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净土或问[第24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上一页[23] 本页[24] 下一页[25] 尾页[25]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二十四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各位道友,大家晚上吉祥。从这篇论文的内容上,已经只剩下三个问题。基本上讲剩下的前两个问题是第二十四讲。
我们一直给大家强调,天如惟则法师是从禅门尊宿这样一种大成就转弘净土,所以他的道风上,一个是见地是非常犀利的;再一个,有这种慈悲,婆心切切、苦口婆心地给大家讲;第三个,就是虽然惟则法师是引经据典,乃至是从其他大德著作里边摘出来的,但是我们一定也要同步了解到,是他从真实心地修行的风景中,融会贯通了以后,再进行的开示。
所以我们现在来听法、学法也最好如此,既要在经典或者论著的原文上能够贯得下来,又要再加着自己平常在听闻佛法中积累的一些佛学的知识也罢,名相也罢,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最真切的就是需要我们的这种仰信,这种信心和修行的境界。当然,这种境界也是不断的在提升,所谓的境界其实就是心得吧,这么表述更加的恰当。把它揉在一起,化为自己的道粮。这才能够免去,我们听来听去依旧还是这样子,没有拨动心弦,也没有增上信心,总是结缘一场而已的状况。当然,结缘也比不结是好,因为你不结法的缘,那你一定是在世间结那些俗缘去了。所以缘分也很重要,看大家在哪个层面受用吧。
今天我们先从二十四问讲起,这一问其实是一个补充提醒,篇幅非常短。我们在二十三问里面,讲到针对有一些在家众,在世间的因缘网中,不能够顿舍,所以有的闲有的忙,有的甚至极为繁忙,故而提出了“两门一行”的修法。也就是观想、系念和称名,系念就是称名,再一个就是十念法,这叫两门一行。因为祖师也是面面俱到,他不能只导俗,还要顾僧本位。所以这一问,其实是就着世外的修道者,来进行回应,但是也是重复前面的,就不在此多说了。
“问曰:世网中人,随量指授微细方法,靡不详明矣。然则我辈世外之人”,这就是以一个修道者,甚至以出家人的口气,说我们已经不在世缘中了。“又当何以加其工焉。”专业的修道者怎么样来加功用行,精进不懈呢?
“答曰:前不云乎。”祖师爷觉得这是自己的僧弟子,也就不客气,你没听到前面我已经讲过了吗?诸位佛子们,请大家也要多多的去听闻和忆念,别再讲过的问题继续又问,问完一遍再答一遍,答完一遍,下次还问。如果你听过法了,经过了就要铭记在心,哪生了疑情,就用它来解决就可以了。如果你忘记了,那再听一遍,因为再听一遍还有再一遍的心得。所以祖师爷说:“你没听前面讲吗?”
但是,“修有多类,摄成三门。如是三门,门门可入。”前面讲到的观想一门,忆念一门,众行一门,这三门在一开始前几问就讲过了。
“或单或兼。随意之所取耳。”你也可以就依着一门不断的深入,或者两门同时兼而一起来进行。但是大家要记住,因为这种“兼”,它是属于同在净土法门中而言的。不要搞错了,并不是说让你去再舍了这三种念佛方法,或者说回向万善同归,再去修另外的别道,不是这意思。在修净土中,比如观想的时候,口里也可以称名,你行众善之道的时候呢,当然要以念佛为根本,这就叫做“兼”,随自己根性好乐。“之所取耳”就是你自己看着办无妨,希望大家也能听进去。
我们下面来看第二十五问。
“问曰:圆观之修,唯心之念,似乎上器之行门。华严十愿,宝积十心,亦乃大根之功用。倘根器之不对,则功行之难成。”
这个问题前提说的非常好,实际上是属于向祖师爷陈白,说我见解对不对,是不是应当这样认为。“圆观之修”,就是前面讲到的,念佛不是具足了一心三观嘛,包括“唯心之念”,也就是说这是上根器的。我们常会提及到根器这个词,说到上根器,一般都觉得好像人家就生来会赚钱一样,这个也是生生世世赚来的。上根器怎么来的呀?为什么我们是中根下根呢,积累的太少了。
人家也是生生世世积累的,能够将心行触探到这个地步,这就是所谓的上根器。所以不要一听上根器、中根器,有差别相,就以为肯定有投巧之法,没有投机取巧之法。只不过在生生世世的节奏中,这一世我们跟人家并列一起的时候,人家积累的多,这个没啥。我们只能也说,见贤思齐,百尺竿头,迎头赶上。就是人家能把心调到这,修到这,积累到这。就像有的人修行为什么快呢,般若缘深呀!你看《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又说“多时”。所以,所谓的“似乎上器之行门”,为什么上根修的起来呢,他直接就把心就对接到那个高层次,高境界了。
“华严十愿,宝积十心”,前面都讲过了,《华严经》里的十大愿王,《宝积经》讲到要生十种心,这十心、十愿虽然心行非常的殊胜,比如说礼敬诸佛、普皆回向,确实是非常的大功德海。问题是我们凡夫心很难到这里呀!比如宝积十心里面说,“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损害心”,一切众生都不会去损害,特别是他损害你的时候,你还不去损害。“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这些凡夫心很难做到。所以为什么要闻熏十愿、十心这些教法,就是把凡夫心直接调频到和菩萨同步的这个层面,直接给你撑开。
“亦乃大根之功用”,又是为什么大根性、大根机的人才能用得起来十愿、十心呢,因为人家也曾经撑到过点上呀,今生有可能作用连续起来了,所以叫大根。大根是什么,就是根已经扎得很稳了。现在让你不惜身命去守护一下正法,哎哟,可能想想一股激情,一念还可以,真的动真格的时候就吓死了,历史上有这样的例子,特殊的时代出现过这样的情形。所以如果根器不对,功行很难成就。你就想“五停心观”里边各有对治呀,嗔恨心重了对慈悲观,散乱心重了修数息观。如果你不对机,就很烦恼,就不能够相应所得的法。
当时应该是阿难吧,阿难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打铁的,一个洗衣服的,他让打铁的修不净观,让洗衣服的修数息观,他俩就怎么修也修不出来,不能相应。结果佛陀知道了以后,就呵斥阿难乱点法门谱,说:“洗衣服的尽是给别人换衣服,给死人墓地里边弄这些,死相看得多了,你让他修不净观,白骨观、脓烂观都能修的起来,马上就相应了;打铁的锤子一下一下的,烧风箱让火越来越旺,呼的进去呼的出来,这不正好跟数息观相应了。”这么一调包,他们俩就都成道了。所以这就叫根器不对,则功行难成,不是那块料。
问题最后说,“今吾自揣其根,观吾自好。惟在专持名号,暇则或加礼拜忏悔而已。师以为如何。”我现在揣摩揣摩,看看自己的习性、爱好呀,几斤几两,利根、钝根自己其实是知道的。因为毕竟修行人都有一个反观的能力,有时候看看自己的业处,就能够知道大概过去世好什么,什么烦恼比较重,适合什么体验,你体验过一番以后,最后就剩一个坚持自己最喜欢的,最相应的。不必说真的得去无限度的都尝试,也没有必要。
所以才说“自揣其根,观吾自好。惟在专持名号”,这是第一个,是根本法,根本宗旨就是专持名号。如果再有闲暇的时间或者松快一点的,加一个“礼拜忏悔而已”了。大家要读懂,念佛之外实在还想再修一些其他的法,就是磕头拜忏最相应,就可以了。“师以为如何”,祖师爷您觉得怎么样?
“答曰”,祖师爷答,“善哉善哉,汝知量矣。”
修行人其实最难得的品质就是自知之明。我们平常也在耳闻目染,常道听途说,多少人还不服气。现在身处在五浊恶世,多少人发愿要生生世世常在恶世间度众生,他觉得这才是最上。当然是最上,可是行不行?多少人认为,这辈子大丈夫要证圣果,或者乃至说再次一点,明心见性,行不行?
为什么“汝知量矣”,就是你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多少量呀。说实在的,我们现在的根性已经差到极点,为什么,可以这么说,现在所谓的好修行人、好佛弟子,跟正法时期或者在佛国净土里面,那攀比一下子简直就是,哎呀,说过分话,五逆十恶的人一样,在那个类比里边,就这么差劲。到了末法时期,反成了修行的根器了。
可是就像印祖所言的,我们要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只有通身的业力。我们知不知道自己的量,因为几乎所有的修行人都认为自己是上根器,哈哈,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都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自己学修的未必别人能到此处,但是我到了,都觉得自己是上根。比如修净土也是这样,我们修净土当然也会赞叹净土是总持法门,三根普被。学修时虽然口里说“哎呀,我不行就念念佛就好了”,实际上还是觉得自己善根深厚,因为净土法门是最方便上乘,末法最适合的法门,被我给修了,那我比一切人都强,这个也算是不知量。
由于这样的话,业力太重了,念念的荒废光阴就怎么也上不了道。稍有点清净、感应,马上就会有违缘来牵扯,比什么都灵。久久用功呢,福报又不够,对于三宝,有时候生恶心,对佛菩萨生恶愿,真正用过心的人都有过这个体验。而且到这个时代,斗诤坚固的情况越来越烈。好不容易好像自己等到有点希望,感觉要了生脱死的时候,结果又要死了,接不上前生后世的这个茬,这一切都是业力在作怪。
所以“汝知量”就要承认自己真的不行,不是说客套话。哪怕说有一点行,不说修了,就闻思而言,你能不能够听进去,把法能够听穿了,听相入了?都不行,所以只能念念阿弥陀佛。这是“汝知量矣”。
祖师说“观汝之言”,就是听你所说的呀,表态“正合善导专修无间之说矣”。我们正好后天要在线上直播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在此书中,还有观念法门中都讲到过念佛应该专修,无间修。《观经四帖疏》里面主要讲观念,观法和持念,在这一类的行者中有一类人比较适合“专修”,其实是基本上都是这样,为什么?原因就是境太细了,心太粗了,这里形容的“识扬神飞,观难成就”。
“专修者。谓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号。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为什么心粗的人入不到细境呢,为什么观难成就?一个,心的凝聚定力不够,大家反观一下,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心的凝聚力不够呀,守不住呀。现在说实话,不要说修学佛法了,你看看就是世间法,比如听一首歌,你都未必能够把旋律从起到最后的落听完,听着不对胃口马上就换。甚至连看一集电视剧、电影、一本书的定力都没有了,每天圈里都是这些小视频,什么抖音都是剪成小段才能听起来,为什么?就是神识越来越飞扬了。
说实在的,现在一个多小时的讲法,大部头长篇大论的讲有几个人能听?打个比方,现在录一个小视频很简单,针对最基本的初机,这样弘通流布佛法,点击的还可以,一下就上千了。真正其实我自己最相应,也花了心思,也真的是付出了的心血讲《弥陀要解》,你再看看那个点击率就很少,上不了千。要是在微信里面说几句发几张照片,马上就蹭蹭蹭的点赞,来个三四百都有。为什么?就是我们现在难以成就这种相续,凝聚力、定力不够,神扬识飞嘛!
再一个就是为什么观难成就了?跟佛言不能够甚深的相应。其实观要成就也不难,他是好几种力量的走向来成就的,虽然力量是一个力量,看你怎么走入道之道。比如修观你能把《观无量寿佛经》里边佛的开示,深深的烙在自己的心地上,那依着佛说的就去相应就行。什么叫相应,就是同步,就这么作意。再一个观难成就,就是不能够参与大量的时间,我们舍不得时间,其他浪费的时间都能舍得,就是修学佛法的时间集不起来。好多时候就是玩票,感觉一下。再一个因缘中呢,我们这些散世缘,太散了,不能够专注。
这就是为什么这里讲到的观难成就。所以才要大圣悲怜,劝专门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专称名号。“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观不起来也无妨,因为还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称念,称念容易啊。
为什么这么赞叹执持名号,就是念佛号的法呢。这里几点:第一点,“正由称名易故”,容易上手上口,从能起行的角度来讲,入道快,念起来其实就入道;第二点,“相续即生”,就是效果是一样的。观法上来讲,修观的话你观到了才成就了。称名的话,只要你相续起来就成就,反正一样的往生;第三点,就是打保票的状态是什么呢,“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这个就是在打保票了。念佛念的“念念相续”,“毕命为期”,我们听过尽形寿,对吧,那就全部生,不会有落下的。
那为什么是这个原理,真的要从法上了解一下,说的这么好,甚至最后能够打保票,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德?前面也一直在讲,现前法中唯有此一念,就我们现前这一念用来念佛,一直念佛,那就说明,就一直在佛,佛一直在,就一直这么佛佛佛佛。大家想在这样的相续中,还哪里有染污呀,没有染污,那你能生到染土吗?只能生净土,直通净土。
现前这一念一直相续,“毕命为期”在佛号上,在念佛,那还能够见什么,能够见三途、见八难吗?你连二乘都见不了,只能见佛呀!那念念在佛,还是这现前一念,已经用佛把它填满了,你还能做什么?其他的都干不了,只能作佛。念念向佛,念念是佛,就是这么一个行愿原理。这就是为什么可以打保票说,“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几个能够修到这样,有几个那往生几个,绝不会有闪失的,这是这一点。可是怎么办呢,就是不念呀!
“何以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后面讲到了,第一个“无外杂缘”,在这一念现前法中,再没有第二念取虚妄的烦恼,一念是清净的。“得正念故”,一直能够提起念佛之念,一直在入道,在道。不会起颠倒邪念,轮回下堕之念,都不会起的,所以说“得正念故”。
第三句,“与佛本愿相应故”,这才是核心的开示。什么叫“与佛本愿相应”,这是一个大靠山、补品呀,我们净土行人就靠这个全营养素来活命啊!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来补我们的愿行不足的愿,正好凡夫愿行不足,也是当下的实际情况,正好与佛愿相应。它就是这么一个不可思议,而事实存在的天然配套的设备。凡夫跟佛,成就往生。凡夫往生,佛来接引,就这么一个配套。所以说称名发愿往生,就是与佛本愿是相应的,能够得蒙佛来护念,这么一个状态。
第四点,“不违教故”。什么叫“不违教故”?所有的净土行法,乃至其他一切行法、法门,都在其中,不违教。不是说净土跳出来跟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是相背道而驰的。我们有时候会讲好像净土已经殊胜得,甚至连释迦牟尼佛所有的法都超越了,好像言外之意就是其他的都不行了,不好了。这不是这么说的,这是一个错解,不是说其他的不好。但是确实净土之广大,一切的行门法门都在其中,是教海总持,所以不会违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第五点,“顺佛语故”。顺佛语,随顺佛的开示,佛之知,佛之见,佛之教,佛之行。就是依着佛之教而行,一定能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顺佛语故”。
所以说,“十即十生,百即百生”。那再这么一讲来,大家就知道了,能够知道自己量的行者,正好修此易行好修之法,专修持名嘛,这一段就是主劝专修。当然前提是只修持名,这个我们要搞清楚。
“若舍专修,而修杂业,以求生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那这就是反过来说了,如果你没有专修而是杂修,虽然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闪失就大了,保险系数就特别低了,百分之一二,千分之三四而已了。修的多往生的少,为什么?
第一点,“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如果不是专修,你想凡夫的那点小本事,顾不了多头,拼命的才能保一头,你还有几头。杂缘多了就乱动,那正念能提起来吗?甚至这个正念,不是说你没有在修佛法。你在修其他的法,成就不了的法。当然也是一直生生世世修下去,肯定能成就,可是是这辈子成就不了的法。那就属于杂修,杂修的话,从往生法上而言,那就不在正念上。不在正念上,但是大家要把这个听清楚,不要误会搞错,“乃由杂缘乱动”,失去了正念;
第二点,“与佛本愿不相应故”,因为佛的本愿就是让你称名,“与教相违”;第三点,“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你没有随顺佛的教导,怎么入佛知见呢?再一个,“系念不相续故”,夹杂、断裂的,“心不相续报佛恩故”。这是善导大师的开示,惟则法师那真的是从心地上这样走过了的,“心不相续报佛恩故”,为了报佛之深恩而念佛速求净土,广度众生,满菩提愿,这么个次第。你衡量、掂量完满了以后,才确定说,为报佛恩,生西方净土。也就是才能把内在的关联,其实是一个直通的关联,认出来、透过去,知道是这么回事。一般心没有在法上,没经过的,都说你为报佛恩,跟相续不相续好像关系不大。
你看这里特意讲到,“虽有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一听我马上就有感触了,“虽有业行”,为什么呢,杂修的人有的是真修实干,可是凡夫真修实干的时候,想要讨点巧,买点好,甚至一天做多少多少功课,生怕别人不知道呀,想自夸又不想明说,故意想种种套路在那显摆。各种各样暗渡陈仓的法子,心就阴暗。为什么?因为名利挡住了,自然而然就虽有业行,也不能够相应,不能往生。
“乐近杂缘,自障障他生净土故”,喜欢这一下那一下,什么都要尝一尝,面面俱到的人了,就犯这个过失,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知道,如果真是心地上用过功的,也都甚至有过这样的情形,吃过这样的亏,或者现在还在其中不能自拔。
所以讲到这儿,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善导大师说的真正的专修、杂修。杂修好像就是很懈怠,很不修行的意思,不是的,有可能他很精进、如法,但是对于往生法来讲,他没有修或者半调子修。所以善导大师讲到专修,讲过有五种正行,大家要听一下。一心一意读净土的经典,尤其是净土三经,这叫读诵正行;一心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净土的种种依正庄严的果报,微妙、香洁,一心一意观想,这叫做观察正行;一心一意的礼拜只阿弥陀佛,叫礼拜正行;还有一个叫做一心赞叹供养阿弥陀佛,叫赞叹正行。
所以,从法上来讲,只是净土三经。从人上而言,只是阿弥陀佛,不管你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这都叫做正行,但是,大家听明白,这些在正行里边还只属于助行。真正正行里的正行就是一心称念弥陀佛名号,这叫做专修,专又专。所以这样讲来,这五种行中其他的四种还都叫助行,实际上礼拜也是在礼拜阿弥陀佛嘛,他都说这算正中的助。为什么?因为只有称名是正中之正,所以这些还都叫助业,只能称名才符合阿弥陀佛本愿,才叫正行。
你看善导大师这种专修的见地多么的高妙和独到呀!一般人都不敢这么说。又会被我们现在的人说,你这也太极端了吧?
什么样叫杂行呢?是指正行、助行之外其他的万善之行。比如读诵杂行,这个杂行前提还是为了往生净土,只不过修的比较杂。比如说你为了往生极乐世界是没错,但是你诵净土根本经典以外的经典论著,这就叫读诵杂行;观察其他国土的殊胜,或者其他佛的庄严,但是你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这叫观察杂行;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礼拜阿弥陀佛以外其他的佛菩萨,如东方琉璃世界或者妙喜世界的阿閦佛等等,这都叫礼拜杂行;念其他佛菩萨的名号,就不念阿弥陀佛,但是还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叫称名杂行;为了往生西方,赞叹、供养其他佛菩萨,这叫赞叹、供养杂行。
所以大家搞清楚,这些杂行不是说懈怠或者偷懒,而且他一直在修,修的也如法,也很精进勇猛,大量的在投入,但是他没有修正行。所有八万四千法门中,除了称名,其他的都叫杂行。杂行就是说,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就不按着西方的正修而来。所以从这一点就明白了孰重孰轻。
为什么说“若舍专修,而修杂业”,那我们一定要知道,“修杂业”并不是不修,甚至很精进呀!今天的内容真的是像讲到正脉一样的。所以说五正行是以念佛为正业,其他的为助业。念佛之外,这五正行之外,兼修其他的助业杂行者,这就属于杂修了。杂修和正行有一个得和失的差别相,就是刚才讲的,专修的话,十个十个生,一百个一百个生。杂修的话,一百个里边难得有一两个,一千个里面难得有三四个能生,人越多,往生比例越少。这是就专修和杂修而言。
下面版块开始讲到前面说的“专修无间之说”,一个是专修,一个叫无间修。“无间”,顾名思义,那就更加的严格或者说严谨,乃至要不间断。
“无间修者,身须专礼阿弥陀佛,不杂余礼。”
成时法师在这里也有一个点评,说“此缘人一行摄一切行”。虽然身业专门礼拜阿弥陀佛就好了,但是我们又开始生疑情了,说那光拜阿弥陀佛,还要不要拜地藏王菩萨,要不要拜药师佛,拜释迦牟尼佛呢?这种问题非常的空洞苍白,甚至说没有信心。这里成时法师一语,“但须于此生信”,就是说这个是好的,你可以到这来。“不许与他生疑”,你不要说另外的不好。凡夫法界里边,认为这个好,一定是那个不好。可是在佛法里面就是偏赞而已了,在讲这个法的时候,不是说那个不好,但是当然要说这个好,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佛法才是平等,只有平等才能无限度的兼容,而不生矛盾,不生疑虑。
“口须专称阿弥陀佛,不称余号,不诵余经。意须专想阿弥陀佛,不杂余想。”这是指的所有的身、口、意唯阿弥陀佛是我的天地之间,就这么个意思。说白了,就是融到的彻底,身口意全部依附在阿弥陀佛上,忘我、显佛。如果凡夫心还会有烦恼来侵扰,怎么办呢?
“又若贪瞋痴来间者”,心地上本能的三毒烦恼生起来的时候,“随犯随忏,不令隔日隔夜隔时。”这个很重要,确实以前讲法没有讲到过这里,就是要“随犯随忏”,等于是像神秀大师说的,要“时时勤拂拭”。大家要知道,要入“本来无一物”,一定要先“时时勤拂拭”。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好说“本来无一物”的话听都不想听了呀!
我前些天在微信上发了一个感慨,说修行真是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为什么呢?烦恼你一惹它,它更惹你,烦恼真的是也是菩提示现的。为什么呢?要成就你的菩提呀!就让你不去惹烦恼,那怎么办?“时时勤拂拭”。马上后面一堆人就跟着说,“本来无一物”。我这个号称法师的,跟大家表一个真情实感,这种话真的我听都不想听。为什么呢?吹牛呀!如果我再给他还回去一句,马上他就有东西了,绝不会无一物的,对立的念头就起来了。
哎呀,所以说跟诸位同修讲,全凭弘扬了净土,我才有点脸皮敢弘扬佛法,劝信而已了。你说空性,说“本来无一物”,不好意思说呀!我们现在都执著的是面面俱到。就包括我现在说这个话,还会有人嘀咕说:“哎呀,法师,你又说这些。”意思说你太接地气了,让我们失去信心,有的人还要这么想。他就希望我吹牛,听着舒服,然后大家都自欺欺人,就好了。所以说真是人性呀!我们现在是头出头没的罪恶生死凡夫。
所以这个法大家一定要关注一下。“随犯随忏,不令隔日隔夜隔时”,而且会有一个什么加持呢?不仅仅你即刻犯了马上就生起来忏悔心,哪怕只是意识到了,久而久之,在犯之前就会有这种提醒的加持力。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戒定慧,所以就犯了。所以,“不令隔日隔夜隔时,常使清净”,特别是讲到隔日隔夜隔时的话,就是一念犯一念就忏,我不晓得大家能不能相应到这个法,就是现前一念中犯,一念中忏。“亦名无间修也”。
后面说,“善导和尚者”,因为前面引的都是善导大师著作里边的话,“天竺传中,称为弥陀化身也”,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
“观其专修无间之说,要紧只在念念相续。”祖师爷解读的好,“无间之说”就是无间修的核心。显现状态是什么呢?“念念相续”,念念相续是需要一种力量,那我们往往会判为一种好像不知道要锚足了多大劲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要训练你的记忆法,其实就是从信愿围堵过来,让你不断的身、口、意跟佛号结缘,无间的熏佛号,所以“要紧只在念念相续”。
“故孤山亦云:不可等闲发愿,散乱称名。”我们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福报,发一个菩提大愿,好不容易有这点修行的习气,还能念念阿弥陀佛,可是既然要弄就弄好。就跟我们做世间事情一样,你不修就不修,你如果在修就把它修成个样子,不要这种半调子的等闲和散乱的状态。
“永明亦云”,永明延寿禅师也说了,“直须一心归命,尽报精修。”你看这讲的,这才真正叫做皈依。“一心归命”,就是把身家性命都给押上去了,尽形寿的修,只要我的这一期的果报还在,我就念一句,赚一句是一句,这一句就是有一句的质量、分量在。
“坐卧之间,常面西向。当行道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正在念佛、拜佛、发愿种种诸如此类的这种发心之际呢,要有点加行。怎么个加行法呢?“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就跟伸直了脖子就要一样。“无诸异念,”因为这个力量有助于我们相续,所以其他的烦恼插不进来。
“如就刑戮。”你看这些方便讲的多好,就像被判死刑,要去执行了,在这种节骨眼上,你念佛是怎么一个状态。真还见过这么一个视频,好像是儿子犯罪被判死刑了,老妈妈在最后一面哭的撕心裂肺,倒不是世间那种情,她一边哭喊一边跟儿子说:“阿弥陀佛保佑你呀,一定要念佛,被接引到西方,不要受苦。”生离死别之际还有情见在,但是知见也没有倒,还在给她儿子讲,我说真的是阿弥陀佛。
这个时候就叫“如就刑戮”,赴死去了;“若在狴牢”,关在牢里面,就想出去;“怨贼所追”,后面有坏人追着;“水火所逼”,发大水了,海啸了,你在海滩往山上跑,火烧过来了,安全通道你怎么往出扑。如果用这些心劲,你看成时法师说,“此四喻”,这四种比喻,“真念佛三昧之诀也”,真正助成修念佛三昧的诀窍。所以“一心求救”,就是这四种情境之下,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情状,心理的力量、势态。
“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志诚,方不虚弃。”心要调到这种地步。哎呀,真的是阿弥陀佛,修净土赶紧修,再不好好修成就的,慢慢儿这么再轮转,成、住、坏、空下去呀,在这一期的法中永远都没有希望。
“如或言行不称”,大家都忏悔啊,这是我们现在的通病,言行不相应就是言行不一,不同步嘛!“信愿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说的多到位!言行不相应,信愿又淡淡的很。说没有嘛他也有,说有嘛又不顶事,没起到这种功德力用。又没有念念相续之心呀,几多同修都是说,哎呀,念佛念的就念不起来了,一旦有个什么事呀,就转走了呀,想不到了、没时间了、心退了、烦恼多了呀,诸如此类的。
“但为业障所遮”,你看成时法师又点评了一下子,为什么呢?因为“恃其懈怠,临终望生。”哎呀,这话都说到绝处了。“恃其懈怠”,有恃无恐的恃,一直知道懈怠不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它,就要结伴而行。
“临终望生”,临终的时候你指望想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怎么办?怎么生呢?因为他前因后果不相应了,不可能后果不朝前因呀。“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现在活着的时候是因,才能召感临终往生的果。所以说“应须因实”,你现在能够使得上这种劲,去求生去持念,“果则不虚”,比方打的就是说因果是直通的。“声和则响顺”,发出来的声音是好听的,回响过来的也悦耳;“形直则影端故也”形状是直的,身是正的,就不怕影子歪,这也是指的因果。
所以说今天这一讲,在法上主要是讲了两个板块。请大家复习的时候提起来,宗旨义趣在哪里呢?一个是说的专修,另外一个叫无间修。修法是以什么呢?正行专持名号为根本。所以跟大家讲,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没错呀!这是佛说的,历代的祖师解读的也是正法,这样才弘扬出来。说一千道一万,谁念了谁划算。
好,今天的时间就到这里,请大家一起虔诚发愿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随喜大家的闻法功德,下次再见。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23] 本页[24] 下一页[25] 尾页[25]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7 20:47:17  更:2021-08-17 20:50:0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