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音乐知识 -> [图文]筝的历史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音乐知识 [图文]筝的历史 [第233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32] 本页[233] 尾页[2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音乐知识: [图文]筝的历史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筝,通常人们又把它叫做古筝。这恐怕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传统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情趣有关。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秦筝、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 关于筝的命名,史料中说法不一。有的说筝是由乐器本身的音响效果命名的;有说是二人争瑟取其相争的“争”字而得名的;也有说是因“秦皇奇之,立号为筝”的;还有说是“蒙恬(将瑟)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筝然。”(唐刘贶《大乐令壁记》)。这几种说法,以音响效果具有铮铮的特点而命名的论断比较合理。在历史上,我国有着以音响效果命名乐器的习惯。如磬,是按以物击石发出的“铿、铿”一类音响命名的;瑟则发出了浑厚、柔和的“瑟、瑟”之音。 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就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 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对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见解: 第一种认为:筝渊源于瑟。唐赵磷《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 宋代《集韵》中载有:“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 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 二人争瑟,由争夺而产生了“筝”,这种说法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是传说而已。 第二种认为: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他对客卿们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话中,有两处谈到筝,即“弹筝博髀”和“退弹筝而取韶虞”。这在时间上比蒙恬发迹之初早了十六年,所以蒙恬造筝的说法是靠不住不的。在《旧唐书·音乐志》中,对蒙恬造筝也持否定的看法。至于蒙恬改革筝的说法倒是有可能的。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 第三种认为:早期筝是五弦竹筝,筑身瑟弦。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云:“筝五弦,筑身而瑟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从历史材料看,早期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都是五弦。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筝流行于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正如《战国策·齐策》中一段话所述:“临淄甚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又如西汉桑弘羊《盐铁论·散不足篇》中所述“……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可见筝在民间流行的广泛性。筝发展到汉代已出现了转调。候瑾《筝赋》中记有:“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是采用移动筝柱来转调的。十三弦筝,在隋代就已流行,隋文帝开皇雅乐中首见载有十三弦筝的使用。隋代筝的演奏中也用了移柱转调的方法:“促调转移柱”(王台卿诗),“调宫商于促柱”(顾野王赋)。 筝在唐代音乐中广泛使用,如用于礼乐之雅乐中。 筝在宋代也流行较广。宋陈炀《乐书·宋史·乐志》中记载:“本朝十三弦筝,然非雅部乐也。” 筝的演奏艺术进一步提高,明代已用十五弦筝。据明代《敦煌实录》云:“索函宗伯夷成善弹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周。” 清代的筝有了新的发展,值得重视的是,清代十四弦筝已用了七声音阶的定弦。在《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有:“筝似瑟而小,十四弦。……各隋宫调设柱和弦以谐律吕,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这里说的“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即指七声音阶定弦。另据记载,清康熙年间,曾有人用筝等四种乐器在宫廷合奏了康熙根据琴曲改编的《平沙落雁》,当时还有人用筝独奏了变调《月风儿》。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筝逐渐流传到全国不少地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地方流派,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等。在延边朝鲜自治州,筝又演变发展为伽倻琴。筝还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传统筝曲据记载可查到汉代的《陌上桑》及民间流传的《天下大同》、《寒鸦戏水》、《高山流水》、《出水莲》、《锦上花》等。在民间流传的有手抄二四谱记录的筝曲,但是一直没有正式的筝谱出版,直到1930年,才有梁在平先生编著的《拟筝谱》一书出版。 筝不仅用于独奏,还在传统民间器乐合奏和地方戏曲的伴奏占有重要位置。如“弦索十三套”、“河南板头曲”、广东潮州音乐的传统合奏中都有筝。河南曲剧中筝是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之一。陕西“榆林小曲”也有筝伴奏。 近年来,筝的演奏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筝的改革也进行了多种实验,制作了多种优质精美的筝(如四川筝、上海筝、苏州筝);筝的转调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已经改革了几种转调筝(如营口张力转调筝、沈阳音乐学院移码转调筝、苏州截弦转调筝、上海音乐学院蝶式筝),这些转调筝扩大了筝的表现力,使筝更便于参加合奏和伴奏。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32] 本页[233] 尾页[2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