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学习励志 -> 文言津逮 -> 八 冷暖自知 -> 正文阅读

[学习励志]文言津逮  八 冷暖自知 [第10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言津逮: 八 冷暖自知

上一章谈到精粗问题。分辨精粗要有个标准,而标准常常与个人爱好牵连,甚至完全来自爱好,所以难免主观片面性。但又不能不分辨,因为有精粗是事实,我们讲读时就不当一古脑儿吞下去。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慎重一些,不凭印象乱说;取其大而略其小,可此可彼的存疑。这一章想深入一步,由选定的一篇扩展到未经选择的大量读物,就是说,谈谈博览的时候,在汗牛充栋的文言作品中,要怎样用自己的眼光,选择好的而略去较差的,吸取好的而舍弃不值得吸取的。这会涉及方法(怎样选)和结果(选了什么)两部分。“结果”当然不能不出于主观,即使未必是错的,也总难于使大家都同意;若然,那就把“方法”当作重点,提供学习文言的人参考。
  学习文言,像学习其他事物一样,日久天长,会逐渐熟练,会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还会要求继续提高。想提高,更要多读,也就是在精读中逐渐增加博览的成分。博览,览什么,自然可以向老师、文学史、评介文章等请教,但总不能永远扶着拐杖走路,因为:一、老师、文学史等所谈究竟有限;二、更重要的是他人所说未必完全可信;三、即使完全可信,也要经过自己的秤衡量之后,才能知道所以为可信,也就是冷暖自知才是真知;四、还要用自己的真知到生疏的作品中去选定。提高和冷暖自知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不提高就不能培养分辨好坏的眼光;不能分辨好坏就不能恰当地选择,正确地吸取,因而就难于提高。自然,自作主张也许会错,但不当因噎废食,何况错了之后还会逐渐领悟而很快改正,那正是更大的提高。
  选择,精读,博览,提高,最终是为了通达。在旧时代,通达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吸取,就是通晓人家写的,并或多或少地把自己认为好的、重要的装在脑子里;二是能运用,就是自己能写,并且下笔千言,句句有本原,甚至无一字无来历。因为目的如此,所以不能不有评价的眼光;否则脑子里装了不少不三不四的东西,到拿起笔来,却诘屈笨拙,甚至满纸三家村气。我们现在学文言,目的当然与旧时代不同。最大的分别是不要求能写;其次是往脑子里装,不要求像过去那样多,那样杂。但学以致用这个原则还是一样的。这用,大致说包括以下几项:一、能够学会文言,以便比较广泛地阅读文言典籍;二、能够一般地通晓过去的历史和文化;三、能够从旧的文化(尤其是思想)中吸取积极的有用的成分;四、能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欣赏大量优秀的文言作品;五、能够把文言作品中的写作优点吸收融会到自己写现代文的笔下。很明显,想做到以上几项,自己没有评价的眼光,即使不至一无所成,也总不能避免事倍功半。
  评价的眼光是逐渐培养起来的,不像机器,零件配全之前一点不能用,配全之后立刻起作用。小孩子读唐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读完了说“真好”。问为什么真好,说不上来,这是已经知其妙而不能名其妙,虽然不能名,也是有了初步的评价的眼光。这种初步的冷暖自知,偏于感性的,虽然零零散散,却很可贵,因为它是理性的冷暖自知的基础。
  培养理性的冷暖自知,即系统的深入的评价的眼光,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一)在阅读中摸索、磨练、积累。这有如吃食物,多品尝,多比较,感觉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固定,因而形成明确的评价。文言作品也是这样,一首诗,一篇文章,我们读了会有个感觉,粗略地说是“好”“不好”,“喜欢”“不喜欢”,细一点说是“题材”怎么样,“结构”怎么样,“思想感情”怎么样,“辞章”怎么样,等等。这类评价可以从对一首、一篇的印象来,也可以从与其他篇什的比较来。不管怎样,这类感觉的经历多了,积累起来,就会逐渐养成分辨好坏、衡量轻重的眼光。
  (二)要参考他人的评论,尤其多种评论中的相反意见。历史上的著名典籍、著名篇章,几乎都有人评论过。这类评论常常收入各种文学史、各种文学批评史;散见各书的,有的经过后人搜集整理,汇集在原作之中(或总列于篇章之前,或分缀于篇章之下);此外还有专评介某书某篇的论文,更便于参考。前人的评论,大多出于专家之手,见得广,谈得深,我们不只要重视,还要把它看作培养眼光的课本,不停止于记住论断,要更向前,学习前人所以作出此种论断的理论和方法。前人的评论,有的不是专指而是泛论,如《文心雕龙》中的许多叙述和司空图《诗品》之类,也很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当然也要参考。前人的评论,有时候甲、乙着重点不同,深浅度不同,这值得注意;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甲、乙的意见打架。打架不能都对,在长短得失的衡量中,我们更容易把分辨的能力提高一步。例如我们读苏东坡词,像下面三类评论就大有参考价值(皆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
  (1)陆放翁云:东坡词歌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胡致堂云:词曲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超脱尘垢,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2)晁无咎云: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内缚不住者。
  《吹剑续录》云:东坡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按红牙拍,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弹铜琵琶,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3)李易安词论:至晏丞相、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
  陈无已云:东坡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1)组说好,(2)组说有短有长,(3)组说不好。(2)组是中间派,(1)组和(3)组意见相反。究竟哪一种看法对呢?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多琢磨琢磨,虽然未必能够解决争执,却可以顺着前人的思路走一过。走,当然要用自己的脚,所以实际是边听边想,这对于磨练眼光是大有好处的。
  (三)评价的眼光起于感性,却不可长期停留于感性。感性有靠得住和靠不住的两面。因为是自己的实感,货真价实,这是靠得住的一面。但感性容易随时间而变,随情境而变,尤其是评价对象处于两可之间的时候,也许一时觉得有可取,另一时觉得无足取,这是靠不住的一面。要求靠得住,就必须积累感性,一再剪裁修正,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换句话说,每下一次判断,都要能够说明这样评价的根据,虽然不给旁人讲解的时候可以不出口,但要心中有数。这数,小而言之是言之成理的理,大而言之是文学批评的立足点。这自然不容易,所以就初学说,可以不要求像文学批评家说的那样深,那样广;甚至低之又低,只要求不停留在“我喜欢”“我不喜欢”,而能够进一步说说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这个粗浅的理是必要的,并且是有大价值的。因为用它作基础,我们就能够建筑起系统理论的楼台,或说是锐敏而准确的眼光。有了这样的眼光,学习文言中的许多辨别、选择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
  学习文言的进程,以上学阶段为比,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别。评价眼光的高低、深浅,自然也随着阶段的变化而有不同。但事实是,只要接触文言作品,就任何时候都在评论;也要求任何时候都评论,以期能够自己辨别方向,事半功倍。读,使用眼光,锻炼眼光,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要相信自己,胆量大一些。这可以从不同的意义上说。一、应该重视自己的实感。例如我们读一首诗或一篇文章,觉得它描写景物非常好,能够把我们引入另一境界,或者抒发感情非常真挚,使我们几乎要落泪,这实感来自切身感受,最真,最重,所以最有价值。二、要敢于撇开传统,撇开流俗。评论任何事物,传统和流俗的意见都是力量大的,有时大到使所信奉的事物成为天经地义,不容怀疑,甚至常常使你想不到怀疑。旧时代的“子曰”“诗云”就属于这一类,既然是子所曰,诗所云,其为正确还会有问题吗?我们要有王荆公说《春秋》是“断烂朝报”那种精神和胆量,问一问子所曰、诗所云为什么就不错。经过自己衡量,如果觉得并不是这样,要敢于提出相反的意见。自然,相反的意见未必能保险正确,不过自己不信而随波逐流,那就无法培养眼光,也就谈不到提高。一定要有“坚持自己所信”这种精神、这种胆量,评论的眼光才能培养成,这样培养成的眼光才有分量,作用大。当然,这里所谓撇开传统、撇开流俗,并不是提倡故意作翻案文章;而是为了培养评价的眼光,得到可信赖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三、传统和流俗未必不可信赖,例如说《史记》的文章好,杜甫的诗好,历代不同意的人很少,只是这种看法,必须用自己的脑子滤一下,所谓好才不是人云亦云,才是内容充实的更可信赖的判断。(二)要虚心。这像是相信自己的反面,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任何评价,即使背后有言之成理的理,也终归是主观的,它可能错,不只持不同意见的人这样看,过些时候自己也可能这样看。二、不同的意见之后有不同的理,不经过仔细思量,我们不当轻易地一笔抹杀。三、惟有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对比中,分辨好坏的眼光才会得到磨练,逐渐提高。四、评论作品不是用秤衡物,可以确定是半斤或是六两,而是我们可以仁者见仁,别人可以智者见智,我们愿意别人尊重我们的意见,就应该也尊重别人的意见。
  (三)要全面估计所评论的对象,就事论事,也就是不当提出非客观条件所能容许的要求。例如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一篇思想很好的文章,可是里面有“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的话,现在看来,称崇祯皇帝为圣人实在有点肉麻,可是在那时候不这样写又怎么称呼呢?又如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价值很高的书,可是由辞章方面看,语言平板枯燥有如记帐,这是因为内容是介绍农业生产,题材就是这样干巴巴的,能够清楚有条理地写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此外,一本书,一篇文章,常常是有短有长;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当因其短而忽略其长。
  以上泛泛谈了评价眼光的重要及其培养。评价的眼光,除了参考别人的意见以外,还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培养,培养也是为了使用,所以同样重要的是了解怎样运用。以下谈谈怎样运用的问题。
  对文言读物的评价,正如对所接触的其他事物一样,要求可以分为三等:一是有明确的观感,二是表示意见,言之成理,三是意见正确。我们稍加思索就可以知道,要求之一是太低了,因为可能是浮光掠影的印象,禁不住推敲;三是太高了,评价对象是作品,怎么能够保证,甚至怎么能够知道一定正确呢?所以适当的合理的要求是二,不只能够明确地判断“好”或“不好”,而且能够说明所以如此判断的成系统的理由。所谓“成系统”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内部完整,各部分不矛盾;二是各部分有共同的理论支柱。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例,他评论多少词人的多少作品,有时是对于某一句的零碎印象,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等等,有时是对于某一词人的总的印象,如褒李后主而贬吴文英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比较概括的“有境界”“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等理论贯串起来。如果我们喜欢追根问柢,进一步问:为什么有境界、以血书就好呢?我推想,他一定会拿出一套更深微的哲学(主要是美学)上的理论来,因为他早年是治哲学的,好之所以为好,美之所以为美,他一定深思熟虑过。我们学习文言,不是专攻文学批评,当然不能要求这样高。不过道理还是一样的,碰到某作品,读了,要有个态度;有态度,即使不说,心里总当存有所以如此评断的理由。
  理由是尺,评价是度量之后的计数。尺的大小,准确与否,照上一段所分析,如果过深地追求,会阑入哲学范围,我们可以不要求说明,甚至不要求知道。这样,碰到一篇作品,我们评论,要做的只是两件事:一是评价,好或不好,不很好或很不好,等等;二是说明这样看,为什么。下面举几个例,以表示评论的点滴情况。再说一遍,供参考的是“方法”,不是“结论”。
  1.例如西汉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大作家司马相如作的《上书谏猎》,一篇是杨恽作的《报孙会宗书》,读过几次,我总喜欢后一篇。在封建专制时代,忠君,为帝王出谋画策自然也未可厚非,但想到为统治者的安全而大声疾呼,总觉得势利气重一些。而杨恽的信则直写自己的苦闷和志趣,显得品格高尚而性情恳挚,所以评价应在《上书谏猎》之上。这样评定,其理就是:耿介或近于耿介的行径是好的,势利或近于势利的行径是不好的。
  2.例如《文选》收的赋都是名篇,其中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和向秀《思旧赋》都为大家所熟知。前一篇用力描画,文字光怪陆离;可是很多人还是喜欢读后一篇,鲁迅先生甚至以它写得太短为遗憾。两篇赋性质不同,一重在写景物,一重在抒情怀,或者不宜于放在一个秤上称;不过,如果容许总而言之地分别价值的高下,我觉得应该说《思旧赋》的等级要列在《鲁灵光殿赋》之上。这样评定,其理就是:《鲁灵光殿赋》有不少虚夸的成分,而《思旧赋》则是真情实感。虚夸,用重彩描画,看看自然也好玩;但想要动人心弦,那就非真情实感不可。
  3.例如韩愈写过不少祭文,其中《祭鳄鱼文》和《祭十二郎文》都很有名,尤其前一篇,新旧《唐书》都收入本传,后代有不少文人捧为“词令在周汉之间”,“近于六经”,“两汉以来未有”,等等,可是许多人读了,总觉得不像《祭十二郎文》那样能感动人。因此,现在看来,我们应该撇开传统的观点,说《祭鳄鱼文》并不像过去有些人吹捧的那样好,而是远远不如《祭十二郎文》。这样评定,其理就是:祭鳄鱼多少有些卖弄道学的声势,所以说了不少门面话;而祭十二郎则出于至性,所以能够语句中含有泪水。
  4.例如清朝早年有个顾炎武,晚年有个龚自珍,都是大作家,可是文风不同:顾平铺直叙,像是用文言说家常话;龚则不然,左曲右折,像是用文言种奇花异草。譬如同是谈居庸关,顾文是:
  又西六里为居庸关南口,有城,南北二门。《魏书》谓之下口,《常景传》:“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元史》谓之南口。自南口以上,两山壁立,中通一轨,凡四十里,始得平地,而其旁皆重岭叠嶂,蔽亏天日,《水经注》所谓“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者也。(《昌平山水记》卷上)
  龚文是:
  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故曰“疑若可守然”。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定庵续集》卷一《说居庸关》)
  这里撇开内容,专说文笔,顾文如直性人,有什么说什么;龚文如城府很深的人,说话总想拐弯抹角。在文学史上,龚是诗文大家,顾的大名主要不来自诗文。可是我个人总有个偏见,认为无论诗,无论文,总是顾的平实而少疵病;龚有才有学,其失为一下笔就想不同凡响,以致有时诘屈聱牙,生硬费解,所以求上反而落于下乘。这样评定,其理就是:自然比造作好。
  5.例如南北朝晚期有两部名著,徐陵《玉台新咏》和颜之推《颜氏家训》。两书都有序(颜书名《序致》)。徐序是用骈体写的,文字美,典故多,声韵铿锵,显然用了大力量;颜序只是用当时习用的文体说些家常话,修辞方面似乎没有用功夫。举二序的结尾为例。徐序是:
  固胜西蜀豪家,托情穷于鲁殿;东储甲馆,流咏止于洞箫。娈彼诸姬,聊同弃日;猗欤彤管,丽矣香奁。
  颜序是: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徐文秾丽,颜文平淡,我个人觉得,还是颜文意味厚一些。这样评定,其理就是:以人的面貌为喻,涂饰太过反而不如不施脂粉,以本色出现。
  6.例如谢灵运诗与《古诗十九首》相比,谢诗词藻很讲究,内容、篇章等很精炼,不能说不好,可是如果我们放下它,接着读《古诗十九首》,就会觉得,还是后者情境真,味道厚,所以应该列入更上乘。这样评定,其理就是:朴厚、纯真比藻丽、精炼更可贵,因为真挚、朴实最能感人,是更难达到的境界。
  与传世的文言作品相比,以上所举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并且出于主观,可能都很不妥。这里想着重说的其实只是,学文言,想提高,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眼光。这虽然不容易,但既然非此不可,我们就只好勉为其难了。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习励志 最新文章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名言警句大全
诗词读写丛话
文言和白话
爱弥儿
中学生成功法
品贤文谈做人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2 15:58:14  更:2021-07-02 16:48:5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