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后宫 -> ━━━━━·[宫斗│普及]·━━━━━ -> 正文阅读

[后宫]━━━━━·[宫斗│普及]·━━━━━[第5页]

作者:上官琪姻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六、历代宫殿名
秦朝阿房宫——没建完。阿房宫类似于大明宫,属于独立于咸阳宫殿之外的行宫,有避暑等作用。相当于承德避暑山庄。
前殿(主体)
上天台(南面)
磁石门(北面)
秦朝兴乐宫——相当于现在的故宫。
西汉未央宫——相当于现在故宫,皇帝居住、处理政事、朝堂之所。
西汉长乐宫——太后居住的宫殿。
西汉建章宫——汉武帝后皇帝皇后后妃皇子等居住的场所。
五宫:即前述的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
长乐宫
西汉:
长乐宫(东宫):长乐前殿、长信宫(即长信殿)、长定殿、长秋殿、永寿殿(即长寿殿)、永宁殿、临华殿、神仙殿、温室殿、椒房殿、建始殿、广阳殿、中室殿、月室殿、大夏殿、长亭殿
未央宫(西宫):未央前殿、后阁、麒麟殿、朱鸟殿、宣室殿、清凉殿、宣明殿、广明殿、昆德殿、玉堂殿、金华殿、承明殿、掖庭殿(含云光殿、九华殿、鸣鸾殿)、后宫十四位(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安处、常宁、椒风、发越、蕙草、茞若)、钩弋殿、高门殿、非常室、织室、作室、凌室、弄田、敬法殿、白虎殿、猗兰殿、曲台殿、晏昵殿、长年殿、含章殿、寿成殿、万岁殿、永延殿、寿安殿、东明殿、金马殿、大秘殿、神明殿、德殿、延年殿、回车殿、龙兴殿、柏梁台、兰台、渐台、增盘阁、养德宫、武台殿、天禄阁、石渠阁、飞羽殿、平就殿
建章宫:建章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承光殿、天梁宫、奇宝宫、鼓簧宫、奇华殿、疏圃殿、鸣銮殿、铜柱殿、函德殿、铜池、唐中殿、凉风台、避风台、神明堂、承露盘、井干楼、太液池、孤树池
其它宫殿:桂宫(含鸿宁殿)、明光殿、北宫(含寿宫、神仙宫)、太子宫(含丙殿、甲观、画堂)、明光宫、贞女楼、永信宫、中安宫
长乐宫:周回二 十余里,有鸿台、临华殿、温室殿及长信、长秋、永 寿、永宁四殿。长乐宫的前身是秦兴乐宫,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惠帝以后的汉帝居未央宫。
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利用龙首山的地势为台殿,高出长安城。前殿东西五十丈,周围台殿四十三座,宫十三座,池一个。武帝修缮后的未央宫,以香木为栋椽,以杏木作梁柱,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椽端上以壁为饰,窗为青色,殿阶为红色,殿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黄金制作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清风袭来,发出玲珑的声响。未央宫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等殿,又有殿阁三十二,包括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温室、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飞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等。又有天禄阁、朱雀堂、画堂、甲观等。
宣室,为未央宫的正堂,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汉文帝曾在宣室召见一代名士贾谊,二人盘坐于席上,谈至深夜。作为一名外臣,能在皇帝的居处被召见,实是难遇的恩宠,邀谈至深夜,而且皇帝还几次把自己的席子挪近贾谊,更是难得。可惜,他们谈论的内容不是民生而是鬼神。
温室殿,在未央宫殿北,皇帝冬天取其温暖居于此殿。温室以椒涂壁,再饰一层文绣,以香木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地上铺以毛织地毯。
清凉殿,也在未央宫殿北,皇帝夏居之殿。清凉殿以画石为床,设紫瑶帐,殿内盛夏时仍清凉无比,如同含霜。
桂宫,也是皇帝日常居住的地方,位于未央宫北,用紫房复道与未央宫相连。桂宫内有武帝所喜爱的四件主物:七宝床、杂宝案、厕宝屏风、列宝帐。所以桂宫又叫四宝宫。
东汉和曹魏洛阳
南宫——皇帝办公居住的场所
北宫——皇帝及皇族居家使用
东汉:
北宫:德阳殿、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宣明殿、平洪殿、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增喜观、白虎观、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崇德殿、永宁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永安宫
南宫:崇德殿、却非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平朔殿、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长秋宫、西宫、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东宫、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东观
三雍:明堂、灵台、辟雍





 
孙吴建业——太初宫是东吴在建业建造的第一座宫殿。其前身是孙权兄长孙策的将军府。 ——昭明宫是东吴建业城内仅次于太初宫的又一重要宫殿建筑。
西晋洛阳——沿袭东汉和曹魏
东晋——建康、建主殿和太极殿相当于现在故宫的三大殿。
隋朝长安即唐长安
唐长安太极宫——建于隋初。隋称大兴宫,实际上是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的总称。太极宫相当于今天故宫的太和殿。东宫则是太子的寝宫。
唐长安大明宫——从唐高宗以后,唐朝的历代皇帝都居于此,朝堂也从太极宫转到大明宫。
唐长安兴庆宫——唐玄宗和杨贵妃居住之所。
唐朝后宫宫殿 宫: 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未央宫、华清宫、掖庭宫等 殿: 承晖殿、龙首殿,看乐殿、毬场亭子殿、甘露殿、神龙殿、长生殿等 唐代在长安有三个宫殿区,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三个宫城不是同时建造的,也不是同时作为帝王生活的中心。 太极宫兴建于隋代,当时称为大兴宫。
隋朝长安即唐长安
唐长安太极宫——建于隋初。隋称大兴宫,实际上是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的总称。太极宫相当于今天故宫的太和殿。东宫则是太子的寝宫。
北宋东京大庆殿——是举行大朝会的场所,相当于故宫太和殿。
文德殿——是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
紫辰殿——是节日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
垂拱殿——接见外臣和设宴的场所。
集英殿及需云殿、升平楼是策进士及观戏、举行宴会的场所。
福宁殿和坤宁殿试皇帝后妃居住之所。
南宋临安大庆殿——是大朝会场所,相当于故宫太和殿 。
垂拱殿——常朝殿宇 。
后殿——又称延和殿,皇帝遇冬至、正旦等节日的斋宿之处。
端诚殿——是一座多功能殿宇 。
福宁殿和勤政殿——皇帝寝宫 。
嘉明殿——皇帝进膳之所。
华殿、坤宁殿、慈元殿、仁明殿、受厘殿——皇后后妃居住场所 。
选德殿——皇帝在后廷接见大臣之所。
崇政殿——讲学,教授皇族子弟学问的学校 。
慈宁殿——位于太子东宫之内,是太后居住之所。




 
南宋宫殿
南宋皇宫的正门为丽正门,丽正门装饰华丽,门为朱红色,缀以金钉,屋顶为铜瓦,镌镂龙凤天马图案,远望光耀夺目。丽正门的城楼,是皇帝举行大赦的地方。宫中正殿为大庆殿,又名崇政殿,是举行大典、大朝会之所。
大庆殿东西两侧设朵殿,是皇帝举行仪式前休息之所,后改为延和殿,供皇帝便坐视事,即为便殿。规制简朴,陛阶且一级,小如常人所居。垂拱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召见大臣的地方。紫宸殿用作皇帝祝寿的场所。集英殿则是策试进士的地方。
内朝宫殿有十余座。勤政殿、福宁殿是皇帝的寝殿。慈宁殿、慈明殿是皇太后起居的殿宇,仁明殿、慈元殿等数座宫殿为皇后、嫔妃所居。太子的东宫为了节省,没有另外修筑,而是和帝、后的宫室连为一片。
内朝除宫殿外,堂、阁、斋、楼、台、轩、观、亭,星罗棋布。这是南宋的特点,帝王居处的奢华不表现在宫殿上,而多表现在苑囿上。南宋朝廷借助于临安的山灵水秀,建造了大量的供帝、后闲适生活的场所。后宫及后苑的堂有三十余座,如观赏牡丹的钟美堂,观赏海棠的灿美堂,四周环水的澄碧堂,玛瑙石砌成的会景堂,四周遍植日本罗木建古松的翠寒堂。楼有博雅书楼,观德、万景、清暑等楼。阁有二十余座,其中有源自北宋的龙图、宝文、天章等阁。轩有晚清轩。观有云涛观。台有钦天、舒啸等台。亭有八十座,其中赏梅的有春信亭、香玉亭;桃花丛中有锦浪亭;竹林中有凌寒、此君亭;海棠花旁有照妆亭;梨花掩映下有缀琼亭;水旁有垂纶亭、鱼乐亭、喷雪亭、流芳亭、泛羽亭;山顶有凌穹亭。后苑有各成一景的小园,其中有梅花千树组成的梅冈,有杏坞,有小桃园,等等。禁中还仿照杭州名胜西湖和飞来峰,建造了大龙池和万岁山。
苑囿
聚景园、玉津园、富景园、屏山园、玉壶园、琼华园、小隐园、集芳园、延祥园等。
 
北宋宫殿
北宋的都城是汴梁,即今开封,当时称为东京。把汴梁作为帝王皇宫所在地,是从五代的后梁开始的,后唐、后晋继之。北宋的皇宫是仿照洛阳宫殿的模式,在五代旧宫的基础上建造的。
宋代皇宫模拟图
北宋汴京宫室宫城周廻五里。皇宫的正殿叫做大庆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庆殿之南,是中央政府办公机关,二者之间有门楼相隔。大庆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紫宸、垂拱之间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宫中的宴殿为集英殿、升平楼。北宋皇宫内的殿宇并不很多,后宫的规制也不很大。
后宫有皇帝的寝殿数座,其中宋太祖赵匡胤住的是福宁宫,除后妃的殿宇外,后宫中尚有池、阁、亭、台等娱乐之处。
宋初,皇帝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在皇宫中设观稼殿和亲蚕宫。在后苑的观稼殿,皇帝每年于殿前种稻,秋后收割。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每年春天在亲蚕宫举行亲蚕仪式,并完成整个养蚕过程。
延福宫是相对独立的一处宫区,在宫城之外。延福宫是帝、后游乐之所,最初规模并不大。宋徽宗即位后不满于宫苑的狭小,遂大肆扩建、营造。延福宫扩建以后,幽雅舒适,宋徽宗大部分时间是在这座宫苑中度过的。
延福宫殿、台、亭、阁众多,名称非常雅致,富于诗意,当然是富于艺术修养的宋徽宗所取的。宫的东门为晨晖,西门称丽泽。大殿有延福、蕊珠。
东旁的殿有移清、会宁、成平、叡谟、凝和、昆玉、群玉。阁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芬芳、丽玉、寒香、拂云、偃盖、翠保、铅英、云锦、兰薰、摘玉。西侧的阁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琼华、绿绮、瑶碧、清荫、秋香、从玉、扶玉、绛云。在会宁殿之北,有一座用石头叠成的小山,山上建有一殿二亭,取名为翠微殿、云归亭、层亭。
在凝和殿附近,有两座小阁,名曰玉英、玉涧。背靠城墙处,筑有一个小土坡,上植杏树,名为杏岗,旁列茅亭、修竹,别有野趣。宫有右侧为宴春阁,旁有一个小圆池,架石为亭,名为飞华。又有一个凿开泉眼扩建成的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又于堤上架一道粱入于湖水,粱上设茅亭栅、鹤庄栅、鹿岩栅、孔翠栅。由此到丽泽门一带,嘉花名木,类聚区分,幽胜宛如天造地设。
花园
艮岳是宋徽宗时建造的又一奇艳的宫苑,可以说巧夺天工、宛若仙境。
艮岳周围十余里,以浙江的凤凰山为蓝本建造,人工堆土叠山,主山万岁山(艮山)设数十个大洞,洞中藏雄黄和卢甘石,雄黄据说可以驱避蛇虫,卢甘石则能发散阴气、聚集云雾,使空气濛郁如深山幽谷。艮岳中有将太湖石积叠成的各式各样的人造山。苑的中部有景物如药尞、西庄、巢云亭、白龙沂、跃龙峡、蟠秀亭、练光亭、跨云亭、罗汉岩。再西有万松岭,岭畔立一倚翠楼,楼旁平地开凿了两处弯形的水池,东边的叫做芦渚,设浮阳亭;西旁的叫做梅渚,设雪浪亭。池水向东流为雁池,向西流为凤池。池周围有馆、阁、亭数座。万岁山脚下设登道直达山上最高处的介亭,介亭左右各有二亭,左为极目、萧森,右为丽云、半山。从山顶向北可俯瞰景龙江,江水的上流引一支注入山涧。苑的西侧有漱琼轩,山石间错落着炼丹观、凝直观、圜山亭,从这里可以望见景龙江旁的高阳酒肆及清澌阁,江之北岸,小亭楚楚,江水支流流向山庄,称为回溪...
艮岳奇石
艮岳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政和到清康间十余年,各地花竹奇石,都聚于此。其中宣和五年,为运载一具高数丈的山石,动用了上千人,凿河断桥,毁堰拆闸,数月的时间才运到汴京。艮岳中的楼台亭馆,除上述记载外,月增日益,难以数计。徽宗晚年,耽于建造苑囿,以致国力不支。不几年,金人打来,围攻汴京,宋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于汴河,拆屋烧火,凿石为炮,伐竹为篦篱,又将苑中数以百千计的大鹿尽杀,作为鼓励士兵的食物。至此,艮岳已不复当年面目了。
 
抽了十几楼



 
七、历朝称谓语
常用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考妣:指父母,一般情况,在生叫父母,死后叫考妣。
泰山、泰水:旧时对岳父、岳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家兄、舍妹:对自已兄妹的雅称。
令郎:旧时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东床:旧时对女婿的雅称。
内室、内人、拙荆:旧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夫婿、郎君:良人: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佳偶。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妇女称巾帼、红袖。
男子称须眉。
老师旧时称恩师、先生、夫子。
学生旧时称门生、受业。
学校旧时泛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对自已旧时的称愚、鄙人、晚生。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加“亡”字,如亡妻、亡妹。(1)古代君主的称谓
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称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
“孤”,谓自己不能得众
“寡人”即“寡(少)德之人”
“不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
“朕”,在古代为大家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相当“我”。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遂成帝王自称的专用词,别人是不准再用的。
“天子”,“天子”即“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利是上天所赋予的,因此“天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万岁”,约始约战国,盛行于秦汉。“万岁”一词本是人们于喜庆时的欢呼语。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以呼“万岁”为常,遂成为帝王之代称。
“陛下”本指侍卫在宫殿台阶下的国君近臣或侍卫人员。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恐有渎圣颜,故呼其身旁侍卫之人以传达。“陛下”遂成为对国君的尊称。至今人们仍用这些词汇来尊称外国国家首脑,但只限于外交场合了。
古代对帝王称“君主”,又简称“君”。君字的本意,说明了国君是从原始的部落群体发展而来的,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原来部落首领逐渐成为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国家元首,而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尚书.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庶哉。”这里“元首”即指君,股肱指臣;《汉书.丙吉传》更称“君为元首”,《说文》释君曰:“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君”字意义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君”从作为“群下之所归心”的部落首领,转变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历史过程。
与君主有关的用语:
君主即位叫“践阼”、“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皇帝发出的指示,“命为制,令为诏”,后也称“旨”或“圣旨”、“玉音”,全部具有法律效力。
皇帝的文告称“皇榜”。
清代皇帝的批示或文书称“朱批”、“朱谕”、“上谕”。
臣下谄颂皇帝的诏令为“丝纶”、“纶音”。
皇帝的容貌称“龙颜”、戴的帽子称“冕”,穿的衣服称“龙衮”,亦称“龙裷”、“龙袍”。
皇帝乘的车称“辇”,外出称“行幸”。
皇帝所作所为与所用之物称“御x”.
皇帝直接参与或授意的行为称“钦”,所用之印称“玺”。
侍奉皇帝称“尚”,如“尚衣”、“尚食”、“尚书”。
皇帝死了称“驾崩”,坟墓称“陵”。
(2)古代贵妇人的称谓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
上述贵妇人的称谓,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3)女性称谓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4)古代教师的称谓
夫子 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
师 泛指老师、教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傅 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保 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先生 老师 《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宗师 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
老师 教授学生的人。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称“老师”。
教习 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学习,称庶吉士,命学士一人任教,称为教习。清末兴办学堂,其教师也沿袭教习。
教谕 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官。元明清县学皆置教论,掌文庙祭把,教育所属生员。
教授 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学校课试等事。元代诸路散府及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亦置教授。
助教 国子监教师,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于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学博 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一人,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教官为“学博”。清代它又成为州县学官的别称。
学正 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元代路、州、县及书院也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责教育所属生员。
学录 宋元明清时国子监所属学官。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元代路学设学录,协助教授教育所属生员。
学官 又称“教官”。指中国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监学 清代中等学堂以上设监学;掌稽察学生出入。考察学生功课勤惰等事。
司业 隋以后国子监设司业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历代沿置,为学官,至清末废。
祭酒 汉平帝时始置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于监祭酒,至清末废。
学政 宋代太学的教官。
讲郎 讲授经书的官员。
太保 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的官,也称太师太傅。
 
(因历朝称呼过多,故在此只摘取南北朝、唐朝、宋朝、清朝)
南北朝称谓
一、一般称呼
1、男子称呼为:
①阿X (X指:男性的名、字、小字)
②X(X指姓)郎
《隋书 杨瓒传》:瓒贵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容,好书爱士,甚有当时誉,时人号曰【杨三郎】。
2、女子称呼为:阿X(X指姓)
《洛阳伽蓝记》:英闻梁氏嫁,白日来归,乘马将数人至于庭前,呼曰:“【阿梁】,卿忘我也?”
3、称男子为“郎君”“小郎”
《北齐书 列传六》:永乐弟长弼,小名阿伽。性粗武,出入城市,好殴击行路,时人皆呼为阿伽【郎君】。以宗室封广武王。
注释一:
公子:一般是指出身高贵的年轻男子。
《周书 宇文觉本纪》:时有善相者史元华见帝,退谓所亲曰:「此【公子】有至贵之相,但恨其寿不足以称之耳。」
注释二:对年长的男子称呼为“阿翁”
《周书 陆腾传》:普泰初,迁朱衣直合。尚安平主,即东莱王贵平女也。魏孝武幸贵平第,见腾,与语悦之,谓贵平曰:「【阿翁】真得好婿。」
4、称呼女子为“娘子”“女郎”
《搜神记》:即有一人提一幞新衣,曰:'府君以此遗郎。'充便着讫,进见少府。展姓名。酒炙数行。谓充曰:'尊府君不以仆门鄙陋,近得书,为君索小女婚,故相迎耳。'便以书示充。充,父亡时虽小,然已识父手迹,即欷歔无复辞免。便敕内:'卢郎已来,可令【女郎】妆严。'且语充云:'君可就东廊,及至黄昏。'内白:'女郎妆严已毕。'充既至东廊,女已下车,立席头,却拜。
注释一:可按家中排行成为“姓+N+娘”
《南史 刘孝绰》:其三妹,一适琅邪王叔英,一适吴郡张嵊,一适东海徐悱,并有才学。悱妻文尤清拔,所谓【刘三娘】者也。
注释二:南北朝时期没有“小姐”一词。
“小姐”一词广泛应用于宋朝,多指宫女、姬妾、艺妓。一般不用来形容官宦富家女子。
 
二、家庭称呼:
1、称呼哥哥:“阿兄”
《南史 张瑰传》:从弟融闻之,与瑰书曰:“吴郡何晚,何须王反,闻之嗟惊,乃是【阿兄】。”
鲜卑称呼哥哥为“阿干”
《宋书 吐谷浑传》:后廆追思浑,作《阿干之歌》。鲜卑呼兄为“阿干”。廆子孙窃号,以此歌为辇后大曲。
注:兄弟之间可按排行称呼
《南史 萧宏传》:帝始知非仗,大悦,谓曰:“【阿六】,汝生活大可。”方更剧饮,至夜举烛而还。兄弟情方更敦睦。
(萧衍、萧宏兄弟)
注释一:为了区分哥哥之间的排序,排行第一的哥哥称为“大兄”
《北齐书 高涣传》:文襄之遇贼,涣年尚幼,在西学,闻宫中哗,惊曰:「【大兄】必遭难矣!」弯弓而出。
注释二:兄弟按出生顺序排,N+兄、N+郎
《北齐书 高浟传》:彭城景思王浟,字子深,神武第五子也。元象二年,拜通直散骑常侍,封长乐郡公。博士韩毅教浟书,见浟笔迹未工,戏浟曰:「【五郎】书画如此,忽为常侍开国,今日后宜更用心。」
注释三:梁国萧家宗室内部称呼为“排行+官”
萧绎被称呼为“七官”
《梁书 萧誉传》: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誉顾左右皆散,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亦无恨。”主者曰:“奉命不许。”遂斩之,传首荆镇,世祖反其首以葬焉。
注释四:哥哥称呼弟弟为“阿奴”
《世说新语》: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 阿奴欲放去邪?' 遂遣之。
(谢奕、谢安兄弟)
注释五:南北朝时期不用“哥”一词,“哥”从唐代才开始用于口语称呼父亲或者兄长。
《旧唐书 王琚传》:睿宗登极,琚具白主人,厚资其行装,乃至长安。……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唯有太平,言之恐有违犯,不言忧患转深,为臣为子,计无所出。
——李琰管李隆基叫“三哥”。唐朝,“哥”为“父”意。
注释六:对兄的谦称为“家兄”,去世的哥哥为“亡兄”,对别人的兄长敬称为“贤兄”)《宋书 王昙首传》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
注释七:兄称弟为“弟”(通今)
注释八:兄长的妻子成为“嫂”(通今)弟弟的妻子称为“弟妇”
《世说新语》:王夫人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2、嫂子称呼丈夫的弟弟为“小郎”,丈夫的姐妹为“小姑”(通今)
《宋书 谢述传》:述字景先,少有志行,随兄纯在江陵。纯遇害,述奉纯丧还都。行至西塞,值暴风,纯丧舫流漂,不知所在,述乘小船寻求之。经纯妻庾舫过,庾遣人谓述曰:“丧舫存没,已应有在,风波如此,岂可小船所冒?【小郎】去必无及,宁可存亡俱尽邪?”
3、称呼姐姐:“姊”,称呼姐夫为“姊夫”
《木兰辞》:【阿姊】闻妹来,出郭相扶将。
注释:南北朝时期,不用“姐”一词。
4、称呼妹妹为“妹”(通今)妹夫为“妹婿”“妹夫”(通今)
《魏书 元叉传》:灵太后临朝,以叉【妹夫】,除通直郎。
5、称呼父亲: “大人”“阿父”“阿耶(爷)”“耶耶”
《木兰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隋书 韦世康传》: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
注释一:父亲为“郎”(北朝孤例)
《北史 汲固传》:刺史李式坐事被收,吏人皆送至河上。时式子宪生始满月。式大言于众曰:“程婴、仵臼何如人也?”固曰:“今古岂殊!”遂便潜还不顾,径来入城,于式妇闺抱宪归藏。及捕者收宪,属有一婢产男,母以婢儿授之。事寻泄,固乃携宪逃遁,遇赦始归。宪即为固长育,至十余岁,恒呼固夫妇为【郎婆。】
注释二: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家君”“尊侯”“尊君”
《晋书 袁宏传》: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颜氏家训》:尝有甲设燕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
注释三:为了表示对对方父亲的尊敬,“家君”前面可以加上“贤”“足下”“卿”
《世说新语》: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世说新语》: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④,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注释四:“老父”“老母”一般用于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晋书 赵至传》:,缑氏令初到官,至年十三,与母同观。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贱,世乱流离,遂为士伍耳。尔后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至曰:“我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
注释五:对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家君”“尊公”
《晋书 袁宏传》: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晋书 刘驎之传》:车骑将军桓冲闻其名,请为长史,驎之固辞不受。冲尝到其家,驎之于树条桑,使者致命,驎之曰:“使君既枉驾光临,宜先诣【家君】。”冲闻大愧,于是乃造其父。
注释六:对亡父的称呼:“先人”“先公”“故大人”“先君”“先尊”等
《世说新语》: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 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世说新语》: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 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 喜对曰:' 【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注释七:“爹”一词,南朝用。
《南史 萧憺传》: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
 
6、称呼伯父、叔叔:“阿叔”“阿父”“叔父(父之弟)”“伯父”(父之兄)
《北齐书 高百年传》:见帝于玄都苑凉风堂,使百年书「敕」字,验与德胄所奏相似,遣左右乱捶击之,又令人曳百年绕堂且走且打,所过处血皆遍地。气息将尽,曰:「乞命,愿与【阿叔】作奴。」
(高湛、高百年叔侄)
《世说新语》:庾玉台,希之弟也。希诛,将戮玉台。玉台子妇,宣武弟桓豁女也,徒跣求进,阍禁不内。女厉声曰:' 是何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
《世说新语》: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 答曰:' 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注释一:南朝管叔叔也叫“阿父”
《宋书 王球传》:兄子履进利为行,深结刘湛,委诚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及湛诛之夕,履徒跣告球。球命为取履,先温酒与之,谓曰:“常日语汝,何如?”履怖惧不得答,球徐曰:“【阿父】在,汝亦何忧。”
(王球、王履叔侄)
注释二:对去世父亲兄弟的称呼“亡伯”
《世说新语》:羊秉为抚军参军,少亡,有令誉。夏侯孝若为之叙,极相赞悼。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 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权潸然对曰:' 【亡伯】令问夙彰,而无有继嗣;虽名播天听,然胤绝圣世。' 帝嗟慨久之。
注释三:称呼父亲姐妹为“姑姑”,姑姑的丈夫为“姑父”逝者为“亡姑”(通今)
注释四:称呼伯父之妻为伯母,称呼叔父之妻为叔母(通今)
注释五:皇族亲王之间对叔父的称呼为:封号+叔,排名+叔
《魏书 元祥传》:至明,告其凶问。诏曰:“【北海叔】奄至倾背,痛慕抽恸,情不自任。明便举哀,可敕备办丧还南宅,诸王皇宗,悉令奔赴。给东园秘器,赗物之数一依广陵故事。”
《周书 宇文宪传》:帝乃遣小冢宰宇文孝伯谓宪曰:「三公之位,宜属亲贤,今欲以叔为太师,【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叔以为何如?」”
7、称呼母亲:“阿娘”“家家”“阿母”
《隋书 杨勇传》:勇昔从南兗州来,语卫王云:“【阿娘】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因指皇后侍兒曰:“是皆我物。”此言几许异事。其妇初亡,即以斗帐安余老妪。
(独孤伽罗、杨勇母子)
《北齐书 高俨传》:后主泣启太后曰:「有缘更见【家家】,无缘永别。」乃急召斛律光,俨亦召之。光闻杀士开,抚掌大笑曰:「龙子作事,固自不似凡人。」入见后主于永巷。
(胡太后、高纬母子)
《世说新语》: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周嵩起,长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
注释:庶子管庶母叫“阿姨”
 
8、阿奴:祖、父对子孙的称呼
《魏书 萧赜传》:赜谓其必能负荷大业,谓曰:“五年已来,一委宰相,汝多厝意。五年以后,勿复委人。”临死,执昭业手曰:“【阿奴】若忆翁,当好作。”如此者再而死。
(萧赜、萧昭业祖孙)
9、称呼婆婆:“阿家”“大家”
《宋书 范晔传》:晔妻先下抚其子,回骂晔曰:“君不为百岁【阿家】,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杀子孙。”晔干笑云罪至而已。
《晋书 烈女传》:孟昶妻周氏,昶弟顗妻又其从妹也。二家并丰财产。……周氏曰:“君父母在堂,欲建非常之谋,岂妇人所谏!事之不成,当于奚官中奉养【大家】,义无归志也。”昶怆然久之而起。
注释一:婆婆称媳妇为“新妇”
《魏书 元祥传》:高氏素严,详每有微罪,常加责罚,以絮裹杖。至是,去絮,皆至疮脓。详苦杖,十余日乃能立。又杖其妃刘氏数十,云:“【新妇】大家女,门户匹敌,何所畏也?而不检校夫婿。妇人皆妒,独不妒也!”刘笑而受罚,卒无所言。
注释二:称呼公公为“大人公”
《颜氏家训》: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此言。丈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又疑“丈”当作“大”,北间风俗,妇呼舅为【大人公】。
注释三:史书把公婆写为“舅姑”。
10、丈夫、妻子之间的称呼
①丈夫对妻子的称呼:“阿奴”“新妇”
《南史 萧昭业传》:坦之耳语于帝曰:“此事别有一意,不可令人闻。”帝谓皇后曰:“【阿奴】暂起去。”(萧昭业、何婧英)
注释一:如果妻子比丈夫地位高或者丈夫尊敬妻子,丈夫自称为“下官”
《北史 皇后传》:彭城太妃尔朱氏,荣之女,魏孝庄后也。神武纳为别室,敬重逾于娄妃,见必束带,自称【下官】。
注释二:现代“丈夫”一词在南北朝时期是指“一般男子”
《洛阳伽兰记》:以是尼寺,【丈夫】不得入。
②妻子称呼丈夫为“君”“郎君“夫婿”
11、称呼祖父为“祖父”(通今)“祖公”“阿翁”“阿公”
《南史 颜延之传》: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12、称呼祖母为“祖母”(通今)“祖亲”“阿婆”(注:有时“母”也用于称呼“祖母”)
《冥祥记》:晋史世光者,襄阳人也。咸和八年,于武昌死。七日,沙门支法山转小品,疲而微卧。闻灵座上,如有人声。史家有婢,字张信,见世光在灵上着衣帢,具如平生。……世光与信,于家去时,其六岁儿见之,指语【祖母】曰:“阿爷飞上天,【婆】为见不?”世光后复与天人十余,俱还其家,徘徊而去。
《南齐书 萧昭业本纪》:为南郡王时,文惠太子禁其起居,节其用度,昭业谓豫章王妃庾氏曰:“【阿婆】,佛法言,有福德生帝王家。今日见作天王,便是大罪,左右主帅,动见拘执,不如作市边屠酤富儿百倍矣。”及即位,极意赏赐,动百数十万。
13、称呼外婆外公为“外祖父”“外祖母”(通今)
14、称呼舅舅为“阿舅”“舅氏”,舅舅的妻子叫“舅母”“舅妻”
《旧唐书 太穆皇后传》: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
《隋书》:周初有童谣曰:“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注释一:对舅舅尊称为“贤舅”,对舅舅谦称为“家舅”
注释二:对姨妈称呼为“从母”“姨”(通今)姨妈的丈夫叫“姨夫”(通今)
《魏书 袁聿修传》:聿修,字叔德,七岁遭丧,居处礼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 ,有鉴识,清靖寡欲,与物无竞。【姨夫】尚书崔休深所知赏。
15、称呼岳父为“妇父”,岳母为“妻母”
《世说新语》:萧中郎,孙承公【妇父】。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刘尹云:' 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
《魏书 元愿平传》:坐裸其妻王氏于其男女之前,又强奸妻妹于【妻母】之侧。御史中丞侯刚案以不道,处死,绞刑。会赦免,黜为员外常侍。
 
三、宫廷称呼
(一)对皇帝的称呼:
1、陛下:从秦始皇开始称皇帝为“陛下”。
2、大家
注:“大家”在南北朝时期称呼皇帝只是在《北齐书》中,大概是北齐称呼皇帝的专用语。(其他的国家一般不用“大家”一词称呼皇帝)
《北齐书 高阿那肱传》:周师逼平阳,后主于天池校猎,晋州频遣驰奏,从旦至午,驿马三至,肱云:'【大家】正作乐,何急奏闻。'
注释:也用于属下对上级的称呼
《北齐书 高欢本纪》:兆自陈无此意,因轻马渡,与神武坐幕下,陈谢,遂授刀引头,使神武斫己。神武大哭曰:「自天柱薨背,贺六浑更何所仰,愿【大家】千万岁,以申力用。今旁人构间至此,大家何忍复出此言!」兆投刀于地,遂刑白马而盟,誓为兄弟,留宿夜饮。
下人对主人的称呼:
《搜神记》:吴时,嘉兴倪彦思居县西埏里,忽见鬼魅入其家,与人语,饮食如人,惟不见形彦思奴婢有窃骂【大家】者。云:'今当以语。'彦思治之,无敢詈之者。
3、至尊
《周书 姚僧垣传》: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
(至尊:萧衍)
《宋书 二凶传》:及劭入井,高禽于井中牵出之。劭问禽曰:“天子何在?”禽曰:“【至尊】近在新亭。”
(至尊:刘义隆)
4、天子
《周书 宇文宪传》:宪曰:「我虞侯大都督耳。」畅曰:「观公言语,不是凡人,今日相见,何用隐其名位?」陈王纯、梁公侯莫陈芮、内史王谊等并在宪侧。畅固问不已。宪乃曰:「我【天子】太弟齐王也。」指陈王以下,并以名位告之。畅鞭马而去
(天子:宇文邕)
5、官家(官)
《魏书 元祥传》:世宗频幸南第,御其后堂,与高太妃相见,呼为阿母,伏而上酒,礼若家人。临出,高每拜送,举觞祝言:“愿【官家】千万岁寿,岁岁一至妾母子舍也。”
(官家:元恪)
《宋书 皇后传》:太后赐帝玉柄毛扇,帝嫌其毛柄不华,因此欲加鸩害,已令太医煮药,左右人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应作孝子,岂复得出入狡狯。”帝曰:“汝语大有理。”乃止。
(官:刘昱 )
注释:也用于称呼有官位的人或宗室男子
《太平御览》: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司马宣王刘越石一辈器;有以比王大将军者,意大不平。征苻犍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是刘越石妓女。一见温入,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官家】甚似刘司空。”
《述异记》:病者如言,乃呼晋故车骑将军沈充。须臾,有乘马导从而至,问汝何人,而敢名【官家】?因缚将去,举家寻觅经日,乃于家侧丛棘下得之,绳犹在时,疟遂获痊。
6、主上
《魏书 元愉传》: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面目见于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
(主上:元恪)
《梁书 陈庆之传》:颢前以庆之为徐州刺史,因固求之镇。颢心惮之,遂不遣。乃曰:“【主上】以洛阳之地全相任委,忽闻舍此朝寄,欲往彭城,谓君遽取富贵,不为国计,手敕频仍,恐成仆责。”庆之不敢复言。
(主上:萧衍)
注释:南北朝时期有“皇上”一词,但是一般不用于直接当面称呼皇帝。“皇上”一词当面称呼皇帝广泛应用于明清时期。
(二)对皇后后妃称呼
皇后:殿下
《魏书 灵太后传》:及肃宗践阼,尊后为皇太妃,后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犹称【殿下】,下令行事。
注:“朕”是胡太后临朝执政后自称为“朕”,孤例,不建议采用。
后妃:夫人、X(姓)娘、姓+后妃封号
(各国后妃封号不一样,请看史书的皇后传部分,就不一一列举了)
《周书 宇文毓本纪》:世宗明皇帝讳毓,小名统万突,太祖长子也。母曰【姚夫人】,永熙三年,太祖临夏州,生帝于统万城,因以名焉。
《北史 列传二》:【冯娘】者,子昂妹也,初为魏任城王妃,适尔硃世隆。
注释一:太后、皇后、后妃、公主宗室女自称为“我”“吾”“妾”
《魏书 冯太后传》: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因谓群臣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岂必远祔山陵,然后为贵哉!【吾】百年之后,神其安此。”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
《北齐书 高湜传》:太后杖湜百余,未几薨。太后哭之哀,曰:「【我】恐其不成就,与杖,何期带创死也!」
《南史 刘子业传》: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后宫数百,妾惟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注释二:皇帝称呼自己的姐妹可以用“封号+姊/妹”
《宋书 刘义康传》:会稽长公主,于兄弟为长,太祖至所亲敬。……主曰:“车子岁暮,必不为陛下所容,今特请其生命。”因恸哭。上流涕,举手指蒋山曰:“必无此虑。若违今誓,便负初宁陵。”即封所饮酒赐义康,并书曰:“【会稽姊】饮宴忆弟,所余酒今封送。”
《魏书 陆昕之传》昕之,字庆始,风望端雅。袭爵,例降为公。尚显祖女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子彰,字明远,本名士沈。年十六出后,事公主尽礼。丞相高阳王雍尝言曰:“【常山妹】虽无男,以子彰为兒,乃过自生矣。”
注释三:电视剧里面皇后后妃自称“本宫”“哀家”,南北朝时期没有这些词。
注释四:大臣诸侯的妻子称为“夫人”
 
3、属下对上级的称呼:“官”
《世说新语》: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 所望于法护。' 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 【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官:谢安)
4、属下自称为“下官”
《梁书 谢几卿传》湘东王在荆镇,与书慰勉之。几卿答曰:“【下官】自奉违南浦,卷迹东郊,望日临风,瞻言伫立。仰寻惠渥,陪奉游宴,漾桂棹于清池,席落英于曾岨。
注释:对上级敬称为“节下”(南朝用,多为将士之间用)
《宋书 垣护之传》:随到彦之北伐,彦之将回师,护之为书谏曰:“外闻【节下】欲回师反旆,窃所不同。何者?残虏畏威,望风奔迸,八载侵地,不战克复。方当长驱朔漠,穷扫遗丑,况乃自送,无假远劳。宜使竺灵秀速进滑台助硃修之固守,【节下】大军进拟河北,则牢、洛游魂……
《梁书 韦粲传》: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石头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
5、一般对话指对方为:“君”“汝”
《陈书 贺德基传》:尝于白马寺前逢一妇人,容服甚盛,呼德基入寺门,脱白纶巾以赠之。仍谓德基曰:“【君】方为重器,不久贫寒,故以此相遗耳。”德基问妪姓名,不答而去。
《梁书 沈瑀传》:瑀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汝】等下县吏,何自拟贵人耶?”
四、自称:
1、一般为“我”“吾”
注释一:有地位的男子自称为“寡人”
《宋书 臧质传》:质答书曰:“省示,具悉奸怀。尔自恃四脚,屡犯国疆,诸如此事,不可具说。……【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但尔往攻此城,假令寡人不能杀尔,尔由我而死。尔若有幸,得为乱兵所杀。
(臧质给拓跋焘写信)
《世说新语》: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王亦以为奇,谓语诸人曰:' 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王衍自称“寡人”)
注释二:老子(长辈第一人称用于自谦)
《宋书 潘综传》:孙恩之乱,妖党攻破村邑,综与父骠共走避贼。骠年老行迟,贼转逼,骠语综:“我不能去,汝走可脱,幸勿俱死。”骠困乏坐地,综迎贼叩头曰:“父年老,乞赐生命。”贼至,骠亦请贼曰:“兒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走去。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兒。”
2、女子自称为“新妇”“妾”
《魏书 宋颖传》:颖前妻邓氏亡后十五年,颖梦见之,向颖拜曰:“【新妇】今被处分为高崇妻,故来辞君。”泫然流涕。颖旦而见崇言之,崇后数日而卒。
《魏书 吕隆传》:杨氏责超曰:’郎君兄弟手刃相图,【新妇】旦夕死人,用金宝何为!”超惭而退。
《南史 萧诞传》:诞子棱妻,江淹女,字才君,闻诞死,曰:“萧氏皆尽,【妾】何用生?”恸哭而绝。
3、下人、奴婢自称为“奴”
《魏书 甄琛传》:手下苍头常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
注释一:下人称呼男主人为“郎主”“郎君”“郎”
《宋书 王弘传》:奴客与符伍交接,有所藏蔽,可以得知,是以罪及奴客。自是客身犯愆,非代【郎主】受罪也。如其无奴,则不应坐。
《甄异传》:王肇常在内宿,晨起出外,妻韩氏时尚未觉;而奴子云:“【郎】索纸百幅。”韩视帐中,见肇犹卧,忽不复见。后半载肇亡。
《幽明记》:奇后适下墅,其仆客三人送护,言:“树材可用,欲货之,【郎】常不听,今试共斩斫之。”奇遂许之。神亦自尔绝矣。
《幽明记》:有贵人亡后,永兴令王奉先梦与之相对,如平生。奉先问:“还有情色乎?”答云:某日至其家问奷。后觉,问其婢,云:“此日魇梦【郎君】来。”
注释二:下人称呼女主人为“娘子”“娘”
《续齐谐记》:会稽赵文韶,为东宫扶侍,坐清溪中桥,与尚书王叔卿家隔一巷,相去二百步许。秋夜嘉月,怅然思归,倚门唱《西夜乌飞》,其声甚哀怨。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王家【娘子】白扶侍,闻君歌声,有门人逐月游戏,遣相闻耳。”时未息,文韶不之疑,委曲答之,亟邀相过。须臾,女到,年十八九,行步容色可怜,犹将两婢自随。
《奏弹刘整》:进责寅妻范奴苟奴,列:“【娘】去二月九日夜,失车栏、夹杖、龙牵,疑是整婢采音所偷。”苟奴与郎逡往津阳门籴米,遇见采音在津阳门卖车栏龙牵,苟奴登时欲捉取,逡语苟奴已尔不须复取。
五、其他称呼
1、对和尚的称呼:
对和尚的尊称为“阿上”
《梁高僧传》:后随父之樊邓。遇见关中僧道人。忽唤蛪名。蛪(字下面是石打不出来)曰:“童子何以呼宿老名?”谛曰:“向者忽言【阿上】是谛沙弥,为众僧采菜被野猪所伤,不觉失声耳。”
对和尚的不敬则称“阿秃”“高秃”
《太平广记》:北齐初,并州【阿秃】师者,亦不知乡土姓名所出。尔朱未灭之前,已在晋阳,游诸郡邑,不居寺舍,出入民间。语谲必有征验。每行市里,人众围绕之,因大呼,以手指胸曰:“怜你百姓无所知,不识并州阿秃师。”人遂以此名焉。
《裴子语林》:王濛为诸人谈,有时或排摈【高秃】,以如意注林公云:“阿柱,汝忆摇橹时不?”阿柱乃林公小名。
和尚自称为“贫道”
《续高僧传 释僧旻传》:宋吏部郎吴郡张辩谓之曰:“沙弥何姓家在何处。”旻曰“【贫道】姓释。家于此山。”辩甚异之。
《宋书 颜竣传》:初,沙门释僧含粗有学义,谓竣曰:“【贫道】粗见谶记,当有真人应符,名称次第,属在殿下。”
2、骂人:小子、竖子、
《宋书 王华传》:华行迟,永呵骂云:“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捶华数十,众乃不疑,由此得免。遇赦还吴。
 
唐朝称谓
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臣妾”也可)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
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普通人: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各位可以大胆使用。
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为“郎”或“郎君”,称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
唐宋时,尤其盛行排行,甚至与姓、名、字同等重要,一部分下层民众或只有姓和排行,没有名,更不论字。所以很多时候的称呼是姓加排行,如燕小乙,或者小乙哥之类。注意的是,当时如果称呼他人为“汉子”或者“老汉”,含有相当的轻蔑成分在内。
另外,唐人称呼父亲的习惯现在我们听来可能有点毛骨悚然——他们一会儿叫父亲”哥哥“,一会儿叫”爷爷(耶耶)”,然后“哥”也用来称呼兄长……实在是有够乱的。
唐代未见“儿臣”此自称,诸王没有“王爷”这个叫法,是“大(dai)王”,皇帝,太子,诸王自称“朕”,“寡人”,国公会自称“孤 
在唐代,称呼相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例如,白居易呼元缜为“元九”,唐德宗曾呼陆贽为“陆九”;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等等叫法。而“萧郎”和“萧娘”作为普遍的代称,早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呼为“大家”。
 
宋朝称谓
“官家”皇帝的专用称呼。无论是太后、皇后、妃嫔、大臣、宦官、宫女还是平民,平时都称皇帝为“官家”,有时也称“大家”或“官里”。
皇子皇女称呼自己的父亲皇帝为“爹爹”。在正式场合或重要事宜中,则和大臣们一样,应该称皇帝为“陛下”。至于电视剧中最流行的“皇上”一词,并不存在于宋朝的口头称谓中。书面语中会称皇帝为“今上”或“上”,把“皇”与“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写的例子很少。
另外,“万岁”应该算是一种皇帝专用的祝福语,也不能用作称谓,例如:朝会见皇帝时,三呼万岁。大臣单独面奏时,则称“恭祝陛下圣躬万福”。
朝廷、皇宫里的人称皇帝为官家,称皇后为圣人,称嫔妃为娘子。
皇子皇女无论是否皇后所生,在平时口语中,都得称皇后为“孃孃”或“娘娘”。但同时,“娘娘”也是太后的通用称谓。因此,皇子皇女们称皇后为“孃孃”的概率应该比“娘娘”大得多。 在正式场合,皇子皇女们可以和大臣们一样,称皇后为“皇后娘娘”
在宋朝,皇子敬称为“大王”,“二大王”就代表着是皇帝的第二个儿子。
宋朝妃嫔的统一称谓是“娘子”,也可以直接称呼妃嫔的份位封号,比如淑女张氏,可称其为“张娘子”、“张淑妃”或“淑妃娘子”。对于身份是妃嫔的生母,皇子皇女们只能称其为“姐姐”,而不能用宋人对母亲较为普遍的称呼“娘”或“娘娘”来称呼她。
皇室家庭成员对皇子皆以“哥”称呼,比如:赵构是赵佶的第九个儿子,赵佶称赵构为“九哥”。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个儿子,神宗皇后向氏称赵佶为“十哥”。皇子兄弟之间也以“哥”称呼,无论长幼,按排行区分,如:神宗赵顼是岐王赵颢的兄长,但他称赵颢为“二哥”而不是“二弟”。
在北宋前期与中期,皇女的官方称谓及当面称呼都是“公主”。北宋晚期,宋徽宗接受蔡京的提议,改公主为帝姬,帝姬一号存续约十年时间,北宋就覆灭了。之后,南宋建立,又恢复了公主的称谓。
皇女们之间互称“姐”或“姊”,也是无论长幼,按排行区分。比如:七公主称三公主为“三姐”,三公主则称七公主为“七姐”,而不是“七妹”。皇子与公主之间则按对方在兄弟或姐妹中的排行互称“哥”或“姐”。
例如高宗赵构在兄弟中行九,柔福帝姬就称呼他为“九哥”,而赵构称呼在姐妹中排行为“二十”的柔福帝姬为“二十姐”。
与皇子不同的是皇室中长辈对公主并不以“姐”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名字,在正式场合就称呼封号。比如封号是“福康公主”,皇帝或皇后可以直接叫“福康”。
宫内人又分为没有品级的内人和有品级的女官。没有品级的宫内人要自称“奴婢”,有品级的女官自称“妾”。
内侍分为没有品级的内侍和有品级的内臣。在皇族成员面前,没有品级的内待一般自称“小底(的)”,内臣则可自称为“臣”。
对宫内人和内待的称呼,亲近一些的,可直呼其名;关系疏远一些的,可采用“姓+内人”或“姓+官职”的称呼方式,比如张内人、梁都知;“奴才”、“宫婢”这类词,只会出现在主人生气骂人的时候。
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自称是“老身”。
皇后自称的时候,正式场合中,面对皇帝时要自称“臣妾”;皇太后下制令时,应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自称“吾”;到了日常生活中,就用最常见的“我”了。
嫔妃对皇帝皇后时,自称“臣妾”或“妾”,在品阶不高的情况下,自称“奴家”或“奴奴”;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称“我”或者“本位”。注意,不是“本宫”,因为嫔妃居处不能称宫,只称阁、阁分或位。
公主在帝后面前,也可自称“我”或“吾”,但正式上表章时要称“妾”。
皇子自称可用“我”或者“吾”;面对皇帝皇后时,则要自称“臣”,但不能是“儿臣”,宋朝并没有“儿臣”这个词的存在。
 
清朝称谓
第一、普通人家的称呼。例如,称父亲为阿玛,母亲为额莫,儿 子叫阿哥,女儿叫格格。仆人称男主人为老爷,称小主人叫小爷。儿 子叫母亲除额娘外,俗称奶奶。而妈妈则是仆妇之称。当然,还具体 试举例如下:
高祖——达玛法
高祖母——达妈妈
曾祖——翁库玛法
曾祖母——乌库妈妈
祖父——玛法
祖母——太太
公公——阿玛哈
婆婆——额莫克
伯父——阿牟其
伯母——阿牟
叔叔——额其克
婶母——窝克
丈夫——爱根
妻子——萨里甘
二妻——福七黑
兄——阿珲,阿哥
嫂-阿沙
弟——兜
妻弟——那雅
子——追
媳妇——尾伦
孙子——窝莫罗
外祖父——郭罗玛法
外祖母——郭罗妈妈
岳父——阿布哈
岳母——额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
姨夫——安布玛
舅舅——那克出
舅母——额克出
姐姐——额云、格格
姐夫——额附
妹妹——嫩
女儿——沙里甘追
女婿——霍其珲
外甥——依诺
朋友——姑出
好友——色音姑出
女友——诺库
亲家——撒顿
娘家——摊搀
值得注意的是,满族称爷不是祖父的意思,而是对男性的尊称。 满族称奶奶,不是祖母的意思,而是对女性的尊称,因此,“旗人男称 爷,女称奶,乃极尊贵之名称。”满洲贵族称男仆人为阿哈,称女仆妇 为妈妈或嬷嬷。
满族称谓与汉人不同,汉人以姓相称,满族人多以名上第一字相 称。如,此人名祥某,他若是贩夫、走卒则称祥子;他若是商店老板 或稍稍有头脸的人物,则称祥爷;他若是官吏、州、县、承、典等, 则称祥老爷;他若是知府,则称祥大老爷;他若是道台则称祥大人; 他若是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则称祥中堂。由此可见,满族在称谓 中是有比较强的等级观念的。
上面我们列举了近百个满族亲属称谓,虽然不可能是满族亲属称 谓的全部,但已经基本上代表了满族的传统称谓。在这些亲属称谓中, 有些称谓现在依然在满族民间可以听到,比如“阿玛”、“额娘”、“阿 哥”等,有些已经消失了,比如连襟、亲家、娘家等。在这些满族亲 属称谓中,除了姑姑、姑父是借用汉语外,其他称谓都是满语称谓, 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比如,二妻互称、从弟兄、再从弟兄、三从弟 兄、族弟兄等。这些称谓在其他民族中是比较少见的。
第二、官员间的称谓。同知、州县等官见了上司自称卑职,知府 对上司自称卑府,道台对上司自称职道,藩臬对上司自称司里。上司 对下属不能呼名字,称之曰“老兄”,自称兄弟,但下公事时,在札示 渝贴上,则称之曰“该府该县”,但口头上则呼之曰“某大哥”。其他 如大臣对皇帝的称呼,大臣间的相互称呼,对太监的称呼,对宫女的 称呼等,还有许多分别,不再详述。
第三、皇室间的称谓。皇室是皇帝的家族,是宗室的一部分。清 朝是满洲贵族的政权,皇室成员称呼有些与历代相同,例如帝王之妻 称皇后或后,帝王母亲称皇太后等。但由于使用满语和其他原因,有 些称呼用词与历代有些不同,罗列如下:
皇阿玛:皇父。
皇贵太妃:是对皇帝之祖遗留下的妃嫔称呼。
贵太妃:对皇帝之父遗留下来的妃嫔称呼。
阿哥:对皇子的称呼。如果有几个皇子,就在“阿哥”之前加“大”,“二”等
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 皇帝女儿。
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称呼妃嫔生 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格格:对亲王到人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称和硕 格格,郡王、贝勒女称多罗格格,贝子女称固山格格,入八分镇国公 与辅国公女就称格格。
福晋:对亲王、郡王和世子正妻的称呼。
固伦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
和硕额樹:和硕公主的丈夫。
以上就是满人之间的一些称谓,这虽是一小部分,但它却是满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一个民族的称谓不可能离开她的语言、习俗及历史文化,关于这一点,本文不再详述。
“额娘“—词其实是误读
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把满语的“母亲、妈妈”读做“额娘”。那么这一读法到底对不对呢?想必懂满文的人都知道,这当 然是错误的,因为满语根本无“e niang”这个读音的词。但却有 个和它相近的读音的满语词“e nien”,不过它指的是一种动物。 那么满语“母亲、妈妈”的正确读音是什么样的呢?有三种读法: 1、额莫(eme); 2、额最(enie); 3、诉纳(nene),都是对的。 满族人现在都用“额莫’’或“讷讷’’代表满族的“母亲、妈妈”。 电视剧中的称谓应该按照生活中的满族人使用的称谓加以修正, 电视剧中“皇额娘”也应该改成“皇额莫”,才是正确的,
 
八、古代舞蹈
在宫斗才艺的描写中,妹子们都喜欢用转圈圈来现实那种飘扬出尘的感觉,其实比转圈圈美好的还有很多。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汉民族舞蹈的大致体系。
汉舞的几种常见表现形式有:巾袖舞、剑舞、折腰舞、盘鼓舞。
汉舞的五大要素:手、眼、身、法、步
手、眼、身、步应该都不用解释,这个法拿出来重点说一下。如果说飘逸是汉舞的外在印象的话,法,就是它风格特征的动律精髓,意即动作的规律与法则。汉舞的法是动作的先后顺序、方向、力度、速度、幅度和内韵,这六大因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多样的动作风格和动律美感。
这六大因素具体化分别是:
先后顺序:欲前先后、欲左先右
方向:欲开先合、欲纵先收
力度:欲提先沉、欲进先退
速度:逢冲必靠、欲行必止
幅度:圆、曲、拧、倾、含、腆、收、放
内韵:刚中有柔、柔中带刚、进退有节、张弛合度
别的舞蹈先跳过,现在影视剧和各个文学小说中常见的就是巾袖舞。所以细说一下这个。
巾袖舞指舞袖或执巾舞。早在汉代,人们就总结了这种舞蹈的特点是“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傅毅<观舞赋>)。在成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翩翩起舞”以及“长袖善舞”等能马上让人把舞蹈与服装联系一起的舞态。是“翩翩起舞”它就不是配合鼓点激烈抖动摇晃的非洲传统舞蹈,是“长袖善舞”它就不是夏威夷人的“草裙舞”。汉服之形赋予它的“裙翩似飞鸾”,汉服之制赋予它的“长袖如回雪”,都源自于先人对鹰击长空般自由的深深向往,以及对浩渺宇宙空间的探索精神,而舞袖运动所产生的形式美常把人引入了这样一个非物质的境界之中。




 
码住!
 
九、各种花别称








 
十、古玉器
『葬玉』
葬玉是专用于随葬的玉器,古人认为以玉敛葬,能够保护尸体。葬玉是指这类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玉塞等。
① 玉衣
玉衣又称“玉匣”、“玉押”,即用金属丝线将玉片穿掇而成的尸罩,相传可保存尸身不腐,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② 玉琀
玉琀又称“含玉”,是含于死者口内的葬玉。玉琀各代形制不一,商周玉琀有玉蝉、玉蚕、玉鱼、玉管等,春秋战国时玉琀有玉猪、玉狗、玉牛、玉鱼等,大约任何较小的玉件多可充当口含。汉代以后大量使用玉蝉做琀,明初墓葬中还见有以小璧充作玉琀的。
③ 玉握
又称“握玉”,是握于死者手中的葬玉。汉代常见的玉握是猪形即“玉豚”,其他如璜形玉器有时亦作玉握使用。
④ 九窍玉塞
是指填塞死者的九窍玉塞,包括双耳、双眼、双鼻孔、一口、前阴、后阴等,目的是为了保护尸体,以防精气外逸。
『佩玉』
佩玉是指佩戴于人身的各种玉器,其特点是个体较小,大多有可穿线的孔洞。佩玉的种类较多,如玉玦、玉镯、玉刚卯、玉牌、玉带钩等。有的成组佩带,有的单独悬挂。
① 玉玦
是人的耳饰,形似小玉璧,但有一缺口。新石器时代玉玦多光素无纹,商代的玉玦常为蟠龙形 制,首尾相向,西周玉玦多以斜刀刻出龙纹、云纹、鸟纹等,春秋战国出土的玉玦较多,形制较小,外径在2-5厘米之间。战国以后, 玉玦不再流行。
② 玉镯
玉镯自古以来是人们最基本的腕饰之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已见有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明清玉镯多见装饰,如联珠纹、绳索纹、竹节纹等。
③ 玉龙
玉龙的形象随时代而演变,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身躯作“C”字形,简练优美,极富特色。此后,玉龙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历代带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玉动物
玉动物取象于自然界真实动物,圆雕或片状雕均有,造型姿态多样,栩栩如生。玉动物一般作为佩饰,也有的可作为陈设品。玉动物主要有玉虎、玉象、玉熊、玉马、玉鹿、玉牛、玉猪、玉鹰、玉鱼、玉龟等,历代玉器中最为多见。
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的作品,有全身、半身、人首和人面等,一般为扁平状,除可用以佩系外,大型的可作为陈设品,具有祭祀、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玉人琢工带有明显的稚拙性,商代以后玉人形象多样,有站立、有跪踞、有全身、有人首、有男人、有女人、有圆雕、有片状雕,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
④ 玉剑饰
玉剑饰是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饰于剑首的称为玉剑首,饰于剑柄与剑身之间的称玉剑格。玉剑饰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其他玉器』
此外还有盛行于先秦的仪仗玉器,如玉斧、玉戚、玉钺、玉戈、玉刀等,用于示权和增加权威,保持统治者的尊严。还有实用玉器,如玉杯、玉碗、玉玺、玉文具等。
有着七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玉器,从生产工具和简单佩饰演变发展到几乎
涉及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玉器,虽有成千上万件,但就用途而言大致可以分成五
大类:
1、玉制工具 ; 2、礼仪玉器(礼乐器和仪仗器); 3、佩饰玉器(饰玉); 4、丧葬玉器(葬玉); 5、实用和玩赏玉器。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某种玉器的用途并非一成不变,如璧,即作为礼玉
又作为饰玉,有的先作为某类玉器,后又作它类玉器;玉器的品种和形制也只有
少数较为稳定,大多数随时代变化而演变。如玉制工具早生早灭;牙璋晚生早灭
;璧则产生早、使用时间长且不断演变。
礼器的产生根源于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礼制:等级差别。主要用于祭祀、朝享、
交聘、军旅等活动中。
1、六器
按《周礼·大宗伯》的说法:"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即:
"以苍璧礼天": 用青色玉璧来祭天--天神;
"以黄琮礼地": 用黄色玉琮来祭地--地祗;
"以青圭礼东方":用青色玉圭来祭东方之神--青龙;
"以赤璋礼南方":用红色玉璋来祭南方之神--朱雀;
"以白琥礼西方":用白色玉琥来祭西方之神--白琥;
"以玄璜礼北方":用黑色玉璜来祭北方之神--玄武;
即六器为:璧、琮、圭、璋、琥、璜
2、六瑞
六种不同尺寸的玉器,作为权力等级的区别。
镇圭:12寸的圭,孔在中间,王执镇圭;
桓圭:9 寸的圭,孔在下端,公执桓圭;
信圭:7 寸的圭,孔在下端,侯执信圭;
躬圭:5 寸的圭,孔在下端,伯执躬圭;
谷璧:无规定尺寸的谷纹璧,子执谷璧;
蒲璧:无规定尺寸的蒲纹璧,男执蒲璧。
三、佩饰玉器(饰玉)
1、项饰
系璧:直径小于5cm的璧、环、瑗。
佩璜:小型的璜,有1-3个洞。
子辰佩:龙和鼠玉佩。
玉全佩:由珩、牙、冲等组成的组佩。
项链:珠形、管形,有坠或无坠。
蝉:分为佩蝉、冠蝉、含蝉。
勒:分圆勒、方勒、扁勒、枣核形勒。
刚卯:雕有8×4个字的长方形玉器。用于避邪。
翁仲:宽衣博袖、双手合十的人。用于璧邪。
司南佩:哑铃状。象征吉祥。
2 、手饰
手镯:较璧、瑗"肉"部窄而厚。
搬指:套在拇指或食指上。
3、耳饰
玦: 有缺口的环形玉器,
珥珰:中部内凹的锥柱体。
4、头饰
笄:针状玉器,约10cm长,束发用。
玉梳:玉制梳子。
翎管:帽子上插翎毛之管。
四、丧葬玉器(葬玉)
从战国开始,渐渐发展成一套丧葬用玉制度。葬玉专指用于保护尸体的随葬
玉器。古人认为玉可以防止尸体腐烂。
主要品种有:
玉衣:用金丝或银丝将上千块小玉片串连而成的衣服。
玉含: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玉含有蝉形,也有鱼、珠、方
片、贝形等,汉代盛行含蝉。
玉塞:堵住死者九窍的玉器。
玉握:执在死者手中的玉器。有贝、猪等形,汉代用玉猪。
还有玉枕、玉鞋、压脐、压眉等。
五、实用和玩赏玉器
1、实用玉器:主要指具有实用价值的玉制器物。 最早的玉制器皿出现在商代,如玉簋。 战国秦汉时期,常见的玉器皿有:玉角杯、玉卮、玉羽觞、玉奁、玉灯
等。其形制与同期的陶、铜、漆器相同。唐宋以后,玉器皿品种更多,工艺
更精,有玉碗、碟、杯、瓶、酒具等,还有文具,而且出现仿古玉器。
2、玩赏玉器:指用于陈设、观赏和把玩的玉器。多见于清代。
主要品种有玉山子、玉屏风、玉香炉、玉花瓶、玉花插、玉佛、玉观音
、玉兽、玉人、鼻烟壶等。 商周时期:无孔小件圆雕玉器可能是玩赏玉器,主要是玉兽。
玉器的种类-
由于玉的品种很多,故一般人选择玉器时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失去很多欣赏美玉的机会,现特别介绍如下:
玉一般分二大类,即软玉及硬玉。
1. 软玉:
(a)产地: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而以新疆一带的白玉 最为出名。
(b)颜色:深禄、浅绿、白色、奶黄等.
(c)品种:白玉、岫岩玉、青玉
(d)外表光泽:油脂光
(e)产品:雕件、手镯、吊坠、佩件等。
2.硬玉(翡翠): 一般统称缅甸翡翠玉,因主要产地在缅甸之故。
(a)产地:缅甸境内,在山上称为山石,在河底称为水石。
(b)颜色:绿、紫、红、黄、黑、白等。
(c)品种:老坑种、玻璃种、冰种、豆青、油青、白底青、芙蓉种、乾青及新坑等。
(d)外表光泽:次玻璃光.
(e)产品:手镯、雕件、吊坠、珠链、花件等等。
玉器功效:
紫晶、石英:有镇静、安神之功
金刚石:避邪恶,使人精力旺盛
红宝石:对男性阳痿患者很有效
绿宝石:能提高人的生育能力
蓝宝石、海蓝宝石:能缓解呼吸道系统的病痛
琥珀:能帮助人克服抑郁
软玉:润心肺、清胃火
玛瑙:清热明目
绿松石:解毒、清肝火
青金石:解毒、清黄水、解鼠疮、滋阴乌须
孔雀石:治痰迷惊、疳疮。






 
十一、古代诞辰
寿诞即人们常说的生日。在我国古代过生日也是一件有讲究的事,此处重点介绍有关成年人的寿诞习俗。
◎做寿
旧时人们十分重视做寿,尤其是五十岁后,几乎逢十必大操大办一番。其中尤以六十、八十整寿的规模最盛大,因此人们又称其为“做大寿”。 民间为老人做寿时,常将寿桃、寿面作为礼物敬献给主人,除此之外,也有人会赠送寿联。在老人做寿当天,亲朋好友都要来祝寿,晚辈们还要一一给“老寿星”跪拜作揖,献上祝词。一般来讲,人们常说的祝词都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吉祥话。 宾客都奉上祝词之后,寿宴就要开始了。在寿宴上,人们不仅要共食寿面,还要喝寿酒。 其中寿面的历史极为悠久,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据说寿面的形成与汉武帝有关。有一次汉武帝对群臣说:“人们都说人中的长短与人的寿命有关,人中若有一寸,则其人可活百年。”武帝话音刚落,旁边的东方朔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对武帝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岂不是有八寸长的人中了?那他的脸得多长呀!”众人听后也笑了起来。忠臣都表示应该用一些不这么极端的方法表达人们想要长寿的愿望,想了半天,大家一致认为细长的面条能够作为祝福别人长命百岁的吉祥象征。此后,这种说法被人们逐渐发展成了吃面条、盼长寿的习俗。这就是长寿面的由来。
关于人们在寿宴上所喝的寿酒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寿酒的配方为南岳衡山的道士所制,他们曾用此配方制成的仙丹救了宋徽宗宠妃黛娥的性命,机缘巧合之下,这个配方被民间的一位郎中得到了,他将其与酒融合在一起,制造出名扬天下的寿酒。后来,民间就有了每逢寿宴必喝寿酒的习俗。除了吃寿面、喝寿酒,旧时的富人家还会专门请来戏班,为过寿的老人唱寿戏。 为老人做寿是子女们表达孝心的大好时机,对已经出嫁的女子而言更是如此。我国不少地区都有“六十六掉块肉”的说法。其意就是说,老人六十六岁是个“坎儿年”,如不小心就要遭受掉肉之苦。民间流传的破解方法是必须让已经出嫁的女儿在父母过生日时买上一块肉,且这块肉必须是一刀切下去的。女儿买好了肉之后,要顺着墙根将肉扔到对面去,据说这样就可以化解父母的年灾了。
做寿作为最重要的寿诞习俗,在我国流传已久,有学者考证,其基本雏形自战国时期已经形成,后经人们的不断改良,成了风靡全国的习俗。
◎冥寿
冥寿又名阴寿,也就是死人的生日,旧时人们有为过世的长辈过冥寿的习俗。为死者做冥寿与人们平常在家过生日不同,必须聘请“专业人士”到“特定的场所”举行。所谓的专业人士就是和尚或道士,而特定场所就是寺庙。做冥寿的大体程序与做寿类似,但必须供放冥币。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为已故的亲属做冥寿了。
◎借寿
古人认为人的寿命长短都是有定数的,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但人们同时也相信只要有人愿意将他的寿命借给自己,自己就能够超越原定的寿命,活得更长久。在这种思想的泛滥下,民间产生了借寿的习俗。 一般来讲,借寿仅发生在亲人之间。旧时,谁家如果有人重病难愈,人们就会认定此人即将寿终。人们不忍自己的亲人离世,就会将自己的寿命“借”给病人。人们借寿一般都会到庙中祭拜神灵,在祭拜的同时,心中暗语愿减去自己多少年的寿命,以救助某某人。通常家中会有多人到寺庙中为死者借寿,这样一来,你一岁、我一岁,大家都不用减太多,不会过分影响自己的寿命。民间传说,如果借寿之人不是出自自愿则借寿不会成功。
 
古代丧礼习俗
◎停柩
古时家中若有人死去,人们会有停柩的习俗。所谓停柩就是停尸,即将死者停放在家里,而不直接下葬。古人停柩主要是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走得更安详。一般在停柩时,人们会为尸体沐浴更衣,保证其能够干净舒适地去投生。更重要的是,人们往往早在停柩期间里就为死者寻找了一块适宜建造阴宅的风水宝地,使其保佑家族昌盛繁荣、子孙富贵荣华。除此之外,也有因为遭遇了战乱等特殊情况,不得不停柩待葬的。总的来说,停柩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习俗。
◎报丧
报丧是古人继停柩之后的又一习俗。将某人死亡的消息传达给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就是人们常说的报丧。
报丧的习俗自周代即已盛行,后来此种习俗不断发展,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报丧形式。例如有的地方用放鞭炮的方式通知同村人自家有人逝世了。也有的地方会在门口挂上白布,作为报丧的标志。不过最流行的报丧方式还是让专人去挨门挨户通知。但是有些地方认为报丧是十分晦气的一件事,因此每报一家就要漱一次口,用以驱邪。
除此之外,送信报丧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报丧形式。在写报丧信时,人们以简洁明了为主要准则,一般不会详尽叙述死者的生平,而只将其死亡的时间、地点以及预计入殓下葬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以便通知人们前来参加葬礼。 报丧虽然形式简单,但其中蕴涵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报丧不仅是联系死者与生者的一种形式,更是增进亲朋好友感情的一种手段。
◎做七
做七又名斋七、烧七,是古代延续至今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丧葬习俗。旧时,无论谁家死了人,都要按照旧俗做七。做七是指每隔七天祭祀一次死去的亲人,直到做满七七四十九天为止。等到七七全部结束后,人们才能将死者送到墓地下葬。
 
旧俗认为做七时最重要的就是“头七”和“五七”。“头七”人们要为死去的亲人设立灵堂,为日后祭拜死者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
而做七期间最大规模的祭典就是在“五七”时举行,平日人们祭祀死者都是小规模的,但“五七”时,人们会专门聘请道士为死者做法。
并且这一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要到场,在超度完死者的亡灵后,人们会聚在一起享用盛宴。
做七的习俗在我国流传甚广,各地都有做七的传统,但其具体风俗往往会因地域、民族不同而具有差异性。
例如广东地区就有“五七”费用由嫁出去的女儿支付的说法。而在江浙一带,“五七”不能让死者的亲生儿子张罗,而是要由女婿操办。 民俗学者普遍认为做七的习俗来源于古代宗教。不过到底是来源于佛教还是来源于道教,众家说法不一。
另外也有人认为做七的习俗源自先秦时期古人的魂魄观。其实,无论做七的起源为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做七体现了古人对死亡的认识,其思想源泉就是古人的自然崇拜心理。
◎吊唁
在我国古代,丧事又被称为白事、白喜事,与婚嫁之事(红喜事)一样都是古人十分重视的大事件。如果人们家中遭遇了白事,就要给亲朋好友发去通知,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报丧。
报丧之后,亲朋好友会陆续赶来祭拜死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吊唁。 古人吊唁死者时,一般会准备好相应的礼品,如丧衣、花圈等。死者的直系亲属要在停放尸体的灵堂中一一跪拜答谢前来吊唁的宾客。
现代人依旧有吊唁的习俗,只不过其形式已经不复往日的繁冗,家属也不用再跪拜宾客了。现代吊唁的主要内容就是瞻仰死者遗容和安慰死者家属。
◎入殓
在古代,吊唁仪式完成后,人们就要举行死者的入殓仪式,所谓入殓就是指为死者穿上丧衣,装入棺材中。 在为死者换衣服时,人们要失声痛哭以示对死者的不舍。换好衣服后,还要让死者的儿子为其“开光”。
开光就是指用清水轻轻擦拭死者的眼睛,相传如果不给死人开光,其转世之后就会变成瞎子。 以上步骤全部完成后,人们要将死者的尸体捆绑好,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棺材中。
古人在选择棺木时也是有讲究的,据说棺材必须是由松木制成的,而不能选择其他树木,这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松树有长命百岁的寓意。
将死者放入棺材后,古人还会拿出一些物品放入棺材中,作为死者的陪葬品。陪葬品中最常见的就是钱币、元宝一类的物品。另外,民间还有将死人曾经掉落的牙齿等物放入棺材中的习俗,据说这是为了让死者留一个全尸,至转世投胎时能使下辈子不至于有残缺。
将全部物品都放入棺木中后,人们就要将棺材封死了。古时人们用来封棺木的钉子被称为“子孙钉”,相传用这种钉子封住棺木,能够使家族人丁兴旺、大富大贵。
◎哭丧与出殡
哭丧作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丧葬习俗,在很多具体习俗中都有体现,例如在做七、吊唁、入殓时都有哭丧的传统,不过最能体现哭丧特点的还是出殡。 出殡就是指将棺材送到墓地,是尸体下葬前的最后一个步骤。
在出殡前,死者的儿子要先进行摔丧仪式,所谓摔丧就是指故意打破瓷盆。据说民间的此种习俗主要是为了让死者能够收到人们为其“寄”去的冥币。
在举行摔丧仪式时,死者的儿子必须要号啕大哭,不然就被斥为不孝子。古人在正式出殡时会汇集所有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乡邻人,人们簇拥在死者的棺材旁,浩浩荡荡地护送棺材前往墓地。在这支队伍中,走在最前方的人是被聘请来的专业乐师,他们一边行进,一边用乐器演奏令人悲伤的哀乐,其后跟随着死者的儿子以及其他亲戚朋友,在送棺的过程中,其亲属要在死者儿子的带领下,一路痛哭,以示自己痛失亲人的悲伤情绪。
若有人在哭丧时偷懒不哭或哭的声音太小,也会被视为不肖子孙,受到别人的斥责。
◎下葬
下葬是丧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人们十分重视。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在我国也流传着多种下葬形式,如有的地方兴水葬、天葬、塔葬等,不过古人用得最多的还是土葬。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火葬,这主要是因为土地面积有限。 此处所说的下葬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土葬而言的。
在土葬中最重要的就是阴宅风水的选择,古人认为墓地就和阳间的房子是活人的归宿一样,是死者最后的归依地,因此要十分慎重,否则不仅死者不得安宁,其子孙后代也都会受到影响。 将死者送到事先选好的墓地后,人们就要安葬死者了,不过古人对于安葬死者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讲都是要等到日落西山时才能下葬。
另外民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即死人的灵魂有可能会从坟墓中出来,随着自己的亲人回家。人们为了避免发生此种情况,就会在安葬完死者后围着坟墓绕几圈,然后再离开墓地,据说人们从墓地返回家时,绝对不能回头张望,不然以后会有不吉之兆找上门。
亲朋好友帮着张罗完下葬的事情后,主人还要宴请宾客,有的地方把这种习俗称为“抢遗饭”。其实,从这一点上即可看出虽然传统的丧葬习俗的直接目的是安葬死者,然而其中更深藏着沟通生者、拉近感情的作用。
 
十二、册封圣旨词汇
【词汇】
册封秀女可用:素娴仪矩,度循礼法;举止得体,遵礼知仪;毓秀名门,性秉温庄
晋封位分(未至高位):仍可延用上面
柔嘉维则,礼度攸娴;毓秀端和,柔嘉维则;淑慎持躬,克娴于礼;德蕴温柔,性娴礼教;久娴内则,徽音益懋;兰蕙姿芳,德蕴慧柔;礼教深娴,懿质柔嘉
晋封位分(至高位):银潢毓秀,懿范性成;端赖柔嘉,恪恭于礼;德懋敬勤,夙娴内则;柔嘉成性,贞静持躬;温恭慧肃,蕙心兰性;淑慎有加,温恭益懋;淑慎芳声,懿规益懋
降位:妇德有亏,恃宠骄矜;疏悉礼仪,懈怠不工;妒意成性,其术不正;不思敬仪,德行有亏
【格式】
1、册封秀女
(简单)
上谕:
秀女X氏XX,X品X官之女,年号X年X月采选入宫,举止得体,遵礼知仪,着册为XX,居XX宫。
望其谨记宫规,勿负皇恩。
钦此。
(复杂)
上谕:
朕惟典司宫教,率九御以承休。协赞坤仪、应四星而作辅。祗膺彝典。载锡恩纶。
咨尔XX氏。素娴仪矩,度循礼法,兹册封尔为XX。居于XX宫XX阁/轩/苑。尔其举止得宜、性秉温和余著于家邦。恪记宫规、勿有殊负于皇恩。
2、晋封位分(未至高位)
(简单)
上谕:
X宫X位分X氏XX,X品X官之女,淑慎持躬,克娴于礼,今着晋为XX,仍居XX宫。
望其谨守宫规,勿负皇恩。
钦此。
(复杂)
上谕:
朕惟六宫赞化,爰资妇职之修。职宜佐内、备资四德之贤。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綍。咨尔XX位分X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克娴于礼,懿治柔嘉。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进封尔为XX位分。尔其益修妇德晋秩内闱之有加。德懋坤仪、蕴秀端和之方至。钦哉。
3、晋封位分(至高位)
(简单)
XX宫XX位分X氏XX,X品X官之女,其柔嘉成性,贞静持躬,今擢晋XX位,是为XX,仍居XX宫正殿。
望其尽行协理之责,恪记宫规,勿负皇恩。
钦此。
(复杂)
朕惟王化始于宜家、端重宫闱之秩。妇德彰于珩佩、礼秩斯崇。咨尔X位分X氏。淑慎芳声,久襄内治。恪恭奉职、端恭柔嘉,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晋封尔为XX,仍居XX宫XX殿。尔其益懋恪勤、率嫔嫱而敷内治。恪持于礼、行懿范而效阖门。
钦哉。
4、惩罚
(轻)
上谕:
XX宫XX妃X氏XX,妇德有亏,恃宠骄矜,不思敬仪于嫔嫱,德行不工而著茂;难堪为X封号之一字,今弑夺其号,降为XX。望其诚心改过,谨言慎思。
钦哉。
(重)
XX宫XX位分X氏XX,妒意成性,其术不正,德行有亏于阖宫,设谋妃嫔戕害皇嗣,其罪当诛,祸罪九族,念其夙娴内宫数载,准纠一人之过,施以缢毙,阖宫上下皆应引此为诫。
钦此。
 
dd
 
十三、历代州府郡分布
◎秦朝
秦地:巴郡,蜀郡,陇西郡,北地郡;
赵地:太原郡,云中郡,邯郸郡,巨鹿郡,雁门郡,代郡,常山郡;
魏地:上郡,河东郡,东郡,砀郡,河内郡;
韩地:三川郡,上党郡,颍川郡;
楚越之地:汉中郡,南郡,黔中郡,南阳郡,陈郡,薛郡,泗水郡,九江郡,会稽郡,长沙郡,衡山郡;
齐地:东海郡,齐郡,琅琊郡,胶东郡,济北郡;
燕地: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
南越故地: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匈奴故地:九原郡
 
◎西汉
司隶部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郡】
司隶部
【弘农郡】【河南郡】【河内郡】
徐州刺史部
【楚国】【临淮郡】
兖.豫.青.徐州刺史部
【广陵国】【泗水国】【东海郡】【鲁国】【琅邪郡】
豫州刺史部
【颍川郡】【汝南郡】
东郡北海间诸郡
【沛郡】【梁国】
青州刺史部
【东莱郡】【胶东国】【高密国】【北海郡】【甾川国】【齐郡】【千乘郡】【济南郡】【平原郡】
朔方刺史部
【北地郡】【上郡】【河西郡】
并州.朔方刺史部
【五原郡】【朔方郡】
冀州刺史部
【魏郡】【赵国】【广平国】【清河郡】【信都国】【河间国】【巨鹿郡】【真定国】【常山郡】【中山国】
并州刺史部
【上党郡】【太原郡】
荆州刺史部
【雁门郡】【代郡】【定襄郡】【云中郡】
兖州刺史部
【东郡】【济阴郡】【陈留郡】【淮阳国】
幽州刺史部
【渤海郡】【涿郡】【广阳国】【上谷郡】【渔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汉中郡】【武都郡】
益州刺史南部
【广汉郡】【蜀郡】【巴郡】【犍为郡】
益州刺史北部
【越巂郡】【益州郡】【牂牁郡】
凉州刺史部
【安定郡】【天水郡】
凉州刺史部
【陇西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扬州刺史部
【九江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豫章郡】
荆州刺史部
【南阳郡】
荆州刺史部
【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
交趾刺史部
【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郁林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东汉
司州
河东、平阳、河内、弘农
幽 州
涿郡、代、渔阳、上谷、辽西、玄菟、乐浪、右北平、燕国、辽东
冀 州
魏郡、广平、钜鹿、常山、博陵、渤海、河间、清河、赵国、中山国
并 州
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
青 州
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平原
兖 州
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
豫 州
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
徐 州
彭城、下邳、东海、琅琊、东莞
雍 州
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陇西、天水、南安、广魏、安定、武都、阴平
凉 州
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
荆 州
南阳、南乡、江夏、襄阳、南郡、武陵、长沙、零陵、贵阳
益 州
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
扬 州
九江、庐江、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庐陵
交 州
交趾、九真、日南、南海、苍梧、合蒲、珠崖、郁林、桂林

 
◎三国
【魏】
司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凉州、雍州、冀州、幽州、并州
荆州的南阳、南乡、江夏、襄阳
扬州的九江、庐江
【东吴】
荆州的南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
扬州的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
交州
【蜀】
益州

 
◎西晋
【司州】
河南郡、荥阳郡、弘农郡、上洛郡、平阳郡 、汲郡、广平郡、阳平郡、魏 郡、河东郡、顿丘郡、河内郡
【兖州】
陈留国、濮阳国、济阳郡、高平国、东平国 、济北国、泰山郡
【豫州】
颍川郡、汝南郡、沛 国、鲁 郡、谯郡、安丰郡、弋阳郡、襄城郡、梁国、新蔡郡、汝阴郡、陈郡、南顿郡
【冀州】
赵国、臣鹿国、安平国、平原国、乐陵国 、章武国、河间国、高阳国、博陵国、清河国 、渤海国、中山国、常山国
【幽州】
范阳国、燕国、北平郡、上谷郡、广宁郡 、代郡、辽西郡
【平州】
昌黎郡、辽东国、乐浪郡、玄菟郡、带方郡
【并州】
太阳国、上党郡、西河郡、乐平郡、雁门郡 、新兴郡
【雍州】
京兆郡、冯翊郡、扶风郡、安定郡、北地郡 、始平郡、新平郡
【凉州】
金城郡、西平郡、武威郡、张掖郡、西郡 、敦煌郡、西海郡、晋昌郡、酒泉郡
【秦州】
陇西郡、南安郡、天水郡、略阳郡、武都郡 、阴平郡、狄道郡
【梁州】
汉中郡、梓潼郡、广汉郡、涪陵郡、魏兴郡 、巴陵郡、巴西郡、巴东郡、上庸郡、新城郡
宕渠郡
【益州】
蜀郡、犍为郡、汶山郡、汉嘉郡、江阳郡 、越隽郡、牂牁郡、朱提郡
【宁州】
云南郡、兴古郡、建宁郡、永昌郡、晋宁郡
【青州】
齐国、济南郡、乐安郡、城阳郡、东莱郡 、平昌郡、高密郡、长广郡
【徐州】
彭城国、下邳国、平阳郡、琅琊郡、东莞郡 、广陵郡、临淮郡、兰陵郡、东安郡、淮陵郡
堂邑郡
【扬州】
丹阳郡、宣城郡、淮南郡、庐江郡、晋陵郡 、吴郡、吴兴郡、会稽郡、东阳郡、义兴郡 、新安郡、临海郡、历阳郡
【江州】
豫章郡、鄱阳郡、庐陵郡、临川郡、南康郡 、晋安郡、武昌郡、桂阳郡、安城郡、寻阳郡 、建安郡
【荆州】
江夏郡、南郡、襄阳郡、南阳国、顺阳郡 、义阳郡、建平郡、宜都郡、南平郡、武陵郡 、天门郡、随都郡、新野郡、竟陵郡
【交州】
合浦郡、交址郡、新昌郡、武平郡、九真郡 、九德郡、日南郡
【广州】
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桂林郡、高凉郡 、宁浦郡、高兴郡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后宫 最新文章
逆风如解意 容易莫摧残。欢迎不弃贴者光临
>>>》来来往往皆是客,聚散离合总
突然觉得春华配不上汪直这样的情深。。汪直
那些要春华跟汪直的,那么夜生活怎么解决
圣华女子学院————唯一的男子班(各种缺
ピ 宫mmmmm
有关后宫吧是否可以自由宣群的问题 吧友公开
好久不见
醉卧江湖君莫笑,纵死犹闻侠骨香。
百度后宫吧 吧规增修条文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23:56:44  更:2021-07-14 00:08:3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