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音乐欣赏入门 -> 曲式(五)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音乐欣赏入门 曲式(五) [第13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音乐欣赏入门: 曲式(五)
复调曲式 在欧洲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时期,复调写作技巧达到了音乐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顶峰,一些重要的复调曲式得以确立,成为经典。在其后的古典以及浪漫时期,主调音乐织体成为创作上的主流,但复调思维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到了二十世纪,在一些对古典传统十分重视的作曲家手中,复调技巧再次获得高度重视,他们宣称自己那些看上去离经叛道的创新是建立在传统复调思维之上的,由此可见复调技巧的重要性。 前面介绍的各种曲式大多是采用主调音乐手法,它们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块状"划分--即有着比较清晰的段落,和声的终止、调性的转折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复调曲式则不同,它是以各个相对独立的线条的叠加、交织、流动为特点的,在听觉上往往找不到可以划分的段落,而是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复调曲式中最为经典的是赋格(fugue)。它是在一个主题之上构成的多声部(一般为二、三或四声部)复调形式。 我们以二声部赋格为例,其大致结构如下: 主题(主调)--答题+对题(属调)--间插段1--主题+对题(其他调)--间插段2(其他调)--主题(回到主调) 主题第一次出现通常是单声部的,这之后它在属调上由另一个声部模仿出现(称作"答题"),与此同时,原来演奏主题的声部要演奏一个与答题形成对位关系的旋律(称作"对题")。间插段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它大多是采用主题片断作素材,也可以引进新材料,调性变化比较多。在整部赋格中主题会多次出现,直到它在主调也就是一开始的调性上完整地再现,全曲便告结束。 赋格曲一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另一方面又有可以许多自由的变化,这里不作过细讲解,只从听觉上说说大概发展脉络。总体来讲,这种曲式虽然由于各个声部的交织形成连绵不断的整体,但我们在曲式第一节中所谈到的音乐发展基本原则--"对比"、"变奏"、"重复"--都是存在的,而且可以感受到其中还是有着不同的"阶段"或者说有某种段落感。对比,主要体现在主题与间插段之间、不同调性之间;变奏,体现在主题本身的变化之中,主要是主题在间插段里被变化运用;重复,体现在主题的多次出现和最后的"再现"中。对听者来说,音乐一开始稳定的呈示、中间段落不稳定的变化及情绪的展开、最后再现时的情绪高潮和完满的收束,都可以明显体会到。 十八世纪中期,欧洲音乐的复调写作技术达到了历史顶峰,同时主调织体也在发展,很快便成为音乐创作中的主流,如当时的交响曲等体裁主要是主调织体写法的,但复调思维还会在某些作品中出现,特别是大型作品中的"赋格段"(fugato),它是不完整的、仅仅是整个乐章一个部分的赋格式段落。最常见的是在快板乐章的展开部或者结尾处,用层层叠置的赋格段形成情绪的高潮。 套曲曲式 套曲是指多乐章的大型作品的结构,这些乐章不是随意拼凑、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套曲中的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独立的结构,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等。 套曲形式用途广泛,主要用于以下体裁:声乐部分包括声乐套曲、大型声乐作品(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弥撒曲),器乐部分包括组曲、奏鸣曲、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等等。它们虽然各不相同,但有着共同的套曲原则: 对比:在旋律、节奏、调式调性、速度乃至风格上形成对比。如古组曲,是由一连串速度和拍子不同的、多个民族的舞曲组成;如古典奏鸣曲套曲,通常是快板-慢板-快板这样三个乐章;又如古典交响曲套曲,通常为热情的快板--抒情的慢板--优雅的小快板(或中速)--激动的快板这样四个乐章。 联系与呼应:将某个主题运用于各个乐章,形成整体感;在各个乐章或首尾乐章使用同一调性,以获得统一感;首尾乐章在速度上相近,或者末乐章出现第一乐章的主题材料,形成类似"再现"的感觉。 古典时期的协奏曲套曲有点特殊性。它一般是速度为快-慢-快的三个乐章,很像奏鸣曲套曲,但由于这是由一件主奏乐器和乐队的"竞奏",也就是说,它是有协奏关系的两个部分,因此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通常有两个呈示部,第一呈示部由乐队展示主题和副题等素材,第二呈示部由主奏乐器在乐队伴奏下再次呈示这些素材,它会加上一些自由的变化,甚至添加新的素材,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呈示部。另外,在第一乐章将近结束的时候通常有一个"华彩乐段"(cadanza),这是由主奏乐器单独演奏的炫技性段落,目的是展示一下这件乐器特殊的表现力和演奏者高超的技巧。有时在协奏曲第三乐章里也会有华彩乐段(这里说的是古典时期的协奏曲模式,后来的协奏曲就比较自由了,不一定有双呈示部和华彩乐段)。 边缘曲式 "边缘曲式"这个名称是杨儒怀先生首创的,他特别强调:在实际创作中作曲家常常会"冲破一般的定型化的结构框架,使曲式获得新的素质和面貌,给听众强烈而深刻的感受"。比如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人们的求新意识以及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思想的发展,使得传统曲式原则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改造,出现了很多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形式。另一方面,这些非规范化的曲式结构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们中的很多都与传统曲式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纳入曲式结构总体系范畴之内"。这些既有突破又与传统保持一定联系的曲式即"边缘曲式"。 标题音乐即带有文学性或描绘性标题的器乐作品,作曲家在写作时有着明确的表现内容。如李斯特(Liszt)的交响诗《塔索》、柴可夫斯基的交响幻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莫索尔斯基(Mussorgsky)的《图画展览会》等等,都属于这类音乐。由于这类作品都有独特的表现内容,因此曲式结构必然会在传统的曲式原则上出现各种比较自由的变化。 以俄罗斯作曲家包罗丁(Borodin)的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为例。作曲家写有如下文字说明: 在中亚细亚广袤的、黄沙滚滚的草原上,飘荡着悠长宽广的俄罗斯曲调。一支由马匹和骆驼组成的商队渐渐走近了,伴随着蹄声的,是一首东方旋律。在俄罗斯士兵的护卫下,商队缓缓走过,越走越远。俄罗斯歌调和东方旋律交织在一起,歌声长时间地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消失在远方。 作品的结构在这段文字中已经可以看出来了:这里有两个主题,俄罗斯曲调和东方曲调,前者宽广悠长,显得很辽阔,后者婉转细腻,音域比较窄。它们先后出现,然后叠置在一起。 乐曲开始是一片宁静空旷的音响,在小提琴极高音区的长音之后,我们听到单簧管演奏的俄罗斯曲调: 谱例一: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俄罗斯曲调(第一主题)
曲例一: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俄罗斯曲调(第一主题) 接着会听到模仿马匹和骆驼脚步声的节奏音型,在这个背景之上,双簧管奏出"东方曲调"。 谱例二: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东方曲调(第二主题)
曲例二: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东方曲调(第二主题) 这之后又是俄罗斯曲调,它以不同的音色配置几次重复,达到了第一个高潮,然后又是一段模仿蹄声的节奏音型和东方旋律。在乐曲的后面部分这两条旋律重叠在一起,形成了对比式复调。情绪饱满、音响辉煌的高潮之后,作曲家又一次让俄罗斯曲调轻声地、断断续续地传来,并再次出现了小提琴在极高音区的长音,缥缈空旷的音响效果与乐曲开始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再现"。 这部作品的结构图式: A + B + A' + B' + C(A与B形成的对比式复调)+ A(尾声) 从这个图式我们了解到,作曲家没有拘泥于任何一种传统的曲式,他的音乐是与自己的文学性构思紧密配合的,而另一方面,它又有着曲式中最基本的原则:对比、重复以及很多曲式中常见的再现。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