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易经 -> 《周易的历史》,有图有真相!吧主加精哦。 -> 正文阅读 |
[易经]《周易的历史》,有图有真相!吧主加精哦。[第5页] |
作者:huodie2010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指南针的形状无疑源自古代式盘,在这些式盘上,北斗同样处于中心位置。 |
如下图是甘肃武威磨咀子M62出土的西汉六壬式盘(图片引自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 |
下图是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式盘美化版(原图见前文) |
下图是朝鲜乐浪遗址王盱墓出土的东汉式盘 |
下图是上海博物馆藏的六朝式盘, |
大家可以看到,东汉时候的式盘,构造基本上已经整合了北斗、八卦、二十八宿等因素,下图就是王振铎先生整理出现的标准式盘。 |
从这个标准的式盘中可以看到,上面还有我们至今没有提到的天干和地支。它们难道也跟方向有关吗?或者,仅仅是后来做式盘的人觉得盘的内容还不够丰富,不够牛叉,所以才又加上去的? |
我们从《礼记 月令》中看到,至少在战国以前,天干就已经跟五行和河图完全结合起来了: |
天干与五行、河图的匹配如下图所示: |
有人会问,“将天干与五方(行)相匹配的做法,至少在战国的时候已经明确存在,有没有可能时间要更早呢?” |
我们认为这个推测完全有道理。因为十个天干很容易跟五个方向搭配起来,就好象八卦和八方是天生一对,天干和五行同样是干柴烈火,它们产生的那一刻,就是它们结合之时。 |
我们已经知道,五行(方)至少在商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天干和地支同样如此。 商代甲骨上,已经刻有完整的六十干支表。 |
不用砖家来分析,我们也可以猜到,至少在商代的时候,把十个天干分成五组并与东南西北中相匹配的做法,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
现在我们知道,十个天干是可以与五方(行)相匹配的,十二个地支是否也是如此呢? |
砖家认为这推测完全合理。因为直到今天,地支仍然中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的方位指向。比如我们把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所谓的“子午”,指的是正北方(子)到正南方(午)的那个方向。而所谓的中午,就是太阳还在正南方“午”位的日中之时。 |
又如前面所言,古人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往往互相交错,“子”既可以表示正北方,又可以用来表示夜半“子”时。 |
有人问:我们不是在说五行吗?怎么又扯到干支上来啦? 大师说:看似有点跑题,其实不是的。我们看到,目前出土的商代数以万计的甲骨上所刻的几乎每一条卜辞,都记载着当日的干支名。可以说,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是与占卜关系最密切的二十二个文字了。 |
我们有理由认为,天干和地支在商代的时候已经具备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内涵,因此它们和代表八风和八节的八卦一样,本身可以带有吉凶祸福的含义。 |
比如《墨子》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
故事中的日者,就是古代挑日子的行家,熟知某日宜嫁女娶妇,某日不宜动土等宜忌。他们择吉避凶的原则听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天干为壬、癸的日子在五行上属北方,天帝会在这一天杀北方的黑龙,而墨子肤色黑,也属于黑龙一类,所以不宜去北方。后来墨子果然没有去成齐国,不过他也发了一通议论,觉得这一套纯属迷信。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到了墨子的时候,人们已经对日子的吉凶含义不太相信了。但这也正可以反证,在他以前人们还是挺信这一套的。 |
今天的就到现在为止吧…… |
明天开始“比《周易》更古老的易学”…… |
回复楼主: 按照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是不懂,就没有理由胡说八道的原则。 对于167——174楼,述及指南针的内容,老朽回复意见如下: 王振铎(1911—1992)先生,上世纪50年代复制磁勺,实际就不会指南,这是事实。 对于《论衡·是应篇》通行本。所说地“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向来不乏误解。 其中的司南之杓,应当指的是天上的北斗星。投之于地实际是投影到大地上。 再从理论上讲,指南针是动态平衡之针,而磁勺只具备静态平衡能力,却缺乏动态平衡优势。 再则,磁勺背(底)与其盘接触面积过大,有碍动态平衡运动,磁力难以发挥而不会指南。 何况,楼主帖中有“现代汉语解释即为:如勺之司南,投转于地盘”(东汉占卜器具)之说。 (详见,马钧首创车载矢南(指南针原形)——咸阳城建科学 2012年第一期) |
今天的现在开始喽!!!!!!! |
七、比《周易》更古老的易学 有人问了,既然五行和干支、河图与洛书等等这一系列占卜理论在《周易》之前就很盛行,为什么在《周易》中几乎看不到它们的影子呢? |
砖家认为,如前所述,《周易》一书,带着其地域(可能是鲁国)、时代(可能是春秋)、作者身份(可能是史官)等等一系列烙印,而这些决定了《周易》是一本有别于此前的卜筮之书。 那么,《周易》之前的卜筮之书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还能够找到它们吗? 那传说中的“三易之法”中,除“周易”外,还有“连山”和“归藏”。据说,“归藏”是商代的筮法,而“连山”则是夏代的筮法。 |
我们在考古发现中已经看到了《归藏》,但它的年代却完全不象是商代的(当然,这并不能证明商代就没有“归藏”的筮法,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发现它的商代版本。)至于《连山》?砖家们认为,夏代连文字有没有还是个问题呢! |
果真如此吗? 种种证据表明,有一个与传说中的夏朝相符合的文明仍然存活至今。它就是三星堆。一个四千多年前就已经辉煌无比的文明(具体的辉煌程度此不赘述)。 有人会问:“三星堆文明不是已经消失了吗?” 我们认为没有,它只是被人们忽视了。著名人类学者费孝通先生曾经如此评价三星堆文明:“毫无疑问,这个文明是与彝族有关系的。” |
彝族并没有消失。他们至今还生活在孕育了三星堆文明的土地上,而从今天的彝族人身上,我们仍可以看到三星堆的种种影子,证明费先生所言并非虚语: 下图是三星堆青铜人像和今天彝族人的长相对比,从脸型到头饰: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易经 最新文章 |
目前较为合理的阴阳之道图示 |
我个人很喜欢玄学,我想学易经那些怎么入门 |
好想知道答案 |
易经经文 |
革言三就怎么理解? |
问个简单的问题 |
易经儿童诵读本 |
阴阳交合解河洛,天下诸家对不同。 |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
颐是嘴,鼎是锅,大过就凭阳爻多…上等吧友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