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学习励志 -> 哈佛女孩刘亦婷 -> 第四章 3-6岁:全面开发心智 (二) -> 正文阅读 |
[学习励志]哈佛女孩刘亦婷 第四章 3-6岁:全面开发心智 (二) [第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哈佛女孩刘亦婷: 第四章 3-6岁:全面开发心智 (二)
学着心疼妈妈,训练为他人着想 同情和关心他人,是情感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孩子在这个方面的情商如何,更是关系重大。如今的中国是独生子女社会,一个孩子是3个家庭的未来,是3个家庭的希望,是6个成年人的精神寄托!如果培养出一个性格忧良的好孩子,那幸福是没法形容的,但如家里出了一个逆子,那精神痛苦则不堪言状。在我熟悉的人们中间,有对父母非常好的,也有对父母很不好的。那些严格要求子女的家庭,孩子都比较孝敬父母,那些娇惯溺爱孩子的家庭,子女对父母都比较凶。这说明朋友之间“以心换心”的模式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很难奏效,那些指望孩子“长大了就懂事了”的纵容型父母,多半都会痛感“亲生的孩子怎么像条狼?” 情商专家的研究结论是: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就会消失,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具备同情心、爱心以及责任心,那你现在就必须对他们寄予这些希望。尤为重要的是,光靠说教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让孩子有亲身经历、因为人的大脑分为思维和情感两个部分,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商技能,只有通过亲身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这些道理十几年前我并不清楚,我只是简单地想到:应该及早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孩子变成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人。对于3岁10个月大的婷儿来说,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从心疼妈妈入手,培养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训练成功地培养起了婷儿的同情心,使她对别人的情感和思想非常敏感,老师和同学都能感受到她减轻他人痛苦、替他人分忧的纯真情感,并因此而喜欢她。不仅如此,这些训练也给我们当年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从(1985年)元月2号起,我要求婷儿在我生气的时候给我消气,很灵验。每当我因为她做错了事而生气的时候,婷儿便依偎在我身边对我说:“妈妈,我错了,你别生气了,我给你背首诗消气啊!”说完便奶声奶气地背着:“朝辞白帝彩云间....”诗还未背完,我早就愉快地笑了。婷儿还用唱歌的办法为我消气,她头两天喜欢唱“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后来又唱“摇啊摇,我的宝宝要睡觉”,今天唱的是《草帽歌》。我还没有细想,这样做对她到底有什么益处或害处,但是对我却大有好处了。前些时,我总是很难把生气的情绪很快消除,这样一来,我只用几秒钟就换了心情。客观地说,我高兴起来,婷儿也很高兴,这对我的身体和我们之间的气氛是很有益处的。我想,也许这是在要求婷儿对他人尽责吧?至少她要对我的情绪负责任,妈妈心情愉快就活得长,她就可以和妈妈在一起多过许多幸福的生活。 因为我咳嗽,说不出话,不能给婷儿唱歌,讲故事,婷儿说:“那我就给你讲。”她要讲好笑的故事,这样就开始编“愚蠢的故事”、“奇怪的故事”。(如:地里面长了一棵树,它长啊长啊,长得很大,树叶全是手电筒,你说奇怪不奇怪?)编了许多,大同小异。这是个很好的兆头,要注意启发她的想象力,幽默感,这对她今后的事业,益处无穷。 这会儿,我可爱的女儿已给我挤好了牙膏,等着我去刷牙,她自己则坐在被窝里唱京剧,还说:“这段京剧要拿着袜子才能唱!”因为她的红袜子就放在枕头边,是她惟一能拿到的“道具”。 ...... 这些训练使婷儿同我的感情交流变得频繁,也很有内容:一次在路上走,她要求我把手套去掉,说是“隔着手套就不能把我的爱传给你了”。一个3岁多的孩子能有如此动人的情感体验,何愁她长大以后不懂感情! 不过,我在“关心他人”的训练上也有操之过急的时候,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1985年春节我带婷儿到姥姥家探亲期间: 回家后,家里有个比婷儿更小的孩子需要包括婷儿在内的人照顾。对此,我缺乏思想准备。当婷儿不能自觉地小声说话、关门、轻轻走路,以利于小弟弟睡觉时,我就对她简单粗暴地威吓,人多的时候,也是用粗暴的态度来控制,动不动就吼她,斥责她、这一点使我吃够了苦头,一是婷儿很快就学会了我新使用的那些词,什么“跟我顶嘴”、“犟嘴”等等,而且也动不动就吼我;二是我的高压政策失灵后,脾气就更急躁,心情更烦,态度亦更坏。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快到离家的时候了。我马上决定调整和婷儿的关系,恢复耐心讲道理。我同婷儿约好,双方都不吼,谁吼,对方就提醒。这样见效也很快。 这段弯路提醒我:身教确实重于言教,简单粗暴的方式绝对教不出温文尔雅的孩子。 最佳时间段,专心学识字 每天晚上临睡前,婷儿的精力最集中,只要允许她坐在床上做事,她干啥都愿意,而且不嫌时间长。我就把对这个年龄段来说难度最大的学习活动安排在这个最佳时间段: 二十几天前,我开始训练婷儿倒数数的能力(这是一道7岁孩子的智力测验题,婷儿快3岁时没通过的),3天时间(临睡前几分钟),她通过分解两位数中哪位在前哪位在后,然后反过来说的方法,学会了倒数两位数。第5天,我就要她直接回答,居然成功了。间隔了十多天后,昨晚她忽然想起这个游戏,又要考我,考来考去,她忽然也能倒数3位数了。[HT】 我认为,这样做可以促使幼儿尽快从“模式记忆”发展到“分解记忆”,有利于早日转向通过偏旁部首和笔划来学认字。我一直希望婷儿快点学会认字,早日进入自己阅读的阶段,我好腾出时间搞学习。 从婷儿4岁生日起,我正式开始教她认字。我给她念一个故事,教她认故事中的两三个笔画较少的字,效果很好。现在婷儿认字正在脱离“模式记忆”阶段,她已能接受从字的笔画、构造入手来识字了。这一点是从去年冬天学三横一竖的“王”字开始的。“王”字上面加一点,就是“主人”的“主”,于是婷儿写出了第一句话“一个小主人”。开始写的时候,“一”是竖着的,“人”是横着的,5个字各在一万,互不相干。现在她已能从左往右写了,但笔划还是乱的。大前天写“萝卜”的“萝”,她就写倒了,可见还缺乏倒顺观念。这正是“模式记忆”的特点之一。我从为4岁时写字是次要的,只是识字的一个辅助手段,于是就想出让她在塑料小板上拼字。用锡箔纸搓的小棍摆字的办法,这个办法挺有效。我准备用纸壳剪成笔画来让她拼。 刚开始,我担心婷儿还缺乏分解声母韵母的能力,没有打算正式教她学拼音,但是我马上就反应过来:也许要学会了拼音才能分辨声、韵母?是的,我错了,应该马上就开始教她声母和韵母。刚巧我的老领导里克爷爷从北京给婷儿寄来一套带拼音的彩色童话故事集,正好用来做教材。 这样做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我在一个多月后写道: 一、识字 l、速度加快了,我注意选择跟学过的字有关的生字让婷儿认,如从“工”到“土”、“干”,从“大”到“天”、“太’,从“刀”到“力”“刃”,抓住特点,一次就能记住几个字形相近的字。 2,分解能力加强。已习惯于通过笔划、偏旁部首识字、记字。 3、兴趣更高,我很注意讲解字义,尤其是字的本义,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关系,使婷儿感觉有趣,无形中加深了理解。这种对字的本义的探求,积累起来,便会对民族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所认识。对于探求民族精神是有益的。 二、写字 进步幅度出乎我的意料,13日夜婷儿要求我讲《宝石灯》,我说你要能自己学会写“宝石”二字,我就讲。等我洗漱完毕,婷儿已写好“宝”字,正在学写“石”,写完后首先问我:“你看‘横’平不平?”我说:“比过去平多了,但还不够!”婷儿又写几横让我看,表现出对“横平竖直”的自觉追求。14号在李累家里,她自己写的“宝石’二字,无论大小、排列都很合适,同当初那个倒着的“萝”字相比,简直天上地下,时间不过相隔一个来月。 今天写昨天学的“宫”和今天学的“奇”,我就有意识地教她笔划顺序,坚持要她“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不许把一笔写成两笔。同时注意字的间架搭配。不错,写会了“宫、奇、可”三字,自己又画了个“口”,加了个“玉”,写了个“国”字。 三、常识 现在教她常识或是从她的提问入手,或是就眼前的事物谈起。婷儿爱联想,常有“大桥的桥和瞧你的瞧是不是一个字”这样的问题,我便从两个字的字义不同讲到偏旁不同,同时尽量把与“桥”同音的字讲给她听,如乔木的乔,又从乔木讲到灌木,趁机教她学会区别这两种植物。 很明显,这种“联想识字法”和学校的系统教学有很大不同。因为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参加某个年级的考试,而是为了继续开发婷儿的智力,让她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的学习中发展联想能力,积累学习方法。这种“快乐体验”将成为孩子热爱学习的心理基础,比识字的数量和速度都重要得多。 婷儿运用“联想法”学到了不少字词和知识,也闹了不少笑话。有一天,我让她向我们的第二任主编文爷爷问好,婷儿问过好后接着就问:“文爷爷是不是蚊子的蚊?”还有一次,住在我们办公室隔壁的著名作家周克芹问婷儿:“你姓什么?”婷儿认真地回答道:“我姓谈,痰盂的痰。”(我爸爸依祖姓给婷儿取了个别名叫“谈蕙”,婷儿很喜欢。最出彩的一次是,婷儿问省音协的安爷爷:“你是不是姓安徒生的安?”把安爷爷高兴坏了,连连夸奖:“这个小不点儿还知道安徒生呢,不简单!不简单!” 说话数数都要快,训练思维速度 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大量研究智商测验成绩时发现:“决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活动的速度。我们来看一个最简单的题目:说出数列3,6,9,12....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人会感到困难,也没有人会出现错误,但是,有的人可能在几秒钟内说出十几个数字,有的人则只能说出几个。这种速度上的差异,将在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上得到同样的表现,也就是说,对容易问题回答很快的人,对困难问题的回答也快,反之亦然。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的速度差异,是决定智力差异的基本的和固有的基础。” 我在《自己测智力》上看到这段话后,就把训练思维速度纳入了婷儿的培养计划。具体做法除了前面提到过的“说一遍就要听”,主要是通过快速算数来促使婷儿加快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不论是书上画的还是实物,只要有简单计算的机会,我都要请婷儿数一数,算一算。数数的时候,我要求婷儿看和说的速度要尽可能快,不许“嗯嗯啊啊”地磨蹭。 广泛数数的同时,我经常让她比较有明显差别的物体,教认形体并数清各种形体的数量。教她加减计算的时候,则不强调快,只强调准。因为只有建立在准确基础上的快才有意义。事实上,当婷儿已经习惯于快速反应的时候,也就不习惯慢腾腾地磨了。这时候我反而要提醒她不要慌,不要急于把没有核对的结果拿来交账。 遇到分配好吃的东西,更是趣味教学的好机会。婷儿过生日的时候,我问婷儿:“罐头里还有7个荔枝应该怎样分配?”那天晚上,她用玩具计数器算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从“你吃7个我吃3个”之类的方案中,做出了“你吃4个我吃3个”的正确选择--模仿“孔融让梨”,双重正确。最后,我们一人吃了3个,多出来的那一个荔枝先是做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教具”,然后才被我们愉快地分享了(我本想把这个荔枝奖给她吃,但考虑到“孔融让梨”不能假让,还是“狠心”吃了一半)。 除了识字和算数,画画和看图说话也在随机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为了掌握技能(我把婷儿的技能训练放在小学阶段),而是为了在3-6岁的宝贵时段有效开发智商和全面激发求知热情。 婷儿画画的进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更专心,更好学,有点入迷劲。二是画的对象增多了,从太阳,花草,男、女孩,逐渐增加到蝴蝶、蜻蜒、鸟、蝌蚪、果子、房屋、河流、桥、兔子、小鱼、金鱼、云彩。下半年让她参加幼芽艺术班学绘画,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看图说话时,婷儿习惯性地要海阔天空地去编。我要求她首先按图上的事物说,做到之后又教给她如何组织材料,有动物时先说动物,再通过动物的眼睛去看周围的景物,没有动物时,就先说周围的东西,再说大的东西。刚才,我请婷儿又说了一张画,只提示了一下先后的原则,婷儿说得很好、以后有时间专门记几段她的看图说话。她说的是自己画的图。我想这种训练,将有助于她进一步注意构图的内在联系,并增强她的表现欲和表达能力。 为了让婷儿体验学习的实用性,我让婷儿给姥姥、姥爷写了三十几个字寄去,并寄去两张她的画,婷儿在信中提出“请姥姥给我写点小信”,姥姥每次回信,都没忘记专门给婷儿写张“小信”。 可惜的是,学英语的事还无法搞,因为买不到有声教材,我又不会。在湖北老家的时候,婷儿每天晚上还在电视机前看半小时的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从1岁8个月看到两岁11个月。这一年多的经历在婷儿进外语学校上初中的时候才显出它的效果,婷儿告诉我:“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英语是自己的语言,就像母语一样。”其实,这就是幼儿时期印刻在大脑里的信息在起作用。 婷儿上小学之前,我还买不起电视机,婷儿也未能继续跟着电视学英语。现在回想起来,还真得庆幸。如果当时家里就有电视机,我很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把电视机当保姆,让孩子一连几个小时呆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地看电视,自己去忙其它的。这样就不可能在婷儿的智力开发和情商培养上花那么多的时间,下那么大的功夫,婷儿也决不会有今天。 欧美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这种状态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显然是在耽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段。据我观察,那些用电视机当保姆带大的孩子,最容易养成懒得动脑筋的坏习惯,因为和电视机在一起傻傻地看就够了,没有人迫使你做出反应、除非是大人陪着孩子边看边问边讲,把电视节目当教材,才能起到扩大幼儿知识面的作用。即使如此,对两岁以下的幼儿来说,仍然不如用实物作认知对象的效果好。 在婷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主要是把电视剧作为教她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的教材,在促进思维能力方面,电视只被用来训练过婷儿快速观察和描述活动画面的能力,那时她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已经有能力进行具有相当难度的快速思维训练了。 从小多做事,益德又益智 这里说的“做事”,主要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小家务,另一个是小事务。 婷儿3岁起,就开始承担一些打扫家庭卫生的任务,每次吃完东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壳都由她收拾。上街买东西的时候,问路、问价钱、请售货员过来、提要求等简单的事务,都是由她出面去办。有时候我们没有时间排队,也是由她上前去向服务人员和排在前面的人说明情况,请求得到优先照顾。这些事,婷儿每次都办得很成功。为了不让婷儿产生道德观上的混乱,我事先已经教过婷儿:“用欺骗或耍赖的办法插队,是令人讨厌的自私行为。如果排队确实有目难,应该正大光明地请求帮助,只要你说得清楚需要帮助的理由,人们一般都会让你优先的,因为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好习惯。但是如果你说不清楚,那我们就只好不办这件事了。”婷儿十分清楚“加塞儿”和“请求优先”的区别,每次得到照顾,都忘不了真心诚意地向那些好心人连声道谢。 我让婷儿从小多做事,并不是因为需要她分担家务。我这样做的惟一理由是:多动手、多办事,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其它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特伦学者花费了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两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得美满充实,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的个体成长也需要劳动和制作。因为劳动和制作需要动手,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向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还因为劳动和制作,肯定伴随思维和想象,必然促进智力发展,所以自古以来都把“心灵”和“手巧”连在一起,相互促进。 婷儿很爱劳动。(1985年5月)12号买的3斤土豆全是她洗的,我只说了一下洗的方法。13号拌的黄瓜是她洗好切成块的,还有中午炒肉用的蒜和姜。当然用的是“杀人不见血”的餐刀。 婷儿扫地比过去干净,衣服叠得比过去稍整齐一点。玩具床收拾得很好,不比我收拾的样子差多少。 卫生方面能自己冲澡,只需帮她洗背。如不冲澡,只需帮她倒热水和洗一些难洗的地方,水温她自己掺冷水调。不随地吐痰,果皮果核都吐在盘里。 暑假,我考试,婷儿就到我表姐那去住了两个半个月,回来后每天午饭都由婷儿洗碗,通过坚持做没有趣味的事来练毅力。 早教专家冯德全说:会生煤炉的孩子最懂得工作的步骤,因为他积累了经验,掌握了规律,他的能力在各种场合又互相迁移。而很少劳动的孩子就会失去这一切。早期劳动和制作,还能培养起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品质,养成劳动的习惯,培养起乐于创造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从小不劳动和不会操作的孩子,他一生就可能失去以上优良的品质和品德。 让一个已经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懒虫改变好逸恶劳的恶习是很困难的,这往往需要一整套奖励和惩罚的制度才能奏效,而且不一定能做到从内心变得热爱劳动。但在把模仿大人当游戏的幼儿阶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却并不难。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刚会走路的孩子,就有了帮妈妈做事的要求,两岁时会帮着递送物品,3岁时便产生了参与成人生活的愿望,4-5岁时就能自己收拾玩具、衣服和洗刷自己的碗筷,这说明孩子的娇懒不是天生的。从人的本性来讲,是愿意做事的,只怪父母过分照顾,事事都要包办代替,才使孩子养成了不劳而获、娇懒成性的恶习。 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不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办事能力,是一件后患无穷的事。 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调查发现:亲子之间的纠纷,大多源于子女过分依赖父母,使父母感到力不从心,子女则因为某些要求没得到满足,而埋怨父母无能。那些从小习惯于大小事都依赖父母的孩子,成人后的自立自理能力都比较差,遇事总是指望着父母一帮到底。随着子女的需求和父母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相互间的不满和怨言也与日俱增,以至出现纠纷和冲突。这些孩子很少考虑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他们把父母为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看作理所当然,一旦父母失去了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这类人很少去尽起码的孝道。 城里的独生子女父母也许并不一定需要孩子出钱赡养自己,但是得不到惟一的孩子对自己的关爱和体贴,总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农村的孩子们目睹父母的劳动,也参与一些辅助劳动,对父母的辛苦有直接的体验,大多都比城里的孩子心疼父母。城里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更需要让他们在家务活中体验父母的劳累,即使家里有保姆,也应该让孩子洗自己的小衣物和打扫自己房间的卫生,以免养成“少爷作风”。 其实,做家务也是孩子拓展知识面的好机会,比如说,我教婷儿洗袜子时,就谈论肥皂和洗衣粉的去污原理;婷儿协助我做菜时,就谈论糖或盐的溶解、浓度,味道和味蕾的关系等等。我们的开场白通常是:你知道为什么....吗? 灌输双重标准,练习宽容待人 我对婷儿要来很严、很细,一次都不肯放宽标准,婷儿对别人亦表现出这种要求甚严的态度。我要求她做事情和纠正错误都要做到“说一遍就听”,她也要来我说一遍就听。我当然很听话,但别人就不可能按我们的标准行事了。婷儿在弄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之前,不止一次地陷入双重标准带来的心理冲突之中。婷儿曾不止一次地哭着问我:“为什么比我大的我也要让,比我小的我也让?”“为什么他这样就可以,我这样就不行?” 我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是在1985年初的探亲途中: 2月9比我带婷儿从窗户爬进火车,整整一昼夜,又热又臭又闷,然而最难忍的是渴。婷儿盯着别人的一堆“手榴弹”(塑料包装的水),愤愤地说了半天:“哼,光顾自己不顾别人!”我又好气又好笑地制止她,“手榴弹”的主人却被婷儿的神情所打动,递给了她一瓶,使我的说服教育工作增添了不少力量。 她对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像我对她那样严格要求,有一次,婷儿竟然因为两个小朋友没有回答她礼貌的招呼而难过得哭起来。别的小朋友做错了事情不能像我们那样“说一遍就听”,婷儿也会像我对她那样要求别人当场从错马上改正,遇上娇宠惯了的孩子,就会发生冲突。我再三教她“对自己要严格,对朋友要宽容”的道理,但她一遇到实际问题,就宽容不来。 我在日记里分析着:难道是因为她对宽容缺乏感性认识、没有体验过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么?看来,我今后要想办法让她体验体验宽容的滋味,学点宽容的办法,但要避免把迁就当成宽容。 后来我才意识到,我当时的情况其实是“严格有余,从不迁就”,可惜自己还缺乏认识。直到我第一次在婷儿面前情绪失控,我才做出了真正有效的反思和调整。 那次令我感到惭愧的经历,发生在1985年6月19日,快到电大期末考试的时候: 今晚婷儿终于学会了折纸船。我只是用嘴巴提醒了几点注意事项,如线条要整齐,翻船时要捏紧斜线和横线的交界等等。看到女儿独自折成的小船,我惭愧地向女儿道歉:“刚才不该因为折船的事吼你,请原谅!”女儿回答说:“没关系。以后你记住,大人看到小孩犯了不能原谅的错误实在想打的时候才能吼一下。”然后帮我把拖鞋拿来,并不顾我的阻拦,帮我把摔得老远的凉鞋捡起来放好。我真的惭愧了。 刚才,我为婷儿不能迅速地学会折叠精确的线条而大发雷霆,甚至把她没有翻好的纸船揉成一团丢在地上,把婷儿弄得不知所措,吓得哭了起来。我自知过分,才让她去拿手绢擤鼻涕、擦眼泪,并帮她重新栽了两张纸让她自己去折船玩。婷儿立刻破涕为笑,又专心地折起来。为了折得好一些,婷儿又来请教我、我教了两遍对齐的方法,她还没掌握好,我又要火了,干脆走开到长沙发上躺下来。 一想到40天要赶3门功课,而每天晚上都被婷儿缠住不能背书,我简直烦死了,摔掉了鞋。婷儿要我捡起来,我捡起鞋来使劲又一摔。 婷儿从没看过我这样火,吓得哭着跑过来劝我:“别生气了!”我克制着说:“我没生你的气。”婷儿不哭了,又跑回去专心地折她的船去了。我看婷儿如此入迷地做事情,心里又爱又怜,忍不住责备自己:“早几个月不抓紧时间,今天上午还在看小说,现在却拿婷儿出气。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过去一直在准备功课,哪至于连教女儿拆船的时间都割肉似的疼呢?” 想到这儿,气也消了。又回忆起自己好像是上小学时才会折船,至少也是七八岁的样子,而婷儿才4岁,我4岁时会干啥呢?只不过会捡地上的梨核罢了(困难时期,饿的),现在我这样对待婷儿实在是太苛刻了。 正想着呢,婷儿又来求教了。这回,我和蔼地指导她完成了翻船的工序。她又拿出一张纸,要再折一只船,我应允了,并提出她独立完成,我来把这事记入日记。 我是快16岁时才开始培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习惯,我对婷儿提出这种要求是否太过分了呢?她毕竟才4岁半呀!卡尔·威特的父亲正是为了避免出现对两个孩子要求不一致的局面,才不让威特成年前与同龄儿童交往,以免给孩子的是非观念造成混乱。他这样做是对的。但我没有这个条件,我只有努力想办法,既减少孩子思想混乱的程度,又防止婷儿形成苛求别人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恐怕我首先要改变对婷儿的苛求态度。我愿和婷儿一起改正缺点。 我在想办法调整,婷儿也在想办法调整,当天晚上婷儿就提出,妈妈考试期间她愿意到旁树姨妈家去住(我表姐很痛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我对婷儿的态度缓和多了,当她干某件事兴致正高的时候,我不再强迫她马上停下来做我要求她做的下一件事,而是对她说:“好吧,那就再给你5分钟吧,但是你必须守信用,时间一到,你必须去做什么什么。”这种时候,婷儿总是很守信用的。 这些天婷儿画画进步也很大,几乎每天都要给我带张画回来,那天却因为黄维怡抢了她准备送给我的画,伤心得哭了半天。我从“可爱的人要忠厚待人”这一点劝了她半天。她因为对《银匠哈桑》为人忠厚这一点印象很深,很想有些美德,才勉强止住了泪。 但她仍然奇怪为什么对人对己要用不同的标准?后来我想了个简单明了的理由说服了她:“因为你受的教育比他们好,懂的道理比他们多,应该给他们带个好头。但你不是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的错误应该由他妈妈管。”此后我只消问一声:你是他/她的妈妈吗?婷儿马上就能跳出心理误区。 重视集体生活,培养社会技能 《情商之门》的作者说:“在孩子的所有情商技能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与日后的成功和生活质量关系最为重大。要想在社会中如鱼得水,孩子们必须学会了解、熟悉社会环境,并对之作出适当的反应。孩子们必须懂得如何把自己与他人的期望和需要相协调。”中国人奉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双重标准,实质上也是为了协调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我认为,为了学会很好地与人相处,婷儿还需要学习更多现在被称为“情商技能”的东西,最好的学习地点,就是幼儿园和学校。需要集体生活和游戏才能养成的很多性格和能力,如:友爱、协作、大方、守纪、开朗、公道、礼貌、自尊、集体观念、竞争意识、责任心、组织能力、服从精神、领袖能力、牺牲精神等等,这些都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离开了集体几乎无法培养。上述种种都让我为没把婷儿培养成“孤家寡人”式的“神童”而感到庆幸。 社会技能也和其它情商技能一样,是可以学会的。办法很多,比如,父母的典范作用、父母有针对性的教育、确保孩子精神发育与年龄相适应,都能达到使孩子学会社会技能的目的。 正如我所估计的那样,婷儿在幼儿园没有学到什么新知识,但却在我的指导下学到了很多重要的情感和社会技能: ....婷儿说:她和唐颖为争当娃娃的妈妈,都哭了,我就事论事,告诉她:“先争后哭是愚蠢无能的办法,聪明人应该主动去安排组织小朋友轮流当妈妈。”当晚在市歌排练厅,她和一个6岁的女孩子玩得很好,我只是提醒过她一句:“早上谈过的要会安排。”事后问她,她高兴地说:“我先当卖菜的阿姨,让姐姐当妈妈,后来我又当妈妈,姐姐当卖菜的阿姨。”(组织能力就是这样萌芽的。) ....婷儿在礼貌方面很有进步,道歉、致谢,已成为她下意识的行为,问好的习惯也在养成。为了这一点,我总是主动向别人问好,她就自然地跟我学。这比单独强迫她问好效果好多了。另外,到什么地方去,我总是记住提醒她注意礼貌。提醒之后,她就更加注意自己的礼貌问题,这对于培养自制力也是有好处的。 婷儿在幼儿园同小朋友关系不错,她爱幼儿园。今天迟到了,教室里没有人,都蹲大便去了。婷儿说她能一个人呆在这里,“我又不动桌上摆的纸和笔呢!”我就放下她走了。这一点很不容易。让她一个人呆在什么地方,这真太难了(l岁多时妈妈突然“消失”,给小婷儿留下了害伯往事重演的“后遗症”)。以后要逐步训练她独处的胆量。 婷儿在幼儿园能想起吃感冒药,基本上按我的吩咐,自己吃药。 为了让婷儿建立集体荣誉感,幼儿园开花会时,我带着她跑了很远的路买回一盆红、黄两色的“白头翁”,成功地参加了花会。 买花的例子在情商专家看来很有建设性一有时候要帮助孩子“做出成绩”,让孩子获得“很大的成功”,这种喜悦的力量足以推动孩子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除了在幼儿园学习与人相处外,邻居小朋友之间的玩耍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小孩子在一起玩都很好。这有助于弥补位生子女的天然缺陷。但也不能放任自流:3岁多时,婷儿弄坏了小袁的女儿邓玲的压发圈,我就告诉婷儿得用准备买气球的钱来赔偿邓玲的压发圈。那会儿婷儿刚从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中学会了运用“心中的痛苦”这一说法,就说:“我忍受着心中的痛苦,等你下个月发了工资再买气球。” 这是为了让婷儿为自己的过失承担后果。顺便说一句:要忍受痛苦的意识,婷儿十分明确、她身上的痛、痒,我都要求她忍耐,不哭闹、不乱抓。这不仅因为“坚忍”也是意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因为一个人老是用身体的小不适来搅扰别人,也是不受欢迎的。婷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她这样做了,也这样要求我。 与用不同观念、不同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们在一起玩,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我平时尽量减少她同这种孩子的接触一我不能让还不能自觉把握自己的女儿去受消极面多于积极面的孩子的影响。实在避不开的时候,也要及时消除不良影响,并帮助婷儿积累经验: 十来天前,一个朋友给了婷儿一枝金银花藤,婷儿和xx在一起玩了不到两分钟婷儿就哭了。我来询问原因,xx抢先说:“她扯花,我拿过来不让扯,她就哭了。”我又问婷儿:“是不是这样?”婷儿只是哭着喊:“妈妈!”说不出话来。 我边批评婷儿不该扯花和哭,边牵她回家。路上,婷儿哭着说:“不是我扯花,是xx把花抢过去扯的,xx撒谎,我讨厌xx。”说完就大声痛哭起来。 我猛然想起周克芹说的,“看看小孩第一次感觉到欺骗的时候,有些什么反应。”我明白,这就是婷儿的第一次。我很理解她的心倩,但不能跟着她诅咒xx。我纠正她说:“只能讨厌xx的缺点,不能讨厌这个人。而且哭是无能的,哭只会坏事。如果你当时就冷静下来,对自己说不要哭,把真实情况告诉妈妈,妈妈就会批评xx的缺点,让她改正。你一哭什么都完了,别人只听到xx的说法,只能认为是你扯花。所以以后千万不要哭。怎么样,撒谎的滋味好受吗?这下你也尝到了,以后千万不要撒谎。”事过之后,婷儿确实没有撒过谎。(以前有过做了不对的事不敢承认的情况,每次都受到严厉的惩罚,主要是斥责、生气,气极了也打过屁股。事情虽小但性质严重,不敢宽容。必须从小培养以诚实为本,以撒谎为耻、为恶的品质,养成敢做敢当的好习惯,这是与人格、与责任心密切相关的问题。)看来,反面教育,直接刺激有特殊意义。 从小目标开始,培养上进心 让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成长,最大的问题就是幼儿园和学校中所教授的课程仅仅相当于儿童平均水平,那些能力很强的儿童会因为挑战性不足而对这些课程丧失兴趣,以至于出现在听老师说话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日本的早教专家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兔子与乌龟一起赛跑”,并认为实力悬殊太大是兔子中途睡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婷儿听故事、画画、写字或自己玩时,注意力倒很集中,而且很持久,但在幼儿园上课时注意力就不够集中。我想,为了避免重蹈兔子的复辙,必须从幼儿园开始就消除婷儿在“龟兔赛跑”的格局中必然产生的懈怠心理,培养她注意倾听别人谈话的习惯。这里面亦有个能力问题,要会听、会想才行。既然学有余力,那就设置一些对她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又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以此来培养上进心。这些目标,绝大多数都与提高情商有关。 我为婷儿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幼儿园中班争红星: 1985年10月5号。我发现婷儿班上的“红星栏”上婷儿没有得红星,便让婷儿去问班主任王老师“我主要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王老师说,婷儿听课时没有主动回答陈老师的提问(你的小手会干什么?),所以没得红星,并指出婷儿听课、吃饭、拼玩具时,都爱东张西望,跟别人讲话,注意力不够集中。我和王老师谈话时,婷儿急于解释,大哭了一场,很不服气。 回家后,我很耐心地同婷儿谈了一次话。帮婷儿回忆那天上课的情景,并重新提问让她回答。婷儿回答的不是“手会干什么”,而是“我去干什么”。我指出之后,她服气了,还想起那天根本没听见老师的提问。 我告诉婷儿:“老师讲课时,小朋友应该看着老师的眼睛。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这时,婷儿的眼睛又在看她手里玩弄的纸片,我马上批评了她,并要求从现在开始练习。等婷儿的大眼睛注视着我的眼睛时,我表扬她做得对,这是懂礼貌,有教养的人的好习惯,希望她能坚持到底。说着说着,婷儿忽然打断我说:“对不起,我又看了一下我的手。”我趁机说:“你自觉地不让自己做想做的事,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人有毅力,不仅表现在坚持做应该做的事情上,还表现在不让自己做想做却不该做的事情上。比如说现在吧,你很想东张西望,动这动那,但这些又不该做,你如果能克制自己不做,你的毅力就要增加了。”这些话,婷儿听得很专心,往下将近四十分钟的谈话,包括婷儿回答在课堂上未回答的问题,和教婷儿看图说话,都很顺利。 .....上次谈话的第二天,上课谈国庆节看到了什么,婷儿因用普通话回答,得了奖品。 今天上课谈秋游(游人民公园)印象,真倒霉,今天偏偏不贴红星,只给发个用废包装纸算的“小山”。 (还好,第二天补贴红星,有婷儿一颗。) 10月24日。今天上课认数字,1-9,婷儿全认下来了,是全班惟一个,老师奖励婷儿一颗红星。我和婷儿喜出望外,谈了许久。婷儿从认字书的目录中学会了认百位数,认个位数当然不成问题,我们喜的是红星数目同多数小朋友一样,是两颗,仅次于詹培(他因拼智力玩具意外地得了一颗),老师说谁得红星多,就到北京旅游(把照片贴到地图上)。这下,婷儿有可能争取先去了,我们谈论的就是如何争取每次上课都得红星。 我为婷儿提出的第二个目标,是改正吃饭时东张西望的缺点: 这个星期,一直在想办法纠正婷儿吃饭爱说笑、爱东张西望的毛病,谈了多次都无效,今晚决定,从明天起,不改这毛病,就关 10分钟厕所,犯一次,加 10分钟,改掉为止。婷儿自己提出,眼睛看着碗,改正东张西望,想说话时心里就说“不要讲,不要讲!”吃饭要小心,不要撒饭(撒到桌上还得赶到碗里吃,不卫生)。这三条婷儿反复了一次,基本做到了。今天婷儿第一次当值日生,很认真、很自豪,饭吃得特别快。 第三个目标是争取入选舞蹈班: 幼儿园嫌舞蹈班的孩子条件差,决定另办一个不收费的班,婷儿毛遂自荐,居然被吸收了。这种积极的态度当然受到了我的表扬。这个班想在节日表演节目。要从17个孩子中挑10个出来,我鼓励婷儿认真学、刻苦练,争取入选。我希望婷儿从小就有“在竞争中取胜”的意志,并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 第四个目标是争取睡午觉时快点入睡: 睡午觉的问题,用边勾脚趾头边数数的办法解决得很好。这个办法利用气功原理,使意念集中在脚上,催眠效果极灵。只要坚持下去,对身体就很有好处。但不知婷儿能坚持下去不?(这个办法直到现在都还在用。) 这些目标对别人也许没有什么意义,但对婷儿来说,却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效果,正是这种不断更新的小目标,让婷儿始终有需要争取的东西,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上进心: 昨天,婷儿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骄傲?我用小桶、大桶、井、河、江、海的不同客量来解释骄傲的原因,骄傲的可笑。效果很好,婷儿马上用小杯、大杯来作比。今天婷儿说:“刘蓓看老师先喊别人不喊她回答问题,很不高兴,有点光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样子。”我告诉婷儿:“那叫嫉妒。”婷儿说:“有点嫉妒。”我问婷儿嫉妒不?婷儿说:“我才不呢,妈妈说过不应该嫉妒别人,别人上去回答问题我很高兴。”我趁机说:“是的,别人进步,你才会有好朋友,对落后的人,你可以宽容他们的缺点,但很难做朋友,进步的小朋友多了,国家才会进步。” 既要学会争取,又要学会放弃 孩子要全面发展,兴趣必须广泛、所以早期教育特别强调多方培养,因为孩子最初几乎没有中心兴趣,或中心兴趣极不成熟也极不稳定,其生理和心理素质还会不断发展变化,过早的和人为的定向培养,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 我一向鼓励婷儿从事艺术活动,如学习和欣赏音乐歌舞绘画造型等。学习艺术既是智育也是美育,对促进幼儿大脑右半球的发达,增强想象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力有重要意义,发展这些兴趣有助于培养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并获得具有创造特点的性格品质。 我总是在抽象思维训练的休息时间里和婷儿一起唱唱跳跳,我把它称之为“马克思式的积极休息法”。婷儿就在这些零零星星的学习间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如: 近一个月来,我开始教婷儿统音阶,婷儿的音准大有进步,但还是不能固定用一个调唱完音程跳动较大的歌,奇怪的是唱《记得有一天》这首歌却很准,在梦里唱都不走调! 婷儿很爱听《江姐》中的唱段,也爱听《月亮颂》和优美的陕北民歌,她居然听会了《不要用哭声告别》的前一段,她爱听京剧,自己乱哼时,还有点像呢! 婷儿想学动脖子,结果脖子没动好,倒扭会了迪斯科.... 当孩子迷上了某种与他的先天条件不相适合的事物时,我认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迷津”。因为多方培养并非要求面面俱到或平均使用力量进行教育,还必须视环境、条件是否许可,尤其是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发展前景而因材施教。年幼的孩子天性都很自信,即使面对无法逾越的困难和无数次失败,这种自信也毫不减弱。尽管有经验的人早就看出来没有可能成功,小孩子却天真地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成功的。虽说这是预定的心理发育过程(一般说来,要等孩子进入五年级之后才能区分能力与努力的区别),但我不想让婷儿在没有成功可能性的路上白白耗费宝贵的生命,一旦遇到这种情况,马上抓住机会,教她学习“现实地思考问题”。 比如说,婷儿从小就喜欢跳舞,对舞蹈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刚满4岁时她还对跳芭蕾产生了强烈兴趣那是在我带她看了美国电影《转折点》之后,在这部舞蹈家传记片的艺术感染下,婷儿一心要当芭蕾舞蹈家。但是从遗传的角度来推断,婷儿的身材肯定不适合当芭蕾舞演员,我就在不伤及她对舞蹈的兴趣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帮助她放弃了跳芭蕾的愿望: ....上床后,婷儿要练舞功,她做了几个“小踢腿”还挺像回事的。只不过脚是半勾半绷,很可笑。我帮她纠正了,她自己又来做“擦地”,前天我曾笑话过她的弯膝“擦地”,今晚,她做的就是直膝“擦地”。练了一会儿坐地压腿,又练了一会儿下腰,婷儿提出要练“挥鞭转”。我说这个太难了,妈妈转不来,只知道怎么转。她就要我做个样子,她来转。 婷儿转了几下,当然不行,我趁机告诉她,必须先练“立前脚掌”,婷儿马上就扶着床栏杆踮起脚练起来。小肚子圆鼓鼓地挺着。我帮她摆好了手位,她说:“帮我买双芭蕾鞋吧。”我说:“除非你能连续立半个小时,否则是不能穿芭蕾鞋的。”“我能立半小时。”我笑了,说:“那好,你看着钟,现在长针指着6,等它指到12,就是半小时,你试试看吧。”“我行!长针一会儿就指到7,7过了就是8、9、10、11,然后就是12,你就给我买芭蕾鞋。”5分钟过去了,婷儿还是信心十足,中途挠了一次痒痒,学会了收腹,放松脖子。我怕她明天腿疼,劝她算了,没有人能立半个小时。她不肯,只顾收腹。又过了两分钟,她只好认输了。我忙让她坐下,替她搓小腿。她说:“主要是脚趾头受不了。” 我趁机做了半个多小时的劝说工作搞芭蕾不能吃糖、肉、巧克力及许多好吃的东西,她总算打消了当芭蕾舞蹈家的念头。 孩子需要学会“该放弃的就放弃”,家长也要学会。当你让孩子学习演奏乐器的时候,如果你想的是演奏乐器可以使手指变得特别灵巧,有利于智力开发,你就会仅仅因为孩子在练琴而高兴,决不会为孩子又弹错了几个音而生气失望。你高兴,对孩子就是一个积极暗示,孩子就会更加喜欢练琴,即使琴弹得不好,也培养了对器乐的兴趣,更何况还促进了大脑发育。 早期美术教育的标准,主要也不是以孩子画得像不像来衡量,而是要看孩子是否爱美的事物,是否能大胆动手绘画和造型,是否能发挥想象,创造和制作美的形象、美的作品。家长没必要为孩子画得不像而急躁不安,如果大人对孩子斥责不断,“懒、笨、不专心、不刻苦”之类的消极暗示不绝于耳,孩子又烦又怕,哪里还顾得上兴趣不兴趣呢?对此,我也经历了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 ....晚上,婷儿蒙画,练习圆圆、画人。她说要连着练3个月的圆圈。袁老师说画好了圆就可以教许多新东西,另外,要教孩子学会看示范,这是练习观察力,其中包含“找特点、找要领”的能力。此话有理,这给我以启发,不再为婷儿学不像而发火。 结果,婷儿对绘画的兴趣又得到了健康发展的环境,在幼儿园中班的图画班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 和姥爷做朋友,快乐又有趣 1986年春,我的电大课程进入关键时期,又要准备大三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又要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恰好这时弟弟的岳母把我弟弟的孩子接走了,我妈妈一腾出手来,就到成都来看我们,并决定把婷儿带到鄂西大学去住半年,让我专心准备毕业论文。 这一回轮到婷儿为我做牺牲了。因为幼儿园的图画班请了个很好的图画老师,姓袁;是东城区青少年宫的美术老师,她对培养美术人才很有经验。婷儿在她的指导下,进步很快,是图画班的尖子之一。等婷儿半年之后回成都时,由于缺了半年课,已经跟不上这个图画班的课了,而另一个当时和婷儿水平相当的女孩子王玉则继续保持领先状态,后来更是在袁老师的指导下,走上了学习美术专业的路。 如果当时有一个适合婷儿学习进度的班,我一定会让婷儿继续学习下去,遗憾的是,中国的幼儿园和小学中学都没有根据各人进度选择学习等级的制度,我又没有时间陪婷儿去上幼儿园以外的图画班因为我是从电大二年级开始在职自学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之后,我还得在两个月之内补考完电大一年级的全部课程,才能结束电大的学习任务。因此,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婷儿在绘画能力上与她的好朋友王玉差距越来越大。事实上婷儿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时间去满足自己仍然存在着的对绘画的兴趣。 不过,世间的事情总是有失必有得,在鄂西大学度过的半年时间对婷儿的成长也很有建设性。 鄂西大学所在地恩施是一个山育水秀的小山城,城的四周是一层比一层高的山,城边的丘陵上长满了青翠的马尾松,鄂西大学就坐落在青松掩映的丘陵之上。晚饭后,姥爷经常带婷儿到山坡上去散步,姥爷就像我在成都所做的那样,看见什么就教婷儿什么。 刚开始,婷儿有点怕姥爷,但很快就喜欢上他了。姥爷也很喜欢婷儿,他们俩只要在一起就笑声不断。姥姥在信里写道: 今天晚饭后,婷儿和姥爷到山上去捡松果,收获不小。婷儿捡了松果,还做了一首诗: 松果松果你别躲, 捡回家去烧煤火, 煨的排骨香又香, 三人吃得乐呵呵。 姥爷是个多才多艺的学者,他不仅教婷儿编顺口溜、编谜语、背古诗、背乘法表,还教婷儿英语和画画。鄂西大学往后几公里的山上挂着几条小瀑布,水源来自山腰上的“龙洞”。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元老陈诚在龙洞附近修了一座别墅,这个未经开发的溶洞因此而闻名于恩施。一个星期天,姥爷特地带婷儿到龙洞去玩了大半天,他们带着画笔,又是爬山,又是写生,不知有多快活。 从那天起,和姥爷一起爬山就成了婷儿最喜欢的活动。“六一”儿童节,姥爷带婷儿跑了不少路去爬城东的五峰山。婷儿和11岁的邻居小姐姐一直爬上山顶的连珠塔顶层,极目远眺,真切地体验了一次“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回来后婷儿精神好极了,在阳台上蹦蹦跳跳的,直说连珠塔不高,一点也不累。姥爷却累坏啦! 我认为,经常登山望远对她日后反复听到的提醒“不要做井底之蛙”,有很强的反证作用。在成都,就很难有这样的登高机会,就是登上了摩天大楼,视野也没有山顶广阔,而且坐电梯登高,也体验不到奋力向上终于成功的喜悦。 姥爷在阳台上种了一些花,有一天,姥爷发现一只蝴蝶在一盆花上产了一些卵,马上叫婷儿来看,从此,每天观察蝴蝶卵的变化就成了爷孙俩的一大趣事。婷儿就像我小时候养蚕一样,惊喜地关注着蝴蝶由卵变成毛毛虫,又由虫变蛹,再由蛹化蝶。姥爷则在观察过程中给婷儿讲授了许多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婷儿进中学后,生物课学得很轻松,跟她从婴幼儿时代就经常观察动植物,形成了对生物学知识的敏感性,是分不开的。 5岁的婷儿对姥姥的模仿也上了一个台阶,姥姥在信里写道: ....现在我早上上街买菜,给婷儿留个字条,她就不哭,起来自己穿衣服。下午她上幼儿园,我在睡觉,她也要给我写个字条。她说园字不会写,我说你就画个○吧 !结果幼儿园写成了“又儿○”。 当然,婷儿还是太小,不懂事,姥姥姥爷也想了不少办法来调教她: ....婷儿拿剪刀把新门帘剪了一寸长的口子,我罚她在厕所关过10分钟。 ....她表现得好,每天都给她奖励一个红蝴蝶贴在日历上,4月份是从6号开始的,婷儿共得了13个红蝴蝶,5月份她计划要争取得28个红蝴蝶。她吃饭有些调皮,我们就选她当“席长”。这样她吃饭就好多了。 ....姥爷没有打过婷儿,只是婷儿犯了错误,姥爷对她的态度很严肃。老爷说她的优点是是非分明,她错了,她承认错误,但不能冤枉她。姥爷说婷儿的性格是可贵的。 ....昨天婷儿还到学校收发室给姥爷拿回报纸和信。姥爷说:婷儿要接走了,我真是舍不得! 6岁拍电视,出演《桃花曲》 1986年秋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结束了电大中文专业的学习,把婷儿接回我的身边。半年后,婷儿偶然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挑战:在卫生部和四川省人艺合拍的公益片电视剧《桃花曲》中扮演小主角“小英”。 那是婷儿快满6岁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她流鼻血没去幼儿园,在我的办公室见到了导演陈福黔。导演问她叫什么名字,她把红红的苹果脸一扬,说:“我叫刘一婷(婷儿4年级才改叫刘亦婷),你就叫我婷婷好啦!”导演喜欢婷婷天真活泼、聪明大方,见她的个头长得也像一年级小学生,当场提出让婷儿来演女主角桃花的女儿小英,并简单扼要地讲述了《桃花曲》的故事: 小英的爸爸死后,奶奶从麻风病院回家了,村里的大人孩子都不相信奶奶不会传染人,像讨厌瘟疫一样歧视躲避小英家的人。桃花妈妈不肯丢下奶奶不管,爱她的人也不敢娶她。后来,由于小英的原因,桃花妈妈和小英的司机“大朋友”(由大明星张国立出演)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我和婷儿觉得小英的形象挺可爱的,便高兴地答应了导演的邀请。几天后,我分别向单位和幼儿园请了半个月的假,陪着婷儿和剧组一起来到了桃花盛开的龙泉湖。 在半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婷儿超前发展的理解能力,使她把“小英”演得非常成功。刚开始,导演想用示范的办法让婷儿跟着模仿,可是婷儿很不习惯盲目模仿,难以“入戏”。我向导演建议,不妨试用跟成人演员“说戏”的办法,让婷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演。结果正如我估计那样,婷儿一听就懂,很快就能“入戏”。可以说,小英在剧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婷儿听导演或我“说戏”之后即兴表演的。 对儿童演员来说,最头疼的就是拍“哭戏”,不巧的是,在上下两集《桃花曲》中,小英竟有四场“放声大哭”的戏!为了拍好这些哭戏,自然生出不少拍摄趣闻,我把拍哭戏的趣闻都写进了《有趣的小演员》中的“小英四哭”: 拍笑的戏好玩儿,拍哭戏就不好玩了,偏偏小英还得哭四次!婷婷是妈妈陪着来拍电视的,把婷婷弄哭,自然成了妈妈的任务。 第一次哭,是小英的奶奶治好麻风病回家后,同学的妈妈不许他跟小英玩儿,小英被摔倒在路上,吓哭了。为了拍小英哭的特写,婷婷可吃了苦头。妈妈以为狠心揪一下女儿的屁股,婷婷马上就会哭的。不料婷婷刚拍了“抬花轿”的戏,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妈妈使劲揪了七八下,她还在笑着来饶,直到实在忍不住肉痛,才“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为了拍出憋了半天才哭的效果,导演故意吼道:“闭上嘴巴!不许哭!”婷婷赶快闭上嘴巴,竭力忍住哭。导演喊:“哭!使劲哭!”她才痛痛快快地哭起来。拍完特写,导演连忙跑过去把婷婷抱起来一个劲儿地安慰:“别哭了,别哭了,已经拍完了。婷婷真乖,你要是笑一下,就是最好的小演员!”这话真灵,婷婷果然笑了。 第二次哭和第三次哭其实是一场戏,小英被同学们欺负,不想读书了,桃花气得打哭了她。为了拍摄方便,必须先拍挨打之后哭的镜头,再拍挨好和母女抱头痛哭的近景。这样一来,挨一次打非得哭两次才行。这回妈妈再也舍不得揪了,想起婷婷最怕妈妈离开她,妈妈请女演员罗秀春到拍摄现场说:“婷婷的妈妈走了,她单位上刚刚打电话叫她一个人先回去。”婷婷不知真假,眼泪一下就上来了。妈妈从录相监视器里看到女儿哭得那么伤心,心里直发愁:还得哭两次呢,可怎么办哪?! 没想到,第三次哭却十分省劲儿。桃花妈妈打得并不重,婷婷却哭得很伤心。导演一喊:“停!”桃花妈妈连眼泪都顾不上擦,就担心地抱住婷婷边擦边问:“打得疼吗?”婷婷却甜甜地一笑:“不疼,桃花妈妈,真的不疼。”拍完戏,妈妈问她:“这么容易就打哭了?”婷婷得意地说:“开始我是假装在哭,我心里想着哭吧,哭吧!就真地哭了。”导演听见了大感惊奇,说:“嘿,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也会用‘第二自我’来演戏!” 让小演员哭并不难,难的是哭得再狠也不忘演戏。最后一次拍哭,婷婷就真地耍起横来了。刚刚拍完同学打掉小英的课本,把小英推倒在泥地里的戏,婷婷就非要按干净裤子。妈妈不答应,还故意拿脏裤子上的“蛔虫卵”“苍蝇卵”来吓唬她。婷婷气得大哭起来,摄像机连忙对准了她。导演对婷婷喊:“快说,我的书....”婷婷根本不理他,只管哭叫:“打妈妈!讨厌妈妈....”直到妈妈说:“听话!趁着蛔虫卵还没变成虫,赶快把戏拍完!”婷婷才伤心地哭叫起来:“我的书....我的书包....” 凑巧的是,《桃花曲》在中央电视二台放映的时候,姥爷和姥姥刚好买了彩色电视机,当他们从屏幕上看到日夜思念的婷儿时,真是高兴得嘴都会不上了。我们则把婷儿得到的2O0元片酬加进了买电视机的专款,这台富有纪念意义的18卧式老彩电,到现在我还舍不得换呢! 母女对话录,入选《新中国的一日》 拍电视剧的兴奋劲儿刚过去,各大报纸上同时刊登的“《新中国的一日》征文活动启事”又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在选修“中国现代文学史”时了解到:半个世纪前,以茅盾为首的一批进步文化人曾经发起编辑了一本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一日》,这部征文集通过众多普通人的笔,为1936年5月21日的中国照过一张“像”,它为唤醒中国人的救亡意识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没想到,50年后的今天,又有一批有心人想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方式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摄一张“像”,既可给渴望了解中国近貌的中外朋友们以直观生动的印象,又可与50年前的中国做一个对比。《新中国的一日》编委会呼吁各界人士都把1987年5月21日这一天的经历、感受写下来寄给他们,入选的征文将由华夏出版社结集出版。 这则启事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编委会共收到稿件13000多份,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都踊跃地参加了征文活动,如宋希濂、费孝通、夏衍、杨沫、聂卫平、沈醉、叶永烈、程乃珊....等等。我和无数热爱祖国的公民一样,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参加这次有益于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横断面的征文活动,把当代中国社会一日中的点滴留给后世”。而且我还希望有婷儿这样的接班人在50年后再次发起《新世纪中国一日》征文活动,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于是,我在5月21日之前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婷儿听了,并且告诉她,我准备把她当时正在做的一个智力训练活动“家庭新闻发布会”写下来。婷儿对此也很感兴趣,那天一出幼儿园,我们在路上就开始了问答,回家以后,又用录音机把我们的问答重复了一遍,然后再根据录音整理成了这篇应征的稿件: 幼儿园里的“新闻”一一刘一婷答妈妈问 妈妈:婷婷,你先做个自我介绍好吗? 婷婷:好吧。我叫刘一婷(“亦婷”是后来继父帮她改的),是成都币第3幼儿园大(2)班的小朋友。我今年6岁,是3月份过的生日。满了6岁以后,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妈妈都要让我“发布新闻”。我总是一坐上“专车”(妈妈的自行车后座)就开始讲幼儿园里的各种事情。妈妈边骑车,边给我的“新闻”评分。有的评成“好新闻”,有的评成“一般的新闻”,还有的干脆就评成“不是新闻”,真好玩儿! 妈妈:今天不比往常,咱们要把幼儿园的新闻写下来,寄到华夏出版社,印到一本书里,你还记得是什么书吗? 婷婷:《新中国的一日》,书上全是5月21日的真事儿,对吗? 妈妈:对。这本书是隔了5O年才出第2本呢!这回咱们能不能被选中,就看你今天有什么新闻了。 婷婷:别担心,妈妈。今天我得了好多新闻呢! 妈妈:是什么事儿啊? 婷婷:星期二的幼儿园体操比赛出结果了,我们班得了个第1名。这个新闻不错吧? 妈妈:不错!这下你们班就有两个第1名了。 婷婷:这个第1名和上一次的第1名名不一样。上次跳《小螺号》,是幼儿园自己搞的比赛,我们得了第1名,只是给大(2)班争了光。这一次体操比赛,我们是代表三幼去的,是全东城区的第1名,这可是给全幼儿园争的光哦!比赛那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人做错动作,也没走错队形。可惜你没去看。 妈妈:是挺可惜的,不过我更愿意让你讲给我听。 婷婷:为什么呢? 妈妈:好处可多啦。你想想,为了给妈妈“发布新闻”,首先你得注意观察吧?观察到了,还得把话想完整了,才能说清楚吧?经常练习,你就变得会看、会想、会说了。比起刚刚开始“发布新闻”的时候,你不是进步多了吗? 婷婷:是的,现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表扬我词儿用得好,反应也快。 妈妈:这都是练出来的,对吗? 婷婷:对。妈妈,我们今天学了一首新儿歌,可好听了,我背给你听好吗?.....糟糕,第一句我忘了。妈妈:那就从第二句开始背吧。婷婷:好吧。......好像大桥两边架。我从上面走过去,迎接外国的小娃娃。你好呀,你好呀,美国的小尼娜。 你好呀,你好呀, 日本的小樱花。 欢迎你们到我家, 庆祝“六·一”儿童节, 全世界小朋友是一家。 妈妈:嗯,挺不错的,第一句是不是跟彩虹有关哪? 婷婷:就是就是!我想起来了,“一道彩虹天上挂,好像大桥两边架”,哈哈.... 妈妈:好了,婷婷,咱们结束把。你还得练习报幕呢!星期六就是23号,东城区幼儿文艺汇演就要开始了。明天晚上咱们要看《坎坷》(墨西哥电视连续剧),也练不成,全靠今天晚上了。 婷婷:好吧,妈妈,再让我说最后一个新闻吧,一分钟就够了。你看着表啊。预备,开始!今天中午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我发现嘴巴里长了两个小尖尖,顶得牙齿很疼。 妈妈:让我看看。唉呀婷婷,你要换牙了,乳牙还没掉,新牙就冒出尖了。人家都是7岁换牙,你怎么6岁就换牙了? 婷婷:我们班好多小朋友都在换牙呢,蒙肖、罗凯、杨丽娜、黄奇... 都是6岁。曾医生说,独生子女营养好,发育得快。 妈妈:噢,是这样啊。喏,咱们到家了,下来走吧。 一年后,我在《(新中国的一日)的编辑经过》中看到,“在13000份稿件中,从6岁稚童到百岁老人,没有哪一个年龄层没有来稿。”这个“6岁稚童”说的就是婷儿。我们的稿件经过了先后4次筛选,而且因为“北京、江苏、四川、辽宁是来稿最多的地区,其稿件只好从严选取”,但最终还是脱颖而出,和480赢入选征文一起载入史册,成为反映当代中国的一个小侧面。 能以这样的“成果”为婷儿的幼儿时代画句号,我已经相当满意了。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学习励志 最新文章 |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
名言警句大全 |
诗词读写丛话 |
文言和白话 |
爱弥儿 |
中学生成功法 |
品贤文谈做人 |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