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三国演义 -> 水一帖汉代皇帝 -> 正文阅读 |
[三国演义]水一帖汉代皇帝[第6页] |
作者:inpassport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七年,迁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bēi)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女人发明了水排鼓风机用于打铁 |
匈奴曾出动一万名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骑兵数千名奔袭攻击,大败敌兵,渔阳界内从此安定无事。于是他令百姓在狐奴开垦稻田八千余顷,劝谕百姓耕种,因此使郡中殷实富庶起来。百姓作歌说:“桑树无乱枝,麦穗有双歧,张君施政,百姓乐不可支。”任渔阳太守八年,匈奴不敢入侵边塞。皇帝曾召见各郡负责财政的官吏,向他们询问风土人情及前后任职的守令有没有能力。蜀郡计掾樊显进奏说:“渔阳太守张堪先前在蜀地,广施仁政,官民深得恩惠;威令严明,奸邪多被惩治。先前公孙述被消灭时,珍宝堆积得象山一样,他掌握的财物,足可使十代成为巨富,但张堪离去时,只乘了一辆车辕折坏的车子,身带些布口袋而已。”皇帝听说,叹息了很久,拜樊显为鱼复县长。正要征召张堪,不巧他却病故了,皇帝深为痛惜,下诏予以褒扬,赐给他家帛一百匹。 |
险被当废铜卖掉 据介绍,秦杜虎符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少年杨东峰在村西帮助大人平整土地时,铁锨碰上了金属硬物,他拾起拳头大小、裹着泥土的金属物在铁锨背上磕了几下,一件类似动物形状的铜质器物便显露了出来。拿回家的金属动物被东峰放在了自家院中的窗台上。因为当废铜卖太轻,值不了几个钱,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件金属动物成了东峰姐姐几个孩子手中的玩物,被他们在游戏中丢来摆去。 经孩子长年累月的摩挲之后,“铜老虎”青黑色身上的铭文逐渐显露出来。文字为篆书,杨东峰看不懂,但他感到手中之物是一件有来头的“玩意”。于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揣着这件神秘器物来到西宁市文物商店。文物商店的人员也搞不懂眼前的器物,便告诉他到碑林博物馆看看。于是杨东峰来到了碑林博物馆,碰巧便遇到了考古专家戴应新先生。 一番审视后,戴应新初步断定眼前的器物是一枚十分罕见的战国虎符。发现虎符的杨东峰仅仅要求一套红卫兵穿的军服作为报酬,但博物馆没有军服,在戴应新的操办下,杨东峰获得了一张陕西省博物馆发给的表扬信,因献宝有功,得到了7元人民币的奖金。现在,秦杜虎符已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珍藏在博物馆中。 |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 |
超曰:“年老失智,任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罪被征,如超所戒。 |
我国古代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规定。 春秋时期以前,“左”与“右”以谁为尊需视场合而定。一般来说,喜庆活动以左为贵,如:“虚左以待”就是说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虚左表示对宾客的尊敬;而宴饮、用兵打仗、凶伤吊唁则以右为贵。 到了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右为尊的制度。如:《史记》记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秦朝、汉朝以右为尊。秦代以右为尊,汉朝继承了秦制,也以右为尊。如《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汉文帝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汉书.周昌传》:“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所以,古代的世家大族有的被称为“右姓”或“右族”,以此来象证地位崇高。有一句成语“无出其右”,出自《汉书.田叔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延臣无能出其右者。”意思是没有人能胜过他(或他们)的。说的也是汉朝的以右为尊。但是,乘车方位的尊卑正好相反,以左为尊,以右为卑。以右为上的习惯在秦汉以后又延续了很长时间。 隋唐以后,除了元朝以外,又都恢复周礼,尚左,即以左为尊。就是说,隋、唐、两宋、明、清时,以左为尊。比如,明朝时规定,一品官见公、侯、驸马,一品官居右行礼,公、侯、驸马居左答礼;清朝时,一般以满人担任左职,汉人担任右职。吏部左、右侍郎,满人为左,居二品;汉人为右,居三品。 又如《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尚书左丞为正四品上,而尚书右丞只能为正四品下。此处要说明一下,唐代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让人误认为唐代是以右为尊。实际上,唐代是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用的是汉代的习惯语,汉代是以右为尊。 日本,以左为尊。/ |
某一天朝会,公孙弘正在向汉武帝奏事,突然间汲黯指着公孙弘当场发飙:“你这个齐国人,做事一项伪诈不实!” 这一声喝,把满朝大臣吓一哆嗦。汲黯就差戳到公孙弘的鼻子上:“上朝前,我们一起商议好的议案,你看皇帝脸色行事,说变就变。作为臣子,你貌似智慧,实则心怀诡诈,讨好皇帝以自固,你这是不忠!” 别怪汲黯口无遮拦,当众指责公孙弘“不忠”,其实他没说“奸臣”,就已经已经很给面子了。 对这种场景,汉武帝见怪不怪,说话会转一点点弯,那就不是汲黯了。 看着公孙弘趴在地上,向汉武帝解释的模样,廷尉张汤心情有点复杂:咬吧咬吧,最好你把满朝都咬遍了,我就不孤单了,到时候一人一口吐沫淹死你! 张汤想到吐沫二字,下意识地抬胳膊挡了一下脸,仿佛汲黯又在他面前吐沫四溅:“你作为高官,上不能光大先帝伟业,下不能遏制奸邪。你一意孤行,搞乱制度,用极端的手段戕害百姓,成就你所谓的功业。你张汤早晚落个灭门灭族,断子绝孙!” 当场辱骂九卿“灭族,断子绝孙”,这种劲爆的场景,放大镜也难找。骂过了还不过瘾,又加了一句:“难怪说舞文弄墨办案子的小吏,不能做国家重臣!”拐个弯又挖苦张汤的出身。 一般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张汤、公孙弘的拥趸们站出来“开杠”,要么皇帝出来泼泼凉水,打打圆场。可奇怪的是,只要是汲黯发飙,没人敢接茬,包括汉武帝,挨骂的人自认倒霉。 比如公孙弘,一般他会这么说:“汲黯说得对,如果不是汲黯,皇帝怎么能听到如此忠言呢?” 谁要是跟汲黯“杠”,那是自讨没趣,你要是看看汲黯都骂过谁,就会立刻缩脖子。丞相田蚡牛不?别人见到他都会跪拜,汲黯拱拱手,田蚡心里都暖呼呼的。当初他跟窦婴东朝廷辩,没有一个人敢说真话,就汲黯直筒筒地指责田蚡太过分。 田蚡有气只能憋在肚里,出了门骂韩安国不仗义,不替他说话,搞得他孤零零的,却不敢对汲黯说半个不字。 田蚡,那可是王太后的弟弟,皇帝的舅舅唉!舅舅怎么了?皇帝都被汲黯骂得一愣一愣的呢! 有一回,汉武帝跟朝臣们大谈雄心壮志,如何招揽天下饱学之士,如何人尽其才,如何天下大治,功比尧舜。正口吐莲花,满怀憧憬时,汲黯冷不丁插了一句:“你内心那么多欲望,表面上装作施行仁义的样子,还想达到尧舜的成就?” 汉武帝被怼得脸色像万花筒,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扭身跑了! 回到后殿,汉武帝才缓过气来,气呼呼地对侍从说:“真是太过分了,汲黯这个憨头憨脑的笨家伙!” 这都不算啥,汲黯还曾经两次公然抗旨。 第一次,东越发生内部冲突,汉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汲黯倒好,走到半路,就擅自打道回京,免费公款旅游了一回。回来后还振振有词地说:“蛮人之间相互攻杀,不值得皇帝操心!” 第二次,河内郡着火,烧了一千多家,汲黯再次奉旨巡视。这一回他老毛病又犯了,走到河南郡,以使者身份越俎代庖,打开粮仓赈济穷人,根本没去河内。回京后的理由是:失火这种事有什么可忧虑的,河南受灾才是大事,我顺便就帮你办了。 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每个人都把皇帝的命令当屁放,龙椅还有什么坐头? |
1. 一个“正”字,让人“畏” 一正压三邪,张汤等人不敢碰汲黯的第一个理由,就是汲黯太“正”,正得让人畏惧,让人心发虚。 汲黯与公孙弘、张汤的矛盾有两个,一是政治理念不同,汲黯主张黄老无为,公孙弘是儒家,张汤是法家,分歧太大。不过这不是汲黯“飙脏话”的理由,惹翻他的是二人的“马屁功”。 尤其是张汤最为典型,作为廷尉,他断案的依据不是法律,而是汉武帝的意愿。张汤的才华,体现在可以把法律搓揉成橡皮泥,与汉武帝的想法贴合得严丝合缝。这种人,在汲黯的眼里,就是靠奉承自固,靠戕害百姓牟利,是国家的蛀虫,奸邪小人: “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 汲黯认为,张汤带来的恶果就是,从此天下人都不敢迈步(重足而立),不敢正眼看人(侧目而视),比周厉王的“道路以目”还要严重。 汲黯一针见血,直奔公孙弘和张汤的心底的私欲开刀,阴影见到阳光,除了躲,没有第二条出路。 2. 一个“义”字,让人“敬” 司马迁说汲黯“游侠,任气节”,寥寥数语,概括出了汲黯性格中的另一个特征: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有侠骨柔情,讲义气。 |
汲黯每每顶撞汉武帝,大臣们忍不住数落他:你总得给皇帝留点面子嘛!汲黯一撂脸: “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己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这话说得痛快,皇帝设立公卿百官,肯定不是让大家阿谀奉承,最后陷皇帝于不义,更不是让大臣们爱惜自己的前途,拿国家利益做交易。言下之意,你们阿谀奉承是假忠,我苦口良药,才是真正的“忠”。 心里有了这份忠,所以说话总是那么底气十足,就像父母管教孩子,那是一份爱,虽然不受待见。汲黯外任淮阳太守前,特地把大行令李息找过来耳提面命:“我要离开朝廷了,没办法参与朝议了。可是张汤这家伙藏奸怀诈,奉迎皇帝,作威作福,早晚会出事。你要早点揭发他,否则你也会受到处罚!” 李息胆小,不敢言事,等张汤下狱,他果然受到了牵连。 4. 一个“亲”字,让人“爱” 汲黯为政有一个特点:亲民。他曾经三次出任地方官,都以不扰民,轻刑罚,重民生为出发点,无为而治。 汲黯与张汤的矛盾,在这个地方冲突也很大,在汲黯的心目中,张汤的行为就是害民。汲黯矫诏跑到河南开仓放粮,没有一颗爱民的博大胸怀,是断然不敢这么做的。同样的事,如果张汤去做,恐怕会四处抓人,防止流民闹事,根本不会去关心他们的肚皮问题。 在对待匈奴浑邪王投降事件的态度上,也足见汲黯的拳拳爱民之心。 浑邪王率众投降,把汉武帝乐疯了,这可是对匈奴政治上的一次重大胜利。于是汉武帝隆重接待这些匈奴人,又是征发民间马匹去边境迎接,又是给匈奴人赐官赏爵。 这期间发生了两个意外事:第一件事,老百姓不愿意借马给官府,汉武帝气得要斩杀县令;第二件事,匈奴人到长安后,当地老百姓与他们做生意,犯了走私罪,五百人面临死罪。 第一件事发生后,汲黯对汉武帝说:“县令没做错,如果你想要老百姓借马,你就杀了我,杀了我老百姓就肯借了。” 汉武帝被噎得说不出话。汲黯不依不饶:“一群蛮子投降,搞得全国惊扰,凭什么啊?他们又不是没长腿,沿途有驿站,自己走过来不就行了?让全国人为他们服务,你咋想的!” 对第二件事,汲黯言辞更激烈:“因为匈奴,我们死了不计其数的人,耗了百亿资财,这些俘虏,陛下应该把他们发配给牺牲将士们的家属做奴隶!怎么反过来让老百姓当孙子,去伺候骄纵他们?老百姓哪里懂得,跟长安的匈奴人做生意就是走私?如今你不能从匈奴人那里得到好处,来补偿天下人,反而因为匈奴人让老百姓吃官司丢性命,你糊涂啊?” 汉武帝一声不吭,直喘粗气!等汲黯走了,他才气呼呼地说:“好长时间没听到汲黯放炮了,今天又愣头愣脑地乱发议论了! |
汉武帝是个连阎王爷都要躲着走的人,凭什么被汲黯蹂躏得跟孙子似的?估计汉武帝都想抽自己一个嘴巴:你TM为何要怕他,我TM凭啥对他这么好! 汉武帝的困惑,被严助解答了。有一次严助替汲黯告病假,汉武帝忍不住问严助,汲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严助说: “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意思是说,汲黯这个人,要说做官他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是如果你让他辅佐少主,守护国家功业,却是个立场坚定矢志不移的人,利益诱惑不了他,暴力驱使不了他,谁也不能改变他的气节! 汉武帝恍然大悟,说了一句足以让汲黯泪如雨下的话: “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淮南王刘安,在秘密谋反时,最惧怕的就是汲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
博山炉出现在西汉时期,与燃香原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因此出现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 |
古代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其中以对香品的熟练掌握为才艺之首。古人流传至今的香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它是芳香的,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还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在用香、品相上达至心性的领悟,从而使人们从心灵深处喜欢上它。 沉香在香道中价值极高,香道之中的香,主要有四种: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古人常说“沉檀龙麝” ,四香之中以沉香为首。沉香燃烧时发出的香味是一种沉静而高雅的清香,很容易使人心平气和,进入安详的状态。 野生天然沉香以结香原因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其一,“熟结” :树木死后,树根树干倒伏地面或沉入泥土,风吹雨淋,经年累月,慢慢分解、收缩而最终留下的以油脂成分为主的凝聚物。如(本草纲目)记,“其积年老木,长年其外皮俱朽,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其二,“生结” :树木在活着的时候形成的香结。刀斧斫砍、蛇虫动物啮噬等外力引起较深的伤口后,香树会渗出树脂以作自我防护,从而在伤口附近结香。其三,“脱落” :枝干朽落之后又结出的香。其四,“虫漏” :由于树虫、细菌等对树木的蛀蚀而形成的香。由于年数短的香树树脂腺不足,一般只有数十年以上的香树才可能形成沉香,而且从结香到成熟又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有的香树寿命长达几百岁乃至上千岁,其倒伏后留存的沉香往往也有几百岁以上的“寿命” , 所以古人称赞沉香“ 集千百年天地灵气” , 所以上品天然沉香为无价之宝。天然沉香的产量受限,当今多用人工栽培香树。常在成熟香树的树干上切开或钻出一些“伤口”,或是铺设一些真菌,一年或几年之后就会在伤口附近结出沉香,而且年头越长,香的质量越好。但即使是人工栽培,一般也要10 年以上的香树才能结香。沉香木中以奇楠为最 |
司马迁很聪明,他为《史记》留了一手,将《史记》一式两本,正本“藏之名山”,副本留在长安,这就可以解释司马迁为何要在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反复强调此事,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世人知晓,让《史记》传之后世,这应该才是司马迁这样做的真实目的。 《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由此可知,到汉宣帝时,杨恽才将《史记》的正本拿了出来。那么,这个杨恽是什么人呢?他怎么会有司马迁的正史呢?在《汉书卷六十六杨恽传》中,有记载:“恽母,司马迁女也。”原来,杨恽的母亲是司马迁的女儿,那么,杨恽就是司马迁的外孙,这就可以解释通,杨恽为什么可以拿出《史记》正版。 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大臣霍光受命为辅政大臣,而霍光的另一身份是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 皇天不负苦心人,司马迁的《史记》终于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当时,年仅八岁的皇帝,事事都决定于霍光,后来昭帝病逝,霍光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继位。但刘贺荒淫无道,遂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当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宣帝。 此时,还是霍去病霍家当权的时代,按照史书的内容,杨恽是不能把《史记》拿出来的。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记载了霍去病骁勇善战,击溃匈奴的的军功,还记载了霍去病虐待士兵,为报私仇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的过错。诸如此类的记载,如果被霍去病家族知道后,《史记》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然天无绝人之路,公元前66年,霍氏后人密谋政变,杨恽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告诉了汉宣帝。汉宣帝先下手为强,平定了谋反。杨恽也因此得到了汉宣帝的赏识,被封为平通侯。 得到汉宣帝信任的杨恽,知道这就是拿出《史记》最好的时机,作为司马迁的外孙,他是看过《史记》的,所以,他知道汉宣帝的身份,其实,汉宣帝就是汉朝历史上,因为“巫蛊之祸”被杀掉的太子刘据,当时他年仅几个月。因此,他对遭受宫刑最后又“下狱死”的司马迁至少有同情。 考虑再三的杨恽,决定将《史记》上交给朝廷,随后汉宣帝将《史记》公之于众。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真正看到这部,耗费司马迁数十年心血的伟大的历史著作。才有了我们今天众多文学体裁的鼻祖。 |
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语在《太子传》。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巫蛊事连岁不决。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系者,轻、重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 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
在中国产生了高度的社会需求,导致中原玻璃艺匠开始利用本地原料进行仿制,以氧化铅和氧化钡替代苏打,制造出与西亚、地中海东岸地区配方不同,也就是含铅钡成分的蜻蜓眼玻璃珠。 淡绿色琉璃杯(西汉)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三国演义 最新文章 |
诸葛亮北伐时到底有多少人 |
南宋有人评价孙权:四十帝中功第一 |
老三国打戏烂就是烂 有的人就是死不承认 那 |
刘备的徐州六郡一波就被吕布偷袭完了? |
陆老师走了 |
小孩子觉得赵云强 长大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还是 |
三国武力排名之我见! 1.吕布100 2.关羽99 |
演义中魏延和马超谁的人生更悲剧? |
吕布把张飞的红线当斑马线踩来踩去 |
八版本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比较贴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