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古典名著 -> 论语讲读 -> 雍也第六 -> 正文阅读

[古典名著]论语讲读  雍也第六 [第7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语讲读: 雍也第六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
  【注释】
  ① 南面:面朝南方而坐。古时君王卿士治事临民,位皆南面,故“南面”意为可出仕任官,当一方之任。《郑注》:“言任诸侯之治。”《包注》:“可使南面者,言任诸侯治,可使治国政也。”《集注》:“南面者,人君听治之位,言仲弓宽洪简重,有人君之度也。”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①,子曰:“可也简②。”仲弓曰:“居敬而行简③,以临④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⑤简乎?”子曰:“雍之言然⑥。”
  【注释】
  ① 子桑伯子:其人已不可考,有人以为即《庄子》中的桑户,又有人以为即《左传》中所记秦国大夫子桑。《集注》将这一章和第一章并为一章。
  ② 可也简:可,表示赞许。《孔注》:“以其能简,故曰可也。”《集注》:“可者,仅可而存未尽之辞。简者,不烦之谓。”
  ③ 居敬:《孔注》:“居身敬肃。”《集注》:“言自处以敬,则中有主而自治严。”
  ④ 临:治理,管理。
  ⑤ 大:同“太”,过甚。
  ⑥ 然:对,赞同之意。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③死矣!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 不迁怒:《集解》:“迁者,移也。怒当其理,不移易也。”《集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② 不贰过:《集解》:“有不善未尝复行也。”
  ③ 短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颜回少孔子三十岁,又记“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只说颜回早死,未具体说明死之年岁。后来《孔子家语》云颜回年三十一死,清人考证,多认为此说不确,当为年四十一时死。或以为若据《家语》,则《弟子列传》所记“少孔子三十岁”当为“四十”之误。
  ④ 亡:同“无”。
  【文学链接】
  颜回是孔门高足,向称德行之典范,却不幸早夭,深为孔子所叹惜。在后世,有德而早夭的颜回成为讨论人世善恶祸福问题的经典案例,而未及实现其抱负便夭亡的士人,也常被比作颜回。
  题东山子李适碑阴二首 其二 徐彦伯
  回也实夭折,贾生亦脆促。今复哀若人,危光迅风烛。夜台沦清镜,穷尘埋结绿。何以赠下泉,生刍唯一束。
  6.4 子华①使于齐②,冉子③为其母请粟④。子曰:“与之釜⑤。”
  请益⑥。曰:“与之庾⑦。”
  冉子与之粟五秉⑧。
  子曰:“赤之适⑨齐也,乘肥马⑩、衣轻裘11。吾闻之也,君子周急12不继富13。”
  【注释】
  ① 子华:公西赤,字子华。见《公冶长第五》第八章注⑥。
  ② 使于齐:出使到齐国。《皇疏》:“子华有容仪,故为使往齐国也。”
  ③ 冉子:冉有。称冉有为冉子,可知这一章为冉有门人所记。
  ④ 粟:《说文》:“粟,嘉谷实也。”一般未去壳时称“粟”,去壳后称小米。
  ⑤ 釜:六斗四升。
  ⑥ 益:增加。
  ⑦ 庾:《包注》谓“十六斗曰庾”,据清人考证,应为二斗四升。
  ⑧ 秉:十六斛为一秉。
  ⑨ 适:往,去。
  ⑩ 乘肥马:在孔子的时代,尚无骑马的习惯,这里的“乘肥马”是指乘着肥马所驾之车。
  11 衣轻裘:衣,音yì,穿。轻裘,轻而暖的裘衣。
  12 周急:周,同赒,接济不足者。急,穷迫。
  13 继富:《集注》:“继,续有余。”
  【文学链接】
  秋兴八首 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6.5 原思①为之②宰③,与之粟九百④,辞⑤。子曰:“毋⑥!以与尔邻里乡党⑦乎!”
  【注释】
  ① 原思: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集注》将这一章和第四章并为一章,故全篇作二十八章。
  ② 之:同“其”,指孔子。
  ③ 宰:大夫的家臣。孔子仕鲁时为大夫,依礼有家宰掌其事。《包注》以为是为家邑宰,后人认为孔子仕鲁并无食邑。
  ④ 与之粟九百:原宪为孔子家臣,从孔子受粟为禄。“九百”后省略了量名,《孔注》以为九百斗,无实据。
  ⑤ 辞:辞让,辞谢。
  ⑥ 毋:不要,禁止之辞。《郑注》:“止其辞让也。”孔子不允原宪辞让禄米,因这是“禄法所得,当受无让”。
  ⑦ 邻里乡党:周时的居住组织制度。详下“文化史扩展”。
  【文学链接】
  原宪贫 贫与病 原宪为孔子家臣,按礼的规定,孔子给他的粟是他应当得到的俸禄。他辞让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作自己老师的家臣而不肯接受吗?还是他的家里不需要?无法知道。从孔子让他“以与邻里乡党”的话来推测,仿佛他家里也并不靠这笔俸禄来生活。然而,原宪后来却的确非常贫困。据记载,他居于陋巷,环堵萧然,没于蒿莱之中。但是原宪却甘于贫困,不以为意。后来子贡来看他,非常怜悯他,说“夫子岂病乎?”原宪回答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在原宪看来,“贫”是物质上的匮乏,“病”是精神、理想上的问题,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贫与病的分别就此成为士人穷困而不失其志的象征,“原宪贫”也成为表示士人生活穷困但不失其志的典故。
  六言诗 嵇康
  嗟古贤原宪。弃背膏粱朱颜,乐此屡空饥寒。形陋体逸心宽,得志一世无患。
  山中示弟 王维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歘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谓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送张南史 戴叔伦
  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贾生独未达,原宪竟忘贫。草座留山月,荷衣远洛尘。最怜知己在,林下访闲人。
  【文化史扩展】
  邻 里 乡 党 据文献记载,周代国都之外的人民居住有一定的组织制度。其中国都附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周官·大司徒》),概称时曰“乡”;离国都更远的地方,“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五酇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遂人》)概称时曰“遂”。是谓“乡遂”之制。国中附邑与田野之居都以五、五、四、五、五为制,而名称不同,郑众注谓:“田野之居,其比伍之名,与国中异制,故五家为邻。”郑玄认为“异其名者,示相变耳”,即不过是要在二者之间稍作名称上的变化而已。后世一般两两合称,如“乡里”、“乡党”、“邻里”、“里闾”、“比邻”、“州里”等,都是常见于古诗文中的提法。
  “乡党”或者说“乡遂”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结构单位,尽管在实际生活中未必真正实行如此严格整齐的规划,但古代许多重要活动都以此为单位展开。对士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仕宦的考试举荐,首先就是在自己的乡里进行,由乡里有司逐级推荐应辟命或应举,才能获得进身之阶,称为“乡举里选”。后来实行科举考试,一般首先也要进行乡试,通过后才能上送到京城应举。
  6.6 子谓仲弓曰:“犂牛①之子骍②且角③,虽欲勿用④,山川⑤其舍⑥诸⑦?”
  【注释】
  ① 犂牛:犂,音lí,《集解》:“犂,杂文也。”犂牛意为长着杂色花纹的牛。王引之《经义述闻》云:“犂与骍对举,犂者,黄黑相杂之名也。”《皇疏》引一说:“犂,谓耕牛也。”《经典释文》:“犂,耕犂之牛。”
  ② 骍:音xīng。《集解》:“骍,赤也。”周人以赤色为贵,因而祭祀时也用赤色的牲畜。
  ③ 角:《集解》:“角周正牺牲也。”意为犂牛之角长得周正合乎祭祀的要求。
  ④ 用:指用于祭祀。《集解》:“虽欲勿用,以其所生犂而勿用。”
  ⑤ 山川:山川之神。
  ⑥ 舍:《说文》:“市居曰舍。捨,择也。”“舍”、“捨”义有别,此处两字通用,舍弃之意。
  ⑦ 诸:合语词,之乎。
  【集说】
  此章之意,历来有不同解释。魏晋注解,多以为指仲弓之父微贱有恶行,而仲弓却有贤才,不应因其父之故而得不到任用。《集注》承此说。
  《集解》:“言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集注》:“言人虽不用,神必不舍也。仲弓父贱而行恶,故夫子以此譬之。言父之恶不能废其子之善,如仲弓之贤,自当见用于世也。然此论仲弓云尔,非与仲弓言也。”
  后人多辩驳之,举代表性的两家如下:
  《四书翼注论文》:“《左传》所载列国卿大夫,炳炳麟麟,皆公族世家,其自菰芦中拔萃者少矣。夫子既告仲弓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他日又更端语之曰:‘尔为宰有取士之责,凡乡举里选,惟才是视,勿拘于世类,俾秀民之能为士者仍困于农。’犂牛之子,此其义也。若比其父为牛,夫子岂肯出此言?仲弓岂能乐闻此言?况仲弓并非不用之人,此语又从何而来乎?”
  《论语偶谈》:“‘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用人不必皆出于己也。‘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贤才更非人之所能抑也。仲弓平日留意人才,故夫子广之,不必定著本身说。”
  【问题分析】
  问:这一章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人才观?有何重要意义?
  答:这一章的意思,诸家解释颇有不同,主要集中在仲弓之父的问题上。撇开这一点不论,各家的意思实际上还是相通的,认为孔子的意思是强调选拔人材不能看他的出身,而要看他本人的才能。即使出身低贱,只要有才,就应任用。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反复强调过要任人以材。这是对西周至春秋时由贵族世袭职位的重要突破,同时也反映了这时世袭制度开始解体、许多出身平凡甚至低贱的人凭着自己的才能步入历史舞台的现实。孔子的这一人才观念为后世选拔人材奠定了思想基础。尽管凭借家庭出身而进入仕途依然存在于各个时代,但举贤任能的观念却一直产生着重要影响,许多历史学者和思想家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引述这一章云“仲尼称:‘犂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言士不系于世类也。”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还推广孔子之意,举出许多类似的事例,肯定了不当以出身论人的观念,而且有意思的是,他把孔子本人也列入其中:“母犂犊骍,无害牺牲;祖浊裔清,不妨奇人。鲧恶禹圣,叟顽舜神。伯牛寝疾,仲弓洁全。颜路庸固,回杰超伦。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①;其余②,则日月至焉③而已矣。”
  【注释】
  ① 三月不违仁:《集解》:“移时而不变。”《皇疏》:“既不违,则应终身。而止举三月者,三月一时为天气一变,一变尚能行之,则他时能可知也。亦欲引汲,故不言多时也。故包述曰:颜子不违仁,岂但一时?将以勖群子之志,故不绝其阶耳。”《集注》:“三月言其久。”
  ② 其余:指其他的弟子。
  ③ 日月至焉:《集解》:“暂有至仁时。”《集注》:“或日一至焉,或月一至焉,能造其域而不能久也。”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由也果①,于从政乎何有②?”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赐也达③,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求也艺④,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① 果:《包注》:“谓果敢决断。”
  ② 何有:《皇疏》引卫瓘:“何有者,有余力也。”
  ③ 达:《孔注》:“谓通于物理。”
  ④ 艺:《孔注》:“谓多才艺。”《正义》:“古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人之才能,由六艺出,故艺即训才能。”
  6.9 季氏使闵子骞①为费②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③我者,则吾必在汶上④矣。”
  【注释】
  ① 闵子骞:孔子弟子,姓闵,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② 费:旧音bì。季氏采邑,在今山东平邑东南。
  ③ 复:再次。
  ④ 汶上:汶,音wèn,水名。汶上,桂馥《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皆谓水北。”齐鲁两国以汶水为界,汶北为齐国。闵子骞意谓如季氏再使人召其为费宰,则他将逃至齐国。
  6.10 伯牛①有疾,子问②之,自牖执其手③,曰:“亡之④,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⑤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① 伯牛: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旧注家或以为即冉雍之父。
  ② 问:慰问,探问。
  ③ 自牖执其手:《包注》:“牛有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从牖执其手也。”
  ④ 亡之:《孔注》:“亡,丧也。疾甚,故持其手曰丧之。”之,无义。
  ⑤ 斯疾:伯牛所患疾,旧注皆云为厉,而释厉为癞。程树德据《内经》、《素问》以为风热病之在冬曰厉,即后世所谓传染病也,否则仅癞疾,夫子当不至云亡之。此说或更近情理。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②,在陋巷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① 箪:音dān,《说文》:“箪,笥也。”竹制器,圆形。
  ② 一瓢饮:瓢,瓠也,勺也。饮,所饮之水。
  ③ 陋巷:陋,《说文》:“陋,阨狭也。”巷,有二义,一指里中道路,一指人之居所。此章“陋巷”,有注家以为即指颜回居所简陋狭隘。
  【文学链接】
  诗 阮瑀
  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西山寻辛谔 孟浩然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 韦应物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思考与讨论】
  此章所云忧乐,为儒家精神之根本要义。历来亦多讨论,尤其颜回之乐,所乐者是什么?《孔注》云“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宋儒则一变《孔注》,多近禅机式回答。程子曾说:“使颜子以道为可乐而乐之,则非颜子矣。”《集注》亦云:
  程子曰:“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故夫子称贤。”又曰:“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乐尔。‘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又曰:“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愚按程子之言引而不发,盖欲学者深思而自得之,今亦不敢妄为之说。
  杨慎《说苑醍醐》云:
  有问予颜子不改其乐,所乐者何事?予曰:且问子人不堪其忧,所忧者何事?知世人之所忧,则知颜子之所乐矣。传云:“古有居岩穴而神不遗,末世有为万乘而日忧悲。”此我辈文字禅,不须更下一转语也。
  结合这些解释,谈谈对这一章的理解及对现实人生中“忧”、“乐”的看法。
  6.12 冉求曰:“非不说①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②。今女画③。”
  【注释】
  ① 说:同“悦”。
  ② 中道而废:废,停止,在此章中有特定含义。《礼记·表记》记孔子云:“向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可以说明此章“中道而废”之义。
  ③ 画:《孔注》:“止也。”《正义》:“《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凡有所界限而不能前进者,亦为画,故此注训止。”《集注》:“画者,能进而不欲。谓之画者,如画地以自限也。”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集说】
  《孔注》:“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名矣。”
  《皇疏》:“儒者,濡也。夫习学事久,则濡润身中,故谓久习者为儒也。”
  《集注》:“儒,学者之称。程子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
  《群经平议》:“以人品分君子小人,则君子有儒,小人无儒矣。非古义也。君子儒、小人儒,疑当时有此名目。所谓小人儒者,犹云‘先进于礼乐,野人也’;所谓君子儒,犹云‘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古人之辞,凡都邑之士谓之君子……都人谓之君子,故野人谓之小人也。”
  《正义》:“‘儒’为教民者之称。子夏于时设教,有门人,故夫子告以为儒之道。君子儒,能识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则但务卑近而已。君子、小人,以广狭异,不以邪正分。”
  《集释》:“《孔注》以矜名为小人,程子注以徇外为小人,二说过贬子夏。《周礼·大司徒》‘四曰联师儒’,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是儒为教民者之称。子夏于时设教西河,传诗传礼,以文学著于圣门。谓之儒则诚儒矣,然茍专务章句训诂之学,则褊浅卑狭,成就者小。夫子教之为君子儒,盖勉其进于广大高明之域也。”
  【文化史扩展】
  儒 儒家 儒学 孔子被称为儒家圣人,他所开创的学说称为儒家学说。但“儒”并不是孔子时才有的,而是很早就出现了。《周官·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注谓“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意为儒是诸侯之后,以六艺教育子弟。同书《大司徒》“四曰联师儒”,注谓“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据此,儒原指以道艺教民者。
  但是孔子显然给“儒”以新的内涵。本章就鲜明地反映出这一点。“集说”中各家关于“君子儒”、“小人儒”的解释,虽然《正义》和《集释》都不同意《孔注》和《集注》的说法,但他们的解释都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儒”的真正含义。在孔子看来,真正的、或者说理想的“儒”不仅仅是传授一些知识,而且还要以培育高远的君子人格、承担道义为己任。所以扬雄在《法言》中说:“通天地人曰儒。”正因为出现了这种质的变化,自孔子时起,“儒”不仅成为士阶层的专称,还用以专指士阶层中以学问、德行见称的特出者。
  作为一家学派之名,“儒家”始于孔子,他的弟子们承乃师之学,而各有专擅,遂有“儒分为八”之说。如《荀子·非十二子》中说:“弟佗其冠,衶 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韩非子也批评过类似的现象。在孔门亲传弟子之后,孟子是儒家学说一位非常重要的继承者,而荀子则是战国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但毫无疑问,他们的学说较之孔子的原始儒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宋代理学兴起则是又一次转折性的变化,近世往往称之为“新儒学”。
  6.14 子游为武城①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②?”曰:“有澹台灭明③者,行不由径④。非公事⑤,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注释】
  ① 武城:鲁国城邑,在今山东费城西南。
  ② 焉耳乎:《皇疏》、唐宋石经等本皆作“耳”。有的本子作“尔”。有注家谓“焉耳乎”三个语气词连用,不成句,当作“尔”,有“于此”之意。
  ③ 澹台灭明:武城人,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云亦为孔门弟子。
  ④ 径:《说文》:“径,步道也。”《尔雅·释名·释道》:“径,经也,人所经由。”焦竑《笔乘》云:“古井田之制,道路在沟洫之上,方直如棋枰,行必遵之,毋庸得斜冒取疾。《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踰者’;《修闾氏》‘禁径踰者’,皆其证。”则“径”有小道、邪道之意。《集注》:“径,路之小而捷者。不由径,则动必以正,而无见小欲速之意可知。”
  ⑤ 公事:《集注》:“饮射读法之类。”
  6.15 子曰:“孟之反①不伐②,奔③而殿④。将入门⑤,策⑥其马,曰:‘非敢后⑦也,马不进也。’”
  【注释】
  ① 孟之反:鲁国大夫孟之侧。一次鲁国与齐国作战时,大败于齐,孟之反殿后,最后退入鲁国城门。
  ② 不伐:《孔注》:“不自伐其功。”《集注》:“伐,夸功也。”
  ③ 奔:《说文》:“走也”,走谓速走。《尔雅·释名·释姿容》:“奔,变也,有疾变奔赴之也。”军败逃走。
  ④ 殿:《马注》:“军后曰殿。”军行在后曰殿,取其镇重之义。
  ⑤ 门:城门。
  ⑥ 策:马鞭,作动词,鞭打。
  ⑦ 后:主动殿后之意。
  6.16 子曰:“不有祝①鮀②之佞,而③有宋朝④之美,难乎免⑤于今之世矣!”
  【注释】
  ① 祝:祝史,《说文》:“祝,祭主赞词者。”
  ② 鮀:卫国大夫,字子鱼,善辞令。《左传·定公四年》记有其言行。
  ③ 而:《集解》作“反而”解,王引之《经传释词》训“而”为“与”。
  ④ 宋朝:宋国公子朝。《左传》昭公二年、定公四年均记其先通于卫襄公夫人宣姜,后又通于灵公夫人南子。
  ⑤ 免:免于祸害。
  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①?何莫由斯道②也?”
  【注释】
  ① 户:《说文》:“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
  ② 何莫由斯道:《孔注》:“言人立身成功当由道,譬犹人出入要当从户。”范宁:“人咸知由户而行,莫知由学而成也。”《集注》:“言人不能出不由户,何故乃不由此道耶?怪而叹之之辞。”
  6.18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注释】
  ① 质:《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指礼有其本。”
  ② 文:礼仪之节文。
  ③ 野:《说文》:“野,郊外也。”《尔雅·释地》:“牧外谓之野。”引申为人鄙野不知礼节。《包注》:“野如野人,言鄙略也。”《礼记·仲尼燕居》:“敬而不中礼谓之野。”
  ④ 史:《包注》:“史者,文多而质少。”《集注》:“史掌文书,多闻习事,而诚或不足也。”指祝史及掌管官府文书之人,主掌管祝策、文书,每富于言辞。《仪礼·聘礼记》:“辞多则史”。
  ⑤ 文质彬彬:《包注》:“文质相半之貌。”《集注》:“彬彬,犹班班,物相杂而适均之貌,言学者当损有余而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文学链接】
  文质彬彬与中和之美 质与文是传统思想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一对概念,可以推而广之至几乎社会生活的全部层面,尤其是为后世文艺审美提出了根本要求与最高理想,即文质彬彬之中和美。建安时期人才兴盛,文学创作上呈现“梗概而多气,志深而笔长”的特点,刘勰誉为“彬彬之盛”,被视为传统文学中的理想时代。
  此种理想往往成为文学变革之旗帜,如南北朝分裂数百年,南北文风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北方文学以质朴见长,史臣称“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南方以文采见称于世,“宫商发越,贵于清绮”。在唐人看来二者都各有不足,“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因此初唐贞观君臣提出要合南北之长,创造出“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新文学。不过,相对而言,在传统文学中,更多的是对“文”的批评,过于讲究辞彩而内容格调卑弱的诗文,是历代诗文变革的主要对象。这一点值得深究。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①,罔②之生也幸③而免④。”
  【注释】
  ① 生:《马注》:“言人之所以生于世而自终者,以其正直也。”《郑注》:“始生之人皆正直。”《集注》:“程子曰:生理本直。”
  ② 罔:不正直。指不正直之人。
  ③ 幸:侥幸。
  ④ 免:免于夭死之意。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①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②之者。”
  【注释】
  ① 好:音hào,喜好。
  ② 乐:音lè,以之为乐。
  【集说】
  《包注》:“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皇疏》:“谓学有深浅也。知之,谓知学问有益者也。好之,谓欲好学之以为好者也。乐,谓欢乐之也。”
  李充:“虽知学之为益,或有计而后知学,利在其中,故不如好之者笃也。好有盛衰,不如乐之者深也。”
  《集注》:“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
  《朱子语类》:“人之生便有此理,被物欲昏蔽,故知此理者少。好之者是知之已至,分明见此理可爱可求,故心诚好之。乐之者是好之已至,此理已得之于己。凡天地万物之理,皆具足于吾身,则乐莫大焉。”
  《新解》: “本章‘之’字,亦指道。仅知之,未能心好之,知不笃;心好之,未能确有得,则不觉其可乐,而所好亦不深。……孔子教人,循循善诱,期人能达于自强不息、欲罢不能之境,夫然后学之与道与我,浑然而为一,乃为可乐。”
  【思考与讨论】
  对此章的解释,从《包注》到《集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认识这种变化?如何理解此章之意?
  6.21 子曰:“中人①以上,可以语上②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
  ① 中人:中智之人。《王注》:“两举中人,以其可上可下。”
  ② 上:《王注》:“上谓上智之所知也。”
  【集说】
  刘开《论语补注》:“天下无生而可以语上之人,以夫子之圣,犹必下学而上达,况贤人乎?故即有中人以上之资,必学造乎中人以上,而后可与闻斯道焉。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故今之所谓中人以上,即昔之不安于中人者也;今之所谓中人以下,即昔之自安于中人者也。然则可以语上者无常,中人能不力乎?不可语上者皆是,中人敢自恃乎?吾故为之说曰:‘凡上焉者皆无不可语者也,凡下焉者皆无一可语者也。唯有中人介乎可语不可语之间,力能上则吾以是启之,甘于下则吾不能以是教之矣。’”
  《集注》:“言教人者当随其高下而告语之,则其言易入而无躐等之弊也。张敬夫曰:‘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盖中人以下之质,骤而语之,太高,非惟不能以入,且将妄意躐等而有不切于身之弊,亦终于下而已矣。故就其所及而语之,是乃所以使之切问近思而渐进于高远也。’”
  《正义》:“孔子罕言利、命、仁,性与天道,弟子不可得而闻,则是不可语上。观所答弟子诸时人语各有不同,正是因人才知量为语之,可知夫子循循善诱之法。”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②,可谓仁矣。”
  【注释】
  ① 务民之义:之,注疏家释如“的”,《译注》独视作动词。务民之义,《王注》:“务所以化道民之义也。”《集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② 先难而后获:《孔注》:“先劳苦而后得功。”范宁:“艰难之事则为物先,获功之事而处物后。”《集注》:“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
  6.23 子曰:“知者乐水①,仁者乐山②;知者动③,仁者静④;知者乐⑤,仁者寿⑥。”
  【注释】
  ① 知者乐水:《包注》:“知者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
  ② 仁者乐山:《集解》:“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
  ③ 知者动:《包注》:“日进故动。”
  ④ 仁者静:《孔注》:“无欲故静。”
  ⑤ 知者乐:《郑注》:“知者自役得其志,故乐。”
  ⑥ 仁者寿:《包注》:“性静者多寿考。”
  【集说】
  郑、包、孔、何注见上“注释”。
  《皇疏》引陆特进:“此章极辨智仁之分,凡分为三段。自‘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第一,明智仁之性。又‘智者动,仁者静’为第二,明智仁之用。先既有性,性必有用也。又‘智者乐,仁者寿’为第三,明智仁之功已有用,用宜有功也。”
  《集注》:“乐,喜好也。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程子曰: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
  【文学链接】
  仁智乐 山水乐 孔子用山水来比拟智者之乐与仁者之乐,启发了后人的山水审美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且常用“仁智乐”代指山水之乐。如著名的兰亭之游。
  兰亭诗 王羲之
  放怀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思考与讨论】
  孔子用山水来比拟仁智之乐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集说】
  《包注》:“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余也。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使如鲁,鲁可使如大道行之时。”
  《论语笔解》:“韩曰:道,谓王道,非大道之谓。李曰:有王道焉,‘吾从周’是也;有霸道焉,‘正而不谲’是也。”
  《集注》:“孔子之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余习。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但人亡政息不能无废堕尔。道则先王之道也。言二国之政俗有美恶,故其变而之道有难易。”
  《日知录》:“变鲁而至于道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变齐而至于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6.25 子曰:“觚不觚①,觚哉②!觚哉!”
  【注释】
  ① 觚不觚:觚,音gū,酒器,有棱。汉人注或以为觚亦指学书之木牍,所谓“率尔操觚”是。不觚,不成其为觚。
  ② 觚哉:《集解》:“言非觚也。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①焉。’其从之②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③也,不可陷也;可欺④也,不可罔⑤也。”
  【注释】
  ① 仁:通“人”。
  ② 从之:《集注》:“谓随之于井而救之也。”
  ③ 逝:《孔注》:“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俞樾《群经平议》谓“逝”读如“折”,云“君子杀身成仁则有之,故可得而摧折,不可以非理陷害之。”
  ④ 可欺:《马注》:“可欺者,可使往也。”
  ⑤ 不可罔:《马注》:“不可罔者,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孟子云:“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可参。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①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②矣夫。”
  【注释】
  ① 约:旧注多解为“约束”之意。按“博”、“约”对举,由博返约,非徒约束之意。《今读》解作“统领”,亦佳。
  ② 畔:同“叛”,违反。《孔注》:“弗畔,不违道也。”
  6.28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②之曰:“予所③否④者,天厌⑤之!天厌之!”
  【注释】
  ① 南子:卫灵公之夫人,史称南子淫乱,卫灵公惑之。《史记·孔子世家》记有孔子见南子之情形。
  ② 矢:《郑注》:“誓也。”
  ③ 所:《译注》:“如果,假若。假设连词,但只用于誓词中。详阎若璩《四书释地》。”
  ④ 否:《郑注》:“不也。”或读曰pǐ,释作“否屈”、“否泰”,见下“集说”。
  ⑤ 厌:厌弃,惩罚。或释作“厌塞”。
  【集说】
  《集解》:“孔安国等以为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而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祝誓,义可疑焉。”
  栾肇:“见南子者,时不获已,犹文王之拘羑里也。天厌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厌也。”
  《皇疏》:“若有不善之事,则天当厌塞我道也。”
  《邢疏》:“言我见南子,所不为求行治道者,愿天厌弃我。再言之者,重其誓,欲使信之也。”
  《集注》:“南子,卫灵公夫人,有淫行。孔子至卫,南子请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而子路以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说。矢,誓也,所,誓辞也。如云‘所不与崔庆’之类。否,谓不合于礼,不由于道也。厌,弃绝也。圣人道大德全,无可无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
  【思考与讨论】
  朱熹是怎样解释孔子的发誓的?怎么理解他的解释?
  6.29 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②。”
  【注释】
  ① 中庸:《说文》:“庸,用也。”《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集注》:“中,无过不及之名也。”
  ② 民鲜久矣:《集解》:“世乱,先王之道废,民鲜能行此也久矣,非适今。”
  【问题分析】
  问:何为中庸?如何理解“中庸之为德也至矣?”被称为“四书”之一的《中庸》与之有何关系?
  答: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又一核心观念。孔子在这里提出“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中”,指无过与不及,“庸”的意思是“用”,是“常”。中庸并不是平庸无是非之意,而是指中和的、可在日常所行用之德。陈淳认为:“凡日用间人所常行而不可废者,便是正常道理。惟平常,故万古常行而不可废。如五谷之食、布帛之衣,万古常不可改易。”徐复观认为,“所谓庸,是把‘平常’和‘用’连在一起,以形成新内容的。……‘庸’者,指‘平常地行为’。因此‘平常地行为’实际是指‘有普遍妥当性的行为’而言。所谓‘平常地行为’,是指‘随时随地为每一个所应实践、所能实践的行为’而言。……表明了孔子乃是在人人可以实践、应当实践的行为生活中,来显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道’,这是孔子之教与一切宗教乃至形而上学断然分途的大关键。”这一解释可以说比较贴近“中庸”的要义。在孔子之后,儒家学人(传统说法认为是子思)作有《中庸》一文,西汉戴圣把它收入《礼记》中,朱熹又将它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以及同出《礼记》的《大学》合称《四书》,对后期中国传统思想及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①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③也已。”
  【注释】
  ① 病:《广雅·释诂》:“病,难也。”《孔注》:“尧舜至圣,犹病其难也。”
  ② 能近取譬:《孔注》:“但能近取譬于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于人。”《集注》:“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乎人,则恕之事而仁之术也。”
  ③ 方:《郑注》:“犹‘道’也。”《集注》:“术也。”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典名著 最新文章
南齐书
梁书
魏书
南史
周书
仪礼译注
五代史演义
周易全解
隋唐演义
白话尚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1 00:34:39  更:2021-07-01 03:41:08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