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第21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上一页[20] 本页[21] 下一页[22] 尾页[27]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二十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各位莲友,大家下午吉祥,今天是我们讲《无量寿经》的第二十一讲。今天的内容非常紧凑,所以需要大家呢,就是说把法本要盯紧。随着大家学习的深入,可能我们有几种状况,一种就是说,拿着法本这么搂一眼,知道说读一遍,就是这么个大概。然后听法师讲的这样,就是说把它有时候掰开了揉碎了,听的觉得说应当如此。或者说一总括,能够拔高一下见地,或者说讲一下,了知了说,这个地方说的是这个意思。但是还有一种学习方法,大家慢慢也要训练的就是适应,为什么呢,这个就是我们四众弟子里面,诸位在家菩萨,很可能有时候就不具备这个能力,这种学习的能力是什么呢,就一方面盯紧法本,一方面随文入观,就是你看着这个法本不要走神,不是说拿着这跟个参考资料一样的,搂一眼就行了,不能走神,就盯着这样,然后随着耳闻的这个法义,跟着它走。那如果说你始终心念都在这个法义上的话,你的心就不会散,神就不会跑,那妄想就不会生起。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以前祖师们讲法,大德法师们讲法,其实都是要达到,至少要这样的效果,可惜我们现在有时候就是不知其所以然了。
今天正好我们也借机演练一下,有两点,一个从今天开始,这一大段的经文我们就是跟着贯。那么二一个希望大家学习完了以后,能够明白为什么佛经不能够会集,为什么佛经不能够会集,我再说一遍。就是整个佛讲法,他的这个佛眼圆明,待会儿我们讲到,他的前后眼,他的这种无碍智,和他的善巧,圆满的善巧,就是不会出一点漏洞的善巧,我们是根本达不到。不要说达到了,看都看不出来,看不全,所以说你何以去会集呢,那么佛的心、佛的眼,能拿来作为我们凡夫的整合和这个用度吗。那好我们现在把法本翻到八十二页,这种学法是比较枯燥,但是大家要知道,本来学法和修行就是要枯燥,不是图热闹的,也不是图开怀的,八十二页下面的倒数第四行这一段开始讲起说,佛语阿难开始,一直读到八十五页的百千万劫不能穷尽,读到这里。好,我们拿起法本一起来:
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柔润调伏,无忿恨心。离盖清净,无厌怠心。等心、胜心、深心、定心,爱法乐法喜法之心。灭诸烦恼,离恶趣心。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得深禅定,诸通明慧。游志七觉,修心佛法。肉眼清彻,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为人演说。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志求佛法,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修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灭。生身烦恼,二余俱尽。闻甚深法,心不疑惧。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远微妙,靡不覆载。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该罗无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
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师子王,无所畏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暗。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胜,莫不尊敬。灭三垢障,游诸神通。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称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好,大家看到了最后一句话就是,我但为汝略言之耳,我就说一点点而已了,边边角角就这么给你露一点,如果广说的话,百千万劫不能穷尽。好,那我们翻过来到八十二页这里开始讲起,这里开始就是要彰显,极乐世界菩萨的功德是圆和满的。
我们常会脱口而出说,功德圆满,功德圆满,大家要领略一下,什么叫圆和满,圆就是周遍,满就是无缺了,就已经到这样的一个,不是说不退不堕,而是能够直心直行无间地增进。因为在彼土的菩萨,他的修行能量是非常足的。我一说这个话,大家都能体会到什么叫修行能量很足,我们的修行能量太差了,那么在极乐世界,后面的内容中就发现,人家那八正道是具足的,这个七觉支,也就是我们说的七菩提分是不会散失,五根五力这是常在的状态,都是这样的一种修法。所以大家来看第一小句,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指到的就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众,他的说法度众,领众熏修的方面,他不会有过失,一个就是说常宣正法,但是是随顺佛陀的智慧,一直宣讲正知正见正行的法,但是他不会跟佛的知见相违,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不会让听闻者产生过失,那我们这里如果说最基本的法,你不能够契机契理的话,就很麻烦。但是有时候,我们顾的了契机就契不了理了,想保持契理,结果机又不相应,所以这个在我们这,这是常有的事。可是极乐世界就说明他一个利他,就是度众生的时候没有过失,是圆满的。第二个就开始要讲,刚才是这一小句是讲的是利他,下面开始主要就是自利的内容。大家来看: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凡事都是以般若智慧为引导,所以面对这样众宝庄严的世界,受用一切的万物,他不会都认为这是我的,我所嘛,也不会有贪著妄想,怎么样,生起这个染著的贪婪,如果从理论上来讲的话,于万物无我所心,说明人家那是离见的,离开这个见。我们现在除了见还有什么,爱,咱们的烦恼是爱见,爱见。爱就是一般情感性的东西,见就是一般理论概念性的东西,思想性的东西,那这里讲到的无我所心,就说明是没有见,无染著心说明是不生爱,离见断爱能够舍得这个,称之为舍行。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句话就是指的极乐世界的菩萨,他在修六度的第一门布施,没有我所染著心的话,他才能真正地把这个布施修圆满,修成三轮体空。所以大家想想,极乐世界的菩萨在修布施方面没有过失,为什么呢,他都是属于三轮体空的这个水准,都是以般若为导,所以叫做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就是能舍嘛,双舍。再往下看: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这个就是指的极乐世界的菩萨在持戒方面清净三业,第二度进入自利的层面是什么,修六度圆满,你看这里讲到的,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他的身业没有过失。去来进止,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是什么呢,他的意业没有过失,没有彼此的分别,没有你我的对错,这是他意业上面不犯过失。那么无竞无讼这是什么呢,这个口业上面不犯过失。
对吧,不吵架,不辩别,所以你看这几句话就是讲到,虽然常去他方国土供养教化众生,身体有这个来去进止的动相,那么心也没有任何的束缚,他是如如不动,没有对众生任何的亲疏分别,是平等普度的,所以他在戒律上就由这个法,就能够具足说持戒清净,这是六度的第二度,布施持戒。那么我们再往下看,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柔润调伏,无忿恨心。这是什么,六度的第三度是什么,是什么,忍辱,而且极乐世界的这个,他在这个因缘境界中都是以大慈悲为本,能够忍一切顺逆境界,已经证到无生法忍,至少能够得二忍。所以这里就是不但能够忍辱,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这里你看,后面讲到说柔润调伏,无忿恨心,意味着什么,就没有忍障,大家知道什么叫忍障吗,忍障就是虽然能忍得住,他不是看破的忍了,不是不执著的忍了,是憋着忍了,在那憋着呢,看上去,我不跟你斗争,不跟你争这个东西,但是他虽然不发作,他怀恨在心,这叫做忍障,所以心里有忿恨心,我们这里几乎说忍辱,你能做到纯粹地说,真的三轮体空吗?
他说一句话,你说,没我,没他,没这个话,你能没得了吗?大多都是欲言又止,然后一口气憋回去,就这么受着吧,因为号称佛弟子,要个脸面,所以说就有忍障。在忍辱方面,极乐世界的菩萨没有过失。大家再看,离盖清净,无厌怠心。等心、胜心、深心。布施持戒忍辱,还有一个什么,精进,这就是指的极乐世界的菩萨在精进方面没有过失,为什么呢,盖是烦恼的别称,你想远离这个覆盖,就是覆我们自性清净心的这个五盖,那你必须要没有这个疲倦懈怠之心,要精进勇猛。因为这五种盖是随时随事随地无间断地想覆盖我们,五盖大家知道吗,贪、嗔、睡眠,掉悔和怀疑。贪,犯这个贪心,嗔恚,然后这个睡眠,掉悔是什么意思,掉悔就是掉举和悔恨,掉举是心悬浮在那,就跟我们有时候就是,特别一天心这个悬起来就按不到地上一样,天天这个话也多,情绪也飞扬,就是不能够沉静下来,这叫掉举。那么相对掉举的还有一个烦恼是什么,有知道的吗?
掉举的相对面还有一个昏沉,就是刚才讲的睡眠,那么让心安住不下来的掉举,还有一个是悔恨,这两个容易让我们心绪多端游走,所以这也是一个盖,怀疑也是一个盖,所以这里讲到的是什么呢,离盖清净,就是我们这里这五种盖始终覆盖着我们的真心。诸行齐修,你看后面是,等心是什么,就是所有的行门都同步能够修起来,不是修了这个就修不了那个,叫做诸行齐修名为等心。所修的这个精进也罢,这个增进的这个次第速度等等,最为殊胜,叫做胜心。然后在求这个修行的过程中,他求心殷重就是什么呢,对于这个法,对于这个法门,对于修行的状态,他一直是心里渴望处在这样一个状态,就叫做深心。
所以这里离盖清净,无厌怠心。等心、胜心、深心,这是指的精进没有过失。定心,就是指的禅定,甚深住持,这里讲到的定心,远离乱意。我们一般对于禅定的话,如果说这个理论上去讲就不那么细讲,总之你看这里的禅定最根本的就是指念佛三昧。极乐世界的菩萨,人家的清净海众,所有的这个净土这个情形怎么来的,都是从念佛三昧生的,没有丝毫的乱意。我们在这常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呢,修道的人,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就是事情扑面过来的时候,你就慢慢一点一点地练,很可能一开始会乱,而且乱的时间还相当长,一次又乱,两次,三次,五次地乱,慢慢慢慢,有佛法得想办法,那么你既然学了佛法,就在这个乱中能用,用的慢慢沉静下来,福德增加了,修行的功夫深了,那么在事里边就不乱。
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如果你事多的时候你觉得乱,说哎呀,好不容易我休息一会,这个时候一下子落停了,心有可能就什么,就懈怠下来,所以没事的时候心不空,你还能够念念地说,我得往生,当下要念佛,想着西方,不能够打妄想。这个思绪一下闲下来,有时候飘忽不定,无所事事,到处想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人皆如此。所以这里的定心就是指极乐世界的菩萨能够深深地住在这个念佛禅定中,没有丝毫的乱意,这是指的禅定。后面的爱法、乐法、喜法之心就是修的智慧,修慧行嘛。这个求法的时候心里欢喜,就叫做喜法,闻法的时候心得法喜,就叫做乐法,得了这个法心里欢喜,就叫做爱法,这里倒了一个次第叫喜法、乐法、爱法,正好换了一下。那么人家的这种法喜呢,他不是说像我们这里次第而得,是同步而得的,爱法、乐法、喜法之心,到这里就等于说,在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修这个六度法没有一点的过失,一点的退步,一点的偏差,稳稳地就是六度齐修,功德正等。那么这样修下来,必然就会有效果是什么呢,就是离过的功德。所以后面开始,就是讲他的由于修六度,所感召的这个果报是,灭诸烦恼,离恶趣心。
两个概念,灭诸烦恼就是离我们当下的烦恼,心地上的烦恼。离恶趣心就是离我们将来恶业的果报,没有三恶道,这叫离恶趣心。灭诸烦恼,离恶趣心,这是离过的功德,由这个功德,前面算是别说,这里总的赞叹,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大家看看,这个往生净土,这个法门是不是总持法门,这是佛说的,究竟一切菩萨所行,这一切菩萨不仅仅是指极乐世界的菩萨,十方国土里面所有的菩萨所修的行门法门,总括具足圆满在极乐世界菩萨的当下一念,功夫中就具足。
所以说,具足成就无量功德,这就是说你修成就以后,他有怎么样的本事呢,怎么去大行佛事,怎么去度化众生,总的来讲是成就无量功德,后面分门别类。大家来看,第一个得深禅定,首先是自己稳住了,那这种深禅定的话,大家不要理解成我们世间常讲的那个四禅八定,虽然四禅八定也包括在这个深禅定里边,可是这里讲的这些深禅定是不可测知的,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来讲,比如说华严三昧,比如说法华三昧,首楞严三昧,特别是念佛三昧,由定发慧,由慧能显通,所以得深禅定,住在禅定里面以后就能够发什么呢?发神通。
这里的诸通明慧就是指的三明六通,住在禅定里面能够显现,自己的这个通和明就会出来了,这是佛具足的三明六通。三明就是宿命明,天眼明和漏尽明。六通的话,再加这个神足通,还有什么,他心通,还有什么通来着,还有什么,天眼已经说了,宿命通,天眼通和漏尽通,这是最主要的,还有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这叫六通。那么这里讲的诸通明慧,不但具足六通,六通这是罗汉也能具足的,为什么佛叫做明行足,三明呢,明比通的档次要高。大家要明白,为什么呢,通的话,很可能他从现象上,现前能够观照,明的话,就是从头到尾究竟圆满能够彻底分明了了,所以这是不一样的,这里讲到的从得深禅定,而又诸通明慧。然后游志七觉,修心佛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七觉就是我们说的七菩提分,我们这个概念在前面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就是大乘的止观法门,从心地上来真正地修学佛法,迈向成佛之道,所以这叫做游志七觉,就是志向安住在这个七菩提分里面,比如说第一个就是择法,他善于抉择法门,等等这些我们就不细讲了。下面有一个,要引发的一个功德,就是成就佛的五眼圆明的功德。大家看,极乐世界的菩萨具足无量功德,下面这个功德是无量功德中的一种,肉眼清彻,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觉了法性。这里他们成就的这个五眼,跟咱们通常上的质量是不一样的,大家要知道,在我们这里如果说,一个凡夫修呢,你比如说肉眼就是肉眼,天眼就是天眼,是肉眼就是父母所生的这个眼。
那么这个肉眼他是见近就不见远的,见前我们就见不了后,见内就见不了外,这叫做肉眼,他因为有这个色的质量的障碍,我们过不去。天眼就好一点,因为四禅八定修的,这个眼远近都能见,没有色的障碍,但是他还属于在凡夫的层面,没有出三界。那么慧眼是什么概念,慧眼就是罗汉的境界,他能够见到这个空性,但是他只能见空性,不能方便地入这个差别有,所以这叫做慧眼,法眼是什么呢,才是菩萨的眼,他在见空性的同时,还能见到一切万法现象上的差别,入一切诸法,这叫做法眼。
只有佛眼,为什么叫做圆明呢,是无不知无不见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叫做佛眼圆明。那这里讲到的极乐菩萨们他成就的功德,大家看,肉眼清彻,靡不分了,就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他用肉眼就能够彻见无数世界的这个事,这里说到的清彻,有所明审,无不明了的,所以这里叫做,都能够看得见叫做靡不分了。天眼通达,他加了一个叫无量无限,那说明什么呢,极乐世界的菩萨能够见到九法界众生,分段或者变易生死的情状,我们这里的天眼的话,天人他顶多见什么,界内的,界内的如果是比他高的天他都见不着,比他低的,他才能看得到,说前一世死在这里,下辈子投生到哪,这个他有可能,但是极乐世界他能够见众生,从这死从那生,这里为什么叫做无量无限,就是他见的境太宽,众生太多了,叫做无量,他前后拉着这个时间,能够见的非常久远,叫做无限,这是人家用天眼功德就能见九法界的众生,
不是界内了,是这样的概念。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法眼是菩萨眼,这是次第上掉了个个儿,那么这里就讲到说,他的法眼殊胜能够观到所有众生的根性差别,这个众生该怎么度,先是给他点甜头呢,还是先给他个下马威,如果适合先给甜头的人,你先给下马威就把他给赶跑了,他不来学了。所以说他能够知道一切众生度化的方法,所知无有穷极,称之为究竟,也就是对这个三乘教法,五乘教法,点点滴滴的差别能够完全了然于心,这叫做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能度彼岸。这个真如法性,这个空性,不是罗汉的空性,是究竟大乘的真如实相,这样的一个说叫做能度彼岸,也就是能够见到毕竟无所得的这个真空,舍所有这个相上的差别,能够到平等无相,就是《金刚经》里面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够到平等无相的彼岸,叫做能度彼岸。但是这些功德还都是名目上安立的是肉眼,天眼,法眼,慧眼,唯具足什么呢,最后是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大家要知道呀,佛眼,那么从咱们这来讲,到了极乐世界佛眼的概念肯定是一样的,质量肯定是一样。可是在我们这只有佛才具足佛眼,极乐世界的菩萨,天人,只要往生者,能在这修道,当下就具足佛眼,这里的佛眼是觉了法性,是指的什么,就是中道实性,就开始见中道。大家要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你修得真正入到见中道的开始,登地菩萨才开始见中道见佛性。你在登地之前什么十信,十住,十回向依照通教的话都见不了中道佛性,都是见的什么呀,都是有偏颇的空性,而不是佛性,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佛眼中觉了法性,就是这个中道实性。这个见到是周遍无尽,所以叫做具足,佛眼具足,这是我们常说的五眼功德。我记得那会,传印长老,常喜欢写一个对联,就是办法会的时候在讲到什么:迎请千贤万圣,皈依五眼六通,就是指的大圣者的神通妙用,就具足三明六通和五眼圆明的这个功德。
这是我们讲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一个比较大的这个点,给大家介绍一下,五眼圆明的功德。有一个傅大士曾经写过这个偈子,赞颂这个五眼功德,说什么呢,天眼通非碍,天眼是通彻的,没有障碍;肉眼碍非通,肉眼就有障碍,就通不了;法眼唯观俗,就是菩萨的目光,锁定度化众生,唯观尘世里面的种种差别;慧眼直缘空,罗汉的慧眼只要见到这个无相之法,见这个空性;最后讲到什么,唯有佛眼如千日,一千个太阳 ,照异体还同,虽然照的整个的万法都是有差别的,但是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这就是他讲到说佛眼圆明的功德。我们今天把这个五眼给大家讲一下,就是这里要证明什么,极乐世界的菩萨以肉眼就具足了五眼圆明的作用,这是以肉眼来讲。
当然大家也不要有的听了以后,对这个问题产生认知,以为说五眼是不是长了五个眼睛,不是这样,因为二郎神长了三个眼睛,以为五眼圆明是不是长了五套眼睛,不是这样的,而是什么,用一个眼睛的觉受,他能见到这五种功德境界,这叫做五眼圆明,觉了法性,这是指的第一个功德,自己的功德。下面第二个功德,又是利他的功德。
大家看,所有的功德全部就是始终建立在自利利他,利他自利上面来。后面大家看,以无碍智,为人演说。这是第二个功德,利他功德,能够具足无碍的四无碍辩,为大众演说这个经法。然后再往下看:等观三界,空无所有。这是自利,怎么样,出离了生死了,不入三界六道了,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就是出三界,离什么,离生死行了,不在生死里面打转了。那么志求佛法,这是趣菩提行了,你看刚刚是以无碍智为人演说,是利他;这里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志求佛法,又是自利,下面开始,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这又是什么,又是利他,就不断在自利利他间成就佛道,所以大家来看,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最后总结了什么,从如来生,解法如如。
善知集灭音声方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些大菩萨,之所以能有这样自利利他的功德智慧,能够五眼圆明,三明六通都具足,都是从如来教化所生,才能够如此的彻底,明了一切万法的真理,皆能够如同真如实相一样,所以叫做从如来生,解法如如。这个解法如如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由于佛教化他,他由于能够解了佛所教化的这个法,就如同佛所得的这个如如不动的真如实相一样,所以叫解法如如。这里面应当从两个概念说起,从理解点上,一个是什么呢,他的这个解,就是理解,正解,悟解也罢,是从什么呢,不是误会的误,是开悟的悟,悟解,是从什么呢,是从如来教化出生的,所以这里讲到说从如来生,解知一切万法皆如,万事万物都是真如实相,这是一个理解。
二一个就是能够善知苦集灭道的四谛理,用音声来教化众生,这又是一个,所以后面有一句,善知集灭音声方便。大家对苦集灭道这个概念有了解吗?什么是苦集灭道,通常因为当时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在这个鹿野苑(初)转法轮,转法轮说,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给当时比丘讲法,所以我们就把罗汉修的法门,一般把它作为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了知苦,然后知道苦是怎么生起的,那么既然你知道生起的,你就断这个生起的源头,然后向往解脱,所以修这个诸佛的道法,八正道。那一般我们就误以为说,苦集灭道只有小乘才能够修,大家知道,苦集灭道这个范畴在罗汉声闻乘里面,确实它是属于他这个修学的这样的一个范式,套路吧。
可是整个所有的教法里面都离不开苦集灭道,大乘佛法里面也是如此的,那我要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大乘佛法的苦集灭道,你比如说,究竟毕竟空的这个般若空性,一乘法中。一乘法中我们怎么来看这个苦集灭道,它这个苦和集就不是说像声闻乘里说,哎呀,什么是苦呢,说你要生,你会老,你得病,你将来死,就是生老病死,对吧,然后什么爱别离怨憎会,就说一大堆,说了知苦,有这样的分段生死的苦,所以你要出世解脱。在大乘法里面的苦集灭道,它把这个水平给平移上来了,档次提高了,就像《心经》里面,怎么样,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么这个苦厄是怎么来的,如果《心经》里面的层面的话,只要你著相就是苦的,已经不在生老病死上这些层面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了。
你有一念执著生起来,一著就是苦,就是差别,就是分别;当体一念空,就是道,就没那么多,就是说这个一步一步这种差别次第了,就是当体就看你是,心念在一念觉悟就是正知,一念染著就是苦楚,就是这样的。所以《心经》里面也有苦集灭道,著相的就是苦的。怎么来的,因为你有分别,那么怎么去寂灭呢,就当体摆平我的差别相。最后怎么叫做道,无所得就是道,所以你看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最后无智亦无得,这也是苦集灭道的套路,所以大小乘是同在苦集灭道之下,只不过当时佛说的这个四谛法是专门针对小乘的层面,给他讲了那个层面的苦集灭道而已。所以大家不要把这个学法学得死执崖板,这里极乐世界讲的,善知集灭音声方便,就是说的大乘不著相法,是这样的,所以大家在这上面有一些深入的了解。后面有两句话叫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上午讲经的时候我还讲到,就是人家根本不爱说这些世间无义味语的话,聊个天呀,抬个杠呀,讨论点新闻呀,谈点时事政治呀,最近又流行什么呀,网上有什么好玩的事,前卫的词,总想弄这点出来,这都叫做戏论,叫做世语,世间的语言没有意义的,所以人家就是说,不欣世语、乐在正论。说的但凡一开口 ,必须有助于我们的菩提道业,如果没有这样的功德就不说,所以这个特别重要。现在我们很多情况下,已经就是说,特别太乐在世语了,不欣正论。有时候讲点佛法要配着说,大家知道什么叫配着说,你们能懂吗,就是想卖给他东西,要带点东西,带这个东西是居多的,为什么佛陀就制的度化众生的方法,还有什么同事摄,爱语摄,为什么呢,就是你得假装跟他一样的爱好,天天跟他混在一起,照着他的好乐,天天陪着他这样练,最后在紧急关头猛地给他戳一下,让他上一把,都是这样的。
所以叫做,现在我们说讲法,有时候再往里面带一点法,能够让你领略都不错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好世间法,大家的世间情越来越浓,出世情越来越淡。总归有一天,说了生脱死这个概念是没有人知道说这是要干什么,大家都听起来会害怕,又没人去提及,不去提倡,完了以后,最后佛法就只剩下人天水平了,没有人提及说是可以解脱的。大家对于佛法所有的概念,现在慢慢已经是这样了,认为所有的佛法的主要的旋律应该体现在什么,人天善法,慈善事业,你看这讲着讲着,弟子规了,什么这些孝道,孝经,讲起来,讲着讲着大家都弄这个去了,就不说解脱了,所以这非常要命的事,在《净土十要》里面的《西方合论》讲到说,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说一个道人就要远离这些世语,远离到什么程度呢,繁华喧闹这些歌厅,酒楼都不要说了,离得远远的,好说政事,朝务事处不要去参与,就跟老舍的茶馆里边说,莫论什么,老舍茶馆说什么,莫论国事,不要说这些,没意义。什么谈情说爱,风花雪月的什么小说也罢,这些诗词也罢,弄点文艺青年的范等等这些,也要远离。你好说个什么,空性的偈子,天天有人给我发微信里边,过几天他就好像参禅又开悟了一层一样,写几句话,好像似乎是又有新的体悟,这倒是也无妨。问题是你不能上瘾,你天天讲这些讲的,天天在那绞尽脑汁去写怎么开悟偈出来,你是真的开悟了吗?这也属于什么,到这就属于世语不是叫做正论。无义味语。就是好像学了点佛学知识,增长了点佛学素养,与你的身家性命,本命元辰没有一点相干都不要去听。还有什么斗名相,宗乘狂解,妄谈顿悟,轻视戒律,这些所有的这些言论都要远离,斗名相是什么呢,你记得几个,刚才我不是讲,五眼六通,他知道什么是五眼,马上就说,人眼,天眼,他特别背得熟,然后你不会,又问什么是六通,他又开始夸夸背出来,这就叫做斗名相。觉得自己很自豪,生我慢,不是说觉得跟别人分享一下,你不了解我告诉你,这都属于什么呀,不正论,都要远离。
所以你看一个念佛人最后说,妄谈顿悟,轻视戒律,什么顿悟不顿悟,你根本就悟不了,哎呀,我最近发现真的是凭自己的力量,根本修不出去。你稍微有点感觉,下次再去贪著想出的时候,又出不来,然后你又想往那缘,缘不到,最后烦烦恼恼一塌糊涂,你根本就上不去,没有自力了。印祖说的没错,我们通身有什么力,唯有通身的业力,没有一点力,只有借阿弥陀佛的力。所以这里你看人家极乐世界的菩萨,不欣世语,乐在正论。后面我们再往下看,修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灭。生身烦恼,二余俱尽。闻甚深法,心不疑惧。这两句话,就是指的修行诸多善本,他的根本志向是什么,大家看到了吗,人家修善法作为根本,他的志向是崇佛之道,崇尚佛道是什么,就是他是要成佛的呀,那大家对照一下。
我们现在也在修善法,你有没有考核过自己,你修善法为什么,你放生为什么,你印经书为什么,你去道场里发心为什么,你有想过吗?有时候我们天天都在做,都不知道为什么。甚至有的人,哎呀,我说很多时候真的存在这种情况,什么情况呢,我们说往生,确实他想往生,确实也要往生,求往生,这倒是真的。但是往生之后,他是不是目标明确说,我往生是为了成佛,都不一定,他没往那想过,就是志气都没提升到那,只想着说,哎呀,反正阿弥陀佛来了,接引我,离开这个世界,就不要受苦了,不要堕三恶道了,了了生死了,不知道说将来要究竟成佛。其实很多时候净土行人有的人都会陷到这里边,说往生是要往生了,他不想着往生以后要成佛,就是只有这个头一个档次,上不了第二个究竟,当然这也算不错了,反正往生了肯定会成佛,你就先往生再说吧。
但是大家要知道,修诸善本,我们的根本是要志崇佛道。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说,哎呀,知道一切法都是寂灭之相,大家看,知一切法,皆悉寂灭。这个时候就等于说,知一切法,皆悉寂灭以后,转到这个平等的寂灭之相上,那一般我们说的就是可以说,转八识成四智,这个时候心性就平等了,就是第七末那识的我执没有了,转成什么呢,一切法皆悉寂灭,就是平等性智了,法身是平等的,那么这个时候证到平等的法身的话,就会怎么样呢,生身烦恼,二余俱尽。生身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个有漏的苦报色身,就不会再投报了,就是生身是苦报,那么烦恼是什么呢,烦恼是苦因,既然烦恼苦因,生身苦报,都已经灭尽无余了,那么就等于说二余俱尽。如果能够到这个水准的话,闻甚深法,心不疑惧是什么意思,就是听到甚深的佛法再不会害怕,你们听到佛法会害怕吗,我告诉诸位,很可能我们怕得要命。
真正佛法来的时候,不是说我们坐在这儿稳势的时候,有时候,舍不下的东西,舍不下的境界,或者超越不了生死,这些时候真正来的时候,你那个时候,你害怕佛法,你都想回避佛法,不想用佛法来用,只想满足当下我执引发出来的贪嗔痴。你不信你回去或者从今天起,记住我今天说的这个话,从发生了什么事,或者什么境界的时候,你自己想想,四平八稳坐在这儿一听,那当然觉得殊胜了,反正又不用兑现,也不要动真格的。可是当你要动真格的时候,很可能我们就什么呀,为什么很多时候来了,不能够按照因果或者解脱的思路来思维,而要选择了轮回之道呢,就是我们害怕佛法,大家知道吗?这里讲到的心不疑惧,我们疑和惧,就不想用佛法把它解决掉,害怕解决了这个事情,得不到轮回中的这个现前的享受,所以很多时候你看,这跟把我们的真正的功夫,这给搅起来一样,你根本怎么呀,无处藏身的。
这里讲闻甚深法,心不疑惧。那么如果深法你能够解了,那当然就不会疑了,与这个深法你能够深入,那么就不会惧了。这就需要我们什么,有长时间的闻熏修习,常能修行,这样的话,我们再来看,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远微妙,靡不覆载。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该罗无外。你能够修到这地步的时候,你看,常能修行,其大悲者,那么这就极乐世界的菩萨,他的大悲大愿,这个常住在寂灭平等的这个理体中,来起的大悲妙用,能够化身千百亿的他方国土里面去,上供下化地去饶益众生,成就佛道,那么这个功德是非常深远的。这里讲到的深远微妙,也就是说,他度众生的手法啊,这里讲到的说靡不覆载,就是非常的广大,就像天能够覆盖一切,地能够承载一切。这是一个形容词,就是这样的功德。
大家想什么叫做深远微妙,什么叫做深远微妙,以前有的大德祖师,特别是专修净土的祖师,就给弟子们开示,他天天念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每天都回向,每天都发愿,就被他喝斥说,就你这本事,你还是改的念成什么呀?愿生西方净土中吧。这里的这个深远微妙,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深,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远,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微,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妙,这就是四宏誓愿。
所以能够这样的修行一乘佛法,才能到达彼岸,那么这个能够决断疑网,慧由心出,就是才能够杜绝一切怀疑,烦恼的这种束缚,智慧从清净的心地里自然流露出来,一切佛法包罗无疑了。所以大家看,为什么这里讲到的是慧从心出呢,你们知道转识成智这个概念吗?我们有八识,在转凡成圣的过程中,我们凡夫的识会转成圣者的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什么智,转什么智,知道吗?他转的智叫做什么呀,成所作智,成就自己所做的大量的这个度生功德,所以叫成所作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用这个眼耳鼻舌身,凡夫的这种对外在的交织碰撞的时候,到时候都是我们度化他们的因缘资粮,成所作智。那么第六意识是我们现在打妄想的温床。但是一旦我们修成圣者以后会转成什么智呀,妙观察智。
第七识,是我执的根本,有我就会有你,就会有不平等,有差别,远近亲疏,所以第七识转的是什么智呢,是平等性智,这个第八识转什么,就叫做大圆镜智,就是阿赖耶识,普照,照天照地,整个这个大圆满智彰显出来,就叫大圆镜智。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该罗无外。就是指的大圆镜智现前了,知道这个还有一句话叫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这可能大家就没听过,这个八识转四智,它就是,等于说我们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也在这个进行当中,你比如说我们发愿而去的时候,就是我们的五识,你得用眼耳鼻身意去思维信愿行,对吧,可是一旦往生了以后,就会转四智,这是同步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这个怎么转四智,你看前面讲到的说,等观三界,空无所有,虽然空无所有,但是为人演说,五眼圆明,四种辩才等等这些。
这就属于什么呢,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就可以去化身说法了。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就可以契机而说了,看观察到他,应该听什么法,属于什么根器,这就是妙观察智起的作用。那么这个第七识就是知一切法,皆悉寂灭。前面有这句话是吧,这就是转成平等性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就是后面讲到的什么呢,慧由心出,这个智慧都不是外在来的,是我们自识显现出来的,这里就叫做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这是最后总的,所以说能够说大圆镜智显现普照十方尘刹中了,所以叫做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我们再往下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这就是讲的这个菩萨,彻底成就了一个四智以后,所具足这样的功德,光明遍照超逾日月,清净无染之道,具足圆满。后面呢就是开始做一个非常微妙的一些比喻了,这里从雪山开始大家看,有一大段是进行比喻的,那么这个比喻也不是空设的。
比如说犹如雪山,这是第一个,看到了吗?犹如大地,犹如净水,犹如火王,犹如大风,犹如虚空,犹如莲华,这是七个比喻。我们首先要隔开看一下,这七个比喻,就是讲到极乐世界所证的功德,可以说是五分法身的功德,我们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五分法身是什么吗,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这属于佛的五分法身,佛的法身就是这么,这五分功德给组和而成的,不是我们这么一个色身,那么这里这七个比喻,前面的雪山是总的来比喻,五分法身功德,后面的莲华也是总的来陈词,五分法身功德,雪山和莲华一头一尾,是总的来进行一个,这样的表显五分法身的尊贵和殊胜,尊胜功德。
中间的这大地、净水、火王、大风、虚空就是表五分法身。所以大家来看,第一个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这就等于说,五分法身平等没有差别,就像一个清净无比的大雪山,这个比喻太妙了。你们见过雪山吗?真的见过吗,那怎么不说妙呢。这里用雪山来比喻五分法身,确实妙,如果你真是领略过这个,完全就是说没有人烟,整个就是白茫茫一片望去全是雪山,真是叫做照诸功德等一净故。我记得我们那会儿,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让去西藏去参学,那就是,那会儿就坐火车嘛,学僧都是坐火车,但是坐火车有个好处确实可以沿途这样,从什么翻过那个贺兰山,好像还有什么昆仑山,那么这个大山连夜,头一晚上好像是到青海,头一天,因为火车要坐两天。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整个因为走了一晚上了,大家都睡着了,结果那天,月亮特别圆,早上因为在火车上,我起的比较早,起的比较早,哎呦觉着说,车厢里面的灯都是暗的,就把那个车帘儿窗帘给滑开以后往外一看,哇,那个月亮照出来,整个窗外全是连绵的雪山,就这个月亮的这个月光一照,就是明明晰晰就是这里的,照诸功德等一净故,除了清净无染,没有任何第二念。就觉得说这个世界这个果报业力,这个世界的呈现,如此的微妙。所以有时候啊,这个业报召感那确实如此,人家在这个雪域高原,整个佛法的流传,这么多的比喻,你看从印度乃至到西藏都有这个能够看到雪山。但是咱们汉地没有,确实这个比喻是非常的贴切,就比喻这个法身的清净无染。你到了那儿,你自己都觉得说,都觉得自己脏,就觉得整个这个大山,就是连绵全是白茫茫的,刚刚下过雪嘛,就没有一点尘埃染著,这是指的犹如雪山,是总的来讲。
下面我们再看: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这是指的什么,比喻定法身尊圣,就是得甚深禅定犹如大地。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这是什么法身?谁能说一下,是什么,表什么功德?对,这是表戒功德,戒法身功德,持戒就如净水一样把你洗白了嘛。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心故。这是什么功德呢,智慧之火,烧烦恼心,所以这就是戒定慧。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这就是解脱,表这个解脱之法,行诸世界无障碍是什么意思,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断在刮,来来去去没有停滞的时候。
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着故,这就是指的什么呀,解脱知见,解脱知见的法身尊圣,就像虚空一样,虚空一样你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在这个虚空中,随机而显现,所以这叫做解脱知见法身。最后,这是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这就是指的前面这七个比喻,就是指的五分法身功德之体。后面开始就是讲这个法身的功用自在,既然得了这个法身,那么就能够起这个妙用,我们来看,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大的车乘嘛,能够自己用还能够载物,所以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
重云就是密云,浓,非常浓郁的云,兴雷致雨,打雷,也就是警觉还没有觉悟的众生,是这个功德。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这就是指的下甘露说一切法,利益众生,这个甘露为什么比喻,我们常说的甘露法雨,甘露法雨呢,就是把甘露比喻为佛法,叫做不死药,不死药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让你吃了当下(不死),很多人一听甘露丸,吃了就觉得,吃了甘露丸就长生不死了,现在我们不是有时候会给大家结缘一些甘露丸吗,有的大德来了。有人就问过说,吃了这个就真的死不了了吗?不死药是什么意思,就是让你脱离生老病死,不是让你活在生老病死中,保你这个烦恼永不灭,让你永远不死的。所以大家现在你看有的人,怎么就想起问甘露丸吃了就永远不死吗?你说你连秦始皇都不如了吗,秦始皇还要海外仙山去修炼一番,你顺便就拿这么一个药丸吃了你就想不死。所以这里讲到就是,这个不死药是什么,滋润众生的善根就是指的法,佛法,这叫不死药。为什么呢,有佛法就有办法,就让你的这个烦恼心死了,就让你法身活嘛,所以这里说,就法身而言叫做不死药。
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这是什么意思呢?金刚山就是我们一个小世界,一个世界里面最外围的大山。在《地藏经》里面也有讲,在这个须弥山为核心,外面不是有这个香水海,一重一重的海,一重一重的山,最外面的叫做光明山,又叫做铁围山,也就是这里说的金刚山。由于它是最为坚固的,所以这里用它来比喻,一切邪魔歪道不能动这个五分法身的功德,所以叫做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与诸善法最上首故。这又是一个比喻,大梵天王,大家想,为什么叫梵天呢,梵是什么意思,对,我们这里说到,勤修梵行,梵行就是指的清净行,无染行。
所以这里之所以能够在六道轮回中,你还能够升到大梵天做大梵天,就说明你的离欲清净,已经清净到相当的程度了,这才能叫做梵天呢。所以在大梵天的因果中,世出世间里面,善法他是修的最为第一的。印度人就把他自己作为梵裔,大梵天的子孙嘛,印度的四种姓非常严格,他们到现在还这种知见还非常坚固,所以当时佛陀出世讲什么,种姓平等嘛,那个时候就说为什么最后都叫做释子沙门呢,现在我们都姓释迦牟尼佛的释,就是所有的河流入了海了,都是同一个咸味,那么四种种姓都出家了,都属于释子沙门。
所以我们现在听一听好像说,当时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严格,大家对这个特别讲究的时候,你想提倡这么一个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释迦牟尼佛当时提倡的,说四种种姓是平等的。要不然最下等的种姓到街上出去了,别人都碰都不碰。就跟那会儿毛主席接见大众一样,我们都抢着跟毛主席握了手的人,回来他的手都要被握肿的。可是谁要是碰了这个印度最低贱种性的人,他的身体都没人碰,就觉得他太染污了,就这样的。所以这个婆罗门最高,他就是认为他是从大梵天这里,所以他们的语言也叫做什么呀,梵语。这里讲到的说,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就是指的大梵天修善法修得好。下面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尼拘类树大家知道吗,就是非常高大,又没有这个,那个叫做什么,像那个结。
咱们说竹子不是中间有结嘛,有的人树也有麻梨疙瘩是吧,就是长得特丑,这个树没有。而且这个树有一个什么,一棵树可以覆盖多少呢,上万平米的地方,就这么一棵树,这叫尼拘类树,在印度的话,这个树下面可以有容上千人在那儿休息,或者做这个聚会,所以这里讲到的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就是这个法身的功德能够普覆一切,一切众生。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这是又表达他的难遇功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优昙钵华,三千年才开一次,三千年一现,三千年一开花,一结果,一成熟。所以说这个花,你三千年才能见一次,好像比那个人参果都长,所以说,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是佛教里面非常重要的护法,有时候大家看到庙里边,这个三身佛供在那里的时候,后边不是有背光吗,后面的那个背光上面庄严上面,就有一个大鹏金翅鸟。
它口里有时候是什么,含一条绳子一样,其实那是龙,它最喜欢吃的就是龙,大鹏金翅鸟一天能吃五百个小龙,能吃一个龙王。后来,把龙都快吃完了,到佛那里去告状,才后来留下来说,不让它再继续吃龙了。这个大鹏金翅鸟在天龙八部里边,就属于其中的一部,叫做大鹏金翅鸟。那么这里讲到的,威伏外道故,虽然它是鸟类的,属于牲畜,可是它的威力是非常大的,它翅膀张开以后,现在大鹏金翅鸟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因为它是属于胜妙的这种色身,它的四大非常殊胜,比我们人殊胜,我们人要比它粗重。它的翅膀张开是几百万里,就那么大,所以说有大威力能够降服一切外道,这里叫做威伏外道故。
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依照五分法身的功德。大家不要走神了,我们现在还在讲极乐世界,诸菩萨所修圆满,具足了五分法身的功德,度化众生,打比方好比好比什么什么,在这个法上。那么这里讲到的说,如众游禽,就是天上飞的鸟呀,我们常听一句话叫做什么,雁过长空,不留痕迹的,就是说他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就像《金刚经》里面讲的,无所住而生心。虽然他度众生,实无众生得度,人家处于这个状态水平,所以说能够像飞过天空的众鸟一样,虽然飞过去了,没有留痕迹,可是虽然没有留痕迹,它在空中飞过去,就是这样的一个,所以这里讲到的说,无所藏积故,就是没有留下来执著,障碍,这叫做如众游禽。
后面几个就是犹如牛王,无能胜故。因为牛王在一切牛中,它的形色是最殊胜的。牛王的话在印度最崇尚的就是大白牛,你看《法华经》里面还说到说,有羊车、鹿车、牛车,最后出去是大白牛车,它的毛色非常的纯洁无染,像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是什么?紫磨真金色。就是指的这个,犹如牛王,无能胜故,是指的他的身形庄严。
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就是像象王一样。这个佛有一个比喻,佛陀有一个外号就叫什么,就比喻叫做象王,因为他善于调伏众生,所以有时候把佛就比喻作象王,这里把极乐世界的菩萨也比喻为象王,善调伏故。如狮子王,无所畏故。狮子一吼没有恐怖,菩萨的四无所畏,也是这个功德。
最后讲到,旷若虚空,大慈等故,摧灭嫉心,不忌胜故。这里的旷若虚空就是,整个这一系列的比喻,都是指极乐世界成就的菩萨,能够体用无碍,得了五分法身,随起这个妙用,在虚空法界为体,能够做这个大慈悲法界之用,就叫做体用无碍。
就是在整个法界人家是随心所欲的,前面的话可能说比喻叫做自利,那么这里说旷若虚空,大慈等故,用这一句话来比喻利他,还是自利利他。下面又是新一轮的自利利他了,大家来看: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暗。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为世明灯,最胜福田。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
那么这里这一段,就是,你看这里我们从这个摧灭嫉心,不忌胜故讲起,这是指利他的方便,就像具足利益别人的方便,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如果有嫉妒心的人是不能够利他的,你的自私比较重,不能够利他,所以这里叫做摧灭嫉心,不忌胜故。如果你想利益别人,你想人家比你好一点,你马上就不舒服,你能利他吗?
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这又指的自利的方便,一心一意地,没有厌足地去进修佛法。再下面又是利他,你看常欲广说,志无疲倦。这是说法的发心殊胜,你看,击法鼓,就是指的比如说闻慧,我们说闻思修,这里击法鼓就是比如说闻慧,让这个佛法教的声音能够远扬,所以说击法鼓,说法殊胜。那么建法幢就是指的思慧,闻思的思慧,幢是什么概念,就是我们大德修行有好多著作,为什么把大德们的这个开示著作论典,称之为法幢呢,就是他通过内自的修行,观照从思想上得到这样的一种心得以后,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叫做法幢,法幢并不是光指我们庙门口高高竖起来那个石头柱子。从修证功夫上,称性宣说出来的智慧之语,就叫做法幢,所以这里表做思慧,建法幢。
那当然曜慧日,除痴暗就是指的修慧了,能够开导众生之迷嘛,让自己修行,大家也修行。所以说,摧灭嫉心,不忌胜故,是利他殊胜,专乐求法,心无厌足是自利殊胜,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又是利他殊胜,利他殊胜里边分了闻思修殊胜,这是第一个,从自利的殊胜里边又是修六和敬殊胜,所以后面直接说,修六和敬。而且这个六和敬,大家知道,其实是自利利他同步的,就是把自利利他给结合起来。如果大家在道场里面有体验过的,就是六和敬对于一个修道人来讲太重要了,我们这里讲到的,身和你能够同住,口也和,意也和,你守持的戒律也和,你对佛法的见地也和,那么人家供养来的我们的利益均分也和,能够这样修行的话,最好的护法就是六和敬,在道场里面。
所以这里叫做修六和敬,然后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常行法施是又开始讲利他了,大家看以法为施嘛,极乐世界的菩萨就是三轮体空的水平,一直在持续着,所以人家不讲常行财施,常行无畏施,就是常行法施,那难道人家就不行财施,不行无畏施吗,行不行?依然在行财施、无畏施,但是始终是与般若空性之法相应的状态。就像《普门品》里边观音菩萨,供养无尽意菩萨说的是,仁者请接受此法施,其实他供养的是璎珞财宝,但是人家当体观照的就是三轮体空,所以这就叫常行法施。正好观音菩萨是极乐世界的菩萨,这就是代表例子。
志勇精进,心不退弱。这又开始讲的自利,你看前面利他,转而就自利。始终处在一个精进向前的一个状态,心力既不退也不会弱。大家想想我们的心一天要退多少回,要弱多少次,这退和弱还等于说你心在法上在道上,你感觉到力量不足,说明你还是想修,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在退和弱,我们在妄,就是妄,心时刻在妄。所以由于这样的功德,他就可以具足了化他的功德,又是化他,为什么呢,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因为自己具足了智慧了,所以让别人也能够产生智慧,这就是为世灯明呀。那么自己具足了功德了,能让大家来行这个福田,这就叫最胜福田,这又是利他了。所以从这一点讲,常为导师,等无憎爱,这是化他的,前面是化他的功德殊胜,这里是化他的利益殊胜。因为你以智慧开导人,所以人家尊称你为导师嘛。因为你以这个福德,慈善去滋润众生,所以说等无憎爱。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乐正道,无余欣戚。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自利利他的状态下,他的心态是什么呢,一心一意地住在这个正道之中,没有任何的欢喜悲切,说今天谁供养我多了我就欢喜,没收到供养了我就难受,度的众生多了我就欢喜,没人来听法了我就难受,所以这就叫无余欣戚,没有一点,如如不动的,在这种情况还能够拔诸欲刺,就是五欲的爱河见海呢,能够拔出来,以安群生嘛。功慧殊胜,莫不尊敬,大家都恭敬你,都尊敬你。然后呢灭三垢障,游诸神通。就是能够除去贪嗔痴毒,这叫做断的功德,游诸神通就叫行的功德,非常紧凑。
后面我们再来看,下面就是具体,既然具足了这样的功德,那他一定是具足力量,才能够使出来这种行持的这个妙用,下面就开始讲到的是诸力具足,所有的力量他是非常具足的。前面讲的是自利具足,大家看:因力,缘力,什么是因力,就是过去所修的一切善行,是因地所种的种子,对吧?人家那个种子已经种足了,种满了,所以支撑着这辈子,他的因力是足的,他显发的就不会退不会弱。我们现在为什么,就是过去的善法的因力没种满。其次缘力具足了,为什么,生生世世不离三宝,不舍善知识,所以说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叫做缘力,缘分也具足啊。
你看,有时候就是听到说想学佛的人,就是没地儿听法去。我就遇到好多这样的,在大觉世间、闻思讲堂里面,都是进来以后说,哎呀,以前就多少次了就想,就没有听闻佛法的机会,这个时候因缘才具足,这就叫因力,缘力。那么你光有因力,缘力,你没有意力、愿力也不行啊。什么叫意力呢?就是要发起无上的心,要出离娑婆,这就叫意力,要出离嘛。那么愿力就是发宏誓愿,或者往生西方,这就是起行之愿,这就叫愿力呀。既然有了意力、愿力,那么你还得有方便力,常力和善力。就是第一个方便力什么,你不能蛮劲去修啊,大家知道,要善于抉择法门,你要有这个加行,正行地去修,这就叫做方便力,也就是你得抉择的法门契合你自己,能修得了,能受用得上,不是瞎跟着,一跟风地去,不闻不问地去跟风,结果最后自己根本就弄不明白。这就叫没有方便力。
常力就是什么呢,我们不能够持之以恒,人家能够持之以恒,依法恒常而修,就叫做常力。善力是什么呢,依法正知正见而修,这个最重要了,我们有时候听正法听的我们修邪了的很多。就是昨晚还有人依然问我,说师父你说,这《地藏经》已经读了三年了,是不是不应该读了,不应该在家里读,应该在道场去读,不应该在晚上读,应该在天亮的时候读。没有办法,没有这个善力。
后面叫定力、慧力,修心成就了以后,你修止观,你修止成就了,就叫做定力,修观成就了就叫做慧力,这是从自己的上面来讲,自力具足,自己的力量具足了。自己的内力具足了,那么会引发后面你看,多闻之力,你去从这个闻思上去多闻,然后起行开解,多闻之力具足了以后,就能够行分别上具足,那么就开始戒、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力也具足了,这就是从所知的解,所引发所起的行。
那么后面第七门就是什么,正念止观、诸通明力,这又是属于自利,自己得到。正念是什么呢,就是刚才讲到的,入到真如实相寂灭平等法中,这就叫做正念。那什么叫做正观呢,就离开贪嗔痴邪见之法,这就叫正观,诸通明力就是前面所成就的,三明六通五眼等等这些,这就叫做诸通明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这是自利。后面又开始利他,如法调伏众生之力,怎么个如法调伏呢,因为我们现在有时候不如法,你们也有调伏过这个同修,希望他听你的,跟你来学习佛法,你要么就是说不过他,要么就是冲着他发火,纵然他一时不跟你一般见识,但是你根本没有把他调伏。这里讲到的如法调伏众生之力是什么呢,就是说一个是摄受,一个是折服,你的心如果说如如不动的,而现这个色身,外相,这就叫做如法。
那么你用这个慈悲去摄受,或者勇猛去折服,这就叫做方便调伏,所以这里讲到的,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所有的这些力量都能够具足。然后才能说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这是自己的功德殊胜,下面什么呢,为佛所赞叹功德殊胜,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称叹。诸佛来赞叹他。那么第三个是究竟大乘殊胜: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后面的远离声闻缘觉之地,是超越二乘殊胜,这不要说佛在这里讲到的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你看,咱们今天也是就这么,可以说根本就不敢把它发挥开来地讲,就这么一气这样贯下来,都觉得说太殊胜了,贯的我们学习都学的觉得目不暇接,心念都跟不上。
但是人家在极乐世界每天的修法就这么多内容,成就这么多功德,具足了这么多法门,都在一念之间呀。所以大家想想,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这就是极乐世界所成就的功德。所以大家真的是各位同修,你看就是佛讲法,祖师们翻译过来,从头到终你说有一个不明确的,无端的这些多余的话吗?一直就是自利利他,利他自利。
然后层层递进,要么是五眼功德,要么是三明六通,要么是六度齐修,要么是一念具足这么多利。比喻都是排山倒海一样的这样的给你一气呵成。就佛讲法,大家要知道,这可不是当时佛说,在安排怎么去,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编,结尾怎么结束,这是他现前讲的法,他当时可没有准备,或者写稿子,或者怎么样,说按次第在那儿念。现前讲的法,都能够如此的如法,这就叫佛的智慧,大圆镜智。把极乐世界,一个是那么从释迦牟尼佛来讲,他是现前讲的法。二一个这就是极乐世界当下修的世界,就是人家的世界就这么个情形,所有的菩萨就具足这些功德,由于是他们在真实地修,在真实地操作,在真实地受用,在真实地得到,那么这个由释迦牟尼佛真实的所见,就由他真实的所言,一直我们真实的翻译过来,流传到我们现在,还在里面找不到一点不真实的内容,或者有漏的地方。那我们除了信受,还有什么本事呢?那这一段,今天这个时间也正好,刚好把这一大段给贯完了。
下一次我们开始来讲就是说,从这开始我们一直在讲极乐世界的好吧,对吧,综其所上,这么一大版块,尽举的都是弥陀佛国的殊胜之事。为了什么,劝大家往生。下一段开始我们就要讲到婆娑世界的情景,也就是说极乐世界好,极乐世界好得好死了,婆娑世界坏,坏得坏透了,跟大家说,坏透了,下一场,预知怎么个坏透法,就下回分解,现在我们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20] 本页[21] 下一页[22] 尾页[27]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31  更:2021-08-18 22:13:4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