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易经 -> 孔子与易的相关史料 -> 正文阅读

[易经]孔子与易的相关史料[第3页]

作者:居中履正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说了“神”字之后,下面来讲讲这个“化”字。“化”这个汉字的起源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化”字的甲骨文是什么样子。

在“化”字的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面朝左侧立的人,右边是一个头朝下脚朝上倒立的人,可见这是一个会意字,表示颠倒了。“颠倒”就是“变化”。所以,“化”字的造字本义应为“变化”。《说文》:“化,教行也。”而“教化”之义是从“变化”之义那里引申出来的。(左明安《细说汉字》)
在《易传》里面,“化”字常常紧跟在“变”字后面,组成一个词语来使用。但《易传》中也有只单用一个“化”字的地方。
《系辞上传》: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道,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者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在这段文章里,出现了两次“化而裁之”,前面说“化而裁之谓之变”,后面又说“化而裁之存乎变”,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现在一般将变和化两字连用,但其实变和化两者是不同的。对于“化而裁之谓之变”这句话,当数南宋的朱熹朱夫子讲得明白透澈。他说:“化,是渐渐地移将去,截断处便是变。且如一日是化,三十日截断做一月,便是变。”“化而裁之。化是因其自然而化,裁是人为,变是变了他。且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须待一日日渐次进去,到那满时,这便是化。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圣人去这里截做四时,这便是变。化不是一日内便顿然凭地底事。人之进德也如此,三十而立,不是到那三十便立,须从十五志学渐渐化去方到。”
也就是说,化是絪蕴,絪蕴到相当程度,便会起变,变即是折转处。所以朱子又言:“化是渐化,如自子至亥,渐渐消化,以至于无。如自今日至来日,则谓之变,变是顿断有可见处。”
那么,前面说了“化而裁之谓之变”,为什么后面又说“化而裁之存乎变”呢?对此,朱子的回答是:”上文‘化而裁之’,便唤做变。下文是说变处见得‘化而裁之’。如自初一至三十日便是化,到这三十日截断做一月,明日便属后月,便是变。此便是‘化而裁之’,到这处方能见得。”“‘化而裁之存乎变’,只在那化中裁截取便是变,如子丑寅卯十二时皆以渐而化,不见其化之之迹。及亥后子时,便截取是属明日,所谓变也。”“裁,是裁截之义。谓如一岁裁为四时,一时裁为三月,一月裁为三十日,一日裁为十二时,此是变也。又如阴阳两爻,自此之彼,自彼之此,若不截断,则岂有定体?”
“化而化而裁之谓之变”与“化而裁之存乎变”这两句话朱夫子解释的很详细,各位吧友看明白了吗?当然,上面的解释也可以用一句简约的话来概括:变必由化而成,化必由变乃显。“化而化而裁之谓之变”就是变必由化而成。“化而裁之存乎变”即是化必由变乃显。
 
除了《系辞传》之外,“化”字在《彖传》中也出现过。
《贲卦·彖传》: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 “化”是“教化”的意思,用程颐的说法,“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说文》:“化,教行也。”所谓“教行”也就是“教化”。“化”字的本义应为“变化”,而“教化”之意就是从“变化”义引申出来的。
 
《正蒙·神化篇》: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其在人也,知义用利,则神化之事备矣。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这句话若用张载在《正蒙·参两篇》中的另一句话来表述就是:“一故神,两故化。”“一故神”,张载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张载自注:“推行于一。”朱熹称赞张载的这句话说得极好、极精,读者应当仔细看。两在,故一存。两者,所以推行于一。另外,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其在人也,知义用利,则神化之事备矣。”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天有神化,那对应到人事上来看,人事是否也具有神和化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还记得《系辞上传》的那段话吗?“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就是说领会“神”而且明白它,在于谁呢?当然在于人。神必由人而显。
“知义用利”,这里“知”和“义”要分开来读。《张子正蒙注》在这里专门标出了“知”字的声调:“知,去声。”去声是全降调,相当于今天普通话的四声。所以“知义用利”的“知”应该读“智”。那什么是“知”,什么又是“义”呢?王夫之注:“知者,洞见事物之所以然,未效于迹而不昧其实,神之所自发也。义者,因事制宜,刚柔有序,化之所自行也。”
讲到这里就很清楚了,张载认为人事也具有神和化,“知”(智)就是神之明,是合一不测的;“义”就是因时制宜,是推行有渐的“化”。“用利”按张载自已的话来说“动而不括则用利。”动而不括就是动而不滞,推之天下,无中止之机,则用无不利。所以“其在人也,知义用利,则神化之事备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把“知”和“义”这两种德性推行尽利,就在人事上具备了神化。
 
既然说到“化境”,那么在《正蒙·神化篇》中紧接着“德盛者,穷神则知不足道,知化则义不足云。”这句之后的一段话就全部是在解释“化”字的意谓。
《正蒙·神化篇》:
天之化也运诸气,人之化也顺夫时;非气非时,则化之名何有,化之实何施!《中庸》曰“至诚为能化”,《孟子》曰“大而化之”,皆以其德合阴阳,与天地同流而无不通也。
“人之化也顺夫时”这句话很重要,就是说对人而言,“化”就是指变通不滞,与时偕行。《中庸》和《孟子》中的这两句话相互呼应,是说圣人因天地之时而与之同流,化则咸通。
张载在他的《西铭》中写道:“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穷尽神话之理,就能够很好的继承其“志道”追求,知晓万物变化之理,则可以很好的陈述事物变化的过程。
何为“穷神”?王夫之说:“殚思虑以得贞一之理,行乎不可知之途而应以顺则穷神”;何为“知化”?“达于屈必伸、伸必屈、屈以善信之道,豁然大明,不以私智为之思虑,则知化”。这是圣人之德盛大的原由,所以《系辞下传》说:“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对于人事而言,尽心以尽性,性尽而与时偕行,这就是神化的极致。
 
对于人来说,神化的极致就是“穷神知化”,这是圣人才能达到的境界。对于学者而言,按张载的话来讲就要做到“知(智)义用利”。以知(智)知义,以义行知(智),内外交养,内外合一,将人的“知(智)”和“义”两种德行推行到极致,达到“知(智)之尽,义之精”的地步,自然就成就了“穷神知化”的圣人境界。
张载所说的“知(智)”和“义”,清代理学名臣李光地在他的《注解正蒙》里是这样解释的:“知(智)即精义,义即利用。”不难看出,这其实就是《系辞下传》里讲的“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精义入神,用力于内,自然致用于外;利用安身,求利于外,自然崇德于内。这内外交养之功,阴阳感应之理,就如人的行走,左脚起了,不由得右脚不起,欲罢不能。所以李光地说:“其在人者,精义入神则穷神可几矣;利用安身则知化可至矣,至于穷神知化则知与义又不足言。盖下学上达而与天地相似也。”
孔子讲“下学而上达”,就是说须下学有实方能上达无穷。下学是事,上达是理,理在事中,事不出理外。每一件事之中都有一个理,这一件事理会得透彻,那一件事也理会得透彻,积累多了,自然就融会贯通。当然对于人而言,也有下学而不能上达的,这就要看你下学是不是得当,若是下学得当,就没有不能上达的。“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就是下学的工夫,朱熹说这几句话正在学者需要用功的地方。“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若是上达到“穷神知化”的境界,则必须是“德之盛也”的圣人才能做到,所以张载说:“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
“精义入神”看似和行处不相关,然而见得道理通彻,所以“致用”。看似是向内做工夫,非作用于外,然而却是致用于外的原由。“利用安身”看似与“崇德”不相关,然而动作得其理,则德自崇。通达其用而身得其安,素利于外,同样也正是致养其内的原由。这就是所谓“屈以求信”之理,尺蠖虫子屈得一寸,便能伸得一寸,它之屈,乃所以伸。
 
张载在他的《横渠易说》中写道:“精义入神以致用谓贯穿天下义理,有以待之,故可致用。穷神是穷尽其神也,入神是仅能入于神也,言入如自外而入,义固有浅深。”既然义有浅有深,自然就需要精义。朱熹说:“义是一柄利刀,凡事到面前,便割成两片,所以精之。”君子于细微曲折,一一都要合于义。义至于精,则应事接物之间,无一非义。不管大事小事,千变万化,改头换面出来,自家都能应付它,就如利剑快刀,迎刃而解。
所谓“入神”,朱熹的解释是“到那微妙人不知得处”。所谓“精义入神”就是“要思索令精之又精,则见于日用自然合理。”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为了大家更加通俗易懂地理解这句话,苏轼在他的《东坡易传》中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比如水,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就是说水有使人浮的特性,也有使人沉的特性。如果我们把水的各种特性都都了解清楚了,那么我们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水应付自如,这就叫做“精义”。如果我们对水的各种特性都已经了如指掌,而且与水为一,忘了水的存在,这就叫做“入神”。如果都已经与水为一,已经忘了水的存在,那我们中还会有不善于游泳的人吗?既然善于游泳,那么驾船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所谓“致用”。善于游泳的人来驾船,必定心闲体舒,这是为何?原因就是“用利而身安”。事情来了而安处其身,德则自崇。
 
《易经》中的“神化”之理讲到这里就快告一段落了,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来讲“神化”在各位吧友看来不免有跑题之嫌,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对于《易经》来说,“神化”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加上我们现代注解《易经》的书籍中又很少会涉及到这方面的话题,所以稍微下一点功夫抒理出有关“神化”的一些知识要点,我觉得对于我们学易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好了,闲话少说,下面我们言归正传。
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引用孔子的话来谈“六经”在治国方面所起的作用:“‘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那么里面的“《易》以神化“又该如何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呢?只要我们打开一些白话版的《史记》,比如台湾六十教授合译本的《白话史记》或者大陆出版的《二十四史全译》等相关书籍就会发现,“神化”二字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翻译为“神奇变化”。“《易》以神化”的白话文翻译就成了:“《易经》可以窥知天地的神奇变化。”或“《易经》可以用来明辨万物的神奇变化。”这种翻译虽然不能说是错的,但通过前面对“神化”之理长篇幅的讲解,我们应该知道,在这种直白的翻译方式下,“神化”二字所含的精微之蕴是完全无法体现出来的。
 

 
继续征集无壬黑三角诈骗班组受害者信息。请私信我或者直接举报给山东网警首都网警。继续征集无壬黑三角诈骗班组受害者信息。请私信我或者直接举报给山东网警首都网警。积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cvhuygghbbb
 
fgh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易经 最新文章
目前较为合理的阴阳之道图示
我个人很喜欢玄学,我想学易经那些怎么入门
好想知道答案
易经经文
革言三就怎么理解?
问个简单的问题
易经儿童诵读本
阴阳交合解河洛,天下诸家对不同。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颐是嘴,鼎是锅,大过就凭阳爻多…上等吧友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23:11:05  更:2022-01-17 01:28:2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