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古典名著 -> 文选讲读 -> 《对楚王问》 -> 正文阅读 |
[古典名著]文选讲读 《对楚王问》 [第14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文选讲读: 《对楚王问》
中国文学关键词 1,问对 刘勰在《文心雕龙?杂文》中评论道:“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其中的“对问”即指此文。在文体上,刘勰将其与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可见在他看来,“对问”是属于不便单独归类的一种文体。接着,他又称“对问”为“文章之支派,暇豫之末造也”——这是将其视为消闲潜兴的东西;“然讽一劝百”,又不无寓托寄寓其间。最后,“负文馀力,飞靡弄巧”,可见文辞亦有可观者。 2,知音 宋玉在《对楚王问》一文中,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对比为例,说明唱和者的多寡,是由歌曲本身就存在着文野、深浅、高下、雅俗之分这一事实决定的,并以此标榜自己志趣绝俗、行为超群,故所作所为不被芸芸众生理解也是不足为怪的。宋玉此说的本意当然并不在于论乐本身,但却触及到了审美鉴赏上的一个重要命题——“知音”。刘勰即由此引申出“知音其难哉”的慨叹:“俗鉴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杨》,宋玉所以伤《白雪》也。”(《文心雕龙?知音》)而后陆机也从宋玉之论出发,提出了以俗济雅,雅俗共济的美学命题:“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文赋》)此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遂成为文艺作品中雅与俗两类作品的代名词,引起了历代文学家、理论家的诸多议论,其端倪正出于宋玉此文。 问题分析 1,此文为宋玉明志之作,但行文上却并非“直言其志”式的自我剖白,试分析宋玉“自辩”的特点。 本文中,宋玉自辩的最大特点在于行文上的“迂回曲折”。文中虽也有驳论,但却回避了短兵相接、针锋相对的方式,而是迂回曲折地委婉自陈。文章开篇先虚设了楚王之问:“先生其有遗行与?”借楚王之口将“士民众庶”对自己的不理解作为靶子亮出,然后又凭借此笔所造成的悬念,引出一番自己的辩答。在宋玉之对中,也不是急于申诉自己的清白无辜,而是虚与委蛇,先退一步:“唯,然,有之。”然后再从容讲出自己的道理来,颇显出受谤者的豁达大度以及临辩时的儒雅与潇洒。 2,宋玉此文具体是通过何种方式“自辩”的? 本文“自辩”的具体方式可用四字概括:借喻晓理。文章通过两组比喻来完成驳论和立论。第一组是通过《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比较,隐曲地陈述了自己超凡脱俗、曲高和寡的现状和原因。第二组是将凤与鷃、鲲与鲵相对比,以连续两个“岂能与之”的轻蔑反问——“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和“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来嘲笑小人的浅薄,更凸现了君子不可与之同日而语的傲岸气概。此两组比喻深入浅出且生动形象,无需直白的辩解,其理自晓,其意自明。这也正是宋玉高明之处。 3,刘熙载曾评价此文:“用辞赋之骈丽以为文者,起于宋玉《对楚王问》。”(《艺概?文概》)如何理解此评语? 此“对问”虽属“杂文”,但确有骈文之特点:富于感情色彩的铺陈夸饰,排偶句法的娴熟运用,都使得文辞华丽,文势跌宕,文气委婉。用“绝云霓”、“负苍天”,极赞凤凰翱翔之高,气势雄浑,音节铿锵;用“朝发”、“暮宿”,西起昆仑,东游碣石,极叹鲲鱼遨游之远,酣畅淋漓,意象奇突。这些都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此种排比、铺陈、夸饰,以及寓说理于譬喻、说情的运笔方法,以可窥见杂文笔法之端倪。 文化史扩展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均为古代楚国雅曲名。《下里》、《巴人》则为当地民间俗曲。自宋玉《对楚王问》一文后,又经刘勰《知音》篇、陆机《文赋》之阐扬,逐渐发展成为成语,分别代表文艺作品中雅与俗两类作品。后世文学家、理论家对此发为议论者颇多。 集评 昔我资章甫,聊以适诸越。行行入幽荒,欧骆从祝发。穷年非所用,此货将安设?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不见郢中歌,能否居然别?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晋 张协《杂诗六首》之六) (王)介甫为殿中丞羣牧判官时,作《郢州白雪楼》诗,略云:“折扬皇荂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知音四海无几人,况复区区郢中小?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及作相,更新天下之务,而一时沮毁之者蜂起,皆如白雪之句也。(宋 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巻二十八) 天下忌才者虽众,而怜才者亦复不尠。是以阳春白雪、遗世独立之章,终不淹没于酒媪醋妇之手,而留其万丈光焰,比于日月云霞,以待有心目者之快覩。《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此言有其实者有其名也。(清 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巻五《杨犹龙续刻诗集序》) 《宾戏》《解嘲》《剧秦》《贞符》诸文字皆之祖宋玉文,《进学解》亦此类。(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 此文腴之甚,人亦知;炼之甚,人亦知;却是不知其意思之傲倪,神态之闲畅。凡古人文章,最重随事变笔。如此文,固必当以傲倪开畅出也。(清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五) 惟贤知贤,士民口中如何定得人品。楚王问,自然失当。宋玉所对,意以为不见誉之故,由于不合于俗;而所以不合之故,又由于俗不能知。三中中不但高自位置,且把一班俗人伎俩见识,尽情骂杀,岂不快心!(清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六) 文之至者曰自然,风行水上,非晚周先秦之文不能当之。(清 李兆洛《骈体文钞》卷二十七引谭献评语) 问题与讨论 1,试讨论中国文学家的“孤高”传统。 2,试讨论中国文学家的自嘲与讽谏。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古典名著 最新文章 |
南齐书 |
梁书 |
魏书 |
南史 |
周书 |
仪礼译注 |
五代史演义 |
周易全解 |
隋唐演义 |
白话尚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