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 正文阅读 |
[佛经]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第2页] |
其他法师|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0] [放入我的收藏夹] |
(第二讲) 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道友们,请大家先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各位学堂的同修,那么今天呢,是我们这个学期开学以来的第二次讲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讲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也就是以这颗成佛的基础之心,来共同激荡我们的修行的动力。 那今天开始呢,我先说个小插曲,就是关于我们做功课的问题。通过最近就是同修们呀,一些信徒弟子们的回馈的问题来看,包括我自己也有一些这方面的需要。更上一层楼的这样的一些心得吧,跟大家互相提携一下。就是说我们来做功课,坚持,不管礼拜呀,或者念佛、诵经、持咒等等这一些,随各自的法门啊,但是因为我们主导上呢,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发心,这一生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大概我们就是以念佛来讲吧,今天想说的是什么呢,就是一般如果我们修行呀,你看我们在学堂里边一直也在倡导大家,有的在共修刚刚百万佛号的殊胜。那么随着学修做功课,定课,这样的深入啊,慢慢慢慢地不会白做的,一定会有好的觉受,有这个好的状态出来,很可能中间有一些小小的波澜呀,懈怠呀等等。但是总体上一定是向上的,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我们容易就滋生觉得说,诶!不错,那么很可能就会把自己的这个法器吧,不管是念珠,还是念佛器,慢慢地先就有时候会离身离手了。因为为什么呢,就觉得说自己差不多,有时候在一般的人事,不是特别用心的时候,也许就能提得来佛号了。 这个佛号不断地滚动起来,觉得这个功夫还慢慢地好像就是说,不断地在百尺竿头一样,但是这个时候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希望大家就要小心了,因为毕竟我们现在还是在生死业力,在贪嗔痴,在一切的这个染缘里边打转的凡夫,待会儿你看,祖师爷都说自己是凡夫。这个定位一定要定清楚。因为我们是凡夫呢,我们是很难光进不退不停滞的。 所以这个时候呢,往往刚开始可能觉得还不错,能够随时随地,随缘随份地提起来,有时候就把念佛机珠子呢,就不那么紧凑地拿着了,但是呢,一定要知道,很有可能过一段时间慢慢就开始懈怠,就开始散乱麻木。所以说,如果出现这等情况的同修们呢,就希望大家,能够有点警觉,还是要法器啊,大家知道念佛,跟我们现在这个计数器等等这些,那这都是可以说是我们修法的一个法器,那么这个法器呢,就如同我们去跟烦恼打仗,降伏烦恼真的就跟上战场一样,它是我们一个制胜的一个必杀技的这样的一个武器啊,所以这个武器如果你不丢了,很可能把武器丢开,刚开始有一股蛮劲儿,觉得这个所向披靡一样,把他们都撂倒几个,可是过段时间,你慢慢就心疲了,就力有点单薄了。 所以大家要警觉了,希望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的,那么当然我们就要依然认认真真每天能够按时按点,当然包括我自己,也要从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个时候,我要开始也要对功课再这样的去细心地投入地认真地再要加一把力度。因为我觉得人人皆如此。都会出现这个情形,有时候法务太多呀,或者散心杂话呀等等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呢今天在这里跟大家提一下。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回向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有这个思想统一,就是回向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的功课是否能够发挥到最佳状态,回向取决占了决定性的作用。回向就好比,就等于说我们有非常好的这个锦缎,这个宣纸,那么我们也有非常好的毛笔,非常好的这个色彩。但是如果你没有胶,没有墨,那么你是没办法体现在这个锦缎或者这个宣纸上的。所以它就粘不上去。这个回向,还有发愿,就跟这个一样。特别是回向也是愿力的一种体现,所以它就让它倍倍增广,让它可以有说揽石成金的这样的一种功德殊胜在其中。所以在这两方面呢,耽误大家的一点点时间,先给大家说一下。 那么上一讲的时候呢,我们已经把这个《劝发菩提心文》和作者的大概,给大家做了一个讲前的一个论贯,概说。今天我们就闲话少说了,开始从第一段论文讲起。先给大家把这一段论文给我们贴在这个群里来,请大家一边看,一边跟着走。好,我们来看,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这是先看这一段,因为上一讲时,告诉大家了,这是在一个涅槃法会上写的这段愿文,所以说这一段呢,就是说,当时大师,省庵大师呢,身处法会中,那么他虽然是作为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一个领众的,我们现在看来是祖师级别的人物,可是我们看到,第一句话开口让现代人看的话,又很可能有时候要颇不以为然,为什么呢,“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就把自己这种非常地谦卑到用了这么三个连续的这个修饰词,这里呢,因为大师的法号叫实贤,省庵大师呢,也是他的另外一个法名。 其实呢,当时这个省庵大师出家的时候呢,他师父给他起的一个名字叫做思齐,就是我们说,取了“见贤思齐”这样的一个寓意。所以首先来看,我们看大师的这个法号。这里讲到的实贤比较用得少,但是呢我们一说省庵大师,大家都知道。那我们顺便说一下这个法号的功德吧,你看人家师父给起的叫做思齐,他就赋予了一个寓意,就是说历代佛门中的这些大德,祖师,大成就者们,希望新收的这个出家弟子呢,能够见这些祖师们的德行和修证,那么,也能够向他们看齐。果不其然呢,省庵大师没有辜负他师父的重望,所以说这也是成就了他,这样的缘起,成就了他后来这样的一个在佛门里边度化众生,如此大的弘法殊胜事业。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学习,特别是我们现在大家可能皈依了的都有法名法号,这个功德呀,确实我们还是要不可小看。因为一个,我们有时候呢,皈依的这些同修们有的到处皈依,几个,一会儿皈依一个,一会儿皈依一个,有的来了说有四五个法名,其实呢,有一个法号啊,我们还是可以说来之不易吧,能有皈依的这个功德,具足了这样一个,出家人就不说了,就我们说在家人来讲,这也是,可以说是用这个名词概念来具体体现我们的德行,和我们对法上的一个追求。所以说对于自己的法名呢,我们要知道佛门里面,大家皈依了以后,有这样的一个法门,既代表一个修道上的寓意,甚至是给我们的一个期望,另外呢,也是代表一种传承。 同门师兄,所以皈依的同修们呢,这个一般我们就都相互叫师兄,不能叫师弟师姐师妹,这个是不存在的。都相互称师兄,那么偶尔地说,有一些排班啊什么的,先入山门为大,看看皈依的早晚等,这都有,那么但是最重要的缘起就是我们这个法名,赐的这个法名,当然前几天我还看到圈里边信上,据说吧,我没有查看到经教的校正,但是也非常有意思。他说有法名的人,皈依过的人呢,就是将来舍报了以后,哪怕说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且不说,那么他如果到了这个阎罗殿里边呢,就看看叫的时候,看看他有没有法名,如果从这个簿子上查出来,说是还有法名的话呢,这个阎罗王就不管他了,不管他怎么样呢?直接就转到这个,转寄到这个地藏王菩萨那儿去了。 意思说,他是皈依佛门的,我阎罗就不管了,让地藏王菩萨受佛陀的嘱托,让他管去。不管是度化也罢,收拾也罢,让他管去。当然这种说法听起来特别有意思,也给我们很多心理上的安慰吧。皈依了的同修有法名的,但是不管他是否具有这样的功德,至少说明说,皈依佛门来讲,这个法名是一个标志,那么从我们经典里面曾经也有讲过说天人快要堕地狱了,皈依了以后都能够即刻又升到天。这个从这点来讲的话,那么确实还是功德无量的。 那这里的省庵大师呢,他这里自称呢,是用了实贤这个名字。他并没有说我实贤啊,或者这个僧实贤,而是在前面这么多的修饰词,首先我们来看不肖,不肖的话,是我们世间人,现在的人好像不吃这一套了,至少古人吧,都对这个师父,对父亲来讲呢,说自己是儿子嘛,都叫做不肖子。不肖子,说实在的,我跟我师父有时候联系,最后要挂一个这个落款的时候,都是说,不肖徒弟宏海。那么我们通常,不肖就是算说不入流不像话的意思,不够格的意思。这里的愚下,愚下就是愚钝,下劣。那么又加了一个凡夫僧,这就我们一般大家都知道,僧嘛,有这个凡夫僧和贤圣僧。那么这个贤圣僧呢,一般都是断烦恼,证实相,超凡入圣的。 那么这个凡夫僧呢,他是现了出家相,还正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是凡夫的水平。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怎么判断贤圣僧和凡夫僧呢,主要就是看心经里面讲的有般若波罗蜜,这个可以说是一个鉴别的分水岭,那么这里讲到说到凡夫僧,再插着讲几句吧,因为我们大家现在学佛啊,常说皈依三宝,那么依止善知识都是出家为僧,口称师父,那么大家一定要知道,圣贤僧呢,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那么我们在恭敬三宝,特别是在依附师父的时候呢,因为大家都对这个僧啊,因为我们也是从出家前出家后过来的,我们笼统地而言的话,一般的社会人,不要说皈依的弟子了,总是对这个僧宝呢,有完美情结。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说真的是完美情结,也许实际上他不是追求完美情结,而是满意情结吧。满他的意认为满意,也有可能。但是我们要知道,确实贤圣僧固然确实非常殊胜,可是呢,真正我们对于僧的恭敬呀,不可以从凡夫僧和贤圣僧上进行分别和攀比。 你看就是因为我们有时候对法师们,如果状态好的时候呢,觉得能够称赞,一旦不合己意了,马上就有时候甚至就跃跃欲试,想来几句不好的话,说几句是是非非。可是大家要知道啊,真正我们要皈依三宝,不是在他贤圣僧还是凡夫僧上论的,而是什么呢,是在他出家的身份上论的。这个一定要搞清楚。就是我们恭敬三宝,不可以用,这是有可能是圣人,这老和尚,有证量,啊那个呢,那个法师呢,可能平常也看不出来一些什么修行,或者怎么样,就觉得有差别了,这就错了,再再给大家讲恭敬三宝,不是从这个方面论的,而是从他出家的身份上统一来进行恭敬的,也就是说,圣僧固然好,凡夫僧同样是稀有难得,对待凡圣僧应该是一样的,我们恭敬是针对的是什么呢?是他出家的这个身份。 是他住持三宝的这个角色。甚至包括说,就是他的这身衣裳,圆领方袍,所以大家要,这个我觉得还蛮现实,挺重要的。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常有大家也听过有千僧斋,千僧斋呢,貌似是我们常给大家讲的时候也是说,哎呀,只有我们去千僧斋里面去结个缘供养,只要去供这个斋,只要有千个僧人,就里面一定会有圣人罗汉来应供,可是我们在这个发心上大家都不能够搞错了,如果我们有机缘,比如说去五台山供啊,可真的不是说就冲着那一个罗汉去的,好像说,就是说管他反正一千僧里边肯定有一个罗汉,我就冲这一个罗汉,就等于说我这九百九十九个哪怕是凡夫,我就不计较了,管他呢,凡夫就凡夫吧,反正我这一千人里面我得认准一个,这个发心就错了。 大家知道,千僧斋,佛之所以,佛教留下这样的,想必是佛的用意在哪里,就是让我们学会平等次第供僧,也就是说告诉你这里面肯定有罗汉,然后你就把每个都当罗汉这么去供。是这样的一个发心,所以大家要知道,恭敬三宝,虽然这里讲到说凡夫僧,我们一听就不敢说,这凡夫僧和这个贤圣僧,就开始区别了,分别了,好坏了,胜劣了,不需要这样,就是就到这里了,讲一下。那么我们从这句话中呢,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德行,修证,因为本来就是在佛舍利前的这个涅槃法会上,那么而且在场的人呢,我想我们想一定其中也有一些,这个圣贤来应化,一定会应化这样的大法会嘛,所以从中就看出来,这个省庵大师呢,他的虔诚和恭敬,他的虔诚表现就是说,我就是在佛舍利前呀,那就如对佛一样,恭敬就是说,相信所有的与会的这些大众里面,一定有应世菩萨,所以他在这样的一个场景里面大家才觉得说,哎呀,他说是,我这样一个不像话,你看,身为佛的儿孙,他觉得不肖。身为法的传承,他觉得是愚下,愚劣,这个下劣的根基。 那么身为僧的身份来讲,他是一个凡夫僧,不是一个圣贤僧,所以说就三宝,佛法僧来言,从这三个修饰词里面,就体现出省庵大师的德行,而且就修证来讲的话,人家已经证到这个圣贤的这个地位了,但是他并没有执著这个名利的高下,所以这样的高僧,反而自称愚下,这样的祖师,他居然说是不肖,大家要知道,祖师是最孝顺的佛的子孙啊,所以说他不执著分别这些,什么高矮贵贱亲疏,一句话就看见人家的德行修证。特别是我们理解,大家都知道,最好的根基,一个是上智,一个是下愚,也就是智慧高明,或者说根器老实。这两种人呢基本上笃信佛法,依祜三宝以后他不会移,改变的。所以这里大师以上智的身份来谦卑地自称下愚,其实并不违自己的德行,所以大家在理解的时候,也不要以为说,哎呀,这是祖师爷他刻意这样儿,非得弄成这样让大家觉得说,他这个这么谦卑,也不能理解错了。这个当时大师他能够这么说,说明他内心他真是这么发心,就是这么想的。就是觉得自己很不好,绝不是装的做作出来的。这就是人家的德行。可能让我们做啊,有时候不要说自己做不到了,大师这样,啊这太过了吧,为什么要这样呢,应该这个担当一些,或者反正怎么都不对吧。 好我们再去看下一句,这里这几个词叫做泣血稽颡,就是等于说,泣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说你哭得又有眼泪,又有声音,这就叫哭,那么你哭得连喊带叫的话,这就叫嚎。泣呢,就是说怀揣着惭愧忏悔,虽然泪如泉涌,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呢,但是他不出声。还是有这个威仪,这叫做泣,那么这里泣血呢,就是等于说表示悲痛到了极点,法已经末到这个地步,为了大众,为了正法,为了佛教,他觉得自己很不尽如意,不满这样的状况,所以而血泪交加地在这里什么啊,顶礼啊,稽颡就是顶礼的意思,我们持咒不是《准提咒》里面,稽首皈依苏悉地嘛,就是将头一顶到地面就叫做稽,那么这个颡呢,就等于说头磕下去,半天都不起来,这就叫做颡。 所以大家看,当时他跪拜在佛舍利面前是怎样的一种,这种心的这个深广度,能够彻底发出来这种为众生这种慈悲,所以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因为佛法的衰败啊,他觉得非常的悲伤。既然正法像法已经到末法时期了,又生在佛后,而且又在染土,还在五浊恶世,所以这种难受呢,他为自己他且不说了,更为了一切天下的众生,为这个觉得可悲,所以这呢,告现前的大众,当然现前大众就是指的阿育王寺当时法会的参与的这些大众。 那么还有呢,一切这个坛城里面的六道鬼神呀,天龙八部护法等等这些。求哀嘛,哀告,就是一个是求哀,一个是普告。“及当世净信男女”,这就是已经皈依了佛法,信奉佛教的善信男女们,就是都来法会现场的同修们,当然这个当世啊,我们要分成两门儿来看,一个叫做“当时之世”,参加法会的这些人员,那么,有许多这个佛教徒或者是有缘人,二一个就是“当来之世”,因为这样的一个祖师,大师,那么他写这篇论文,就是当时这样的话,愿文呢,他不但要利益当时的这些佛教徒,让他们来发心,更有望是什么呢,希望当来之世的佛弟子们呢,也能够如此发心,那我们大家就要自己去担当这个角色了,这个当来之世,也指我们现在,大家正在听闻的你我他。 那哀告这些大众净信男女怎么样呢,“惟愿慈悲,少加听察”,为了挽救这个危亡的佛教,希望大家能够就是有这个慈悲的情怀,真诚的态度,就等于说这个省庵大师的态度呢,真的是让人无地自容,他的意思就是说,希望大家不要认为我人微而言轻,不加注重,他希望哪怕你能够稍加留意地听闻一点儿,来省察一下啊,从佛法闻思修的角度,那么听就是闻嘛,察就是思嘛,希望大家来闻思一下。听听我说的这个道理。是不是有道理还是没道理,你可以试着听听,考虑考虑,你看这就是祖师的慈悲,就是以这么一个态度来跟大家沟通,就希望说,哎呀,你能够少听一点儿,看看有没有道理,希望大家能听一下,所以这个我们看度化众生,真的是不择深浅,你看想必说当时就跟我们现在办法会一样,庙里办大法会,那来的有的是功德主,有的是有缘的,甚至有的一些是偶尔今天经过,或者无意中进来,那么这些人他都是一个都没落下地这样的进行一个照顾性的这种号召,讲什么呢,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说这个入道的主要的门径啊,就是要发心啊。 我不知道大家,我们也都学佛学了这么久了,就是大家知道这个发心是不是容易还是难。你们现在自己反观一会儿。我告诉大家,发心啊,比修行比成佛都难,这个心如果说你觉得状态稍微好,很可能是过去世善法相得比较相应,真正的发心是你最不堪,最道行颓废,信心麻木的时候,还能够依教奉行,发起来这个大心。那么这个是最难的,特别是让这个心不间断。可是问题是什么呢,你要入佛门,要上菩提道,必须要发心,这样的入道要门呀,什么叫入道啊?你得有信心啊!你得听教法呀,要那个清净善知识开示呀,慢慢地把这个心给调起来了,在波澜中走得稳了,最后稍微能够落停了,这样的情况下慢慢地上道了,这才叫做最浅的叫做入道要门,往佛道上走,思想上这样回归,这个我们说的发心为首嘛。 所以说修行最急要的任务就是要什么呀,要立愿,安立我们的大愿。大家想,不要说佛法了,世间的事业,你没有个愿望,没有个理想,你能成功得了吗?何况出世间呢,大家要知道我们世间的事业虽然你有时候福报不够,可是你现实的愿力等等这些去调动你宿世的这个这些福报的话,那有可能还是能实现理想的呀,因为他是随顺着以世间的心来随顺世间的果,那还是能够随顺的啊,那我们发心要立这个愿,要出世间的话,那叫做逆行,迎刃而上啊,是非常难以把持的,可是呢,佛法是要了生死,世间哪一件事能抵得过生死啊,要度化众生呀,世间一切事里边最重要的是众生的法身慧命嘛。庄严佛土呀,所以建立这样超绝殊胜的啊,就必须要有大愿,哪一尊菩萨没有发过愿呀,上一讲的时候我们就讲过了,没有一尊佛菩萨没有他的大愿。 所以在佛经中,佛曾经开示,他说“如来大智尊,显说功德证,忍慧福业力,誓愿力最胜”,大家明白了这里面最后两句,:“忍慧福业力”是什么呢?就是指的你的忍辱力,你的智慧力,你的福德力,你的业力等等这些力量里边,所有的力量都比不过愿力殊胜,力量大,所以大家想想,忍辱的力量,那得多大呀,我们现在就是忍不住啊。能行这个忍,忍辱柔和力的人,才名之为有力大人,佛门里面把这个忍辱力非常大的这种心能够软下来,包容起来的这样的人叫做有力大人,这是指的忍力,还有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的力量呢它能够分别是非呀,我们会说,那谁分别不了是非啊,不就是善恶标准吗,是个人他都懂,我告诉大家,这个小是非我们能懂,大是大非之前大抉择因果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当下是邪还是正。 还有一点就是纵然你知道你都不想选择正而舍弃邪呀,很多时候邪道上有我们现实的利益,有我们当下的这种满足这个贪嗔痴,所以那个时候你的力量是不够的,就需要智慧的力量进行抉择,大家每天都在修行,试一试,没有智慧造业造得那根本你就跟决堤了一样,第三个就是福德力,我昨天还跟同修们在聊天,这个讨论法义的时候说到,说什么叫福德力,我们为什么说一福压百祸,这个福力和你这个聪明呀它是没得比的。 为什么呢,就是等于说我们世间人大家都希望他有能力有聪明,可是最大的能力就是他有心量福德、格局、视野,你想聪明无非你就是工于心计嘛,善于算嘛。可是大家尝试一下,昨天就说起说,有多少人真正的按照技巧,生活的技巧这种聪明能够走到最高处的,他总是会最多就跟当皇帝他当不了做个宰相,因为呢最高层面的这种,我们就是俗气一点讲就是博弈吧,最高层面的博弈不是比的聪明技巧,靠技术层面是上不去的,一定,最高处的这个大德的人,这个具足的这个人呢,他一定是具足德行的,不靠聪明,这就叫福德力,那么业力的话就更不用说了,这个人人都能达到,每天造业造得是勇猛精进呀,就修法修一会儿都觉得不造点业就觉得哎呀落空了一样,对不住自己。 可是佛在这里说忍慧福业力,最后补了一句叫做誓愿力最胜,就是在所有的力量中愿力要比这些的力量大得多,殊胜得多,所以你看为什么我们常说本师释迦牟尼佛,人家在因地就发了五百大愿,就要在这个人寿百岁的时候来五浊恶世,最深重的时候来救度众生,他做到了,他一生讲法正法像法末法一直到现在他的依教还在,我们此时此刻大家还在得度,在受他度化,这一切都源于他的愿力。所以你看我们为什么说要修行急务,立愿居先呢,平常的愿消三障诸烦恼,愿以此功德,愿生西方净土中,乃至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四弘誓愿,都是我们修行的一个主导的力量,主导的这个外护,为什么这么说呢,其核心原因大家看,为什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 纵然你有一些精勤的辛苦,精进勤苦的修行,可是呢,祖师是明眼人,虽有修行还是徒劳辛苦呀,我们看其实刚才我们读的这一句呢,是从反面来说一下菩提心,衬托菩提心的重要性,你想说如果一个修行人他不发这个心,广大的心,这里广大的心就是我们说的一定要上求佛道是为了成佛学佛,下化众生为了众生一切都得成佛,就是这样的一种有虚空一样没有边际,众生无尽菩提心无尽的这个心。这个愿确实难发,度一切众生的心非常的坚固,太有我们说的太有局限了,现在末法时期的,真是我常说,哎呀就是修净土吧,你想这样的一个广大愿力是成佛的基础,但是我们现在呢,发不起来,建立不起来,坚固不了,那么你纵然你就是经微尘劫数地去修行呀,你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就只有徒劳辛苦,什么叫做徒劳辛苦呢,看上去好像是还修得挺好,培福培得很厉害,问题是你,我们常说的不生如来之家呀,你脱不了轮回的话就等于说这一切都是白搭,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现在都算不到这个账呀,大家现前的能做点福业,做点功德这就算好修行大修行人了,阿弥陀佛。 所以为什么祖师这么说的第一个就是心难发,第二个就是愿容易转,容易淡。在这个佛经里面就讲过嘛,说鱼子菴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这个词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大家都见过鱼籽儿啊,鱼下的鱼籽儿呢很多,可是呢能够成活为鱼的很少,这个庵罗华呢这是印度一种,它呢就是这个树它开花开得很多,但是呢结果结得特别少,这个菩萨呢初发心的很多呀,真的很多呀,几乎来念了皈依受了五戒的信誓旦旦的那个时候能说是假的吗。能说他不是为了成就自己度化众生吗?那很多时候都觉得在这儿念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时候眼泪都掉出来呀,动了心了呀,可是怎么办呢,这叫做初发心呀,发心如初,成佛有余,很多时候成就的佛果就少,没有办法。所以说这里跟大家讲,这个菩提心呀是菩萨行的根本法,因为有了这个发心以后再有目的地这样欣求趣向。所以说你看为什么我们修习福德智慧这两种资粮,断除烦恼呀这种障碍,证得无上菩提,你看在《华严经》里边讲到说菩萨的十住位里边第一个叫做发心住,就是说如果说没有这个菩提心,通达无我的智慧的话,纵然你有这个智慧没有菩提心来就是说匹配,那你还是个小乘人,所以说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这也是大小乘法的区别法。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确,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再参考大安法师讲的时候,他里边就讲了一个公案,就是这个菩提心的这种功德有多大呀。上次给大家讲菩提心就跟龙王宝冠上的一个珠一样。说师徒两个出去行脚云游,那么这个师父呢,他已经是有证量,证得了阿罗汉了,证到阿罗汉的圣人,声闻乘,这个徒弟呢,还是刚刚出家的一个小沙弥,那师徒两个人行脚走出去的时候呢,这个徒弟呢就跟着起心动念了,因为刚刚出家小沙弥所以发心很勇猛,跟着师父巡游的时候呢,就看见人世间呀一切有苦,或者看到大家比较生活得辛苦呀,每天耕种呀,乃至贫穷的这些人呀,哎呀他就发了一个心,说这些众生呢,我一定要成佛,一定要度他们,就发了这个大行大愿一念就生起来了。 一念生起来的作用力有多大呢,因为他师父是罗汉,已经有他心通的功能,所以他一听这个小沙弥马上发了成佛的大愿度众生了,他就跟他说,哎呀你来走到前面,我在后面走,就让这个徒弟在前面走,说我不能在你前面走,那好啊,徒弟听话走走走,走了过了一会儿呢,走得累了,那么远的路,哎呀这个疲厌心出来了,疲厌心出来了就开始慢慢的这个度化众生的心又淡了,哎呀说这成佛太难成了,走路都这么累,行脚都望不到边,一旦这样师父就叫他了,说等等等等,这个你再还是走后面吧。刚才师父说让他走前面的时候呢,背的包香袋呢师父也背着了,让沙弥在前面走,这个时候又让他走后面了,包又回的给挂到他肩膀上了。 这个沙弥呢就莫名其妙,说这好不容易这个生了成佛度众生的愿怎么又退了,就想想不能退,我还是要成佛度众生,这一念生起来呢,师父又赶紧又把他叫到前面走,又把自己的包又背到自己的肩膀上,这个沙弥呢就很奇怪,说一会儿让他前一会儿让他后,这是今天怎么了。结果这个师父就跟他开示,这也是很巧妙地度化他吧,说你发了成佛度众生的心呀,你就是大乘的菩萨种姓,那我跟菩萨比我只是到罗汉声闻乘,那么你就是功德大得走在前面,我来给你背包,结果你走在前面你又退心了,你还想修声闻法,那既然你修声闻法自了的话,我已经是断了烦恼的罗汉了,你连一品烦恼还没有断,你当然你是我弟子你得走在我后面给我背包呀。这样的话就以这个公案就告诉沙弥,说尽管你还是一个凡夫僧,一品惑还没有断,可是呢只是这一念成佛度众生的心发起来了,就比声闻罗汉都厉害了呀,所以他一下子就坚固了他这样的一个念头。 这个公案在佛门里边很有名,这就是发心,发菩提心。那跟大家我们这里讲一下啊,这个发菩提心呢,它是有种种的因缘的,可是呢最能引发菩提心,最能够巩固这个菩提心让它不退的根本的方法啊,大家一定要记住就是要有大悲心要慈悲。在这个《大集经》里面就讲到说,这个大悲心呀,说人的命,就是我们人之所以能够活着是以什么为根本?经文里面讲到以你呼吸为根本,你一会儿呼进一会儿呼出,是有呼吸的人为根本。那么这个菩萨他修学大乘发菩提心以什么为根本,以大悲心为根本。就是慈悲,说起来惭愧真的是慈悲修得太不够了,太没有忍耐心,太没有这个包容心,请大家我们一起在这里反省。惭愧! 那这个大悲心也是不好生的呀,怎么生起呢,在经典里面也讲到,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切实关系到我们寻常的时候对治烦恼也罢,面对境界也罢,希望那个发心做功课等等这一切缘于什么,就是为了让自己甚至让一切众生先于自己离苦得乐。所以我们起大悲心是一定是缘于世间的苦而生起的。首先我们多观察思维众生没有一个依附,流浪生死中没有依附而生大悲心,这是一种观法。 再一个呢,慢慢地观察众生他们的这种秉性不调顺,也就是佛教化也教化不过来,这个怎么说都不随顺不听,你去想方设法为他,他还不买账,都是一种苦,这样也可以生起大悲心。或者观察众生这个生性贪婪没有善根,给他讲佛法一点儿都听不进去,世间的这种五欲利益呢稍微有一点可以占便宜马上就高兴得,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怜的人,这样也能生大悲。或者说观察众生在长夜中睡眠,就是说轮回就像睡眠一样而起大悲。众生每天都在造不善法,被这个欲望所束缚而生起大悲心,观察这个众生呢,没有善法的欲望,这个我们也有时候很多这样的一种感慨,就是明明他具足了佛法这个因缘,或者家里的眷属你学佛给他创造那么多的机会,去庙里边想方设法给他看经书,甚至找师父开示接触,这样聊一聊,他都没有一点的善法欲,这就是这号人。这是最可怜的,也要常这样想,说他没有善法欲而生起大悲,或者观察众生呢,失却诸佛法的机会,不管是他信着信着不信了,修着修着不修了,这个本来还好好的能够相信点因果,最后造业造得无边无际了。 等等这些失诸佛法也要生起大悲,就是这些种类的人种种而言都是非常可怜的。世间法你就再怎么有能力,有地位,有点儿钱财,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说没有生起这个菩提度众生了生死的心就非常可怜。那么我们的大悲心就是要借众生这样种种的苦而生起怜悯心,想方设法。所以说发菩提心,这个发心这不是讲到了,心发,则佛道堪成,愿立众生,那么苟不发大心,立坚固愿的话,你还继续轮回。修行也是徒劳辛苦的。这就是我们发菩提心的一个借力吧,所以这里跟大家讲,这个发心确实发不起来也是正常的,可是我们永远不能就说发不起来我就不发了,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发,很多时候呀我们就知道,知道怎么说呢,就是说可能在我们的修法中有时候没有把这个明显地这样提出来,去刻意地去修,就给你说一句说你就发菩提心吧,大家也不知道菩提心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去发,怎么去观。 所以大家在这方面要慢慢地用心体验,有具体滑落到这个操作的层面,你比如说咱们念佛人吧,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人,那么我们就是要常念说,说自己跟众生都在这个娑婆世界,本来就是极乐世界是本有的家乡,怎么都一梦梦到这儿来了呢,就不甘心可悲呀,就生起这个悲心啊,观察到好多人学佛,学佛学得最后啊这个学得非常的圆满,这个这个到位知识颇多,可是就是对净土信不起来,甚至还把净土视为这个非常不以为然的、简单的、斋公斋婆、愚夫愚妇的法门,看不起,这是最最可怜的了。乃至说有一些同修念佛念得非常精进勇猛,念得真的是如果是菩萨的这个智慧来观的话,已经极乐世界的莲花都生起好大一朵了,准备着往生的,突然间业障现前,改不修了,又要另外的微妙法去修去了,这些如果从一个净土行人来讲,大慈悲心就观这个,我们再想想多少人本来能够就这辈子往生成就,结果由于一念之差没有成就,没缘上这个净土,又不知道几经几劫地回去轮回去了,等等这些,这就是我们念佛人常要这么想,要跟大众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同生西方净土。 所以说再一个我们的发心就是说立愿发心呀,还有一些障碍,比如说我们容易懈怠的时候,再给大家讲讲怎么会懈怠忘失到这个发心和大愿的。比如说我们有四种下,上下的下,就是下行、下伴、下施、下愿。这就会退心的,懈怠了,什么叫下行呢?就是你不修往上走的行,你不修戒定慧而破身口的戒,不善护戒律,这就叫做下行。就是下等的行持了,下等的行为,这样会障碍我们的发心立愿,再一个下伴就是伴侣,你天天跟什么人打交道啊,如果真正说从这个菩提心的角度来讲,说亲近罗汉声闻或者辟支佛这都属于下等的伴侣了,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所以我们对照着这个法义,我们也想想什么叫做下伴,就天天叫着你一块儿结伴而行说是说非,天天让你投入到世间法,不要好好修学耽搁你的时间,天天叫着你一起吃喝玩乐等等,这都属于下伴,下等的伴侣,不可与其为伴,所以大家要了解善于认知这是一种第二种懈怠,就是会障碍我们的发心立愿。 第三种呢就是说下施,可能我们很多时候有一些福报,那么也能够做一些供养布施,但是我们呢,在这个我们供养的对象布施的对象,或者我们自己心生分别生起了我慢,优越感非常强,可怜他们给你点儿施舍,或者为了生大的福报生到天去布施,这就叫做下施。下愿是什么,就是下等的愿是什么呢?不能够一心一意地去请取诸佛的净妙世界,就想着说来生娑婆世界下辈子遇到还怎么,就天天想这些事儿,这是很可悲的,这四种就会懈怠导致我们不能够立愿不能够发心,所以说会产生什么呢,退失菩提心这个大愿的这个障碍缘分就会出来,一旦你陷入到这几种中的话,那就产生退缘了,或者你自己的种姓不具足,或者为恶友所摄受,乃至有时候对一切众生,我们也不说一切众生了,就说你的有缘吧,这个慈悲心比较微薄,所以你看为什么要跟大家来讲这个劝发菩提心了,真的是跟大家一起学习,我自己也要做这个调整改进,你看予众生的慈悲心微薄,微就是很小嘛,量很小嘛,薄就是说一下就没了一下就没了。 再一个呀,还有一点你看,刚刚我们在五台山,就是长时间的种种的这种大苦难修行苦行中呢,他的心里生了恐惧惊怖或者怯懦心了,这个是什么意思呢,给大家讲一下很有意思,我曾经就遇过这样的情形,这是有一年夏天吧,在五台山要去朝拜嘛黛螺顶,那我这个有时候也带着夹杂心吧,还是觉得说希望大家都能够来拜拜,所以有时候微信上发个号召,大家一看,呀这个激情涌动真的就来了,来了就拜,我记得有一年不知道哪一年,前两年,有一年一个同修来了拜山了,特别这个给我发微信非常的恳切,然后到了那天真的来了,也非常恭敬也非常的欢喜地就跟着拜,当天确实是法喜充满,拜了一天呢,因为那一年呢不是早上拜,是下午四点开始拜,有时候太阳还没有落山,太阳没有落山,因为拜的时候呢她穿的可能是一个T恤吧,就把皮肤脖子胳膊这个脸呀晒的怎么样,皮肤有点红了,有点疼了,好第二天拜完了接着出现这种现象一下子就紧张了,哎呀这马上皮肤不好了,这又是女众呀,这个形象怎么办啊?,这个又想着要抹防晒,一下子就这个烦恼生起来了,害怕了,马上就回去了,原定的这个功德圆满就不管它功德,不需要圆满了,这个就是说呢,对这种助道苦行生起怯懦、惊怖这也是一种退缘。大家要种种的我们自己去对照。 所以你看虽然说发心才能成佛,立愿才能度众,可是心难发愿难立呀。这里省庵大师说,总是徒劳辛苦,那我们就要认知到一定要有愿和发心,可是呢,我们也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要,我们常有句话叫发长心立大愿,不要常发心常立愿,这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后一句祖师也引这个我们经中之王《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的法义,引来进行这个教证说。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是佛在《华严经》里面讲到的啊,那我们就要知道说这么大的一部经典,作为佛的根本教言,最高境界的经,他讲这句话那是非常严肃的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大家要注意一下,什么叫做修诸善法,这并不仅仅是我们在人世间里比较善良,为人处事比较随顺和蔼或者能帮忙别人,这就足以了,不是,包括我们受三皈持五戒修十善,如果再近一步说包括我们修禅、读经、布施、放生等等,这都算善法。不要说有宜于人类社会种种慈善事业,哪怕是你修出世法如果你发心的基础不是菩提心,忘失掉了,那么这些修行就失去它的主导的出世解脱作用了,就都转成什么呢?这里讲到的是名魔业。魔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只要有人修行要出世解脱要成功的时候啊,魔就专门来伺机来等着来扰乱,他怕就怕的是什么呢,三界内的众生不做他的魔子魔孙了,所以他唯一的这个邪心欲望就是不想让人跳出三界,只要有人跳了魔就恐慌,所以大家想想这不是佛在这儿耸人听闻呢,就说明说,如果我们不带着出世解脱成就佛道的心去修善法,那下意识你修这些法的中途,你一定是带着对三界的留恋,当来果报的向往,那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必然是什么呢,魔业。 可是省庵大师这里讲到的说,忘失尚尔,就是你忘掉了尚且如此呀,不是没有发是忘了,忘是什么概念,就一会儿就没了一会儿就没了,尚且如此,何况你还没有发呢,所以这里最后祖师说,故知欲学如来乘,就是你真正你是想成佛的话,你是为了这个而来做佛弟子的话,那么必然要先发菩萨愿,这可是缓不了的,所以告诉大家如果我们,不管我们现在的心量怎么多大,成佛有多远,但是如果你不是为了成佛而学佛呀,说白了就不是佛弟子,这里的一乘,就是说故知欲学如来乘,如来乘又叫一乘,是相对三乘而言的,因为在我们究竟圆满的角度里边的话,前面的三乘都是不究竟的,所以这里呢,把菩萨乘称为大乘,那么只有菩萨乘才能够得佛果,这是指陈了菩提心的重要性,那大家要知道我们修行呀,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出离心,一个是菩提心,第三个就是空性的见地。所有这合二为一也可以说愿求生净土,这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下面的内容,前面呢是直接给我们指陈出来菩提心的重要性,下面就开始要立这个行为上的标准,看你怎么才能叫菩提心,你的菩提心发的是否正确,有没有到位,或者你有没有不经意间把它给歪曲了,每每修行的这些功德有没有在菩提心的正确指导下把它的功德能量发挥出来,而不是大打折扣,所以这些呢,一切都以发心为主。 那时间关系,下一讲开始,我们就进行具体的行为上来看,怎么才算标准的菩提心的相貌是如何的。 好今天时间又到了,下面大家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0]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