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贤文谈做人: 序 一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形成社会风气和国民行动。“八荣八耻”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因此深入人心。中华民族曾创造了“汉唐文明”和“康乾盛世”,中国文化曾长期辉煌于世,惠及千秋。进入近代,中国落后了,中国文化也经历了外族的入侵和本族的菲薄,使之含垢蒙尘。然而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文化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她历经外族入侵而不衰,遭受本族菲薄而不萎,她正在大步走向世界,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
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构成其核心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和、善、忍”等理念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适用于华夏神州,而且适用于五洲四海。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欣喜地看到“孔子学院”在世界许多国家建成开学,传播中国文化。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特别是某些年轻人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他们对西方文化只知皮毛、盲目崇拜,极力追求的是个人价值、个性张扬、无情竞争、物质享受,却淡漠了伦理道德、忠孝礼让、节俭善良;只知道过洋人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而淡忘了我们自己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作为一个日益走向开放的民族,我们不反对引进有价值的“舶来品”,“洋为中用”,虚心学习,但我们绝不能忘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古为今用”,世代传承。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崛起,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很久的历史才能积淀一定的文化,而文化一经形成将会影响巨大、流传久远。未来的中国何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定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在世界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要追求人生成功,就必须从做人开始,即“先做人,后做事”。正像叶建华同志在本书中所说的那样:“品德的修养是人生的基础。品德决定一个人一生行事是善是恶。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德,那么学识和能力再好也不能益人利己。而且还有可能知识越多,害人越深;权势越大,破坏愈广。一个品德不端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许能够荣耀一时,但终究会贪赃枉法,误国害民,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先学会做人。”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2004年成立之初,任建新总经理就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培育了“先做人,后做事”、“家和万事兴”、“不要带血的利润”、“细节决定成败”等理念,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弘扬企业精神,并使之化为职工的实际行动。
《增广贤文》是一本流传广泛而久远的重要传统文化作品。不论您是否上学读书,也不论您是否作过专门研读,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频繁交流。如本书中引用的“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人而无信,百事皆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心齐,泰山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等恐怕是无人不知。这些贤文通俗易懂、充满哲理,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积淀的精华。如果您无时无力钻研《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那么能够挤出一些时间研读、领悟《增广贤文》,也可得中国文化之精华、做人处世之要领。本书从“仁爱”等24个专题来品贤文谈做人,别具风味。书中还选取了老子、孔子、曾子、管子、晏子、刘邦、诸葛亮、朱元璋、曾国藩、乔致庸等历史名人的近百个典故和故事,读者可从这些圣人贤者的嘉言懿行中得到启迪。
叶建华同志曾从事过企业团委、工会、人事等部门工作,担任过《信息早报》社总编辑、蓝星文化产业总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现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政策法规部主任。叶建华同志还是中共中央党校毕业的研究生,在职学习期间担任班长,他不仅认真履行班长职责,而且带头学习钻研,写出了许多有份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品贤文谈做人》是他继出版《贤文与股市》之后的又一力作。作为叶建华同志的研究生导师和朋友,我既有了先睹为快的便利,又有了最先受教育、受启发的机会。通过阅读书稿,顿生一种厚重与通俗共存、睿智与清新一色之感,相信此书能为知荣明耻做出诠释,使各界读者开卷有益。同时更相信本书会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一定的作用。
韩保江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