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榆树: 密斯张·仁丹·形式主义
密斯张·仁丹·形式主义
1932年6 月18日,鲁迅有感于一二八淞沪战争中的一些事,在给台静农的信
中讲:“中国人将办事和做戏太混为一谈,而别人却很切实。”接着,他引了当
天《申报》上的《摩登式救国青年》一文说:“密斯张,纪念国耻,特地在银楼
里定打一只镌着抗日救国四个字的纹银匣子;伊是爱吃仁丹的,每逢花前,月下
……伊总在抗日救国的匣子里,摇出几粒仁丹来,慢慢地咀嚼。在嚼,在说:‘
女同胞听者!休忘九一八和一二八,须得抗日救国!’”
抗战前,在我国卖的仁丹都是日本产品。当时,中国人民为爱国抗日,正广
泛抵制日货。这位密斯张既口喊爱国,又大嚼仁丹,其思想境界、甚至嘴脸,由
此已完全可以想见。好在密斯张搞这一套,只不过是假装爱国,赶时髦,顶多是
助长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实际上怕没有多少人会跟着她跑,不是很快就被登报,
落得个自引嘲讽的下场嘛!但是,如果形式主义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特别是在
我们大小不同的当权者中泛滥,那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危害,真可就大得多了。
那么,形式主义为什么屡禁不止呢?有人说形式主义是臭豆腐,闻着臭,吃
着香。事实上,并非对所有人和事都既臭且香。对我们的事业来讲,形式主义劳
民伤财,令正直的人生厌,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对个人主义者来讲,却是说假话、
做样子、图虚名、走过场,骗取领导(注:此处指官僚主义或也爱搞形式主义的
领导)的“好印象”、“好看法”、借以捞取被提拔、被重用的资本。这就不仅
是鲁迅所讲“将办事和做戏太混为一谈”,而且是隐藏更大的祸心与危害,其办
事的动机与出发点就不纯,社会效果当然也不会好。所以,我们应坚决揭露形式
主义的危害与实质,令其再难招摇过市,到处骗人。
当然,反对形式主义并非不要一切形式。必要的形式是实事求是,与内容相
辅相成,相互统一,并服务于内容、服务于事业,切实促进事业发展的,而决不
是个人主义者口唱高调,实际是以此作为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的敲门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