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音乐知识 -> 中国扬琴历史渊源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音乐知识 中国扬琴历史渊源 [第78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77] 本页[78] 下一页[79] 尾页[2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音乐知识: 中国扬琴历史渊源
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包括研究中国扬琴的历史渊源,可凭借文献材料去进行研究。所谓“文献材料”,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文字记载;二是乐曲谱集;三是传存乐器。这三方面的文献材料,互为短长,互为补充。中国传统扬琴的演化,由于长期处于口传心授的即兴传承,遗存的文献材料甚少。目前所知也就是清代史籍的有关文字记载,音乐的文字只占较小的比重,而关于扬琴的记载就更为稀少了。至于出土的古曲谱集和古扬琴,迄今尚未发现。中国扬琴的历史渊源,学术界有过一些不同的见解与说法,归纳起来,可分以下四种解说。通过分析研究,达到正本清源。 第一节 正宗本源说 正宗本源说的主见,就是中国扬琴的起源出自中国本土,是地道的本国正宗乐器。起源的时间、地点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来源于古代乐器“筑”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筑,如筝,细项。以竹击之,如击琴”。由于“筑”乃用手持竹尺击弦发音,扬琴界有人撰文推想“扬琴的前身就是我国的古代乐器筑”。筑早在战国时期己经流行,沿续到秦、汉、南北朝直至隋唐。唐代编入雅乐,但仅属仪仗性质,已名存实亡。唐代以后便逐渐失传而绝迹。早期筑的形体似筝,初为五弦后又有十二—十三弦,演奏时以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持竹尺击弦发音。筑和扬琴比较,无论在形制、材料、用弦及演奏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从形体上看,筑似筝,呈细长筒状形,而扬琴却呈梯形音箱,两者截然不同。以材料来比,筑的笔划以“竹”字当头,筑身乃用竹制,而扬琴琴体一直为木质的,两者迥然相异。从用弦来看,筑用丝弦,而扬琴则用金属弦。就演奏方法而言,筑以左手按弦,右手持竹尺击弦,左右手的演奏动作分工不同。而扬琴则以双手同持琴竹击弦,左右手的演奏动作是统一的。因此,扬琴来源于筑的说法是缺乏历史证据和科学分析的。 筑可称中国最早的击弦乐器,它也大大早于欧洲洋琴类的击弦乐器。唐代以后却被拨弹方式的筝、瑟所替代与衍化,筑从此消声匿迹。有趣的是相隔九百多年后,明代后期又出现了从西方传到东方的击弦乐器扬琴,这是不是历史上偶然的“回归”? (二)来源于新疆维吾尔族乐器“卡龙” 据史籍记载,宋代宝佑三年(公元1257年)前,卡龙由中亚传入中国,当时称为“七十二弦琵琶”,清代称为“喀尔奈”,并列入宫廷“回部乐”,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的麦盖提、和田及东疆哈密等地。从外形、构造、弦数、音色特点上看,卡龙和扬琴颇为相似,但两者的演奏方式不同。前者用右手带义甲弹拨,左手持铁制揉弦器按弦滑揉,也可双手各持拨子弹奏,这和扬琴用双手各持琴竹击弦是有差别的,是属于两种“小同大异”的乐器。从历史上看,在我国并未有互相借鉴、变革、转化的条件。特别是扬琴起初传入广东沿海一带,从地理、文化背景上也看不出卡龙就是扬琴的前身。 (三)来源于扬州之说 丘鹤俦的《琴学新编》(公元1921年)中记载:“扬琴传说创始在扬州,所以唤名‘扬琴’,传入广东后,构造形式已逐渐有所改进”。本书第一章第三节已阐述,明清时期多称“洋琴”两字,民国之初才改称“扬琴”。扬州流行“洋琴的记载”,首见于《扬州风土词萃》中董伟业作的《竹枝词》,记述扬州地区用扬琴伴奏而彻夜唱“网调”,实已是一种琴书形式;我国说唱音乐中琴书形式是在扬州形成的。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水上交通之便,广州珠江泊有大量扬州歌船,为数甚多的扬州歌妓在那儿活动着。《清稗类钞》“广州有扬帮妓”条就有记载。这样,早已流行的广州一带的扬琴,便很快地传到扬州去了。加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从而形成琴书形式的年代是在清代雍、乾年间(公元1723年—1795年)。我国琴书形式在扬州形成,不等于扬琴就起源于扬州。扬琴创始在扬州故取名扬琴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综上所说,扬琴起源于中国本土,是地道的中国正宗乐器的说法,我认为是不足为据的。 第二节 海上传入说 中国扬琴的起源,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辑的《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二辑(一九五四年版),有如下记载:“洋琴,亦名扬琴,打弦乐器,它在十四世纪已在欧洲流行(名Dulcimer),大概是由阿拉伯、波斯一带传过去的。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自国外传至中国,初流行于广东一带,后在全国流行。”《辞海—艺术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音乐辞典》等有关扬琴条目的解说,其中述及扬琴的起源,基本说法相似。然而,扬琴究竟于何时传入中国?它又如何传入中国的?文献材料是如何查考的?对于这个问题,仍有一些不同的解说,迄今尚无定论。 从史籍资料中能找到最早的中国扬琴图文,是在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艺能》一书中记载:一六六三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札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所使用的伴奏乐器有洋琴(当时在琉球称作“瑶琴”、广东潮州亦称“瑶琴”)、胡琴等。如唱曲《福寿歌庆盛世》就有小禄里之子的洋琴伴奏。该书附有小禄里之演奏瑶琴的图片,演奏者穿的是明代的服装,瑶琴的琴身为梯形,面板上设有两排琴马并有雕刻图案,演奏者手持两支琴竹击弦,与我国传统的两排马小扬琴相同。从该书图片看来,扬琴早在一六三三年之前,即明代就已流传广东沿海地区。 徐珂的《清稗类钞》“洋琴”条曰:康熙时(公元1662年—1722年),有海外输入之乐器,曰“洋琴”。这记载仅能说明洋琴乃海外输入我国沿海一带之乐器,并在康熙时已甚为流行,不能确证扬琴传入我国之伊始。《清稗类钞》“金赤泉听洋琴”条曰:“乾隆时,钱塘有金赤泉……尝听洋琴而作歌以纪之……此琴来自大海洋,制度一变殊凡常……携来可击不可弹,双捶巧刻青琅玕,琴师举手指未落,满座肃听心生欢”。再次说明洋琴是从海上传入我国沿海一带的。 清唐再丰《中外戏法大观图说》卷十二所载的洋琴图片,王光祈将此附图于所著《中国音乐史》一书中,并指出洋琴是欧洲输入中国之乐器。这种洋琴设有两排马,左马置于琴面五分之二处,使琴马两侧构成五度音程关系。该图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西马琴极为相似。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代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从海外抵达澳门。万历廿八年(公元1600年)奉旨进京晋见皇帝,进贡物品中有“大西洋琴一张”;或曰“不用指弹,只以小板按之,声更清越。”(清冯时可《蓬窗续录》)。其实,利玛窦所献者不是扬琴,乃是当时欧洲的古钢琴Clavichord。比较笨重的古钢琴,尚且于明末传入中国京城,则甚为轻便的扬琴,当早已流传于沿海一带了。 明代随着工业的兴起和海洋交通的发展,中外贸易交往与文化交流的重心转到东南沿海一带。广东是我国面临东南沿海的大门,西方来华通商交易之海路交通,亦以广东一带为首站。十六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刚可渡过太平洋及大西洋,这时大批传教士、商人、水手等洋人来到广东、澳门一带。一七一五年《澳门记略》中的洋琴曾记载于澳门教堂,那里有一大钟,钟内有一女孩敲扬琴的玩具。 综上所述,在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随着中西经济和文化的频繁交往,早期扬琴经由海路而首先传入广东沿海一带,后又流传全国内地,这是合乎史实的。 第三节 陆路传入说与分别传入说 扬琴是从陆路传入我国的说法,周菁葆所著《木卡姆探微》书中曾载:“桑图尔,也就是扬琴,过去人们认为扬琴是明代从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其时它是阿拉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徐平心的《中外扬琴的发展及其比较》论文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分别传入说,即两种不同体制的扬琴是分别从海上和陆路两条线路传入中国境内的。” 中亚地区,包括苏联几个中亚加盟共和国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哈萨克,还有中国新疆的扬琴过去称作“锵”Chang 。这一地区从来就是东西文化的汇合处,而其扬琴同样受到世界扬琴三大体系的影响。徐文认为:“至今中亚的锵Chang的形制与波斯的桑图尔Santur仍很接近。所以说Chang很可能直接来源于西亚,而不可能是沿海一带的扬琴传去的”。“锵”是两千多年前波斯竖琴的称呼,而扬琴又可能与竖琴有某种亲缘关系。据《格罗夫音乐大辞典》关于“桑图尔”条目记载:“桑图尔的原始形状可从竖琴中见到,它是被平置,用两支槌敲击,见于古巴比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911年)和新亚述(公元前911年至公元前612年)时期的图像资料中”。所以“锵”,有可能继承了西亚古老扬琴的传统,从形如竖琴到桑图尔,并传入新疆。近百年来由于疆界变迁、民族迁徙等原因,又更多受到欧洲和中国扬琴的影响,如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的扬琴吸收使用了东欧大扬琴的制音器踏板;新疆维吾尔族扬琴也吸收使用沿海一带扬琴早已改用的竹制击弦工具—琴竹。但在乐器形制、音位排列等方面,新疆扬琴和苏联中亚地区的扬琴可能仍保持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由于新疆处在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枢纽地带的这一地理优势,古老的木卡姆的形成与发展,与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密不可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大型套曲,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十五世纪已盛行于新疆各地,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有萨它尔、弹拨尔、独它尔、热瓦甫、艾捷克、扬琴、卡龙、唢呐、笛子、手鼓等,它继承了隋唐间西域乐舞的传统遗韵。 陆路传入说、分别传入说,还需要进一步找出文献材料的考证。新疆维吾尔人、乌孜别克人把扬琴称作“锵”Chang,可是一八五四年的维吾尔《乐师史》文献中却没有这个乐器的记载。既然西亚音乐东渐中有琵琶、箜篌等乐器,可为什么扬琴晚了近一千六百年才在中国南方一带地区出现?对这复杂的历史源流问题,有待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77] 本页[78] 下一页[79] 尾页[2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