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梦参老和尚| ->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 正文阅读 |
[佛经]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第2页] |
梦参老和尚|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6] [放入我的收藏夹] |
第二天 此经啊,金刚经,由须菩提发起,须菩提向佛请求说,佛啊,你是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佛就赞叹他说:你说得很好,对,就是如此,那你就好好的听。怎么样是好好地听呢??——汝今谛听。谛者,就是审视,不要只在声音上文字上去起分别。佛就是说:我说是心法,你要用心来接受,这就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是发了无上菩提的心,那么发完了这个心,这个心应当怎么样住呢?应当怎么样降伏这个心?那么佛就跟须菩提说啊,你发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啊,就应该这样住,这样降伏。“这样住,这样降伏”就是下文要说的。这只是告诉须菩提,你就应该这样住,这样降伏你的心,须菩提就承受佛所说的话,唯然世尊,我很愿意听,“愿乐欲闻”。今天有些新来的道友们,前头那个是序分,一切经都是这样的,这就是开始,是序分,开始要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教授我们,让我们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伏其心,我们应当就记住、掌握。那这部经教授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心调伏好,怎么样能使我们的心住得住,住在什么上啊?发菩提心就要住在菩提上,所有经文上讲如何住,如何降伏,所以佛就跟他说,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应当这样降伏其心,众生有种种类,十二类众生,没有众生相,菩萨教授这些众生,令他们都成佛,入于无余涅槃,这就是我们昨天讲的,以下我们开始今天讲的。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众生呢,有好多,是无量无数无边,没有数量,没有限量。像我们所说的这个众生啊,包括胎卵湿化,四类。咱们看的鱼,前面放生池里面的小鱼,每条小鱼都具足佛性。飞禽,飞鸟,乃至一只蚂蚁,一只小虫子,这都是众生,这个众生有尽吗?所以说众生无边无数。但是最后这一句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佛度了这么样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灭度意思是度他都成了,成佛。灭度,灭度的含义就是成就,度脱他们了。这一段经文就是说菩萨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咱们要说话,这么一句话就说完了,但要想行菩萨道利益众生,那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了,得做些个实事。我们发了心度众生,菩萨要满众生愿,我们能满的到吗?咱只是发心呐,发了菩提心,渐次行菩萨道,但也得有缘,无缘难度。 我们有句俗语:佛门广大。不错,佛门是广大的;可无缘难度,你跟他没缘你怎么度他呀?那我们就先跟他结缘。如果我们走在路上,看见些飞鸟,飞禽,乃至是蚂蚁、虫蚁。你发菩提心,你就发愿对他们说:“我都把你们度尽!”遇到一切众生,都把他们度尽,那不经常有吗?跟他念句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见了一切众生都给他念佛,使他种个善根,这也是度众生,行菩萨道。行菩萨道,要想着帮助他人成就。看别人有困惑,菩萨不是发菩提心代众生苦吗?你愿意把他的苦难自己来承担,来救众生,让一切众生都成就。但是要从众生相上来看,那就有分别,要从众生体上看,众生的体跟我无二无别,跟一切众生也无二无别。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从理上讲啊,说菩萨发心度众生,不错,是广大的,是深远的,是不是有众生得度呢?假使菩萨要有众生可度,这就叫见众生相,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那菩萨就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实实在在没有众生得灭度的,这句话很深远的了,很深远了啊! 说菩萨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但是,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就可翻过来说,菩萨度众生不执著众生相,菩萨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终日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佛来教授须菩提啊,如何来度众生哩。 须菩提问佛:云何应住?我这心那,住不住,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那佛就告诉他了:你要降伏你的心呐!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那就降伏你的心了。 这答复须菩提问的: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佛第一个答复他就说,菩萨行菩萨道,度众生的时候,没有众生得灭度者,既无众生得灭度,也无菩萨来度众生,这个话得加进去,灭度的含义就是把一切众生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切众生啊,都有烦恼都有习气,每个众生的烦恼习气不一样,但这是客观,什么是客观呢?外边的环境,他所处的环境,就是客观,他在什么环境当中就有什么环境的习气。 如来灭度众生,要是众生都解脱了,就是得解脱。解脱就是断烦恼、去习气,把一些烦恼习气都去了。他所有的惑、业、苦,心里头烦恼所起的思想,这叫起惑。从心里生念即是起惑。念即是惑。生完念了,它并不止于念,依着它的念,它要发这个现行,它岂只生个念头就完了吗?得依着它的念头去做。念是心。做就不同了,发之于身口,这叫我们的十业,身是杀盗淫,口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心里头所起的贪嗔痴。那菩萨发心要度这些个众生,了知众生这一切业没有真实的,虚幻的。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不见众生相就是不执著。 同时菩萨也没自己觉得我是能度众生的,众生是我所度的众生。没有这种执著。假使有这个相。就不是菩萨了。都是自己度自己。菩萨帮助众生,启发众生。让那众生所造的业能够消失。我们做任何事情就是业障业障,就是你造的业把你自己障住了。你成不了道。就是少造业,让已造业消失,不要再造业,这就叫解脱。 那每一个众生有每一个众生所造的业。他们具足的惑不同,每个众生的习气不同,那他所造的业就无量无边。咱每个人观照观照自己吧。你一天思想起好多念头。有的念头发自你的现行。这个念是思想啊,是心理啊。这个念发自于口。口要发出言语,言语当中很多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发自于身体,杀盗淫。但意念当中所起的离不开贪嗔痴。这合起来就是十恶业。有的是造出来了,已经做出来了,就要现行。有些没发出来在心里就叫习气。把所有的习气,所有的烦恼,使它们不生,使它们消失、断除,那你就没有业了。心里没有贪嗔痴念,发自口里的妄言、绮语、恶口、就没有了。 由你的念而发自语言,因心想着发之于身口起止,也有误造的,没有起念碰到的,但是那是无明细妄。这些个要是不断除,不名为得灭度,也不名为解脱。 那佛菩萨度众生,众生是无量的,是无数的,无边的,光人类就是无数无量无边的,还有其他众生哩。马牛羊鸡犬蛇,乃至那个小的,蚂蚁……都算上,这都是众生,他们都具足有贪嗔痴恶业。假使它恶业不断除,它能得到解脱吗?业造的越多越堕落,身体的体形越小,业越重,烦恼越重,它简直没有善业可言了。狗马牛羊鸡犬蛇,它还有做善业的?比如说这马、狗,那狗看家守院,对主人非常忠心,这就是它的善业了。这一类事很多,故事也很多。我们在这不详细言,只是说到佛跟须菩提说:要灭度无量无边众生,不见众生相,实实在在的是没有众生得灭度的。 咱们这经主要的就是无相真经,不执于相,这只是说一个原则性的。佛问:“何以故?”为什么我这样说,菩萨要度众生,不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不见相,实无众生得灭度?就是不见众生相的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何以故?”佛又自己来解释:须菩提啊!假使菩萨度众生,若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因为菩萨才能够度众生,才不见众生相。如果是见众生、度众生时有众生相,那就不叫菩萨。什么缘故这样说?佛就告诉须菩提了:假使行菩萨道的时候,度众生的时候,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想想我们道友们,当你受过三归,一入佛门就成为菩萨,就是佛子,但是这个普遍的将入佛门受过三归的人称为菩萨,他能达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吗?心里头能没有分别吗?不用说是在家道友受过三归,就是出家,出了几十年的家,能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难。所以我们就不敢自称菩萨。菩萨得没有众生相,换句话说,没有执著。 为什么佛这时候叫上须菩提呢!因为假设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还能利众生吗?在利益众生身上,他有分别心,有选择,哪一个众生有缘那他就度他,这个众生跟我没有缘,你想度也度不了,无缘难度。所以人家说: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必须得有缘。 有四相,四相哩!迷就是众生,迷了是众生,有四相,悟了才是佛。这四相众生,迷的众生,四相就具足,悟了就是佛了。四相的意思,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说悟了,悟了就没有。所以菩萨度众生的时候,自己先是悟者,然后才能度人迷。我自己还在迷中,你又想度别人,能教人家不迷?就像佛对须菩提说,如果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菩萨。这是金刚经主要的意思啊。 所有道友切记,在修行当中第一不要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让我们看破、放下,放下才能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是有,就是说你还没有修道,还没有进入菩萨的境界。若是成菩萨了绝对不会有四相。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无四相?怎么样才能达到无住?就这样啦。下文就说:“复次,须菩提。”佛又跟须菩提说,菩萨在法应无所住,行以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无住于相。前头说不可有相的意思哦,这可不是灭啊,不是灭相啊。灭相是无有相了。这个不是灭相。只是不住而已,特别要注意啊!别当灭相讲。只是不住,不住的含义呢?咱们要把它解释说:不执著。 我们先得认识自己。我们自己这个色身,这个我,是在受想行识五蕴,为我。那么对我们这个身体,对我们这个我相,我们平日怎么认识的?在我们每位道友,你自己反过来观察一下,我们在语言当中,我的,我的头,我的手,我的身体,我的不是我啊,它是我的,可不是我。假使我离开我的身体,那我在哪里啊,我的身体不是我,那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鼻子,我的脑壳,我的胳膊、腿都不是我,只是我的。不是这样的么?我的手不是我,很简单,它是我的。你观一下,我的手不是我,是我的。为什么?我们看到没手的人,手受伤害的,他照样活着,并不死亡啊。我的没有,那我还在啊。我们把这些个“我的”都除掉。那我在哪里?这个要参。 我的手,我的头,我的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离开我这个身体,我在哪里?所以这句话:“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我这一说,是解释这句话的。我的手不是我,我的身体不是我,让我们不住于身体,就是对我们的身体不要执著,这个身体不是我,是我的,我的不是我,所以菩萨于一切法,佛跟须菩提说:菩萨于一切法,应无所住。我没有住在“我的”上,“我的”不是我。例如行布施,布施给人家东西的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什么都不执著,这样布施。这叫不执相啊!不住于相就是不执著,假使我们不住的时候,就叫解脱。 我们过于重视我们这个色身,把这个“我的”当成我,把我的身体当成我。 这个身体不是我。在我们历史上,我们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度众的时候,住在河南嵩山的时候面壁九载,在二祖向他请法的时候,这我们道友都知道,立雪断臂啊。立雪断臂的故事,是讲这个我的啊。要大家懂得“我的”不是我。二祖求法的时候是在冬天,下大雪。在这个雪地里头啊,慧可大师啊,因为站了三天三夜了,达摩祖师就问他说:“你站着不动来干什么?”慧可:“我向祖师求法,请你给我说法。”达摩祖师怎么说呢?说:你轻心、慢心来求法,法是那么容易得吗?这个话啊,让慧可大受刺激了啊。我在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了啊,下着雪哩,你还说我轻心、慢心啊。拿出戒刀,断一个膀臂,这个故事啊,咱们道友都知道,我们学禅宗的道友更知道啦! 这就是二祖的立雪断臂,就站在雪地里把自己膀子断掉了,你想一个人要把自己的膀臂砍下来,那痛地还得了啊!心不安,他就跟那个达摩祖师说:请祖师给我安心啊!我这个心简直不安啊!达摩祖师说:将心来我与你安,你把你心拿出来,我给你安,二祖一找,哪里?心在哪里啊?没心了不可得啊!我找不着我的心啊!达摩祖师跟他说,我与汝安心已竟。我已经给你安了心啦!二祖言下大悟。这一悟啊!胳膊也不痛了。什么原因?这要大家参。他一开悟,物质身体是物质,物质不是我,他的心跟它的假象分离开了,分离开了他就不痛了,血也不流了,这个故事就是立雪断臂,在雪地里头就这个故事,这段文字就是形容这个你一切法不要住、不执著就是。 不住一切法并不是一切法没有,仅仅是不住而己,不住的含义就是降伏。怎么降伏其心呢?不住就降伏了。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不执著相,若一起执著,那你就不能开悟了,不能明白了。这就是菩萨行布施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啊,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这包括很广,你做任何事情,不去执著他,做就做了,不去起执著,那就解脱了啊。但你做一切事,不是灭这相,没有了,而只是不住而已。不住就是不执著而已。你还如是穿衣,如是吃饭。终日穿衣吃饭,终日也没有穿衣吃饭。这就是尘境, 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在你布施时候不住色相的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就施舍了,那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就是不住相的布施。不住相布施不是不布施,就是没有执著,在你施舍任何东西,没有个受施者,也没有个能施者,也没有中间所说的物。叫三轮体空,咱们经常说三轮体空:无我、无人、无物质。 再者说不可有相,这个不可有相,不是把一切相灭掉,而在一切相上虽然也做如是事,但不执著。不执著就是不住了。应无所住,这类施舍,没有能施舍的人,也没有所施物,也没有受施者,这叫三轮体空啊。三轮体空,你才能够得解脱啊。三轮体空就是解脱相。你做任何事不起执著。所以经中就布施来说的,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都如是,都如是。咱们这是般若经的一部分了,在大般若经里头,六百卷,咱们金刚经只是一卷的。说你从五蕴、色声香味触法,乃至于修道成菩提,具无所执,具无所在。咱们这个的文字,你单举个六尘境界,其实包括一切法了。菩萨有,佛有给须菩提作了解释。为什么我说菩萨布施的时候,不要执著,不住相呢?因为若一执著,他那个福德就不广了,若是不执著相呢,那个布施,那个福德不可限量了。所以我们做任何的事,要跟自己的心结合,这个心不是妄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啊。 所以我们在施舍的当中,它的体性是空的。咱们金刚经就是讲空的。这体空啊,体空。因为在这个不住相的布施,这一段文,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就是不住相的布施。换句说法,就是不执著而去布施。若是不住相的布施呢,这个福德智慧啊是不可思议的。那么凡夫想法就是恰恰相反的,如果我什么都不执著,那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你那个没有错,可那个有不是真实的。我们现在只是执著这个有。布施有大小。乃至有能施的人,有受施者,还有所施的物,这都是有相的。有相的就有局限性。无相的有局限性吗?我们外头都是虚空,空有局限性吗?我们修个真如寺就不同了。有局限了,这个圈里的就是真如寺。能够尽虚空遍法界都是真如寺吗? 但是真如寺的这个真如啊,可就是这个意思。真如就是我们讲的无相,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是这个意思。那是不是我们住在真如的里头就是真如了呢?住在真如里头的不是真如,把真如变成假名。真如不是真如,是假名。这个道理你一定懂。所以我们在一切相法当中,只要你不执著,法法皆真如。问题就在你执著。为什么要执著?因为我们有惑、有业,所以他就执著了。没惑没业了自然不执著了,我们大般若经六百卷,也是从色声香味触开始,一直到佛的菩提佛果。都是讲“不住”。就讲这个意思,翻来覆去,讲空都讲了二十个空啊。一层一层的不同。现在我们是浓缩了,缩成金刚经。我们这个才三十二段,一段一段的,这单举一个做好事,帮助别人,施舍给人东西,但你施舍给人东西,没有一个能感觉的。能施者我是能布施的,还有一个受施者,还有中间有一个施的东西物质,这三样东西之中,这叫三轮体空啊,空还有个边际吗?所以你心一不执著,这功德就大了,无边无际。 可菩萨终日在布施,不见众生相。像我们禅堂的师父,终日的参,参什么呢?参真理啊。什么是真理啊?性空就是真理。所以说我们禅堂,禅堂的上面都有一个匾:“此地选佛场”。这个地方是选佛的地方啊。谁要见性空了,谁就成佛了。此是选佛场,心空及地归。你心空了吗?空了你就成就了。各个经论都是这样说。因此,在你遇到任何事物,都应当如是观。所以菩萨在行布施的时候,不作布施相。就是不执著,忘我,没有能施的。忘物,没有能施的物质,没有能施的东西啊。忘受施者。无有能施,无有受施,无有所施之物,这三种叫三轮体空。就是一切无住。这种行布施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那我们修行也如是,没有我一个能修行的人,没有所修的法。没有能修所修,也没有个成就,也没有个什么不成就。就是在一切处就是照,而不是执著分别,不是糊里糊涂,这么说不是糊里糊涂啊!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照见。我们每位道友都会念《心经》,《心经》第一句话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说那个“照”字就是一点分别含义都没有,我们最大的毛病在什么呢?就是爱分别,这一分别可就错了,达到无分别时,读那个《华严经》说:“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广大把任何事物把它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这就是广大无尽。大是究竟,无穷,这个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降伏你的心,你做任何事不要有局限,不要有限量,把你心降服。为什么?佛这段话告诉我们你一住可就是妄啦,无住才是真的,一住相就执著了,有相啦。有相,随便你相好大还是有限的,有穷啊。不住相,这就是“云何住心,云何降服其心”,不住相就把心降服了,妄想就没有了,超然一切事物之外,这叫无住。 又说我们布施,一定要有个东西施给人家才叫布施!什么?凡是你施舍给人东西都是六尘境界相,一有相就离不开色声香味触法。那不住相呢?就是清净。你做一切事,不起执著就等于说诸法皆空,就是万法空寂的意思,你一执著,一有相,这个境界性就没有了,你不著相,内里头没有贪爱,外头所行的布施,也没有贪爱,也没有能施、所施的,内心跟外境二个都相应了,这个布施的福德无量无边。我们拿物质说,这个人到真如寺里头,布施一块钱,那一位布施一万块钱,在相上说这一万块钱怎么跟一块钱相比呢?那一万块钱又多又大,应该是功德就大,但是人家施一块钱的人,他不执著,什么心都没有,舍就舍了,没有能施,没有受施,也没有一块钱的相的计较,但是舍一万块钱的,他有计较,我供养这么多福报一定大,但是这个福德没有施一块钱的福德大,什么原因?不从物质来计较,是从他心来计较,他这一块钱,他无心,咱们经常讲无心道人,他没有能施的人,也没有受施者,也没有一块钱或一万块钱这个所施的物,这叫三轮体空。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贫穷女人,很穷很苦,没有钱,什么都没有,突然捡到一枚金钱,捡到一枚金钱过日子,把它换成生活的物质她可就能过半年啦,她没有,她突然生起来发大心啦,为什么人家那么富有,我这么穷困,我就多生没有布施过。她就把捡的这枚金钱到油铺里去买油,准备供养佛,那时佛在世,准备到祗园寺祗园精舍啊,供给佛灯的油,她到了油铺,油铺看这个女人很穷啊,看她穿的也没衣服穿,就说:“你把这枚金钱换成物质够你半年用啊,你为什么都买油啊?你不吃饭了?你还做别的不?”她说:“不,我这油不是我用,我是供佛,因为我所以穷,过去我没有供养过三宝,我没有修福。”那个卖油的老板很感动,说:“你要买油,你也得有个家伙,我把油给你搁到什么地方?好啦,我给你一个盛油的油具,那个油是你的,油具是我的,你去供养佛吧!” 这个贫女把这个油拿到了佛殿里头,祗园精舍就把油倒进一个灯里头。这一天赶上波斯匿王也供养佛,供养油灯,拉了多车油,把佛所有祗园精舍的灯都换啦,存了好多桶的油。那贫女这一点油只能添一个灯啊,那波斯匿王能添多少千盏灯啊!这个当值的目犍连尊者,第二天早晨要把这灯全熄了,晚上才点。在熄灯的时候,其他的灯目犍连一吹就熄灭了,只有贫女供养的这盏灯,他就灭不了。目犍连尊者他是神通第一,他用他的神通力来灭这盏灯,也灭不了,越灭越亮。正在这个时候,佛就出来了,跟目犍连尊者说:“这个你灭不了,你二乘人啊。阿罗汉的神通,这个是竭净施。”什么叫竭净施呢?说她全部的家产全部的家业就在这一盏灯上,她把她所有的都供养了。佛就见这个贫女,为她说法,一说法她就证得了阿罗汉果。这个就是竭净施,供养的功德大小,这个标准在什么地方?不是在物质,是你供养的心。所以每个道友供养师父也好,供养寺庙也好,你要有一个清净心供养。师父受你的清净供养,他容易成道,也清净。寺庙受你的清净供养,寺庙能发达、发展,这叫入世。 因此,佛给须菩提说:“你想过没有,东方虚空可思量否?”“世尊”,须菩提说:“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佛问须菩提说:假使你不住六尘境界的时候,你那个功德大得很,一住六尘境界的时候,功德就小了,佛就说个比喻,说须菩提你往东方看,所有从此地到东方,所有虚空,你能够思量虚空吗?好大,多少不能思量的,须菩提言:“否也,世尊,这个不可能思量。”说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东南西北,东北西北,四维就是八方,这个虚空可思量不可思量?一方不可思量,其他方更不可思量。“否也,世尊”,须菩提答不可思量,佛就跟他说啦,须菩提,菩萨以无住相的布施,福德亦不可思量。这个我们就学会了,在我们做任何供养布施的时候,你不著,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不著相,也不著物质大小,也不著物质的好坏,长短,方圆,一切无住,在这种供养布施时,那个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应该这样来受教。说我这样教导你,这样去做。 因为这个道理,这段经文也就是说:在你行布施的时候,不著六尘境界,不住在有漏的分别,不论你供养的物质多少,你不去分别,以清净心,了解诸法空寂,以这个意思来行你的布施也好,持戒也好,禅定也好,那功德不可思议,因为你内里头没有贪爱,没有需求,这么个心而行的布施是清净无染的,内心跟外所施的物,内外相应,那你内外相应,你所作的这个福德也无量。看人家做一个错误事,就说看一个恶人做恶事,在自性上头,体性上头没有分别,你不去计较,不去分别不见其人之过,这叫离相真如。 在法上离开这个相,依佛所教去修行,在你自性上没有能也没有所,心无能所,这个善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假使说我们修道的人心里头有我是能修的人,又有所修行的法,有分别,这个善业很小,这个功德呢也不大。不过在《金刚经》上说,这个不是善法,能所心不灭,你解脱不了,你进入不了般若。因为你学《金刚经》,念念得具足金刚般若的智慧,用你的金刚般若的智慧,所做一切事不论大小,他的福德就是无量的。这样修,感到一切天人的恭敬供养,我们举例来说,就我们现成的:我们是禅宗道场,不礼拜,不念佛,一心追求本性,达到真如的理体,能够到了心无能所,也没有我能修的,也没有所修的,但是你念念可行的是般若智慧。 咱们讲金刚般若,这个智慧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个我们修禅宗的道友们心里头没有什么福德智慧相,没有这些个分别心,比如有时我们说“问话头”这句,在你问的时候是过程,修行过程,这就一般而已,但你成就了可就是真正般若智慧了。而我们坐一支香,说禅门一支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就这么一支香,你坐这一柱香时光,等你香还没点尽,你就开了悟了,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个功德跟虚空可思量吗?看着你也没拜佛没礼忏,但是你修行的是般若智慧,念念行的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有限量吗?这个福德有限量吗?如果依有相法,拜佛,礼忏,讲经说法,这些有相的啦!反之,那么禅宗坐禅的人该饿着了,没人给了,事实上是这样吗?确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你那修行直达般若,那个福无量无边,这个拾不住相,这种修行是不住相的布施、不住相的修行。 说到这儿,佛就问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呀?佛就跟须菩提说:我跟你讲了很多了,你有什么想的? 东方虚空可思量否? 否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 否也,世尊。 佛就问须菩提:你往东方看,东方所有的虚空,大呀小呀,多啊少啊!你能思量这虚空大小,长短方圆多少吗?虚空怎么思量啊?须菩提答: 否也,世尊。 这些不可思量,东方如是,南西北,这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可思量啊? 否也,世尊。 虚空是无相法,无相的怎么思量它大小,怎么思量它长短方圆呢?不可思量。佛说这个意思就比喻来显什么呢?菩萨无住相的布施,主要是显菩萨无住相的布施。这个福德可思量吗?无住相的布施,就象观东西南北方四维上下的时候,虚空一样的,这是不可思量的,但是我们众生心啊,在他布施的时候想的很多,不是这种无相布施啊。有相的,有求的,求升官啊,求发财啊,求吉祥啊,求病苦好,求得很多,非常局限,局限就求得很小,并不大。佛说这段经文,说你做任何事情不要去计较,斤斤计较,应该是放下,无住。布施如是,持戒也如,禅定智慧都如是。不要执著去抓,应当无执著,无执著不要用很多心计,就做一个无心的道人。 因此啊,佛就跟须菩提说:无住相的布施它的福德是不可思量。佛就告诉他:须菩提,一切菩萨都应当这样的,依我的教导来住你的心。这段经文说得很清楚,虚空是没有边际的,你不能度量虚空的大小,长短,方圆,多少。谁能把虚空来定吗?这段经文就告诉你:菩萨布施,施舍,无住相的布施,那功德就象虚空一样的,它是不可度量的,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的,也都是有限量的,那虚空就没有限量的,没有形象就没有限量,没有形象怎么说它长啊短啊多啊少啊?根本没有形象,心放下,不著一切相,把那心啊,它有好大呀,广大如虚空,虚空有好大,心也好大,虚空不可限量,心也不可限量,这样来布施,来布施。 再有,一切性,个个都有各个属性,但是以佛性为主,我们的人性,佛性,是一个性,只要它有形象就不大,说这片山大不大?不大!有形象的都不大,因为它没有虚空大,虚空无形象所以才名大。你的心只有空了,那才叫大。我们坐禅堂的道友,煅练这个心,让它空,广大如虚空,锻炼这个心,一切无有、一切无挂碍,心空及地归,就成了佛了。没有虚空,没有形象所以叫大,但是一切诸法之性,性有形象?性可没有,性是一个,但有形象的不名为大,性就大了,咱们说佛性,佛性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佛性为大。在这虚空当中,这虚空中能分东西南北吗?说这是东方的虚空,这是北方的虚空,不能分吧!虚空有住相吗?虚空也没有住相啊! 再说,虚空也没有什么解脱不解脱啊!所以我们作意之相,虚空也没有住相啊,但虚空也没有什么解脱不解脱啊,所以我们的人跟诸佛体性,人性跟佛性是一体的,这个体上没有人也没有众生相,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这四相可见吗。众生性、佛性是一个,性体只是一。所以说我们布施只是供养,于你这个虚妄的假心、妄心有东西南北。有什么叫合理的,有什么叫不合理的,你分辨它的大小长圆,你施舍一个众生,施舍一百个众生,施舍一万个众生,全是众生。一个跟万个全无分别,我要供养一万个人比那一个人功德大的多,供养一个人功德能大吗!但是你已无别心,不生妄心,一个人比那一万个人功德还大。什么原因?大家去参去吧! 在理上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的。理上本无,在事上具体的就有了。你分别这是南方、东方、北方,但虚空有分别吗?有什么南北东吗?形容我们的自性、它是没有障碍的,不分南北东西的,就是这个含义。拿这虚空来作比较,让我们在一切事物上,就是就把它,我们那个法界性,像虚空一样,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就这个含义。因此,佛说完这个就要他如理的见真实相。佛就跟须菩提说: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上头前文所讲的是不可住相,佛又怕人家怀疑,那既然不住相了,还要成佛做什么,成佛有相没有啊?佛相跟人相有区别没有啊?因为佛恐怕众生有这个怀疑,所以佛就问须菩提。说你怎么想的,在你思想怎么想?可以身相见如来吗?问须菩提。色身都是有相的,法身是无相的,色身是四大和合的,是父母所生的身体,是我们肉眼所看见的。 法身可没得形象啊。法身大小长短方圆,青红赤白有吗?法身没有一切相貌的,不是肉眼所能见到的,慧眼才能见到。慧眼才能见到佛的真正的法身。佛的法身不是色相,也不是青红赤白,是见法身如来,法身的量有好大,虚空有好大,法身就有好大。因此佛讲佛身来问须菩提:说你是不是以色身来见如来?看见如来三十二相?因为凡夫都有色身,你看如来是不是也这样看呢?须菩提就答佛所问:否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色相不能见如来,什么缘故呢?那个时候须菩提已经相当开悟了,开悟了。说了很长了么,辩论了很多了。他知道了。知道什么呢?佛所说的身相啊,不是身相,佛所说的身相既非身相。佛说你说对了。 佛就告诉他说:凡说有相,皆是虚妄。只要有相法都不是真的。什么才是真的呢?要见诸相非相才能见如来。所以这个大家应该要清楚啊。色身就是有形有相,我们现在这个色身眼六识,法身是性,一切的善恶是法。不是肉身的相。他不由于色身、法身,若是转了色身,什么都删除了,法身清净,色身也不会做恶去。凡夫,就是我们这些个凡夫,在迷的人,只见到佛的色身,只见一切的色身。所以见色,有形有相的。他不能见到无相的法身,这个问题是形容词。我们前头讲布施,有执著心的,有形有相的,他能够行无住相的布施吗?他能够行平等心吗?不能够。为什么?他有分别心,有色相,有多少、大小、长短、方圆。 因为他有这个分别心,以为供养诸佛的功德大。他施舍给穷人——那些个是造业的众生,他该受报,他造了业了他该受,以为功德小,他这样的心情,能够平等吗?能够把诸佛跟众生平等吗?但是,佛教授我们,众生心,众生的法身跟佛的法身无二不别,众生心跟佛心只是迷悟差别,原本一心,迷了就是众生,迷得深,堕落就深,迷得浅堕落就浅。当你行无住相布施的时候,把一切众生看成与诸佛平等;平等,因为咱们这里讲的是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经呀可是在般若波罗蜜上的平等;平等,因为一切众生的真性跟佛的佛性同一体故。众生的心性真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秽也没有垢。是没有垢秽的,也是具足的妙用,只是在迷,这叫在缠真如。真如在缠,没有显现。如来呢,是出缠真如,如来显现的是化身。因此来说一切诸相,佛身也好,众生身相也好全是虚妄的,不是实在的,所以你能够见到的诸相,一切假相,知道它是非实的。要明白了佛所教授我们的无相真理,无相才是真的。 须菩提向佛言。说到这啊!须菩提向佛表达了:世尊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否?世尊像你说的这一段话,众生能信吗?有没有众生,听到如来的教诲——这些言说章句,他能生起来真实的信心?能吗?这是须菩提反问佛说,有没有这类众生,听到佛说这些言说章句而生起实在的真实的信心?能信与不能?这是问话!须菩提听到这个他有疑惑,他说,佛说你说这个法,众生能进入吗?这种法是甚深难解的啊!那末法时代的众生,根基下劣,智慧咸少,怎么能信入呢?这是须菩提怀疑。事实呢?事实还是有信入的,像我们大家都信,起码能信,因为佛说的是真实的。佛告须菩提,莫做是说,说你这个说法不对,如来灭后,后五百岁——如来灭度之后五百年,就第一个五百年。 佛灭后五百年,这个时候有持戒的,有修福的,能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但是啊,能信的这个人,不是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而种善根的,这是善根很深厚的,它已经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说这一类众生,他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下的善根,他对这种甚深的法义,能够信,虽然其义甚深,这叫空义啊,能够信空义,不怀疑。须菩提问,像这种真正的空义,实在信解的人很少了吧,恐怕在这里没有。佛跟他说:不然。在我灭后五百世,有持戒律的,修福德的,他在我这个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他认为这个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人,也不是普通一般的没闻佛法没种善根的人,说这个人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的善根,他经过千万佛所所种的善根。 须菩提问这个见如来的是非相见如来,不是从相好上见如来,所以须菩提生了疑惑,说这种道理甚深啊,是不是生信的人很少呢?因为实信的众生,他是在远佛法当中,不是契合实相的,那么在末法当中,契合实相的很少,实信的人很少。佛答复他,佛灭后五百年,有些持戒修福的人,他还是能生起来真实信心,真实地信。为什么!这个能信的人是善根深厚的人,不是一生两生,它已经在千万佛所种了善根,但是这个说的时间是在佛灭后五百年,那么现在我们这个时间呢,佛灭后两千五百多年了。在我们算的时候,我看我们记载上是三千多年了,实际上从印度算起的是佛灭度后两千五百多年,现在是五个五百年过了,是不是还有信这个金刚之法的,实信这个稀有之法的,就像我们大家,现在信不信? 若没学习的时候或许信中还有迷惑,但是我们要把金刚经讲完了的时候,我想我们大家对这个金刚经的信心啊,能升起的。那我就要求,在我们讲金刚经的时候,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如是信解。如是信解,这个如是信解呀,就说你要产生真正的正信,从体上去信,不是生灭现相上去信,我们的体是无生无灭的,但是我们现在距佛的时候已经是两千五百多年啦!另一个计算方法,已经三千多年啦!我看我们这记载上,钟啊!或者什么标字记载,都是三千多年啦!在世界公认的佛灭度后两千五百多年,在这个时间,那么现在能够有机会、有因缘,大家共同来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已经很难!很难很难的,能有这个机会学习已经很不容易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了。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6]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