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三国演义 -> 水一帖汉代皇帝 -> 正文阅读 |
[三国演义]水一帖汉代皇帝[第7页] |
作者:inpassport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东晋葛洪《抱朴子》:“外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这里的用五种灰作成的“水精碗”只能是玻璃碗而不是天然水晶碗,“交广”指的是指今天的岭南地区,葛洪所记是中国匠人以西方工艺制作玻璃容器的确凿记载,广西合浦在汉武帝时期是海上丝路的起点,由合浦行船可由马六甲海峡到缅甸再到印度等地,镶嵌玻璃珠容易携带,玻璃容器不同,体大壁薄,异常娇贵,只有在商业贸易之路开通后,玻璃容器才能通过商人贩运,西方的玻璃容器才会出现在中国,华夏匠人也才有可能以西方的玻璃工艺制作玻璃容器。 玻璃是易碎材料,历史上的玻璃珍品极难保存至今,中国出土的古代完整容器,大多保存在石棺和石函中,江苏句容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纪年墓出土一件磨花玻璃碗,居然出土于木质的棺淳之中,出土时完好无损,实在匪夷所思。此碗侈口.颈微收,鼓球腹,圆底,腹部有6排有规律相互错叠的小凹球面装饰,这件玻璃碗无色透明,几乎不含任何色调。 南京仙鹤观高崧家族墓出土东晋玻璃罐 更为难得的是,一般古代玻璃上千年出于潮湿和碱性土壤的环境中,其表面必然会受到严重的侵蚀而凹凸不平,或产生灰白的风化层,江苏句容南朝刘宋玻璃碗深埋在地底将近一千六百年,出土时外表仅稍微有些发乌,其整体如水晶一样洁净晶莹,不能不说是奇迹,世界上同时期的古代玻璃器,大多失去了当年的光泽,而句容出土的这件玻璃碗,可以说是世界现存的最精美的萨珊玻璃器。 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的玻璃,可以从考古学和历史学两种方法入手,目前通过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真正玻璃,为春秋末期之物,而同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却找不到任何相关与玻璃有关的确凿记载。有人认为古代的“琉璃”或者 “流离”,指的就是玻璃,西汉桓宽《盐铁论》记:“是以骡驴馲驼,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鼲貂狐貉,采旃文罽,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西汉扬雄《校猎赋》云:“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在汉代的文献里,“琉璃”、“流离”明确指的是一种珍宝,但有可能是釉质器物或某类宝石而不是玻璃。 釉质器物在中国出现得很早,郑州商代墓葬中即发现有表面涂有透明青色釉的陶尊,这与后世的琉璃砖瓦没有本质的不同,都属于外表施釉的陶器,从制作工艺上来看,釉质器物是先以陶土制作成型后入炉烧造,待烧实出炉冷却后再在其表面施釉,其后再放入窑炉中低温烧制,与玻璃的制作工艺全不相同,所以后世那些流光溢彩的琉璃砖瓦,实在不能当做玻璃砖瓦解。 东汉王充《论衡》载:“然而道人消烁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兼鱼蚌之珠,与《禹贡》璆琳,皆真玉珠也。然而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阳遂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比真取火之道也。”王充所言的“五色之玉”、“珠”、“阳燧”,可以肯定是人工制造的玻璃,但名称各异,也都不以“琉璃”“流离”指代玻璃。 |
三国吴万震所撰《南州异物志》中记:“琉离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西京杂记》云:“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达照,毛发不得藏焉。”人们可以透过窗扉安装的绿琉璃看到殿内人的头发,自然界的任何绿色天然材料都不可能这样“达照”,这里的绿琉璃,显然指的是人工制作的绿色玻璃。由于《西京杂记》为晋人伪托西汉刘歆所作,由此可见,直至公元三四世纪以后,文献中的“琉璃”才指的是玻璃。不过即使到了唐代,琉璃还不是玻璃的特定名称,西安何家村窖藏中出土有一件提梁大银罐,其中装有一件玻璃杯和一件水晶碗,而银罐罐盖上的题记则是“琉璃杯碗各一”,可见当时玻璃器和天然水晶器都可称为琉璃。 自张骞凿空西域之后,罗马帝国(大秦)生产的玻璃器物开始大量传入中土,《后汉书·西域传》有记“(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这里的琉璃,应该指的是玻璃器,随西方玻璃器同时传入的还有西方独有的吹制玻璃技术。 缠丝纹长颈玻璃瓶,高13.6、口径2.4厘米,洛阳博物馆藏 洛阳市东汉墓出土有一件长颈玻璃瓶,外表呈黄绿色,口部到底部有一道道旋转的白色线纹缠于瓶身之上,这是一件典型的罗马早期吹制成型的搅花玻璃器。 玻璃在加热时会变成一定黏稠度的液态,这种液态玻璃的流动性可以通过温度来调节掌握,当液态玻璃失去热量逐渐冷却时,又会慢慢变硬,在这个过程中,玻璃与空气接触的最外层界面会形成一弹性表皮,这时候的玻璃好似装入袋子里的水,黏稠的液态玻璃如同水,而其外层弹性表皮如同袋子。如果控制袋子的形状,里面所承载的水的形状也随之定型,而最终当玻璃冷却时所呈现的形状,恰是最初所控制的袋子形状。利用玻璃具有这些特性,人们创造了吹制工艺来制作玻璃器物。 |
北京西晋华芳墓出土的萨珊乳突玻璃碗 湖北博物馆藏鄂城五里墩西晋玻璃碗 这件磨花玻璃碗为无模吹制成形,冷却后再用砂轮磨琢出圆形花饰,萨珊玻璃器造型古朴,偏好以连续的圆形作为装饰,由器形、工艺、装饰方法以及化学成分可知,湖北鄂城五里墩这件西晋玻璃碗属于伊朗萨珊王朝时期吹制生产的钠钙玻璃器。 南京博物院藏象山东晋墓磨花玻璃杯 |
至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正当 期尽三年 ,限田限奴婢法案即将生效执行之时,董贤因告发东平王云谋反有功, 诏书罢苑,而以赐(董)贤二千余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于是,限田限奴婢法案 诏书且须后,遂寝不行.汉哀帝的限田方案未能推行,从而使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外戚王莽乘机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王莽,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他在青少年时代曾究习《礼经》,迷信周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常以周公自比。面临西汉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王莽凭借外戚的优势及其挽救危难的抱负,迅速登上政治舞台。元寿元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死,年仅9岁的平帝即位,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辅政。 他既拉拢贵族、官僚、地主和儒生,也注意收买民心,重视民间疾苦。他的儿子王获曾经杀害奴婢, 莽切责获,令自杀 ,以表示对当时奴婢问题的关注。为了救济当时无田的贫民,王莽曾一次捐钱100万,田30顷。据说在他的带领下,豪富吏民230人捐献田宅,以口赋贫民。于是朝廷内外 颂声交作 ,有8000多人上书平帝,要求加封王莽为宰衡,上表颂德者竟达487572人之多。可见朝野上下对王莽抱有幻想。他正是利用这一时机,加快其篡夺皇位的步伐。 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称 安汉公.五年,他毒杀平帝,立两岁的孺子婴为帝,自称 假皇帝.居摄三年(公元8年),王莽废掉孺子婴,自立为真皇帝,改国号曰 新 |
西汉、东汉之交,在社会动乱、灾荒饥馑的摧残下,广大劳动人民或丧于战乱,或转死沟壑,或到处流亡,或沦为奴婢,或成为各种形式的依附民。 自西汉后期以来,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王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干预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反而被碰得头破血流,引起一场社会大动乱。在新莽反动统治下无法生存的劳苦大众,不得已投身于豪强大家,请求庇护;而豪强大家也凭借自己的势力,不断收容依附人口。因此,即使在新莽时期,封建依附关系仍然有所发展。据史料记载,赤眉起义军的基本队伍就是由 佣人 组成。佣人一般指雇佣劳动者,也属于依附民阶层,他们与主人结成不甚牢固的依附关系,在绿林起义军中,除 佣人 外,还有一些豪强地主率领宗族宾客、部曲家兵参加起义。这种宗族宾客、部曲家兵也是一种依附民,他们与主人结成相对稳定的依附关系。 |
然而,地主田庄经济及其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与封建统一国家的利益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豪强地主与封建国家瓜分劳动成果的斗争。特别是在东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劳动人手骤减的情况下,这种矛盾更加尖锐。据《汉书?食货志下》说: 及莽未诛,而天下户口减半矣。 王莽被诛杀以后,社会动乱更加酷烈,死伤的人数更多。《续汉书?郡国志一》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 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若以西汉平帝时户口数推算,东汉政权掌握的人口只有1200万人左右。当然,这时还有许多人口流亡在外,也有部分人口沦为私奴婢,更有大量的人口依附于豪强大家。所以说 百姓虚耗 ,即大批人口死亡和流失,才使国家所掌管的人口 十有二存.这对东汉政权来说是一个更加严重的经济难题。虽然西汉初年也存在经济凋敝、人口骤减的经济形势,但当时地主阶级的势力不大,在社会动乱中他们只能消极地逃命, 相聚保山泽.而西汉末年随着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地主阶级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广占田园和依附农民,可以营建坞壁,拥众自保。如何妥善解决封建国家和豪强地主争夺劳动人手的矛盾,是以刘秀为首的东汉统治集团面临的新课题。 刘秀开创的东汉王朝,是在南阳、颖川、河北等地的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刘秀本人就是南阳的豪强地主,他勤于稼穑 ,还经常往返于宛地作粮食买卖。刘秀的舅父樊宏是 世善农稼,好货殖 的大地主;岳父郭昌 为郡著姓 ,田宅财产数百万;妻兄阴识,有田数百顷;姐夫邓晨,是 世吏二千石 的官僚大地主;妹夫李通, 世以货殖著姓 ,为商人大地主。还有东汉开国功臣邓禹、耿弇、冯异、铫期等 云台二十八将 ,大都是豪强地主。因此,以刘秀为首的东汉统治集团,主要是西汉后期发展起来的贵族、官僚、商人相结合的豪族地主阶层。他们的发迹与西汉后期的社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东汉统治集团制定大政方针的阶级基础。 |
在中央财政机构方面,光武帝改西汉丞相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由司徒掌管民事,在财政上主要负责 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司空掌管水土营建, 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行赏罚。 司徒、司空皆属三公,职位虽高,但无实权。中央具体管理财政的机构仍为大司农和少府。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主要管理国家租税收入,包括钱谷金帛,并负责物资的调度及国家军事、官俸、工程建设等开支。光武帝把原属少府的山泽陂池之税改属大司农,把大司农所属的盐官和铁官下放归郡县经营,同时废止均输官等。至章帝元和年间(公元84- 87年),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又把盐官和铁官收归大司农,由国家统一实行盐铁专卖。章和二年(公元88年)和帝下诏正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东汉少府仍掌管帝室财政,主要管理禁苑园池收入,皇室 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 及其日常开支。光武帝撤消了西汉另一帝室财政机构水衡都尉,并其职于少府,设上林苑令主管其事。仅在每年立秋貙(chù,音出,兽名)刘之日,临时设立水衡都尉,事完以后就免除。而且,光武帝除把少府的山泽陂池之税改属大司农外,又把都水下放到郡国,考工转归太仆,改织室令为丞,逐渐减少了少府的经济财政职能。同时在少府附设了侍中、中常侍、尚书令、御史中丞等政务、事务性机构,并增加了宦官的员额。于是少府经过东汉政权的调整,财政职掌缩减,事务性职掌增多,进一步朝着专管宫廷事务的官署演变。西汉末、东汉初年的桓谭说: 汉定以来,百姓赋钱,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俸用其半,余二十万万藏于都内为禁钱。少府所领园地作务之入十三万万,以给宫室供养诸赏赐。 大体反映了当时中央两大财政机构——大司农和少府的财政收支情况。 40:13 |
东汉时期郡县长吏在南方兴修水利,组织人民发展生产,也吸引了大批流民南来定居。如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丹阳太守李忠教民耕垦, 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①于是,至东汉后期,南方的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垦田和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据《汉书?地理志》的《续汉书?郡国志》所载,扬州人口从321万增加到434万,荆州从374万增加到627万,益州从455 万增加到724万。其中以今湖南、江西地区增长最快。零陵郡增长721%,长沙郡增长449%,桂阳郡增长321%,豫章郡增长474%。与此相应,南方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东汉政权曾多次调拨江南荆州、扬州各郡租米赈济江淮和中原地区的灾民。又《华阳国志》载,东汉朝廷 府盈西南之货,朝多华岷之士.说明益州与荆州、扬州地区一样,经济发展较快。 |
随着东汉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粮食产量普遍增加。《东观汉记?张禹传》称:章帝时张禹在徐县 垦田四千余顷,得谷百万余斛 ,则亩产量约为三斛。东汉末年仲长统也提到当时亩产量平均在三斛左右。关于东汉时期全国垦田、户口数额,史籍记载非常混乱。《帝王世纪》载垦田数最多的年份是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达732017080亩,人口达53256229人。 《晋书?地理志》载户口最多的年份是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为10677960户,56486856人,但都少于西汉平帝时期的垦田和户口数量。这是因为东汉地主大量隐匿垦田和户口所致,不能据以判断东汉农业的发展水平。 |
东汉官营手工业除征调少量工匠、利用官奴婢生产外,大量使用刑徒劳动。在东汉都城洛阳南郊,有大片刑徒墓地。目前考古发掘出500多座,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死者躯体上下放置铭传,刻有狱名、刑名、姓名、死日等内容。这些刑徒都被判四、五年刑,死于和帝、安帝之际。死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且戴有刑具。 可想而知,他们生前曾在官营手工业作坊遭到非人的待遇。东汉民营手工业一般由官僚、富豪、地主兼营。《拾遗记》卷六载: 郭况,光武皇后之弟也,累金数亿,家僮四百余人,以黄金为器,工冶之声,震于都鄙。时人谓:' 郭氏之室,不雨而雷'.言其铸锻之声盛也。 郭况官至大鸿胪,家财田产丰厚,京师号称 金穴.官僚富豪的手工业作坊,或设在自己的田庄内,或设在山泽原料产地。所有官僚、富豪地主经营的手工业作坊,均使用私奴婢、佣工及依附农民进行生产。 |
与东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货币经济逐渐衰落,这时贵金属黄金和铸币铜钱都比西汉大大减少。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公元1- 5年),成钱280亿万,基本适合商业交换的需要。其后王莽屡改币制,五铢钱自然毁坏不少。光武帝在经济残破的基础上重建东汉王朝, 荡涤烦苛,复五铢钱,与天下更始.但因财匮钱少, 货币杂用布、帛、金、粟 ,退回到以实物货币为主的阶段。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在马援等人的强烈要求下,东汉王朝才开始自行铸造五铢钱。 新铸的东汉五铢与西汉五铢比较接近,但重量稍减。这时民间盗铸猖獗,致使恶钱充斥,币制紊乱。至章帝元和年间(公元84- 87年),朝廷大臣关于货币兴废问题争论不休。章帝鉴于当时的经济形势,终于批准了尚书张林的奏议: 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 从此,西汉时期以交纳货币为主的租税制度瓦解,广大农民直接以谷帛等实物向国家交纳租税。 |
于是绝大部分家庭手工业产品正式退出商业市场,而且东汉政权也没有再次铸币,而以缣帛、谷粟代行货币职能。桓帝时,刘陶上书曰: 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于民饥 ,主张彻底废除商品货币。直到东汉末灵帝时期,才于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 四出文钱 ,但数量有限,考古发掘中极少出现。初平元年(公元191年),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 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货币经济更加衰落,实物货币成为主体。在货币经济的大倒退中,贵金属黄金也骤然减少。在西汉一代,黄金用量巨大,皇帝经常以 金 赏赐臣下或匈奴、西域各国,动辄百斤、千斤、万斤者不胜枚举。官私府库所藏更是惊人。如梁孝王死时,私府余黄金40多万斤。王莽败时,省中黄金万斤为一匮,尚有60匮。至东汉以后,黄金却很少使用。东汉皇帝赏赐黄金之事极为罕见,灵帝赐给交趾刺史朱俊黄金50斤,算是最多的。这时,官私所藏黄金也大幅度减少,如东汉末董卓将朝廷积存的财富藏于郿坞,其中黄金也只有二、三万斤,还不够西汉皇帝一次赏赐之用。东汉黄金骤减似乎不可思议,然而仔细分析原委却很自然。 西汉黄金用量虽多,但仅仅停留在以称量货币为主体的原始铸币阶段,特别是以赏赐形式的支付手段最为突出。而以黄金作流通手段使用,文献中几乎不见记载。推测只有少量黄金在上层社会因购买奢侈品而流通。这时的黄金都以 斤 为单位,没有切割铸成轻小的金币,故不便于在民众中广泛流通。 因而货币的流通手段就被小额的铜币所取代。从西汉铜币三铢、四铢、五铢钱广泛流通使用来看,铜币是本位币,履行了货币的各种职能,而黄金只是作为辅币,其货币职能不太健全。正因为如此,所以一旦社会货币经济衰退,本来就不称职的黄金,更加失去充当货币的应用价值。于是,黄金或被人们窖藏、或被改作器具,或者流往国外,通过多种途径化整为零,迅速从社会上消失。当然,封建国家失去了开采黄金的欲望,也是东汉黄金骤减的直接原因。 |
两汉时期,豪强地主超额占有劳动力(包括奴婢和依附农民)也是非法行为。封建国家一直实行以人头税为主的租税制度,为了确保国家的赋役来源,东汉政权坚持 八月算人 的政策,比实行度田抓得更紧。但由于当时封建政权对农民的赋税(徭役多以代役钱——更赋过更缴纳)剥削日益沉重,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破产流亡,封建政权又无法解决流民的土地和生产救济等问题,所以流民不得不投靠豪强大地主请求庇护。豪强大地主却以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有选择性地收留部分流民,于是许多流民先后逃离国家户籍荫庇于大地主门下,为其佃作纳租,充当田庄的依附农民。因此,封建国家实际掌握的户口数量日益减少,而豪强地主田庄的土地、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势力日益膨胀。 由于汉代农村长期保留聚族而居的习惯,所以豪强地主田庄的劳动人民大多为同姓的 宗族.地方自发的宗族组织与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既相适应又有矛盾。宗族组织过于强大往往干扰国家行政职能的运行。因此,封建国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常常打击或遣散强宗豪右的势力。因为东汉皇权日益衰弱,地方行政组织日趋瘫痪,所以这时自发的宗族组织形式更加活跃。在《四民月令》中,可见地主田庄的主人又是家族宗法组织的族长,还有 宗人父兄、父友、友亲、乡党耆老 等,所有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构成 九族.大地主田庄的生产救济活动亦以宗族组织的形式出现。如 振赡匮乏,务先九族 ,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这类生产救济活动当然对同宗族的贫民有一定的吸引力。大地主田庄的劳动力除 宗族 外,还有奴婢和他乡流亡来的宾客,他们大都依靠田庄主人的生产条件养家糊口,与庄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极强。《仲长统传》说: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一般田庄设家吏管理生产活动,由徒附佃种农田,由奴婢从事工商业活动。 |
随着土地兼并势力的自发发展,封建政权的名田制度瓦解,接着户籍制度瓦解,然后赋税制度瓦解。汉代赋税制度的特点是重人口 赋 而轻土地 税.荀悦曾批评 轻税政策说: 豪强富人占田逾侈,输其赋大半。官收百一之税。民输大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 杜佑曾指出 重赋 政策的后果是: 地数未盈,其税必备,故贫者避赋税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 可见随着大土地占有制的发展,当时的赋税制度朝着优饶豪右,侵刻羸弱 的趋势演化。东汉政权为了挽回 优饶豪右 的经济损失,更加残酷地剥削贫民,使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东汉后期,在籍自耕农的处境十分艰难。当时除日益沉重的公赋摊派外,还有贪得无厌的官吏私求。因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车马衣服,一出于民,廉者取足,贪者充家,特选横调,纷纷不绝.所以自耕农民 寒不敢衣,饥不敢食 ,为的是 赋额繁重以解县官.甚至连皇帝也承认: 贫者有田业而以匮乏不能自农. |
魂兮归来,君下无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读疑,兽角尖锐的样子)些! 这句话的意思是,土伯其身九曲,头上的角非常尖锐,有它在,地下的妖魔鬼怪都不敢来惊扰墓主。 方相和土伯都是如何制作的?它们有三种制作方法,1、是用草绑扎制作;2、是用木头雕刻而成;3、是用草绳子扎土,绑扎成人形,故此,其身九曲。 方相和土伯的作用就是驱鬼,它们呆的地方就是墓门的两侧,而用草、木制成的驱鬼兽,因为埋在地下,草木腐烂后,墓道旁边的土壁上,就会留下两个黑乎乎的窟窿。 夏专家的话讲完,速干石膏已经凝固,考古工作者们举起了头,不大一会,就刨掉了墓土,露出了两个呈现跪姿,头长鹿角,一个高1.18米,另外一个高1.05米的石膏人来。 这两个名叫方相或者土伯的东西,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叫——守墓兽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三国演义 最新文章 |
诸葛亮北伐时到底有多少人 |
南宋有人评价孙权:四十帝中功第一 |
老三国打戏烂就是烂 有的人就是死不承认 那 |
刘备的徐州六郡一波就被吕布偷袭完了? |
陆老师走了 |
小孩子觉得赵云强 长大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还是 |
三国武力排名之我见! 1.吕布100 2.关羽99 |
演义中魏延和马超谁的人生更悲剧? |
吕布把张飞的红线当斑马线踩来踩去 |
八版本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比较贴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