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第6页]

其他法师|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0]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六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我们一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同修,我们今天依然还是来一起学习,当然我觉得这篇论文,一边有时候准备给大家讲的时候呢,我也是略会看,温习一下。那么说学习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是用来感受,感恩的心来感受省庵大师的这种婆心切切。另一方面呢,我们就是要依教奉行,特别是在咱们现在的这个修学环境中呀,真的是,不是能够让我们发菩提心,是灭菩提心是个绝佳的环境。
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前面这个发愿的时候,会讲到有大呀,小呀,要除过呀,要始终发心如初呀,要不但自己要了却还要发心帮助别人学佛,那么在做功德的时候呢,你应当不要记着这点儿功德,这个功勋,不要有这种知见,特别是看到众生难度你还不生退却心,等等诸如此类的,如果大家是一个学佛以来一直也能够如是发心护持的一个同修的话,那对于这些话呢真是太有感同身受。真的是我们现在不是说有助于我们发菩提心,是所有的历缘对境时时刻刻好像灭我们的菩提心来着。那么正应当如此呢,我们大家佛弟子也会用佛法这个反击战,越发这样越发发大心奋起而发,这样地隐忍坚持,过一个坎儿就能够上一大阶。
好那我们现在讲到的是说,既然这个菩提心难发,那么就是用了十种因缘来调动我们能够借机而发。上一讲呢我们讲到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要,忆念佛的重恩,为了回报佛陀出世讲法慈悲不舍众生,那么看在这个面子上,我们要发起菩提心来,这是第一,在上一讲。
今天呢我们要开始讲到第二个缘法,就是为了忆念父母的恩重如山而发起菩提心。所以大师呢第一个称佛,第二个重父母,忆念父母的恩。那我们大家想一下,真的是下意识地就想起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父母亲在这个三界内我们最亲近的因缘,缘法中最重的,恩德中最厚的,这样的一个对境关系的话。大家想如果说我们不把这个心发出来,在自利利他的道路上不能够究竟成就,那么就等于说由于这个深恩,这个缘分在,还可能继续把他们带入轮回。如果我们的心发起来,修行成就,特别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功的话,那就是由于这个深恩重缘又把他们引出三界,这是同等的比例。
所以趋着这一点,我们要把对于父母,念这个父母恩呢,从世出世间两相来看。为什么呢,你看等一下我们把论文贴出来大家知道,这一段好像貌似是着重给出家人讲的,因为出家人呢出家的话好像,一个,不理解的认为说,这父母都不要了这能算孝吗,对佛教有误会。二一个说出家既然好,那么大孝,那你孝是怎么体现的,有的人不明确。当然对于我们在家同修来说也同样如此,好不容易得了人身,遇了佛法,那这个机会是谁给的呢。
你来学佛借假修真,这个身体是从哪儿来的。你每天的生活过往滋养,从小谁给你打的底儿,立的杆儿。这都要追溯到我们的父母重恩上来。但是我们现在呢,好多时候对父母亲啊真的是,我记得上次好像是哪个网络还是视频吧就讲到,有一个记者呢去采访,就在闹市里边采访,他算日子,算说你过去多少年跟父母待了多久,那么你现在在外,因为很多人在外面打工嘛,说你在外面一年能回几次家,你父母现在年龄多大,那么他就把父母亲年龄多大,如果最多他就算活一百岁,剩下多少年,你一年回几次家能见几天,统而笼之一算,说你还能跟父母亲这辈子待多久,有的连一个月都不到。虽然还有几十年的生活镜头,他仔细一算,按现在的见面频率一个月都不到。
你看看,所以这就是说我们发菩提心呀,都要想着父母的大恩德,但是是否真的能体会到父母的恩德。一想到父母养育的这种辛劳,现在特别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还真是如此。诸位有了孩子你就知道说这个恩德,从怀胎开始受罪,生下来等于死一回,为了养育他呕心沥血,稍微长大点儿又要开始上学,一直又要考试,关于这个所有的这些,这个上学呀,去跟教师打交道呀,为了好的学校,完了又要考大学,又要找工作,又要成家又要立业,还得给他准备房子,你看我这一系列说的,我这都是听来的呀。平常听大家一说我就感同身受一下,太不容易了。我有时候一点私心都觉得哎呀,真是说出家了,要不然真麻烦死了。你看人都是这样,想着自己麻烦死了,可是呢父母亲对我们的这种麻烦,她是心甘情愿的。
但是出家了,也不是说完全不念父母恩德了呀,这里省庵大师对于发菩提心的重中之重的开示呢,他是针对出家的这个身份。那好下面我们把今天有可能讲到的这个论文先给大家贴出来。
大家来看啊,"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这个"劬劳"就是劳累的意思。"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
这一句话呢就是这一段呢,就是讲到父母养育我们,你看一想到父母养育的恩呢,祖师就用了一个"哀哀父母",就是这种又慈悲,又这种心痛,那我们生命由于这个一念无明的神识,借助父精母血和合而成生出来,必须在肚子里面要待十月,出来至少得养育三年,慢慢地你才会趋向长大成人。所以大家看到那个经典里面有讲过一部叫做《佛说入胎经》,说小孩怎么一变一变,然后母亲跟着怎么样最后生出来,非常的详细。特别是在佛门里边呢,也有好多的经典都是在讲关于父母的恩德。一个怀孕的女子呢,她是有时候整个面容呀或者说身体呀都非常的吃力,甚至面容气色都非常差,就是因为营养都补充到胎儿身上去了。所以这十个月就等于说一直在一个,一个人的能量被两个人,甚至是被小孩先来让他去受用,这样的一个养育之恩。
生的时候呢,又要大痛苦一回,生下来以后呢,三年之内小孩不能自理,那要吃要穿要哇哇地哭,就只有母亲才能体会,大概习惯了说是什么意思,是饿了呢,还是撒尿了呢,还是拉屎了。真是一把屎一把尿,这里叫做"推干去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现在的人好像有一个叫什么尿不湿还是什么的,以前的话呢就是尿屎布嘛。那给喂的时候呢还得自己先嚼烂,尝一尝烫不烫,我记得那会儿见到那个妈妈给小孩喂,生怕奶太烫了,先在自己的这个手腕上试一下烫不烫,为什么不喝呢,还怕一口喝的太多了,手腕上滴一滴就知道这个温度适中。然后这个小孩第一个会叫爸爸妈妈的时候,哎呀,那个高兴啊,真的是无条件的。
所以为什么观音菩萨后来示现做女众呢,就是她跟母爱是相应的她的这种慈悲。当然她的更广更阔,把一切众生都当做亲子一样。所以说其实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呢,孝道是非常的丰满的,现在我们时代呢是越来越淡薄。以前的上古的这些书呀,这些专门有《孝经》里面讲到,就是说有一个最要紧的道德,最要紧的做人的顶点就是什么呢,就是孝。
《二十四孝》里面讲到一个老爷子,这个老爷子已经七十多岁了,为了孝顺他的父母,为了孝顺他的父母呢,因为父母都九十多岁了嘛,所以他就表现得跟个小孩一样,穿着小孩的衣服,扎个鬏,故意地还拿点儿东西摔个跟头什么的,装着哭,然后他父母亲就很高兴。所以说真正的孝顺就是顺着双亲的心而来,让父母高兴。这是一桩很有意义的培福德的事儿,大家不要以为说法师讲了半天都在讲世间法,经典里面讲到说你的这个高堂的父母亲就是两尊活佛,活菩萨。
所以现在回想一下,有时候社会里边的这些小年轻孩儿呀,真的是当然从小可能读书呀什么的自己一个人惯了,不在父母身边,很难体悟到父母的苦衷,这种理解这种设想。甚至有的非常任性,稍微不对劲儿或者怎么就得寻死觅活的,一下生点气就要跳楼自杀,就这样。我在看大安法师讲的里边也说到现在这么一个情形。所以说我们要忆念父母的恩德。
那么在古人来讲你看,后面讲到"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就是说小时候把你养大,长大了以后呢,这个父母留下来子女他是有道德轨范和人伦天理的。为什么呢,因为要供养。这个双亲亡故之后要祭祀为重,生的时候要以礼而供养,死后还要以礼而祭祀,这样子啊才称之为门风。"绍继门风"就是把你教育得慢慢地都按这个道德,这个人伦天理来。那后面呢,省庵大师讲到说,"今我等既已出家",我想我们大家因为居士同修居多,你把心里也观照一下,可以把他受用成"今我等既已学佛",成为佛弟子了。那么你看这儿"滥称释子",我们大家也想想,"滥称佛子"。虽然是学佛了,佛法里面可是大提孝道,那么我们尽孝了没有,在外边体现的这么恭敬,这么虔诚,对父母亲的态度是否如法呢,不一定的。
所以这里说,"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扫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
你看这一段讲得多到位呀,这就是从一个僧人来讲,因为我们常说佛菩萨是我们的法身父母,父母是我们的色身,生我们的色身。所以印光法师我记得那时候呢,常把自己称之为二绝子,就是在家呢,绝人子孙,出家呢,绝人徒众。所以说呀,我们知道孝呢有两重,世出世间而言。这里省庵大师就是说,都出家了修行了,可是呢,本来你已经出家了,那么你就出家好好学修,了脱生死,那么这是正道。
如果你不能学修了脱生死,结果你出家了,又不能像在家人一样供养父母,亡了以后行人伦之道,结果于出世间,你又不能给他,你看"导其神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能够超拔他,以你的修行功德带动他的解脱福报。所以说如果两方面都尽不到了,于世间就叫大损,于出世间就没有真益嘛,真实的利益嘛,这就叫"两途既失,重罪难逃"。所以大家因为在坐的听的都是居士居多,我们也要这样思维,为什么这么讲呢,从我们当前世界来讲呢,一个是父母养育呢是我们的大恩,第二个呢还能够可以说割爱忍受,让我们有的呢在父母身边,可是现代人几乎都是跟父母分居了呀。那我们学佛的话,你的这个本身你学佛的这个色身都是父母给的,那你学佛了以后,就是要以佛法的这种见地,这种慈悲,这种开化了的大雄心来回报父母。
从出世间法中呢,我自己也深有感慨,一个是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其一。第二个呢能允许自己的儿子出家,这是真的是两重大恩。一般你想谁家的父母亲真的能够很顺利地允许自己的子女出家呢,尤其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说能够让子女出家的父母亲呀,真的是非常的了不起。那我们出家法师来呀,就背负着父母的两重恩典。所以这里你看省庵大师他很惭愧说,"滥称释子,忝号沙门",忝就是说惭愧有辱这个名号的意思。那么说你世出世间两边都失去的话,那就等于说父母亲两边的利益都得不到呀。
世间的孝道你做不到,出世间的利益也做不到,这是天地最大的罪人。所以省庵大师说,哎呀,如果这样思惟,"如是思惟,惟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说只有发这个大心,这不是为了圆发起菩提心嘛。发起这样的大心,则“不惟一生父母”,你看这就是祖师的发心,我们的话可能听了半天就想着这辈子,就忘记佛弟子最终的最根本的见地是轮回。
所以说,"不惟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济",就是每一生每一世的父母呢,都能够由于我们修学佛法成就以后,得到离苦救度。而且"不惟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你看,说白了最后还是把这个心,面向了整个法界的,这都是不仅仅在人道了呀,不惟一人的父母是什么呢,人人父母,不惟一生父母,生生父母。那就可以说周遍六道其中,尽大地众生都可能做过我们的父母亲,这不是在这里夸张的一种渲染,是真是如此。你要是我们现在得了天眼,轮回路上你一看的话,那大家想没有因缘的见不着呀,那我们现在见到的六道中的人这都见得多了,动物呀等等只要能见得着的必然有因缘,那谁知道过去是什么因缘。所以你看这里最后升华到真正的大孝是什么呢,是要发菩提心来度化一切有缘。这才叫真正的孝道。
所以现在呀很多的这个教外人士,对于佛门的说出家呀,或者对于居士们学佛呀,好像就离世厌世,就好像说不近人情了,真的是大错特错了。佛经里面讲到说最大的戒是什么呢,就是孝,孝是最大的戒。而且如果我们读过《地藏菩萨本愿经》那就太熟悉不过了。地藏菩萨的这种大誓愿他是怎么来的呢,因地的时候曾经做过婆罗门女,因为她的妈妈还不信三宝还有邪见,还有光目女等等,甚至死了以后,她知道她妈妈的这种业力呀,一定是堕到这个恶道的,赶紧把所有的家当全部供养了,去亲近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那么教她说,你好好地去称念佛名,就是念佛法门,念得自己亲自到了这个无间地狱这个海边,才知道说她的妈妈由于她的这个广修供养和念佛的功德呢,不但妈妈超度了,连跟她妈妈有因缘的这些恶道众生全都同一天升到天上去了。所以你看这就是由对于父母的这种爱心,转化成这个对于一切众生的大爱。所以大家呢以后还多去弘法,要告诉他们佛门不是不讲究孝道,不是不讲人情,特别是出家或者修学的佛弟子们,他是完全是用出世间的这种大发心来成就了自己的父母。
在佛门里边确实这样的典故很多,最有名的有一位黄檗禅师,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出家,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出家呢,他的妈妈一别就三十多年,一直他都五十多岁了都没有回家看过他的老母亲,但是他的妈妈就一直在想念他,那么一直在想念他,老是经常地掉眼泪呢,哭得眼睛就瞎掉了,可是眼睛瞎了她想念儿子的这个心她一直没弱没有减,所以她就想了一个特别的办法能够见到儿子一回。她就是只要有出家的人到了她住的这个地方村上呢,她知道了一定要请回家来供养,供养吃完饭呢,她一定会取一盆水来说,亲自给这个师父,出家人洗一下脚,这样来作为一个培福,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她知道她儿子的脚上有一颗大痣,她就想借这个方法呢,看看这个儿子是不是她出家的儿子。那么经过了好多年呢,从来没有碰到脚上长痣的,她非常难受失望,但是她依然还没有放弃。
那么终于有一天呢,这个禅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了,他不想,他害怕他的老妈妈不放过他呢,就是本来不想去看家里,结果呢这个老母亲知道了,她说一定要请来供养。吃完饭以后同样给他洗脚的时候呢,当然她儿子知道母亲的用意嘛,他就很快地把一只脚让母亲洗了两次,把那只脚上长痣的那个脚呢没有让他妈妈洗,就给瞒过去了。那这个老太太呢就更加地失望,总是向人家说,哎呀,我有一个儿子做了和尚,现在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了,如果你们见到的话给他说一声。结果终于有一天呢,有一个出家师父呢认得她儿子,说,哎呀,我知道他现在在山西的五台山。那么这个禅师呢,他当时就是已经在离家不远的半途上,突然间他碰到他们村里认识他的一个人呢,很兴奋地就去告诉了他妈妈。那么结果呢因为他回来见她一见呢就要走嘛,结果他妈妈还不知道是她的儿子,因为回家这么一看,看完了就走不知道,不知道村里的人看见了,赶紧回去说,说你儿子回来,这么多年不见,为什么不多住几天呢,那么这个老妇人才知道,说哎呀,原来她刚才供养的这个,就是自己的儿子。
这一下呢,一下子这个几十年的,大家想想这种心念呀,一下子给激荡出来了,赶紧跑出去就去追,追呢她儿子呢不敢跟她相认,在前面走,她儿子不等她,就在这个时候呢,他因为他妈妈眼瞎了看不见了,走得太急了,到一条河边的时候突然间失了足,掉到河里边淹死了。那么这个典故讲到这里呢,可能大家都觉得说,这个太不近人情,这么心酸,人死不能复生呀,那么黄檗禅师只好为母亲料理了善后以后。但是呢这就是修行人的信心了,他就当众说了一个偈子说,“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他就看出,你看这个禅师多么的谛信这个佛法和这个修道的力量。他说如果他妈妈不能够由于他修行的功德升了天的福报的话,佛都是说谎的,是打妄语的。
所以他就相信佛,她就必升天无疑。这个禅师也是有证悟的,他是一代的祖师嘛,后来他给妈妈葬礼上他也说了,还说了偈语,他说“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华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结果所有的来参加这个葬礼的这些呢,都看到他妈妈在火光里面就转女成男升到天上去了,后来他妈妈还又托梦给他说,哎呀,好在这么多年没碰着你,说如果我碰着你了,你给我稍微尽点儿子的心,吃一粒米的供养,我的福报都不够,已经堕到地狱了,哪里有今天升天的事儿呀,还给这个儿子呢,礼拜而去。所以大家看这个典故的话,这是佛门上有名的禅师,我们一般世间觉得太无情不孝,孰不知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大心。
所以说呢,这就是说要念父母恩,来发起这个菩提心。刚才讲到了特别是我们在家的同修们也是一样的,因为什么呢,世间孝呢这是一方面,是轮回中的一幕,出世间呢可以了却掉我们这个染浊的生死相依呀,要不然大家还得一起再来轮回。所以说特别是学佛了,与其两头皆失呢,我们一定要顾全大局发真正的大心来大孝,好好修行。特别是从这里祖师开示的话,要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生生世世的父母都是无尽无边的。所以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这么观照,这么谛信,为什么这么说呢,说真正的你能心用到这里呢,那是特别不容易的。那么既然要度今生的父母,那前世的就不管了吗,过去世的都得管。那既然生生世世是我的父母,可是心佛众生都是一样的呀,自他不二的,人人都有父母,都是有恩德的呀。所以依照这个缘起能够发起大菩提心,这是第二个因缘。
那好,我们再往下看第三个发菩提心的因缘是什么呢,要念师长恩德。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被体,戒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
你看这就等于说,有一点点回报社会了。这个内容了。这里开始就是讲到一个转化,就是说虽然父母能够生我们的这个色身,养育,可是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呀,人道里面的一个人他要成,一定得养育和教导,你光养育有这个色身,你没有这个道德教导,你是野蛮一个。教育不好的话,就不是社会的栋梁,而是社会的祸害,众生的祸害。所以这个教导之恩呐,又非常的在这里突出出来了,你看没有世间,首先从世间来讲,我们说的老师嘛。从小教我们,现在的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初中,那么不要说,单单说文化了,其实为什么说师道庄严,师道庄严呀,佛门里面常讲,就是一个老师呀,对于这个小孩,对于学僧的影响,那是真的是一辈子的烙印。那么,如果没有这个老师,教我们世间的这个知识技能的话,那么你想我们现在,你连基本上这个生存之道,估计你都没办法继续。
但是呢,现在我们,可能跟古人确实有一些差别了,就是我们现在,道德人格的这种教育是非常的薄弱的。很多学校都是传授知识的技能,可是对于道德人格,特别是对于生命学,心理学的这种关怀,这种注重呢,几乎是盲点。所以,可能这个这就是从事西方教育一直影响的一种欠缺吧。但是不管怎么样呢,世间的师长,教我们这些做人,这个礼仪,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呢,都要靠我们的道德,礼仪来维系嘛。所以这个师长的这个尊师重道,确实是非常值得提倡的。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要合度,合乎法度。因为我们,我们常说的尊老爱幼嘛,那师长也是算我们的一个老的级别里边的。如果你没有这个礼仪的话,你想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他就是因为有礼仪嘛。
你如果没有礼仪,人本质上,他不是也是动物的一种,高级一点,我们自以为。实际上,如果没有教育的话,那你能知道什么叫仁义礼智信。你只会天然地去发挥动物的这种兽性,而没有这个道德仪轨的约束。这是从世间来讲。从出世间来讲的话,相信诸位那更当要忆念这种恩德。为什么呢。因为对于佛法呀,可以说,没有圣人,佛出世来教化,没有三宝的住持,那么,我们就算你在世间的学问学到顶级,你就学得能成一个,在这国学里边的,你是皇帝的师傅,国师,他本质上还是在六道中呀。那么我们对于佛法的了解,你看为什么叫善知识呢,出世间的师长,给我们教,给我们讲,给我们行,你看这里为什么讲到说,“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大家想,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佛法的了解,也许我们都会看到佛经,每个字当然也都认识,甚至有的人能够把《心经》呀、什么《普门品》,再长一点的《地藏经》有的都能够背下来。可是,问题是什么呢,佛法无人讲,虽会不能表呀,虽智不能解呀。你没有人讲解,给你开窍,那你说《心经》讲什么,你不知道。二百七十个字,背得倒背如流,你不知道呀。《阿弥陀经》说西方,西方怎么个好,你不了解。
所以说,没有善知识的讲解,你就不解佛法。那不解佛法,你怎么能够把佛法教导的这个文句落实在自己的心性当中,具足真正的信愿行去修行呢,就不能转变成自己的知见呀。所以说,我们从这一点来讲,出世的这个,出世法中的善知识,这个恩德是更大了。所以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我等粗知礼义,就是于世间法敦伦尽分,能够了解一点,略解佛法,对于佛法的讲,这个初解,入心,你怎么得到的呀。大家要知道,刚刚开始,要开这个佛法的这个念头,这个心地呀,那得多难呀。多少人都是失之交臂了,福报很大的人才能遇得到善知识一句两句给他说透到心里,突然间开了,哪怕说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是不领这一下,你进不去呀。你进不去,你就永远在外边。
那么从出世间出家人来讲,你看,袈裟披体,戒体沾身。这就等于说,比如说我吧,我们每个人,要出家的时候要有剃度师父,那么受戒的时候,又要有这个三师七证,戒品沾身。这些大的恩德呢,都是从师长来得的呀。现在随着对于法的相应,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师父的这种恩德了,我自己真的是有这种体悟。刚开始那会儿,出家的时候呢,觉得还说,师父在庙里当家管理,好像很有这个权威,是这种俗情。现在慢慢的,随着一年虽然回去亲近的少。可是旁边待一下,几句这个观机逗教的开示,根本不讲经文里面的话,不是原话,也不需要非得照着佛说,一下子就能给你点拨了,真的是,这就叫做重恩呀。善知识能开佛知见嘛。
所以说,如果你在这样的情态下,那么你,还只求说自己能够自力解,求这个小乘果位的话,那就不对了,对不起了。你应该,普愿利人,那么世出世间,两种师长呢,才都能够蒙获你修行这个利益。这是我们为发菩提心的第三个因缘。特别是,生生世世亲近的这种善知识呀,这种缘法是结得非常好的,我自己回想,这辈子能出家,也是无量劫算是培的这个好因缘,福报吧。那么无量劫来,我这辈子能够修到这一步,跟三宝的缘,浓到这一步。还能够法供养诸位,能以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每天这样过。那我想,真的是全凭过去亲近善知识,得来的这个因缘,而且我也坚信,我生生世世亲近的善知识,很多已经,肯定是修行成就,往生西方,乃至乘愿再来,都是圣人。
这些因缘结下去不可思议的。那因缘结下去,不可思议。既然,我生生世世的这些善知识,世出世间两重知识,那么,从在家的来讲呢,我出家了有佛法,他跟我有这个因缘。从出家的来讲呢,他们已经转凡成圣了,我跟他有这个因缘。纵然没有转凡成圣,生生世世还是法上的伴侣,一起来同步共修,还是这个因缘。正好借在这个现有的因缘中呢,要发起这个大心自利利他,圆满生生世世善知识的这种因缘,回馈,以修行这个功德来回馈他们。所以说,你看这就是出世间法的一个重要。如果说,我们没有对于佛法的了解的话,不了解佛法的这种崇高性啊,不会对佛法生起一个好乐行持,那我们现在想一想,跟俗人有什么两样呢。那么纵然生在世俗,现在大家回想一下啊,不是到处都在举办这个学生聚会吗,那大家也都参加过这个学生聚会,几十年过去了,都从一个豆蔻少年,现在都变成了四五十的中年人了,可是一比,好像大家在世间的事业里,都有高成低就的,这个就世俗法我们不讲了,有几个人在学佛呢。
所以你在学佛,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巨大的福报优势,希望大家有这样的机会中,你也应当发起菩提心来,就以自己本身是佛弟子这个因缘呢,能够把他们都给感染了,摄受了,教化了,至少让他们跟佛法结了个因缘。所以这也是我们对待,为什么学生会里边你的班主任呀,你的语文老师,你的化学,数学老师都会来,也许,那这是多好的缘分。这不就是学佛得来的吗,也正不是以出世间的师长,而利益了世间师长。以世间师长,而成就了我们出世间的功德吗。所以这法是圆的,就是要我们修。
所以这个法乳之恩是非常的,可以说是清净和让人得到加持。你看我们佛学院的老和尚传印长老,那会儿他是亲近虚云老和尚,那么他在这个,有一次,有一幅虚云老和尚的画像,是一个年轻的法师,去找他,希望他能够上面题个字。他就写到说,云山苍苍,修水泱泱。就是云居山那会儿,亲近虚云老和尚一起共修嘛,在道场里边。云山苍苍,修水泱泱,法乳之恩,山高水长。那都这么年龄已经,他自己都已经七八十的人了,回想起师恩师德,还这么的这种惦念和虔诚。
好,今天我们再往下看一条。今天说,第三个,今天讲的第三个,总的来讲是第四个发菩提心的因缘了,什么呢,是念施主恩。那这个施主,从出家的身份来讲,就是信徒,布施供养,成就我们办道。先我们来看啊,“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
这是我等今者呢,就是指的省庵大师他自己说,和在场的出家僧众。说所有的这些每天用的吃穿用度呢,不是自己来的。那靠什么呢,咱们中国人一般叫做信施,印度话呢,有时候叫做檀那。就是有时候叫做檀越。因为这一段,主要还是针对出家的僧众而言。那么到了咱们中国以后呢,因为这个时节因缘嘛,慢慢的就不现实了。当时,按照佛制的话,那出家人是不能蓄私人财产,不能经商,不能务农,不能工作,就是托钵乞食,给大众种福田。一方面比丘通过托钵,给大众提供福田,另一方面呢,让比丘远离对于食物操作,操劳的这种繁琐,和对物资储蓄的这个贪心。就能把心安到道业上。安到弘化上。而且呢,这个托钵也可以折服一个人的傲慢心嘛。你想,都要来,施主来供养,对你这么恭敬。这个我自己也有心得。那你说,你不把心安在道业上,你都羞耻得不行呀。内疚的受不了,有时候都不能活,这真是这样的,并非己有嘛。
那么,“三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需,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就是都是大家供养的。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吃的饭,穿的衣,还有疾病,可是这个吃药,汤药呀等等,每天的所费,其实在咱们佛法里面常叫做四事供养。也就是说供养出家人呢,等于说,用衣服,还有饮食,还有卧具,还有汤药,那么,这样就其实满足了一个修行者最起码的一个生存需要,就可以了。不能,说起来,这个真是惭愧。在印度佛世的时候,是不能有过多的供养。少欲知足。这样的话,一方面信徒减轻了一些负担,他也能够很轻松地供养,还又能够种上福田。就等于说,经典里面比喻的好像蜂采花蜜一样的。又把花粉给采到了,但是那个花本身也没有受到损伤。所以一个修道者跟施主的关系也是这个样子的,既把福田培了,又不能觉得负担很重。
那么,做为一个受供者的话,出家人来讲,他要念施主的恩德,因为这一切维持的东西,都不是靠自己的劳动,技能去换来的。那么身为一个修道者,你也是一心一意地修持弘化,以法来反馈,来反聩和消化人家的供养。这样才是一个良性循环。你把法弘出去,大家都了知佛法,都来修行成就,那么檀越来供养,这样就说借这个,就跟一个田一样,叫福田嘛,才能把这个培得圆满。那么身为一个修道者,自己呢,应该知惭愧,为什么呢。那我们说施主的这些也来之不易呀。这里的省庵大师呢,因为施主有的是有钱的,有的是很贫苦的。那省庵大师这里为了策发大家的惭愧心,就是举了一些贫穷的施主说,“彼则竭力躬耕”就是在那儿非常辛苦地去弯下腰来去耕种,耕种收获,“尚难糊口”,还吃不饱,那么“我则安坐受食”,我们来这儿现成的人家供养上来,你一吃。“犹不称心”,你还嫌吃的不好,还挑肥拣瘦的。“彼则纺织不已”,就是不断地去织布,“犹自艰难”,就是还穿不暖。有的时候太苦的还衣不遮体。
“我则安服有馀,宁知爱惜”,就是我则现成的衣服有的穿。“彼则荜门蓬户”,就是说,一辈子呀,住宿条件,荜门就是用那个篱笆稍微穿起来,这样的一个住的茅棚一样,很简陋。“扰攘终身”,一生就是不安稳,很这个劳苦。“我则广宇闲庭,悠游卒岁”,僧人你自己住在这个大殿大堂里边,晃晃悠悠的,一辈子就给浪费掉吗?这是不对的。“以彼劳而供我逸”,就是以人家如果那么辛苦地供养,你不好好修行,一天放逸,“于心安乎”?你自己有羞耻心吗。所以这就是祖师的开示。
当然,拿我们在家的同修们来讲,我们在开始也讲过了,从出家来讲这是说,专门有檀越布施。从生活在世间来讲,我们现在一切的社会分工这么细,那么你可能自己付出的只能有一个层面,那你一切的受用,你住的房子,你吃的饭,你开的车,你受的这个公共设施等等,都是大家,可以说整个国民都是一个施主呀。我们现在,都是现前的享用,这就都有感恩,不能有自私心啊。特别是,包括在家的居士呀,来道场里面共修,现在好多居士还自称要挂单。我有时候觉得也好笑。慢慢地习惯了就不知道了。以为居士……居士哪有资格挂单呀,你又没有戒牒,你怎么能受十方供养去挂单呢。
挂单是住在常住里面,要受用常住的现前僧物的呀。那我们现在到道场里面共修的时候,那现前不是十方来修的道场,修的这个客房,供养的饭菜,米,面,油。你去了也是在吃呀。好多时候,我们现在念那个皈依证以后,觉得说,能白白到庙里面,进门票,能吃,能住,从来都不想着说,有见地纯正一些,因果相信得比较彻的一些人,还能给功德箱里放点钱,觉得不能在庙里白白的。
人家说,宁往庙里拿金,不往外拿针。现在我们呢,很多时候都去揩庙里的油。揩庙里的油,出家人的话,反正就是一个行道者吧,一个表法者。不管怎么样,他穿了这身衣服,他就是三宝弟子,他没有自私心,没有娶妻生子,有自私养家糊口。那我们现在身为居士,檀越,是要去护持,不能在庙里占便宜的。今天我特别要说一下这个,因为太多人根本已经不在乎这个了。那你这个利息你能付得起吗。刚才讲了那么多,人家辛辛苦苦建的庙,你住进去,你吃住,如果你不出功德,你没有庙里给做贡献或护持的话,这不是恩呀。念恩是念,可是这也是债呀。
所以大家不要看,说宏海法师讲了半天,你们和尚就得好好的。居士也得更好好的。大家都得好好的,这才算佛的四众弟子。所以说后面讲到你看,“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人家那么辛苦地供我安逸,人家的利益来滋润我们的这个身心,你说这个道理,有这么个理吗。
所以说“自非悲智双运,福慧二严,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丝,酬偿有分,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
你看,这就是说,从自身来讲,你受了这个外护的供养以后,如果你不能够发这个慈悲心,去修这个智慧,解脱,了生脱死,得道。你不去往道上会,你不发慈悲心,为佛教做事。不用福慧两种资粮来庄严自己的话,那么,人家供养你,人家就得不到真的福报恩德呀,这个供养的功德就不在呀。不在,就得不到你这个福慧庄严的这个受赐,就是你给人家回向不了这个事呀,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是吃一颗米,穿一寸丝,酬偿有分啊。
以前我们老和尚常讲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最后老和尚又跟我们说,你不要怕,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所以,你看我们在斋堂里边一看,总是说。食存五观,斗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真的是这样子的。在这个五观堂里面,大家都见到那个五观,叫量比来处呀。又说,正事良药呀,要把它当做药一样吃。为疗形枯方受此食呀。忖几功德,就是看你自己今天修的怎么样。这要时时刻刻要警醒自己的。所以,你看道场道场,就是吃喝拉撒,其实都是在办道,在修法。这样的话,施主的这个护持供养,你才能够消得掉。
那我们现在也是,大家就不要说,僧俗在家出家了,就整个我们在人家这个娑婆世界国土里边呀,大家都是在修行。你想,你修行,你借人家的地存身,你占人家的口粮吃饭,你每天都跟娑婆世界在结缘呀,那结缘就是欠债呀。那么这个欠债欠的你发的心不是出离心,不是了生脱死的心,这个债欠下了就得还。那如果说你自己修得心净了就国土净了,那么真正的他们供养,我们受用,良性循环。自他同生极乐国,皆共成佛道,就这么个理儿。所以我们从小来看祖师们这么开示,从大来看就这么个范畴啊。这就叫做念施主恩,所以大家要为什么我们常说,上报四重恩呀,父母恩,佛恩,众生恩,国土恩呀。这些法义都在里面镶嵌着,大家要仔细地体察。看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心往这儿到过。
所以,这次,其实我们讲这个《劝发菩提心文》,一方面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心再调一调,另一方面呢,希望我们现在多生一些惭愧,忏悔心。现在很多时候呀,没有惭愧忏悔心,只有我慢心。稍微说一下,点一下,根本就受不了。还觉得,真是,说不好听的,老子天下第一,谁听你的呀。到了道场里面,我还看见庙里面,还有居士还想把师父呵斥呵斥,觉得他不如他呢。所以我们呢,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佛子们,既然有这个因缘,希望我们从心底上能够发真切的菩提心,真正把这些祖师的开示能受到心里。能够由内心而外的做一个转化。那首先你得首肯,你得惭愧,你得认错,再进行这个改往修来。就跟一个布一样,上面脏兮兮的你都不洗,那这个布上面再什么也再画不了,什么也再不能包了。你得先洗干净,先把脏的洗了,再画,再描,再染色,那就非常漂亮。其实这篇《劝发菩提心文》,也有这样的功德。
那好,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讲到了第四个因缘。是为什么呢,是念施主恩,为发菩提心为第四因缘。下一次开始,我们从第五因缘讲起,就是念众生恩了。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的闻法功德。特别是我们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现在又加了一个群,三个群了。那就是至少从这个号称上,已经有一千五百人,同时在三个群里面来闻法了。希望一群二群的人呢,心里也能够作意,欢迎三群同修们的加入,我们同步来学修佛法,非常稀有难遇的这个因缘。希望大家能够六时吉祥,日日增上。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0]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7 20:47:17  更:2021-08-17 21:00:2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