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古典名著 -> 论语讲读 -> 卫灵公第十五 -> 正文阅读 |
[古典名著]论语讲读 卫灵公第十五 [第1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论语讲读: 卫灵公第十五
15.1 卫灵公问陈①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②,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③遂行。 【注释】 ① 陈:军阵行列之法。陈,即“阵”,《颜氏家训·书证》谓“阵”始于王羲之《小学章》,则“陈”为本字,“阵”为晋时俗体。 ② 俎豆之事:礼乐之事。俎、豆,皆为礼器。俎,音zǔ。 ③ 明日:次日。 15.2 在陈绝粮①,从者病,莫能兴②。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③,小人穷斯滥④矣。” 【注释】 ① 粮:《周官·廪人》注:“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 ② 兴:起,起立。 ③ 固穷:《集解》:“君子固亦有穷时。”《集注》:“程子曰:‘固穷者,固守其穷。’”《朱子语类》:“固守其穷,古人多如此说,但以上文观之,则恐圣人一时问答之辞,未遽及此。盖子路方问‘君子亦有穷乎’,圣人答之曰:‘君子固是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矣。’”注疏本与上一章合为一章。 ④ 滥:《集解》:“溢也。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郑注》:“滥,窃也。”《正义》:“《坊记》:‘小人贫斯约,约斯盗。’小人贫必至为盗,故此注以‘窃’言之。《礼器》注‘滥亦窃盗也’是也。” 【文学链接】 饮酒诗二十首 其二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茍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深居 郑谷 吾道有谁同,深居自固穷。殷勤谢绿树,朝夕惠清风。书满闲窗下,琴横野艇中。年来头更白,雅称钓鱼翁。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①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注释】 ① 识:音zhì,记住。 【集说】 多学博识与一以贯之,在后世有诸种解说,举其大者如下: 《集解》:“善有元,事有会,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知其元,则众善举矣,故不待多学以一知之。” 《皇疏》:“贯,穿也。言我所以多识者,我以一善之言贯穿万事,而万事自然可识,故得知之,故云子一以贯之也。” 《集注》:“子贡之学,多而能识矣。夫子欲其知所本也,故问以发之。方信而忽疑,盖其积学功至而亦将有得也。说见第四篇,然彼以行言,而此以知言也。” 《朱子语类》:“孔子告子贡,盖恐子贡只以己为多学,而不知一以贯之之理,后人不会其意,遂以为孔子只是一贯,不用多学。若非多学,则又无物可贯,孔子实是多学,无一事不理会过,只是于学中有一以贯之耳。” 《论语或问》:“夫子以一贯告子贡,使知夫学者虽不可以不多学,然亦有所谓一以贯之,然后为至耳。善子贡之学固博矣,然意其特于一事一物之中,各有以知其理之当然,而未能知夫万理之为一,而廓然无所不通也。若是者虽有以知夫众理之所在,而泛然莫为之统,其处事接物之间,有以处其所尝学者,而于其所未尝学者,则不能有以通也。其闻一则止能知二,非以亿而言则亦不能屡中,而其不中者亦多矣。圣人以此告之,使之知所谓众理者,本一理也,以是而贯通之,则天下事物之多皆不外乎是而无不通矣。” 《焦氏笔乘》:“李嘉谋曰:‘多学之为病者,由不知一也。茍知其一,则仁义不相反,忠孝不相违,刚柔不相悖,曲直不相害,动静不相乱,语默不相反,如是则多即一也,一即多也,物不异道,道不异物,精亦粗,粗亦精,故曰通于一。’” 《反身录》:“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贞夫一,斯贯矣。问一,曰即人心固有之理,良知之不昧者是也。常知则常一,常一则事有万变。理本一致,故曰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聪明博识,足以穷理,而不足以融理;足以明道,而非所以体道。若欲心与理融,打成片段,事与道凝,左右逢源,须黜聪堕明,将平日种种闻见记忆尽情舍却,尽情瞥脱,令中心空空洞洞了无一翳,斯干干净净方有入机,否则憧憧往来,障道不浅。” 顾炎武《日知录》:“‘好古敏求’,‘多见而识’,夫子之所自道也。然有进乎是者。六爻之义至赜也,而曰‘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三百之《诗》至泛也,而曰‘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三千三百之仪至多也,而曰‘礼,与其奢也,宁俭’;十世之事至远也,而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虽百世可知’;百王之治至殊也,而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此所谓‘予一以贯之’者也。其教门人也,必先叩其两端而使之以三隅反,故颜子则闻一以知十,而子贡‘切磋’之言,子夏‘礼后’之问,则皆善其可与言诗,岂非天下之理殊途同归,大人之学举本以该末乎?彼章句之士,既不足以观其会通,而高明之君子,又或语德性而遗问学,均失吾人之指矣。” 阮元《一贯说》:“贯,行也,此夫子恐子贡但以多学而识学圣人,而不以行事学吾人也。夫子于曾子则直告之,于子贡则略加问难而出之,卒之告子贡曰‘予一以贯之’,亦谓壹是皆以行事为教也,亦即忠恕之道也。” 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①。” 【注释】 ① 知德者鲜矣:此章《集解》引王肃注云:“君子固穷,而子路愠见,故谓之少于知德。”是以为与“在陈绝粮”一章相连,乃孔子为子路愠见而发。《皇疏》与王解有异,云:“呼子路语之云:夫知德之人难得,故为少也。”《正义》云:“中庸之德,民所鲜能,故知德者鲜。” 15.5 子曰:“无为而治①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②而已矣。” 【注释】 ① 无为而治:《集解》:“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集注》:“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 ② 恭己正南面:己身恭敬而端居其位,以治国临民。 【文化史扩展】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传统政治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观念,但它在实践中却表现得颇为复杂。《集解》解此章云“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略有发挥,孔子原意,应更侧重于强调“恭敬”所带来的道德示范作用。这一涵义上的“无为而治”实际上很少能真正的实践。在政治实践中最常见到的,是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减省刑罚、避免苛政,成为士大夫阶层与皇权抗衡的理论资源,也成为地方官吏在一定程度上便宜行事、与民休息的借口。在正史记载中,大体可以发现,在臣—民这一层面上的“无为而治”,常表现出积极效果,即一方之长无为而治,措施简省,常能使一方百姓乂安,社会安定,但是在君—臣层面则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15.6 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①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②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③也;在舆④,则见其倚于衡⑤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⑥。 【注释】 ① 蛮貊:犹言蛮夷。貊,音mò,《说文》:“貉,北方豸种。孔子曰‘貉之言恶也’。”《正义》云此“貉”作“貊”,系别体。 ② 州里:《释名·释州国》:“州,注也,郡国所注仰也。”二千五百家为州。 ③ 见其参于前:《包注》:“言思念忠信,立则常想见参然在目前。”《皇疏》:“参犹森也,言若敬德之道行,己立在世间,则自想见忠信笃敬之事森森然满亘于己前也。”则“参”读sēn。《正义》以为,“参”不训“森”,举《集注》“‘参’读如‘毋往参焉’之‘参’,言与我相参也。”又引王引之《经义述闻》谓“参”训“直”,则“参”读cān。“直”义同“值”,意为立则见“忠信笃敬”与自己相遇于前。 ④ 舆:车舆。 ⑤ 衡:车前横木。 ⑥ 绅:衣上之大带。 【文学链接】 初入峡有感 白居易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苒蒻竹篾 ,欹危檝师趾。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自古漂沈人,岂尽非君子。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江汉答孟郊 韩愈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15.7 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②;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③。” 【注释】 ① 史鱼:卫大夫史鰌,字子鱼。 ② 如矢:行直如矢。《诗经·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为夫子此语所本。 ③ 卷而怀之:《包注》:“谓不与时政,柔顺不忤于人。”《集注》:“卷,收也;怀,藏也。”俞樾《群经平议》:“‘之’字汉石经作‘也’,《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序》亦曰:‘孔子称蘧伯玉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是古本如此,当从之。”又云,“怀之义为归,……无道则卷收而归也。” 【文学链接】 阳羡杂咏十九首·伏龟堂 陆希声 盘崖蹙缩似灵龟,鬼谷先生隐遁时。不独卷怀经世志,白云流水是心期。 朱坡绝句三首 其三 杜牧 乳肥春洞生鹅管,沼避回岩势犬牙。自笑卷怀头角缩,归盘烟磴恰如蜗。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①,失人②;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③。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注释】 ① 不与之言:皇疏本、唐石经本及高丽本等无“之”字。 ② 失人:失于知人。 ③ 失言:孔子重视“言”,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是言语不当,未能正确实现“言”之作用,是谓“失言”。 15.9 子曰:“志士①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②。” 【注释】 ① 志士:俞樾《群经平议》云“志士”即“知士”,此章云“志士仁人”,“犹云知士仁人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故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可备一说。 ② 有杀身以成仁:《汉书·苏武传赞》、《中论·夭寿》、《后汉书·杜林传注》及郭象注《庄子》皆以此句在“无求生以害仁”前。 【文学链接】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李颀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我来入遗庙,时候微清和。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①欲善其事,必先利②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③其士之仁者。” 【注释】 ① 工:《皇疏》:“工,巧师也。” ② 利:同“厉”,古本或作“厉”。《汉书·梅福传》引正作“厉其器”。使之利。 ③ 友:与之为友。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①,乘殷之辂②,服周之冕③,乐则《韶》舞。放郑声④,远佞人。郑声淫⑤,佞人殆⑥。” 【注释】 ① 行夏之时:行用夏代之历法。夏以孟春建寅月为岁首,即今之夏历。《集解》:“据见万物之生,以为四时之始,取其易知。” ② 辂:音lù,《说文》:“辂,车軨前横木也。”本亦作“路”,《释名·释车》:“天子所乘曰路。路亦车也,谓之路者,言行于道路也。”《马注》:“殷车曰大辂。《左传》:‘大辂越席,昭其俭也。’”殷辂犹质,故乘之。 ③ 冕:《包注》:“冕,礼冠。周之礼,文而备,取其垂旒蔽明,黈纩塞耳,不任视听。”意为周之冕,前有垂旒阻挡视线,又有黈纩(音tǒu kuàng,黄色绵)用以塞耳。 ④ 放郑声:放,放废;郑声,郑地之音乐。《左传》谓“烦手淫声之谓郑声”。 ⑤ 郑声淫:《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放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勿用也。”《五经异义》:“鲁论说,郑国之俗,有溱洧之水,男女聚会,讴歌相感,故云郑声淫。” ⑥ 殆:使人危殆。 【文化史扩展】 行夏之时 三正 三统 “行夏之时”意为用夏代之历法。夏商周三代历法对一年起点的规定各不相同。按传统的观念,自阴历十一月开始的三个月,称为“三阳之月”,皆可为一年之始,即一年之“正”。周以天气一阳初复之月为春正,即建子的十一月为正月,殷以地气初萌芽之月为春正,即建丑的十二月为正月,夏以人得阳煦之气农功初起之月为春正,即建寅之月,也就是现在的正月,是为“三正”。上古时三正迭用,而孔子则以夏时为得宜也。因为历法与农事活动、并因此而与国家、天下秩序相关联,因此“三正”分别代表着夏商周三代的统治秩序,称为“三统”。 康有为《论语注》云:“欧美以冬至后十日改岁,则建子矣。俄及回历则建丑矣。今大地文明之国仍无不从孔子之三正者,若印度则与中国行夏时矣。其余秦以十月则久不行,波斯以八月则亦微弱,马达加斯加以九月,缅甸以四月,皆亡矣,益见大圣之大智无外也。今诸经所称,自春秋外,皆夏时也。”观此语可略知世界各民族历法不同之大概。 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注释】 已见于《子罕第九》第十八章。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①者与?知柳下惠②之贤而不与立③也。” 【注释】 ① 窃位:窃居其位,不能让贤进能,即所谓尸位素餐。 ② 柳下惠:鲁国贤士,或曰大夫,名展获,字禽,又名展季,柳下或为其食邑,谥惠。 ③ 不与立:《邢疏》:“不称举与立于朝廷也。”俞樾《群经平议》:“立当读为位。不与立,即不与位,言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禄位也。” 15.15 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注释】 ① 躬自厚:躬自厚责,承后省“责”。 唯《皇疏》引蔡谟之说,释“自厚”为自厚于德,不承下“责”字为解。 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①’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① 如之何、如之何:《集解》于第一“如之何”下断句作注,后一“如之何”属下句读。《集注》两“如之何”为一句,云“熟思而审处之辞也”,意思胜于《集解》。 15.17 子曰:“群居①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②,难矣哉③!” 【注释】 ① 群居:《皇疏》:“三人以上为群居。”《正义》:“此章是夫子家塾之戒。《说文》云‘群,辈也’。群居,谓同来学共居者也。” ② 小慧:《集解》:“小小之才知也。”《皇疏》:“小惠,若安陵调谑属也。”《集注》:“私智也。” ③ 难矣哉:《集解》:“终无成功也。”《皇疏》:“难为成人也。”《集注》:“言其无以入德而将有患害也。” 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①,礼以行之,孙以出之②,信以成之。君子哉!” 【注释】 ① 质:《礼器》:“质犹性也。”《荀子·臣道》注:“质,体也。”《郑注》:“义以为质,谓操行。” ② 孙以出之:《郑注》:“孙以出之,谓言语。” 【集说】 三“之”字作何解,与理解此章颇有关系。 《论语笔解》:“韩曰:‘操行不独义也,礼与信皆操行也。吾谓君子体质先须存义,义然后礼,礼然后逊,逊然后信,有次序焉。’李曰:‘上云君子者,举古之君子也;下云君子哉者,言今之学者能依此次序乃能成君子耳。’” 《集注》:“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乃君子之道也。程子曰:‘义以为质,如质干然,礼行此,孙出此,信成此,此四句只是一事,以义为本。’” 《松阳讲义》:“三之字只依程注指义说为是,《蒙引》谓皆指其事言,非也。据《存疑》,则又似‘行之’‘之’字指义,‘出之’‘之’字指礼,‘成之’‘之’字指义礼孙,亦不必如此。” 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注释】 与《学而第一》第十六章、《里仁第四》第十四章及《宪问第十四》第三十章等意近。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①而名不称②焉。” 【注释】 ① 没世:犹没身也。 ② 称:称述,称扬。俞樾云此章指谥法,指谥不得溢美,则“称”读为chèn,作“相称”解。可为一说。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集说】 《集解》:“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集注》:“谢氏曰:‘君子无不反求诸己,小人反是。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杨氏曰:‘君子虽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没世而名不称也。虽病没世而名不称,然所以求者亦反诸己而已,小人求诸人,故违道干誉无所不至。三者文不相蒙而义实相足,亦记言者之意。’”按杨氏合此前三章为一义,虽非必夫子原意,但亦可谓有所发明。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①,群而不党②。” 【注释】 ① 矜而不争:《包注》:“矜,矜庄也。”《皇疏》引江熙云:“君子不使其身侻焉若非,终日自敬而已,不与人争胜之也。”《集注》:“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 ② 群而不党:《孔注》:“党,助也。君子虽众,不相私助,义之与比。”《皇疏》引江熙云:“君子以道相聚,聚则为群,群则似党,群居所以切磋成德,非于私也。”《集注》:“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①,不以人废言②。” 【注释】 ① 不以言举人:《包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 ② 不以人废言:《王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①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 【注释】 ① 一言:《正义》:“一言,谓一字。……又古人称所著书若数万言、数十万言,及诗体四言、五言、七言,并以一字为一言也。” 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集注》:“推己及物,其施无穷,故可以终身行之。” 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①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②也。” 【注释】 ① 其有所试:《包注》:“所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已。” ② 直道而行:《马注》:“用民如此,无所阿私,所以云直道而行。” 15.26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①也。有马者借人乘之②,今亡③矣夫!” 【注释】 ① 史之阙文:《包注》:“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也。”《皇疏》:“史者,掌书之官也。古史为书,若于字有不识者,则悬而阙之以俟知者,不敢擅造为者也。” ② 有马者借人乘之:《包注》:“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乘习之。” ③ 今亡:亡,同“无”。《包注》:“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皇疏》:“当孔子末年时,史不识字,辄擅而不阙,有马不调,则耻云其不能,必自乘之,以致倾覆,故云‘今亡也矣夫’。”按此章意颇难解,尤其“史之阙文”与“有马者借人乘之”之间有何关系,更难索解,仅录旧注而已。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5.28 子曰:“众恶①之,必察焉;众好②之,必察焉。” 【注释】 ① 恶:音wù,厌恶。 ② 好:音hào,喜好。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对众人之好恶必须加以考察? 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集说】 《集解》:“才大者道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皇疏》引蔡谟云:“道者寂然不动,行之由人。人可适道,故曰人能弘道,道不适人,故曰非道弘人。” 《集注》:“弘,廓而大之也。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 《论语述要》:“此章最不烦解而最可疑。……夫子之时,老氏之流曰‘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曰‘道无为而无不为’,是‘道能弘人’之说也。彼以礼乐为出于人为而不足贵,而欲不藉人力,一任道之自然,究必人事日就退化,是夫子‘非道弘人’之说也。” 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①,不如学②也。” 【注释】 ① 无益:无所增益。 ② 学:不仅指知识的学习,且兼指实践。 15.3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① 馁:音něi,饥饿。 【文学链接】 酬李处士见赠 朱庆余 干上非无援,才多却累身。云霄未得路,江海作闲人。久别唯谋道,相逢不话贫。行藏一如此,可便老风尘。 早发陕州途中赠严秘书 清江 此身虽不系,忧道亦劳生。万里江湖梦,千山雨雪行。人家依旧垒,关路闭层城。未尽交河虏,犹屯细柳兵。艰难嗟远客,栖托赖深情。贫病吾将有,精修许少卿。 哭杨攀处士 许浑 先生忧道乐清贫,白发终为不仕身。嵇阮没来无酒客,应刘亡后少诗人。山前月照荒坟晓,溪上花开旧宅春。昨夜回舟更惆怅,至今钟磬满南邻。 酬别致用 元稹 风行自委顺,云合非有期。神哉心相见,无朕安得离。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牦。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研几未淳熟,与世忽参差。意气一为累,猜仍良已随。昨来窜荆蛮,分与平生隳。那言返为遇,获见心所奇。一见肺肝尽,坦然无滞疑。感念交契定,泪流如断縻。此交定生死,非为论盛衰。此契宗会极,非为同路歧。君今虎在柙,我亦鹰就羁。驯养保性命,安能奋殊姿。玉色深不变,井水挠不移。相看各年少,未敢深自悲。 袁十五远访山门 刘商 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远入青山何所见,寒花满径白头人。 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①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②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① 庄以莅之:庄,严。莅,临。《为政第二》云:“临之以庄则敬。”庄以莅之,即临事敬慎之意。 ② 之:此章十一“之”字,《包注》云指治官,曰:“知能及治其官,而仁不能守,虽得之,必失之,不严以临之,则民不敬从其上。”后之注者多以为指临民而言。《集注》以“之”指“理”言,云“知足以知此理,而私欲间之,则无以有之于身矣。知此理而无私欲以间之,则所知在我而不失矣。” 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①,而可大受②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注释】 ① 小知:藉小事小节而知其人。 ② 大受:担负大任之意。 【集说】 《集解》:“君子之道深远,不可以小了知而可大受。”了知,尽知之意。 《皇疏》引张凭曰:“谓之君子必有大成之量,不必能为小善也,故宜推诚闇信,虚以将受之,不可求备,责以细行也。” 《集注》:“此言观人之法,知,我知之也;受,彼所受也。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集说】 此章之意亦颇难得确解,录几种重要解释如下: 《马注》:“水火与仁皆民所仰而生者,仁最为甚。蹈水火或时杀人,仁未尝杀人。” 王弼:“民之于远于仁,甚于远水火也。见有蹈水火死者,未尝蹈仁死者也。” 《集注》:“民之于水火,所赖以生,不可一日无,其于仁也亦然。但水火外物,而仁在己,无水火不过害人之身,而不仁则失其心,是仁有甚于水火,而尤不可以一日无者也。况水火有时而杀人,仁则未尝杀人,亦何惮而不为哉。李氏曰:此夫子勉人为仁之语。”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集说】 《孔注》:“当行之事,不复让于师,行仁急也。” 《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康有为《论语注》:“礼尚辞让,独至于为仁之事,则宜以为己任,勇往当之,无所辞让。即至于师,亦不必让。师不为,则己为之,不必避长者也……虽过于师,可也。” 15.37 子曰:“君子贞①而不谅②。” 【注释】 ① 贞:《孔注》:“正也。” ② 不谅:《孔注》:“谅,信也。”不谅,谓不必拘泥于小信。 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①。” 【注释】 ① 后其食:食,谓禄食。《孔注》:“后食其禄。” 15.39 子曰:“有教无类①。” 【注释】 ① 类:《说文》:“类,种类相似,唯犬为甚,故其字从犬。”有教无类,《马注》:“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思考与讨论】 如何认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历史上的意义?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5.41 子曰:“辞达①而已矣。” 【注释】 ① 辞达:辞,或以为指春秋行人辞令而言,固有据。然不妨泛指言辞。达,达意。《孔注》:“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集注》:“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 【思考与讨论】 怎样才称得上“辞达”?它与孔子关于“言”、“行”的认识有什么关系?“辞达”与文词之美的关系如何? 15.42 师冕①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②,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③师之道也。” 【注释】 ① 师冕:《孔注》:“师,乐人,盲者,名冕。” ② 某在斯:《孔注》:“历告以坐中人姓字所在处。” ③ 相:音xiàng,《马注》:“导也。”《郑注》:“相,扶也。”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古典名著 最新文章 |
南齐书 |
梁书 |
魏书 |
南史 |
周书 |
仪礼译注 |
五代史演义 |
周易全解 |
隋唐演义 |
白话尚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