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音乐欣赏入门 -> 曲式(一)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音乐欣赏入门 曲式(一) [第9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音乐欣赏入门: 曲式(一)
在前面讨论"织体"要素时曾提到,音乐中有一个概念比较宽泛,即"结构"概念。我们把它分成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指音乐在空间上的结构,我们称之为"织体",另一个是在时间上的结构,专业名词是"曲式"(music form)。 为什么说曲式是"时间上的结构"呢?一部音乐作品,无论是长篇巨制,如交响曲、歌剧,还是短小的歌曲,都要在时间的延续中一点一点地铺展,而不可能像欣赏一幅画一样,在瞬间就能大致把握整体结构。这种在时间上的延续,正是音乐艺术的一大特点,所以音乐被称为"时间的艺术"。而音乐在时间上的延续,无论长短,两三分钟或两三小时,都必须有一个结构框架,有个章法,而不能是混沌一片。这种结构框架或者章法,就称之为"曲式"。它不是预设的理论,而是在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维范式。 曲式有很多种,正如大的宫殿有大的结构,小的屋舍有小的形式一样。无论大小,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创新之作,都会包含以下三个原则:对比,变奏、重复。
变奏手法是将一个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一方面仍可使人听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比较简单的变奏是基本保持主题的旋律轮廓、节奏型甚至和声,只是添加一些小小的装饰。稍复杂些的,则会将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织体、和声都做较大幅度的改变,甚至只是选取原材料的某个因素加以发展,以至于几乎听不出它们和原型的联系了。音乐作品中的"展开"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变奏。 重复是指音乐材料的再次出现。一发而逝是音乐艺术的特性之一。为了让听者对音乐素材留下深刻印象,重复或者带有变化的重复就是必须的手段。此外,再现也是重复的一种形式,当一个音乐材料呈示之后,有新的因素出现,在新因素后面前述材料的重新出现,称作再现,这种手法可以给全曲带来呼应、对称、稳定的感觉。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的,也可加以变化,使之获得一种总结、升华的效果。 上述三个原则并不是互相无关的,它们在使用中可以互相渗透。比如,带有变化的再现,实际上体现了变奏原则,同时又因为它的变化,产生了对比效果。 曲式的确立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获得的,特别是和声与调性在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主和弦可以获得段落的收束感,调性的变化不仅可以带来对比,还常常意味着下一个段落的开始,再现通常建立在最初调性的回归上,等等。 音乐的曲式按照传统可以分为两类,小型曲式和大型曲式。小型的包括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大型的包括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我国音乐理论家杨儒怀教授则以曲式的共性特征,将它们归纳为"并列曲式"、"再现曲式"、"复合曲式"、"循环曲式"、"变奏曲式"和"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复调音乐曲式"、"套曲曲式"和"边缘曲式"。本书部分采用杨儒怀教授的分类法,有选择地作赏析性介绍。 (一)并列曲式 一部曲式 并列曲式中,最小的是一部曲式。它是由单一乐思的陈述和对该乐思的不间断发展构成的。在一部曲式内部,包含数个乐句,但中间不能划分出段落来,也就是说,在中间没有结束性停顿,只是到最后才有肯定的收束。很多短小的民歌都是一部曲式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内蒙民歌《嘎达梅林》、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等。舒伯特的歌曲《野玫瑰》虽然有多段不同的歌词,但旋律却只有一个段落,它本身是一部曲式的。 一部曲式可以是比较简单的、由几个并列的乐句构成,也可以比较复杂,由乐思的一系列发展构成。请听两首波兰作曲家肖邦(Chopin)的钢琴作品,先听B大调前奏曲,它明快而美丽,其中有一个素材多次重复,变化,虽然非常短小,却包含了"起承转合"的全部过程,十分完满。 曲例一:肖邦B大调前奏曲op.28,no.11 另一首是b小调前奏曲,速度比较慢,略带忧郁的味道,在宁静的伴奏音型之上,一条舒展的歌唱性旋律从容地铺展,情绪渐渐地推向一个高潮,之后降落下来,接着这条旋律再一次展开,通过重复和变化形成第二个更加充分的高潮,然后渐渐回落,在一片宁静之中收束,给人留下意蕴深长的感觉。 曲例二:肖邦b小调前奏曲op.28,no.6 一部曲式虽然比较短小,但内部结构多种多样,就像万花筒一般变幻无穷。 二部并列曲式 二部并列曲式由两个段落构成,它们在情绪、旋律形态、调性、和声等方面的不同,形成对比,可用A+B表示。我们熟悉的刘炽创作的歌曲《我的祖国》就是这样的曲式,第一部分是旋律婉转抒情的领唱,带有叙述性,第二部分是颂歌般的情绪热烈的合唱,达到了全曲的高潮,两个段落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是完整和谐的。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也是A+B结构的。这首歌表现了一个痴情的姑娘年复一年地等待着远游他乡的未婚夫。在一个由弦乐演奏的温柔抒情的引子之后,女高音唱道:
冬天早过去, 在音乐上,作曲家将歌词处理为四个乐句,旋律优美绵长,有些忧伤,表现了姑娘的期盼之情。这是全曲的第一部分,在a小调上。第二部分转到了明亮的A大调上,这一段没有歌词,只是用母音"啊"来唱,情绪变得稍稍活跃,句法也比较自由,作曲家让我们看到了纯洁少女的形象,又让我们联想到她在幻想美好的重逢时刻。这两部分整个重复了一遍,歌词是:
假如你现在还活在人间, B段仍然是用母音"啊"来歌唱,和前面完全相同。最后还有一个器乐的尾声。 全曲的结构是: 引子 ||: A B :|| 尾声 谱例一: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A部(仅开头部分):
这首曲子中A和B的素材是完全不同的,这使两个部分形成了大幅度的对比,但作曲家为了使全曲有完满的收束和呼应,有内在的统一感,用器乐尾声再现了引子素材。 曲例三: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录音为器乐版本,不带重复)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各种曲式的基本原则,这里选用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例子。事实上,音乐创作是自由多样的,作曲家们总会在基本原则的范围内作出自己的创新。 三部并列曲式 三部并列曲式用A+B+C来表示。三个部分的素材各不相同,形成对比。这种形式在音乐作品种不是很常见,因为不同素材的段落多了,会缺少凝聚力,听者的注意力也会分散。不过有个非常精彩的例子,舒伯特的歌曲《春梦》。歌词是缪勒的诗,它本身是三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和形象:
我梦见遍地使鲜花, 舒伯特将这三种不同的情绪--美丽的梦境、突然的惊醒、心酸的自嘲--用三种完全不同的音乐做了生动贴切的表现。第一段是在A大调上的轻快的6/8拍,旋律仿佛带着笑意,洋溢着幸福的感情,钢琴伴奏的节奏型就像是心儿在欢快跳动。第二段速度陡然加快,调性非常不稳定,一直在变化,旋律则变得局促不安,钢琴伴奏令人心惊。第三段速度一下子变慢了,情绪转为伤心、无奈,调性从D大调转向A大调,最后落在了凄凉的a小调上。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旋律,第一和第三段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这使首尾获得了内在的联系和呼应。 和前面的《索尔维格之歌》一样,《春梦》的三段音乐也做了整体的重复,三段歌词是:
我梦见美丽的姑娘, 《春梦》的结构是: 引子 ||: A B C :|| 谱例二:舒伯特歌曲《春梦》 A段开头:
B段开头:
C段开头:
曲例四:舒伯特歌曲《春梦》(不带重复) 三部并列曲式虽然可以用A+B+C来表示,但实际上也是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三个部分采用同一个素材,后两个部分是对该素材的发展和衍生。 至于四部或更多部分的并列曲式,就不一一介绍了。 上述各种曲式结构,都可用于一首独立的乐曲,也可作为大型曲式中的一个部分。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