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宗教不宜混滥论 -> 正文阅读 |
[佛经]宏海法师:宗教不宜混滥论[第10页]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2] [放入我的收藏夹] |
(第十讲) 好,各位,阿弥陀佛,请大家合掌,我们依然如故,祈请三称本师加持护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请大家放掌。阿弥陀佛,各位闻思讲堂我们莲池海会的诸位莲友们,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我们讲《宗教不宜混滥论》的第十讲。那么跟大家讲一下,因为长期来讲我们叫闻思讲堂。一直在讲净土,以净土为主,我的这个群。法听得多了的话,久而久之会落入到一个麻痹状态,有则禁之,无则加勉。就是希望大家不管在闻思和修法上,可以说应该深入地多看祖师言教,乃至一些祖师的传记,像印光法师的年谱,虚云老和尚的传记,来果老和尚的传记,乃至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等等这些。 为什么这么说,就是以防万一,因为一个事物的相续,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很大激情和浓浓的气息,久而久之容易落入平淡。其实平淡对于一个修法的人、求道的人来讲,是最佳真实状态。但是这种平淡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平淡是说心的如如不动,这样能够坚守对于法义上的相应。那么还有一种等于就是说,其实心落到一个无记里边了,就是反正也照着这么听的,也就这样,完了可能也在完成功课,甚至还不少。但是好像这个出离心的状态也好像不是随时而有。功课虽然多,可是好象没什么增进。这个时候我们确实需要调养,很多时候,生不起随喜心,生不起法喜心,等等这些都会陷入到一个窠臼里面。 所以这个时候就希望大家,如果有自己所相应的书、经典去读一读,或者这些祖师们的传记去看一看。特别是近代的我们能够比较相应的这些一线祖师们,他们这种透彻的开示,多去相应相应,那么会有几分提携的。这是我们进入到第十讲了,今天开始,跟大家插这么一个小曲,因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特别是今天我们还是讲《宗教不宜混滥论》呀,一开始大家还要记得我们的发心,让我们在教法和宗法上面建立一个正确清晰的见解以后,才能够顺理成章的导归净土。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导归净土我们第一个要意识到当今修其他法跟修净土法,哪个最容易上道,最容易成就。其次以后我们还要知道说净土既然有别于,虽然它也是教的部分,但是它行法上来讲,有别于宗有别于教来讲,它的殊胜之处,好处在哪里,它省力气省在哪。说俗气的话,它讨便宜讨在哪儿。这个如果我们知道它的话,噢,叫做第一方便。所以请大家千万初衷不改,我们讲这个《宗教不宜混滥论》,其实为了什么,提携净土,提携我们对于净土的皈依心的。 好,在上一讲的时候,大概把宗和教的教学,怎么个教学方法,最后说宗是怎样的,教是怎样的,都给大家做了一个交代。最后落了一小段,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补一下。就是讲到说“的实商量”。因为上一讲的时候,最后说教下的话,它是就事论事,虽然如此,还不出唯心。那么宗家也是如此,但是宗家的教学就跟教下的教学方法不一样,法法头头都不去就事论事。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能够以事,宗家的方法是,不是以事来论的,讲到这里了。那么最后他补足了说,论“的实商量”的话,是怎么个来说。我们先把这段话给大家先贴出来。 大家来看这一段,这是我们上一讲的时候落的一个小尾巴。但是为什么隔开今天从开头来讲,就是为了好连接。你看,“的实商量者,禅书不录”。 我们一定首先听这个的法要听懂什么叫“的实商量”?就是禅宗的教学方法,法法头头都是指归向上的。禅书里面,它大多都是说的一些公案,问答呀,从正面的篇幅来说这个“的实商量”,就是万法唯心,明心见性,围绕着这个高度来讲的最透彻的,最为浓的干货这一类的言教呢,在禅典里面基本是看不到的,有也是有,但是很少。 所以这里印祖特别的说出来,说“禅书不录”。你就是说想以教的态度去浓缩地去学习禅法的话,在禅宗的典录里边是没有这样一个,平台比较小,至少说是小,不是没有,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很少,都是向上指归的话。 所以说,如果说从“的实商量者”,通彻的来讲禅法这个角度,要多看一些另外的书。这些书在哪里,首先第一个,禅书里面也有,很少,所以你就要大量地去看,才能从里面点点滴滴地进行积累和领悟。否则,印祖提的这个特别重要。 大家看,“看万善同归集,及净土十要中禅匠著述,亦可见其梗概矣”。 那我们就循着印祖的这个,来大家了解一下。这个万善同归集,可以说是净土宗的祖师里面有一位叫永明延寿禅师。他是宋朝人,他所著的最著名的,有一句话最著名就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就是那位祖师。他的见解,他的注释一直到了清朝,雍正皇帝还特别推崇,非常的尊敬他,甚至当时把他推崇为千古以来的首席禅师,那我们都知道雍正皇帝是集法王和人王于一身的人,所以他能够敬重永明延寿禅师,可见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永明延寿禅师除了有一部大的巨著宝典叫《宗镜录》之外,还有一部就叫《万善同归集》,也就是所有这些修的善法最后同导归净土。在这个著述里面,他老人家对这个“的实商量”对禅宗心性的正面讲说,阐述的是非常到位。 这里在传老的著述中也引了几大段,大篇幅他的著述里的话来进行说明,我们这里虽然不能够大段地给大家读了,你看读两段,大家知道他对这个真俗不二、空有圆融的阐述非常到位。他讲到《万善同归集》里面说,“然不动真际,万行常兴”,就是从本性上来讲,如如不动,但是从事相上行的话,什么法都得去修。“不坏因缘,法界恒现”,你看不必要去抹杀现象上这些,但是,如如不动这个一真法界,遍法界心常在打开着的。 “寂不碍用”,寂灭的“寂”,妨碍的“碍”,妙用的“用”,这个“寂不碍用,俗不违真。有无齐观。一际平等”。这就是他对大彻大悟了以后,明心见性的人他现前所见的境界,就是用这个“的实商量”的文字给非常浓缩和正面的表达出来。 所以你看印祖让我们看,而且他还在讲到,不可以走这个执理废事,或者执事废理的这个状态,所以他还为了讲中道圆融的这个道理的时候,也说“若离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就是离开我们事相上的具体行为上的修行,光说高推妙理的话,就跟声闻一样,有可能堕在空性里面出不来了。“若离理而行事,同凡夫之执。”就是我们做事情没有当下心性跟进上的观照的时候,那么你修行都是在事相中修,都是以有求心修,以分别心修,那还是凡夫的执着。 所以他就讲到 “全水是波”,就跟水跟波的关系一样,“离事无理,全波是水。”就这么读一遍,大家细细地去领悟。这些法语教言,它对于提升我们的见地和打开我们的心性,极其有推动力的。但凡如果你真正是心在道上的话,都会有这样的感应,希望大家随类得解。 下面再推荐一部书,就是印祖说的《净土十要》中禅匠著述,为什么首先他这里讲到是禅匠著述,就是禅宗里面的巨匠转过头来弘扬净土而所作的注释、论典。所以特别是我们修净土的人,大家一定要去熟读,翻来覆去的看《净土十要》这部宝典。这是我们,也是第九代蕅益大师所编辑的,最重要的一部阐述净土教理的,它里边把“的实商量”已经发挥到极致了,这些祖师们的见解可以上天下海,进退自如。 之所以能够这样,就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禅门下大彻大悟了以后,而开始又转回头广弘净土的。所以他们的法语,全部是从证量中流露出来的厚德智慧,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高超见解。所以真得是恳请大家去熟读《净土十要》。不要说读不懂,那是读的少。也不要说看不明白,因为你心不那儿,这个是人都能看明白。 那么众所周知,里面的第一要,就是十种要,主要的著述。第一要就是《弥陀要解》,这是对《弥陀经》最出色的一个注释了。还有里面的《净土十疑论》,《净土或问》,把我们修行净土,百般千般,好像无病呻吟想点问题出来的这些问题,总归是一巴掌就摆平了。所以大家去看看《净土十疑论》,那里边序文里面讲到 “疑此则遍疑”,就是这十条疑问你解答不了,对于净土的疑心就去不掉。“信此则遍信”,这十条问题通过了,其他的都不在话下。 还有天如惟则禅师的《净土或问》,《净土或问》里边就是设一个问题,然后进行解答,圆满极了。人家祖师们的这种从事从理、面面俱到、契合时弊的解答,真得我们只有学习的份,只有领悟的本领,没有任何再进行商榷的资格了。你就信就行了,听话就对了。 那里边还有《西方合论》,是袁宏道一个居士写的。《西方合论》这部论典,如果大家能够通过一遍,再然后把它一段一段分门别类的这样解开了,看明白以后,那我可以说,你去讲净土在任何角度任何问题上面,你都有自己正确的见解,还可以给别人去匡正,就是救别人的错误认知。《西方合论》可以说是把所有的宗派都揉在一块,看了以后我们就能够饱尝教理。 当然最最重要的,最痛快的就是《彻悟禅师语录》,这本祖师的语录本来并没有在《净土十要》中,那是后来印光法师在整理的时候又给加进去的。这里边《彻悟禅师语录》,可以说每一句都是教海的汇集,宗门的痛快,净土的总持妙义。说一句形容的话,就是把不容商量的法,商量得已经再不能再商量了,就这样的可以说是千古最精彩的语言了。 你信就信,再多说少说都不能说了,人家就把教言,对净土和禅宗的融会贯通,对教下的完美整合,就是别人你再插不进去话了。所以大家才能明白说什么叫做“的实商量”。印祖特别在此推荐了这两部著述,那我们要当然引起足够的重视,希望大家去读一读。这是上一次我们讲到的结尾了。 那么今天我们要开始讲到克论佛法的大体了,也就是说要开始讲到宗和教之间的关系,它是既不一又不二的。好,下面我们再把这段话贴出来,大家认真跟着听。大家看“克论佛法大体”也就是总概一下佛法的根本的总纲,那么“不出真俗二谛”。就是在中论里边有一句话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就是任何佛出来,在世间里面弘法,到娑婆世界来,都是要依着真俗二谛来讲的。那么真俗二谛是怎么一个各自的风貌,之间又有何等的关系。 大家来看,“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 这个话听起来了都是可能比较浓缩了,我给大家用白话稍微讲一下。就是从整体的来看佛法的大体不出两个内容。就是说教学方法也罢,阐述角度也罢,分门别类也罢,就是这两个板块。一个是从真谛,一个是从俗谛。 那么就真谛的角度侧重来讲的话,一法不立,就是讲到万法皆是虚幻的,所以说所谓的实际理地,就是真如实际的状态,宇宙万法的真相中,就是任何一个分别,哪怕连一尘的相也不能立,一切相都是假的。那么这是从真谛,也是从本质上而言。 “俗谛则无法不备”,从俗谛上讲的话,任何一个现象都是这宇宙万法中的一法。那么可以说当下就是宇宙万法的现象。所以他说“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任何境界,任何六根门头,任何你来我往、开言吐语、举手投足都属于宇宙万法中的一法,都可以让我们参究,都可以提供给我们悟道。这就是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就是从俗谛的角度,“无法不备”就是一切法都包括进来了。 那么放眼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首先我们绕开一下“二谛”。先给大家说一个佛法的总原理,也就是唯一的原理叫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缘起性空”,再提一下这个词。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佛法缘起性空的大背景,否则我们越学越听都会乱掉的,没有总纲了。一切的宇宙万法,大家知道一切的宇宙万法,它都是缘起的。既然是缘起,就是因缘汇聚临时组合的。既然是缘起的那么它就一定是无自性的,无自性就是性空。 所以常说: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那么虽然它是一会说缘起,一会是性空,可是缘起性空它是一体的。就是缘起的法而体现性空,由性空而发挥缘起,这是一体的两面。就一体的时候,我们就说它是佛法的总原理。但是就两面而言,我们就会把它作为佛法的纲要叫做真俗二谛。回来了,就是叫真俗二谛。 谛是什么意思,就是真理,真实的道理的意思。俗谛于世间来讲叫真实的,真谛于出世间来讲是真实的。俗谛是相对的真理,真谛是绝对的真理。我们有时候又把真谛叫做圣义谛或者叫做第一义谛。前面讲到宗门的向上一着,就是这个意思。俗谛又称世谛或者叫做世俗谛。真谛是讲空,说理。俗谛是讲有,表事。一个是本质,一个是现象。佛讲法任何状态下,要么依着本质讲,要么依着现象讲。要么依着真谛讲,要么依着俗谛讲。讲的时候表达上,一定是依着这两重。但是我们在理解上也依着两重理解,领悟上就不能够把它们截然分开了。 所以先要把这个底给大家打好。我们再来看,这里讲到的真谛理体,它所谓的 “不受一尘”可以就是说一法都不立,它是注重空的一面,就是性空。俗谛是讲的现象,就是无法不备,所有的法都包括,就是注重它有的一面,其实就是讲缘起。 所以你看,印祖在这里他说的是非常分明的,他说真谛一法不立,俗谛无法不备来讲的话,也就是说我们前面讲到实相,一个是无相,一个是无不相的真实状态。为什么给大家这样交代,所以我们听到二谛的教法以后,我们正好也可以套用在宗教的框架下,来套用着学习一下。了解什么叫宗和教,依二谛来讲。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所说的何为宗?何为教?说“演说之,宗教皆教。契悟之,宗教皆宗”。那么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讲到说,二谛不管它是真谛还是俗谛,从理解角度来讲,二谛都是俗谛。因为它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我们要通过思维来理解二谛的教法,表达的状态,所以它是俗谛的层面。 但是如果从领悟来讲二谛皆是真谛,为什么,依二谛的教法。你看今天我给大家讲佛说了,就是依着二谛。佛法的大体不出真俗二谛,有时候是真谛,有时候是俗谛,可是真谛俗谛都得依附在俗谛层面来讲,因为真谛是不能讲的,它是境界,不是教法。但是我们依着二谛之教,悟入这个二谛真理,那就是一样的道理了,不管俗谛真谛,它都是谛。就和说宗与教和俗谛真谛并驾一样,它是同一套诠释佛法的方法,也就是总纲。无非就是说拟一个缘起性空,统一的原理,说一个真俗二谛佛法的大纲。 首先我们要把这个,因为今天又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真俗二谛,这些话我们可能常见,但理解上并不能够接地气。所以我们这样讲一讲,然后再回到我们对宗和教的讨论上来。放眼看一下说,就着二谛的视野来看看宗和教的分别侧重。 你看,我们再向下读,“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则即俗说真,而扫除俗相。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 这是第二段话,这一大段里面的。就是说宗和教的各家手法,如果说从教的手法来讲,教学方法来讲,它是真和俗都讲的,我们叫教二谛。那么宗的教学侧重角度来讲,它是叫做即俗说真。大家看到印祖的用词多么得精准,多么得鲜明,他没有说宗就只是讲宗,而是说即俗说真。并非说离开俗而有一个真,而是就着俗谛的当下,直指真谛,用真谛来扫除俗谛之相。 所以他就是说宗门来讲就已经不在这个俗谛的现象上分别而论了,只是像前面讲到的“法法头头皆归向上”。这是他先这么阐述一下,但是最后他总结的非常到位,“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也就是说现象和本质它是一个圆球的两半,是手的背和手的心,是一只手,是一个球。 所以你看传老解释的时候,他老人家非常有智慧,他用一个水和波的说明,来说明俗谛和真谛。他说“离波无水,群水成波”,就好比说水和波浪的关系一样。那么真谛就是讲的理体本质,就像波里面的水,说的是水。俗谛就是说的这个现象事相,那么就如同水上的波,那么波、水它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但是我们学习二谛就以为俗是俗真是真,我一定要从俗入真,一定要在真就不俗了,这就叫二谛不圆融。 当然我们为什么不能圆融,因为我们现在在起波,波涛汹涌。所以大家要知道一切的佛法就是让我们全部地意识到,在波的状态下,突然意识到水的感觉。现在我们虽然就着水在起波,但是我们全情地投入到波,意识不到水的本质。可以说如果什么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水的感觉了,就是明心见性了。悟到水的感觉你并不是离开波了,你还是随缘起波,但是这个时候你已经得了大自在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虽然是随波,可是重心已经全在水上了,现在我们虽然是以水起波,我们的重心全在波上。 所以你看这里印祖也说了,教家,它是真和俗同时阐述的,同时既谈缘起也讲性空,既说真空也讲妙有。那就可以比喻为,如水和波无二,心唯万法。但是宗门来讲的话它就只说真,虽然它即俗谈真,但是它只说真,直指禅旨然心。所以大家仔细地悟这些,心唯万法,万法唯心,波和水,水和波。从波入水,指波是水,就如同真俗并不是两个物一样,是一体的。 好了那我们讲到这里,因为太涩了,我们还是停顿一下。大家知道我们在讲什么呢,我们现在在为了讲明白教法和禅宗的核心差别。它们的一体之处是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的,都是为了从理解上来梳理学习的疑惑。可以说我们听这个法,就是为了去除在修法上,有时候我们会生起不知何去何从的障碍,或者见解上不至于混乱不清,而导致我们行门无从下手。 所以说从这一点来讲的话,你看,大家想想,比如说我们常讲到说净土,因为我们在以净土为根本法门。那么我们常说最后是导归净土,以净土为归。我们常说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指的就是水。往生西方、入西方三圣清净海众的法会就是指的波。生则决定生就是指的波而言的。为什么,因为在娑婆的波灭了,极乐世界的波就生起来了。去则实不去,就是说虽然生则生,去则去,可是来去之间此波彼波都在同一个水里边。大家好好悟一下。 但是不同处就是说,依着西方的话,一切波,马上我们就能见到水,而且波越来越小。但是你在娑婆里边,我们不但说不能从波见到水,很难。而且会波越来越大,最后波到地狱、饿鬼、畜生里,也可怜了。 这是我们在这里停顿,为什么要讲禅呀教呀,讲了半天,就是为了我们在教法上梳理一下,什么叫宗教,怎么向净土上导归,依着净土会也是水和波的关系,往生极乐还是离不开水和波的教法,所以这样通了以后,我们的信心就任着别人再怎么八风吹,从理从事上信心都到位了,就可以没人管你,可以不会退了,至少在见解上不会退。 好,我们再往下看,这里印祖做了一个非常圆满的比喻,“譬如大圆宝镜,虚明洞彻,了无一物。然虽了无一物,又复胡来则胡现,汉来则汉现,森罗万象俱来则俱现。虽复群相俱现,仍然了无一物。虽复了无一物,不妨群相俱现”。 大家认真体会,因为有时候其实像这样精辟的语言,说实在的,我讲的时候也有顾虑,因为他已经说的很到位了,很可能一讲越讲越乱了。所以我们尽量讲的时候,虽然把文字语言把它稀释张开,可是大家的心要往上会的时候,尽量去浓缩地去会了。 大圆镜这里是一个比喻,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从本具的妙明真性,朗照的这个智,分明的这个慧,它是清清白白、本来无一物的,可是虽然它清清白白,不是说它孤零零的永远清白的状态,它是可以做任何的影相发挥,什么样的形相都能够影现出来。 你看这里讲到了说“胡来则胡现,汉来汉现”,就是指的外国人来了就映现外国人的样子,中国人来了就映现成中国人的样子,反正你来什么样我映现什么样。但是虽然这样,可是森罗万象,你来了什么我都能显现出来什么,可是本质上虽然有影相,来了什么映现什么,镜子上面还是清清白白的。虽然镜子清清白白,但是我不妨碍你来什么我就映现什么,也就是说映现,正当映现的时候,不妨碍镜子是清白的,那么镜子永远是清白的,它可以永远的在映现,就是这么个道理。 通过这个道理大家回味一下,听过六祖那会儿见五祖时候的场景。六祖见五祖是从蛮夷之地,从南边来的,结果五祖就说你这个南方来的猲獠,你猲獠怎么能成佛呢?六祖就说虽然我是个南方人,可是人虽然有南北,佛性怎么会有南北?诶哟,一下就把五祖给动心了。这是个法器到跟前来了。我们套用一下,其实人有南北,就说这里讲到的森罗万象俱来俱现,可是佛性没有南北,就是这个了无一物的清白大圆镜,就这么个道理很简单。 那我们这里最后要套着前面的法来比喻什么呢,你看就是要说明一切的万相都隐在镜子中,镜子跟万相虽然是外现内隐,但是这个时候它是不二的,真俗是圆融的。镜子就好比真谛,群相就好比俗谛。当然再作一个停顿,我们现在就是在映像上计较,不去向镜子清白的这个当下去明了。只要我们只管去把镜子明了了,就不要害怕群相不在了。 所以你看这里说宗家和教家,他们有一个特点就出来了。什么特点,下面一句再给大家贴出来,“宗则就彼群相俱现处,专说了无一物。教则就彼了无一物处,详谈群相俱现”。 大家要听明白,这个差别统一,统一差别,能够把它讲到如此的辩证完美。如果能真的把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怎么讲理怎么说事,我们再能够了别清楚的话,以后再听佛法你就不会心生矛盾了。说佛怎么一会儿说讲《地藏经》有这么样多的情节,一会儿又讲《金刚经》,一会儿又讲《弥陀经》说要往生极乐世界,多么的美好,那样的殊胜。 可是又说一切唯心所现,到底该信唯心所现,还是信西方极乐,到底是该相信因果不爽,诽谤三宝,杀害父母,伽蓝内恣行淫欲,嫉贤谤善就堕无间地狱,因果丝毫不爽呢?还是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呢?信“照见五蕴皆空”呢?到底哪个对呀。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原来都对。但是你执着了一面,另一面不跟着,就都不对了。你看这就是佛法的见解啊。 我还记得这段时间也在讲《地藏经》,如果在座的同修读过《地藏经》,都知道里面有一个情节,就是说地藏菩萨是百千万亿身度百千万亿人,每一世界都化百千万亿身,这个其实就在表什么法呢,表“群相俱现”。镜子里面的任何影相都不妨碍,来了什么影什么。最后结果这么多的百千万亿地藏菩萨共复一形,就恢复成一个身体了。这其实表什么法呢,就表的性空,就表的大圆镜,了无一物,这就是真俗并禅啊。 从教法上来就是真俗,它永远都讲的,但是就着俗讲的多。那么宗门就不弄这些了,所有的宗门来讲的话,你想想,所有的这一切,它缘起是什么缘起啊,它不按着教法的这些什么真空妙有的,都不管它,它的缘起就是,大家还记得吗,只有世尊拿着一朵花,还迦叶需要一个微笑,这样的缘起。到了咱们东土来,也是达摩祖师和二祖慧可说,你把心拿来,就这么一句话。包括这一朵花,这一个笑容和这一句话,我们都不能把它当真,这才能够叫了无一物。所以说个教的话,就是都讲 “群相俱现”,认真地说,层次分明,步骤有序,三藏十二部都在讲。宗就不那么说了,任何都不说,就是教外别传,顶多一朵花一个微笑,是这样来的。 好,我们再看,但是下面虽然以镜子比喻完了以后,那我们还要解释一下,最后为什么说它是不二的,你看“是宗则于事修而明理性,不弃事修。教则于理性而论事修,还归理性”。 这个话就关系到我们平常的解门和行门统一了,要关系到这个。大家看真的是,越看多么完美的辩证的教言,这样圆融的真如状态。不论是理论背景,或者操作手段,都能够进得去出得来,提得高度放得彻底。你想想还有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够这样宗教归途,能够讲到这样的简单而透彻。 你看如果就是宗门来讲的话,它就是在事修,就是说一切的修行过程,可以说生活过程,来悟明理性,就在这个生活状态下,都往道上汇,往理上汇,所以你看我常讲到说,道在哪里,道就在平常日用中,该吃吃该喝喝。但是它并不废其事修,不是说你光说宗就不活了,马上就断气了才叫开悟吗。你照样吃喝拉撒,所以又说“不弃事修”,就是不废弃事相上的,该礼拜就礼拜,该读诵就读诵,该听法就听法,该功课就功课,所以我们说悟后的修行还同悟前一模一样,没有改变,这就叫不能够舍弃事相上的修。 但是从教来讲,他是于理性的背景下专门说事修,这个时候就跟我们说,你要信解行证,你要信愿行,你要无悔法门,该随喜随喜,该赞叹赞叹,该礼拜礼拜,该回向回向等等这些,这都是叫作事相上的修法。因为从现象上来有板有眼地修嘛,但是大家知道这个虽然是依着理论而论事修,但是还归于理论的。还归于理论就是说,依着本觉而开始觉,最后合二为一,称之为究竟觉。从本觉开始修,有次第,依着本觉,从始觉开始有次第的修,最后一直修修修,成功了,还归到理性了就成了究竟觉。 那么把这两个完美的合一了,你看后面的印祖才讲到说,“正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事理两得,宗教不二矣”。 大家在这个方面就要看,有一个失,则另一个也失掉了,有一个混滥则两相混滥了,宗教不二,归元无二路,可是不能够把它彻底搅在一处了。所以你看这就是佛法的二谛圆融。今天这个内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听完了以后,确实把二谛圆融这个道理,那你以后不管你从闻法上,或者说事修上,又不昧理又不昧事,都是可以匡正我们的解和行的。 前些天有一个佛学爱好者,他就在微博上问我,因为他是学中医的,他说中医由于印刷,抄写等等这些,在流通的过程中,有些字就写错了,他说会不会有误。他就怀疑说佛经上面会不会千百年来,用阿难读诵出来才形成文字,会不会有误。他说这个也许也有错误,你们都能肯定是对的?当时我就回答了,我说“依之而行,方知真实不虚”。当然停留在语言的时候,我们只能领略他思辨逻辑的完美,但是倘若我们用心跟进,有宗教体验的时候发现,确实如此。 你比如说这个“全修在性,称性起修”,称性起修就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明了的情况下,我们只管听着佛说的去修,修着修着修能够见性,见了性以后发现,从始至终就没离开这个性,都在性上面,所以这就叫归元无二了。 所以你看印祖这里讲到了,说“事理两得,宗教不二矣”,请大家体悟。好,这是又一段,开始要讲到宗和教,从根机上来比较了。 大家来看,“教虽中下犹能得益,非上上利根不能大通,以涉博故。宗虽中下难以措心,而上根便能大彻,以守约故”。 这是一个什么呢,大家首先我们要知道,不管说宗说教也罢,乃至佛陀的教法,如此多的经部,法门。他真的不是说佛非要弄的这样多姿多彩,他本质上他就一个真如之理,就一个涅槃寂静。你弄这么多花样干什么,我们说世间本无彼此,缘于众生执着。完全就是为了迎顺众生的根器。包括你看我们学习这部《宗教不宜混滥论》也是为了明白,让大家明白说什么根机修什么法。 所以从教而言,根据每个人的根性而论,可以说很少确实能够完全通达三藏,融会贯通,因为根机,那自己的缘分呀,福德呀,深浅随分随力的,但是不同程度的去学一些还是可以的。就是说从上根,中根,下根,这三种根性来讲,那么中根和下根的人也能够受益的。你比如说我们现实中通达一个宗派,乃至一部教典,一个专修法门,甚至哪怕说里边记得一句半句能够受用了,可以跟别人分享一下,都可以能够边边角角的去自利利他。 但是能够总持的,彻底了然于心的,还是要上上根器的人才做得到。因为什么,教下也就是经、律、论太广大渊博了。那么对于宗而言,则只能够相对上上根的人,才见效。为什么呢,因为就一门深入,他就是这一个高超的手段,就是这个必杀技,那会的,他一招就见性了,但是一般的都不会,你是块料的马上就成器,但是很多不是这块料。 不是这块料那就摸不到这个眼儿,就跟墙上钉钉子一样,那他找不着这个缝,所以他就钉不进去,只有找到这个缝,一锤子就钉彻底了。所以这里才说,上根器的人才能够大彻大悟,一步到家。为什么,因为守约,就是它是至简至顿之法,它是简法。所以大家想想从这也可以看到,我们常说的广学多闻和一门深入。这是印祖在这里说,对于说上、中、下根来看,有这么一个差别。 那么再往下看,我们来看“教则世法佛法,事理性相,悉皆通达,又须大开圆解,即宗门大彻大悟也,方可作人天导师。宗则参破一个话头,亲见本来,便能阐直指宗风”, 这段话,就开始从具体的实用上来讲了。怎么实用,你看从教风来弘扬佛法,从教的风范、气质上来弘扬佛法的话,那么一个善知识,他作为人天眼目,世间的导师,他必须要世间学问和出世间学问都得通达。 你看“则世法佛法,事理性相,悉皆通达”,但是大家不要搞错了,这里的世间不是人情世故练达,纵然显得有本事,那也必须是他从佛法的方便智慧流露出来的,绝不是世俗的这种关系网中好像如鱼得水一样,而没有半点出世的德行。 比如说像印祖他对儒家的书,他就非常通达,文笔也好,书法也好,大家看到印祖的有一些代表的书法,都是老了以后,用这个大巧若拙的表达出来的一个境界,实际上有机会我们去灵岩山看一下,刻的他那个《印祖文钞》里面的那些回信就看到,年轻的时候是刚劲有力,可以说非常的潇洒。那么这里就是说世间的学问过关以后,已经广开了佛经、律典、论典的通眼了,还能够有教有观,既通教理还能够同步实践这个意思。那么这样的人才能够称之为人天导师,领众大德,已经大开圆解了。这是从教法上来讲,以这样的状态去弘扬。 那么从宗风上来讲怎么弘扬佛法呢,首先得把自己搞定,你就是不抱着一个话头,不参破绝不回头,大家看,真正的古来禅和子呀,真的是,自从爹妈不要了,一出家开始就痛念生死,不见心性绝不罢休,完全把生死给置之度外。因为确实参破一个话头不容易,古来的这些大丈夫,从出世间家,到出生死家,到出三界家。 他们都是要屏蔽万缘,拼命用功的,不知道有人情百态,甚至不知道有春夏秋冬,一切摆平,身心忘却。只有随这个疑情话头的方便引发,而相续参的功夫,一旦熟透了,就瓜熟蒂落。那么这个时候,你像祖师叫桶底脱落,庆快平生,就彻底圆满了,见解上圆满了。见解上圆满了以后,然后长养圣胎,因缘成熟了,才能够出世方为大丈夫,到时候信手拈来,随缘运用,度众生是实度无量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度者,到了这个水平,这才叫祖师,才可以称之为住持,才可以称之为和尚。 所以大家来看,不论教下宗门,他都有先天的条件,就必须要开圆解、大彻悟、明心见性,都是发明心地的人。那说实在的就是讲到这里了,我们就你看,人家亲见本来变门禅,直指宗风了。那就真的,哎,讲着讲着都让人惭愧,觉得我们时转至今,哪能见到这番情形,哪能领略这番风貌。 我们现阶段只有生惭愧心,尽量往道业生死上会,拼命的全力的能够,不要说全力了吧,能够发心,惦记着点,能降伏烦恼,能够差不多点的随缘能够隐忍业障,能够想了生死,害怕地狱,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而且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能够这样的活着,也就只有此路一条了。 大家要知道印祖的言外之意,也是说让我们修净土的,为什么说净土就具足呢,净土从信愿来讲就具足了这个广博。这个广博可谓是什么,就是开了正眼可以说了,开了正见解了,以生来摄这个博,产生了真信切愿,就等于说深入经藏,学习教法,不就是为了产生这个嘛,所以说以生摄博。一句念南无阿弥陀佛,生一个佛土,念念相应便是无上深妙禅,这不是简约的功德吗,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思之思之。 这就是我们今天又一个周三,跟大家分享《宗教不宜混滥论》的第十讲。我想每一讲都是可以说是起伏跌宕,曲折迂回的。因为印祖确确实实是在三藏十二部,如同家里话可以进出自如地端出来给我们吃,但愿我们都能吃的受得了这个营养,不是过来人说不了这样的话,希望我们能够对祖师生起认真决定的信心。 好,今天我们就到这里,随喜大家的闻法功德。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下次再见,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2]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