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榆树: 新疆拾趣
新疆拾趣
饱食野杏
我们从西疆伊宁的霍尔果斯口岸向北,沿当今中哈边界的霍尔果斯河前行。
岸边,人迹稀少,林木茂盛,各种野生植物密密层层。其中,有可做药用的枸杞、
连翘、益母草等。不少地方的野草高达一人多深。
我们在丛莽中前进,忽听成群的鸟儿在前吱吱喳喳,雀跃飞鸣。循声望去,
前面竟是一片红杏,引来成群飞鸟。我们也雀跃着向树下跑去。转眼间,每人头
上罩着果实累累的杏枝,脚下踏着落得满地的红杏。我顺手摘个既大又红的杏儿
丢进嘴里,顿感香甜而微带酸头,情不自禁地边摘边吃起来。
俗话说:“桃养人,杏伤人。”所以,我平时从来不敢多吃杏。几天前,在
吐鲁番吃了一肚子葡萄没有事,这次被甜杏引诱,又大吃一顿,也毫无不适之感。
我想,一定是当地空气新鲜,无任何污染的缘故吧!
我们采的野杏虽没带回山东,回到霍尔果斯口岸和伊宁,就送朋友们吃了,
可那采摘和饱食野杏的情趣,却常令人回味。
寻觅雪莲
莲花,是“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圣洁之花。高山雪莲,顾名思义更应该是一
种遍体莹光、通明光洁之花了。
来到高捧天池的天山第二高峰博格达山下,我就留心路边、山坡、石缝、林
间,一心想寻觅雪莲,可直到高居山腰的天池畔,也没见雪莲的踪影。原来这雪
莲生长在常年积雪的山巅岩缝间。我们虽然登上了海拔1900米的天池,但还不到
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高峰的一半,距常年积雪处尚远,当然难见雪莲了。
正录我失望之际,忽然传来清脆悦耳的叫卖声:“雪莲,雪莲,谁买雪莲!”
我欣喜地循声望去,见一位苗条的维族姑娘,头罩水红纱巾,在青青的云杉
下,闪着一双既大又亮的眼睛,挎一个筐儿在卖雪莲。我忙跑了过去,拿起一枝
半干的雪莲,只见那直立的花茎上,簇拥着褐色的长圆状锯齿小叶,浅紫色花序
密生茎端,外有半透明包片,朴朴素素,与其说似莲花,不如说像未开的向日葵
更确切。我闻一闻,略有淡香,情不自禁地说:“啊,雪莲这般朴实无华!”
谁知,那卖雪莲的维族姑娘却讲:“别看雪莲这般朴实,可是治妇女病的良
药哩!”
啊,珍贵之物,其本色也许即朴实无华。
幸会黄羊
新疆的野生动物很多,我到新疆后便随时留心,企盼有幸与它们邂逅。
这天,我们乘军用吉普从新疆西北角的博乐市去阿拉山口。路上,除偶尔遇
见头戴卷边毡帽、被风沙与戈壁骄阳雕塑得像古铜骑士般的哈萨克牧民外,就只
有艰苦忙碌的铁路建设者了。
我们在无路又似有路的戈壁上行驰,向西拐就快到中哈边界时,几个小草岗
旁,出现了一排简易房屋。这是一处边防站,几位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中间,有一
只小动物伏在地上,有一米来长,其状似鹿,又像羊,毛色土黄。我问:“这是
什么动物?”
“是黄羊,我们在附近拾的。”一位战士回答。此时,那小黄羊好像听到主
人在说它,略抬起很孩子气的小长脸,眨着双闪亮的眼睛,亲昵地望望主人,又
望望我们这些陌生入,发出“呦呦”低鸣,显然,它已被战士驯养熟了。
车匆匆离去,可那小黄羊温顺可爱的形象,却令我难忘。
奇特建筑
前住吐鲁番,尚未进城,先被村头、路旁的一种奇特建筑所吸引,那建筑用
土坯所垒成,多为方形,像三层小楼。外有楼梯似的台阶,通小门进到里面。其
外观有点像山东青州一带的烟房。但比烟房高而且漂亮。它的高墙上布满整齐的
方孔,犹如透孔的花墙。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我看了这种房子,却仍一时搞不清是干什么
用的。很明显,透风通气,不是人的住房;不见有什么进出,说明也不像饲养什
么的用房。那么,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经过询问才知道,是晾葡萄干的一种专
用房。
吐鲁番是盛产葡萄之乡,但真正能趁鲜运出和卖出的鲜葡萄却为数不多。为
避免大量葡萄损坏,便晾成葡萄干销往海内外。这葡萄干既不能在阳光下晒,也
不能用火烤,便盖了这种只透风而不透阳光的房子、专晾葡萄干。这样,就为吐
鲁番添了所特有的一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