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宏海法师:净土十要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净土十要[第4页]

其他法师|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8]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四讲)
各位莲友们大家上午吉祥。今天是我们总讲《净土十要》的第四讲了,也就是我们讲到《弥陀要解》的第三次课程。今天天气也非常好,一路过来这个艳阳高照。我相信在座的诸位,但凡有点儿生活履练的,都有过这样的周而复始春夏秋冬。小时候儿的北京,青年时期的北京,慢儿慢儿长大了以后,步入中年时期的北京,乃至再上了岁数,现在是老年时期的北京。你们还记得曾经的北京吗?有印象啊,说起来头头是道。你想想这几十年的这个沧桑变幻,这个世事更迭。但是我们今天包括前几天讲的,要说这些变化多端多姿多彩的这个生活,都不是这样子的,本来是这个实相法中一念无明启动,延伸出来这么多的差别。但是它这么的真切,你说我们怎么能够回归到这个诸法实相?物质层面也罢,精神层面也罢,都是一切的相,都是虚幻的。可是我们每一天每一刻,甚至每一念都是这么真切地游历过来,这么多的经历你怎么能把它抹去呢?大家知道是抹不去的,只有这么多的经历,衬托着我们智慧的生起,这才叫实相,离开这些经历是没有实相可求的。所以为什么你看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其实这个念起,就是无名烦恼造就我们的幻相生活,这个就怕觉迟就是你要有智慧的观照,步步跟进,点滴不漏,这就修行的功夫。
我们现在又要进入到这个五重玄义的内容,很专业。我们上一次讲到,大部分的内容都说到大乘的经典都是以实相为正体。那么讲到我们现前的一念心性,没有这个内外差别,青黄赤白,你说它有也不对,你说它没有也不对,全部是从遮诠的角度,遮挡的遮,诠释的诠,就是我为了衬托这个真如实境,那么我把所有的幻相,全部给你覆住,盖起来,你不要滋生幻相,那么这个实相就现前了。但是问题是这个实相这个道理,它是讲不明白的。虽然我们如此般的议论,如此般的理解,但是它不是在理解的层面。所以说在我们听的上面呢,就是从文上给大家贯解。现实生活的对照,当下心性的体悟,在上一讲的时候基本上都有所带入。但是这时隔两周,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为什么佛法就怕记不住呢,你记得的话就在这个状态中,你记不得的话可能就又拉开距离,又到了虚相中。
那今天我们继续,我们讲到:要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还记得这句,找到了吗?我们讲到这里。今天开始呢,我们要讲这个实相的,前面是讲到遮诠,下面我们要开始讲表诠了,就是从正面来表达,标显一下这个中道实相的性体。你看都是这些平常不说的话,我一说性体,你们有感觉什么叫做性体?就是这个真理,这个实相的自体本性,它的存在感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它的存在感是超越性的,那我们只能从文字上来这样贯解。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做文字解,也不要陷入到这种无端的文字游戏,而是要把它当做文字三昧来彻见这个法性和智慧。大家跟进啊,因为后面的这一段,说实在的比前面的更加的紧凑和难解。
你看:实相之体,就是讲到我们说的,上次讲到的真如实相的这个本体,它是什么样的个状态呢?非寂非照。那我们首先要把这两端给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寂?什么叫做照?你们都听过这两个词儿吧?老和尚走了,往生的时候,圆寂了。说佛涅槃了以后,是说寂灭了。修行的时候,说你要观自在菩萨,要照见五蕴皆空,要时时刻刻不失观照。那什么叫做寂?什么叫做照?如果直白地讲,寂是什么呢?就是不分别,就把妄想全部息下来,不要分别。但是不分别,这不是成了死人了吗,没意识了吗?不分别,是不用你的思维的这个了知的了别的第六意识,这个假相上的进行一个分别,但是他有这个智慧的观照。照就是什么?就是虽然不分别但是都知道。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能都知道吗?当我们把意识投放到一个主体性的东西的时候,其他的东西就忘掉了,就模糊不清了,或者顾及不到了。所以为什么说圣人的这种观照,他能够了了全盘皆知呢?就是因为他的意识的这个观照在,但是他不会把这个投放在任何一个东西上,所以才能全盘了知。我们现在一旦起一念动一心,全部把它投放在这个具体的事物上,或者是我在意的人和事上,那么当然其他不在意或者顾及不到的,你就不能够了知。所以说这个我们就不能够叫做照,而叫分别。心念没有清净无为就不能叫做寂而叫烦恼,就是这样子。所以说这个寂呢,就是等于说寂灭不动,不生不灭的意思。这个照呢,就是了了分明观照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意思。这两个意思缺一不可,为什么呢?如果你没有寂的功能,你的照呀,不是圣人的照,是凡夫的知道。
你这个照没有寂的前解,也就是说你没有彻底地放下,你这个照提不起来,都是什么呢?都是妄想。所以它是相辅相成,一体不二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理解,所以必须把它从两个层面进行分说,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实相之体,非寂非照。什么叫做非寂非照呢?那我刚才给大家讲了半天这个有寂有照,那么这个有寂有照我跟你们一说一灌输,你们马上就会生起说,噢这是照那是寂,也没有照也没有寂,然后还是在意识分别中说这是照这是寂。所以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做的,首先把我们本能的对寂照产生出来的这个概念性呢,先给它反面地显现一下,不能用寂和照来表达,这叫做非寂非照。
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又从正面来表显,虽然不能这么表达,但是它的状态呈现出来,是可以这么形容的,就不断地来回洗涤。你看你们小时候见过那个簸簸箕吗?就是米有了糠了对吧,把它磨出来,然后簸,拿个簸箕。上岁数的会簸吧?那有技巧的知道吧。然后不会簸的,就是这边儿簸过来,左边儿簸到右边儿,右边儿簸到左边儿。就跟寂照,就是说非寂非照,或者说恒寂而照,寂而照,照而寂。你就来回这样折腾,走不出这个窠臼。他说非寂非照,或者说寂而照,照而寂,是让你这儿簸一下,这儿簸一下,让这些糠皮往出去淘,不要停在这个跟米混在一起,有点儿意思,类似于这种。所以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表达,用寂照,照而寂,这个要吃透,否则下面这一系列你就听不清楚了。
那大家想想,你说为什么它能够如如不动,又能够全面了知呢?你说这个作用怎么来的呢?你说要知道它怎么能够不动?它需要去攀缘呀。所以你看后面讲到说常寂光土呀,清净法身呀,报身呀,应化身等等,都在这个范畴内。打个比方,我们再打个比方啊。你看为什么不动呢?比如说我们说水,就打比方说我们的意识吧,就像水,心念,那么这个心念你装在瓶子里不满的时候呀,就等于我们的凡夫妄想,不充满周遍的这种智慧生起,没有观照的时候儿,那么这个水不满你装在瓶子里摇晃的时候,它会怎么样?它会来回动、晃动,是不是?可是你把这个水,在瓶子里装得满满的,一点儿缝隙都没有,你摇它,它会不会动?它就不动了。这就是为什么说心性周遍法界而如如不动,就跟这个水充满了整个容器一样,它再没有边际了,它全部知道,为什么?因为充满了水,虽然我们看不见水的存在,它不动嘛。可是这任何物体,你到了水跟前,就跟镜子映像一样,全体能给你映现出来,没有一样儿不在水里,就像平镜一样,没有一样儿不在水里,能够映不出来的。
万法,全部在这个水里能映现。这个水充满了怎么摇都不动,就叫做寂。那么这个寂,不动的寂,走到哪里任何事情物品出来,它都能映现出来,这就叫做照。但是我们现在去形容一下啊,就装着瓶子的这一瓶子水,你能够用寂也罢,照也罢,或者怎么样去形容它吗。你给它加上一个寂加上一个照,这都是我们对它的了解,主观认知的一个分别,跟这个水装在瓶子里的这个,当体的这个状态没有任何实质的关系,但是你不这么讲谁都不明白,因为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水装在瓶子里,它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有便于我们去了解宇宙万法的真理就是这个状态。所以为什么一直用强名实相,强名玻璃,强名水,强名寂,强名照,强名不动,强名映现,全是强名,只能这样儿说。所以大家来看啊,这里就讲到说: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下面开始就是要讲一系列的概念,为什么要讲这些概念呢?其实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概念。但是我们要放弃所有的世间生活中的类别,而把它投放到集中在佛法的形容上来,这是第一步。集中在佛法的形容了解上来以后,又要在佛法中,要了解最接近顶端的那个形容,这是第二步。第三步,到了顶端的形容以后,你能把顶端理解了,再化开来面向一切事物,这是第三步。那我们现在要了解的这是什么?到了第二步,要学一些顶端的形容,什么叫做常寂光土,什么叫做清净法身,什么叫做性德,什么叫做修德等等这些,这是下面要了解的课程。大家来看,这就是等于说,利用我们对佛法中一些名相的理解,而达到对实相的正确认知。
我们来看,第一个对比的形容: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常寂光土大家都听过吧,常寂光土是个什么样子的? 常就是不坏的意思,永远都在。寂就是无为的意思,不起无明呀。光就是周遍的意思。所以说只有佛才能证到究竟圆满的这个清净国土,叫做常寂光土。这个常寂光土是怎么来形容的呢?就着照而寂,也就是说如如不动而言为它的主导陈述,那么这个了了分明为它的侧面显发。就着了了分明的这个前提,而侧重于如如不动的表达,那么就把它偏向于叫做依报的形容,就是承载我们的国土的形容,依报。所以就国土来讲,就强名把它形容成个常寂光土,其实它就是真如实相。那么如果从随缘来讲,偏向主观能动的这个观照的功能而言,表达为清净法身。就是把这个真如实相作为存在性的描绘叫做常寂光土,作为功能性的描绘叫做清净法身。这是从我们的主导的身和外面的土,国土,和主体我们的这个法身而言,相互做一个对比的认知。能听得懂吗?比较难啊。对,正报依报。确实今天的课比较难。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这是第一句。
再进一步:又照寂强名法身,寂照强名报身。你看,这是从不动身和庄严身中而言的。什么叫做不动身呢?一般我们说法身是如如不动的呀,那么启动说法,度化众生,随类示现的是报身和化身,对不对?那么报身和化身下面还有差别。我们先就法身和报身的差别来讲,就着观照的功能,而侧重于不动的表达,这个就不说国土了,只说自身了,只说正报了。光正报上来类别的话,侧重于不动的表达,强名叫做法身遍一切处。就等于说把这个国土以身的这个灵动的,有身形的这个表达来把它呈现出来了。那么就着不动的这个状态,侧重于主观能照的出发点,强名叫做报身。强名法身,强名报身,这个法身是无形无相的,那么报身呢,是让我们有相的去认知的,差别就在这里。所以大家看到了吗?从国土到这个法身,那么就着身来讲,从法身到报身,一点一点地往回退。
下面再开始就是从唯论寂照为前提。前面你看,一会儿是寂照,一会儿是照寂。“寂照”就是主动投向于照的功能,“照寂”就是主动投向于寂灭的表达。那么现在不论照和寂了,只论“寂照”,就是全部是以观照为前提,再进行一个表达。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你可是一点儿都不敢走神儿啊。什么叫做性德呢?最干脆地说,就像金子在矿里边儿一样,你本性具足这个黄金性,但是呢你现在不能提炼成金子。你的本性有,性德在,本性的这个德能在那儿,但是你不能够受用啊,你不能把金子拿出来兑现呀。什么叫做修德呢?你修行六度万行,因圆果满成就的时候,你的金子怎么样啊?提炼出来了,可以用了,这就叫显现的叫报身。但是这两个前提全部是以什么呢?以寂的层面而投向照的表达,就是侧重点在于照,明白吧?侧重点在于照。那么以性德来讲,就是你本有的佛性叫做法身。以修德来讲,你得去积功累德地修圆满了,最后显现出来的万德庄严的圆满报身,就像金子出矿一样,这叫做报身。又这么讲了,但是大家看到了吗,这里就没有“强名”了。为什么没有冠以强名呢?就是落到这一层面的时候儿呢,我们不在什么呀?不在这个本体上论了。而在现象上解了,现象上解法身和报身了。
那么下面我们再看啊,不说性德了,只论修德了。怎么个修德呢?就是说你已经修成就了以后,修成就了以后,成就了佛果了。成就了佛果,那么为什么这里讲到说修德寂照名报身呢?修德已经成就了以后,为什么这里又用叫做寂照。是寂照吗?那为什么落脚点在照呢?就是这个报身呀,只有佛自己能够全盘地了知。只要差一点点的根器,哪怕是菩萨他都看不到,或者只能看到少分,或者只能看到多分,看不全。所以这里这个照,就是只有他自己能够观照到这个什么呢?落脚点在这个自受用上面,自己能够受用,叫做报身,修成就的报身。那么落脚点在他受用上。那么这里又进一步说:修德照寂名受用身。这就属于说什么?落到自己的观照,但是如如不动的层面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受用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自己受用的意思,应化是什么呢?就是说观到因缘成熟了,那么到十法界里面去应化,随类应化一切,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说法,所以叫做应化身。那么这里的这个照寂受用身是自受用,这个寂照应化身是他受用。
自受用就是我成佛了,大家还记得释迦牟尼佛成了佛以后,不是在《华严经》里面讲他自己想入涅槃嘛,自己受用这个佛的境界,享受这个佛的法乐,其实那个时候他就是等于说从报身的角度来讲,就是享受自己,独享这个成佛的法乐。但是后来不是有这个梵天还有帝释天去请他讲法吗,他才慈悲不舍,示现成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儿来说法。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属于什么呀,就在这里属于应化身,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大家在这个法身报身应化身上面,你们大家要有一个概念,否则这一段就是糊的,听不懂了。什么是法身呀?我们的一念清净心就是法身。什么是报身呢?我们的一念善心就是圆满报身,因为善法你要去修嘛。什么是应化身呢?一念的向别人随机说法,告诉他佛法,就是应化身。一个念头就具足法身报身应化身的功德,那么你的念头圆满了,积集齐了,整个圆满了以后,这不就叫做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所以法身也罢,报身也罢,化身也罢,全体都是离不开实相的这个本体的当下。
我们觉得好像说法身如如不动地在整个法界,报身又成就了一个实报庄严的好看的一个色身,应化身要到处跑着去度化众生,但是任何演绎都没有离开这个实相这个舞台。所以说不管他怎么样,只是为了我们方便了解,做了这个流水性的,这样的一个剥离性的一层一层的一个表达,但是表达完了以后还得收在一起。收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这么多的语言文字相,让我们依着这个文字相去分别理解。但是大家要记住,真正的是,大家说理解能够理解真理吗,能够理解到吗?你说理的时候,就是有对有错呀,所以我们才要讲理嘛,对不对?你说解的时候,就是有分歧了嘛,你解得对,我解得不对,那么两个人不一样,这都有对立性,有二元对待的这个层面。你有二元对待的层面,它就不是真理。
为什么?因为真理叫做一真法界真如实相,所以你看后面就开始扫除我们对于这个对立分别的二元法。所以你看这里开始讲到:寂照不二,不管你是寂也罢,照也罢,是分开表达,其实它是一个,不二,是一体的。身土不二,不管你说是清净法身,或者强名说常寂光土,但是土和身它是合二为一的,不是两个掰成两半的一个东西,这个我们最难理解了。因为我们一定理解佛,你看,为什么有千百亿化身呢,我们一理解佛,一定就以为说,他跟我们一样,是有形有相的一个灵动之物,然后所有的国土都是有形有相的不动之物。这样的话就有世界,有有情。然后按照我们这个比例,去匹配佛的境界,说哎呀一定有国土,有法身,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世界的这样的呈现。
在佛的世界里面,法身和国土是不二的。什么叫做性修不二呢,第三个叫性修不二,就是你所有的修行的过程,你也没有离开这个自体本性。你就孙悟空,你再怎么翻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地去修行,你离不开真如实相这个如来手掌心,所以叫性修不二。真应不二,你的真身也罢,你的应化身也罢,也是不二的,不能割裂开说。不是说从,就跟说美猴王当时变现了好多猴子,是吧,一根汗毛一吹,马上变出来了好多小猴子。不是那样的,是所有的应化身都是真身的显现,本身就是真身,是这样子的,所以叫做真应不二。无非前面讲到的实相之体而已,而且这个实相无二,亦无不二,你看又最后了解,虽然说不二,那你我说二你就理解成有二,我说不二你又认为定性有不二。
所以这里说这个真如实相不能用二和不二来表达,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既然是这样,但是真理的显现是存在的,怎么个存在呢?所以说:是故举体,我们上面讲到的,我们今天讲到的实相之体性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呢,所以说,举体,也就是这个真如实相当体它能够起作什么功用呢?我们来看:是故举体作依作正。十方国土,十方三世国土就是叫做依报,对吧。十方法界的凡圣有情就叫做正报,所以说这里讲到作依作正,就是整个法界,所有国土里面的依报国土也罢,正报有情也罢,乃至圣者也罢,都是实相体所起作出来的万法,所以说作依作正,作法作报。清净法身也罢,圆满报身也罢,这是讲到两种身。
乃至作自作他,就是作自我的认知也罢,他人的认知也罢,乃至这些所有之相,乃至什么呢,大家来看:乃至能说是谁?释迦牟尼佛;所说是谁?阿弥陀佛;能度的诸佛菩萨,所度的法界众生;能信的我们能信的这颗信心,所信的往生净土之法;能愿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这个心事,所愿的极乐世界就在西方;能持的身口意能够持这句名号,身体可以礼拜,口可以称颂,意念可以观想,对吧,能持的身口意三业,所持的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和色身;能生的,能生净土,攒够了信愿行三资粮,所生的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实报庄严,方便有余,常寂光,所有的这些净土;能赞的释迦牟尼佛和六方诸佛,所赞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全部都是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都是真如实相中的全体实相正印所印。大家知道什么叫做正印所印呢,什么叫做正印所印?就跟现在我们说古代为官,你们看京剧的时候看到了吗,一给他封官,手里捧着一个大印,啪地一盖,这就是证明。民间我们之间有信誉,那你现在公司法人在银行你还存一个印鉴,这都做证明的。
所以说所有的这些万事万法,只不过我们刚才讲到说,浓缩到佛法的这个表达层面和最顶端的表达方法中,说都是实相的正印,如果散开来,一切万事万法都是实相的正印。你看我们法也有法印呀,小乘法里面怎么印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叫三法印。大乘佛法里面,缘起性空,这叫一实相印,所以我们现在这里讲到的这个就是大乘佛法,就是真如实相正印所印,都是来楷定这个法的。所以大家想想,不仅仅说蕅益大师这里讲的这些,包括我们现前的身口意,我们所修的道业,我们大家所发的出离心,我们将来要所行的六度,所成的福报,积累的三资粮,所得的功德,全部都是这一实相中所正印的。那么退开佛法不讲了,就包括我们每天的行走坐卧,吃喝拉撒,举手投足,全部也是这个实相中正印的。那这样来讲,万法皆是真如实相啊,没有一人不是真如实相之人,没有一事不是真如实相中之事。就打个比方,就跟我们说木头去做家具对吧,木头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家具,那么这个木头里面不具备做家具的这个功能的话,能做成家具吗,做不成家具呀。
但是做成家具以后,每一个家具,每一个器皿是不是都有木头的真如本体呢?这个木头就是实相,所有的家具就是万法,就这样。好了,如果你真能够悟到这个地步的话,大家想,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真如实相中之人之事之法,那么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真如实相中的法呢?我们现前一念是不是真如实相中的念呢。那么我们以这个现前一念占据,用什么来占据呀,用南无阿弥陀佛来占据现前一念,就是占据了整个真如实相全体本体的显现,由这个层度来讲,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实相。我念佛号的心也是实相,我的心是实相,佛号也是实相,以我能念的佛的心来念这个我所念的佛,全部都是实相,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体就是实相。
所以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释迦本师在此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实相。到了这个地方还不能真正地理解吗?就到位了呀。所以大家想想说到这儿了还要说什么呀?就念佛呀。我以前也看蕅益大师在这里面讲到说,一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此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哎呀,我说这太绝对了吧,那六度万行干什么去了呢?三乘教法就都没用吗?那么多的经典都不如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吗?大家想想,讲到这儿了,就是这样子的,就是这样,只论念佛,全体当下念佛就是已经得到实相了,已经在这个层面的话,如果你能承担这个核心开示,你如果能够承担,你还要讲什么信与不信吗,就这样了,你信不信都由不得你了,就是实相了呀,你也不要解不解了,已经究竟明了了你还解什么呀。也不论行,也不论证,只论念佛,就是实相。不论信解行证了只论念佛,全体当下就是实相,这就是一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就是六字洪名。所以为什么跟大家要学五重玄义,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也为难大家了,因为可能这个因缘局限,智慧有限,所以大家听得不一定能够念念跟上来吧,能跟到哪里跟到哪里。
下面的第三个明宗就比较简单一点了,明宗。我们来看: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故体后应须辨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我们要明白了,首先我们大家要知道,这个经以什么为宗,你听出来了吗,以什么为宗?对,以信愿持名为修行的诀窍。什么叫做宗呢?就是诀窍。我们都爱听个诀窍,有时候学这个法学那个派,还都说哎呀人家有诀窍,都有诀窍的。净土的诀窍,没有一个净土的根本经典,净土的根本论著,净土祖师的开示,不往信愿行上会的,就是会体枢机。你看这里讲到的:宗是修行要径,要径就是直通车,不绕弯路,直达这个目标处。
会体枢机,那大家知道所有的经都是真如实相为体,那我们修不就是为了悟到真如实相吗?悟到真如实相,但是我们现在悟不到,悟不到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入真如实相服务的,显了我们现前一念真如之心,这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了那么多的教法。说这么多的教法,内容太多了,各种形式,可是你得有一个总的纲领啊,就是我们说的诀窍,你来引导创建,否则我们不得其门而入,你入不进来怎么办呀,会不到这个真如实相。所以这里才讲到说,体后需要辨宗,知道体,就要知道怎么入这个体,就是以信愿持名,这是纲领。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这是一个比喻,就好像我们撒网一样,你把网的周边的这个盘线拽在手里,那么一网撒出去,收的时候,轻而易举就收住了。你叠衣服的时候,你把领子这样一提,马上襟呀袖呀,马上就摆齐了,自动垂下来了,你一叠就叠好了,这叫提纲挈领。
所以体后须辨宗,以信愿持名为宗要。这后面就好理解一点了,又讲到信愿行了。信愿行,我们不仅仅讲了八十次了,八百次都不止了,大家都知道信愿行。但是我们虽然讲了无数次,兑现的太少了。不是这个质量不够,就是这个纯度不高。所以我们这里讲到的说信愿行,这是净土法门的一个,说是诀窍也行,说是药方也可以。当然对于信愿行,我们也是有一种境界,你看,我们常讲到修行人的境界,不是说,刚开始是,哎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又说修着修着,见山也不是山了,见水也不是水了;再修得高了以后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了。我跟大家讲,我们学习净土法门,这个信愿行,特别是信愿也是如此。刚刚开始,因为我们没有信没有愿,不知道,所以再再地劝,要导入说:要信,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要愿,要发愿往生,要多念佛。入门之后,还是这样,不断地引导,不断地增进,最后终于我们把信愿能够融化在曾经没有的依旧生活中。这就等于说还是一样的山水,就跟到了第三层一样,还是一样的山一样的水,但是我们已经跟第一层,看山水是山水的那个层面不一样了,为什么?已经下意识地注入了坚固不动的信愿之心,而依然地依旧地生活着。所以这信愿也讲究第三重的山水呀。希望每一个净土行人,在学习这个明宗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就是这么个修法。
大家再往下看,这是先做了一个交待,后面开始,讲完宗要以后,他讲这个信愿行这三资粮的内在关联。你看: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这是什么呢?我们常说信愿行三资粮,它是一个内在的钩锁关联。连环套,大家见过吧,连环套,你能够把其中任何一个东西能单独拿出来吗,不能够拿出来,它就是这样一个鼎三个足一样,你说这个足和那个足,这三个足之间,你能缺一个吗,一个都不能缺,一缺了,这个鼎就放不稳。你说钩和锁之间这样钩住锁住,什么是钩,什么是锁,你能够给它下个定论吗?不能够分开的,它就是这个一而三,三而一的一个内在关系。所以说千经万论同宣,具足法眼的祖师们给我们讲,汇总成一个修行诀窍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锁在信愿行的三资粮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他说:非信不足以启愿。大家想,不要说佛法了,世间法都是以信为根本而成就的呀。我们很多时候在说信仰信仰,信佛信佛,我信不信净土等等这些,都在说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而日用不知。大家想,如果我们没有本具的这个信的功能,那么佛再怎么教化,我们会有信的能力吗?这个信的能力不是佛教化出来的,是佛引导出来,我们把对其他的信回转到对于真理的信上来,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个信功能也是本具的。佛法讲到了信解行证就是开启信,把这个泛滥轮回化的这个能量做一个调整收集,把它转向对于佛法的信。把对于佛法的这种平分秋色的信,集中体现在高度浓缩快捷地体现在净土的这个极难信法上来,就这么调,就这么修,快速地成就这种转化功德。
所以凭信的这个玄关,我们就能够把从染土娑婆到极乐世界乾坤扭转呀。修净土的第一道玄关就是信,特别是他这个信已经不在这种向往也罢,或者我们尝试一下也罢,这种泛泛上而论了,他已经把它设置成一个是否能够成功的一个决定性指标因素。所以净土法门的信,就是往生因果中的正因的一部分内容,往生正因必须有信。所以这里讲到,你没有信,你看为什么蕅益大师说,非信不足以导愿,就直接说信是不容你去讨论商量的。大家看到这个态度了吗?没有怎么劝你信,只是如果你没有信,你的愿力和愿行发不起来呀。我们愿意往生西方,就是在信的指导下,才进行这个对于我们心性的一个超越, 这样一个彻底改造这样一个重新投放,愿力,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理想在哪里?这个愿力是我们能不能够承办一个事情的核心,它有承前启后的总动力呀。
所以每一尊佛菩萨都有愿,我们也有愿,但是我们现在的愿力,在凡夫的这种心量的局限中。如果我们在世间的这种每天的愿望呀,有求之心,那就是把这个愿力弄得比较染污,或者很浪费,因为我们的目光锁定就是现前分明之事,锁不定这个六道轮回之事,锁不定九法界的成佛之事,锁不定四生九有的一切有情,我们锁不定呀。虽然口口声声念着: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能顾及到几个众生呢;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连一个都断不了;法门无量誓愿学,在那法门中游走呀,每天都试图,一会儿这样对不对,那样行不行,不断地来问问问问;佛道无上誓愿成,都不知道,都不想成佛还誓愿成。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好吧,佛也看到没有办法,那么就让我们把愿力先投放,核心集中投放在哪里呢,投放在这个法界之都,整个一真法界的首都中极乐世界上来。
所以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你只有有了这个愿力,才能够把这个持名妙行,给它引导得要念起来呀。所以大家看这个信愿行其实是非常巧妙的一个修行诀窍。为什么呢?它就不让你做假,非常安稳,而且风险系数又低。为什么不让你做假呢,因为三角形它是稳定性的呀。你说你信,好,我相信你信,你说你愿,好,我知道你愿,我怎么知道的呢,我可不是光由着你忽悠啊,我要看你有没有念佛,你有没有去诚敬专精地去念佛,做决定你信愿的水平,这就是净土的功夫。三资粮的功夫是同步的,你不要以为说我信愿,然后你不念佛,你的信愿是假的。没有持名的妙行,不足以满所愿而证所信,是假的。你不念佛,你的信愿肯定是假的。你念得少,你的信愿肯定是淡的。就是这样而已,这个你是做不了假。
你不要跟好多这个不学佛或者在那儿游走的一些人,大家都听过这话吧,我心中有佛呀。都听过这话吧,谁没有听过,可能自己还说过呢。那会儿没皈依的时候,我心中有佛呀。你心中啥没有呢,啥都有。你心中想中个五百万这个奖,你心中有你给我中一下,你心中当然有呀,你早就想中呀,你中呀,你拿呀,你去银行去取钱去呀。这心中有不是这么说的呀,得一步一步真的做到位呀。我也心中有呀,我懒得讲了,我今天就在法源寺我屋里呆着,我心中有居士林,我有大家听法,我去讲,我心里去讲,我不来呀。你们心中有听法,说我心里想听法,那我也不来,你也不来,谁来讲,谁来听呢?这麦克风自己讲,这拜垫自己听呀,空气听呀?
所以不是这么做的,没有念佛,没有想佛,没有把这当真,你的信愿是虚的是假的,你是做不了假的。当然这个真假人家也不会有人管你,只有自己看着办吧。所以从这点来讲,任何东西都是公平的。佛法最讲平等了,修行也是平等的,就是自己看着办。好,我们上半场就到这里,大家休息一刻钟,十点十分的时候再回来,阿弥陀佛。
好,各位同修,我们今天下半场的讲解。刚才我们讲到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蕅益大师确实是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把三资粮的关系这样阐述清楚以后,下面就讲到说经里边的内容,对于三资粮的这个表显也是非常的明确的。你看: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这三句话就把《阿弥陀经》的内容给概括了,把经的内容来论述这个净土的修法,就是以这三资粮为根本的。所以大家看到了,先是说广陈就是大量地去讲解,列举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大家读《阿弥陀经》,后面我们也讲到,列举了什么七重栏楯呀,罗网呀,行树呀,再讲到宝池呀,八功德水呀,莲华呀,再讲到这个天乐盈空,池水灌顶,生到那里的人的生处住处,皆是七宝庄严,激荡我们的信心。
又从正报来讲,阿弥陀佛无量光寿的这个功德,在阿弥陀佛来讲,他的一切功德都是无量的,但是以这个光和寿命把时空进行了无限度地延伸和交汇。所以在这个往生的人来讲,寿命也是同佛无量,一旦往生以后,皆能够不退,都到一生补处,也都是无量。所有的这些功德都在无量的这个法内来表达。所以这就叫做经中先陈依正,让我们生起这个极乐世界的向往,无上的向往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生起这个增上的愿力,次劝发愿以导行。这样,第二步就是让你发愿,为什么要发愿呢,要跟阿弥陀佛的大愿要相应。你看,我不信问问大家,你们天天说自己修行净土,你根本不知道净土法门的核心所在,就是它的诀窍所在在哪里?因为我们修行,大家说我们修行每天衡量你的指标是什么?断惑证真对不对?就是看你的烦恼断了多少,伏住了多少,心清净了多少,明白了多少,是不是这样子的?
那我要问,净土法门是不是这样子?肯定我们觉得衡量也是这样子衡量的。可是它的核心得度方法不在这个上面,明白吗。就是净土一法不在你断惑的多少,你断惑的本事不是在这上面考核的,是考核你什么呀?你的福报在哪里,遇缘的大小。就是你的成功得度的这个关键点,不在你自己断惑多少,而在你自己这辈子的福报因缘能够遇到的缘分有大有小。缘分小的是遇到了冤亲债主跟你讨债,再好一点的是遇到佛法成为三宝弟子,但是究竟之法是什么?你遇到什么缘,能不能够遇到阿弥陀佛所发的这四十八大愿之缘。就看你遇缘的大小,这个缘最大,就直接一样的碳元素,把你跟一块黑炭,给你浓缩成金刚钻石,这就叫遇缘大小。所以净土的得度的核心点在这儿。你不敢再轻易说我有什么本事什么的,当然你要尽力而为,但是你要知道净土的得度方法在遇缘大小。就看你能不能遇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能不能够生起信仰,能不能够自己发愿而去跟这个愿力对接,发愿愿生西方净土中,才能够正中下怀,好遇。所以说你怎么遇呢?
你想,大家想想,我们任何方法都是难遇的,只有发愿往生是正好遇上。所以这里才讲到的说:次劝发愿以导行,次再说持名以径登不退。既然这样的殊胜,你怎么行怎么去呢?经里面描绘了:执持名号一日到七日,到时候即得往生西方,一旦往生西方,一劳永逸。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些,说一千道一万,说了多少次了,还是搞不明白,总是对这个通途法门偷心不死,可是通途法门是可以修的。一切法门都是好的,是对的,是殊胜的,问题是你方不方便容不容易达到吗,就在这个上面见分晓。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吗?这佛说了这么多的方法,就是都是要把我们叫醒呀,都是方便地把你叫醒。但是这叫醒的方法,它分有的是成功高,有的是下手易,在这个上面没有比得过净土的嘛。
你叫醒的方法多不多呀,你睡着了,怎么叫呢?呼通一下放个音乐,把你叫醒,或者有的人把你摇一摇,再狠劲地把你踹几下,都可以醒呀,这都是方法,大喊一声,把你吓唬一下,冬天把窗户开了门开了,冷风吹着让你醒,所有这些都可以醒。但是问题是你这个方法他买不买账,能不能醒呀。你碰到一个莽汉,你叫醒他,得罪了他,反过来揍你几下怎么办,有的人你叫醒了他,他抱怨,或者他转个身好像醒了又睡着了,都会发生的呀。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拿个引磬,就像那入定的人,你在他旁边敲呀,不断地敲呀,直到他醒,醒来以后永不再睡,就这个法门。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径登不退。这是这么贯解一下。
下面我们今天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学习这部《弥陀要解》重中之重,就是下面的内容。讲信愿行,那么信的内容是怎么样的,愿的核心力是怎么样的,行是怎么行的,这个大家一定要搞清楚。特别是信的部分,我们来看: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俗称蕅益大师所讲的"六信"。为什么说五重玄义最重要呢,就是没有讲过这样的对信的要解,对信的要解,从这个自他因果事理上来开发显现信的深度内涵。所以真的是可以说是没有人讲到此地。为什么这次讲这个再再地向大家好像鼓吹一样,不断地提醒,就是这样子的,这六信,看你能不能承担。信自是信什么?就信自性就是佛呀。我们都听过一句话莫向外求,就信自,对自己有信心,能成佛,可以往生。净土也是我自心所显,就信这个。信他信什么呢?信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呀,六方诸佛所赞叹印证的呀,就信他嘛。我们啥能力都没有,只有信佛说的,除了这一招没有别的招儿,这叫信他。信因就信什么呢?一句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念进去都是成佛的种子,何况一心一意念念持佛名号呢。
有这个因不会没有那个果呀,将来必定往生净土,这就是信因信果。信事是信什么呢?你就不要在上边说那些理论,谈那些本质,只单方面地相信十万亿佛土之外真的有个极乐世界,真的有,这叫做信事。什么叫做信理呢?虽然真的有,我不怀疑,可是所有的,娑婆的真的有,极乐的真的有,都是有。但是这个有从本质上来讲,没有出我现前一念介尔之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则决定生,就是信事。去则实不去,就是信理。那我们一般以为,实不去了就肯定生不了了,因为没有去呀,生到那儿了肯定就去了,这就是凡夫的妄想分别。生能生,去还不去,这叫做圆融无碍,事理圆融,就这么信。所以这里讲到的:信则自他因果事理。那么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就是要知道愿是怎么能够启建的呢,就这两个字:厌欣,欣厌思想。对娑婆,你生起一个厌离心,你不要再跟我讲什么:这不是取舍呀,还是有求之心呀,这么执着,这不是更增加我执了吗?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疑问。甚至学了点佛了,更把这个疑情给放得大大的,你不要说那些了。这是佛说了这儿是苦,极乐世界乐,就让你厌离这儿,欣求那儿。厌离欣求合起来就一个内容,就是掉头转向。你说不要厌离,那你这能放得下么,你明明放不下。你身体上有病了,这几天有病了,哎呀,病后方知身是苦呀,就厌离心出来了,你过几天稍微好点了,一出院,就好了伤疤忘了痛。都是这个样子的,无一例外。你从这个物质上来讲,最近可能有一些逆缘,碰到债主了,被骗了点钱,被弄走了一套房子,车被刮了蹭了或者撞破了一下。哎呀,突然间跟佛法相应了,这个世界太苦了,每天都不自在,又有了一点求生之意了。过两天,出去报了个旅行团转一圈,马上就照片自拍,发得到处显摆,不亦乐乎。为什么呢?还舍不得,暗恋娑婆呀,知道吗。一个修行人就是要跟娑婆世界离婚的呀。
你说那离婚,你们都是有家室的人,那多舍不得呀。天天骂,说这辈子是我的障道的,就是你害得我不能够怎么怎么样,可是你就想跟他过日子呀,到那儿动真格的时候,有的到了民政局了还不想离呀。就跟修行一样,修得修得快出去了又退下来了,就是这个样子的。你说是不是嘛,感情破裂了一下了,受了伤害了,好像这个有点看透了看破了。稍微央求一下,祷告一下,对你温存一下,马上就又哎呀老公老婆,又对着好了,舍不得了,又不想离了。就是这个软暖心呀,所以为什么娑婆世界是一个魔乡,魔王的魔。善导大师说:归去来,魔乡不可停!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大火坑,天然的障道场所。我们还说,哎呀你不能太极端了,不能够太这样了。
厌离就是忍,现在我们忍不住呀,逆境来了忍不住,那逆境忍得住,顺境又忍不住呀。所以大家修净土也是这样,逆境来了还好厌,顺境来了要更激荡你的厌。因为什么?因为这个糖衣炮弹你经不起的,天天都是糖衣炮弹,就这样涤荡洗涤你,结果又乐极生悲。就跟《红楼梦》里面那块石头,那什么道人要到尘间走一遭,他说我也想去看看,要知道那个地方,可是有这个乐极生悲聚散离合,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结果一来吃了亏了,堕落到红尘里边了。所以我们就要知道,这个厌就是火里莲花,就是日月不住空。所以他这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态,不是消极极端的,是当体就跟般若的这个空性相应的。我们相应了,只不过我们还不知道而已,因为你离不开么。
断舍离谁不知道,你断不了舍不下呀。你怎么天天说,哎呀出家好,你怎么出不了呢?说往生好,到现在还赖在这儿呢!都是这个样子的,所以说这个般若的空性相应就是这样子的。再者只有苦乐的对比,我们才能生起智慧的观照。因为我们所有的现在的心性都浪费在现前的得失,顾及不到两土这种宏观的对比。我们没有,我们就是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对比。咱们俩常在一块儿接触,我跟你对比。人家不是说了吗,就是这人呀,不跟高的比,不跟低的比,就跟他差不多的比。就跟乞丐,他只比你今天讨到几块钱,你讨到五块,我讨到三块,我就烦恼了,他不说那个大富翁一天要几百万的进账,他不跟那些比,他还不生烦恼。所以我们就是这样目光短浅。所以说: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是执持名号,都是从执持中来的往生正因,一直执持到一心不乱,到念佛三昧,只有念这个阿弥陀佛。
好,我们下面就开始讲这个六信了。大家来看: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大家看,这段读下来,我们发现了没有,什么叫做信自,以心性,我们本有的心性为自,是从这个角度来阐述的。大家对我们本有的心性我们有自信吗?你说你有自信吗?你肯定看过这样的同修,他非常精进,每天严格地或者过午不食,或者戒杀吃素,或者读诵经典什么,你说他往生呀,他就觉得自己不够格,有这样的。或者他号称往生,他内心还是怀疑说,真的,就我这样的能生吗?因为他自己知道自己造的业啊。
为什么?这就是对自己本来的佛性,也就是对自己成佛的资质有怀疑。修了很久很精进,就是不能相信自己成佛能够往生。这就是不能够信自。所以这里“自”就是我们本有的心性。你看,为什么成时法师在这里加了一句: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我们这几节课都在给大家讲现前一念的真如实相。现前一念之心,但是你看成时法师添了说:学者须从这里死尽偷心,不可草草。就是你不要这么理解一下,一下子念头就蹿过去了。你在这儿要用心地体悟,我现前一念心性,有什么功德,有什么能量,有什么可能性。你说多有可能性啊,连我们自己,连在座的所有,连居士林,连整个北京城,这个地球都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它的可能性有多大啊。能变地球,能变娑婆世界,就变不出来极乐吗?只要你一念回心,就能够得生自心本具极乐啊,不是向外求的啊。这叫信自。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一念回心呢,就是不知道这一念的心性非常纯洁,极其广大。我们现在最容易错误地认知,蕅益大师也给提出来了,你看:本非肉团,亦非缘影。我们一般想到了心了,谁不知道心,心在哪儿呀?你们没去过安贞医院吗,还有阜外医院,那是心脏专科呀。
你这儿这个东西一出问题,就要去搭支架,去搭桥。但是问题这只是一个器官啊,胸口的肉团心是五脏之一脏,心脏而已。它不是我们这里讲到的现前一念之心,不是这个心。你不要以为这个四大假和的这个假心,这个物质性的影像,它不是,它不具备灵性功德啊。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广大呢?就是浓缩在肚子里的以为这就是心。为什么不纯洁呢?亦非缘影。什么叫缘影?缘就是攀缘,你的念头呼通呼通地在变动,在分别,没有一件事物能够止住停留住你的攀缘分别心。而在所有的事物上不断执持你的攀缘,而不是执持这个清净本有的自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第六意识这种分别攀缘,就把六尘,眼耳鼻舌身,色身香味触等等这些缘影,就会有中间内外,赤黄青白,就分别就出现了啊。前边不是讲过了嘛,我们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外中间,可是我们就开始分别内外中间。这就叫缘影的功能,缘影的状态,不在这个层面论。你想,如果我们的心念是这个肉团这个心的话,为什么人刚死了以后,这个心还没有烂,那你的念头哪儿去了呢。
人死了以后,念头哪儿去了呢?为什么没有了,这个心不会动呢,为什么想法没有了呢?那这个肉团心不对,我们一般还都能够理解,非是真心。但是我们都认错在第六意识上,以为是真心。就觉得说如果没有分别,没有知觉了,那不是就死了吗,那还是个活人吗?我告诉大家,没有分别了才是活人,而且不仅是活人,还是圣人。所以说亦非缘影。信自己就是信我们现前的一念,这一念心。你看为什么他形容到:竖无初后,横绝边涯。怎么样的,就是无始无终的现前的,这个真的是非常难以通透。就要用你的这个现前一念心来展示这个现前一念心的理解。不是让你去理解啊,怎么去,已经充满了嘛。就像刚才咱们说的,水已经把那瓶子充满了,你说从哪儿开始从哪儿结束吗,它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呀。
哪儿是开始,哪儿是结束呢,没有嘛。也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啊。没大没小,什么都是没有的事。只有就是这个东西,现前一念。你不要在这上面摆弄它,不要去框架它。这就是现前一念之心。大家知道在《法华经》里面讲到,现前一念,说佛的现前一念之心,佛已经彻见了。彻见了以后,他怎么个彻见状态呢,原经文就是:观彼久远。就是说曾经无量劫的时间,我们根本推算不出来的时间,它就像今天一样,犹若今日。其实今天也是说的多余的,不是说的今天,就是当下一样。过去点尘劫那么多的事,都在现前一念之中。尽未来际,所有的弟子们什么时候成佛,什么时候度众生,他也给授记得清清楚楚。为什么,也在现前一念心中,他不是说回忆到过去,展望到未来啊。
所以这里讲到说:竖无初后,横绝边涯。你不要在上面动刀子,就是这样的。但是既然这么纯粹,不要忘了,它还有精彩的一面,不是个死板的。怎么精彩呢?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就不变来讲说它是纯洁的。就随缘来讲它是无比广大的,终日随我们。你看,我们现在是不是随缘呢?我们都随到这儿来了。虽然无量无边的随缘,可是本有的这个心性它没有变过啊。就像我们现在随缘,随着我执的缘,起什么啊,起惑,造业,受报,感果,所以现在有生死,到这儿来了呀,被生死给束缚住了嘛。就好比说这个液体水,水它随着暖缘,它就成了水了,再随着暖缘,它就成了蒸汽了,它随着冷缘,它就成了冰块。都是随缘的,但是水的这个湿性,它没有改变过。
整个虚空,它这个虚空,灯照的时候,就明了。灯灭的时候,就暗了。随着明暗之缘,但是它空性有变过吗?所以叫终日随缘,终日不变。这样的话,十方微尘国土,无量无边,任何一个国土,任何一个世界,任何一个众生,任何一个心念,全是什么?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你能够信到这个地步的话,肯定我们一念回心,就是转迷为悟,转染成净的愿望生起,就能够随心所欲地横穿跨越到我们本具的极乐世界中。就信这个就可以了,这就吃了秤砣了。你自己具备的,不是从外边赚来的,也不是从哪儿抢来的,是你自己可以具足这个东西,你家里藏着的呀。只不过你现在藏在你后院,埋在土里边,这个黄金你用不了。你拿出来就用啊,一念去刨,一刨就具足,不要到其他地方,不是偷来的抢来的,这就叫做信自。在这上面,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虑。是名信他。所以大家看到了,信自是以我们的心性为自,信他是以诸佛的教法为他,就是信诸佛说的。大家想想我们都知道,信释迦牟尼佛决无诳语,为什么呀?《金刚经》里面讲到的佛具五语嘛,具足真语、实语、如语,如语就是如理而说的,就是他说的口吻也罢、角度也罢、巧妙也罢,就是正正好在你身上体现,你就乖乖地听就行了,就叫做如理而说,不诳语、不异语。因为他直心道场才修成佛呀,他有一点谄曲虚伪他就不是佛呀。所以我们必然要相信释迦牟尼佛决无诳语啊,那么释迦牟尼佛不说诳语,他给我们讲的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难道会是虚假的吗?
这个《阿弥陀经》后面六方佛广长舌,其实他就代表十方三世诸佛法界、任何法界的任何一佛,出广长舌赞叹。大家要知道,出广长舌赞叹不会有假话呀。我以前讲法的时候摘出来讲过这个六信,这个广长舌出来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无量劫来都不说一句谎话才能得这么个果报,显这么个现象。是真的呀,不是我们现在说这是表法吧,我们在这世界寓言好像听着,这是真的,他的舌头一出来就能盖住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他舌头中的一个微毛孔而已,就这样子。所以你说我们还有理由不信佛吗?再说,我们说实在的,我们信来信去信什么呀,你们也皈过依,皈依佛竟,更不皈依天魔外道,三藏十二部是我所尊,这不就是信佛的广长舌吗?
我们学习,不要说净土了,学习八大宗派,学华严教法,学唯识理论,学禅宗的直指人心,这不都是佛广长舌说的吗?现在动不动在这个微信上发一段子,佛曰,这不是佛说的吗?经中所讲,我们辨别一个道理要有教证 ,这不都是唯一完全依赖,唯一依赖的就是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广长舌,你还想要知道什么呢?所以说,娑婆世界,有释迦牟尼佛出娑婆世界为说真理啊,就是要去伪存真啊。阿弥陀佛真实发愿,就是用行动来表达他这个愿愿已经圆满了呀,就在极乐世界兑现了。你说佛为什么要说谎话呀?咱们说不说谎话呀?你说为什么呢?三个,一个是为名,二一个为利,第三个为我呀。算你修行人不为名不为利,你不就为我嘛,把自己描绘的好一点,把自己丑事遮住一点,把自己的好事弘扬一点嘛。
所以在这上面不断地加水嘛,注入这个虚荣嘛。那佛你说图什么呢,人家还图发个财嘛?富有恒沙是佛陀呀。人家还为争个名再为夺个利吗?名满十方三世了呀,还会为我维护我,为什么呀?他已经无我了呀。所以说佛没有理由骗人。我们现在人是这样子的,为什么佛端身正坐在这如如不动呢?你看看那说谎的人,眼珠子贼溜贼溜地动呀。心跟眼是直通的呀,你们知道嘛。你善于察言观色,为什么要察言观色呢,他这个心细的,一下子感觉他心是虚伪的,眼睛就发虚光,然后又想把你蒙蔽了,然后又想把自己这个虚伪的内心掩饰住,这样来回游走之间,你一下就发现了。但是有时候没办法,只能由着他说吧。你戳穿他了当下还跟你翻脸,所以才称之为善意的谎言,还有一种借口。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什么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这是最重要的一句话,你既然信,你凭什么来信呢?
你的信体现在哪里呢?只有随顺诸佛真实教诲。什么叫随顺呀?大福德人中芬陀利华才能够懂得什么叫做随顺,随顺是什么,就是听佛说,佛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叫随顺。因为你既然相信佛说的真理,那你还需要讨论吗?大家想想讨论的目标是为什么?是为了辨别对错对不对?那已经是真理了,绝对正确了,你要讨论什么呀?已经说的如此的明朗,你还要理解什么呢?你只有随顺佛说的这个真实教诲,那就是佛说什么就是什么。
好像大家听起来,好像那你说的这样就极端,我告诉大家,这个法就是给上上根人讲的,其实你信了随顺了不假思索了,就是截断众流了。下根人那你在教法上再去摆弄去嘛,也没人拦着你。你吃不消这个法嘛,你懂不了这个无言之教嘛,你不知道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最上上上上的根器呀,佛说的错的都是对的。好了,有人断章取义了,这不是直播出去了,又认为说,宏海法师佛说的错就是对的,这不是愚痴吗?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佛说的错的就是对的,我们以为佛说的道理有些在我们颠倒见中以为他是错的。就跟黄河,我常说,从西东流到海,但是我小时候我们家的黄河是九曲回肠十八弯的,我们家的那段黄河是什么,是从东到西流的,所以我听见黄河是从西到东的时候,我就认为是错的。
不知道我这个视野的狭隘,说我看见的这段只不过是拐了个弯才是错的,我们就以为说佛说的是错的。所以就这个层面来讲,佛说的错的才是对的。因为我的认知是错的,你能够在这个层面上才能够理解到什么叫做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什么都不必了。我告诉大家,这个净土法门的见解,你笃定不下来呀,你成功不了呀。每天都有诱惑,你贪恋世间法他用世间法来诱惑,你贪恋出世间法他用出世间法来诱惑。就比如说我最近吧,老有个法师来了跟我吃饭的时候说点禅,喝茶的时候谈点禅,这个禅好呀,你知道因为都是修行人,他一说你就灵,马上心一相应,你马上就流淌到这个自力中来了,用不上他力功夫。
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祖师们开示说,达摩祖师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也决不讲禅只说净土了。因为你白说呀,你自己去摆弄,就跟做饭一样,你这辈子你这顿饭能做熟吗?大家知道抉择法门啊,就跟进这个餐厅一样,你是跑到包厢去呢你还是跑到厨房去?跑到厨房你自己摆弄去,又切菜又洗米,怎么怎么样,好像很有情趣,很有这个生活味道,可是你这辈子能做熟吗?你想过没有你能做熟吗?做不熟,我可以打保票你做不熟,你连个菜都洗不消停,不要说去淘米做饭。能端上桌子的算好了,还得动筷子吃的时候,万一你,无常迅速,大限一到,筷子噹儿地就放在桌子上,还吃不进去。那你进包厢,你一点菜,马上他力就给你端上来一盘一盘,你动筷子就吃呀,他的菜还没洗消停呢你就吃饭吃完了呀。就这么个理,你为什么就不能够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呢?是名信他。
我们再来看:信因者,深信散乱持名,犹为成佛种子。你看,这是以下下而列比上上。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所以这里的因是以念佛为因。这个散乱持名,犹为成佛种子,这是法华经里面的典故嘛,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就是一句佛,这个名号功德一旦扎在你的阿赖耶识种子里面,它必然是金刚种子永远不会坏,必然要生根发芽,终有开花结果的一天。那这个远因种下去都决定能够成佛,何况你能够一心不乱呀。反显什么呢?你能够念佛念得一心不乱,念念都在西方,这辈子所有的理想都导归西方,最后我临命终时就锁定西方,那么你天天想着西方,你天天念着西方,你将来能跟娑婆世界继续再结婚吗?你生不到这儿呀。跟这儿这个家庭你组织不了了呀,为什么?你不生到西方你都没办法了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嘛,造的是直通净土的因你还想上哪去呀。所以这是从信因来讲,信念佛为因,那么必然有往生为果。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你看每一次都是什么,决志求生决无虚弃,就是你这里边容不得一点夹杂和怀疑,真的是这样子的。大家知道为什么能感得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吗,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什么概念呀?就是一派祥和之气,没有一点杂染或者不协调的音调,那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没有一点杂念,念念相应念念是佛呀,所以你感的果报就是诸上善人,念佛三昧的因,才能感这个往生成诸上善人的果呀。所以大家想想,所有的万法摆平了说,除了因果还有什么呢,是不是嘛,摆平了说,除了因果还有什么?那么因果在合拢地说不就是现前一念嘛。既然是种瓜得瓜,你看这里有了四种比喻,这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最平时处才能见到最真实的利益。就这么生活化,但是它是千真万确的呀,这叫做依因感果,这两句。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就是你在太阳下,你走到哪你的影子一定跟着你,你在山谷里面一回肯定有声来应你的这个响,一喊,那么这就叫做什么,比喻说果不离因,依因感果,果不离因,因果决定成就,决无虚弃,所以,是名信果。这是信因果。
我们再来看,信事者,事就是现象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境界。大家来看: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大家要记住这些关注到这些词,什么叫只今现前一念呢,就是不要在前后摇摆,不要在过去,未来,现在这个中,就当下的现前,就光说现前一念,都是不可穷尽的。那么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也不可尽,为什么呢?因为外境是由什么显的呀,由什么生的,所以这里信事是以什么呀,以外界的境界为事,即是外界的一切现象为事,那么这个外界的一切现象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由我们的心所显现的呀。那么既然以我们的心所显现,怎么样呢?现前一念不可尽,依心所现的十方世界也不可尽,什么个意思?就是我们的心既然心念不可穷尽,依心所现的境界也不可穷尽,对不对?就是你水能弥漫到哪里,这个波浪就能起伏到哪里,就是这个意思。
水跟波是不是一体的嘛,唯水才能现波嘛,对吧,浪是由水起的嘛,唯心才能现境嘛,心到哪里境就到哪里,这个道理你能明白的话,那么,当然是什么呢: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就是你不要在这上面一会说,哎呀,这是表法的呀,说真正有十万亿佛土之外,有时候我们会讲说,那是因为人有十万亿的烦恼,所以才有十万亿的阻隔。大家马上就会说,哎呀这是表法的,可能这个没有十万亿佛土,就是现前一念,说了那么多还不知道现前一念是个什么意思。既然你不知道现前一念什么意思,你就老老实实乖乖地说,就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最极清净庄严呀,这是佛无问自说的: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你不要计较那么多,你真实地相信,然后怎么操作去就可以。
这里特别要说,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么一种说法,大家修净土都知道,说这个是表法之说,你们知道表法这个意思吧,就是这个事物这个说法,是用来表达这个真理的怎么的叫做表法,当然是表法。问题是法在哪呀?我们要理解表法这个内涵,你要知道法在哪里?现前发生和存在的都属于法都是真的呀。所以表法表法,就是表的这个现实之法这才叫表法。你不可以理解成什么呢,说只是一个描述而已而非真实的存在,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形容一个道理,而是什么呢?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子的,十万亿佛土之外才有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大家看,这段话呀,我们把它窜改一下你就可以理解了。怎么可以理解呢,同样你看啊,比如说,我们说成这样: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然后怎么样,实有娑婆国土在我们生活之地最极染污陋劣,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可不可以这么说呢?你既然知道唯心所现的国土,那娑婆世界已经现了这么真切了,怎么会没有十万亿的阻隔而有极乐世界呢,仅此而已,就这个道理呀,生活的现前之地这么染污陋劣,那人家极乐世界就是最极清净庄严了,你不要认为这是什么呢,你看这里有一个词:不同庄生寓言。庄生就是庄子,庄周嘛,不是庄周梦蝶嘛,庄子写的那个《南华经》里面到处都是一些离奇的故事,但是这些离奇的故事,它不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而是什么呢,他为了讽刺当时社会或者是人事当中的一些不平或者怎么样,他借这个来讽刺世事的。所以他里面比如说他寓言故事里面他讲到说,说有一个人生出来就叫混沌,不是咱们煮饺子的馄饨,是一个肉球,肉球呢他没有七窍,然后大家呢就说这个人太可怜了,在他上面要凿出来个头,凿出来个四肢,凿出来个七窍,结果凿完了以后七窍有了,这混沌死了。虽然讲这么个故事,但是现实中是没有这个真人真事的,这叫做寓言故事。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之外真实存在,不跟这个一样,是真实的,所以叫做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我们再看信理: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这是以什么为理呢?你看我们刚才讲到了,信自,是以自性为自,自己的心性为自;信他是以佛说的教法为他;信因是以现前这个念佛为因;信果是以往生为果;信事是以境界为事;那么这里讲到的信理是以什么为理呢?是以什么为理?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是以真心实相为理啊。因为说这个事理呀,其实它也是一体的,但是这里为了分门而论为了无碍的圆融地讲,所以才从事又转到理,从理来显现事,这样的话,那么虽然有十万亿土的无量的这个国土的这个事相上的境界,但是它并没有出我哪怕是很微小的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呀,就是极乐世界也没有出现出我现前一念之外。我的心像虚空一样广大周遍,那么极乐世界也出不了这个范畴,这才叫做信理呀。这个道理是这样的。既然你深信我的心性其大无碍,那么极乐世界也必然在其中。必然也在其中,那么我也在其中,阿弥陀佛也在其中,十方国土都在其中,求往生的人也在其中,来接引的圣众也在其中。清净海众在那儿辅佐,在那儿化度。然后化作莲花,七宝楼阁,等等这些都在其中。就是这个道理。既然你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那么这个道理,它就是一体的这个道理对不对。不是分门别类的道理。
大家来看,既然你能深信了现前一念的心性外,那么就必然还能深信什么呢:西方依正主伴,我们不说其他的法了,只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是什么呢,依报就是极乐世界的现前这种世界的呈现,世界景象。正报呢,就是阿弥陀佛,西方三圣和已经往生了的清净海众。主伴是什么呢?主,就是阿弥陀佛,伴,就是清净海众。所以就深信整个极乐世界什么呀,无情的山河大地,乃至有情也罢,都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所现的影像,没有出过现前一念心性所现前的影像,皆现前一念心所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心所现,哪个东西能逃脱出去呢?没有一样东西能够逃脱出去是不是?全体的影像都是这个本有理体的显现。这个本有理体,都能够随心所欲地发挥这些影像。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影像都是理体,对不对。
那么就是这里讲到的说:全事即理。好比什么呢,金子所造的一切器皿,所有的器皿都离不开金子的本性,黄金的本性,金性,对吧。这就叫全事即理。全妄即真,虽然这个金性迷昧了以后,一会打造成个脸盆也罢,我们常比喻,耳环也罢,或者项链也罢,这就等于说,迷失了金性而注重了这个它的造型了呀。我们现在迷真着妄,就是迷失了这个本有的自体的智慧,而追求造型了。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为我们这个造型而服务呢。就这个造型,看到了吗?我早上起来要刷牙,这个造型;洗脸,这个造型;刮头,这个造型;还得搭袈裟,穿这个海青,这都叫造型啊。可是这个造型离开我们这个理体了吗?没有,所以叫做全妄即真。就是虽然这个造型的幻相是迷了真心所起的,但是它没有自体本性,当体就是即真,任何黄金的器皿,都没有离开黄金这个东西。
这叫做全妄即真。什么叫做全修即性呢?好,我们明白了造型都是假的。我们一定要回归到本来的圆满中。那么我们的圆满是什么呢?刚刚上一讲不是讲到了吗,什么叫做清净法身,什么叫做圆满报身。圆满报身和清净法身是一回事。但是我们现在发现了,应化的陋劣身了,咱们这也叫应化身,就要修成圆满的实报庄严身。就等于我们发现了这个项链也罢,这个戒指也罢,这个脸盆也罢,这个金子的造型原来没意义,是轮回的,假的。那我要把它什么呀,打造成一座金佛,就是要修成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身。重这个熔化项链戒指脸盆,一直到再塑成一座金佛供在那里。从开始的熔化到打造,到一步步的装扮这个佛的造型,最后成了一座佛供在那儿了,全体的过程,有没有离开黄金呢?这就叫做全修即性。
能听明白吧。全他即自是什么意思呢?当你做戒指的时候,当你做项链的时候,当你当脸盆的时候,那么就戒指而言是自。就项链对他来讲,是他。对吧。就项链戒指来讲,是自,我是首饰。对脸盆来讲,你是生活用品,也是他。但是自和他,项链戒指脸盆等等这些,能够离开这个被本有的黄金吗?一个黄金质量都是9999的。这就叫做全他即自。说白了,就是自他不二。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虽然轮回到这里,但是我的心性,佛已经成就到了极乐世界了,但是他的心性和我的心性是一个心性。不仅仅我的色身,我的世界,是我的心所显现的。佛的世界,佛的色身也是我的心所显现的。而且我的这个心和佛的这个心还是一个心,就叫做全他即自,就自而来说他,其实是自他平等,无自无他的。能听明白啊,这个理确实很难讲,所以大家就要相信这个理就可以了。这就叫全他即自。信理,就决定心深信,就要这么信。
这么信完了以后,大家就会发现说,哎呀,从道理上来说,我的心性虽然还没有彻见到,咱们还是凡夫嘛,但是他是周遍法界的。佛的心性,已经彻见到了,他也是周遍法界的。那么,所有众生的心性来讲,有的还是在地狱,有的还是在饿鬼,有的还在人道,天道,乃至成了阿罗汉,成了菩萨了,他的心性有见有不见,有多见有少见。但是,还是周遍法界的。我也周遍法界,佛也周遍法界,众生的心性也周遍法界。每一个众生的每一个心性都是一个心性,就是一个法界,这就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能理解吗?理解到这个层面以后,大家来看,蕅益大师做的比喻: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这个道理你能不能信?一切众生的心性,佛的心性,我的心性,就像在一个屋子里面,点了一千盏灯一样。可能灯有大小,但是光明是一样的。那么从我最小的一点点灯,就是我们凡夫,大一点的好像是圣人,再最大的那一盏,就是佛。但是,一室千灯,那他的光明是不二的,就是这个光的质量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是相互交摄,相互遍照的。这就叫是信理呀。你如果能够把这个道理能信了,往生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吗,往生还有什么难的,怎么苦的吗?一念回心就往生呀。所以大家想想,这一段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什么呢?我们的心性呀,现在随缘随成了娑婆了。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的心性,虽然随缘随成了娑婆,可是我们绝对可以随缘随到极乐世界。
佛的心性虽然现在随缘随到极乐世界,他也能够随缘来到我们娑婆。我能够随缘从娑婆到极乐,说明我就能够从娑婆往生到净土。佛能够随缘随的从极乐至娑婆,他就一定能够在临命终时,从极乐到娑婆来接引我,因为是光光互遍的嘛。我能够往生,那么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我能够乘愿再来,一切众生依然能够乘愿再来。然而不管来也罢,往也罢,去也罢,接也罢,来来往往,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同一频率,没有什么第二回事儿,就这么个理,知道吗。就好比一室千灯,光光互照,重重互摄,但是互不妨碍。你的心如果能对接到这个道理,你才能够知道什么叫做真理。你真能够悟到这个层面的话,那么大家都知道往生净土,就是一切佛法中的根本最原始之法,最原理之法。
能够往生,就是千古不变的一个铁案真理呀!就是必然要往生,一定能往生。就是这个往生,就是我常说,就不这样才是怪的事,就这样子。可是有几个人能够承担?没有人敢承担。你真正要悟性悟到这种核心教理,就是佛法就是一滴狮子乳,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想想,为什么要学习《弥陀要解》大德推崇呢,一点都不过外啊。从来就大家想一想,哪有这样掰开揉碎了的干净利落的讲法呀。这叫掰开揉碎了的干净利落,知道吗。你少一句你都搞不懂,但是你想多一句废话都没有,就是没用的话没有。我们能够认真作意,能够自然承担,那么这一段六信法门啊,你就胜券在握了。如果你能够总持在心的话,那还要说什么道理,讲什么方法呢。到此就知了啊。这会儿我们再讲一句说,唉呀真的说三藏十二部留给别人悟,是不是这个道理?你还要悟啥呢?这才能够真正透彻地理解到,什么叫做三藏十二部留给别人悟。不是说让你从此以后就不学经教了。很多人一听以后就是好像,哎呀,这是号召大家都盲修瞎练,不要学教了。
佛说的法都是废话吗?你要领悟,到这才能知道什么叫做身至含元殿无需问长安,什么叫做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才懂,否则不能够懂。所以说讲了这么多,大家能够信得了吗?你又吹牛吧,那为什么动不动有一点儿问题就来了呢?你说你能够到这份儿上还能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修行上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即刻就没主意了呢,又来领圣旨了。圣旨还一个善知识处领了还不算,还要到处去问,对比了之后自己再选择。为什么生活中出现了一点状况,就觉得我修的对不对啊?哪出错了呀?还是不够呀?你道理明了了,信愿持名就足够呀。我们现在为什么很苦,就是不能够信。摆不脱为世间法为主导的烦恼生活,把不定这一门能够长驱直入,然后门门都在此门,搞不定。说服不了自己嘛,所以就照不破这个,就不知道修法就为解脱。是要越解越脱,不是要越解越束缚的。你在法上弄那么多干嘛,到处去寻法问法,最后一事无成。每天都精进修行,今生不能够了却。你信了你还有什么呢?所以说这就是六信法门及其重要,决定性的成果。
当然我们最后还用一点时间告诉大家啊,就是这六信也许我们能够听得懂,也许能够理解,或者若有所悟,但是把这六信你要打成一回事是最难的。还记得我们学习《楞严经》吗?《楞严经》里面讲到,六根门头最后见性,闻性,嗅性,尝性其实是一个性,那个性是明心见性的性。其实这六信也是一个信心具足的信。大家知道吗,这六信其实是一个。为什么呢?你比如说信自的话,你看就信自来讲,如果你能够真的信自己的自心本具。那么说的这个理也是自心本具的,讲这个事也是自心所造出来的,虽然前因后果不出自心所造,这些道理全由佛所说,你信了自,因果事理他,全都信了。那么你信他,相信全是诸佛金口所说,说什么是什么,那你还要去了解什么呢?
因果也是佛说的呀,事理也是佛说的呀,你自己现前一念心能够自性本有佛性,也是佛说的呀,你信了他全部都信了。那你信我现前一念,你现在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都是当来之因对不对,将来感果之因,一切果成熟的之前现前之因,都是现前的全体因果。所以你但凡起一念当下的一念,就马上牵动因果呀,因一到果马上就来,只不过我们有烦恼,所以流淌成前因和后果而已。因果是同步具足的,既然有因果,那么事和理就是在因果中体现的呀,自和他都不出因果的范畴。所以信了因果,自他事理也在其中呀,唯有因果。你信事来讲,你信现象上就是这么一个国土,就是那么一个极乐,就是十万亿佛土。那你从事相上来讲,你信自己,佛说的我有佛性。信佛说,他说的教法。信因果也是事相上的一种具体体现,但是事相上的具体体现,才能表显出来这个究竟之理,这不是信了事,所有的因果自他理都信了吗?
你信了理,你信一切万法因缘之法当体都是真如实相。无所局限,无所不包。但能信的纯粹。你说你还有什么自不自,他不他,事不事,理不理,因不因,果不果的嘛。就在这里边了,顺理成章的这么一个了。所以说这六信你不要把它听繁了,就是繁琐的繁。你要越听越简单,发现说六信六信,虽然有六,就是一信,就仅此而已。你能够从信门一门入,全体承担。所以今天讲的,我也不是觉得说,大家一下子就开了圆解什么,能信一点是一点。能有一半的人信就好,能有四分之一就算可以,能有十来个也行,最后有一个真信了你往生了,我们全落在这了,你难道能不管我们吗。所以说,如果不能够从六信入,我建议大家信因,信他,信事。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好入。你要相信我的因,一定要把握好。你这个现象总可以信吧,佛说十万亿佛土。你这个信他,佛说的话你总不可以怀疑吧。你在这方面,理上你通不了,自己的这种心性你也感知不到,那么果报还在当来你也不可触摸,那你就相信因,相信事,相信他。就哪怕说这个因你也把持不住,事你也了解不了,也不能够顾及得到,最后化繁为简,你就只信他就可以了。六信里边,就信佛说的,就回归到释迦牟尼佛决无诳语,弥陀慈父决无虚愿,六方广长舌决无二言,就这么一信就落停了,再没有二话,不说了,你就剩合掌回向。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8]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7 20:38:37  更:2021-08-17 20:41:1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