极有可能误入歧途,因为很多事情已经证明。 第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要了脱我们生死的。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因为人生就这么短暂,说是给你个官儿,给你很多钱。(录音质量不好,约二十字听不清楚)有些佛教徒越学越苦恼,这是不对的,要么你就别学了,你要反思、反省。为什么?如果你越学越苦恼,说明你没学好,说明你不得法。学得好的人绝对不应该有苦恼,他每天都会很快乐,因为他法喜充满,所以他应该是快乐的,但前提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人也可以,但一定是善知识,讲的是真正的佛法,不然就很麻烦。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解脱生死的,不了义就是世间的名利呀,有人说一学佛就觉得工作非常顺利,我发财了,炒股票也赢利了,还有很多故事都觉得很高兴,他每天过得也很滋润,他觉得这样还真好。但是他不知道老之将至,死期来临,不是说我吓唬诸位,你要知道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角度去看,人为什么怕死,是因为人不了解死亡,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死,你信吗?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不敢面对死亡,我们老欺骗自己,所以一个家庭祝寿,常说:‘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都是骗人的,但是大家愿意听。学佛就不应该说谎言,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听这些,这样的障碍都超超脱不了,我们还学什么佛?你说他两句坏话,他一晚上都睡不著觉,为什么?因为他在耿耿于怀,他在恨,他在烦恼,他要找机会要报复你。这不是麻烦了吗。睚眦必报,这那里是佛教徒,所以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那些东西、那些世间五欲之乐,财色名食睡,无非是一场因缘而已,真正得到的人问问你们什么感觉?你们说,也不过如此。没有得到的人也许觉得是个遗憾,但是我觉得不得也罢,因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还是要反思这样一件事。 第三,依智不依识。 有一次,院里的居士跑出来了,就看著那架喷气式飞机转来转去的,拉了几条线,有人就带头喊:‘你看莲花。’是眼睛看著的相,但是如果用智慧观来看呢,难道不是如幻如化吗?致使有很多人跟著起哄,我出来了,我说:‘你们喊什么呢?’他说:‘这是个莲花、万字,吉祥。’我说:‘不是,刚才是飞机飞过去了。’他们也不好意思,只好回去了。还有一次,有一个人精神根本不大正常,就在喊:‘看哪,看哪,那儿有佛像呀!’有很多人也在看,看什么呀?我什么也没看到,只看到一只麻雀。我不是因为我看不到,就否定人家。但是你要知道,这种谣言的传播,只能是惑众而已。如果说他看到了,他是真有因缘看到了,那属于他个人的因缘,如果我们看不到,因为我们的因缘,我们千万不要苦恼,看不到就很悲哀,绝对不应该,因为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这些假相来诱导我们,说明我们已经很出色,很成功,所以我们就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要依智不依识,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是虚’。但是现在我说耳听是虚,眼见也是虚,一切都是如幻如化,所以见也罢,不见也罢,为什么?因为随缘嘛。不然的话,我们学什么佛?所以要依‘四依’学佛。 第四,依义不依语。 佛经中所表达的内涵就是义。‘不依语’语言文字只是一种工具,就像《金刚经》告诉我们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如筏喻’就是说真正的佛法,我们到达彼岸之后,我们都要把工具舍掉,何况不是真正的佛法呢。释迦牟尼在说法四十九年的时候,他临涅槃的时候,这样讲:‘我说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李XX在他的《转 法 轮》里说:‘释迦牟尼还没发现真理呢。’这是非常可悲的,所以我说他是妖言惑众。谁跟他跑得积极,肯定悲哀,为什么?因为就从这件事来讲,他就不知道真理是无言的。是由我们每个人去体验的、去体证的,不是靠我们去说成佛,所以叫依义不依语。 所以我们要依‘四依’来学佛──要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我们要反思,我们是不是按‘四依’来学佛了。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按‘四依’来学佛,我们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第五点,我们依‘八正道’来学佛。 ‘八正道’,肯定有不正道了,当时的古印度,有各种各样外道的盛行,佛教的经典中常常发现说有九十六种外道,我现在感觉到,现在的外道不仅仅是九十六种,九千九百九十六种也多。为什么?《楞严经》说了: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现在真的是谁都在讲,谁都在说。但是谁都说:我说如何。我今天要说,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佛说的。所以大家要学佛,我说完了就说完了,大家好好学佛就是了,不要说是我说的。我没说什么,我说的是佛说的法,都是他说过的。我只是提醒大家,应该正本清源,好好学佛。 在九十六种外道中,有一种表现特殊的,比如说:持牛戒的外道,放著人不做,他去吃草去了。他觉著这样将来能够升天。吃草,你觉得这不是令人很悲哀的事吗?但我们很多人就是这类人,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那么持狗戒的也有,他去吃粪便,他觉得人苦尽甘来,他认为人只要把那些粪便都吃掉了,将来一定能享福升天。这同样是一种错误;有的把自己的头发拔掉了,这不是自己摧残自己吗?他认为这样的话,将来也能得到好处;有的人自己卧在竹签子里,折磨自己,然后就扎得浑身净眼。他觉得自己这样也是一种修行;还有的人是站在高岩上,或者是从山上往下跳,摔得缺胳膊瘸腿的,他觉得这样也是一种修行;也有的人更可笑,他像向日葵一样站在那儿,跟著太阳转。太阳一点一点地从东到西,他的脑袋也一点一点地从东转到西;还有一种外道,学公鸡,金鸡独立,他把一只脚著地,另一只脚就跷起来,就那么站著。他认为这样也可以修行成道,当然这些都是苦行外道,这都是很可笑的。这各种各样的外道现在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了,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情况。 释迦牟尼曾经就告诉过这些外道:要学鸡,你们将来就成鸡,要学牛,你们就成牛,你们要学狗,将来就成狗。你要学佛,将来必定成佛。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学佛呢?尤其有这样好的因缘,你听闻到佛法了。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过去是不是错了,如果是错了,就应该向前看,不要再抱著过去那种陈旧的价值观念,再去陶醉了,那是很可怕的。 正因为如此,佛才说‘八正道’,‘八正道’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我们学佛要有正知见,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要依‘三法印’来学佛,我们要依佛来学佛,依‘三皈依’来学佛,要依‘四依’来学佛,这才是正见,这才是正道,这才是正知见。否则你学什么佛?老说我能看著什么,再说就是我能把你的病治好。我可以告诉你:心病还是心药医。很多人就是因为良心坏了,才得病的。要不然的话能得病吗?但是也有宿世业障,我也得病,我也有业障,但是我从来不迷信,气功大师能把我的病治好。我就从来没迷信过,曾经有过那样的因缘,有人要给我发功,要把我的病拿走。我说:‘对不起,我宁可死掉。’我不想这么做,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 ‘正思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应该是正知见的思维,不能胡思乱想,我们在地上,老是琢磨天上在干什么?极乐在干什么?你现在不好好修行,你思考这些干什么?你现在就好好修行,你读过《阿弥陀经》,也读过《无量寿经》,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佛?为什么不改掉自己心的业障的问题?你不要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离十万亿国土,我可以告诉你:你的心一转变,马上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如果你不去转,你没有这样的资粮,你不去转这个业力,那你没有希望。你不要认为那太遥远了,我坐什么才能去呢?你坐什么也去不了,都太慢。只有你的心的业力的转变,一刹那间,你绝对可以去。 ‘正语’是说不能胡说八道了,要说正确的语言,你不说正确的语言,满嘴都是胡说八道,你说谎,尤其是佛教徒说谎,那让人家都难以思议的。佛教徒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他应该让人感觉到是真、善、美的化身,至少不能让人家在我们身上失望,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正业’就是指正当的身、口、意三业,要求我们来维持我们正当的身业,做正当的职业。口要正语,意要常有正念。 ‘正命’是指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维持自己的生命,从事正确的职业。一个佛教徒他总不应该去杀生害命吧,就算一时改变不了,你也应该知道这样的职业是不应该来做的。你迟早有一天你应该告别这种不善业。 ‘正精进’。那种学鸡的外道、学牛的外道、学狗的外道那些都是‘邪精进’。我们学佛的人是要‘正精进’,我们每天要有自己的功课,能上上早殿、晚殿非常难能可贵,除此之外,你还应该有你自己的功课。为什么?因为每一天把水烧到20度的时候,第二天水又晾凉了。但是你不能保证自己,每天都忽冷忽热的,那你很难积累有效的资粮去成佛。我们每天都应该自己有一点功课,不然的话,学佛就没有多少意义。 ‘正念’就是要念佛、念法、念僧,这是正念。就像《六祖坛经》所说的觉、证、净,当然还有念戒、念天,念戒就是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的行为的,念天是因为天人是要守五戒十善的。我们要以五戒十善来作为我们成佛的资粮。有人说我们又不学人天福报,我们要成佛的,我们就不学五戒十善了。我告诉诸位:《法华经·方便品》里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也就是说:佛是两足都尊的,既修福也要修慧,不能光修慧,光修慧是没有用的,光修福也没有用的,都是瘸腿呀。所以他两足尊,既要修福又要修慧,但是他这种福是成佛的福德因缘,不是人天福报。当然在五戒十善里来成就,但是他又超越于五戒十善,超越人天福报。为什么?因为我们在《金刚经》里有讲:三轮体空布施,能施,所施、中间物,均都了不可得。这就是三轮体空布施。这种布施就是成佛的资粮,所以我们诸位要注意要培植这样的福德因缘。也就是说能施的是我,我了不可得;所施的是法源寺,法源寺了不可得;中间物是布施的一点钱,钱也了不可得。不是一个永恒,不是一个真实不变。都是一个如幻如化,如幻人做如幻佛事而已。你不要认为是真的,这是因为你要通达这种如幻,你最终才能成佛。如果一个人斤斤计较,说我一定要写名字或我一定要不写名字,这都是一种错误,你随缘,人家要求你写名字,你就写名字,你不分别,不在乎你写不写名字。在乎你心里是不是留下了这个痕迹,那就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形式有时是重要的,有时是不重要的。对于恶的事来讲,我们一定要重于形式,不能越雷池一步。对于善的事来讲,我们要随缘就好。 再说‘正定’,培养了前几种的资粮之后,你最终得到的是一种‘正定’,不是人天的禅定。因为往往我们坐禅,仅仅是坐到了一种很快乐的境界,但是你没有波罗蜜,你没有智慧的这种资粮的诱导来坐禅,他没有智慧的关照,坐来坐去就误入歧途。所以我说坐禅的最好的资粮就是你去通达《心经》或者《金刚经》,只有在不挂碍的情况下,你才能坐好这个禅。不然的话,你见到什么境界了,你就随境而转。那很麻烦,在禅堂里,有这样两句话: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是禅语,这就告诉我们,学佛要在‘真谛’上去通达而不是在‘世俗谛’上的。‘世俗谛’上的假名安立,应该让它随缘安立,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大家说好的时候,我可以随缘说好,我知道这个不好,但是我可以随缘说好;大家说坏,我也知道那东西不坏,但是我可以随缘说坏。但是你清清楚楚的明白那是不好也不坏的。 ‘真实相’就像我们《金刚经》定位说‘实相’。什么是‘实相’?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或者也叫真理,或者也叫真相。这个‘真理’是什么?也就是没有真理就是真理,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实相以无相为相,是为实相。’在这个世界上,你根本抓不到任何东西,所以你死心踏地,你就放下了,因为你看破。佛法还有什么呢?就是要让我们认识‘三法印’,进而来认识到这大乘佛法的‘一实相印’,实相以无相为相,是为实相。真实的相就是没有真实相,就是真实的相。所以应该明白,只是你还没有到位,包括我也一样。此时,在同这个实相来相契的过程中,我们只能是逐步的改造自己,来逐渐的同这个真实的相相应。但是,我们得有一段时间,我们不能找理由,我们必须得‘精进’,所以,我们要依‘八正道’来学佛。 这就是‘八正道’,学佛要走正道,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无论是‘三皈依’也好,还是‘四依’也好,还是依佛也好,这条路就是一条光明的路,就是正道。当然它也是中道。中道是指我们能够通达中观的,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你说它空了吗?它没有空。你说它有吗?它不是一个自性有,空有本来是一体,所以《心经》告诉我们: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点还要我们长时间的去体验,不是现在一句两句就能说明白的。 下面,我们还要来依‘六度’来学佛。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身体力行的工具。如今我们学佛,也要从这六种工具来成就。 第一个是要‘布施’。我们每个人都有病,有人不以为然,说我没病。你只是在身体上没有病,你的思想,你的思维、你的心灵有很多病,所以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比较奸贪,不是贪名、贪利,就是贪色、贪食、贪睡,反正有各种各样的贪,但是如果你对于这种病,不去对治它,不对症下药,你的病几乎是没有什么希望,所以我们要用‘布施波罗蜜’来对待,来医治。因为只有用‘布施波罗蜜’来对治,我们奸贪的病才可能痊愈。有人总是原谅自己,我本来很穷,你可以去做别的,你可能布施一文钱,但是跟百万富翁没有什么差距,佛法讲平等,看你的发心。但是你不能不做呀,你帮助老人推一下车,你都不做,那你还哪有希望呀?‘布施’是随处可见的事,随处都可以做的事,所以有人举手投足之劳他都不做,这是不应该的,所以要把我们奸贪的病去掉,就必须要用‘布施’这个药,必须‘布施’,不然的话,没有希望。 第二是‘持戒’,我们每个人都有毁犯,都规范自己犯法的,当然有的是没有犯法,但是对学佛的戒律来讲、按要求来讲,常常是未尽人意,这个时候你要规范自己,为什么?因为戒律是对治毁犯的,如果你总是违犯、犯戒,犯这个、犯那个的戒条,最终你的心猿意马、你的心浮想连篇,你还能定下来吗?所以,它也是对治我们毁犯这个病的。所以我们必须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只有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只有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才会清静,这是‘布施、持戒’。 ‘忍辱’,是对治嗔恨的,因为我们几乎连我们学佛的人也难免不能脱俗,为什么?因为我们也有病,也生病,嗔恨很重,我们就看著这人不顺眼,死不对眼,看见的就是不对眼,所以你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就要修理自己,你就必须服‘忍辱’这个药。所以有人说忍辱真的很艰难,忍呢我肚子乱响,憋得难受,我觉得这个是不得法的。我们为什么讲‘六度’呢?因为它有‘波罗蜜’,如果没有‘波罗蜜’,这种忍辱忍来忍去最后就忍麻烦了,肚子可能就炸了,这很麻烦的。你要知道,真正的忍辱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往昔所造罪障罪业,今日偿还,岂不快哉。 因为你欠了人家的,你今天还债,你应该很高兴。第二个做游戏想,本来是一场游戏,因为‘无常’‘无我’,那么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有人使我嗔恨的呢?没有了。这个时候你就觉得本来就是一个游戏,那还有什么话可讲。第三点就是以学佛增上缘想,如果这个人真正使你很生气,很烦恼,那你可以去转化这种烦恼,为什么?因为在《涅槃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切诸鬼神等皆是诸佛菩萨之所实现,那你想想,惹你烦恼这个人焉知道他不是在考验你,焉知道他不是圣贤,你应该很感激他。如果你想学人的话,你恐怕是应该烦恼,如果你想学佛的话,我倒觉得你应该转化你的思维观念。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你很幸运,有人考验你,你就更容易成就,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坎坷与烦恼,那么这个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成就。有人说我学佛什么事也没有啊,我就觉著一天迷迷糊糊这样过著,那你也就迷迷糊糊活著,你也就会迷迷糊糊地没有成就。所以一个人经历过是一件好事,苦难是你的一笔财富,尤其对学佛的人来讲,越是苦难越是财富。不要拒绝苦难,你应该转变我们自己的思维观念,我今天所讲的佛法更重要的问题,其实就要转变我们原来做人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的话,你才能学佛,不然的话,老按人心、老按人情,老按人的价值观念来衡量人和事,那我们还是离佛越来越遥远。 ‘精进’是对治懈怠的。一个人也学佛了,他也皈依了,然后他就迷迷糊糊一天一天的,他也没有做什么,反正我是皈依了,但是你要皈依的时候,你要皈依了,至少你要有功课,至少你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你要三皈依一次。如果你不能够执行一个只皈依法、只皈依佛、只皈依僧,那你根本不能是一个佛教徒,你每天都在混。你要皈依,本身要有责任,你应该有义务,你应该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佛教徒,佛教徒应该怎么办?自己应该要求自己,而不是要要求别人。我发现有很多学佛的佛教徒自从皈依之后,他就与众不同了。他确实一天端著架子,确实不一样了,然后他就有权力说别人。我想我从不去说别人,为什么?因为别人是别人的因缘,别人可以教化的时候,你可以说上两句,其实更多的人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说理的,所以我们就应该自己修理自己。修理自己都是很艰难的,因为我们太爱自己了,所以我们就像刚才所说的:我有我在,人才轮回,人才烦恼,有我在,人才不得自在,不得解脱。所以我才说‘诸法无我’,这是佛陀的‘三法印’。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懈怠。我们要精进,因为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真正的我们老死将至的时候,我们到那时候后悔已经晚了。所以趁著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健康的,我们自己也有因缘学佛,我们又能够闻到真正佛法,此时不精进,更待何时?一世人生,谁知道哪里去了呢?流浪生死,那是很可悲的。我觉得大家幸运,虽然不幸运,没有遇到佛,但是还是幸运的,因为闻到法了。这是‘精进’,那么还有‘禅定’。 ‘禅定’是对著人就在这个往事里纠缠著,一会喜,一会怒,一会哀,一会乐,然后就在这样的回忆的情况下生存,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反思。《圣经》里有一句话:让年轻人憧憬未来,让老年人回忆过去。我觉得回忆过去、憧憬未来都不合适,应该要把握当下。只有把握当下,我们才会有希望,这是根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的用我们的‘禅定’去对治我们散乱的病,这是根本。 最后一点是‘般若’,‘般若’是最重要的,因为他是佛母。只有母亲才能生儿子,只有‘般若’才能出生出佛子,才能生成佛陀。所以我们这样讲:如果我们周围没有‘般若’智慧,那么我们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不能叫六度,只能叫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果加上了‘般若’,就可以叫‘波罗蜜’了,否则人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有漏的,都是狭隘的,都是不完善的,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知道五度如盲,六度如导,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瞎子,但是六度‘般若’是眼睛,只有有了眼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才会走得更好,才会更完善。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我们应该在‘般若’的指导下,来完成我们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有希望,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般若’。 ‘般若’就要从‘三法印’开始升起,就应该从一实相印升起来。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实相以无相为相,是为实相。也就是说没有真的也就是真的。那你还会挂碍什么呢?你就明白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就不会再挂碍什么了。来的你就接受,去的你也就不挽留,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你知道了之后,你就会对治你自己的苦恼,因为人都贪得无厌,去了的他要挽留,来的他要拒绝,人都是这样,人的毛病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反思,反思我们做为人的很多很多的弱点,如果你想超凡入圣,你真的想学佛,那就要反思、反省、转变,这才叫真正的学佛。今天我就简单地这样讲了一点,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一点点益,我想也就足够了。 阿弥陀佛! 上一页12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