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第10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1]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十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莲友,各位同修,首先随喜大家今天又如约而至,来到这里听闻《十疑论》。
在讲这个《十疑论》的过程中,其实我本人也有一个心得。我有时候觉得确实为难我一样,为什么?确实对于净土一门自从我入心以后,可以说在行门上有时候紧有时候松,这也是实在话。可是在这个信门上,我信的深浅我也没有测过,没反观过怎么样微细的。但是我对于怀疑我就陌生得很。甚至有时候就觉得说都不用多言,必然如此。我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个有没有共鸣,就是说入净土这一法门以后,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真的就是说无须再提。所以我说为难说什么呢?就是我觉得我还是挺信的。那么在这儿剖析对于净土的种种殊胜之处,因为我们有怀疑心,要把它摆平,要把它抹去,所以在这个剖析度上那有时候需要设想。我的设想有时候设想不过来,就是说这有什么好怀疑的呢?有这么一个心结。
所以回想一下,你看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时在方等会上讲这些净土经典的时候也是很无奈。大家还记得他说了一句: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这一语道出了真的是挺为难的。可是对于受众来讲,我们有时候觉得说怪得很。你比如说有一部分的根机他不能说佛法不信,也不能说行持不好。但是他就所有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的一偈一句,乃至法会、法门讲的这个他方国土,所有的这些他都还可以,就是唯独与净土法门。特别是咱们今天要讲到的这个第八疑,这样的殊胜他不能够释怀。
那我们有时候就可以设问一下,说我们既然是佛弟子,那么全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为什么持戒觉得很殊胜,修禅定觉得当下就舒服,可以,乃至说礼拜、读诵都觉得很殊胜很受用,唯独往生一法,就老是入不了心。那我想这都是我们自己自心所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净土教门太广和大了,净土的修法太简和易了,冲突点就在这里。
那咱们今天讲的这一疑,可以说是十疑里边最为,如果说从这个信愿行来讲是最为殊胜的一笔,当然也是最让人过不去的一关,就是今天讲到的十念得生疑。那好,我们现在从这个问题上先来进行一个贯读,十念得生。大家来看:
“问:众生无始已来,造无量业。今生一期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这是第八疑,大家往上看,这是第八疑提出来的设问。
那么我们把这一疑好好地凭心而论一下,关于这一疑首先他设问的状态。我们要有一个背景,就是往往我们在提倡的时候说净土十念往生,十念往生,这是必然无疑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净土是广大,它的广大是非常宽阔的。所以我们对于净土法门,通常我们会劝大家说念,日积月累,一生所造念佛的这个业造得多,信愿真切,那么往生是顺理必然的事。这是其一。
那如果有一些根性好一点的,出类拔萃的,那很可能劝说执持名号,得一心不乱,乃至念佛三昧,可以现生亲近弥陀,乃至当下随心往生。大家知道还有随心往生,就是到了念佛三昧里边了,并不是说你必须这边死那边才能生。这是甚深境界了。
当然我们更赞叹的方便,胜义方便就是说,除了我们说的愿力加持,临终接引,而且这种难信易行的横超法,十念。它的这个核心在十念中可以往生,临终锁定,质量过关,这也是跟前面我们所提倡的是完全在一个层面内的,是可以成功的,是打保障的。所以这个是一个,我们先铺一下。
其次,我们有时候不是讲说约机约教吗?约机是什么意思?机就是人的根性而言。就着根性而言的话,如果尽形寿执持名号能得不乱,能得三昧的,当然这属于上上上上的根性,现在基本上我们都很少了。大家尝试一下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你不要说像蕅益大师所判的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了,就现在我们这么出十口气,你说我出气的时候,盯着这十口能够连续不乱,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你不信你试试,或者你锁定你的吸,或者你锁定你的呼,连个十念在这个上面都做不到。
所以前几天还来了一个同修,确实很精进,大修行人。这是我的一个密知己,他给一般的人显现的话是非常吊儿郎当,净说些怪话。但是后来他现在呢,自从他修行了以后,好像世间法里边也就该断的断,该了的了,就工作也找不着,事也拿不到,就什么也不干了,索性天天念佛。那天他晚上又来找我,他可以有一次是念《金刚经》,七遍《金刚经》连续,就是他觉得没动一个就是我们一般凡夫的这种粗重妄念,就一口气。这一口气不是咱们说的,好像说锁紧了自己的心,是自然而然就一口气七部《金刚经》。问题是什么呢?问题就是说,读完了以后觉得非常的,那个时候他的感觉就是真的是苦,呼吸一下、动念一下都是属于有苦,有,就是有生灭的这个。我们现在可能设想都觉得,这是真正地修行到了这个稍微有点觉受的时候。那么他就是从那次以后,现在又想着说,我应该还到那个境界出来,再到那个地方,有受用。可是这一念掺杂进来,又成了障碍了,到不了。所以你看我们讲到的这个不乱和三昧,它这个真的是,不是上上根器的人,现在我们的违缘、业力这么深厚,很难进行到底。这也说明了,依照着自力的修法是非常非常,越往深处越我们把持不住。
那么这里的上根能够执持名号不乱,这也算是能够说我们说的约机来讲最上的根了。其次,如果说平常日子里边,能够发信愿心,尽形寿念佛,虽然没有得三昧,可是也是往生可以的。这些我们暂且把他当作中根吧,中间的根器。
那么还有一些,就是在《观无量寿经》九品章里面讲到的,甚至乃至做了恶业,一生造恶,有的由于因果相符,正因正业牵引着他,要到地狱三途里边受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说的横空出世,如果有一位善知识给他因缘巧合,这种巧合其实也是无量劫来所结的,埋藏的那个善业显发,能够给他到跟前开示、讲法。那么在他生起这个对佛陀的功德,对极乐世界的好乐,如果生起了一个真实的受用,一念,乃至十念,乃至一念,都能够往生。这也是同时,大家要晓得,是释迦牟尼佛在说上中根器的时候所同时讲的,这样的人都在此列,也可以往生。这是净土教理里面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好像说那我就平常不干了,等着临死的时候念十念。这种殊胜教法的施设和行门的开显,它是什么呢?就要让我们自己知道说,到这种地步还可以往生,那咱们想想,我们比这总强点吧,这辈子做也做了点功德,也没有造五逆重罪,那善知识也没有等到临死的时候才出现。那这么一想来讲,这是非常有保障的。所以说就着这点我们说这是约机而言,根性。
约教而言的话,因为净土一门的施设,它是摄受这个九法界的众生的门槛,所以它惟在这个标准呢,是信愿里边极其容易说临终的十念往生。可是这也不是说,在这儿就是这么一时兴起了跟大家说,就像一个山洞一样,说怕什么,这样都可以。有严格的教证,大家知道教证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在他的所有的法中,现在记录下来,留存下来,正在流通的法里边有这个法,教证。你看在这个下品下生中说,本来是造恶业的愚痴下堕之人,那么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这是到这个地步了。那么这个人还心神不宁,念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善友就告诉他说,说了这么多佛功德,如果你念不起来也成,怎么样呢?只要你能够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大家要记住这八个字,如是至心,至,至诚嘛。至心是什么?就是已经到了一个不管不顾、登峰造极的一个,把这种心念发挥到,这个爆破力到了这个地步了。这是有条件的,十念往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也就是身口意念念相续,称南无阿弥陀佛。十声呀,大家要知道。称佛名号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有这么一段话。这是释迦牟尼佛以佛心、佛言,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舌头,金口宣说的。这不是祖师们后来的称性发挥,也不是我们说偏赞净土人的这种,就说完全依照自己的意向往这儿更往好了说。释迦牟尼佛当时就是这么说的。
所以有时候,我确实我觉得我们平常也要把净土的经典要熟。净土的五经一论,大家是一个净土行人,隔一段时间大家至少要看一遍。我们也不要说读得多么熟,或者说背诵下来,隔一段时间看一遍。上一次没有发现的,没有悟到的,这一次说不定就出来了。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讲到说下品下生里面有这样的一种情形都可以往生。这跟我们又在《无量寿经》里边,大家知道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边的最核心眼目,就是这四十八愿的眼在哪里呢?在第十八愿。
那么,刚才我们讲这段话,正好跟十八愿这个十念往生愿相互辉映。大家要知道第十八愿怎么说的?“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看,这都是从教言上,佛亲口所说的法门,规格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里,在这种背景下,确实是让人难以置信。那么必然这个疑情就油然而生。所以这可以说就是这个问题的由来。因为实际情况,我们虽然刚才讲到这么殊胜,可是实际情况上面,依照着通途的修行来讲,难度非常大啊。
大家想我们说得一个成就法吧,你不要说不修行了,不修行你就,那就没办法,只能永远是个凡夫,继续轮回。纵然你修得五戒十善,你也就是保个人道和天道而已。那么也不要说五戒十善,你修四谛出世间法,修十二因缘,也只得个小乘的果位。你修六度万行,那么才算菩萨的,正在往佛的走的这个成就的菩提路上,还得精进不懈,依照常规法。十念就往生净土,往生净土意味着什么?就跟成佛是一样的了,保证要成佛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就是我们说通途法来讲的话,就让人心里非常的不平衡,心里。这是其一。
再者,你比如说我们南阎浮提的众生,特别是我们受儒家思想(影响),大家知道人最反感的是什么呢?就是贪便宜,投机。这是我们一直,可能在我们这个言教上面来讲,这个世间的伦德里边来讲的话,这是一个不好的,比较贬义的。那么因为这个临终十念都成就,它跟这个常途修法的隔阂太大了。你想想,这样的话让我们生起说,我们这么用功地去,平常去修观,去礼拜,去积功累德,那你还折腾个啥呀?有这么便宜的事,你在这儿为什么要绕这些路呢?就让人非常难接受,心理不平衡,很难接受。
再者从凡圣的因果上而言,你看这里讲了,一生造恶,不逢知识,一辈子造了很多,基本上就是恶业占主导地位,又一辈子没有听善知识讲过法,从来没有一念回心,忏悔惭愧心没有生起过。在这种情况下,临终现成的给你端来这么一盘子好事,然后你就乘虚而入,十念往生。这个可能度有多少呀?不这么想的话,那说明对佛法是漠然的;能这么想,那就说明我们对佛法有些了解。这个可能度有多少,因果反差太大了,不顺理,不随情。在修因证果的道路上,说不清楚,因果不相符。你造恶造了一辈子,你十念最后成功往生极乐世界了。那如果说,有的人一辈子累劫勤苦地修,他都没到这个点上。圆证三不退,一生补处,这些好处、福利你都得了,非常难相信。既不平衡,又难接受,还信不了。所以这个问题就是从这儿我们起步的。
好,我们再者来理解一下这个问题他提出来的立场所在,就是说问题也是有据理的,看一下这个问题所据的理是什么呢?大家来看,首先第一句是:“众生无始已来,造无量业。”我们常听到佛教里面讲到说,无始已来,一念无明怎么样。你们怎么理解无始已来?无始是从哪儿开始?没有开始,可能它确实,无始已来呀。它一定是一个从,已来已来,就是从哪儿到哪儿,它有一个开始,有一个结尾。无始就是没有开始,可能确实这个事情开始了,你说没有开始,它存在开始,这个开始点在哪儿?我们常说,因果相续,无量劫来。从事相上来讲确实是无始已来,为什么呢?因因相续,因前复有因,果果相随,果后复有果,我们现前一念就对前面的果报,后面的因行,都在这个线上,你断不了。所以说造无量业。但是我们这里讲到的说,无始已来这个还从理上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念无明,翻为染污。我不知道你们听过《大乘起信论》,听过这么一部论典没有?有一部论典叫做《大乘起信论》讲到了说,我们本来的这个佛性是个纯真心体,本来是清净无染的,它是没有染和净的分别的说法。但是体现在,就是说一念翻入这个烦恼,一念无明一生,那么就会一分为二。这个二不是说隔开来了,是从两个层面来显现了,一个层面叫做心真如门,一个层面叫做心生灭门。我们这里说的从无始已来,就是说的一念翻为,就是显现为生灭门了,无明了。背觉合尘了,就是违背,就是逃离了这个,就是违背嘛,背,就是逃离了觉悟的这个层面,而合,合就是和合的合,合到这个六尘染污境界了。
所以我们理解这个无明,你不能确定哪一个时刻开始,确实没有一个始终。为什么呢?就比如说我们大家都做过梦吧。我们现在不是把无明作为一个无明大梦嘛。那你做梦的时候,你好像说我在掌控,你能知道你的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能知道吗?你不知道,因为你一旦滑入到梦境的时候你就不知道了,你知道的时候,你是不在梦里面的。所以这个巧妙得很,其实我们现前一念也就是在迷的时候就入梦了,醒了就出梦了,一样的道理。不要说知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做梦,就如同我们什么时候睡着了你晓得吗?大家谁能知道我昨晚几点睡着的?几点几分?不知道。说该醒了就醒了,睡到自然醒,哎呀,自然很难醒,还得是有人叫。所以说我们这里讲到的无始已来就是讲的这个。一念翻为无明呢,就开始起心动念。
那么外为六尘境界所鼓荡,内由这个我们说的六根,包括意根,起贪嗔痴,造无量的业,种现相生,念念不断。那么造的无量的业跟这个念有关。大家还记得我们在此给大家讲《念佛圆通章》的时候讲到这个念力,就是说人的念力是非常的,我们讲这个力量是非常的可怕的。一个人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那么就是我们这个人的念头,就是有天眼通的天人想把人的念头给它看清楚,观察不到。他不能完全就是像我们很清爽地知道这个人的念头,一天这些一念又一念,他观不清楚,有天眼通的天人。可见我们这种念念不住,一弹指就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而且这个念是念念成形,念念有识,就是我们的识是参与进去的,它不是一个死的,如果一念善,就有无量的善果报,一念恶就有无量的恶果报。就像在我们经文里边比喻的像什么呢?就像一个非常幽深、回绕的一个山谷,那么你在这儿喊了一声,整个这个念,就我们的念,相续的这个无间念,就跟在山谷的回音一样,不断地回,不断地响,不断地回,没完没了。就是这么一个状况,这就叫种现相生,就是互动,种子现行,现行熏种子,因果相续。所以说这里说的造无量业。
其次,“今生一期不逢善知识。”善知识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决定因素。有时候我说,其实我们在这个人世间里,有时候这人确实,怎么说呢,观功念恩。要观善知识的功德,要念他的恩德。在佛跟他的弟子里面在请问的时候,弟子就问到说这个善知识的重要性。佛的一个弟子就说了,说看来这个善知识至少是我们这一辈子得道,就是我们的道业里边能否成就,他属于半分因缘,就是说他负责有一半的重要性。好像说还得自己用功修行,或者说得常去参访,等等等等。佛就给否定了,说你说的不对。说在修行路上,善知识是全分得道因缘,就是你这辈子能得道是取决于善知识,他完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你说不过去。所以我们常想什么叫善知识呀?就是你听到他的名了,见到他的行了,那么这个人有益于你的菩提道业,那就叫善知识。如果没有善知识这样的一个缘,他的激发开显,我们回想一下,你们每一位都是从不信佛信的佛。你们都是从整个信佛,信的又入的净土。你们怎么信的?怎么入的?没有人就是四两拨千斤,点这样,你一辈子你就开不了这一门,入不了这一道呀。大家想想是不是得道的全分因缘?
我在学到这里的时候又想起,给大家分享我的善知识,叫明乾法师。他是我的师兄,那个时候在广东云门寺。我记得我们那会儿刚刚考到中国佛学院的时候,四年本科。四年本科我在普陀山考过来嘛,普陀山考过来,他们是从云门寺,云门寺住的都是禅堂。所以有时候我们出去各大道场里面,每一个道场里面的风格不一样。我在法源寺有时候我们自己戏论说,这个集体不修边幅,说也不讲究穿的,反正差不多就这样,也没怎么讲究,不一定长褂,这真是惭愧地讲。但是他一开口,佛学院的法师们不能让他开口,一开口这个法义一流出来,马上就是善知识相就具备了。那那会儿刚来的时候的话,我是普陀山来的,普陀山的风格是什么呢?不管你大和尚、小和尚,一律的都是金黄色的这个长褂、短褂、鞋子、长筒袜,都是黄色的,有的是那种艳黄的。那么如果说普陀山的到了北京来的话,或者说到了在其他的一些禅宗道场里面,他都觉得这个颜色很刺眼,那在普陀山的话就很入流。
这就是每个地方的风格。那我那会儿普陀山来的时候带的都是那黄衣服。他们几个,我们这师兄那会儿刚来,我记得他们三个来了,灰溜溜的,这领子上也磨得麻麻扎扎的,磨破了。从屋里一进来,打心眼里就看不起,觉得说这云门寺怎么这样呀,好像说一点都不庄严、威仪怎么样。那会不懂嘛,年少轻狂。后来在佛学院上课,我记得我那会儿还比较用功地学佛学。用功地学佛学就是说,真的是那会儿学唯识,学中观,这一天法师讲完了,就是连感叹口气都是要字给记下来,写的字飞快。这个有个好处是什么呢?一堂课我都不走神。一走神跟不上了,法师怎么讲我怎么写,写了这么厚厚的一叠。
等到下一次,明天又要上这个课了,头一天晚自习的时候把它在笔记上面重抄一遍,预习,第二天就连上了。可是那个时候就是明乾法师,在晚自习中途休息上课的时候过来就开始说了,哎呀,海师父呀,你真用功呀,你天天这么抄,你抄这个你能了生死吗?你看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抄的真的是只能做个菩提之因吧,利益众生的时候有点知识。或者爱听这种微细教理、高超玄谈的人有时候把它证一证,也有这个功德。但是确实那时候抄的不如念阿弥陀佛,那没法比,一个是正业,一个是远因。所以他那会儿那么一说,我打心眼里又烦他,真的是烦他。说我抄我的,关你什么事呀,你也不好好上课,你老来。我那会儿真的就内心就对他不待见。
后来终于有一次他学会收拾我了。有一次我记得我们是在浴室,他就跟我说起,马上五一了,我要去东林寺。大家知道东林寺在哪儿,在庐山脚下呀。他非常有智慧,他不是说带着我去打佛七,他说我带你去庐山玩儿。日照香炉生紫烟。当时他知道我喜欢纵情山水,特别喜欢出去踏遍青山玩儿。一下就上道了,着了他的道儿了,说庐山玩儿可以呀,庐山我没去过,好。就跟着他,哎呀,那会儿火车也难挤,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会儿五一人太多了,挤不上去,从窗户里面把我们就这样塞进去的,里边拽外边塞。那会儿打佛七真的苦,所以现在的日子真是惭愧。
到了那儿了,一天、两天、三天,把我拽到那个东林寺的念佛堂,玉佛楼嘛。而且东林佛号还非常慢,那会儿大安法师刚刚开始,慢得就是南无,就一口南无起来就不落,我在后边跟不上,就恨不得把前面那法师的后脚跟给他踩着,就是提醒让他走,就嫌慢。哎呀,那个狂心歇不下来,说我这是来干什么呢?撑了三天,撑了三天以后就不行了,第四天跑到庐山上去玩儿去了。为了逃票,我记得还是从一个公墓堆里面就这么爬上去的,可是转了一天下来,到第五天还是第六天的时候去过堂。过堂完了,因为这边早上念佛完了嘛,念佛完了,到了一柱香念完了以后,往去过堂,合着掌大家念着佛号往那儿走。
无意中向左这么一迈眼神,哦,写个“白莲旧社”四个字。因为大家知道,慧远大师当时集这个莲社就是在庐山,所以叫净土宗的初祖庭。就是这个白莲旧社一下子映入眼帘以后,马上就不知道所有无量劫来的这个可能是造的无量业吧,一下子调出来了。哎呀,就觉得浑身的毛孔都竖起来了,这个地方我肯定在过,白莲旧社,曾经不知道有多少故交、友人就在这里边共过事。就那种情愫生起来了。然后那次完了以后,请了大安法师的《净土资粮信愿行》,回来我记得就是在教学楼里边用那个电脑看,开始放。看得就是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可以往生,确定这辈子还能了道,一下子这个整个天地、日月、人间都换掉了。
你看,就是你能够入这一门一道,一个善知识他,就是他在一念带着你去看庐山风景,把你带上道的。所以说没有他的那一句话,你又不知道你的,虽然有善根,不显发呀。这就是你的菩提道业本身就在,但是没人引呀。所以说善知识是我们得道的全分因缘。仗着这个因缘,净土法门入心了,所以你看这就叫善知识。
那这里讲到的说,今生一期都不逢善知识,这里就很重要了,大家要看。一期不逢善知识,就是说你这辈子从来都没有一念善,一念信心,一念皈依心,从来都没有,连一念都没有结这个佛缘,结这个善缘。那么“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说到作一切罪业的话,无恶不造,这就是不用细讲了,我们人人也都知道咱们这个现状。确实我们现在恶业太多,自己的身口意基本上是掌控不住的,流失得厉害。
而且随着这个时代的这种现在的车轮,时代的车轮转得这么快,稍微上点年龄的人都知道,你看这么些年来的这种经济冲击,把我们的整个的这种原来的纯朴或者人伦等等,也是给卷进去的淹没了不少。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确实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在在享受,可是精神层面,人际关系,人的相处等等这些,好像基本上已经就是木然了。那么很多恶业曾经是为大家所不齿的,现在是为大家所完全共许的,你们发现了没有?就是曾经为非,现今已经全是是了。曾经就是说千夫所指的,现在认为这是本事,人家有两下子。所以这种恶业一旦在社会公德、自我价值约束完全没有了,而且成了一种推波助澜的时候,你想想造无量业,无恶不造呀。
而且再一个,从清净无为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造有漏的善业那都还是在轮回之中,脱不了三界的,何况你去造有漏,不要说有漏,恶业呢。这是一点。所以在这里就提出来说“无恶不造”。那么这样的话,怎么能够临终十念就能够往生出过三界,这样的好事出现?这是疑情。所以你看最后一句说:“结业之事,云何可通?”就是说那你造的业呢?难道因果不相吻合了吗?反征你,我们再往下读,来看智者大师是怎么回答的。
释曰: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
这是第一句。我们来看,首先说这个因缘果报中不可思议。为什么?这里智者大师怎么回答呢?说,善恶业种多少强弱你并不得知的呀。那我们现在前面说的这一辈子造恶业,对吧,衡量没遇到善知识,只是锁定无量劫来的这一生而论的,一期生命而言,只不过是在我们眼前所一个非常短小的一个阶段性的显现,觉得这辈子好像是善是恶,有没有遇到。可是从整个的大轮回因果中的话,我们要知道,微细相、粗浅相、主导相、跟随相,这个因果是此果未报,彼果先牵,整个业因种现相生,千丝万缕,你根本不知道在哪个点报,在哪个点隐,不知道的。是不是这样?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就不能够单凭现前而定没有现前的、但是有相关联的前、后部分。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听得懂这个意思,这个意思说明什么呢?就是说它隐和显是起伏的。那么你不能在起的时候认为没有伏,或者你在伏的时候认为你没有起,对不对?
就好比说,可能我们现在显的善比较(大),显的这一面,觉得你造了好多善业。可是不一定,你不知道你隐的恶更大,对吧,只不过说没有现前而已。另外一点,或者你现在显的恶好像比较大,这辈子很恶的一个人,大家都评论他恶。可是问题是宿世以来也许他隐的善更大呢,对不对?这是我们没法确定的,凡夫的肉眼凡胎。那么从这点来讲,这种多少,就是到底善恶业哪个强、哪个多、哪个少是不知道的。不能用凡夫的现在说,一定有一个显现的值,现前的一个我们就可以反征说,他一定是善的,或者一定这辈子就是恶的。但是,如果从三世的这个显现线上来讲的话,那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众生无始以来他的善恶之业强弱如何,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显现点在哪里呢?恰恰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临终能够遇善知识。超级贵人相助,十念信心,即可往生,超级法门成就呀。那虽然说他这辈子,就是说这辈子可能显现的说,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之前,这一阶段显的都是恶,大善隐在其前了。
结果一辈子的恶他消完了,到了这个临终的报点上,他的大善开始显发了,这个时候你就不能确定了。你看为什么我们说宿善,宿善呢?就是过去世你所做的善根功德,如果有时候我们说这一生为限的话,说从你这辈子这些所做的善行,都可以称之为宿善,宿世,或者叫宿福。可是问题是这个宿善,还不单单单指宿世往昔所修的一些世间的善业,还有一个什么呢?巨大的善业就是你曾经见佛、闻法,亲近过世尊。那么亲近过世尊的话,这也叫做宿善,可是问题是你未必解脱了,成道了。你可能还又造了恶业,翻入无间,地狱业消完了又上到人道来了。那个善,那个巨大的善的种子可能它埋在那儿了。那在这种情况下,那又怎么样呢?我就是在这辈子临终刚好遇到善知识,就是十念我一听就相信了。
为什么在《无量寿经》里面讲道了说: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清净有戒者,乐听如是教。那么从这个点来讲的话,就说明说,你这个巨大的,比如说我们宿世见过佛,你想见过佛、闻过法,那完全可能感得就是这辈子临终的时候善知识来,你决定信受,毫不怀疑,这股劲就出来了。可是如果你没有见佛的这个大善根作为《金刚经》里面讲的说,闻到第一义谛不生疑,不生恐怖的话,不是说一佛二佛所种的善根呀。那从这点来讲的话,很可能有人累劫勤苦地修一些世间的这种有漏的善什么的,从来没见过世尊,那很可能这辈子他的显现是什么样呢?一辈子修善法,对吧,人人都说他精进勇猛。临终的时候突然间不相信有净土了,跟家里人要吃肉。最后劝他往生,说你不要逼我死。晚节不保了,为什么呢?这也是有可能的。尽形寿做善,临终的时候起恶业,为什么?所以这两种他的情况不是定性的。
智者大师这里就以这种大过来人的这个大视野、大眼界说,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你是不知道的。你不要凭这一辈子的这种巨大的突变,就确定说这有可能没可能。一切都有可能。而且说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业善,你看。反过来说,如果临终能够遇到善知识十念成就,那么就由于这个事实,就足以证明他宿世善业是非常大的。就由此就知道了,你不要说不知道,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他出现了这么一个殊胜的情形,那就说明他确定宿善是足够的。
最后讲了一句:“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你看,说假如你恶业多的话,你连善知识你感都感不来。善知识怎么来的呢?要有善法,要有善行,召感来的嘛。你连善知识都感不来,那么你怎么生起信心,不会动念去念佛,根本就没有极乐世界,还论什么十念成就呀。所以说从这点来讲,智者大师首先就说,你这个问题是不全面的,有点儿,我们怎么讲呢?说片面、独断,有这个意思。
当然,智者大师又从三个方面,又给他循循善诱进行了讲解。这三方面我们大家也要认真地听一下,就是说能够生起真实的临终十念都能往生的主要的成功点在哪里。好,大家来看:
“又汝以无始已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校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你看,我们一般的人都总会觉得说,造罪业的时间好像是特别特别的长。那么在这么久的生命过程中,每一世都造过了很多的罪业。那么这一生念佛是临终的时候十念相续,又特别的短。那我们会下意识的就肯定是理解成说,还是罪业重,肯定是善业轻;还是造业猛,肯定是念佛力弱。那你这样的话,这就是行不通。那么智者大师就把这个我们的常情理解给它进行了一个剖析,什么呢?说往生的念跟平时造业的这个心,不论是密度、力度、爆破度,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可以说什么呢,我们现在大家稍微,你看我们在工作上不是要论个什么工龄吗,年龄吗,你的退休金才高。往生不论这个了,往生是这里不按这个年龄、工龄算的。它就算你的本事,你当时能不能把这个项目拿下来,是按照这样来行待遇的。所以我们下面再看这三点,大家来看: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暗顿灭,岂以久来之不肯灭耶?”
你看第一个是从什么呢?从在心。那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常会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为什么说心生种种法生,法生种种心生呢?就是我们心,从心而言,在造罪的时候,它是一种颠倒。刚才讲到了无明鼓动,无明鼓动我们就妄把这个地水火风的这个色身做一个身相解,认知,把六尘的缘影境界作为一个心相解,而生起这种贪嗔痴的虚妄之心。所以大家想想,所做的罪业都是从心而起的,而这个心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这个心在哪里呀?虽然我们每天昏迷颠倒,颠倒得要命,但是颠倒的心在哪里呢?你稍微找一下,它就找不出来,为什么?因为它是幻相,妄心。妄心就是无中生有。强安立的说有这么一个,可是呢,它并不存在呀。
就像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相怎么来的呢?就是一念无明有我了以后,辐射开来,这个世间就出现了。我们造业、造罪的时候,全是在这个颠倒的层面而起的,所以它就是一个什么呢?就是一个,这里讲到的一虚,它是虚的。你看我们世间人造恶的时候,他是依这个识心,眼耳鼻舌身意,在这种相互作用,互作增上,每天其实是自己的妄识里边变现出来的境界,然后又为自己的妄识所取。就真的跟自娱自乐,就等于说,大家我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就是有一个傻瓜,你看到他在那儿空中摸来摸去,找来找去,硬说这儿有东西。那一般人看见了觉得说,这个人肯定有病吧。
可是大家要知道,我们每天的这些分别妄想,就跟一个傻瓜在那儿空中摸一样,自己在那儿耍,自己在那儿演,圣人看见就是这么个感觉。说本来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在这里边人相、我相、众生相。所以说从这点来讲,我们造罪的,虽然他是造的罪业,可是为什么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呢?就是因为它是虚幻的。
那么这个念佛心,念佛心是怎么生起的呢?是从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真实功德而生的。这个东西是真的。为什么说是真的?从事上来讲,阿弥陀佛他是真的因地发了四十八大愿,特别纯粹,一步一步没有掺一点假的五劫的大劫的时间的思维修行。这样的一种事修真实功德就具足在这个名号里面了,它是真的,用了心的,全体的投入的,凝聚成一个非常密度高的这么一个真实的一个法界。特别是从理上功德来讲,阿弥陀佛是无量光寿。大家知道无量光寿是什么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整个时空错觉都打破了的一个实相,自性光明功德。这个就等于说我们的一真法界、纯真心体是不二的。我们念这个的时候,就等于说念这个真实的法界,而脱离幻相的这种缠绕。
能理解吗?打个比方吧。我们现在在社会上工作,总有很多时候是勉为其难地去强颜欢笑,对吧,去应酬,出去推销等等,就把这一些。比如说你这个人的性格本来你是不愿意干这些事的,可是今天这个工作又逼迫你必须干这个事,那么你去干这个事,吃一餐饭,说了好多没用的。现在说什么叫做正确的废话,就是说这个话听起来很客气,可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天天在那儿应付。那你做这个事的时候,你想你的心投入进去了吗?你不愿意,你就是应付应付,根本心你就没在那儿。可是你回家了以后,你的妻儿老小,你的家人,你的儿子、女儿、孙子在跟前,这才是你的天伦之乐对吧,这才是你的心系想往之处,安心之处,那么马上你就全心就扑上去了。这两种心,这两个场景,在你的每天的你自己的判别中,它俩分量一样吗?不一样呀。
所以你看这个世间的情形稍微打个比方。这个比方还不太确切,只能就说依稀、仿佛,都有如此的差别,何况我们念?造罪是虚妄颠倒生,念佛是真实功德生。真实功德的力量大呀!你在应酬的时候非常艰难,有时候自己都恶心得要命了,不想面对的时候,只要你想想我家里回去待会儿多么的舒服,有这么一念,马上就可以支撑你现在就继续进行。为什么?这就是真实功德的力量。所以这里才讲到说,譬如万年暗室,就是等于说我们你不要以为造罪是造了这么久的罪,纵然那么久的罪,只要日光,日它的功德是真实的、灼热的,真实发出来的这样的。只要日光来有一念出现,那么所有的万年暗室的暗会不会灭呀?就灭掉了。不会说这个黑暗多少的长久,这光明来了它就没灭,为什么?就是一个是真,一个是伪的。一个是虚,一个是实的。这是第一点。
那么再看第二点,在缘者。刚才讲到的心是我们主观而动,缘是所谓的对境了。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
你看,这又是讲到我们说从外在的条件上。大家都知道我们在造恶业的时候,外面的虚幻境界无非就是追逐一个五欲六尘。能缘我们的虚妄心,所缘的虚妄境,全体都是颠倒的。你看我们如果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十二因缘里边,十二因缘从无明缘行、识、名色、六入,乃至触出来以后,最主要的我们的造业的环节在哪里呢?就在爱、取、有。生起了贪爱,去执取,然后有了业。所以就是说,这个妄心对着外面的为什么要爱、取、有啊?对妄境生起了贪爱,然后再对妄境生起了这个执取心,就会去执取、造作,都是对五欲六尘的这个妄境而起的。
那么这个妄境是颠倒的,把我们的心随时也跟着它被转、被颠倒了。做个实验吧。其他的不说了,咱们就说个自己的情绪。你看你念佛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或者说相对的有一些相续的定力的时候,就观想南无阿弥陀佛就在西方,你始终在这个道上。那么渐渐渐渐的怎么样呀?它有一个,我们一般都以为说,哎呀,念得多么的,为什么要强调信愿呢?大家知道吗?信愿产生什么功德呢?产生让你对现前境界有一种剥离功德,剥离呀。就是说一旦你的心系在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你对所有境界,我们的情绪从哪里来的?一定是扑面而来,感染你,对吧。你的喜和怒被外在的境界所转了。
那么为什么你看祖师爷们他修行到高难度的时候说,我连一念动都没有,一念心都没有走。走一念心,动一念,这就说明你被转了。为什么?因为境界是妄的。那么虽然你的心在功夫上,一旦被这个妄一转,你的心就走了,就随着它妄去了,这里讲的,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这是很有可行性的。我们在听这些法义的时候,你做实验嘛。人人都有此经历和功德,你可以用。但是这个念佛者,念佛之心,刚才讲了,我们能念佛的这个心是闻佛的清净真实功德名号呀。
大家知道清净功德名号是什么呢?就是阿弥陀佛,我记得那会儿听大安法师讲,他就是一个本觉,就等于说我们本有的佛性一样的。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等于说,是用始觉来呼唤本觉,这个本觉就是清净真实功德名号。为什么说“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呢?所有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就用名号在整个法界给扩散出去,弥漫开来。他的佛号,他可以就把它执持成为一个法界。那么这一个佛号法界就全体都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一个影显,影像的显现。那么如果我们对这句真实名号生起了一个反念、反观,念念流入,流入的就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法界。都是他的铺开的层面就是设置在整个法界的这么一个真实功德名号。这个道理是极为深邃的。
我们在妄想凡夫的时候,就这么依着妄想来解了,都很难会得上去,触摸不到。所以这样的这种无上的菩提心生的呀,无上的菩提心。就是说法藏菩萨那会儿发愿,就像我们说的《劝发菩提心文》里边的,那是字字血泪,大家看一下。无上菩提心就是真菩提心、圆菩提心,不是伪菩提心、偏菩提心。念念说度化众生,心心向佛道,念念系众生,成佛如必造九峰之巅一样难,都不生一念退心的。众生再怎么难度,生生世世都追随,都不生一念舍弃心的。在所有的功德中,虽然我在做功德,可是都是三轮体空的境界,没有一念染着有漏心的。都是这样的菩提心,来支撑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真实名号功德。从这样的真实功德所生的名号,必然就是摄持了所有的真实名号功德,这一定是一个相得益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真,一个伪,你怎么相比呢?你看这里他打了个比方。就好比说有人被箭毒了,你看:
“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渗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渗而不肯出也?”
什么意思呢?咱们现在可能没有这个共业了。在古来的时候,上古的时期,它有一种,就是说这个战场嘛,战场上将士来回他有箭伤,但是他有一种涂,就是(治)伤的这种药,它不是抹在人身上的,是抹在这个,抹在鼓上,把这个治伤的药抹在鼓上。那么这个鼓只要一敲,你看这是一闻灭除药鼓,就是只要听到敲鼓的这个声音,那么身上这个毒箭就自然依着这个力量它自动就被,依照这个自己的力量,不要施加外力,自己就给喷出来一样,就跟挤出去一样,掉了。这是在上古的时候就存在这么样一种情形。现在我们想想好像这太不可思议了,哪有你身上扎了一支箭,那儿敲个鼓就出来了?这说明现在也没有这样的共业了,见不到这个情形了。上古时期是有这样的,再怎么深的箭,再怎么入深的毒,只要听到这个涂药鼓一响,马上就箭出毒除,就有这样的医疗功德。就好比说什么呢?这里比喻的就是说,我们造罪的时候,虚妄心就跟入箭一样。可这个箭虽然入进去了,那么念佛的真实功德名号就跟这个涂了灭除药鼓一样的,一敲马上就出来了。绝不会因为这个箭深,毒中得厉害而不肯出,都会出来的。就是打了这么一个比方。所以说一真一伪不能相比。
好,时间关系,那么我们休息十分钟,回过头来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我们继续下半场的一个讲解。大家稍微歇了一个片刻以后,我们继续这个第八疑,第八疑是十念往生疑。下面的内容刚才我们已经讲到说,为什么能够临终十念呢?就是解释到不在这个时节久近多少,而在于心、缘,第三个我们讲到在决定了。那么对于这个决定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文智者大师是怎么说的。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又如有人,一生已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这是讲到第三个在决定之心。那我们大家都知道,这里讲到表达的这个决定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世间人不是说把心一横嘛,就这意思。有时候我们看一个东西,最后说罢罢罢,怎么怎么着。所以我们理解这个决定,说白了就是豁出去了,不管不顾了,就这么着了,什么也不想了,就这股劲儿。临终的时候十念,最要紧的恰恰就是这第三个,这股劲儿。决就是什么呢?决定不悔了嘛。定就是认知到位了。所以我们首先你看这里说,他做了一个比拟,就是说我们在造罪的时候是以有间心有后心。为什么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都是基本上是情分四路,念挂八方的。你看我们常有话叫做心不在焉,又说顾左右而言他,对吧?就是说我们在造罪的时候,什么叫做有间心呢?他就是说做着这个事,很可能又在另外一个事上起念了。与他说着,很可能又再转到另外一个场景,又动了一念。所以这些念头就来回嘈杂,中间这就叫有间心有后心。
有间心有后心,那么将来他感的果报也会有间有后,就是说相续还,你种了这个念,那么这个念要感的果熟的时候,它也有力量,它牵引着你受报。可是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大家想一想,四大分张的时候那是什么情形?人要死了的时候,你都知道自己要死了,那是什么境界?整个这个一生的善恶业顿现,所有的冤亲债主来召唤,看看你跟谁走,在那竞争、招标呢,知道吧?就看你招标招到哪儿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嘈杂复杂,就跟我们办一个事一样,好了好了,你们都别说了,听我的。这么一念出来,马上就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为什么?因为它猛烈,决定。决定那么就十念就可以。你看我们为什么,有时候我带着一些弟子或者同修去拜五台山呀,我那会儿记得刚刚有些第一次去的,听说师父老拜,他也觉得挺好,去了到那台阶跟前腿就软了,说这么高我能上得去?那就不可能的事,拜一回都没门儿,不要说连着拜七天,有拜二十几天,没门儿。
问题索性把心一横,为什么?因为有一个面子问题。这么多人都来拜了,你不拜也没办法,对吧。或者大伙都精进了,我也得装模做样。一装装上道了,为什么呢?他制心一处了,就是逼迫的累呀,累了就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我就靠给你了。一心横起来,一不小心就上去了。所以这就是那股横劲儿出来了。这就叫做在决定。就是要的这股决定心。
所以这个问题在《净土或问》里边,天如惟则法师也谈到过。他是当时引的说什么呢?说怎么能够以这个少时间的心力就战胜终生的造恶之业呢?他说:心虽少时,而其力猛烈。是心勇决,名为大心。以舍身事急故。,舍去的舍,身体的身,事情的事,急躁的急。什么意思?舍身事急故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会儿就豁出去了,刚才说的不管不顾了。这个事情太紧急万分,根本不容分说了,到了这个地方了,突然间你怎么样呀?倒反正突围而出了。你看这里打了一个比方,譬如十围之索,那就可能这个比喻就是说,十个人都抱不起来的这样的一个粗的绳索圈起来了,把大家禁锢在一个地方了。那么我们怎么出?一千个人都出不去,力量不够嘛。这会儿来了一个童子,虽然小孩儿,他拿一把利剑,非常锋利的宝剑,啪的,说管它三七二十一,横着一砍,须臾两分,我出来了。就是说的这个劲儿。又好像说千年积的柴,不知道积了多少,只要你一个火苗啪的一打,马上就熊熊火焰就烧光了。这就叫做在决定。为什么?就是因为一个舍身,二一个这个事情急。
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家你看觉得说,我上次听过一个就是说妈妈带着儿子,妈妈带着儿子在街上,结果有一个人开车过来,眼看就要撞着她儿子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情急之下,这个妈妈、这个母亲就受不了,害怕嘛,突然间奋身不顾就上去就硬生生地把那车给刹住。这个车往过来开,她给抵上去,就撞不到了。如果说平常的话,一个女众你想她有几分力量,她连一桶水都提不了。为什么?这就叫超水平发挥,就能出现奇迹。
十念往生其实就是超水平发挥。而这个超水平发挥的奇迹是法界来讲,净土法门而言,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并非奇迹,只是我们从来没到。所以说这就叫做在决定,少时。
那么智者大师还打了一个反比,你看,就说我们现在觉得一生造恶,临终的时候就好像十念难往生。可是不要忘了,有人一生造善,本来应该生天的,结果临终的时候恶业现前,起了一念决定邪见,你看还是要决定。你看这里讲到的“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那就说明反过来说什么呢?善业临终十念猛利,也完全可以排一生的恶业虚妄,是一样的辩证的说法。所以说你看这里讲到:“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说决定得生。后面他引的是教证,说到说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就说明这一段话出自《观无量寿经》里面的下品下生,刚才我们给大家一开始时候读的,就是讲的造了五逆重罪的人,临死的时候一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念,就是一念就可以消八十亿劫,那十念就可以消八百亿劫生死重罪。而且真正说到这个时候,要的就是说什么呢?临终在心、在缘、在决定,就是你正好一终,一往生,就是一死,一生的这个倾向,临终那个定乾坤的那一念,恰恰在阿弥陀佛的念上,就办事了。需要的就是这个。
所以我还记得去年,这过了年了就今年了,去年正月的时候我在五台山,这个上午去拜山,中午去讲经,晚上回去还要去助念,是南京比丘尼,有一个南京鸡鸣寺的一个法师,比丘尼,她非常虔诚,对五台山有信心,她就把她妈妈给请到五台山,让她往生。结果那老太太那会儿可能,确实这也是福报,她还能在五台山往生,现在还埋在五台山了。当时她就上来给我磕头,请说给她妈妈去助念,那我就去助念去了。头几天助得我还本身正念也足,观想西方三圣现前。也不知道助念助得,可能是因缘不到吧,把她助念得给助得又好了。原来是不能吃不能喝了嘛,连那水都喝不下去。
去了我就不断地跟她说,恶狠狠地那会儿我都说,我说你给我往下放,你一辈子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难,你这会儿你还,你闺女都出家了,你还有什么你这辈子能拿得起来的?还有什么能带得走的?就一会儿正一会儿反的就给说,说得念得面色又红润了,头一天不能喝水不能吃,第二天去念的时候,说她母亲今天跟她要的吃了一个橘子。慢慢过了几天,她说法师,你还是暂时别来了,可能暂时一时半会儿还走不了。结果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也就回京了,回京以后又过了几个月才又走的,下一次我再见她的时候就变成一堆石头了,给念这个往生咒,又去给洒净去了。可是你从我们人的本位来讲好像说,哎呀功德大,又救了一命,让她多活了几个月。
可是你从往生的这件事上论呀,大家要知道,如果说在助念的那几天,她一念随顺心生起来了,对吧,我不断地给她讲,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她突然间依附这一念,往生了呀。那么如果我走了以后,可能她自己的这种心力又不够了,又贪生怕死心生起来,又贪恋了几个月,反而又开始把业障给铺开来了话,那很可能虽然走了,未必走的了,未必能往生呀。那你说是不是在心、在缘、在决定呀?你能说这个福报怎么来判呢?按说的话,说你看她又多活了一段时间,这不是好事吗?可是万一她耽搁了,我们现在也不能确定她有没有往生,说万一没有呢?还不如当时一念往生了。
所以这些东西凡夫的心眼真的是没办法的。真的你看,没有佛菩萨、祖师们给我们这样来论证,我们有时候自己是糊涂的。一不小心自己就糊涂了。所以从这点来讲,你看说“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下面又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板块就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曾经在教史上把净土法门给湮没了一百多年。所以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论文: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
你看为什么智者大师在这里带出来这个问题呢?这是在整个净土法门,就是净土一脉相传过程中,在这个净土史上特别伤害力,就是杀伤力大的一个问题。给大家讲一下。这里讲到的说,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摄论就是《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里边讲到这个别时意,那首先大家明了一下,什么叫做别时意呢?就是佛讲法有四种意趣,这四种意趣,意就是表示内心所欲所意向的意思。说佛讲法他有四种,可以我们说四种这个,怎么讲呢,就是说这个发心吧。
首先一种比如说,他会说一个叫平等意。有四种。平等意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消除我们的分别知见,所以立足于平等的立场来讲这个法。比如说这个释迦佛本来他不是过去的毗婆尸佛,过去七佛(之一)叫毗婆尸佛,但是为了立足于佛佛平等,证悟的境界是完全同一个法身,那他就会说这叫做佛佛平等的,可是相上他是有差别的,但是他讲的是平等的,就叫做平等意。
再一个还有叫做别义意。别义意是什么呢?就是一撇一捺一点的那个义。叫别义意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去除听法众的这个轻慢的这个障碍,而用另一种意义来表达。大概意思是什么呢?比如说“逢侍恒河沙之诸佛,方能解大乘法义。”就是说你遇到了或者侍奉供养了恒河沙的佛,你才有善根能够解这个大乘法义。他是说这么一句,那么如果文字上来讲,似乎说我们说这个大乘法义真的是,了解起来是不容易的,太难了。那么实际上佛陀这里讲这句话为了什么呢?他是为了表显什么法呢?说你证得大乘法义的这个理是非常极其难得的。那文字上我们一边听的时候就是说,哎呀,这都这么难,要碰到这么多的恒河沙诸佛,可是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让你明白真正得大乘法义有多难多艰辛。这叫做别义意。
还有一个叫做补特伽罗意。补特伽罗是印度话,翻译成汉语就叫做人无我,补特伽罗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呢?就是随顺着众生的性格、志向而宣说种种的教法。比如说在这个因机施教的时候,他会为了打破这种低层次的修行的满足感,那他就会说不同,为什么呢?如果对一个吝啬的人来讲,他就不断地说布施好,布施好。那么如果对一个比较条件好,他还对布施很执著,很自大地觉得说我布施怎么怎么样的,他就反过来说,你这布施有罪,呵斥他不要老执著布施。有漏、著相布施,他就又这么说了。所以这就叫做补特伽罗意,是个印度话。
那我们这里讲到的别时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为了消除大众的懈怠而生的障碍,所以所说的教法。为什么呢?就是比如说众生的修行利益可能暂时是得不到的,这个功德只能在别时,别时就是另外的时间,果报成熟的时候才能够得到的。但是为了避免众生的懈怠,就说了个方便法鼓励一样,说你现在是可以得到的,但是真实情况是得不到的。这个《摄论》里边在讲别时意这个法的时候,就引用了净土往生一法,就认为说往生净土属于别时意法,大家听明白了吗?就意思是说,你念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说这辈子往生是告诉你可以,其实是善意的一个谎言,真正对你在念阿弥陀佛这辈子往生,是没这么回事的,只不过怎么样呢?为了让你这辈子能够精进,所以说能够往生,其实是只能做远来的得度之因。这么表达。
后来在这个《杂集论》,也是玄奘法师,他里边更加地引用了,你看这里不是说,“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杂集论》里边,事情在解释的时候也是这样解释的,就是说由于有一些众生有这个不精进、懒惰的障碍,不乐修行,那么为了给他修行就方便说,比方说,说你持诵多宝如来的名号或者无垢佛名的名号,那么怎么样呢?就将来能够,决定能够得无上菩提,不下堕,不退堕。就好比说你现在有一分钱,那么你经营好了以后,将来能赚一千个钱,并不是说一下就能赚一千个钱,是你得经营,花多的时间。
说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意思,生安乐国土也是这样,不外此意。就这么来表达了。那么这样的一种史上的说法,大家知道《摄大乘论》是在整个佛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论典,特别是唯识宗所依的根本论典,把整个这个大乘的教理行果是作的很详细的一个讲解。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这么影响大的一部论典,你想想竟然引发了这么一个注释,那么就说明说,把整个净土法门的胜义方便完全给隐没了。就是彻底给否定了呀。你想净土法门如果按照自力的话,只有登地的菩萨才能往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凡夫入报土根本就没有这么一回事,是别时意。大家想想这样的一种见解,别时意成立以后,后来的这个怀感法师在《净土群疑论》里边说到什么呢?说自《摄论》开始到现在已经有百余年了,那么诸大德就是说见到这个论文以后而不修净业者,隋代以后说一百多年来的人,很多人就看了这个论文再不修净土了。
你想谁愿意说念佛念得最后是往生不了,得一个远因呢?我们念阿弥陀佛就为了说胜义方便,一生承办,圆证三不退,到了那儿一生补处,必然成佛。如果说没有这个方便,那么你干吗去了?何苦念呢?所以对净土宗的弘扬产生了非常大的伤害和障碍,也引发了好多净土大德的反驳。
这里智者大师就是一驳。智者大师的这个论点你看,他只是说,“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因为在《摄论》里面后边也讲到说愿行愿行嘛,愿行就是既有愿又有行,就是发愿要往生,还要念阿弥陀佛。所以他就中间会合了一下。说《摄大乘论》里面讲的别时意,它的意思就是说,只讲说只有愿没有念的这个人,才能够得别时的利益,如果有愿有行的人,是可以往生的。智者大师在这里也作了一个轻描淡写的这样一个注解。
可是我给大家再引申地说一下吧。这个问题当时在净土教史上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论。后来到了这个有一个叫法常法师,是弘扬《摄大乘论》的,他就发挥得更加出格了。他说这个别时意是什么意思呢?说凡是讲净土的佛菩萨眷属诸上善人,就是让我们为了生起对善知识的想往之心,是这么个方便。凡是讲对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水鸟树林,是让我们这边的人生起一种对到这个山里边去修道,对这个山水清净地生起想往之心。凡是讲这个八功德水,就是让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对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生起好乐之心。就这么来套的,叫别时意。那就完全等于说把净土法门给,像大安法师那会儿讲,就等于说在谤法呀,大家想,彻底否定一生成就的这个殊胜大业。所以在这里,智者大师在这里讲到的,他的回应就是说: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就是后来你看讲到《杂集论》里边也是,别时因是因为你没有行。就是还是说,只要你念,那就不是别时意。
这个问题在后来的善导大师做过了完全正面的回应。因为这个问题在净土的大德里面,你看开始有这个昙鸾大师,还有道绰大师,都曾经回应过这个问题,但是道绰大师的比较这个就是说圆,昙鸾大师的说了,但是惟有发展到善导大师的时候力度最大。善导大师回应这个别时意呢,甚至都没有像智者大师这么就是说一笔带过,说因为愿和行隔裂开来了。善导大师怎么回应的?他说,弥陀大愿就是为这个摄凡夫入报土而发的,那么你这里讲到的说别时意,就是完全是违背佛的法旨。所以他就是说针锋相对地作了一个引经证。首先他说了,说《弥陀经》里边: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说这是佛说的呀!
而且又有十方诸佛如这个恒河沙数,出广长舌相证,出广长舌相,无量劫来都不打一句妄语的广长舌,证称这个法门的,这个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呀。那么你说成别时意,第一个就是诽谤释迦牟尼佛说一生往生可以。你谤佛说的法呀。第二个,你诽谤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护念这个经。你看六方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恒河沙数诸佛,每一尊佛都说这是真的,你说这是别时意,所以以后大家,这个词以后见到的时候就知道是这么一个由来。这就叫做别时意。后来善导大师就说了,说这个释迦牟尼佛说的,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往生,这是佛金口说的,是有圣教所证的。他就感慨了一下。
当时已经到了唐朝了,大家知道。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人就对净土就是这样,态度不一的。唐朝的时候已经教理非常成熟了。就是说了,他说:“未审今时”,就是不想到现在这个时候。“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就是说所有的也是学佛的人不知为什么。“凡小之论”,大家看到了吗?凡小之论是什么呢?就是说凡夫和小菩萨造的论典,叫做凡小之论。“乃加信受”,就是信的了不得嘛,觉得这就是奉为无上的法旨。而“诸佛诚言返将妄语”,你看诸佛所说的真实不虚的这个大悲心流露的这个法言都认为是妄语嘛。所以说善导大师说出此不忍之言,就是他后边说了几句话,我在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善导大师怎么说呢?他说虽然如此,仰愿,就是我,仰就是说祈请、但愿、希望,“一切欲往生知识,善自思量”,就是想往生极乐世界的,有心往生的,而现在在别时意上过不去的,你要自己思量。大师怎么说的?“宁伤今世错信佛语”,你看,就是我宁愿这辈子伤了,就是这辈子白白的学佛了。错信佛语,就把佛的话我信错了,这是说明我们这样的一个状态是不对的。宁不对,就是宁愿错在这个上面,为什么,因为它是佛语。所以“宁伤今世错信佛语,不可执菩萨论以为指南。”大家要记住,就是佛跟菩萨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不该、不敢、千万不敢执菩萨所造的论以为你定盘星、正知正见了。
大家想想我们现在呢?佛语,菩萨语就不要比了。凡夫语跟圣人语不要比了。居士语跟法师语不要比了。就自己有时候一样的语,自己就控制不住,说着说着就觉得,这个净土法门到底能不能横超呀?是方便法吧?现在不是流行小乘吗,这个大乘佛法靠不靠谱呀?他方国土存在不存在呀?就管不住自己了。你看这里讲的,“不可执菩萨论以为指南,若依此执者,即是失误,。”就是你大失误了呀。这是一段。后面又来了一段说什么呢?
“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就是全身心就扑到佛上面了。菩萨跟佛比起来,菩萨还要逊一筹的。“不顾生命,决定依行”,就是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你看。“佛遣舍者即舍”,就是佛让我们舍娑婆,我们就听他的。“佛遣行者即行”,就是佛让我们发真信切愿念佛,就这样做。“佛遣去处即去”,佛让我们到极乐世界,佛说一生补处可以往生,你就去。“是名随顺佛教”,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这才算我是佛弟子。所以大家想这是善导大师这样的一个,这真是痛彻心所的,当时看到说别时意的这个误区走的危害这么大,才把这个针锋相对地说了这么一个。
而且我们这里智者大师讲到的说,其只有愿没有行。后来是这个善导大师还把这发挥了,他说什么呢?称名就是行,就是愿。为什么呢?他说,这个称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嘛,那南无就是皈命,就是相信、发愿的意思。在这里他就讲到说,“但有其行行即孤”,说只有这个行的话,行就是不算一个真实的行,是孤的,孤独的。“亦无所至,但有其愿愿即虚”,就是如果你没有愿,那么你的这个愿就是虚的。亦无所至,所以他说愿和行从来不是两码事。为什么呢?他说“今此观经中”,比如说《观经》里面说十声念佛吧,他认为说,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就是发愿,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两个字就是说,我愿意皈依南无阿弥陀佛,愿意皈依阿弥陀佛,愿意发愿回向极乐世界,就由南无就代表了,这就是愿。那么“言阿弥陀佛,即是行。”所以十念就具足了十种愿行,念念都是愿,念念都是行,把这个智者大师的这个全无有行,唯发愿,又把它称性发挥了。
所以善导大师是可谓说弥陀再来的话。后来善导大师最后他说了,若佛所说的即是了教,菩萨等说的都名不了教。大家应该知道,所以希望现在一切的有缘人,只能信佛语,不可用菩萨不相应教而做定性。
你看这就是这段公案,今天给大家说出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这里说“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是这么个由来,听明白了吗?这就是别时意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了,以后再在论典里边,或者有法师讲法,一听到别时意这个词,你马上就知道这么一个来龙去脉。曾经在,这也是共业所感,在佛教史上有一百多年的时间,许多人彻底就放弃了净土法门,失去往生的大利了。
你想想这才叫毁人正眼呀!所以从这点来讲,他就可以称之为谤法,说严重点儿。所以最后你看,智者大师说“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误了多少人!善知识、恶知识从中就可以顿见分晓了,耽搁了别人了。“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堕陷也。”你看,愿大家深思此理,自牢其心,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这个见解树立起来。有些事情可以随顺,有些事情必须立杆。大家一定要,那难不成别人说因果轮回都是假的,你也就一下子生起来了吗?难不成有人说大乘非佛说,现在大有人在说呀,那你也就马上就觉得这真的是有这么一回事吗?你要记住,这些事根本就不存在,想都不要想,说都不需说。
有人说《楞严经》是伪经,你说可笑不可笑?所以等等这些,这就是要自牢其心。特别是净土一门,你好不容易清净有戒,曾更见世尊,究竟修善法,生生世世、百千万劫的积累到这个地步。扒拉到这儿了,你再一不小心滑下去,那什么时候又上来都不知道。所以这是这个第八疑,十念往生疑。
那好吧,本来今天是想说这个只讲这个第八疑来着,那还有一点点时间,我们就索性再贯一下,把第九疑里边有两个问题,我们把第一个问题跟大家先读熟了,说一下。
第九疑里边,我们一起来看,第九疑。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这是第一个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有此教。当知女人及以根缺者。定必不得往生。”
这是两个问题,今天我们还有一点点时间,我们把第一个疑问解决一下。这样的话,我们下一次再讲的时候就能够把下一个疑问和第十疑贯起来,看能不能圆满。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说
“答: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尔,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
我们把第一个疑给解决掉。这个疑其实已经就是说人之常情了,我们在讲到生跟无生,这个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时候都把这个道理给大家讲过了。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一疑难,现在心里还有障碍吗?就是这一道,这一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路远难至。就是因为听佛说了有十万亿的佛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都觉得说,那么远你怎么去呢?凡夫劣弱,就是我们现在走一步才一米呀。那你说,什么是佛刹大家知道,就是一个佛所教化,这样的一个太阳、月亮、须弥山围绕的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一小千,一千个小千一中千,一千个中千一大千,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所教化的国土。
那么这里去的十万亿佛刹就是说,有十万亿个这么个佛土在娑婆与极乐之间重重阻隔。那么我们要知道,这是从事相上而言的。你看智者大师这里讲到的,事相上而言是什么呢?就是凡夫的心眼所能到,这样我们所够得着的现象。在佛的视野里边不是这样的。你看这里讲到说“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尔”。我们是肉眼,肉眼刚才讲了,眼根对色尘是妄相,说明说我们现在这个所见的这个知道这个肉眼看色的心也是妄心。可是极乐世界它是虽然在妄心之外,可是它在真心之内。这个我们不要搞错了。那你看这里讲到的说肉眼。佛具足了五眼六通,我们现在叫肉眼,还有天眼,天人的眼睛,还有这个慧眼,就是罗汉、二乘,还有法眼,就是菩萨。只有佛眼才能称之为圆明,就是全纯粹看清楚了,都看到位了。那么你这里讲到的,智者大师就讲到了是对生死心量说的,就是以我们的肉眼来看的。那么真正的这个十万亿佛刹的距离概念来讲,我们首先要知道,凡夫的心是妄心,可是我们还有什么呢?还有真如妙心。
在这个真如妙心的功德中,所有十方三世的国土全在其中。如果我们读过《弥陀要解》,里边蕅益大师就对这个六信里边有一个信自的时候,信自己的现前一念真心。非常精彩,他怎么讲呢?他说,“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就是不是我们肚子里面的这个心,也不是我们打妄想的意识。是什么呢?“竖无初后,横绝边涯”,遍法界的这个真如心哪哪都是。那么“终日随缘,终日不变”,什么叫做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呢?我们现在随缘,就是随的肉眼所看的娑婆之缘。如果随这个天眼,就看的是二十八层天缘。如果随着阿罗汉,那么就是慧眼,就随到什么呢?随到这个净土了,三界之外的缘,虽然还没有成佛。如果随着菩萨,就是六度万行的缘,整个就是天天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看你终日随缘。虽然随缘,可是你的这个真如妙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也是用的这个心性,凡夫也是用的这个心性,造业入地狱也是这个心性,成佛入佛法界也是这个心性。这就叫做不变。
那我们想想,十万亿国土是就着随缘而讲的,对吧。那么真正的往生的这个,往生的操作的层面在哪儿呀?在我们不变的这个真如心上而显现的。所以这个国土,极乐世界确实是在妄心之外,可是它不在真心之外,在真心之中呀。那么十方虚空微尘国土,都是我一念心中所显现物。我虽然每天昏迷颠倒,一念回心,就回生到哪里了?我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大家能知道吧,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十念往生,一念就可以往生,回归到这个自性本具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把十万亿的烦恼给断掉了,就不隔十万亿的国土了。这要从事和从理来讲的。
要不然你就觉得,这个怎么办呀,这个死的时候,我曾经也,有的人也朝了一个五台山,从北京走到五台山走了二十几天,这要是从娑婆世界走到极乐世界,不是说到月亮坐太空飞船还得多长时间呢,二十多天是吧?七十多天?七十多个小时。那到了这个太空里面都是光年光年的说,那极乐世界在哪里呀?记住,就在我们的一念心性上面。这个道理一定要贯过来。从现象上讲,我们现在是凡夫,立足于本位,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从心性上来讲,我们现前一念心就有无边的展示,现在展示的是娑婆世界,可是我们可以展示极乐世界,就有一念回心,就能成功超越转化。所以你看后面做了一个比方说,“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就是一念,这边坏,那边就成。但是这边坏那边成还是一个东西,在一个平台上。所以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说,说了好多心外无土,土外无心,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就是讲的这个理。你们知道什么叫心外无土吗?就是土就是心。什么叫做土外无心呢?就是心就是土。听得懂吗?
打个比方,你看这里智者大师也打了比方说:“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他打了个比方什么呀?又如入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你看,就是好比说大家你看我们如果睡着了,对吧,梦梦,没有离开你的床,但是你好像做了一个神游三千大千世界,不知道到哪儿走了一圈。心意识周遍法界。你的念能到哪儿,就想到哪儿到哪儿。你不要说我们亲自去过了,谁从外边回来给你说一下,说欧洲多好,马尔代夫多漂亮,说印度多么的,这个世尊的降生地,说一说你马上就产生遐想,就好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
这就是我们的心的,虽然是妄心,可是它用的是真心的功能,显现的是妄境,用的功能是真心的,就是周遍的。所以我们其实你看,这个虚空无量无边。量周沙界,心包太虚,就是讲的这个。那我们虽然在这里,一睡觉了做一个梦,梦见了所有的山川、人物。大家想想,我们现在娑婆世界现在的情形是不是梦啊?是不是?那么我们把这个梦醒了,或者从这个梦出来,我们再做另外一个梦,就可以梦到极乐去。但是娑婆和极乐的梦是两个人在梦吗?就是我们比如说昨天梦了一个梦,今天又梦了一个梦,这两个梦是两个人在梦吗?是一个人在梦。
那你说这梦从一个梦到另外一个梦,离开这个地方了吗?比如说这个人是一个地方的话,今天梦一个,明天梦一个,昨天梦的是英国,今天梦的是美国,可是这英国美国全在一个人的梦性,就是这个梦的念中,离开过吗?往生极乐,从娑婆到极乐就是这么个原理,明白吗?梦娑婆的时候,就等于说我们这个身体生病了;梦极乐的时候,就等于我们这个身体治好了。可是生病到治好,这个人是脱胎换骨了还是把肠子肚子都换掉了吗?没有。是治好了,就用信愿行三资粮治好了。就这么回事,所以这里说:“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所以大家想想,净土的教理是极其深邃的。整个所有的大乘宗派如果会不到这个上面来,从净土的整个一结打起来,你这个结,整个这个佛法的结你根本就通不了。
你对净土的信受,我们说低了,说只要你信就行,说高了的话,你整个华严、法华,整个这些究竟圆顿的教法你有一关过不去,净土你就过不来。是非常非常殊胜的。不是我在这里偏赞,释迦牟尼佛都偏赞呀,大家想想。
所以说希望愿以此功德,还是能同生极乐国。那么今天的时间正好,我们把第九疑讲了一疑。下一次来呢,就从第九疑的第二个问题开始讲起。
好,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诸位。阿弥陀佛!
上一页1234567891011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1]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33  更:2021-08-18 23:13:5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