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 正文阅读 |
[佛经]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第19页]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27] [放入我的收藏夹] |
(第十九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各位我们今天是《无量寿经》的第十九讲,内容也已经过半,今天开始就是讲下半卷《佛说无量寿经》。应该这一学期尽量能把这部经典能够圆满。越讲到最后,觉得每一讲都特别的珍贵,也不知道,这是生起一种妄想,觉得说现在好像说赶紧把根本的(净土)三经能够讲完,再没有讲就没有机会了似的,是不是快要往生了一样,就觉得确实不容易。而且再一个觉得,当时释迦牟尼佛世尊在印度,不管是灵鹫山还是祗树给孤独园,讲这个净土三经也真是不容易。因为就是佛陀在世所面临的这些弟子也罢,信众也罢,当时听这个净土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事的时候,都不是人人都能够听得进去的。纵然能够人人听得进去,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成就的,也是看自己的因缘福德了。 所以有时候想说讲来讲去讲什么呢,反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也在,大势至菩萨也是西方三圣,就在西方,就这么个事。那大家愿意往生,你就好好念佛,那么如果说不想往生,不信这回事那就继续轮回,反正法界就这样子的,各走各的路,上上下下各循各的门。我们能够在这里讲法,所有的意义就是说替他老人家再多说几句吧,万一说的多了,有的人本来不信信了,或者本来不那么信得厉害,慢慢信得厉害了,本来没有好好念佛,突然间因缘福德增到了以后,开始念佛,这些都是说不上来的。 因为从我自己来讲,从接触大众同修来讲,这修行真的不能用善恶来看。你有时候可能觉得说,简直是一个业障种子,但是他突然间一反转,真的能够精进得,甚至要比修了好多年的突然间进步一大块,甚至超出来。也有的很可惜,这样学着学着,修着修着,退了道心了,没有力量了,没有志气了。甚至信心都退了,这都是什么呀,就是自己阿赖耶识里边的解脱种子菩提种子不够。你看上去外缘引发的,觉得说是这个事情,是那个因缘,其实根本上而言就是自己的善根福德不够。 那我想我们的共业福报还在,今天又可以宣开《无量寿经》的卷下,这算是又一个新的篇章。请大家翻到七十五页,《佛说无量寿经》卷下我们一起来读,这次读的长一点,从七十五页佛告阿难开始,一直读到七十七页的第二段,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就是尔时世尊而说颂曰,我们不读了,这两句不读,一直读到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就可以了。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于彼东方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好,大家看到了,这段经文是一气呵成的,包括下面的偈颂,我们在讲的时候,这个结合得非常紧密。为什么呢,他开始所讲的是说,十方有缘众生,其有众生,生彼国者,都同往极乐世界,这是一个总的一个状况。那么后面的三辈是次第的辨析一下往生的因果。 但是在辨析之前,他统共就是在前面的交代中,有一点是没有疑惑的,这一点是什么呢,就是只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全部都住于正定之聚。这是我们在下卷开始的第一个内容,一个关键词。很可能我们在此之前,也在愿力里面,或者其他的经典里面听过这个概念,说到了正定之聚就是不退菩萨。那么它反映出来一个什么状况呢,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没有邪定聚和不定聚的众生。所以在讲这个概念之前,首先我们看一下,就是佛告阿难开始,一直到七十七页的次如中辈者也,这一大段经文其实反而是摄受下根的人同生彼国。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比如说咱们,咱们里边还要分三辈,在《观经》里面也说到九品,这都属于下根人。大家看,后面我们刚才读的最后一段你看,于彼东方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这是菩萨,也就是在他们所处的国度里面世界里面,已经修成菩萨的境界了,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也就是所有的,除了东方之外的南西北国土里边皆是如此。这一段其实是讲到摄受上根人全部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后面我们再一想,就发现原来如此,上根下根凡夫圣人全往极乐世界去深造,总持国土。所以说,这里是摄取的下根人,其实是正面告诉我们所得的利益。那么后面这一段摄取的上根之人,是正面表示给我们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太殊胜了,增加下根人的慕求心态。你看,先是对我们之机,说有三辈的往生资粮,后面说他方国土里面四维上下,那么多的世界,修成菩萨境地的全往那儿走,全为了去亲近阿弥陀佛,听受经法,宣布道化。 所以我们把这个总的层次先把它定位好。然后回过头来大家再来看,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我们到现在,在此之前也讲过,大家对正定聚有一个概念吗?什么是正定聚?能明了吗?这个依照着我们祖师们给他进行的一个判别,前面我们讲过说,毕竟证不证悟,有没有证悟,或者有没有因缘证悟,这是看他的这个,比如说邪定聚或者不定聚,看他的因缘而定的,这里我们依着净影慧远法师在这上面,在教法上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邪定聚,什么是不定聚,什么是正定聚。如果我们依着咱们常说的声闻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乘,依照着小乘法来讲的话,你还是一个外道就是没有入佛法之前,或者说你入了佛法了,但是你是一个常流转轮回中的凡夫,在这个质量层面生活的众生都属于邪定聚,在邪定里面。 定是常在的,就是在这里面打转出不来,定力还很深。出这个邪定就入正定了,这是第一个。那么第二个,如果说他听闻了佛法以后开始修行了,大家听到一个概念叫做五停心观,比如说慈悲观、不净观、数息观等等,他选择这么一个,或者修四念处,总相念、别相念,或者修的慢慢地往出世间走,暖忍顶世间第一等等,这些都叫做不定。为什么?就是修着修着,他会修上去又会退下来,有进有退。一直到暖顶都有退,到了顶位还有退,到了忍位以后,在善根里面都不会再退了,就是说虽然是凡夫,但是能把善根修到这个高度的,再不会退的,再堕十恶业,堕到地狱里边。那么这个时候叫做不定聚,在忍位之前,一直到暖顶。 大家不了解了,这叫做外凡,从声闻法。那么只有到忍位以上了,坚固不退,就是永远不会退了,再造恶业了。只往上修,一直修成罗汉,或者预流,乃至到罗汉,这个才叫做正定,这是小乘法。如果从咱们大乘的佛法来讲的话,什么情况下叫做邪定呢,只要你在人天之下,就是你得不到人身,升不到天道,在这两个指标你都不达标的话,那就堕到三恶道,或者包括修罗堕到四恶道,也算一个不好的状态,这个时候就叫邪定聚。那么你生到人道或者生到天道,他是不保证你一直能够保存在这个,或者往外修,有可能还会往后退,一会儿又轮回下去,一会儿又升到天道人道,这个时候就属于不定聚。除非你开始修菩萨道,修得开始从十住起,开始入到十住的第一个住了,这个时候叫做正定,不会退,这叫做正定聚。 所以大家来看的话,总而言之,不管大小乘教法,这都有邪定、不定和正定。可是,他们对于正定的判别的话,基本上都是说有点保票,在修行的途中已经能够慢慢地到了一个巩固的地步了。但是相对这样比较而言,只要往生净土,不管你是凡夫还是圣人,是大乘还是小乘,不管你任何根性,大家要记住啊,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会趋向于涅槃,一定会趋向于善行,不会修恶法,一定会能够生到善道,一定会修行六度法门,一定能够得到解脱。所以,就这一点来讲,彼佛国中,无有邪聚,及不定聚。那我们都知道为什么在下半卷的经文,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呢,大家要明确了,真正如果说我们是为道往生的话,极乐世界的根本功德,虽然前面说到种种的庄严,七宝池也罢,八功德水也罢,道场树也罢,楼阁到处可以见到他方国土等等诸如此类,可是一个根本的功德就是,所有的这些项目,都是为唯一的核心宗旨所服务的,就是为了入正定聚,只有能够入到正定聚,才能够入涅槃,能够成佛道。 大家想想,我们也有这个经历,为什么说入正定聚这么重要,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说大家都是修行人,都有用功夫的时候,但是这个状态不一样,有时候正念就强,相续得好,精进勇猛相应得多。那么这个时候感觉到说,照这么修下去的话,不要说开悟了,或者说登菩萨地了,成佛都觉得这快得不得了,你状态好了,有时候说,就这么下去这还能了得,真的是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就能得一心不乱,甚至得念佛三昧,有时候这种状态是会出现的。可是问题是什么呢,过个一天两天算多的了,一个两个小时有时候还算多的,可能念念相差的刚这么上来,忽地一下子就没了,这个感受没了,这就等于说没有定聚。 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住在这个最佳状态的话,真的为什么说发心如初,成佛有余呢,那是真的。就是一个凡夫只能够有生以来,住在你修行曾经达到的最佳状态,确实成佛很快,甚至一辈子就可以。可是问题是什么呢,它就是有这个不定和邪定,不断地占据了你大多的时间。我们现在心上用功不是也是如此,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能够始终入到定聚里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就是说所有的时间不再有邪定和不定,唯一的就是最佳状态。大家比拟一下,如果我们成功地往生到极乐世界,其实就是只把你的最佳状态给你呈现出来,没有一般和不好状态的出现,就这么一个概念。所以这里讲到说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因为有这么一条,你看后面才说,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功德不可思议。主要就是他能够让这样的邪定聚和不定聚的众生,直接转到正定聚里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才打保票说一定会涅槃,一定是修善行,一定是生善道,一定是行六度,一定是得解脱,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那为什么说能有这个不退正定聚呢?咱们这部经典里面没有这几句话,我把它这里抄出来,我们大家学习一下,在其他的《无量寿经》版本里面讲到为什么呢,一个是心无虚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行者,他心里都是直心正念,大家仔细体悟,什么叫直心正念?直心正念来讲就是他的念头,他的善法,他的道用质又好量又足,就是直心正念,念念回向发愿往生是非常坚固的。可以说从时间上来讲,占据了全部,不是说咱们一会儿有,一会儿无。从空间上来讲的话,也是念念无间,不是说咱们说,在道场里面的话听法精进,出了道场或者不在三宝缘里边的时候,到了红尘里边马上就力量弱了,所以他这里说心无虚妄,就是说直心正念,念念都能够回向坚固。 第二个位没有退转,咱们刚才说的,他就只进不退,只进不退的话,那么这个果报毕竟能得。第三个最重要的是功不唐捐,所有修的善法不会浪费掉,那我们大家想想,咱们这儿修的善法会不会浪费?会不会浪费你觉得,三世冤是什么来的,三世冤再换个说法其实就是浪费善法,就是这一辈子确实修得还很辛苦,很付出,可是如果你成就不了,到不了不退的点的话,到了第二世就成了人天痴福了,然后你又把控不住了,就在那儿享人天痴福,然后造业,第三世又堕下去了,这就把这一世的善法给浪费掉了,就叫做唐捐了善法。唐捐,普门品里面有这个词,就是白白地做了没有享受到,就这么给消费过去了。所以说在极乐世界善无唐捐,就是不会白修。所有的善,不会有三世冤,不会有善因感恶果,咱们这儿有时候因为糊涂知见不正善因感恶果。所以这里才讲到说能够入到正定聚中,由于这样,所以这么多的佛才能够出面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后面大家来看,你想,我们在咱们这儿修行,你作为一个众生,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你要修到一个正定聚的话,虽然是有进有退也十分艰难,但是当然是可以的。可是你必须要入到菩萨位的行者,这里的诸佛赞叹不可思议的功德在哪里呢,就是成功地让一个还处在邪定不定聚,这样一个轮回中的凡夫众生,转至正定,这里赞叹的,再再告诉大家,就是因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特别值得引起十方诸佛皆来赞叹,因为很可能在他方国土里面没有这样的待遇。特别是下面的几句经文,就是正面的描述往生之因了。既然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往生之后是这么一个功德,那你还得往生之前怎么往生呢,非常巧妙这一段就嵌进去这两大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你看: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就这么一段话。 这就是说,十八愿还记得吧,四十八愿的核心眼目,十八愿里面还说乃至多少念,对,还乃至十念,到这里诸有众生,大家要读懂,闻其名号,就知道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信心欢喜了,乃至一念,为什么说乃至,那就是说十念、百念、千念,念念念,尽形寿念,这都在里边,但是最低的乃至一念你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就这样的。所以大家看这一段经文,每一段经文就次第是如此的严谨,这就是佛的圣言量。前面告诉我们往生之后的这一个主线脉络,后面告诉我们,当然你往生了之后,你才能享受这个正定聚,那告诉你怎样往生,前段是称赞入正定聚,后一段是告诉我们易往生其国,就这样的一个,从此到彼,皆是易行难信之法。就这一段这是下半卷的经文,一开头就透露这么个信息。大家再一次地要体悟这句话呀,这是佛狮子吼声发出来的真实之语。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哪怕有一念的回心,往生极乐世界都可以。大家看为什么这里比十念都少乃至一念呢?祖师们有的,因为众生的根性,有的祖师们判别的时候,就说临终的时候是十念乃至一念,但是大家看到其实这里并没有,经文里边有说临终吗,没有讲到临终,那就是说,直白地告诉我们,至心信乐乃至十念,乃至一念,回向发愿,就能够往生。 就大家要从这上面,我们要透过去才行,那怎么从这个上面去透过去,就这一念,首先我们要了解一念的概念。为什么说一念都能够往生呢,从理上来讲,下面这个解释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听明白。从理上来讲,但是理上的这个道理,现前我们现在还可能相应不到,不能够完全理解到,只是从文字上这么去随顺。从理上来讲大家想,如果一个学佛的行者,他真的能够一念与此能够信入,就是这个信心能够入这个一念,那大家想想,还需要什么功勋呢,就一念生起了愿生西方净土中,大家想还需要什么功勋呢。为什么呢,你想一切众生,从他流浪生死开始,我们现在也在流浪生死,现在一直就这一念,还有第二念吗,大家想想还有第二念吗?谁有第二念,从轮回之后到解脱之前,哪里有第二念,生生世世轮回造业,从因感果,就在这现前一念中展开了无边世界生死轮回,还有第二念吗? 那么如果你从这儿能够一念信入,整个现起一念就圆满了,还需要什么功勋呢?从流浪生死到成等正觉,起妄之后归真之前,哪个能离开这一念,还有第二念,没有了呀。所以你看禅宗上面悟开了以后,整个就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就没有时空概念了,就这现前一念。在《大智度论》里面说行般若波罗蜜者,就是行般若就是修法修禅修的人啊,说这个一念念力不可思议呀,能够修得心清净,早上讲《楞严经》也是这么说。那么你真是念什么来什么。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念佛,即佛是心,即心是佛嘛,那这个时候你还有说我在念,在念他,或者说现在在娑婆念,将来要念得要往生极乐,没有内没有外,没有解没有缚,整个山河大地,现前一念,都是阿弥陀佛说法一样的,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这上面,你有个是也没有,非也没有,正也没有,对也没有,错也没有,全是这个大光明藏,就从这个道理上能够信入,就不需要其他的,这就叫一念。这是从理上来讲。再退下来,我们就要从事上来过了。 否则的话,一听理上来讲,那有的人就说,诶呀,既然乃至一念,那好,那我们就好好地找个时间,到最清净的一个庙里,美美地把这乃至一念过一遍,我调治得自己最清净,什么也不想,用最真最切的心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回向一下,好了,从此以后,我就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疑,造业,我看看能不能往生。大家想,如果这个人,假如果说怀的是这样的心态,他这一念,是念佛多呢还是烦恼多?刚才我们讲了,入妄之后归真之前,全部不能够离开这一念。但是在这一念里边,你只有用生灭妄想心,就在这一念里边,用一刹那心打了这么一个自欺欺人的妄想,然后剩下的我们感觉到是时间,还有其他的想法,其实还是在这一念里面,剩下的念里面所有的空间,你都用来去杀盗淫妄,那这能叫做乃至一念吗?这连个零点零零零一念都算不上,只是你一念一个刹那的妄想而已呀。 所以大家从这上,事上想里面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把信心欢喜抛之脑后了呀,至心回向不在其中了,所以还不是叫做愿生彼国之人。所以大家从理上来讲的话就是这样,那么我们怎么从事上把这个理能给添满呢,因为我们凡夫现在还证不到现前一念的全体显现,所以我们的念头不断地有分割性,其实昨天、今天、明天都是现前一念,但是我们就感觉到昨天在昨天,明天还没有来,就把它给割裂开了,虽然它本质上没有分开,但是我们割裂开了以后就有前后的分别。这个时候,祖师们才给我们开示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都在这一念之中,所以念念念佛才叫这一念圆满。 能明白吧,我这么讲。这才叫做理上谛信,事上行持,完美结合往生西方。所以,大家说确实就是一念至心回向就可以往生。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大家想想,如果说至诚一念皆可往生,那凭什么往生呢,大家想,念念至诚一念往生,那就说明说,只要他一信以后永不再疑,常常发愿回向,对不对。那么念念都在阿弥陀佛,那就等于说,全体现前的这一念,都在他,都里边已经充满了他现前的信愿之力量。都在这一念之中,尽形寿一念,那就等于说,他已经把现前这一念,他能够得着的全部用这个添满了,这是什么效果,我们现在就是谛信不了嘛,所以还要积累这个修因,从因果福报上慢慢让它去饱满,所以大家不要在这个法义上去觉得说有割裂。因为我也碰到这样的人,他说既然经里面一念往生至心回向,我就念一句啊,问题是,一个是你在试验佛一样,二一个,你念完一句以后,你还在这一念之中,另外一念中其他的念就没了。 如果你当真这一辈子尽形寿就是要往生,这也叫做乃至一念,这个一念就贯穿你整个念念的过程,就可以往生。所以大家想,这就佛已经告诉我们了,就这么个往生方法,就这么简单,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只不过这里面讲到了: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个在前面的愿文里面也说了,因为五逆,它毁这个世出世间的福田,因为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那么世间的福田是父母,出世间的福田是三宝,所以这个是破世出世间的福田大逆,所以不能够生。大家想想,所以你看,诽谤正法和造五逆罪是不是也是一念之力?他一念里面被这个法给占据了,所以他就回向不起来了,不能够信受。当然关于五逆诽谤正法,所有的经典里面也是一致的。可是在《观无量寿经》里面甚至讲到说,只有诽谤正法的人往生不了,五逆的人能够临终的话也能够往生。 这个咱们可以从两头看,两头怎么看,约人而言,就是约这个本人而言有两类,一个是已经久发大乘心的人了,生生世世积累大乘发心,但是他这辈子遇到违缘了,他造了恶业,造了逆罪了,比如说《观经》里面的阿阇世王,但是这个阿阇世王虽然造了逆罪了,他最后一定是有重悔,比这个力量更大的悔恨心,发心求出离,这样就能灭这个重罪,所以也可以生。《观经》里面就是这么个意思。但是有的人从来没有发过大菩提心,而且这辈子又现世造了逆罪没有重悔,那这一类人他不能够决定发生西方的心,所以说当然就生不了。这是本经和《观经》里面因为有差别,我们往一起会就可以了。 那么从行上而言,这是约人言,如果从这个人的修行功夫上来讲的话,他修行有的是修定,有的是修善,如果你能修成定力比较好的人,虽然造了这个逆罪,但是比如说他能够最后把《观无量寿经》里面十六种观法,正观的善根能够深深地观进去,那么确实可以除灭重罪也能往生,《观经》里面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有人造了逆以后,他并不能够修这个观佛三昧,念佛三昧,所以他虽然只做了一些其他的善法,不能够灭罪,也往生不了。所以五逆罪能不能往生,我们在这个上面从人而言,从行上来讲,都是有这么一个差别,这是净影慧远大师判的。当然我想我们来学习净土法门,就像印祖判的一样,临终生悔都可以往生。再者说了,既然我们都是号称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了,那你就想想,就不要造五逆罪了,这个五逆罪这杀父杀母谁能杀的下去啊,你现在已经明白这个道理,咱们不造五逆罪,管他五逆往不往生,我们也不在这上面论,反正我没有造五逆罪,那肯定就已经在这个往生之列,这不就好了嘛。 所以大家来看,这是这一段经文。从整个这一小段经文来看的话,第一条就是说彰显我们生到极乐必住正定聚,让大家去生这个慕求心理。第二个就是十方诸佛皆共赞叹闻名者皆能往生,增加人的去心,就是去到极乐世界的好乐之心,增加我们的去心。下面开始是,佛告阿难,下面就要正辨往生之业,叫人往生,叫人修往生,三辈。我们大家来看,还是依着这一念的功德,念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下面开始就是要讲到三辈。那么三辈来讲的话,其实前面把往生的因行,就直白地这么告诉了大家,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这里为什么又说上辈下辈,是从这里开讲方便接引才有三个差别相,让根机上面的人不同,随自己的能力而趣入,你属于上辈也罢,中辈也罢,下辈也罢。特别是跟大家说一下,以后我们有时候出去学习或者跟别人讨论起来,常会把三辈九品合在一起论,我要告诉大家,有时候三辈九品是指的《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上品里面的上中下生,中品里面的上中下,下品里面的上中下,那么上中下品属于三辈,那个跟这里面讲的不一样,不要混淆了,那么九品是指上中下各有三生九品,这叫做三辈九品。有时候又是把《无量寿经》里面的三辈和《观经》里面的九品合在一起,这里边叫做三辈,那里边叫九品。由于这个叫法次第好多祖师们在判别的时候,也有的想把它会合在一起,然后还最后讲到说,上品往生的是怎么怎么样的人,下品又跟《观经》里面又横向去会通,其实我们觉得大可不必。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看《观经》就是《观经》,看《无量寿》就是《无量寿》,总归这里都是一些往生的条件,那么我们随自己的根性能够趣入到其中占住一条一例,就能够往生,不必在这上面横向,有时候反而滋生一些是非和疑惑。因为佛当时讲法的话,光这个《无量寿经》也不是讲了一遍,所以在场的人是什么样的根性,他都要照顾在场的人,那时候也没有音频,也没有视频,就是现场给大家讲而已,所以肯定是跟听法众的根性有关,有的好繁,有的好简,有的好难,有的好易,所以才这样去划分,我们这样理解就可以了。大家来看,这里我们看,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第一个,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看到了吗,上辈者专属沙门,出家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 大家看,这里我们首先了解到,上辈专属沙门。这又不得不说一下出家的功德。大家想,我们一切的众生,都是因为有爱欲故,有这个幻身,幻相之身,那么由有幻相之身呢,你这个身体得有外在的世界来承载你的身体,就得有国土,有了国土以后,这个幻身在国土里面,慢慢地,我跟你对峙,我跟他合不来,这三三两两弄成一起最后就有了家舍,以至于我们现在就有了这么一个大麻烦,就是有家。好像我这个话很反人类反动似的,可是大家要知道,就算我们这个世界,一开始没有家庭这个载体,光音天下来的人,谁跟谁都一样,连男女相都没有。慢慢慢慢发展发展开始有了自私心了,有了男女欲了,就结合成家了,最后结合成家都不化生了,全部成了胎生,那就死死地绑定,就是一个大麻烦。为什么说这里叫做舍家弃欲,因为你有爱,那么爱渴净了,爱欲净了,幻身才能净了,幻身净了,这个国土才能净。 所以说在《般若经》里面也讲到说,菩萨摩诃萨志性好游诸佛国土,应远离居家。你看我们现在,我最近还知道有一个装修的公司叫居然之家,就是让你觉得,哎呀,好嘛,家里面温馨嘛,这里,故知出家为净土的正因,因为他能够第一个最难的就是远离不净,出家的功德。所以现在诸位都是有家有舍的,我也不是反对你们,但是我们知见上要知道,回过头来看看家,刚才讲了,本来是没有这个概念,互相贪著,因缘成就,有了一个家的概念。那么大家想想,有了这个载体以后,这个家的功能对于我们轮回来讲是它十分有利的。 它生生世世绑定这个,相续我们结伴轮回,大家结伴轮回,那一定走得比一个人孤独走更好,更保险。为什么,反正你不想轮回了,我还要找着你让你继续,我不想了你也来找我,这不是有的夫妻就是这辈子这么活着,一个要修,一个觉得不行,你修成这样了日子还能过吗,这就障碍啊。所以说,就轮回来讲的话,这个家的意义是很大的。所以说家对于轮回的帮助有多大,出家对于解脱的意义就有多大。这是明摆着的事,一定是正比量的。所以所有的佛都是弃国捐王而作沙门,才开始他的成佛之路,大家要了解。 特别是我们现在讲到出家,咱们也不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经典里面的开示说沙门的功德,出家修行就像在水里行船,在家有时候就像在陆地里面划船一样,确实比较难。你想好比一个人,你说一个福慧资粮,从过去世来讲,你得有这个亲因,你能够这辈子成功出家,我想想这辈子我为什么要出家,难道说我这辈子使了多大的力量,把我成功地弄出来了吗,不是的,到了那个点,全凭过去栽培的业力种子,愿力种子,不知道哪个善知识,大概是我师父吧,就教导了我一句,你发愿以后要出家,很可能曾经也没出,这辈子就出成了,就到了这个点上。所以首先从过去世让自己事实上成为三宝之一,没有这个亲因,没有这个大愿是到不了的。你把这个缘了得不能到差不多清净的份上,也是出不了,出不长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功德。确实也有行作沙门(心非沙门),但是好景不长的,他宿世的因缘显现,他没办法了,又给拽回去了,又倒驾慈航去了,乘愿回去了。 现在你看,那到了三宝里面,为什么说这个功德大,还真是,我现在仔细想想,不管你主动的被动的,你每天必做佛事,造的都是三宝业,发的都是三宝心,结的都是三宝缘,你没办法,你想弄一点俗情不给你机会。你说像我这样的,假如果我说我现在不想修行了,没办法呀,昨天星期天,早上要去放生,那么多人等着,必须你去放生,下午又要诵戒,你出家了必须诵戒,就你想不想每天都要这样,那等于说咱们,跟娑婆往生极乐好修,跟在家出家好修也是一样的,出家以后,你在僧团里面,你就是这样啊。 你想,首先我们出了家以后,你不管怎么样,咱们现在出家人越来越少,那你能够凑个数,大家知道凑个数,数量决定一切,先数量慢慢多起来,质量才能够出来,你说数都没有了,现在出家人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你跟数上增一分这也是大功德。你就当一个云游的和尚,人家看见你这个衣服,哪怕生起一念的因缘种子,这也是金刚佛种。有时候我们觉得说,见了和尚,有的不欢喜,骂,他骂一声也是他要跟佛沾光的。只不过可能将来他入佛道的时候,也是用这个违缘给他入的而已,有的是顺缘入,有的是违缘入。然后如果再好,你说你住持道场,成就大家来道场来礼拜,护持来布施来共修,哪怕你在殿堂里面当个香灯,就天天照看供桌,上个香,供个水,就这样的话你,你想想殿堂庄严,香客的这些功德,你都有了,你说多占便宜。 再何况你还能讲个经说点法,随缘这样的开示,更如果能够真修实证的话,能够称性地流露,著书立说,为大家的依怙,修学次第,这样建立起来,那么功在法界,功在千秋了,这都是出家功德。所以我有时候想想还真是如此,哪怕你道心生死心不是很切,可是一住到三宝地里面,你就不管主动被动你要做三宝事业,你必须这样子的。你都得做,所以大家想想你在家,你哪怕天大的福报,你也没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充满着生活状态,所以为什么说上辈专属沙门,不是片面的,确实如此,因为他能够修诸功德。你看刚才讲的,随便举手投足,存在的就是功德,修诸功德,那么这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所以大家想,确实且不论经里面讲的,我们现在也常讲到,这个出家人,咱们就往一条上去理解,为什么呢,我们常说出家有好几种,有一种是身心都出家了这最好了,还有一种是身心都不出,那么中间我们好说个说,有的是身出了心没出,有的是身没出心出了。 特别是有时候我们就好拿这两句来说,就觉得我这个心出了我也不亚于出家人。我告诉你们,这个呀,真的这就是说这个道理倒是这么个道理没错,可是大家要想想,你的身都出不了,你的心能够出,那是多少人里边差不多能够一个半个,能有这样的境地,身没有出你的心出了,很多时候我们是自以为是的。你想,你其他不说,就你经历一次出家,你的生身之地,你的父母之邦,你的亲朋眷属,兄弟姐妹所有的这个,硬生生地要往断切,那出家人刚开始就觉得这必须切呀。你切这么一次,你的心力上到那个制高点,没有人能够体验的,你没出家你永远体验不到。我就再给大家说,你点点头可能有点同情觉得,但是你的心体验不到,这个同情不是可怜的同情,以为是感同身受,但是绝对你到不了,你就再说一千道一万,你到不了那个点儿,他就是动真格的,就是你爹看着你,妈看着你,你就硬生生地走,所以你想有这么一次一念回心,那这就叫功德。 这不是出三界就必须这么出吗?所以大家要知道,为什么这里说上辈专属沙门。那么这样的话,特别是我们说的这个舍家弃欲,就是彻底舍这个烦恼家,舍这个生死欲。那这样的话,先是说舍家弃欲而作沙门,然后发菩提心,这个是必须的,因为发菩提心是一切众生成佛的本源。净土法门是大乘中的上乘,所以三辈里边大家看,每一段经文里面必须以发菩提心为正因。这里特别讲一下,因为我在讲《净土十疑论》的时候,也讲过《往生论》里边抽出来这一段,我们了解一下。就是有时候我们这个菩提心发不起来,发不起来就是要在道理上去对照调整,有一些行为或者心态是跟菩提心相违的,违背的,就导致我们菩提心会退,会发不起来。那么有一些行为和心态,是长养浇灌菩提心的。你比如说,首先如果说从智慧的这个层面来讲,不求自乐,我记得我有一次是去年前年吧,就是咱们这儿讲《观无量寿经》,居士林讲《楞严经》,还有在西海南苑讲《地藏经》,就一周三部经典,就把我给一下子转得,就跟那发条一样,转得受不了了,累得吃完晚饭在天王殿前面散步的时候,就累得心力就不堪了。 你看现在这被一鼓励就又上来了,现在一个星期要讲五回,我已经就这样了吧。为什么呢?那会儿你看心力不够了,结果我师父就来了一个信息,给我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个话让我平常听了我没感觉的,我觉得这个就是个刷上漆的话,看上去有颜色,但是摸着没有温度,那会儿就马上相应起来了,你得心真的到了那儿,说不求自乐的话,不求自己非得怎么怎么舒服,怎么怎么爽快,那么这样的话,就能够远离我的心,贪著自己的身自己的身心世界,这就是一个相违的菩提法,你求自乐就会违,就会障碍菩提。第二个你得常心里觉得说,不管怎么样,一切众生现在都在轮回中,所以就这样常这样想的话,就能够慢慢地远离这个把自己的先得安顿得好好的,再顾及别人,这都是会障碍菩提心。 常有怜悯一切众生的心,这样的话就不会只恭敬供养自身,这是得练的。大家要知道,就我们身为净土行人确实得练,这个你不练的话,因为我们本能下意识就是先想自己嘛。所以慢慢练,是怎么练呢?一个就是说不为自身求快乐,当然我们现在可能做不到,全部的说彻底把自己无我之境,那就慢慢地多想想,就是有时候要说服自己,比如说自己或别人的事,或者小事和大事。什么叫小事呢?可能自己的事不太重要,但是别人的事,大众的事,佛法的事,这个事比较大,至少在这个对比上,你得就是说明大义吧,从人的凡夫心上,你也得说什么轻什么重。 你不要说,大事里面大家共同来修,一个共修或者一个学佛团体,稍微触犯自己的一点点,不要说具体的利益了,就是一点点自尊心或者什么就没完没了了,就这些都属于染心,不清净的,这就会违菩提,所以我们不要为自身。第二个你要有清净心,唯一的就是拔一切众生受苦,那我们也顾及不了那么多,现在至少说希望大家都能够知道净土法门,能够给他结这个净土缘,这就了不得了。那最后就希望,反正我就是不管自己的心力够不够,我念叨我也要念叨一下,就是希望跟大家同生西方净土。我记得我师父有些话,我现在想起来才真的是有感受了。他那会儿给我说念佛你要为大众念,他给我说念为大众念,现在才明白这念佛为大众念,这还真是事半功倍,回向为大众回向,都是这样子。 所以你看我们学的他就一句话,已故者离苦得乐,现在者福慧增长。没有说自己的亲戚或者自己的朋友,或者自己的家属等等,他就是这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人家已故者离苦得乐,整个法界,六道众生。所以这就叫做什么,要发菩提心。然后在这个情况下,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所以大家看,在这样的话,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这个呢就好说了,一向专念,那当然,一个就是口里面称念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一向专念,好多时候我们念佛念得不得力,为什么?就是没念上去,你稍微比别人强一点念上去了,这个念佛的功德,这个心境所呈现出来的境界,那是就是只要有人能够修得上去的话,是不可思议的,一向专念,一个是称念,二一个呢,忆念。前几天讲《印祖文钞》,在线上给大家讲,不管再忙再闲不忘弥陀名号,再忙再闲能够忆念西方,不忘弥陀名号。就是随你自己有事也罢,没事也罢,这会儿是我们常有一句话说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嘛,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修行人。 所以就是说,这就叫忆念,有事的时候你也知道忆念西方才是个主要的事,没事的时候你也不是就偷安就啥也不管了,就享受去了,你还得说这会儿还得念,所以这就一向专念无量寿佛,称念忆念,最重要的一个是回向念,就是常要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大家一定要知道回向很重要。这确确实实我开始入净土的时候,因为那会儿信愿比较足,我发现说回向就不打紧了。现在越来越发现这个回向呢,是必然要的全盘的一个可以一揽子的这样的一个功德,很重要。总而言之大家看上品里边,你看其实也是跟戒定慧,信愿行相吻合的。舍家弃欲而作沙门成就的就是戒,戒学,对吧?发菩提心成就的就是慧,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成就的就是定,戒定慧。 那么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这等于说显现的是信,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其实就是行,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就是愿,信愿行。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讲法,说阿弥陀佛的事,次第这么井然。我们有时候都读经觉得说,这就这么多经文,你稍微这样一注意,都觉得说真是太殊胜了,佛讲法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一句漏洞也没有。这样的话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然后化生以后住不退转,必然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所以最后说,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大家要读懂这些话,是故阿难,如果有众生,就比如说咱们,欲,你想,于,在,你想在今世,这辈子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这是上辈。好,我们再来看中辈。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这开始讲的中辈就是说首先僧和俗上一个简别,就是哪怕你不是出家人没问题。这大家就听到了,关切到自身了,虽然没有出家,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大修功德,这就等于说不能像出家人那样大修功德。为什么这么说?首先第一个是,因为我们没有出家的因缘,所以三宝的力没有嘛,没有三宝力的加持,所以不能称之为大功德。或者是你在因缘中,你的福报也罢,发心也罢,综合能力等等这些不够,这些不够。好像你比如说我们从护持上来讲,那你只能,必须要有财资你才能建一个比如说一个大的道场,那没有的只能发一个愿一样,所以从这来讲的话,好像有点儿遗憾,不能做大修功德。 但是虽然不能做大功德,你只要依然发心专念,这个功德大小是不必强求的。大家看,当发无上菩提之心,僧俗可以不计较,可是菩提心必须计较,一定得有。大家要把这些经句读懂了,然后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这个也是必须的,一向专念。那么至于说,这里讲到的说多少修善,这句话特别有意思大家看多少修善,多少修善是啥意思呢大家理解?就是如同我们现在,就跟说白话也说,哎呀你能做就做点,没多有少,这就叫多少修善。在一个因缘中,你自己单独发心也好,跟大家一起结伴的共同做,一个人能力不够也可以,这也叫做多少修善。反正不管你什么样的情况,不管什么样的种类,只要是重在这里叫做修善,你修的是善法。如果你修的善法,你看具体这里给我们说了:奉持斋戒就是供斋,斋僧;那么起立塔像,那就包括起塔、建寺、塑佛像等等,我们现在包括说请佛像,印经等等都可以;饭食沙门这就是供斋,三宝里面现在不是有千僧斋吗,如意斋,罗汉斋;悬缯燃灯,这就是庄严这个殿堂,道场或者是点灯,点灯的功德还真是确实不可思议。 我从八月十五上了一下五台山回来以后,对这个点灯就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散华烧香等等这些不多有少,多多少少而言了,以此回向,愿生彼国。那么只要这样愿生彼国,临终时呢,还是什么呢,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大家看到了,前面是什么呢,是无量寿佛与诸大众,这是真佛,这里是化现其身,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但是虽然是化佛,与真佛没什么两样,还是你能够随化佛往生其国,也是住不退转,功德智慧,仅次如上辈者也。所以大家就看到了,这个中辈往生的正因是什么呢,必须要发菩提心,这是必须的,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这也是必须的,然后呢,不管多多少少能修点福善,回向愿往生就可以了,就这四个方面。菩提心,常念佛,多少修善,发愿回向,就够了。这就给大家打保票可以中辈往生。我们再往下,下辈者是怎么回事?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这是说明说,就是净土在他这里是非常头等大事,确实想成就道业,想往生西方,所以叫做至心欲生彼国,这个是没错的。 但是假使不能做诸功德,这里我们就说假使不能做诸功德,也就是假如你做不了大功德,那没有办法,你连一个多少修善的机会也没有。也就是说,甚至可能是只是随缘而行,从来都没有主动去修过功德善法。大家要听明白,哪怕你从来没有主动地去,因为一旦有主动就算多少有点善,对吧,那就等于说得判在前面多少修善的范畴,这里是你连主动修善都没有过,这才叫做假使不能做诸功德,就没干过这样的事,就没有主动做过这些,但是当发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还是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这样发心,那么一向专意,乃至十念,这是从量上开始了,一向专意,大家要记住专意是什么意思?没有专念,是专意,那就说明什么?这种情况就是说,他是在专修,只想往生极乐世界,就好比咱们常说的,我也不懂其他的,我也不会其他的,这个净土法门还是可以,我觉得这行,我就对阿弥陀佛,我就对极乐世界感兴趣。有这样的人,那么大家看到了,他一心一意这就叫专意,其他的我不懂没关系,只知道有净土有极乐,那么如果这样的话只管念佛。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 就是其他的都可以不去在乎,其他的都不去,非要去做什么做什么,这就前面讲到的非要去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不是的,哪怕你就不能做诸功德,大家看这还不是说不能做诸大功德,而是不能做诸功德,那就大大小小的功德都没去干,就这么直白。那么这里,唯一的比前面要加了一句话叫什么呀,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后面加了句什么,若闻深法,看到了吧,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大家看到了嘛,看到了这个苗头了吗? 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什么是深法?就是这个带业往生,凡夫成圣之法,就这个法,这是最深法,念佛成佛之法,这样的一个深法,他甚至搞不明白,他思维太浅了,深不进去,只好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所以大家看到了吗,下辈往生者,我们来总的来看一下,大家这个一定要吃透,总的来看这个上中下辈,大家看到了吗?上辈来讲是以什么为主?以行为主,看到了吗,以这个行,你看专念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对吧。所以其实上辈里边就是以行为前导,来导他,显他的信,引导他的愿,是以行为主要的承担。信愿行三资粮里面,以行为承担。中辈者是什么呢,是愿为承担,看见了吗,还是一向专念多少修善以此回向。那就说明中辈是以愿来带这个行,来同步这个信的,是以愿为主承担。那么下辈者是什么呀?是以信为主承担,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这个信来同步他的愿行。因为你看他都不能做功德,只能一向专意,一心一意地闻这个深法,不生疑惑。所以大家看,虽然我们常讲到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以资粮而入道是净土的成功之道,但是只要你不论从哪一个资粮去入,另外两个资粮也是跟进的。这是净土的教法,大家要把它吃透了。 怕就怕我们哪一个资粮也没有真入,那就另外的资粮也是假的。所以说当你没有信心的时候,念佛念得不顶用,至少对往生法门来讲不顶用。那么你没有愿力的话,那你能算真信吗?等等这些,所以往生很简单,就是往生不了,资粮不够。佛经里面后面有一句话易往而无人。这就是上中下三辈。这样的话,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还是可以往生。下面我们就来看: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那么三辈都能够往生这样大的功德,所以这里才法界称叹,称叹阿弥陀佛的威神无极。什么是威呢?就是摄受一切的众生,凡夫众生,下面又讲到圣人众生,就是一些大菩萨们。我们现在想想就为什么对阿弥陀佛,对这个净土就莫名其妙的有感觉呢?就对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会生起信心,这么亲切,这么愿意念呢?甚至我们,你凭心而论,咱们念阿弥陀佛,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哪个念得多呀?对嘛,当然是阿弥陀佛。 如果从世间的这个,我们说的人际关系上的常规来讲的话,你从人家释迦牟尼佛这儿听的这个事,你倒念那儿去了,就不理释迦牟尼佛。所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威神,神是什么样呢?就用这样的法门,就可以凭这个方法就得度,威神无极,就是没有限量的,其他的都没办法跟这个比,所以才导致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一起来赞叹。赞叹完了以后,还有无量无数诸菩萨众都来供养,诸菩萨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供养是来干什么的?来修福呀。然后听受经法,宣布道化,这是来修慧呀,福和慧双修就在极乐世界,一切菩萨修行的总纲,到阿弥陀佛座下来究竟圆满。这就是为什么印祖常道,常道十方千贤万圣,凡圣同归,九界同归净土极乐世界。 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我们了解的是立足于凡夫的本位,觉得这就是给我们设的,这样的倡导太多了。可是大家不要忘了,修到圣位的登地菩萨,都全部要到极乐世界去圆满他的福慧资粮,因为那儿容易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这就是修福慧去。由此而言,多少佛菩萨都是在极乐世界毕业的,极乐世界就真的跟法界的一个总高校一样,那儿读出来的,就可以随时就成佛了,就去他方国土里面去做佛了。就跟我们现在觉得最高学校读出来的,那就肯定是整个行业里面最精英的人才一样,清华、北大。这就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我们刚才读到这里了。这是从长行上来讲,那么下面我们就要开始从偈颂上来讲了,偈颂上的内容,其实跟前面的这段长行是一样的。而且偈颂上面主要讲的两大版块,主要讲的两大版块是什么呢?就是说十方的诸菩萨都往极乐世界走,这是一大版块。 二一大版块就是说什么呢,所有的诸佛都在赞叹阿弥陀佛,这个偈颂里面就是这样子的。那我们都知道长行偈颂是什么概念,大家知道吧,十二部经里面什么叫做长行?长行比如说前面的这些不规则的句组,数够三十二个字就叫做一偈,所以以前的经书算说这部经典,或者这部论典有多少偈,不是这个轨则的语言,那么只要数够三十二个字为一偈,那哪怕你就是,前面的长行都没有,三十二个字为一偈,一共有多少偈。后面的这个就叫做偈颂了,就是或者四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四句为一偈。有时候又叫做孤起,有时候又叫做重颂,咱们这儿叫做重颂,就是把前面讲的内容,再重新用偈语的形式把它讲一遍,这叫做重颂。好,我们一起拿起经本来,把这段读完。我们来先读,读到,一起读完吧, 一直读到广度生死流这里。一起来: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觉。咸然奏天乐,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供养无量觉。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恭敬绕三匝,稽首无上尊。见彼严净土,微妙难思议,应发无量心,愿我国亦然。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大士观世音,整服稽首问,白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做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诸佛告菩萨,今觐安养佛,闻法乐受行,疾得清净处。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名显满十方。奉事亿如来,飞化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人有信慧难,若闻精进求。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好,我们来看这些偈颂,这个我们大家听的时候一定要跟着经文,因为这些偈颂几乎都是就前面七十七页的上面的这一小段的内容一个广说,前面的这一小段属于略说,略讲,不包括前面的三辈,就是后面的这一段,就是有摄这个他方菩萨众来到极乐世界,供养闻法,然后诸佛赞叹的这一段。 那么这里是略讲,下面的长行正好就是对这一段内容的广说。这个偈颂如果我们算四句一颂,一共有三十颂,三十颂跟大家说一下,你看前面的长行,就是上面的这一段,先是讲十方世界不可思议如来赞叹阿弥陀佛,对吧。然后再讲说这些菩萨们来这儿供养听法。后面的偈颂正好把它倒了个个儿,三十颂分一半劈开,前十五颂讲的是十方菩萨全部往极乐世界去供养听法。后十五颂讲的是什么呀,这一段里面的前面的内容是诸佛来赞叹,所以这个偈颂正好把长行的次序给反过来了。我们先来看前十五偈中的内容。前十五偈大家能找得到一直到哪儿吗?四句一偈一直到七十九页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找到了吗?就是从这里东方诸佛国,一二三四五,就到七十七页的第十五偈,必成如是刹,到这里,四句一个颂,这里十五颂。到这里我们先来看这十五偈,这十五颂里边大家要划分一下,前两偈,就是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第二个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为什么分开说呢?前两偈的第一个颂是东方的菩萨同往,因为东方是一个缘起,代表缘起,代表起头。所以说东方这么多佛国的菩萨,恒河沙的菩萨都去亲近阿弥陀佛。 东方属于法界之端,所以才说东方诸佛国 。那么后面才引带说第二颂,四方菩萨皆往极乐世界走,前两颂就是交代这个。那么后面的这个第三四五六七八,就是下面连着五个颂,一切诸菩萨开始,一直到第二页的愿我国亦然,看到了吗?愿我国亦然,这五个偈颂又是一个版块,前四偈,前面四个讲的是见佛供养,后面一个偈讲的说希望我也愿求其土,见土愿求,你看见彼严净土,微妙难思议,应发无量心,愿我国亦然。 这是指的说见土愿求,期望自己也能够将来有这样的国土。这五个偈是一个版块,那前四偈属于见佛供养,就是从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这个赍就代表我们弥陀经里面讲到的各以衣裓,盛众妙华,就等于说怀抱着这些庄严的妙华去供养一样,这个道理。那大家看到了,光这四句见佛供养,你得跟上啊,否则你就跟不了了,光这四句前两偈属于外事供养,哪两偈呀,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觉。这是拿东西去供养嘛,对吧。 咸然奏天乐,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供养无量觉。这属于外事供养,什么叫外事?就是妙华供养,宝供养,香、衣、伎乐等等这些,这属于外事供养。那么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恭敬绕三匝,稽首无上尊。这属于内事供养,就等于说前面可以说财供养,后面属于什么,对,法供养。 就是后一偈里边,后两句从究达神通慧这里一直到稽首无上尊,这两句里边,前一偈,前面的这个是叹佛自己的功德,叹佛自功德。后面这一句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这是叹利他的功德。因为这里不是,等于说内事供养的话,前面是属于口赞叹供养,后面是身礼敬供养,身礼敬,口赞叹,赞叹的话,前面是赞叹他的自己的功德,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是说佛自己的功德。后面的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属于利他的功德。 整个这里就做这么一个划分。大家跟上了吗,跟上了啊,前两个偈颂简单,就是说东方的菩萨、十方的菩萨都去了,后面的这五个偈颂,前面的四个偈颂是说见佛供养,后面的这一个偈颂是见土愿求,希望自己的国土也这样。那么在这前四偈颂里面,是见佛供养里面前两个属于外事供养东西来供,后两个属于内事供养。内事供养里面,前面的一半属于口赞叹供养。后面的说绕三匝稽首无上尊,属于身礼敬供养。在这个口赞叹供养里边,前面的四句属于赞佛自己的功德,后面的半句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赞叹利他的功德。明白了吧,明白了没有,这个次序大家跟上。所以这里你看,你比如说我们抽一句,称赞佛的自性功德,说他是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这是赞叹佛的智德和通德,智慧和神通之功德。 因为智慧是神通的根本,般若空性的智慧,神通是智慧的妙用,只有证到这个境界,所以才能够说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那么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这是说佛的什么呀,佛的福智功德,他的福和他的智,我们说福资粮和慧资粮,福慧。这里的福就等于说,我们常说福报其实是智慧的资本,那么这个智慧是福报的导向、指导,你有智慧才能正确的使用这个福报。你有了这个福报,很可能才能够发生智慧。所以这两个都是相辅相成的,这里就是赞叹佛的两种德行。后面说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的话,那就等于说,怎么说呢,一个是自利,这是利他来讲,慧日朗,就是佛的智慧能够整个朗照世间,没有不朗的地方。那么消除生死云,生死这个云呢,就是障碍着我们的烦恼,分别烦恼之云,所以说导致生死的,消除生死云就是用这个智慧来对照,来观照,这都是赞叹佛的自利利他功德。 这是这个偈颂,一直到愿我国亦然。我发现这一段讲的可能有点儿乱,你们是不是跟不上,能跟得上吗,不要看我,不要离开经典,不要离开经文,因为要跟着内容。那后面大家来看,这不是前面两个再加五个是几个了,七个了,后面还有八个偈颂,从哪里开始呢,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一直到必成如是刹。这一共是八个偈颂,八个偈颂里边,头两个偈颂是说弥陀如来现瑞相发起,发起这个殊胜。所以大家看: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所以头两个偈是表达弥陀如来现相发起这个殊胜。那么再一个偈是观音菩萨见到瑞相奇特而发问,所以说大士观世音,整服稽首问,白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 说佛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么欢喜的笑呢?希望能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这是这一偈。那么后面就剩下五个偈颂了,是指佛一一来酬答他的问话,说为什么要欢喜呢。大家来看第一个偈颂: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所以第一个是什么呢,给观音菩萨回答说,记必成佛,给你授记要成佛了,给在场的要授记成佛了,所以说欢喜。 第二个: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这等于说给大众授记了,知道吧。刚才是给菩萨授记,这是给大众授记了,所以说记必成佛。那么再往下面说,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这是第二个偈颂,就是说明说,既然授了记了,你一定有自己的佛国净土,所以叫做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大家看到里面都有愿的力量,只要你愿行起来了,就能够成就,所以说既然有授记,一定能够有国土。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做佛,这又是说既然有愿力,你就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行持,所以必然能够修成就而成佛。有成佛佛国的时候,受决当作佛,这是第三个偈。最后一个偈是什么,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既然你能够修成佛,那么将来你的国土就会随之而显现,必成如是刹。能跟得上吗?这是我们对这个偈颂做一个次第思路上的划分,大家能够这样划分出来的话,就觉得一个版块一个版块,它每一段文义都有所指,有所用意,说的是哪个法义,从前面的大家来发心去供养,然后既然供养了,有内供养外供养。在内供养中有的是口供养,有的是身供养,在口供养里边有的是赞叹佛自己的功德,赞叹利他的功德,这也属于供养。 供养完了以后,就说必然也能够成就这样的国土,然后发起的欢笑,菩萨又来启问,那么问为什么这么笑,佛就给他说首先第一个好处是能够授记必成佛,第二个毕竟得土,第三个愿行行满了必能成佛,第四个一定能够有土,必成如是刹,大概就这个意思。整个这前十五个偈颂,就是说了前面的什么内容呢?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也就是等于说把这一段情节,剧情给它拓展开来细讲了一下,运用偈颂的形式。那么后十五个偈颂主要讲的就是,前面讲到的诸佛赞叹,诸佛为什么要赞叹,释迦牟尼佛也赞叹,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不可思议的诸佛如来都来赞叹,这是用了后边的十五偈的内容。那么今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我们先做回向。下面的内容下一次再来讲。 好,一起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27]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