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古典名著 -> 论语讲读 -> 宪问第十四 -> 正文阅读 |
[古典名著]论语讲读 宪问第十四 [第15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论语讲读: 宪问第十四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①;邦无道,谷,耻②也。” “克、伐、怨、欲③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① 谷:《孔注》:“谷,禄也。邦有道,当食禄。”吴嘉宾《论语说》:“宪之狷介,虽邦有道,且不愿禄,观其辞子之与粟可见也,故曰:‘邦有道,谷。’广之也。” ② 耻:《孔注》:“君无道,而在其朝食其禄,是耻辱也。”《集注》:“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于有为也。” ③ 克伐怨欲:《马注》:“克,好胜人;伐,自伐其功;怨,忌,小怨;欲,贪欲也。”《集注》分“克伐怨欲”以下别为一章。 14.2 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 ① 怀居:怀,怀恋,引申为贪图之意;居,居处,引申为安逸。 14.3 子曰:“邦有道,危①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②。” 【注释】 ① 危:《包注》:“厉也。邦有道,可以厉言行也。”《说文》:“危,在高而惧也。”《正义》引《广雅·释诂》:“厉,高也,上也。”又引钱坫《论语后录》云:“孙星衍曰‘《广雅》:危,正也。’释此为长。” ② 孙:通“逊”,《集解》:“顺也,厉行不随俗,顺言以远害。”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集说】 《集解》:“德不可以亿中,故必有言。” 殷仲堪:“修理蹈道,德之义也。由德有言,言则末矣,末可矫而本无假,故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也。诚爱无私,仁之理也。见危授命,若身手之相救焉,存道忘生,斯为仁矣。若夫强以肆武,勇以胜物,陵超在于要利,轻死元非以为仁,故云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李充:“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陈成败,合连纵横者,说客之言也。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辨士之言也。德音高合,发为明训,声满天下,若出金石,有德之言也。故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也。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之勇也。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顺大难而不惧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集注》:“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 14.5 南宫适①问于孔子曰:“羿②善射,奡荡舟③,俱不得其死然④;禹稷⑤躬稼⑥,而有天下。”夫子不答⑦。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注释】 ① 南宫适:孔子弟子南容,见《公冶长第五》“子谓南容”章。适,音kuò,本又作括。 ② 羿:《孔注》:“有穷国之君,篡夏后相之位,其臣寒浞杀之,因其室而生奡。”许慎以为羿是帝喾之射官,南宫适所言之“羿”为其后世之袭其职者。《皇疏》以为古之名羿而善射者。 ③ 奡荡舟:奡,音ào,《孔注》以为即寒浞之子。《皇疏》以为古时多力人也,不言寒浞之子。荡舟,《孔注》:“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为夏后少康所杀。”《正义》引周柄中《典故辨正》云,古人以左右冲杀为荡阵之义,荡舟,即以舟师冲杀之意。 ④ 然:有人认为“然”宜属下句读。 ⑤ 稷:后稷,周之始祖,名弃,始播百谷。 ⑥ 躬稼:躬亲稼穑之事。《马注》:“禹尽力于沟洫,稷播百谷,故曰躬稼。禹及其身,稷及后世,皆王。” ⑦ 夫子不答:《马注》:“适意欲以禹稷比孔子,孔子谦故不答也。”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4.7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集说】 《孔注》:“言人有所爱,必欲劳来之;有所忠,必欲教诲之。” 李充:“爱之不能不劳心,尽忠不能不教诲。” 《集注》:“苏氏曰: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忠而勿诲,妇寺之忠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忠而知诲之,则其为忠也大矣。” 王引之《经义述闻》:“《吕氏春秋》高注:‘劳,勉也。’‘勉’与‘诲’义近,故劳、诲并称。”《正义》以为王氏说足以发明《孔注》之义,但以为“劳”当释作“忧”,“忧者,勤思之也。” 14.8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③之,世叔④讨论之,行人子羽⑤修饰之,东里子产⑥润色之。” 【注释】 ① 为命:为辞命,指聘问会盟所受于主国之命。 ② 裨谌:郑国大夫,善于创制盟会之辞。裨,音pí,谌,音chén。 ③ 草创:创, 之假借字。《说文》:“ ,造法 业也,从丼,刅声,读若创。”草,始创制时若草之芜杂。 ④ 世叔:即子大叔,郑大夫游吉。 ⑤ 行人子羽:行人,天子、诸侯之掌出使之官;子羽,郑大夫公孙挥。 ⑥ 东里子产:东里为子产所居之处。称其居处以美之。《尚书·吕刑》:“表厥宅里”。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①也。” 问子西②。曰:“彼哉③!彼哉!” 问管仲。曰:“人④也。夺伯氏骈邑⑤三百⑥,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注释】 ① 惠人:惠爱之人。 ② 子西:《马注》:“郑大夫,或曰楚令尹子西。”是汉时有异说。《集注》以为指楚公子申,《正义》从之。《论语稽求篇》以为当指郑大夫子西,与子产为兄弟,而往往以同事而并见优劣,且相继听政,其两人行事,齐、鲁间人熟闻之,故连问如此。后说较长。 ③ 彼哉:无足称之意。“彼哉彼哉”,为古之成语。 ④ 人:《集解》:“犹《诗》言‘所谓伊人’。”意为称赞其人。清人或以为“人”即“仁”,二字典籍中常通用。 ⑤ 伯氏骈邑:《孔注》:“伯氏,齐大夫。骈邑,地名。”《集注考证》及陈士元《论语类考》以为,骈为伯氏之名,非有骈邑之地名。 ⑥ 三百:食邑三百户。 14.10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4.11 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②老③则优④,不可以为滕薛⑤大夫。” 【注释】 ①孟公绰:鲁国大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为孔子所尊敬者。 ② 赵魏:晋国卿大夫赵氏、魏氏。 ③ 老:大夫家臣曰老。 ④ 优:饶也,有余裕。 ⑤ 滕薛:滕国,薛国,皆当时之小国。 14.12 子路问成人①。 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③之不欲,卞庄子④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⑤:“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⑥,久要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① 成人:成为人,意指成有德之人。 ② 臧武仲:鲁大夫臧孙纥,臧文仲之子。 ③ 公绰:即上章之孟公绰。 ④ 卞庄子:《集解》周生烈注云“卞邑大夫”。据《正义》引诸说,卞为鲁邑,卞庄子盖以邑为氏。《荀子·大略》及《韩诗外传》等记其有勇力。 ⑤ 曰:《皇疏》、《邢疏》以为仍为孔子曰。《文选》注曹植《责躬诗》、沈约《别范安成诗》引作“子曰”。《集注》引胡氏曰:“‘今之成人’以下乃子路之言。” ⑥ 授命:致命,献出生命。 ⑦ 久要:《孔注》:“旧约也。”《疏证》以为,“要”读为“约”,贫困之意。 14.13 子问公叔文子①于公明贾②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③过也。夫子时④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⑤?” 【注释】 ① 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谥“文”。 ② 公明贾:《正义》:“疑亦卫人,公明氏,贾名也。” ③ 以告者:以之告之者。《疏证》云:“以,此也。” ④ 时:当其时,时机得当。 ⑤ 其然岂其然乎:《马注》:“美其得道,嫌其不能悉然也。”《皇疏》:“然,如此也,言今汝所说者当如此也。谓人所传三事不言、不笑、不取,岂容如此乎。”皇氏之意,盖谓孔子云“其然”为肯定公明贾所言,而“岂其然”为否定人所言之三事。又引袁氏云“其然,然之也。此则善之者,恐其不能,故设疑辞。”疑公叔文子不必能如此也。 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①求为后②于鲁,虽曰不要③君,吾不信也。” 【注释】 ① 防:鲁地名,臧氏食邑。 ② 为后:立为后。鲁襄公二十三年,武仲为孟氏所谮,出奔邾,又自邾如防,以守先人之祀为由,请襄公立臧为为后,食邑于防,然后奔齐。 ③ 要:要挟。 14.15 子曰:“晋文公①谲②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注释】 ① 晋文公:晋,周成王弟叔虞所封之国。文公,名重耳。 ② 谲:《说文》:“谲,权诈也。” 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②?”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注释】 ① 桓公杀公子纠:齐桓公与公子纠均为襄公之弟。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襄公为其从弟公孙无知所杀,管仲、召忽奉公子纠出奔鲁。齐人杀公孙无知,鲁伐齐,纳子纠,小白自莒先入,是为桓公。桓公拒子纠,杀之,召忽杀身以殉子纠。鲍叔牙荐管仲于桓公,桓公以之为相。 ② 未仁乎:管仲与召忽共奉公子纠奔齐,桓公拒公子纠,召忽死于难,管仲以箭射桓公不中。管仲未能死难,而终为桓公相,子路或以为不仁,故有此问。 ③ 九合诸侯:桓公纠合诸侯盟会,计有十一次,言九,概言其多。 ④ 不以兵车:以,因,凭。谓不以战争武力相胁迫。 ⑤ 如其仁:《孔注》:“谁如其仁也。”后世以为誉之太过,遂有别解。黄式三《论语后案》云:“如,犹乃也。”举《诗》“如震如怒”及《法言》“如其富、如其富”诸语为证。刘宝楠引王引之《经传释词》云:“如犹乃也。”与黄氏同。 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①诸侯,一匡天下②,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③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⑥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 ① 霸:《郑注》:“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霸者,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作伯,或作霸也。”《正义》:“《说文》:‘伯,长也。’诸侯受命为一州诸侯之长,谓之州伯,又谓之方伯。伯转读为霸,故其字亦作‘霸’。”《白虎通·号篇》:“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故圣人与之,非明王之法不张。霸犹迫也,把也,迫胁诸侯,把持其政。” ② 一匡天下:一,使之一。匡,正。 ③ 微:无也。 ④ 被发左衽:《皇疏》:“被发,不结也。”按礼,男女成年则结发于首,行冠笄礼。被发被视为夷俗。左衽,《说文》:“衽,衣 也。 ,交衽也。”即衣襟。左衽,衣襟交于左。左衽盖亦夷俗。 ⑤ 谅:《说文》:“谅,信也。” ⑥ 经:缢也。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①,与文子同升诸公②。子闻之,曰:“可以为‘文’③矣。” 【注释】 ① 臣大夫僎:《孔注》:“大夫僎,本文子家臣,荐之使与己并为大夫。”臣为家臣,大夫则指荐于朝为大夫后之称。毛奇龄、阎若璩等谓“臣大夫”指家臣中为大夫者而言,即“臣大夫”为一词。僎,音zhuàn,或本作“撰”。 ② 同升诸公:同进为公朝之臣。诸,之乎。 ③ 可以为文矣:谓公叔文子荐家臣为公朝大夫,足当其谥为文。 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①?”孔子曰:“仲叔圉②治宾客,祝鮀治宗庙③,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释】 ① 丧:失位亡国。 ② 仲叔圉:即孔文子,见《公冶长第五》。 ③ 治宾客:掌宾客往来之事。 ④ 治宗庙:掌治宗庙祭祀之事。 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①,则为②之也难!” 【注释】 ① 怍:音zuò。《说文》:“怍,惭也。” ② 为:践行。 【集说】 《马注》:“内有其实,则言之不惭,积其实者为之难也。” 王弼:“情动于中而外形于言,情正实而后言之不怍。” 《集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思考与讨论】 “集说”中汉魏旧注与朱熹之注有何不同? 14.21 陈成子①弒简公②。孔子沐浴而朝③,告于哀公曰:“陈恒弒其君,请讨④之。” 公曰:“告夫三子⑤!”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⑥。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① 陈成子:齐大夫陈恒。 ② 简公:齐简公。陈恒弒简公在鲁哀公十四年。 ③ 沐浴而朝:沐浴,斋戒沐浴。朝,朝见国君,此处指朝见鲁哀公。 ④ 讨:讨伐。 ⑤ 三子:指鲁三家大夫。 ⑥ 不可:不允,指三家大夫不应允孔子讨陈恒之请。 14.2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①之。” 【注释】 ① 犯:犯颜谏诤。 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集说】 《皇疏》:“上达者,进于仁义也;下达,谓达于财利,所以与君子反也。” 《集注》:“君子循天理,故日进乎高明。小人循人欲,故日究乎污下。” 黄式三《论语后案》:“达,通晓之谓。下达,如《汉书》‘九流’之类。扬子《法言·君子篇》曰:‘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凡伎曰下达,此小人即可小知之人。”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集说】 《孔注》:“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皇疏》:“明古今有异也。古人所学,己未善,故学先王之道,欲以自己行之,成己而已。今之世学,非复为补己之行阙,正是图能胜人,欲为人言己之美,非为己行不足也。” 《集注》:“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范晔《后汉书·桓荣传论》:“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 【思考与讨论】 何为“为己”之学,何为“为人”之学?今天当如何理解这一区分? 14.25 蘧伯玉①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②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③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④!使乎!” 【注释】 ① 蘧伯玉:卫大夫,名瑗。孔子适卫,主于其家。蘧,音qú。 ② 夫子:孔子称蘧伯玉。 ③ 寡其过:使其过寡。 ④ 使乎:使,使者。重言之,表赞叹,以其善辞令也。《皇疏》:“孔子美使者之为美,故再言‘使乎’者,言伯玉所使为得其人也。颜子尚未能无过,况伯玉乎?而使者曰‘未能’,是得伯玉之心而不见欺也。” 【文学链接】 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蘧伯玉是当时著名的深知自己不足的人,先秦典籍中称他“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后世多用此语为诗文典故,表示人生是非难测。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其八 李咸用 还淳反朴已难期,依德依仁敢暂违。寡欲自应刚正立,无私翻觉友朋稀。旄头影莫侵黄道,傅说星终近紫微。年纪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难早知非。 寓言 黄滔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和友人寄怀 薛能 从来行乐近来希,蘧瑗知言与我违。自是衰心不如旧,非关四十九年非。 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①。”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②。” 【注释】 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已见《泰伯第八》第十四章。 ② 思不出其位:《皇疏》:“君子思虑当己分内,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事。思于分外,徒劳不可得。”《集注》分“曾子曰”以下别为一章。 【集说】 康有为《论语注》:“位者,职守之名,各有权限,不能出权限之外。……如兵官专司兵事,农官专司农事,不得及它,乃能致精也。若士人无位,则天地之大,万物之伙,皆宜穷极其理。……盖学人与有位正相反也,学者慎勿误会。” 《今读》:“孔子的话,可以有多种原因和解释,曾参的话就太保守。……康《注》有意思,颇符合现代民主精神,难怪他要改孔子‘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为‘天下有道则庶民议’,即人均有议政之权利,这当然完全不同于曾子。因此‘不谋其政’,不过是不应干预专家的专业知识领域而已。”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①。” 【注释】 ① 耻其言而过其行:而,皇侃本作“之”,《潜夫论·交际篇》引亦作“之”,则所耻者即言过其行。《集注》:“耻者,不敢尽之意。过者,欲有余之辞。”则视“耻其言”与“过其行”为并列二事,意甚迂曲,似不确。 14.28 子曰:“君子道①者三,我无能②焉:仁者不忧③,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注释】 ① 道:《四书训义》:“‘道者三’,非君子之道三也,仁、智、勇是德不是道。此‘道’字解作‘由’也,由之以成德也。” ② 无能:未能做到,未能兼备。 ③ 仁者不忧:此下三句,已见《子罕第九》第二十九章,唯语序略有别。 14.29 子贡方人①。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②。” 【注释】 ① 方人:《孔注》:“比方人也。”议论之意。郑本作“谤人”,谓言人之过恶。 ② 暇:闲也。不暇,谓无暇于方人。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①。” 【注释】 ① 患其不能也:皇本、足利本等作“患己无能也。” 14.31 子曰:“不逆诈①,不亿不信②,抑③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释】 ① 逆诈:逆,迎也。颜师古注《汉书·翟方进传》“不得用逆诈废正法”云:“逆诈者,谓以诈意逆猜人也。” ② 不亿不信:亿,臆度。不臆度人之不诚信。 ③ 抑:表转折。 14.32 微生亩①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②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③也。” 【注释】 ① 微生亩:微生姓,亩名。 ② 栖栖:同“棲”。《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棲,西或从木妻。”栖栖,《邢疏》:“犹皇皇也。”忙碌不遑休息貌。汉唐以来多作此解。俞樾《群经平议》谓当与《诗》“六月栖栖”同,“简阅貌”,并与“萋萋”、“济济”同,有整饬、多威仪之貌,微生亩盖疑孔子盛张礼乐车徒以求悦于人。 ③ 疾固:固,固陋。《包注》:“疾世之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文学链接】 微生亩之语,由不能明白孔子之抱负所致,但是形容夫子“栖栖者”,却成为孔子在后世的经典形象,且引发文人不断的形容、感叹。其中最有情韵、且最能深探夫子一生行事者,则属唐玄宗李隆基之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与弟游家园 张九龄 定省荣君赐,来归是昼游。林乌飞旧里,园果让新秋。枝长南庭树,池临北涧流。星霜屡尔别,兰麝为谁幽。善积家方庆,恩深国未酬。栖栖将义动,安得久情留。 故园置酒 刘希夷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广陵别薛八 孟浩然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 偶然作二首 其一 吕温 栖栖复汲汲,忽觉年四十。今朝满衣泪,不是伤春泣。 14.33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②,称其德③也。” 【注释】 ① 骥:《说文》:“骥,千里马也。”《郑注》:“骥,古之善马。” ② 称其力:以力见称,以力得名。力,谓有足力能远行。 ③ 德:《郑注》:“德者,调良之谓。谓有五御之威仪。”《周官·保氏职》“五驭”,郑众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言良马有五种威仪。 14.34 或曰:“以德报①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注释】 ① 报:《广雅·释言》:“报,复也。”《玉篇》:“报,酬也,答也。” 【思考与讨论】 《老子》云:“大小多少,以德报怨。”孔子为何不同意“以德报怨”?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②。知我者其天乎③!” 【注释】 ① 尤:即“訧”,省作尤。《郑注》:“尤,非也。”《马注》:“孔子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尤人。” ② 下学而上达:《孔注》:“下学人事,上知天命。”《皇疏》:“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③ 知我者其天乎:《集解》:“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己。”《皇疏》:“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 14.36 公伯寮①愬②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③以告,曰:“夫子④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⑤。”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 ① 公伯寮:孔子弟子,公伯姓,寮名,《史记·弟子列传》云字子周。或以为非孔子弟子。 ② 愬:音sù,谮毁。 ③ 子服景伯:鲁大夫子,名何,景为谥。 ④ 夫子:指季孙。 ⑤ 肆诸市朝:《说文》:“肆,极陈也。”杀而陈其尸曰肆。市朝,据礼,杀大夫于朝,杀士于市。公伯寮为士,当肆于市,此处“市朝”连言,而偏在“市”。 14.37 子曰:“贤者辟世①,其次辟地②,其次辟色③,其次辟言④。” 子曰:“作者七人⑤矣。” 【注释】 ① 辟世:辟,通“避”,皇本作“避”,去也。辟世,《孔注》:“世主莫得而臣。”意为不肯为君王所用。 ② 辟地:《马注》:“去乱国,适治邦。” ③ 辟色:避容色。《孟子·告子下》云“礼貌衰则去”,或即“避色”之义。 ④ 辟言:《孔注》:“有恶言乃去。” ⑤ 作者七人:作者,为之者。指上言避四者之贤人。七人,《包注》谓指长沮、桀溺等七人,《郑注》云当为十人,说法不同,难定于一是。《集注》分“子曰作者”以下别为一章。 14.38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③?”子路曰:“自孔氏④。”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① 石门:鲁城外门。 ② 晨门:司门吏,主晨开昏闭,故曰晨门。 ③ 自:从。 ④ 孔氏:《正义》:“犹言孔家,以居相近,人所习知,故不举名字也。” 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①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③!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②。”子曰:“果哉!末之难矣④。” 【注释】 ① 荷蒉:荷,音hè,负。蒉kuì,草器。 ② 硁硁乎:形容磬之音声。 ③ 深则厉浅则揭:《诗·邶风·匏有苦叶》句。水深则厉,厉,以衣涉水;揭,揭衣,水浅在膝以下则揭衣而过。 ④ 果哉末之难矣:末六字有歧解,见下解说。 【集说】 《集解》:“未知己便讥己,所以为果。末,无也。无难者,以其不能解己之道。” 《皇疏》:“言彼未解我意而便讥我,此则为果敢之甚也,故曰果哉。但我道之深远,彼是中人,岂能知我。若就彼中人求无讥者,则为难矣。玄风之攸在,圣贤相与必有以也。夫相与于无相与,乃相与之至;相为于无相为,乃相为之远,茍各修本,奚其泥也。同自然之异也。虽然,未有如荷蒉之谈讥甚也。” 《集注》:“果哉,难其果于忘世也。末,无也。圣人心同天地,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不能一日忘也,故闻荷蒉之言而叹其果于忘世,且言人之出处若但如此,则亦无所难矣。” 俞樾《群经平议》: “《淮南子·道应篇》‘令不果往’,高诱注:‘果,诚也。’‘果哉,末之难矣’,犹曰‘诚哉无难矣’。盖如荷蒉者之言,随世以行己,视孔子所为,难易相去何啻天壤。故孔子闻其言而叹之,一若深喜其易者,而甘为其难之意自在言外。圣人辞意微婉,初非与之反唇也,《何解》失之。” 戴望《论语注》:“果,信也。之,往也。信如其言,无所复往,行道难矣。” 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①谅阴②,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③,百官总己④以听⑤于冢宰⑥三年。” 【注释】 ① 高宗:殷王武丁,中兴殷室。 ② 谅阴:据郑玄,本作“梁闇”,假作“谅阴”、或“亮阴”、“谅闇”等。孝子居丧时之凶庐。《孔注》:“谅,信也;阴,犹默也。”则是据下文“三年不言”作解。 ③ 薨:音hōng。《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④ 总己:《说文》:“总,聚束也。”己,指百官自己。 ⑤ 听:听政。 ⑥ 冢宰:又称太宰,辅佐天子统领百官治理国家,即后世所谓宰相。 14.41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①。” 【注释】 ① 上好礼则民易使:《子路第十三》第四章“樊迟问稼”中云“上好礼,民莫不敬”,可资以理解此章。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①。”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②。”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③!” 【注释】 ① 修己以敬:《孔注》:“修己以敬,敬其身也。” ② 人:《孔注》:“人谓朋友九族。”《正义》: “《易·家人彖传》云:‘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此安人之义也。” ③ 病诸:病,难也。诸,即“之乎”。 14.43 原壤①夷俟②。子曰:“幼而不孙弟③,长而无述④焉,老而不死,是为贼⑤!”以杖叩其胫。 【注释】 ① 原壤:鲁人,孔子故旧。 ② 夷俟:夷,同“跠”,《广雅·释诂》:“跠,踞也。”踞即蹲踞。俟,待。夷俟,谓不出迎宾客,而蹲踞以待,无礼。或以“夷俟”为迭韵词,仅蹲踞之意。 ③ 孙弟:恭顺。孙,通“逊”,弟通“悌”。 ④ 述:称述,称道。 ⑤ 贼:贼害之人。指有害于德行。 14.44 阙党①童子将命②。或问之曰:“益者③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④也,见其与先生并行⑤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释】 ① 阙党:孔子所居之里,《荀子·儒效》:“仲尼居于阙党。”又名阙里。《水经注》:“孔庙东南五百步有双石阙,故名阙里。” ② 将命:《马注》:“传宾主之语出入。”将,传也。 ③ 益者:即下文“求益者”,求益,求进益之意。 ④ 居于位:按礼,童子隅坐,无位,阙党童子居于位,是失礼。 ⑤ 与先生并行:先生,谓先于己所生,指成人;并行,并肩而行,不差在后。与“居于位”同属不合礼之举止。 14.44 阙党①童子将命②。或问之曰:“益者③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④也,见其与先生并行⑤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释】 ① 阙党:孔子所居之里,《荀子·儒效》:“仲尼居于阙党。”又名阙里。《水经注》:“孔庙东南五百步有双石阙,故名阙里。” ② 将命:《马注》:“传宾主之语出入。”将,传也。 ③ 益者:即下文“求益者”,求益,求进益之意。 ④ 居于位:按礼,童子隅坐,无位,阙党童子居于位,是失礼。 ⑤ 与先生并行:先生,谓先于己所生,指成人;并行,并肩而行,不差在后。与“居于位”同属不合礼之举止。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古典名著 最新文章 |
南齐书 |
梁书 |
魏书 |
南史 |
周书 |
仪礼译注 |
五代史演义 |
周易全解 |
隋唐演义 |
白话尚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