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感情生活 -> 我就是公立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 -> 正文阅读

[感情生活]我就是公立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第9页]

作者:流苏三石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老公和同事轮流着上班,今天正好休息,他在家看老二外加忙自己的一点事。昨天夜里十二点解封,今天上午收拾好,就和公婆带着孩子上后山溜达。小城市就是这样好,想去哪里抬脚就走了。
    沿着后山一直爬,到万人坑遗址平台,照例停了一会儿。接着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到了最高点也没有往回翻,而是顺坡就往下走。公婆一直担心下山的路会不会很远,我也没走过,只能边走边安慰他们。路上正好遇到一个人,问了他才知道这条路能下山,下去就是大道。
    走到大道上,婆婆坚持还要走回来,我顺着她的意,也锻炼锻炼老大,三公里的路,老大几乎都是自己走回来的。再加上之前爬山,起码走了五公里,也把他累得够呛。期间我一直鼓励他,表扬他能坚持,不怕困难;有时又和他玩玩赛跑游戏,找找小动物。
    在家里憋了这么多天,真是看啥都新鲜。喇叭花开得正好,白的、红的、粉的,紫的,深紫的,颜色各异,充满生机。还带着孩子观察了白色的野生小雏菊,蓝色的蓝铃花。老大饶有兴致地观察着遇到的小动物。各种颜色和形态的蝴蝶,小小的白蝴蝶、大大的黑蝴蝶、上下翻飞的黄蝴蝶,停在石头上的灰蝴蝶。老大第一次遇到螳螂,通身绿色的身体,警惕地竖着前面的两个大钳子。毛毛虫呢,快速地在马路边蠕动,我用一根小棍子给它拨回路边,棍子一碰到毛毛虫,它立刻缩成一个小圆团,装死来保护自己。老大对毛毛虫最感兴趣,回家跟他爸还津津有味地重复了一番遇到毛毛虫的情景。
    自由的空气真好,富有生机的大自然真好!
    疫情结束,又恢复了夜跑,我一般不会太晚出去,八点多就跑回来了。跑的强度也不会太大,一周三到四次。每次也就五公里,慢慢跑,不求速度,不讲究质量,按照自己的节奏一点一点来。昨天要出去跑时,大儿又大叫着不让我跑,老公也跟抽风似的说我哪里犯病了,非得出去跑步。
    合着我跑个步还得罪谁了,我又不是第一天跑,小的不让我跑,老的打着担心我安全的旗号也反对我出去跑。我一没大晚上十点出去,二没挑小道跑,晚上七点半出去跑步还出意外,那就不用出门了。这不是理由的理由还让对方振振有词,我真是无语到气鼓鼓地出门了。
    越想越生气,最近老公跟吃枪药一样,说话开口就带刺。昨天说要给孩子买碗,挑好了让我瞅一眼,我疑惑他怎么买两套,这货怼着,“那人家二婶老给儿子买东西,我们给他们买一套怎么了?”我去你娘的,你跟我说了给小侄女也买吗?你这话一说出来就是我不同意,我不自觉,我不讲情理,什么逻辑!
    吃完晚饭我刷碗,老大放碗筷,老公(这个时候都不想这么叫他,猪头!)抱着老二走进来,指着柱子说上面很脏,我只擦了下面的部分。你个死猪头,你要闲得腚疼看不惯你来擦,我一天洗两顿碗,弄老大,弄老二,杂七杂八的事一件又一件。卫生间的地脏到死你都不会擦一下,还有心思关心柱子干不干净!
    卫生间水盆漏水很慢,明显是堵头发了,我拧开清理干净,这货又慢悠悠地飘过来,让我拧好了,不然要漏水。我直接喊他来拧,他不服不忿地说干嘛要叫他。干嘛?老娘真想赏他250,家里的男人干嘛的!不就是干这些脏活累活的嘛,我就不该自己拧开清理,啥我也不干最好!
    哎呀,不能再说了,感觉自己想把这猪头打死的心都有。我一定要找个时机再好好修理这猪头,不然难解我满心愤怒!
    这几天跑去找领导,想趁中秋节前再看看调动有没有希望,怎知四趟跑下来领导都不在,不是他给大家开会,就是他正参加开会,今天早上唯一一次打了个照面,也赶上他正要去开会。这运气好的,我都快要习以为常了,果然不抱希望失望就不会太大。这会说不上能咋地,天也不会踏,人也不会死,所以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干嘛。
    上周封控一周多,接到通知说准备明后两天做核酸,13号准备开学。没想到疫情马上出来打脸,隔壁区检出一例阳性,马上全市封控,13号开学无望。继续家里蹲,这个假期休的实在是太太太长了,长到我们都叫着超级想回去上班。
    这话说出来感觉自己有点凡尔赛,虽说上个月的工资一直拖到昨天才发,但每个月到手的几千块,维持基本生活还是没问题。想想自己的日子比很多人好不少,啥也别说继续写公众号文章去吧。也趁封控的日子再多看看书,多思考思考,整理整理思路,写写文章,自娱自乐。
    疫情还在继续,封控依旧,网课也开始了。一年级没办法上直播课,大家商量好给孩子们看智慧中小学平台上的录播课。每天学一点,每天也开始了改作业的工作。
    今天一上午就完成一个表格的整理,一年级最繁琐的就是各种表格,各种资料的整理。因为什么都是刚开始,资料都得一点点摘出来,一点点整理,而且一会儿要这个,一会儿要那个。开学没几天,我已经整理了六个表格了。
    整个城市除了我们所在的区没有阳性病例外,多多少少都有病例,这一波没完没了的散点爆发,也确实让人挺心烦的。这样的日子过久了,没有和其他人的交往,每天面对孩子、工作,心情不太好。
    弄老大洗完漱,他把刷牙杯放回架子上,电动牙刷太重掉了下来。我看了他一眼,大儿马上问我,“妈妈,你说我笨不笨?”
    “不笨呀,你只是不小心,我们下次小心点就行。”
    我思考着大儿为什么会这么问我,因为我几乎没有当面说过孩子笨这类的话。仔细想一想,可能和孩子爷爷的说话方式有关,爷爷真的挺爱说孩子笨的。比方说,孩子滑轮滑不小心摔了一跤,爷爷的反应就是“你真笨,就这还会摔跤呢。”孩子着急穿不上裤子,爷爷也会埋怨,“你真笨,连穿衣服都不会。”
    爷爷不仅会孩子很笨一类的负面话,还特别爱指责孩子。孩子早上起来没洗脸,爷爷机会指责他脸都不要了,不爱卫生。孩子出门穿衣服慢了点,爷爷也会指责他磨磨蹭蹭。老大一靠近老二,大多数时候得到的也是爷爷的指责。我注意观察过,老公受他爸爸的影响,也会经常这样指责和挖苦孩子。
    我知道他们的初心都是为孩子好,以为指责、抱怨、批评能让孩子表现更好。但是这种负面管教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变好,反而会让孩子很压抑很反抗,表现出来就是孩子很少会听爷爷的话。
    以前我会因为爷爷总对孩子说这些负面的话而生气,有时候也会提醒他。后来我也意识到,爷爷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会变的,他没有习得正面管教孩子的方式。我也没必要因为他的负面管教而生气,毕竟他管孩子次数很少,跟孩子待的时间少,所起的作用也不会很大。我们做父母的才是最能影响孩子的,只要我不断学习,多给孩子正面管教,孩子就不会受那么多负面影响。
    终于有要开学的迹象了,坐等开学吧,能见面同事们,见见孩子,也能换一种心情。
    这段时间班主任群里特别多紧急的表格,经常就是一个主任发布统计表格,然后限时一个小时就要,等我看到时早就已经过了期限。上次因为我没及时看到信息,S主任特别没好气地发信息催我,我自己挺不好意思的,但也很烦气,难道当个班主任就得时时盯着手机,什么活动都冲在前面,讨厌。
    说说最近大儿的学习安排吧,因为宅在家,我和他都有充足的时间。早上安排四十分钟的早读,语文二十分钟,英语二十分钟。白天会加半个小时的数学思维训练,和半个小时的拼音学习,其他时间就是他看看书,听英语磨耳朵,玩玩具。
    说到早读,我也是从两周前开始安排的。头天晚上我提前跟大儿渗透,告诉他早上把该读的读完了,白天就不用再读,只要完成一些轻松的学习任务。大儿对于我安排的学习任务大多能欣然地完成,偶尔闹点脾气,我也能理解他,帮助他鼓励他。这次和他说要开始早读,尽管他没有多少异议,但我心里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万一我叫他他起不来床怎么办,要是他就是不愿意开始读该怎么办,要是他读一会儿就坚持坚持不下来我又要怎么做。
    把所有可能出现的不理想情况考虑到,提前想好对策,温柔地坚持,不断地鼓励,一种习惯就这样慢慢形成。很多时候,培养孩子的过程考验的也是家长的耐心和毅力,家长能坚持下来,才能帮助孩子坚持下来,家长能一直带着孩子走,孩子才能慢慢自己走得更稳。
    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是要当孩子的榜样,而不只是光说不做。我自己坚持一本又一本的读书,才能鼓励孩子读很多书;我坚持跑步,才能说服孩子坚持锻炼;我坚持早起读书,孩子才能一天天坚持早读……父母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才是真正地教育好孩子。
    饭桌上我们常常会开玩笑,对公公的很多言行“群起而攻之”。昨晚婆婆说到自己想买点好吃的,公公的反应让人很生气。
    “就你爸,我要买点那种白色的月饼,他就在那里磨叨,不让买。”婆婆生气地抱怨着。
    “你买它哪!白色的看着就不好吃,超市里有的是好月饼,你不去买。”公公还是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
    婆婆马上回击,“我就想吃怎么了,你不吃还拦着不让我吃。你越不让我买,我就越要买。不就是想吃点东西吗?就你爸现在可差事了,以前知道我爱吃红薯,跑多远都给我买去,现在我买点爱吃的不合他的意,他就一直磨叨。要是做点他爱吃的,就管自个吃去。”
    公公还想辩解,老公马上给婆婆补刀,“爸,你这可得改,你学学我,我去超市都是想着小N(我的名)爱吃平菇,我得给她买点。小N爱吃鱼,我也要给她买点。”
    表面上看只是吃东西这一件小事,背后反映了一个人的很多的言行模式和思维模式。公公有很多的言行让人看不惯,但心理学上认为,任何让你看不惯的言行,实际上都可能是你自身也存在这种言行,反应才会那么强烈。他人的言行让你感到羞愧,羞愧马上就会带来愤怒,然后就会通过指责来转移,就像公公每次婆婆一说起他的某种行为时,他马上就会愤而攻之,实际上他是在转移自己内心的羞愧。
    而我总是对公公比较自私的言行很反感,是因为我自身也存在很多自私的言行。在公公自私的言行中我照见了自己,那么叫人讨厌,让人难堪,很多时候甚至为了对抗这种讨厌和难堪,我会故意和公公反着说。比如,公公经常说婆婆做的菜不好,我心理也会有这种感受,公公一出口,我在旁边就会感受到这种挑剔多让人讨厌,让人心情不爽。我也会时常在心里挑剔婆婆,但又有一个像审判官一样的声音去谴责自己不能挑剔,婆婆已经够辛苦的了。这个审判官就会推动我立马站在公公的对立面,去否定公公的负面评价,马上给婆婆以肯定。但事实上,回到我的内心深处,还是会时常挑剔婆婆准备的饭菜,也就是说那种由公公挑起的“宽容”只是暂时的,没有形成模式的。我内心的强大顽固模式还是“我好—你不好”,因此会借着对方对自己的包容,经常性地还是会挑剔指责对方。
    还是从买东西、吃东西这件事说起。婆婆时常会和老公抱怨,说老二媳妇比较抠门,挣的钱都拿回娘家。平时很少给家里买东西,但只要她妈妈一来,就买大榛子给她妈磕。婆婆愤愤地宣布,自己连瞅都不会去瞅那大榛子一眼,更是一颗都不会去吃。
    想想婆婆那“较劲”的可爱样,还是很好玩的。我们如果从表面上看,婆婆好像很小心眼一样,这点事情都过不去。但如果深入到事情深处,就会看到婆婆的这些言行背后的情绪要求以及心理需求。婆婆在老二家任劳任怨,出钱出力,老二她要求不了,根本不会听她的。但是老二媳妇她在心里也是有要求的,至少会要求要把钱多花在自己的小家庭上。长期以来,看到老二媳妇总往娘家买东西,给娘家拿钱,自然心理很不平衡,累积了比较多的负面情绪,“我辛辛苦苦为你们这个家,你却全去接济娘家!”
    昨天和老公去超市采购,儿子选了一种他爱吃的,老公也选了一样零食,我买了点小面包当早饭。老公要给婆婆买糖,我心里有点不舒服,但马上意识到了,怕自己又会对老公买糖说这说那,赶紧推着儿子去买肉。过了一会儿,心里就没有不舒服了,婆婆爱吃糖,老公愿意尽孝,又花不了几个钱,我就不能去说三道四的。快要结账时,老公又拿了一袋大榛子,说是要买回去给婆婆吃。想起婆婆发誓说不吃老二媳妇买的大榛子,我觉得老公的行为也有点好玩。虽然也有点不舒服,但马上告诉自己忍住,忍住,我自己做不到那么孝顺,就不能看不惯老公的孝顺言行,当着孩子的面,要教给他正确的孝顺父母的知识。
    尽管婆婆也会说自己的牙不行了,吃不了那么多糖,磕不了大榛子。但她心里特别高兴,她知道子女是惦记她的,惦记着买她爱吃的东西。我以前总会批评老公给婆婆买一些她不适合的东西,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婆婆喜欢吃,想要用。真实的家庭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对错是非,就是我惦记你,你惦记我。
    前两天和老公抱怨,婆婆心里就惦记公公爱吃啥(感觉婆婆被公公PUA了一样,公公那么挑剔她,她还能时时围着他转。但仔细想想,婆婆为了家庭和睦,心胸是很宽容的。)公公爱吃土豆,一个星期起码有五顿土豆,都是各种焖土豆。而且她时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你爸爱吃土豆,你爸爱吃面条,你爸想吃莜面。”可是我爱吃的菜,即使我们买了放在冰箱,她也经常不会去准备,直到那些菜烂掉扔了。
    我能理解她可能不会做我们爱吃的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可是,你要不会做,晚上你可以等老公下班再准备呀,准备点我们爱吃的菜,而不是每次早早就准备出他老两口爱吃的菜。这不前几天我就来气了,逮着老公抱怨一通,当天晚上让老公出马,炒了几个我们爱吃的菜。老公也有点无奈,他亲爱的老妈,真的满心都是她的老头子,都已经忘了他这个儿子喜欢吃什么了。
    哈哈,感觉家庭生活也挺搞笑的,各种“斗争”,各种妥协,各种试探,彼此都在寻找相处的边界。
    这两天一直在为开学忙碌,搬东西、打扫卫生、准备东西,通知家长做各种准备。疫情封在家还挺惬意,一开学就感觉有好几十件事扑面而来,马不停蹄地忙开了。
    今天小崽子们终于来了,通知八点半到校,很多孩子八点十分就到了。有人负责在门口引孩子,有人负责带孩子上班里,有人负责在班里照看孩子,对付这些一年级的小猴子们,没有大家一起配合,工作很难开展。虽然带过一次一年级,也有点经验,但是从五六年级下来,面对一年级的小猴子们还是有点犯怵。
    哎呀,他们一会儿说要上厕所,一会儿想要喝水,一会儿又说自己没带这个,一会儿又是什么东西找不到。刚站一会儿,两个男孩就掐起来。看到调皮的男孩子就脑袋疼,接下来半个多学期都要手把手教他们。孩子刚上一年级是懵圈的,一年级的家长也是懵圈的,让准备的东西不是准备不全,就是准备不对,慢慢来吧,至少要苦干三个月。
    大儿幼儿园昨天就开学了,虽然孩子每次说到要上学就叫着不要去,但真正开学了,也默默地自己走进去了。原先7点的早读只好往前挪,和孩子商量六点半起来,早读半个小时,剩下的时间他自己安排。是愿意赶紧换衣洗漱,为自己争取点时间玩?还是愿意慢慢地换衣洗漱,没有时间玩耍?孩子自然愿意选择留出玩耍时间,我就尊重他,我忙自己的,他弄自己的。
    我也可以强硬地命令孩子,早读完马上去换衣洗漱。但是孩子只是听从我的安排,被推着走,长期以来他形不成自律。我站在他的角度去引导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利弊,慢慢才能培养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两天孩子都是自己弄这些事,去年中班时,早上还总因为换衣洗漱和他生气,半年来,孩子就有明显的进步。每当他做到了,我会不断地鼓励他,表扬他,重复他的好行为,好习惯。我们家长的角色,就是引导他,帮助他,鼓励他,相信他。
    带一年级是真的累,虽然上午只到十一点,下午也就一节课,但是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对体力是极大的消耗。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做,九点多跟着大儿就睡着了,定好闹钟早上四点多起来,也很难清醒。
    受疫情影响,学校把一年级的放学队伍调整到外面,划定每个班在哪个店家门口放学接孩子。昨天有个孩子说肚子疼,我给他家人打电话让接回去。仅仅这两天,就能看出这个孩子特别没有规矩,坐没坐像,站没站样,衣袖长的像唱戏的一样。
    等孩子奶奶来时,我正好在外面放学,这老太太不由分说就要往我兜里塞东西。我严厉制止外加赶紧逃离,路上跟孩子妈妈重申奶奶这个行为影响特别不好,以后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老师,管好孩子是正道。回办公室和大家一说,众人惊愕,还有这种办事风格的,太让人难堪。
    从教这几年,碰到不少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我家孩子上学了,我得赶紧把老师打点好,让老师多照顾照顾我们孩子。这样的家长通常是孩子管得不怎么样,家里还有几个钱。在他的概念里,教育孩子不是父母的责任,把孩子送到学校,花点钱就能买来老师对孩子的好教育。可以说,这些家长光明大道懒得走,走的就是歪门邪道。我打心眼里对这种家长嗤之以鼻,也一直告诫自己绝对不去收受钱财,助长某些家长的歪风邪气。
    这么多年,收到的卡都悄悄让孩子拿回去了,家长送点好吃的也会和学生们一起分享。教育,我理解得很纯粹,就是我安安心心地教书,父母踏踏实实地育人,两方面互相配合,共同向前。家庭不上心的,我们老师也没那么多精力去抓;家里越支持的,我们老师越喜欢孩子;家里管教好的,孩子自然会突出,也会赢得更多成长的机会。
    教育,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就是凭自己的努力公平竞争。
    学生家长的朋友对心理学感兴趣,想找我聊聊从哪开始学。加上微信后,因为工作很琐碎,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她聊。问她想学心理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就纯粹的感兴趣,还是想调整自己的状态,或者是想兼职或者全职做心理咨询。学习的目的不一样,决定了我们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就不一样。心理学貌似谁都知道一点,也都能说上几句,但心理学流派那么多,不是说学就能开始学的。再加上成年人时间精力很有限,找准目标,集中火力去学效果可能更明显。
    和她没聊两句,她就说到因为老二的出生,自己对老大的的养育由先前的有耐心、有爱心,变成了现在动不动就发火吼骂。感觉自己像个假妈妈一样,不停地谴责自己怎么能这样,也不断地在克制调整,但情况越来越糟糕。面对这糟糕的情境,就想学点心理学去做点改变。
    晚上抽了个时间和她语音好好聊了聊,虽然是第一次聊天,加上微信也才一天,但是对方好像一下子卸下了防备。把自己的很多生活委屈压力都倾倒出来:婆婆没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公公带着一周多的老二,每天回去就是各种家务;老公虽然各方面都很不错,但总感觉他眼里还是没活,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两个孩子相处时,发生各种矛盾,情不自禁就会高要求二年级的老二,批评孩子;单位虽然待遇不错,也能照顾孩子,但感觉自己一直不喜欢也没有什么提升;自己从高考后就特别失败,几次考老师、考编制都不成功,老公也是考啥啥不上;感觉自己应该和别人不一样,到头来痛苦地发现自己不过是普通人,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
    中间说到情绪激动处,她几次哽咽流泪,隔着手机都能感受到她的无力和无助。我只能静静倾听,慢慢和她分析,她的思维模式、认知水平、情绪管理都有哪些特点,导致她现在这样不太如意的状态。现在可以从哪方面去调整,慢慢改变自己的状态。
    缘分这个东西其实挺奇妙的,第一次聊天,就能聊到这么深入,也能同频共振。或许是因为我们之间有不少相同点,就跟前两天有一个老家的网友加我,发现我们也有很多相同的经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有道理,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针对昨天朋友的个人状态的调整、思维认知的改变和情绪的管理,简单地做一个总结。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1、来访者家庭情况:来访者自诉最近半年多,自己的情绪很不稳定,因为要养育老二,对老大的态度和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对老大很没有耐心,经常吼骂老大。因为婆婆不和他们一起生活,公公帮忙带老二,承担的家务比较多,对卫生要求比较高,看到家里糟乱、孩子不干净整洁,情绪会比较消极。伴侣虽然也比较顾家和负责任,但是也频繁地因为做家务发生冲突。
    2、工作方面:自从高考失败后,考了一次教师编制,笔试过了,但是面试没过,就不再考教师编制。经朋友介绍在社区工作,离家近,能照顾孩子,工资待遇也不错。但总感觉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觉得自己没有积累到多少专业技能。不想做这份工作,又没有什么退路。来访者想要改变,于是想学习心理学有关的新知识。
    3、自我认知方面:高考不理想后,考上大专,之后专升本,想考研没考上,想考教师编制也没考上。觉得自己本应该比很多人优秀,但是屡次不如意让她很挫败,觉得自己不过就是普通人,在和普通人对比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比较大的失落。对自我缺乏信心,经常进行自我攻击、自我谴责、自我否定。
    4、思维模式方面:来访者较多地采用偏负面消极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遇到事情、处理问题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比较负面、消极的模式。例如,面对考编制失败,来访者就认为自己很失败,学不过别人,上了这么多年学好像白上了,还不如别人没上过学的人。
    二、认知调整
    1、男女思维模式不同,关注重点不同,对家务的标准也不同。
    男女思维模式的重大不同,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男性更倾向于关注一些大局的、整体的、理性的问题,女性更多地会关注一些细微的、局部的、感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女性比较在意家里角角落落的卫生,而男性可能就看不到这些角度的卫生问题;女性更愿意每天都打扫卫生,保持干净,但是男性可以坚持一两个月直到卫生状况实在是看不下去才打扫。
    女性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责拌伴侣对家务不上心,并由此可能上升到人身攻击,觉得伴侣懒惰,对家庭不负责任。但实际上,造成两人在家务上的根本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关注的点不一样,两人对做多少家务的标准也不一样。
    我们理解了男女这背后的不同,就能理解对方在做家务上呈现出来的差异。双方对家庭都有责任,也应该承担一定的家务。但是双方要不断地沟通,女性尝试放低对伴侣做家务的要求,男性尽可能多地帮忙分担家务,两个人不断地磨合,找到平衡点。
    2、对家庭环境的要求应该随着阶段的不同而改变要求。
    来访者谈到对自己对家庭环境要求比较高,希望呈现出来的家庭环境都是比较干净、利索,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总能干净整洁。但是半年前,婆婆回老家,不和他们一起生活,公公帮着一起弄老二。家庭环境没办法达到自己内心的标准,花费较多时间、经历去处理家务,又会让自己身心俱疲,消极情绪比较严重。
    来访者这种家庭环境比较高的要求,在婚姻初期,个人精力比较充沛,时间比较充时,是能达到的。 等以后孩子长大点,不和老人住在一起,能空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保持卫生整洁,也能达到家庭环境的高标准。
    但是现在是养育孩子的关键时期,老大二年级,老二才一周岁多点,大量的时间精力要分散但抚养孩子,辅导孩子学习上。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处理家务的时间相应减少,家庭环境自然就达不到内心那么高的标准。
    此时,来访者就要及时调整自己内心对家庭环境的高要求,适当放低内心的要求,以抚养孩子为主,家务活有时间有精力就去做,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就不用那么苛责自己。家庭物理环境的干净整洁,比不上家庭心理环境宽松和谐。和自己妥协,承认自己没那么厉害,就是做不到那么好,调整对家庭环境的要求,也就不会那么苛责外在一定要达到自己的那个高标准。
    3、思考一件事情时:拓宽广度,拉长长度,钻研深度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一件事情所困扰,多半是因为我们就站在当下去审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试着站在更高的角度,全能的上帝视角去审视;如果我们能站在更远,从长远的角度去审视;如果我们能站在更深,全面剖析一件事的意义:这些角度能帮我们跳出当下来全面审视一个问题,看待一件事情。
    拿来访者说到的工作来说,工作至于她像鸡肋一样,既不太喜欢又舍不得放弃,困在当下好像跳不出这个烦恼。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下,当下的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的最优选,离家近、工资待遇还不错,当下的重心是照顾好孩子,这份工作正好能满足这个中心,这么来看,这份工作就是最优选。再从长远来看,现在迫于养家的压力可能不会轻易放弃这份工作,但人的一生很长,很多选择掌握在自己手里。谁就说这样一份工作我要做一辈子,谁又规定我不能在工作期间积累别的经验,学习别的知识,为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做好准备。
    把思考的轴线拉长,很多时候就能安安心心地过好当下。
    4、改变思维模式:由偏消极、负面的思维模式,转变到偏积极、正面的的思考模式
    内在认知、思维模式决定了一个人很多外在言行,所以要想自己有所改变,一定要从改变内在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开始。来访者的内在思维模式是偏消极、负面的,因此对很多事情的判断、看法也是偏消极、负面的。
    例如,高考不理想、面试考编制不成、工作不如意,这些感受都是来访者主观投射上去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以消极、负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必然就会看到更多不理想、不如意的方面。但如果我们能多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事情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也不一样。
    拿某些人说到的原生家庭比经济条件不好,对自己的养育不到位来说。从积极意义上来看,正是因为原生家庭经济不理想,才让自己磨练出勤劳、善良、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等各种优秀品质。拿来访者说到的不自信来说,就是因为她比较多地关注自己做得不好的、不太擅长的,才会自我感觉越来越不好,从积极意义上来看,如果能经常关注自己的优点、自己的进步、自己独特的优势,对自我的感觉越来越好,也就能越来越自信。
    事情本身没有意义,很多意义是我们赋予上去的。我们赋予消极意义,事情就会呈现消极模样,我们赋予积极意义,事情就会呈现积极状态。
    5、和谁比:不和他人比,和自己比
    来访者说到在和他人对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失败”和普通:学习不如他人、工作不如别人、经济条件也不如别人,这种比较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
    改变认知:不和他人比,和自己比。为什么不和他人比,大千世界,我们因为各种条件的不同,每个人所达到的高度必然是不同的,一个人再优秀,也总有比他更优秀的。与他人比,体会到的就是不断挫败、无助。我们要比的是自己,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今年的自己比去年的自己优秀,以前做不好的事情现在能做好……在生活中不断寻找自己的进步点,给自己积极积极评价。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不断地给自己注入积极的心理能量。
    6、警惕:消极情绪累积多了会以隐蔽的方式转移
    来访者自诉自己消极情绪比较多,经常会控制不住地向老大发火,挑剔指责孩子。这是我们惯常的心理“伎俩” ,当我们自身消极情绪比较重,负面能量堆积时,我们的身心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转移这种压力,我们经常会通过挑剔、指责亲近的人来排解这份压力。
    通过挑剔、指责,让自己产生一种错觉,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做得这么不好,是你们做得都不好,我才会感觉这么不好。我的消极情绪、负面能量不是我一个人造成的,你们所有人都有责任。让他人为自己情绪担责任的过程中,我们的压力会减轻,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隐蔽的转移,自己的情绪还在那里,自己没有办法排解,下次还会以同样的批评、指责他人的方式分散出去。
    这个时候要警惕,你是你情绪的主人,所有一切的根源在于你自己,他人没有责任为你的情绪负责。所以,适当地学会爱自己,安抚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让自己以更好地姿态面对他人,先爱自己,在去爱别人。
    一上班就感觉每天有几十件事情,汹涌而来。忙到没有时间去跑步,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说说话,没有时间让自己放松放松。
    课题十月份要结题,微课比赛十月份要报送,临时又接到省级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任务,五天编写三课。书想读,公众号想每天更新,咨询记录想及时发给对方,朋友的一个个问题都想好好给他们解答。中年人的时间精力太有限了,真恨不得自己每天能多出两个小时。
    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大周末的一早就来学校加班了,幸亏之前买的其他版本的教材找出来了,有相关内容参考也能找到点思路,节省点时间和精力。这两天眼睛又不太舒服,过敏好像又开始了。
    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大儿和小朋友们玩,小朋友拿着他的玩具玩了挺长时间,大儿想拿回来,但是对方一直不愿给。大儿跑过来和我说,“妈妈,我有点不耐烦了,他就是不肯还给我。”“不耐烦”这样一个情绪词,帮助大儿能表达当时的感受。
    昨天回来的路上,他叫着要吃汉堡。我不同意,前天刚给他买了绿豆饼,不可能这么频繁地给他买好吃的,他几次跟我争取。
    “妈妈,我要吃汉堡。”
    “不行,今天肯定不能买,几个星期后再买。”
    “我就想吃汉堡,你就给我买。”
    “不行,今天不行。”
    “我不想吃绿豆饼,我想吃汉堡!”大儿情绪激动地喊叫着。
    “不行呀,绿豆饼已经买了。”
    “妈妈,你一直说不行不行,这样我会很烦躁。”“烦躁”这个表达情绪的词,我不知道大儿从哪里学来的,但是它的确准确地表达了大儿当时的情绪。
    “如果你烦躁了,可以先让自己不说话,安静一会儿。”大儿立马就安静下来了,这之后不再提要买汉堡的事。
    小男孩情绪很容易激动,情绪一激动就容易动手动脚,哭闹喊叫,这是宣泄负面情绪的最原始方式。我们要教给孩子情绪表达的合理途径,例如用语言表达出情绪、暂时冷静不说话等。负面情绪能被清晰地看见,能被清楚地表达,孩子才能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中午半个小时的咨询;下午和朋友聊了四十多分钟,分析孩子的状态以及深层次的原因;晚上临时加了一个小时的咨询。
    接待了这么多咨询,越来越感觉掌握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也坚定了自己要不断学习好的心理干预技术,为更多人解决问题的信念。
    事件:同学经常掏来访者儿子的小鸡鸡,来访者的儿子也会回掏。今天来访者儿子被掏后,下体有点红肿。来访者去找老师反映问题,老师和对方家长沟通,对方家长避重就轻。
    一、了解来访者的诉求是什么,以及这个诉求能不能达成。
    1. 来访者对于对方家长有什么诉求,这个诉求能不能达成。
    来访者希望自己和对方家长沟通后,对方家长能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以后不要有掏别人小鸡的不文明行为。
    和对方家长沟通后,对方家长一直避重就轻,对孩子掏别人小鸡这件事重视不够,来访者感到很不满意。从双方的第一次沟通来看,来访者的这个诉求没有达成。
    2.来访者对老师有什么诉求,这个诉求能不能达成。
    来访者对老师的诉求,就希望老师能重视这件事,严肃批评肇事一方,让他以后不要有掏别人小鸡的不文明行为。
    但老师似乎不太重视这件事,没有明确表态如何处理,来访者的这个诉求暂时也没办法达成。
    二、来访者的诉求没有达成后,还可以从哪方面努力?
    既然在事情之初,来访者的两个诉求都没有达成,我们接下来还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静观其变。保持冷静,不要冲动行事,静观其变,等待中可能事情就会有改变。
    2.放弃对对方家长的诉求。因为其他家长也反映对方家长不好沟通,比较护犊子,那就直接放弃和对方家长沟通,也就放弃了对对方的诉求。
    3.直接和老师表明自己的诉求。可以直接和老师反馈,希望老师能召集当事人,当面对质,了解事实真相。
    4.站在老师角度理解老师的反应
    ①老师平时的教育理念比较宽容,班级管理比较宽松,所以她不太可能会严厉教育这个掏小鸡行为的孩子。
    ②来访者反应的事情是在放学后,老师不太了解事实的真相,因此也不太可能马上给出明确的处理方式。
    ③之前来访者的儿子因为一些事情,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让老师积累了一定的消极情绪,导致老师不太愿意处理与他有关的问题。
    三、具体可以怎么做
    1.孩子在学校遇到事情,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
    当孩子反应一些在校遇到的问题,来访者之前一般先直接和对方家长沟通处理。这样做有什么弊端?来访者和对方是冲突的双方,两个孩子在和家长陈述事实时,会秉持利我原则,只选择性地陈述部分事实。双方家长从孩子的陈述中可能只是看到部分事实,或者已经被歪曲了的事实,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给老师接下来处理问题、管理班级增加难度。
    而如果第一时间找老师反馈,老师把当事双方以及一些旁观者召集到一起,就能比较清楚地呈现事情的全部事实和真实事实,也就能相对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2.如果有其他受害者,家长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和老师反馈。
    来访者之前会联合其他受害者的家长,一起去找肇事方家长反映,沟通解决问题。但通常得不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指导来访者可以联合其他受害者家长,一起向老师反馈问题。因为老师每天处理的事务很多很杂,一个家长反应问题,老师可能会忽略,当几个家长同时向老师反应一个问题,老师就会引起重视,着手处理。
    3.用“我能解决问题”谈话法,引导孩子思考,面对他人的掏小鸡行为可以想到哪些解决办法,这些办法是不是好办法。
    妈妈:今天小朋友掏你小鸡鸡,你什么感受?(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感受)
    孩子:我很不舒服。
    妈妈:你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就掏回去。你觉得掏回去对方有什么感受?(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
    孩子:对方也会很生气。
    妈妈:那下次他再掏你小鸡,你能想一个既让你感到舒服,又让对方不生气的解决办法吗?(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办法)
    孩子:我不知道。(刚开始孩子可能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我们告诉他办法,很少自己主动去思考解决办法)
    妈妈:不着急,你肯定能想到解决办法。想一想你当时可以说什么、做什么。
    孩子:我可以去报告老师。
    妈妈:那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孩子:老师可能会把我们都批评一顿。
    妈妈:你觉得去报告老师是好的办法吗?(引导孩子自己判断方法的优劣)
    孩子:好像不是什么好办法。
    妈妈: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吗?
    孩子:我会告诉班委,还有我的好朋友,让他们替我打回去,出一口气。
    妈妈:然后可能会发生什么?
    孩子:老师又把我们都批评一顿。
    妈妈:你觉得这是好办法吗?
    孩子:不是。
    妈妈:你还能想什么办法吗?
    孩子:我可以大声告诉他不要掏我,然后逃跑。
    妈妈:你这么做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孩子:他不听我的,我就跑远点,不让他掏。
    妈妈:你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吗?
    孩子:嗯。
    妈妈:好,你真会想办法,你还会自己判断哪个办法好。
    4.运用具身学习理论,给孩子输入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反复演练。
    妈妈:那我们就一起采取好办法,大声告诉对方不能那么做,然后逃跑。那你知道应该怎么告诉对方,对方才会听吗?
    孩子:你不要掏我,这是不文明行为,你离我远点。
    妈妈:你这个时候很不舒服,可是你这么说我听不出你生气。看妈妈跟你说,伸出你的右胳膊挡住自己的下面,然后说(妈妈把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态都向孩子演示)
    孩子模仿妈妈的语气、动作、神态,多练习几遍。然后角色调换,妈妈扮演孩子,孩子扮演那个喜欢掏小鸡的同学,把当时的动作、说的话,说话的语气、动作反应,反复多练几遍,练到孩子能在同学掏他小鸡时自动反应。
    5.对家长“逃跑”的认知调整
    之前家长总认为当孩子遇到欺负时,教孩子逃跑会不会让孩子慢慢变得懦弱,于是就会教孩子反击回去。而平时家长经常教导孩子要与人为善,遇到欺负时又要反击回去,孩子对家长不一致的教育言行感到混乱,很多情况下,就不知如何处理。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可能会去想多种解决办法。第一种,言语上和对方柔性沟通。第二,和对方硬刚,强硬表达自己的态度。第三种,看时机不对,走为上策。第四种,寻求中间力量的帮助。来访者的孩子在日常和同学相处过程中,慢慢会培养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无论是言语沟通,还是走为上策,实际上都需要孩子能对当时的情景分析预判,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适当的逃跑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种明智选择。对方是不太讲道理的孩子,我们没有必要耗费那么多时间和对方沟通或硬刚。对方掏小鸡这种恶作剧的行为也不会一直持续,只要我们远离他,让他对我们丧失恶作剧的乐趣,他自然会把目标转移到别处。逃跑也是在教孩子适当地远离负面环境,就比如遇到一条疯狗,我们不是去和它理论,我们是躲得远远的。
    上午第三节课上完,和同事们上完厕所回来,办公室就剩下我和小X。前几年,我和小X一起调到现在的学校,这几年一直在一个年级组,私底下也经常来往,关系更近一点。
    小X突然和我说,“我感觉把大儿子管废了。”我有点诧异,她儿子在我们跟前感觉挺好的。
    “我和他爸爸发现他最近几天都有抽动症,总是扬起脖子,说感觉呼吸会畅快一些。以前只是发现他会张口呼吸,但最近几天发现他竟然有抽动症。”小X边说边止不住地流泪。
    “你们排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吗?”我小心地问。
    “他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我管他太严格了,周六因为他不听话狠狠打了他一顿。你那会就总说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孩子,可是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她顿了顿,继续说,“我想和学校说卸任班主任,好好管管大儿子。”
    “嗯,可以提出来。老二马上也要上一年级,你老公总出差,公婆也帮不上忙,你压力太大了,把这些和学校提。”
    “我就觉得特别对不起大儿子,我真是太难受了。”小X说完流泪更多。
    “遇到这种情况,当妈妈的都会很难受。你自己压力也特别大。娘家情况也特殊。”
    “远嫁真的很难受。”
    “是呀,我还记得去年你妈妈在北京住院,你请假过去陪护。为妈妈做不了什么,你都想着在美团给妈妈定点可口的饭菜。你这个举动让我特别感动,我一直记着这事。你姐姐也嫁得远,都照顾不到。”
    “唉”,小X终于稍微稳定点情绪,我们约好抽个空,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我给她疏导疏导。她请好假忙着去搬家,我继续忙自己的。但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日日相见的同事,工作中接触得很多,但是很多人的内心承受了这么多事情,无人知晓。我很心疼她,也真的想帮帮她。
    不知道大家国庆是不是都有七天假,我反正是就休息这两天,下周继续上课。上级可能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也在加紧时间赶课,居然国家法定假期都敢冒着风险上课。想多了情绪不好,不奢望放长假的事了。
    研修班安排了七天满满的课,只能抽时间看回放。心理健康教材又收到了修改通知,难度稍微小点,但是要的一如既往的急。原本有一个微课要准备,今天一看早就过了报名时间了,拉倒吧。
    我发现自己有这样一种状态:很多东西都想争取,但是打心眼里又烦气一些任务,所以三番两次阴差阳错错过一些机会。李姐总和我说各种活动都要参加,为以后凭副高积累材料。可是我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教课、做咨询,学校还有管理层的一些杂事,参加的活动一多,只能不断地挤占个人时间,陪孩子的时间都少了很多。所以虽然意识层面知道自己要努力参加活动,但潜意识层面又有点拒绝这些活动,表现出来就是有时候会拖延,乃至错过了活动。错过之后又有些后悔,觉得自己本可以更努力。
    和老公聊了聊自己的想法,这几年在教学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该拿的荣誉也差不多拿到手了,外在的教学荣誉这件事,我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不断走下去。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职业转型的问题,随着自己接触心理学越来越深,接待的来访者也越来越多,我发现自己在做心理咨询时是最快乐,最有成就感,最不怕吃苦的。而真正的教学也该好好沉淀,再为了很多外在的荣誉去参加活动有没有必要,这是我一直纠结的问题。
    时间一长,我也看清楚了,很多教育活动真正的意义并不大,我如果还在意那么多的荣誉、称号之类,必然还是会耗费自己很多精力。我反复思考自己以后的路:教好书、做好心理咨询,至于那些荣誉之类的,是该慢慢放下。只不过世俗关于职业的观念束缚着我,例如我作为老师不是应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钻研中去嘛,如果不那么做,连我自己都会这样批判自己。
    和老公说了说自己的想法,他很支持我接下来的打算,他苦于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发展的路。而我很幸运地早早能确定人生的方向,并不断付之以努力。从医学跨考到文艺学,当教师的同时学习心理学,我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踏实和勤奋,这条路也是一个贫苦家庭出生的人不愿妥协走的路。
    珍惜和老师的缘分
    今天又和读研时的导师聊了会天,导师几分钟就解答了我的困惑。我的导师是川大的博士生,我是她带的第一个研究生,虽然学习时不学无术,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老师从不批评,而是想各种办法帮助我。我对李老师有着很深的情感,遇到节假日会给她发信息问候,重大的事情也会咨询她的意见。老师总能耐心地给我意见,细心帮我分析。
    我越来越意识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如果我们能虚心地请教一些领导、前辈和老师,他们丰富的学识和人生经验,能一针见血地给我们解答困惑、指明道路,这是多好的“捷径”。同样的,当我们有了任何成就和幸福,无论大小,都可以和老师汇报,因为他们是一心为我们好的人,他们会为我们的高兴而高兴,为我们的幸福而幸福!
    我把自己职业的困惑和老师说了,目前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做心理咨询上,但是不知道减少语文教学的研究比重能不能行。老师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讲到语文教学是事件A,做兼职心理咨询是事件B,这两件事情本身是不冲突的,无非就是一个比重多,一个比重少而已。事件A和事件B最有可能和事件C发生冲撞,就是我经营家庭和教育孩子这件事。
    因为无论我是选择A多一点,还是选择B多一点,最终的结果都可能会挤占C的时间。我最应该平衡的不是A和B,而是AB和C的冲突。老师的话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也更坚定了以后要走的路。我的生活C位,重心,应该始终是家庭和孩子,所有的事情应该围绕这个C。所以后期会花更多精力从事的心理咨询,教育咨询,也就是事件B,是更有利于事件C的。我的想法是对的,之前隐隐约约感觉自己应该那么走,老师和我说完,我就很确信自己应该那么走。
    前天校长说让我在家长学校上做一个小讲座,内容自己定,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我内心窃喜,之前跟他说了自己想在家校共育这块努力,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校长这么快就用行动表达了对我的支持。
    半个小时的讲座目前没什么难度,因为先前录过相关方面的课,课件稍微一修改就可以直接用。但是前后我还是修改了好几次,不断地完善、补充。上台之前有点小紧张,马上用放松训练小程序调整自己,开讲后就行云流水地讲开了。
    主题是“做理智有爱的父母”,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因为确实见了很多教育乱象:父母溺爱惯纵孩子,熊孩子比比皆是,抑或是父母严苛控制,孩子暴力逆反。父母对孩子的爱原始而热烈,但我们要有足够的理智从长远角度去教育孩子。理智就来源于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变得越来越理智。
    接下来学什么?跟家长们分享了三点:第一点、学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在实际做个案咨询的过程中,碰到不少因为性格短板,品质缺陷,导致人际关系或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从小帮孩子塑造良好性格和优秀品质,是孩子一生幸福的保障。
    第二点,学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情绪,积极情绪状态下,大脑细胞活性足,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反之,消极情绪状态下,大脑细胞活性不足,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如果学科学习和消极情绪建立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孩子一到学习状态就会进入低效能状态,表现出躯体化的症状:东倒西歪、扣手扣橡皮、上厕所吃东西、手僵胸闷、甚至头吐白沫。所以,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要多为孩子创造积极情绪,以鼓励表扬为主。
    第三点,学提高认知,补充知识。传统智力观认为智力是天生的,这种观念容易让学科学习厉害的孩子自傲,容易让学习学习差的孩子自卑。而智力知识观强调提高智力要靠学习相关知识,知识越多,水平越高,智力也会越高。所以,家长要把“智力知识观”这一科学观点告诉孩子,培养孩子科学自信。
    讲述的过程中领导老师频频点头,可以感受得到他们的专注,也能感受到很多观点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次听说。能把科学心理学知识推广给更多人,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有意义。
    昨天下午三点,约了一个孩子的父母到学校面谈。这个孩子是开学后几天才插班进来的,之前在私立学校上过一年级,断断续续,转到我们班还上一年级,职业经验告诉我,这样的孩子一定有一些隐情。几天前我在朋友圈发表一个用技术手段干预孩子学习的说说,孩子爸爸(简称J爸爸)立刻给我发了一长段信息,说想找我聊一聊孩子的情况。我们就约好周五下午三点,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聊。
    两点五十,我问对方能不能准时到,对方十分肯定没有问题。我提前去咨询室等着,三点十分还没有来,说是堵车了,这个理由有些牵强,我也忍了,听自己的课。三点二十终于来了,一进门,J爸爸就有点神神叨叨地又要握我的手,又要我给他罚站。谈话开始后,J妈妈主说,J爸爸时不时神情激动地插上几句毫无边际的话。
    有一次,他直接靠近我,又要握我的手。我闻到了他的酒气,顿时尤其反感。他表现得好像很渴望和老师见面咨询,可是呈现出来的却是不仅迟到,还喝得晕晕乎乎地来我这,这叫什么态度。要不是看在孩子妈妈还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我真想把这个爸爸轰出去。
    我继续和J妈妈交谈着,忍受着J爸爸无厘头的各种吹捧,什么“老师,您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老师,您简直太伟大了,一下子说到我的心里;老师,遇到你太幸运了,我闺女有救了……”我毫不客气地给他泼冷水:他们家最应该改的是爸爸,无原则地疼孩子,妈妈在教育孩子时就各种拆台。这会说幸运还太早,我们得一起努力孩子才可能改善。
    终于一个多小时,我看谈得也差不多了,就跟妈妈约下次面谈的时间。J爸爸还在那高谈阔论,说我有事尽可以找他,什么奥迪、凯迪拉克他都能安排,说着还硬要塞给我一个购物卡。这个人真是喝点马尿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我把购物卡塞回给J妈妈,告诉她如果他们还这样,就是对我的羞辱。J妈妈很识趣,把卡拿回去了。
    极其不愉快的一次面谈,相处过这么多家长,这个J爸爸真是另类的有些特别。
    虽然上一篇吐槽了J爸爸,但是这一篇还要整理一下第一次面谈的内容。
    一、基本情况
    1.孩子基本情况:整个幼儿园阶段表现良好,一年级送到本地私立学校,刚开始一切正常,孩子很喜欢班主任数学老师。几个月后,班主任辞职,换了另一个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这个数学老师比较严厉,孩子写作业比较慢,数学老师打手惩罚。父母发现后,和学校反映,数学老师好像还借机报复,对孩子的惩罚加重。父母去学校再次反映,发生不愉快,给孩子更换班级,新班主任不怎么管孩子。孩子对数学极其不喜欢,也不愿意去上学,接下来的时间就呆在家里没去上学。
    在我班的情况:课上基本不听讲,和同桌玩。课前准备、写作业也特别慢。下课就跑出去玩,直到上课才回来。有一次上完厕所出来,和高年级孩子相撞,撞到头,孩子说说有点晕,家长带去医院做CT,在家休息一天,返回学校。
    2.J妈妈基本情况:大学学历,之前在教育机构做讲师,生完老二后,在家全职带孩子。
    3.J爸爸基本情况:初中学历,个体户,自述脾气比较暴躁,比较溺爱孩子。
    4.家庭其他成员情况:姥姥、姥爷住得比较 时来往多。两位老人也特别疼爱孩子,比较迁就。
    5.家庭教育理念:J妈妈承担辅导孩子的大部分工作,主张给孩子设立规则、制定习惯,对孩子有严格要求。J爸爸主张孩子学习要快乐、有兴趣,孩子不愿意学就不要勉强,和孩子妈妈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多次吵架甚至动手。姥姥、姥爷和爸爸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树大自然直,当妈妈管教孩子时,姥姥姥爷会插手制止。
    二、问题类型
    从父母的讲述中,初步分析出造成孩子现状的一些原因。
    1.在私立学校的学习经历,让孩子的学习和消极情绪、恐惧情绪建立了条件性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在日常的家庭学习辅导中又循环增强,正是在这种情绪反应的支配下,孩子表现出不爱学、不愿学、不想学。
    2.孩子爸爸、姥姥、姥爷,过于溺爱孩子,在教育孩子时没有给孩子设定规则、习惯的意识,缺乏教育孩子的理智。
    3.孩子妈妈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批评、指责为主,表扬鼓励偏少。妈妈给予的消极情绪强化孩子学习的消极情绪,加重了她原本在学习上建立的消极情绪反应。
    4.父母双方教育理念不一致,总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夫妻没办法形成教育的合力。孩子没办法接受始终一致的、有发展性的教养模式。
    三、初步解决方案
    1.针对孩子学习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接下来寻找刺激点,重新设置程序,慢慢替换之前的消极情绪反应。
    2.家庭教育以J妈妈的教育为主,其他人配合。J妈妈改变以批评、指责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向以鼓励、表扬为主。同时妈妈调整自己的情绪,思考问题拉长时间轴,拓宽空间轴。
    3.J爸爸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尽量配合J妈妈进行教育,尽量从长远角度,有理智地爱孩子。
    4.夫妻双方一起努力,逐步改变姥姥、姥爷的教育理念,或者说至少不插手父母的正确教育。
    第一次面谈就整理如上,不知道接下来他们改变的意愿怎么样,家庭、父母不做出改变的话,孩子很难改变。
    嗯嗯,您说的特别对,很有成就感。
    父母不一定会去执行,没什么信心。
    自从上班后,每天都很忙,以前经常用来写闲东西的功夫都没有。研修生国庆七天的课程,一直在努力听,还是有将近一半没听完,15号第一次和导师见面会,要求尽量听完课,每天上班没时间听课,整得我都有点焦虑。
    昨天晚上七点到八点,用腾讯会议给家长们开了一个小时的班会,全程都是我在叭叭,从性格品质,到习惯养成,再到情绪管理,恨不得让家长们都能听到好东西。在学校呆的越久,越明白很多时候需要教育的不单单是小孩子,家长们更需要教育。我不知道其他国家怎么样,我就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问题,任何一门专业技能都需要考级认证,怎么当父母这么专业的事情却不需要学习。
    一日一日的惯常生活,很容易情绪低落。办公室的同事聚在一起,抱怨一年级如何难带,整个办公室也是低气压。我感觉生活好像又陷入了无限循环,教学、回家弄孩子、做咨询、写文章、听课学习,无限循环中总感觉自己有点喘不过气来。有的时候觉得很多事情有价值、有意义,很多时候又觉得忙不完的事,想不完的问题。
    生活可能就是这样。
    我做出了尽量不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决定,因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小高我在三十出头就已经评完,工资比同龄人多出一截。摆在我面前的是要评副高,评副高就要积攒很多很多证书,准备一系列相关事宜,好像所有的活动就是为了评职称努力。评职称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为了涨工资。说来说去都是为了钱,职称区别带来的这些钱,让老师们内部竞争激烈,卷得异常严重。这过程要经历很多人情往来,也是我内心特别抵触的一部分。
    既然我有志于业余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也能带来一些收益,还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我自己也更愿意做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综合来看,放下各种为职称的努力,目前是更好的选择。但即使做了这样的决定,一接到各种通知,心里还是会泛起各种涟漪。
    这两天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刚结束完学校的家校学堂的讲座,心理健康教材两课又返回来修改,昨天又收到上级评课的任务,总共十节课,每节课十到十五分钟,评出三个等级。虽然课不是很多,但周日之前就要出结果,还是感觉很着急。
    这个评课的任务是第一次接,以前自己也参加过这样的微课比赛,但是评课,说实话还真是没什么底。这两天也是事一堆,领导一和我说,我又不自觉地感谢领导器重,马上识相地接下这个活,只能马不停蹄地干活、干活。可能像我们这种老老实实,没有背景,也不太会来事的普通人,踏实干活、努力工作就是在为自己积攒点资源。
    五点多早起,花了三个多小时,把上级给我的微课全都评完了。原本还以为没那么快能完成,当我全身心沉浸在其中,一课一课看,一点一点评时,效率是那么高。享受工作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完成后发给领导,收到领导的回复,“小N,你太快了呀!还对每一节课都按照新课程要求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评价意见,最后又进行了汇总,这么细致,这么周到,让人一目了然,真是太用心了!我真是没有找错人,是熬夜完成的吧?太辛苦啦,真的谢谢你。”活提前干完了,干得还挺好,领导的鼓励真让人开心。
    早起还收到朋友咨询后的反馈,这个朋友是通过学生家长找到我,我们一谈如故,第一次语音聊了半个小时,第二次见面聊了两个半小时。朋友反馈做完咨询,整个人的状态都在变好,每天她都会写反思发给我,下面是她写的反思。
    “1.今天给女儿洗头愉快极了,没有呼拉喊叫,没有怒吼与批评。一边她给我讲着米小圈里的脑筋急转弯,我则回应着,哈哈笑着。整个过程开心极了,说到哈哈笑,我似乎震了一下,我什么时候开始哈哈笑了,应该是做了心理咨询之后吧,就在前一段她还经常看着我说,“妈妈你笑一笑好吗?妈妈你笑一笑。”而我则是拉着脸或者很勉强地笑一笑,感谢亲爱的倪老师,你真的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
    ?2.关于女儿调整衣袖的事情,循环真的是正向的。今天早起我们各自穿好衣服,一起下楼做核酸,没有任何不快,挺开心的。她调整还是不调整衣袖我都觉得不重要了。
    ?3.关于爷爷,心平气和,相处德很好。没有对彼此埋怨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为对方着想。比如我看孩子让他休息,我在家收拾或者做饭时他就带孩子下去玩,没有语言冲突。
    ?4.孩子爸爸夸我说,“我觉得你这几天平和了很多。”
    ?5.听了三个学习视频,大概记住了一个学习内容:情绪,孩子常有情绪时是不会专注的,大人也一样吧。
    ?6.准备看看白皮书。”
    看到她状态好转,真的特别开心。也惊异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科学和高效。接下来准备和朋友一起,带孩子们去动物园,充实的周末!
    好累啊,太难了。中午和老公大吵了一架,没午睡就又回到学校了。起因就是在我中午刷完碗,老公又埋怨我没有及时抱老二,我一下子火气很大,我回家没有任何停歇,收拾东西后马上抱老二,抱到吃饭时才放在餐椅上。吃完饭马上刷碗,让公婆歇着,刷完碗又把拖鞋底子刷了一遍。在我马不停蹄干完这些后,老公还挑剔我没有及时抱老二。
    我俩就你一言、我一语,语气冲到后面他问候我妈,我问候他妈。我抱起老二冲到屋里哭,他还在外面念叨。婆婆收拾好弄老二,我也没午睡,又骑车回到学校。
    真的感觉好不公平,这样被数落,委屈的眼泪马上就出来了。我自问这段时间一直在提高自己,对公婆更孝顺,言语关心、主动干活、买衣服买吃的、拿生活费,能干的家务我就赶紧干,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陪孩子和家人,自己早起挤时间才能学会习。我真是欠谁的了,我欠他的了吗?为什么这个人总有这么多怨气,从前天数落我出去陪别人吃饭就能喝酒,到昨天抱怨我陪老二时间少,直到今天说我不抱老二,这段时间受够了他的负面情绪,今天也算是一次大爆发。
    学校里的事情也是多到要死,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能让你的喉咙喊破。这几天嗓子太难受了,真的一句话都不想说,今天就想宣泄个够,这操蛋的生活!
    当奶奶扭伤腰时,教大儿关心奶奶
    大儿一回到家,来不及脱衣服和鞋子,径直走进厨房问候奶奶,“奶奶,你是不是扭到腰了?”
    “是呀,早上不小心扭到了。”奶奶回答他。
    “奶奶,你疼不疼?”
    “还挺疼呢!”
    大儿听到这里,噔噔噔跑过来找我,原来是奶奶没按我们训练的程序出牌,大儿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刚才在回来的路上,我告诉大儿奶奶扭伤了腰,大儿该如何问候、关心奶奶,我们把程序反复演练了三遍。
    演练的程序是这样的,我扮演“奶奶”,大儿来问候我。
    “奶奶,您是不是早上扭到了腰?”
    “是呀,我大孙子。”
    “您还疼不疼?”
    “有点疼。”
    “奶奶,您休息吧,家里的活我爸爸妈妈来干。”
    当大儿问我这个“奶奶”疼不疼时,我模拟奶奶回答有点疼,可没想到奶奶回答的是“还挺疼”。奶奶的这个反应不符合我们的训练程序,于是大儿跑来求助,“妈妈,奶奶说她很疼。”
    “那你这个时候更应该说什么?”我反问他。
    大儿想起来了,又噔噔噔跑回厨房,和奶奶说,“奶奶,那你多休息吧,家里的活让我爸爸妈妈,还有我来干。”
    “谢谢我孙子,你真孝顺。”
    晚上我接着和孩子复盘,“你今天问奶奶疼不疼,让奶奶多休息,你觉得奶奶高兴不高兴。”
    “高兴。”
    “是呀,奶奶很高兴,虽然奶奶扭到腰不舒服,但是你回到家就问候奶奶,让奶奶多休息,多心疼奶奶呀。你是个这么孝顺的孩子,奶奶特别高兴,妈妈也特别高兴。”
    关心老人,体贴老人的话程序性知识,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教孩子,就从一点一点的程序训练开始。
    一年级开学也有一个多月,一直在抓孩子们的习惯问题,其中就包括按时回来上课的习惯。但总有一些孩子,下课了就出去疯跑,不是捡枣就是拣树叶,要不就是各种玩,铃声响了好一会儿才回来。昨天下午又抓到七个孩子没及时回来,我特别生气,把他们七个堵在教室外,狠狠训了一通,每人照小腿踢了一脚,还警告从下周开始再上课不及时回来,就停课一天,家长接回去。
    晚上冷静下来,觉得自己还是没有绷住情绪,不该踢孩子们。也许是抓了好几次,面对这些“惯犯”们,情绪真是不好控制。今天晚上就有一个家长发来图片,孩子的小腿有一块青,问我是不是因为孩子迟到踢孩子了。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收到家长的信息我也很烦,我也想再教育家长几句,但一想到自己确实不该那么踢孩子,马上也就冷静下来。既然是自己教育不当,那就马上承认错误,积极改正错误。我给这位家长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向你和孩子说对不起,昨天生气没管理好情绪,这是我的失职,你肯定有不舒服,接下来在教育孩子时我会尽量改正自己这种不好的行为。”
    这位家长一直也没有回我,我把上面那条信息也发给了其他六位家长(就是昨天没及时回来被我收拾的孩子家长),与其让家长首先质问我不该踢孩子,还不如主动认错。接下来,我收到了很多家长的回话。我一一贴在下面。
    第一位家长的回信,“没关系的老师,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能理解您,我们在家里管一个孩子都会忍不住发火,更何况您要带这么多孩子,一二年级的孩子是最不好管的,我们原来出去开课,最发愁的就是7-9岁的孩子,昨天回来我也问了孩子昨天的事,她还告诉我那个枣挺好吃的[捂脸],说每个人都被轻轻的踢了一脚,一点都不疼[偷笑],您不用担心,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以后我们也会全力的配合您的工作!”
    第二位家长的回信“没事的,老师,我理解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说她不应该总是迟到,她迟到了五回,她说她应该和老师说对不起的,她应该不要迟到的,我是她妈妈她贪玩的缺点我也了解的,我其实也不是很赞同现在舆论的观点,现在舆论总是把老师放在风口浪尖上,老师帮助孩子纠正习惯严厉了也不是不严厉也不是,导致好多老师不敢管孩子了,在我这包括我家里都对您教育君心持支持的态度,说实话当我们听孩子说这件事的时候心理不是不舒服反而是欣慰,感觉您很负责任,是我们应该和您说对不起,我们接下来会叮嘱杜君心遵守学校的秩序的。其实真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孩子确实是气人屡教不改我们认为您做的很对的,连孩子自己都说她迟到了五回。“”
    第三位家长的回信, “抱歉老师我也是刚看到信息,没事的。我家孩子也的确是淘气惹您生气了,孩子回来没有说哪里疼应该没事。我是第一次当家长有时候教育孩子还得多向您学习向您讨教,孩子除了淘气他还有好多优点的。爱唱歌爱跳舞团结友爱同学,给班集体争光。我知道现在上小学了还是以学习为主,他的缺点就特别明显。还麻烦您严厉着管着点,我在家也会经常和他说的。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特别敏感的孩子,但是不是那种您和他讲道理说不通、讲不明白的小孩儿,还是麻烦您多费心了[玫瑰][玫瑰][玫瑰]他还总是在家里和我说在您和常老师课上举手发言,您和常老师表扬他可开心了,还要给您和常老师带小礼物呢[愉快]。”
    第四位家长的回信,“老师,没事儿,孩子这有问题,你该管管,回来我们也净拾掇他,然后学校这边儿就您多费心,然后等到回来我们也让多叮嘱他。”
    第五位家长的回信,“老师没关系,这事孩子做错了,让他长长记性挺好,要不然记不住规矩。”
    第六位家长的回信,“没事,这样她能记住。”
    收到这些家长的回复,我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我勇于认错,家长们也能谅解,也能发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还是偏传统的,这样家校教育起来才更省力一些。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感情生活 最新文章
35岁女人无处安放的情绪
我总觉得男人蠢,我是不会和他结婚的
婚姻感情好不好,看看就知晓
人不求人一般大,此生立志要做一个半点“眼
有一种情谊是我只想成为你最信任的朋友
内心煎熬,需要倾诉
男友很看中我的工作,非得有编制才行,大龄
姐妹们帮我看看,42岁,离婚2年,财务半自由
用心做两个月饭。。。。。。。。。
八年抗战般的相亲经历之后,三部曲的第三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7 21:36:46  更:2022-10-22 22:37:3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