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星云法师| -> 星云说偈 -> 正文阅读 |
[佛经]星云说偈[第2页] |
星云法师|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放入我的收藏夹] |
41.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宋.兜率从悦) 这是兜率从悦禅师的诗偈。他说:世间有种种束缚、种种障碍,行路时走不通,办事时办不好,要如何在不通不好的世间找到一条出路?修行人如何冲出烦恼破三关? 「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人生好象行走在万丈悬崖边上,往下看,深不见底;往上看,碧空无穷,上下无依无靠!为人处事亦如此,人情的道路走不出去,金钱桎梏摆脱不开,是非境遇里不辨方向,甚至连法律、真理、公义的道路都感到茫然坎坷!我对世间不能和平相处而常常争战,真是想不通。为什么大家非要你争我夺、自私自利?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自由好呢?还是专制好呢?究竟是民主好呢?还是极权好呢?究竟是幸福好呢?还是烦恼好呢?究竟是春天好呢?还是冬天好呢?究竟是尊重好呢?还是仇恨好呢?……真是无语问苍天。为什么要自我束缚、自我斗争、自我障碍?路,本来是通的,但人自我设限,不向前,不肯迂回,不肯转身,自然就不通了。所以说「奈何一点云无碍」,真是无奈! 有时候,社会国家被这些人为的乌云遮蔽了天空,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有时候,我们做人处世,给人情私心的束缚捆起来了,不知解脱的通道在哪里?我们更不禁要问:人生的美满幸福在哪里?社会的安和乐利在哪里?你纵有一点成就也遭人嫉妒、障碍,惹来种种麻烦。若能「舒卷纵横疾似风」,任性逍遥自由自在地随缘放旷,那才是真正可贵的生活! 42.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宋.净土惟正) 「明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惟正禅师被朝廷大臣坚请到家里供养,无法推辞之下,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他有些反悔,就写了这首诗偈,请侍者送给大臣。意思是说:今天虽然约好拜访府上,可是出门时,倚杖再三思量,觉得「为僧祇合居岩谷」,出家人实在只适合在深山、树林、水边、岩谷之处徜徉,「国士筵中甚不宜」,在国家大臣的飨宴上出现,实在是很不适宜。 出家人也有出家人的性格,如独住比丘、人间比丘。人间比丘当然要入世弘法利生,作种种度众活动,离不开人群。也有天性喜爱独居,习惯在深山修行的出家人,称为独住比丘。 佛教里有两句话:「不破参,不闭关。」没有消泯烦恼无明,内心不宁静的人,不可以闭关;「不开悟,不住山」,没有究竟开悟的人,也不能到山里独住。独住比丘,要独自在深山修行,也不容易。人间比丘,为了弘法利生,更要具备各种学问、道德等弘法能力,千钧重担一肩挑,更不容易! 惟正禅师属于独住比丘,和东晋的慧远大师足不下庐山三十年,以及唐朝的慧忠国师四十年不出寺门,这些古德的独住风范,实在难能可贵!不过,佛教为了度化众生,要负起在社会上弘化的责任,人间比丘的牺牲奉献更大。所以我们对出家修行者,不管是静修的独住比丘,或是弘法利生的人间比丘,都应该要有平等的尊敬对待,不要认为谁好谁不好,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人的性格不同罢了! 这首偈语对出家人崇高的风范,倒是形容得很好! 43.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宋.云盖智本) 大自然四季的变换,日月的流转,都是很自然的,我们要从自然里体会生命,不要分别计较,要用正直、平常、无相、无我的心情去接受世相,「一年春尽一年春」,春天过去了,第二个春天又会再来。「野草山花几度新」,春一到,草绿花开,一如文学家朱自清的「雁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聪明的人儿,我们的光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对呀!春天过了,春天会再来,花谢了,草枯了,花草有再开再青的时候,可是我们的人生一去不复返,又怎么说呢? 「天晓不因钟鼓动」,天亮了,并不是敲钟擂鼓才天亮,不敲晨钟,天也一样会亮,这是自然如此,并不是有所求,有所为,因而受到影响。张王李赵,管你是哪一种人;驴马牛羊,管你是哪一种动物畜生,都得在五趣六道里流转。最重要的就是佛性不变,一如春天去了会再来,花谢了会再开!除非有一天你冲破了三界,找到自家的故乡,才不必受五趣六道的轮回。所以,天晓并不因钟鼓声而有所作为。 「月明非为夜行人」,没有夜行人,月亮一样明亮,我们的真如佛性也像月亮,即使路上没有行人,明月依然当空,依然朗照,大家对生命的不死要有信心! 44.披毛戴角世间来,优钵罗花火里开;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宋.同安常察) 一个人在世间上,不要让五浊恶世污染了,要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像黄金在火中熬炼而变得更光泽,像地藏菩萨在地狱中发愿度众。有道的人,热闹场所一样可以做道场,一个人不要怨恨身世,不要怨恨环境,一切事在人为,只要有心,不怕所愿不成! 「披毛戴角世间来」,有菩提心的人,有菩萨悲愿的人,不要畏惧什么,就算披毛戴角也要到世间来,所谓「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优钵罗花火里开」,优钵罗花是印度一种很清香、很美好、很娇嫩的花,像兰花一样,生长于幽谷。就算在火焰里,优钵罗花也不怕,参禅又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烦恼海中为雨露」,在烦恼海中,我们要像甘露法水,为众生、万物作雨露,不要怕烦恼,不要怕是非,只要真心不灭,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就佛道,如同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中成佛一样。 「无明山上作云雷」,无明山,比喻烦恼,烦恼如高山,削不了,铲不平,面对着无明山岩,自己要作云雷,要能惊动世界万物,早一点觉醒。人生苦短,要发心建水月道场,作空华佛事,破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果。只要我们用心专一,我们的道业是可以成就的! 45.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宋.龙门清远) 这是龙门禅师的偈语,表达了禅者的人生观。 「醉眠醒卧不归家」,不管你是在睡觉、作梦,或是清醒,行住坐卧我都不归家,喻修行人的自由洒脱,不为家小拘束。 「一身流落在天涯」,禅者到处云游,天涯海角任逍遥,随遇而安。 「祖佛位中留不住」,叫他成佛作祖,他都不要。禅者只要觉悟,只要逍遥,只要解脱,什么都不能束缚他,是处处无踪迹的! 「夜来依旧宿芦花」,天暗向晚时,禅者就在芦花丛边安宿,如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个禅者在山林水边、坟冢陋巷,一样不改禅悦自在! 有信徒问赵州禅师说:「像您这样的有道高僧,百年之后,您会到哪里去?」赵州禅师回答:「我到地狱去!」信徒大为惊讶:「您这样有修行的高僧,怎么会堕落地狱呢?」赵州禅师含笑说:「我不入地狱,将来谁来度化你呢?」 禅师们就算到地狱去,也是心甘情愿,洒脱自在地为众生服务。所以禅者的人生观,从这一首偈语,可以看得出无限风光。「不归家,在天涯;留不住,宿芦花」,真是处处洒脱、处处逍遥、处处自在,无拘无束的禅者风姿。 有时候我们看那些禅者似乎没有大誓愿,没有好衣单,也没有好饮食,但不用为他们挂碍,他们那种自由自在,连佛祖都不做的胸襟,包含了天地宇宙,还有什么会放在心上呢? 46.唤处分明应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旁人笑转新。(宋.长灵守卓) 这一首诗偈,是长灵禅师写慧忠国师与侍者间的一段典故。照顾慧忠国师起居饮食的侍者,三十多年仍未开悟,慧中国师想帮他在修行上有所契悟。有一天,他就使个方便,当侍者在那边作务时,慧忠国师在这边叫:「佛祖呀!」没有人答应。慧忠国师又叫:「佛祖呀!」还是没有人答应,慧忠国师就更大声地叫:「佛祖呀!」侍者就问:「国师,您在叫谁呀?」慧忠大笑:「佛祖!我在叫你呀!」侍者一听,又吃惊又诧异:「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您怎么叫我佛祖呢?」慧忠国师心想:唉!这侍者不肯直下承担,不肯承认自己有佛性,称呼他佛祖,他都不肯答应,只得慨叹地说:「将来是你辜负我,不是我辜负你!」 侍者当然不懂国师话中含义,又过了几天,慧忠国师一有机会,又喊:「佛祖呀!」没有人答应。慧忠国师再喊:「佛祖呀!」侍者回答:「国师!我跟您说过了,我是侍者,不是佛祖!」慧忠国师很慨叹侍者不能直下承担!如同南京的牛,把他牵到北京去还是牛。自己若没有自尊、自重、自信的心,你把他当佛祖,他也是不敢承当的。 「唤处分明应处亲」,呼唤你的时候,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你的回答也应处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将来究竟是谁辜负谁呢? 「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旁人笑转新」,东家人把西家事漏泄,搬弄是非,自己人不照顾自己人,反而引出是非纷争,当然就落得别人笑话啦!所以参禅学道的人,要紧的是把自家的事管好,要自尊、自重的把佛性照顾好! 47.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宋.雪窦重显) 这首雪窦禅师的诗偈,主要是希望我们把握时机,抓住时光,不要等事过境迁了,再来追悔。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修行,要在年轻力壮时好好修行,莫待青春年华已过,老态龙钟了,哪还有力气修行呢?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一只兔子,横在古道路上,老鹰一见,倏然扑下便生擒了。「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老鹰一有机会就下手,没有灵性的猎犬跑到枯椿旧根去寻找兔子的踪迹,实在太迟钝了。 修行人要把握时机,即刻当下修行,不要等到机缘错失才空自懊恼。在佛经里有个有趣的比喻:国王有两位大臣,特别喜欢甲大臣,对乙大臣不太重视。乙大臣常想:为什么国王不喜欢我呢?慢慢地追查、注意,终于懂了,原来每当国王吐痰时,痰一落地,甲大臣必赶快把痰擦掉!国王因此喜欢他。乙大臣心想:我也可以这么做呀!下一次,乙大臣看到国王咳嗽吐痰,正想去擦,稍一落后,又被甲大臣擦去了。乙大臣心头很懊恼,提醒自己一定要抢先。下次国王又在咳嗽了,乙大臣赶快飞起一脚踹出去,想先擦掉国王的痰,谁知一脚踢到国王嘴上,竟将国王的牙齿给踢落了! 这就是说:不能认清时机,抓不住稍纵即逝的因缘,自然不能和合;机缘没有成熟,你就妄动,也不好。所以凡事要把握良机,当做时就赶快做,不要犹豫,这是非常重要的! 48.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宋.佛印) 这首偈语是宋朝佛印禅师所作,典故却出在唐代。 有一天,赵王拜访赵州从谂禅师,禅师躺在床上,不起身迎接,赵王就亲自到他的床前看他。赵州禅师说:「赵王!我年老力衰,没有力气起来迎接你,请原谅!」 赵王一点都不见怪,两人谈得非常契心。赵王欢喜回去以后,就派了大臣送来好几车的礼物作供养。赵州禅师一听,立刻起床,披袈裟、戴帽子,非常隆重地到山门迎接,徒众们看到师父的举止,很讶异:咦!赵王驾到时,您都睡在床上不起迎,现在不过是个赵王的臣子来,您却亲自到山门外迎接,岂不是太颠倒? 赵州禅师笑着开示:「我迎接客人分三种等级:上等人来,我睡在床上迎接他;中等人,来我在客厅以礼待他;下等人来,我到山门外应酬迎接呀!」 因为有这么一段典故,后来苏东坡到金山寺找佛印禅师时,就先写了一封信给佛印禅师,希望用赵州禅师待客之道接待他。意思是说:你在家尽管睡觉,不要费心应酬我。可是当苏东坡到达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已等在山门外迎接,苏东坡一见就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你的功夫不及赵州禅师。」意思是说:您不敢睡在床上不起来。 佛印禅师也笑说:「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我们金山是无量相,大千世界都是我的床。你以为我是起来迎接你苏东坡吗?其实不是,我现在仍然睡在我的禅床上,丝毫不迎不来呀!如此一来,苏东坡就哑口无言了。 佛印禅师的修持境界,可以从这首偈语看出,真是高人一等! 49.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宋.怀志) 一个人,从繁华世界回归朴素生活,从热闹的社会回归寂静的山林,由飘浮不定回到安然的生活,是怎样的写照呢? 「万机休罢付痴憨」,万般心机,种种经营,计谋、想法一大堆,徒然给自己生活带来不安然、不快乐。我现在万机休罢,一切放下,不要了,不用心了,不再竞争汲营,将须智慧藏在憨厚里,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踪迹时容野鹿参」,今后不再从有为、有相上操劳,不再争取世间的荣华富贵。一心参禅,要回归大自然,我的行踪只有野鹿知道,我和大自然同在,和山林树木野兽物我一体了。 元朝的高峰妙禅师,在山洞里修行,以野果为食。有人问:「这有什么好吃?」「比珍馐美味还好。」「为什么连头发也不梳理呢?」「我心上一点烦恼都没有,还要梳理什么?」「为什么不洗澡?」「我心里早就清净了,还洗什么澡?」「为什么没有换洗的衣物?」「我有道德、慈悲的庄严衣,还要什么衣服?」「你连个伴侣、朋友都没有。」「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都是我的朋友呀!」高峰妙禅师过的是真正洒脱自在的生活!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粗布麻衣睡觉时,都和身而睡,拳头就是枕头,这种随分随缘,到处安心自在的生活,真正好象梦一样。在大自然里清静、无求的回归是多么可贵!所以,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欲才有快乐!在无欲里、在清净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50.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宋.张无尽) 这是唐朝赵州从谂禅师的一则公案诗。 一位学僧向赵州参禅,问他:「宇宙有成住坏空,要是有一天,风吹初禅,水淹二禅,火烧三禅,世界毁坏时,我们的肉身还会不会存在呢?」赵州禅师回答:「随他去!」 赵州对自己的回答一直不满意,但也一直没有更好的悟解,就想出外寻师访道,因此有「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公案流传下来。 「赵州八十犹行脚」,这首偈语是说:赵州禅师虽已年届八十高龄,还要寻师访道,究竟为什么呢?「只为心头未悄然」,因为内心还不明白,不能就此放弃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明白吗?昨天的一切明白吗?明年的因果明白吗?将来未来的老病悲欢能明白吗?难道说不明白就可以随他去吗? 过去的禅师们,毕生精力心血都用在深思上。父母未生我之前,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念佛者是谁?我在吃饭,吃饭者是谁?我在睡觉,睡觉者是谁?这些生命意义都要明白,果真明白了,才算是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才能够安心。所以赵州禅师出外行脚多年,「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才知道生命的自觉只在方寸之间,不劳营营外求。要找到自己,一切不明白的要自己弄明白,凡事都要自己一肩承担,才能迈进生命灿烂的菩提境界! 51.门前自有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贝叶若图遮得眼,须知净地亦迷人。(宋.成枯木) 「门前自有千江月」,天上高挂着一轮明月,映在门前,真个千江有水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我的房子里,没有一点灰尘。意思是说:里面清净,外面光明,光明清净,才是一个修道者向往、追求的目标。 「贝叶若图遮得眼」,贝叶就是经典。古代的佛经,因为没有纸来印刷,都把经典文字记载在树叶上,所以叫贝叶。假如用贝叶经书来遮眼,以为看经就是成佛,那就大错特错了。禅是不立文字的,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用经书追求禅道,离道就更远了。 过去芙蓉山古灵禅师,在百丈大师处悟道后,回到福州故乡,想救度他的师父,他的师父虽是个知识分子,却整天看经演法,讲经都在义理上搬来弄去的,自家心地的功夫不够。有一次,古灵禅师看到师父又坐在窗下看经,正巧有一只苍蝇在窗纸上撞呀撞地想飞出去,古灵禅师就藉这个机会说法:「世间如许广阔,你不肯去,钻陈年旧纸有什么用?」 古灵禅师一语双关,虽然是说苍蝇,怪他老是在窗纸上钻来钻去,怎么钻得出去呢?意思也是在提醒师父,如果不去证悟本心,光是看经在文字上找佛法,怎么能找得到呢? 「须知净地亦迷人」,贝叶经若遮得眼,佛殿佛像也会迷人!你执着清净、执着菩提,反而被清净菩提束缚了。铁链子可以锁人,金链子一样可以锁人;乌云可以遮蔽天空,白云也一样可以遮蔽天空;烦恼能束缚人,菩提一样能束缚人。所以人生应该不要一点尘,只要清净的明月。 52.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宋.此庵守净) 人过着洒脱的自然生活,就是禅者的生活,就有「遍界春」的风光。 「流水下山非有意」,山峰上,潺潺有声的流水往山下流着,并非特意安排,只是自然流布,一如云无心以出岫。 「片云归洞本无心」,山顶上片片白云飘浮,并非有心来去,实是不假分别。 「人生若得如云水」,人生在世,如果像云朵自由自在飘浮,像流水随来随去流动,是多么地洒脱自然! 佛光山的义诊就称为「云水医院」,像云一样、像水一般深入偏远山地,给穷乡僻壤的病患一些医疗资助。云水医院,让很多孤苦无依的患者得到医治,得到救济。 如果我们的生活也能像云水一样逍遥自在,没有名枷利锁的束缚,不自我设限封闭,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该多美、多洒脱。所以热爱人生的人,要找寻快乐的人生,自在的人生,自性的人生,包容的人生,把自己放大包容、慈悲待人,心中就富有了。那时候「铁树开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气象,真个是大地回春,既稀有又难能可贵了! 53.拨草占风辨正邪,先须拈却眼中沙;举头若味天皇饼,虚心难吃赵州茶。(宋。黄龙慧南) 参禅学道,必须要有些什么条件?「拨草占风辨正邪」,想去除烦恼,息下无明的风浪,拨草占风之前必须先辨正邪。 参禅,不是闭起眼睛打坐,糊里糊涂冥想。参禅人需要智慧,需要灵巧,心中要能包容万有,要能明善恶、定是非、辨邪正。如果连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法都分不清楚,这种参禅不是参糊涂禅吗?辨正邪,不只是参禅人的专利,世人对于正邪不分、是非不明,不知权衡轻重,不能察知善恶,也算不得正人、好人。 禅者辨了正邪后,「先须拈却眼中沙」,一翳在眼,空华乱坠,眼中有一粒沙子,就有了翳,容易把宇宙本来面目统统都蒙蔽看错了。必须先去除眼中沙,将心上的乌云去除,无明烦恼去除。 「举头若味天皇饼」,从生活里去体会天皇道悟禅师的饼滋味。叫你吃饼,不是说填饱肚皮了事,主要是明心见性。 「虚心难吃赵州茶」,你想象赵州禅师一样有道行吗?请看赵州禅师如何教导学僧。有学僧问:「什么是道?」赵州说:「吃茶去!」「什么是佛?」「洗碗去!」「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心?」「扫地去!」赵州禅师一碗茶,可以给你开悟,可以给你成佛作祖!为什么?禅就是告诉你除了生活以外,没有另外的禅,你若会吃天皇饼,会喝赵州茶,你大概就可以与禅同在了。 54.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宋。王安石) 尽管五趣六道轮转,沉沦世间,我们的真如佛性并没有分毫损伤。王安石用山做比喻。 「终日看山不厌山」,山真是千变万化,像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很多有道之士,都喜欢山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更有两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们对于这座山,我看你,你看我,互不厌倦,又有人说「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爱山、山也爱我。我看山千变万化,多么妩媚;青山看人也是变化无穷,非常妩媚的!人与人相处,也应该这样。 「买山终待老山间」,我们买一座山,为什么?希望与山同在,与山终老。 「山花落尽山常在」,山上的花开了、谢了,统统落尽了,山仍常在,仍不改变的,这就是山美妙不可思议的地方。 「山水空流山自闲」,山上的泉水,尽管涓涓滴滴、潺潺有声流个不停,可是山还是如如不动的。意思是说:世间上有变的东西,也有不变的东西,你在五欲世间,五欲千变万化,贫富穷通、荣辱得失,没有一定是无常的。然而山是不变的,今年如此,明年如此,十年、百年、千年后,你看山,山还是如此,所以这首偈语,指点我们要有追求永恒的理想!山代表了安住、永恒,我们要将自己安住在永恒的真理里,不厌、不弃、不痴迷。 55.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宋.王安石) 「本来无物使人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问题是人往往自己制造是非困扰,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日疑神疑鬼、妄想分别,把好好一片清净的心地,搞得乌云翻滚,不得安宁。 「却为参禅买得痴」,参禅的人,表面上不跟人比较,不跟人计较,好象是很憨直、愚痴,其实是大智若愚。禅者本无一物,天下、人我、世事,在他心中一晃而过,只是一些现象而已。 「闻道无情能说法」,有人问:树木花草能成佛吗?禅师们常常给他当头棒喝:你管它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为什么不问自己本身能不能成佛?在佛教里,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大地山河、树木花草一切无情都能成佛,但是树木花草的成佛,不是他自己能成佛,而是修道者自己开悟了。我成佛了,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也从我的法性真心流露本来面目,随着我的身心一起成佛了。大地山河、宇宙万有并未离开我的本性,所以不可以离开真心以外,而去问树木花草能不能成佛! 「面墙终日妄寻思」,是有典故的,六祖惠能大师要圆寂时,一个年幼的小徒弟石头希迁问六祖大师:「老师百年后,我怎么办呢?」「寻思去!」石头希迁就以为要他天天思考,天天打坐,后来住了几年,有位老首座才点破他说:「寻思去,是叫你去找你的师兄青原行思禅师,不是叫你在这里妄想。」石头希迁禅师后来到了青原行思禅师那里去,终于悟道了,因为他破除了自己的一切痴妄。 56.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宋.慈受怀深) 世间事,哪一样最高?哪一样最有价值?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人认为金钱最好、最高,也有人说世间上最好的是修行学道。喜欢名位者,认为名位最高;看重爱情的人,认为爱情最好;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都不一样。 「万事无如退步休」,从信仰佛法的人看来,世间没有比退一步最高、最好的了。退一步,争逐的人少,天地更宽广,更能领悟生命的奥义。有这样认知的人,在世间上会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应该修持的,就算尝遍万般辛苦也要得到,如开悟、解脱……,不当要的,像名位、权势,也视同粪土不屑一顾。 「本来无证亦无修」,虽然在理相上,我们真如自性一切具足,不需要特别修行、证悟,但是不经过事相的证悟,又怎能体会到娑婆本体的妙用呢? 像《金刚经》的主旨,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修学佛、无证入道,都是一种藉假修真。我们要修无修的心,证无证的道,才能到达佛法的彼岸。 「明窗高挂菩提月」,窗前一轮明月高挂在空中,一如我们内心的菩提圆觉,菩提月给乌云遮蔽了,就不会发光,把心灵的烦恼无明去除了,高挂星空中的月亮才光明皎洁。 「净莲深栽浊世中」,我们生活在五浊恶世中,不必逃避,要在心田里存养佛法、如同清净的莲花,在污浊的泥土里一样吐出芬芳的香气来。 57.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宋.慈受怀深) 「莫说他人短与长」,与人相处,最忌讳蜚短流长,滋生误会,佛法告诫我们闲时常思己过,莫论他人短长。流言蜚语伤害人、动摇人、苦恼人,是非常强烈的。我们要不信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不讲是非、不怕是非,即使对方造谣得天花乱坠也不用怕。为什么?因为「说来说去自招殃」。一个清明的人是毁谤打倒不了的,徒然暴露了说是非者的愚昧与奸诈。 「若能闭口深藏舌」,所谓闭口,是要我们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不理是非,而不是如哑吧似地不开口。一般人常犯的毛病是赞己毁他,把我的一分好夸成十分,把他的一分坏毁成十分,炫己抑人,徒然多招反感。少说人家的是非,少论他人的短长,「便是修行第一方」了。 诵经念佛,固然是修行;实行佛法,更是大修持。能真心赞美人,对人说好话,向人行注目礼,给人欢喜。对人恭敬,不记恨,不起瞋心,心口合一,这些都是第一方的修行妙法了。 因此,学道者应具有的风仪是: 一、光风霁月的修养。 二、海阔天空的心胸。 三、端庄美妙的仪行。 四、玉振金声的言词。 如此自能断绝是非,去除纷杂的人我烦恼。 58.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宋.慈受怀深) 想要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生活,必须具有「以退为进」的人生观,无争无执,才能在万里晴空下与清风、皎月、大自然同在。 这首偈语所说的「退步人」,并非不求进步的消极心态,而是积极以为进的处事态度。喷射机能快速前飞,原理就在发动时,先有向后喷的气流,以后退的力量往前冲,才能一飞冲天。我过去开创佛光山时,就是「以退为进,以无为有,以众为我,以空为乐」的胸襟建设,以后退激发自己向前。 人的身体,受到生老病死的纠缠,来来去去,处处牵绊。虽然身不自由,我们仍要追求心灵的自在,蝉蜕肉身,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过去有一位富翁,每年金银财富上万,却一直不快乐、不满足。每当他烦恼时,就看到楼下草房一对贫贱夫妇弹琴、唱歌,非常快乐。富翁实在不解,生活在困境中,他们怎么还能快乐呢? 有人建议富翁送二十万给这对贫穷夫妇,看他们是否仍快乐如昔!天降财富,得了巨款的贫困夫妇,开始计画如何安放这些钱财?搁在床下不安心,放在抽屉太显眼,枕头下不可靠,折腾了一夜没有睡觉,他们才恍然大悟上了富翁的当。第二天一大早,就将烦恼挂碍的二十万元还给富翁,依然恢复他们自在快乐的清贫生活。所以,金钱不是绝对的好东西,因为它买不到快乐! 人,最要紧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皈依,而非物质上的安适! 59.一条官路坦然平,无限游人取次行;莫谓地平无险处,须知平地有深坑。(宋.慈受怀深) 人间有什么路是平坦的? 很多人认为做官发财的路平坦,千千万万的人都在这一条功名路上奔波行走,你争我夺的,可不要以为地平坦,就没有危险,其实越是平平坦坦的地方,越是有暗坑,有危险。 唐朝的道林禅师,经常栖身树上,像鸟筑巢一般地居住,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鸟窠禅师。有一天,大诗人白居易见到住在树上的鸟窠禅师,就对他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鸟窠禅师就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危险,太守大人,危险的是你呀!」 白居易心想:我安安稳稳站在平坦的土地上,我有什么危险?鸟窠禅师笑着说:「宦途凶险,伴君如伴虎,浮沉无定,实在是随时随地都有危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现在的交通事故、车祸是怎么样发生的呢?有时候越是弯曲坡度的路反而越安全,因为大家小心;越是平坦大路,大家掉以轻心,越是危险。所以我们平常生活要能居安思危,晴天或者阴天,要准备雨伞;白日准备手电筒,以防停电或黑夜。凡事未雨绸缪比临渴掘井更重要。事先不预防,危险随时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随时随地都会谨小慎微,免得临事惊惶失措。 60.万事无如退步高,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熬。(宋。慈受怀深) 「万事无如退步高」,世间万事,没有比退步后的前进更高明。为了名利,要奋斗,要进取,常常撞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其实,回过头来有更广阔的世界,「万事无如退步高」,在意气冲突上退让,在生命精神上前进,争千秋不争一时,退步是高悟,多么逍遥洒脱! 「放教痴钝却安然」,人生难得糊涂,人生最要紧的是大智若愚,不必太精明、太干练,因为出头的椽子会烂掉。「漆因有用遭人割」,漆树因为有用才被割树皮;「膏为能明彻夜熬」,膏油因为可以照明,反而通宵达旦、彻夜受煎熬,强出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不要以为在世间一定要有多少的特长,你看有的人会打拳,会拳的常常被人打死;有的人会游泳,淹溺的常是能泳的人。有两句话说得好,「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麝鹿身上的香味很贵重,大家为了得到麝香而争相猎杀它;蚕蛹因为丝多,大家都煮茧抽丝。珍奇贵重的,反而最先受害罹灾。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厚道,能够知足,守本分,凡事不要强求,强求得来的东西不自然,因为那不是自己真正应得的。功名富贵不一定非要不可,毕竟不属于你的,终究会流失,唯有知足、本分、厚道,这样的人生最好。 61.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宋.苏东坡) 佛法在哪里?佛法遍在虚空之中。 佛法在哪里?佛陀的色身当然有生老病死,佛陀的法身慧命却流布于大化之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这首诗偈说「溪声尽是广长舌」,你要听佛陀说法的音声吗?听呀!佛陀音声在大自然中,生灭潺潺的流水声就是佛陀广长舌的音声。你要看佛陀的样子吗?「山色无非清净身」,请看,青青山岚就是佛陀清净的法身!彻悟佛陀真理的人,可以从一切事相上洞见人生,无论什么声音,只要你能用心观照,有所觉悟,那就是佛陀的说法声。譬如小孩「哇!」的一哭,你就可以感受到一个新生命又要流转尘世。唉!人生苦,佛陀是借着小孩哭声在跟你说法了。因此,即使看到人们打斗、谩骂,也能体悟佛法,打架骂人不也是佛陀说法的音声吗?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佛就在我们当下!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佛陀与我们这么接近,又时时刻刻对我们说法,有八万四千偈那么多的妙谛,那么多的宇宙真理,我们应好好的领会,再传播给别人。有些人一学佛,就想要闭关,忙着自修、自利、自了,这是多么可惜。如果我们懂得这首偈语,生生世世活在佛法里,时时刻刻把佛法弘传人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人生意义就尽在其中了! 6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东坡)这首诗偈是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写的,意思是说庐山横看像岭,侧看像峰,又因远近角度不同,一下子高,一下子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喻我们天天都为吃饭、睡觉、工作而尽心费神,忙忙碌碌,对于自己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大事反而不知道,不能把握生命的真谛,就像骑牛觅牛,实在可叹。 有一个人有七头牛,他在牛背上数牛,怎么数都少了一头。不放心地下来重数,没错啊!是七头牛,一头不少。再跨上牛背一数,咦!怎么又少了一头?为什么呢?这就叫忘失自己,一如身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如果我们能跳出身心的桎梏,从宇宙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就能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认识人生的真相。 过去,有一个少女照镜子时,一时恍惚生出错觉,吓!镜中人怎么没有头?情急之下精神意志错乱了,奔出门到处找头。见到这个人就叫「还我的头来!」见到那个人也说「还我的头来!」拉拉扯扯地到处跟人要头,半路遇到一个和尚,就扯着喊:「还我的头来!」和尚看出她的病况,扬手打了她一个耳光,少女怔怔地质问:「你为什么打我?」「我打你哪里了?」「你打我的头!」「头既然在你身上,为什么还要向我要头?」一言惊觉,少女如梦初醒。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无限宝藏,却不知道精进、奋发、向上,不向内心探索开采,只会在心外求法,期望别人帮助开示。自家两亩田不耕耘,却去替别人一亩田帮佣,点滴工资,哪有自家收获多?己立立人,己助助人!心外无法,真正认识自己的佛心法海才是最重要的。 63.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宋.苏东坡) 苏东坡居士这首诗偈,指出世人生儿育女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能聪明伶俐,他自己却不希望有聪明儿女,因为「我被聪明误一生」。苏东坡一生因为聪明,反而看到太多愚痴,遇到太多需索,很苦恼。有时候太聪明了,易遭人嫉妒、妨害,就算别人不嫉妒不妨害,聪明不善用在好地方、好事情上,适足以助长恶根。像现在的智慧型犯罪,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吗?「唯愿孩儿愚且鲁」,东坡希望自己的孩儿有些些愚直,有些些率真,愚直率真的儿女能够难得糊涂,懂得吃亏就是福,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勤奋努力,一样可以「无灾无难到公卿」,比奸诈贪婪的儿女好多了。 世间聪明人,身受的苦难、麻烦,往往比一般人多,书读得越多的人,烦恼也越多。有人怀疑知识究竟能帮助人生的福乐有多少?善用是善知识,恶用则成恶法。 佛法就不一样了。佛法的知识,不是从分别上计较,是从无分别上去探讨的,愚也好,鲁也好,直心是道场,厚道为原则。 这首偈语提示我们:除了聪明之外,还要有道德、慈悲、佛法,不要处处表现自己的小聪明,以免横遭妒忌,自堕烦恼障。 6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宋.苏东坡) 苏东坡这首诗偈,将人生形容得非常深刻透彻。人生如浮萍,随水飘浮不知所终;人生也像白云,飘荡空中,不知何处安住?在动荡的世局下,多少人有国难归,有家难回,为了功名富贵,找一个安顿,找一个进阶,不惜到处追求,甚至移民海外,真是「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鸿鹄飞鸟在下雪的泥土上,偶尔留下了爪印,可也只是短暂的一痕,一剎那又飞走了,他哪里会知道飞到何处去? 日常生活中,夫妻、父母、子女、朋友的关系就像相逢的旅人,偶然在途中相遇,打个招呼,点个头,慰问几句,马上又要各奔前程,人与人间的关系,都像偶然的结合,大限来时,各奔东西,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我们在生活中,若不知随缘,便常与人计较;做事不随分,就常常不得当;说话不随理,便没有原则,人家也不信服。不能随遇而安,每天如在空中飘荡,时时处处与人计较得失,日子会很难过,很烦恼。 所以,佛法的生活,就是要我们不要太执着、计较,要随缘自适,随分做事,随理说话,随遇而安,随人相处,随心自在!这首诗偈,很值得我们参悟。 65.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成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宋.苏东坡) 这一首偈语是说佛印禅师、苏东坡、秦少游三人之间的一段公案典故。 有一天,秦少游和苏东坡一起吃饭,发现桌上有一只虱子缓缓爬动,苏东坡说:「人的身上实在脏,你看,身上的垢秽都变成虱子。」秦少游听了,就回答:「虱子哪里是人身上的垢秽变成的,是棉絮变成的呀!」一个说是垢秽生出来的,一个说是棉絮生出来的,因此相持不下,互起争执。最后决定去问佛印禅师,请他做个决断。 苏东坡先找到佛印禅师,一再拜托:「禅师!禅师!务必帮我的忙,你要说虱子是垢秽变的,可别让我输给秦少游哇!」佛印禅师含笑点头:「好的,好的。」 苏东坡前脚刚走,秦少游就来了,也跟佛印说:「禅师!你一定要帮我,说虱子是棉絮变的,这样我才能赢苏东坡。」佛印禅师也连连颔首:「好的!好的!」 两个人都相信佛印禅师会帮他,以为胜券在握。 第二天,当着两人的面,佛印禅师一语化解了争执:「说到虱子,他的头部是垢秽变的,身体是棉絮变的。」苏东坡和秦少游一怔,不约而同佩服佛印禅师的智慧,不偏不倚地解决了两人的纷争,巧妙得很。 这一首偈语就是化解争执的妙方,你看一树春风有两般,南面的树枝向暖,北边的树枝向寒,可都是一树两枝,现成的一段西来意,何必分高分低?虱子算什么?佛印禅师劝苏东坡和秦少游:「一片西飞一片东,两个人都不必争了。」 66.从征万里走风沙,南北东西总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莲花。(元.耶律楚材) 「从征万里走风沙」,人生如战场,真是千奇百怪,我们看那些经商的人,商场战争非常厉害;学生为了考试,为了多得分数,教室也是战场。人在社会上,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明争暗斗,互相攻击伤害,不注重道义,更是可怕的战场。稍一不留神,就会从人生战场上跌下来,头破血流。 「南北东西总是家」,善战的人,走到哪里都不怕,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到处都能随分随缘,到处都给人方便、协助,当然就可以得道多助,处处都是家了。 「落得胸中空索索」,我们心里善恶的种子很多,也很复杂,包藏的得失、是非、荣辱、苦乐,给我们的压力很大。仔细想来,人也真是了不起,区区六尺之躯,每天承受的人情压力、金钱压力、权势压力集一身,身心上老病死的痛苦、贪瞋痴的痛苦,以及社会求不得、爱别离种种痛苦,逃都逃不掉。甚至还有自然界的风灾、水灾、火灾,战争动乱,可说无时无刻不在压力中挣扎。假如能将心中这许多东西统统拿掉,心中空索索、轻荡荡的,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就如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把一切是非、烦恼全放在乾坤袋里。 「凝然心是白莲花」,我们进入佛殿时,要把人我是非得失放在外面,不要带进佛殿,是非烦恼不要带进禅堂,能够这样,我们的心真的是像一朵白莲花般清净芬芳、纯洁可爱了。 67.纸上传来说得亲,翻腔易调转尖新;世人爱听人言语,言语从来赚杀人。(元.天如惟则) 世间语言不可靠,禅不立语言文字,禅要在语言文字以外直指本心,才能悟道。就算「纸上传来说得亲」,纸上文字尽管看得亲切高兴,但是文字「翻腔易调转尖新」,每个人的解释都不一样,歧见与误解难免。 阿难尊者继承了大迦叶的衣钵,为禅门二祖,活到一百二十岁。一天,有个沙弥在路上念偈语:「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阿难尊者一听,就叫住沙弥问:「沙弥!沙弥!你的偈语念错了,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解了知。」 沙弥一听,回去就把尊者的话告诉老师,老师说:「你不要随便听信老朽的阿难,他已经很老了,不懂什么佛法了。」阿难尊者看到佛法的流传这样坎坷,不胜感慨,真是翻腔易调。 「世人爱听人言语」,世人都喜欢听人家说话,谎言说上百遍,也变成了真理;谣言经过几个人一再传说,就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了。记得抗战期间,日本有架飞机轰炸重庆,一拉警报,大家问来了多少架飞机?「是一架飞机」,听的人却听成十一架飞机。后来又有人问到底多少架飞机?「就是十一架飞机」,听的人也听错,变成九十一架飞机。你看!一架飞机经过三个人传说,竟变成九十一架飞机,多可怕! 所以,「言语从来赚杀人」,语言虚妄不可靠,在佛教里,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千万不要靠语言文字,要靠自性! 68.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莫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这首诗,是描写石灰的一生,最初「千锤百炼出深山」,采自深山的矿脉,开矿石,「烈火焚烧莫等闲」,运送到窑里用烈火焚烧,经过强度的熬烧后,石变成灰,才能用来粉刷墙壁。石灰「粉身碎骨都无怨」,只为「留得清白在人间」,它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世间。 人要像石灰一样,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考验,活在社会上,对于人情冷暖、金钱得失、生活的贫富,乃至一切的嘲笑辱骂、歌功颂德,都要以平常心对待,世间如火宅、如怨城,在艰难困苦的红尘里处事,就像在烈火窑中焚烧一样,不妨等闲承受。 为了成就事业,实现一生的理想,何妨以委屈求全、忍辱负重的精神,抱着为人服务奉献的作风,去实践「粉身碎骨都无怨」的志愿。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使一世身家性命都「留得清白在人间」,成就佛教,成就圣法,成就众生,不正是「了生脱死」的极致吗? 活在世间上,难免有职业上的辛苦,心灵上的烦恼,种种折磨痛苦,真是无日无之。我们要努力超拔,脱出烦恼苦海,进入菩提境界,千万不要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不能留得清白在人间,再回头已是梁柱倾、鬼号哭,什么都挽不回了! 69.千百年来碗里?,怨声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明.愿云) 这一首偈语,是奉劝世间上的人,要有慈悲心,少杀生。 「千百年来碗里?」,自古以来,我们饭桌上、碗盘里、菜汤中,都是屠杀一些动物的生命身躯煮成。「怨声如海恨难平」,众多生命无缘无故被杀害,成为我们的口腹之需,那无声的怨恨不平浪涛,一如大海般深广。为了贪一时口腹而杀生,必造另外一种因果,「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就是最好的写照。 放眼现代世界,真是一片暴戾凶残,人与人,国与国,彼此伤害械斗。世间上的刀兵劫难是从哪里来的?只要听听屠门半夜霍霍磨刀声,便知贪欲炽盛。有这样的因,自然遭致社会怨憎相报的果。 佛门劝人素食,不要太计较吃食,要计较培养一颗慈悲的心,也就是儒家常说的「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一念悲悯,就是人间净土。 据说在加拿大钓鱼时,如果钓到的鱼没有一尺长,就要把它放回去,不可带回家,这是生态保护的方法。英国人为一只断腿的塘鹅装上义肢,令人动容。美国洋基棒球队投手误掷,打死一只海鸥,引起群众公愤而解职。现在的父母教育子女时,也应该要培养他们慈悲心,不要让儿童玩弄幼小的动物,如蟋蟀、小鱼、小虫,或用线捆绑,或以铁丝刺穿小动物,应好好劝导他们从小体恤生命,珍惜生命。有一首诗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从小知道悲悯,幼儿将来长大了,对社会才能有正面的贡献,我们才有祥和安乐的国家。 70.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明.朱元璋) 这一首偈语,相传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所作。他幼年时,曾在皇觉寺当沙弥,有天夜归,天色太晚,寺门已关闭,不得已只好在山门外睡觉。他躺在地上,望着满天星斗,不觉吟了这一首诗偈。 天是我的罗帐,地是我的毡毯,日月星辰伴我入眠,睡梦中我不敢将脚伸长,恐怕脚一伸出去,会把海底都踏破。 由这首诗偈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幼年时的口气就已不凡,志愿很大。现代的青少年,也应像朱元璋一样立志,不要计较个人的蝇头小利,汲汲于眼前的金钱得失,要放眼将来,注重大众的公益,要为国家社会担当大事。不看眼前幻灭的人我是非,要看未来的美好前程! 若只为一己私欲小利而你争我夺,这个人就包容太小,眼光太浅,心量太狭。现今社会,一个人若只顾小我,不顾及大众,不成就大事,不放眼未来,而只是目光如豆,纵有成就也是有限! 圣贤之所以伟大,主要是放开心胸,立下远大的志愿,凭着精神毅力一步一步以天下为己任,以社会大众利益为根本!时代青年立足于社会国家,要有未来性、大众性的心胸,要有国际性的眼光,能如此培养广阔的心胸,才能成大功、立大业,才能沛然呈现菩萨气度。 71.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明.浮峰普恩) 「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物有本,水有源,人有本来面目。我们要怎样才能返本归源?怎么样才能找到真如本性?从这首诗偈看,要找到自己的娘生面,也没有什么玄奇。 「湛然一片真如性」,每一个人的本真、本性、本来面目像湛然的朗朗晴空,没有一点染污;又如一大明镜,只因为平时被烦恼、无明的尘埃遮盖了,失去了本真,才落在生死海中受苦。其实天堂、地狱都在我们一念之间,无所谓什么是真正的好?什么是真正的坏? 如果有人问:天堂与地狱有何不同?其不同可能是一双筷子的差别。 堕落地狱人,吃饭用的筷子有一丈多长,夹菜时,筷子太长,菜送不到嘴里,左边夹菜被左边的人吃了,右边夹菜被右边的人吃了,自己总是吃不到,彼此争执、计较、吵架,不得安宁。天堂人吃饭用的筷子,也是一丈多长,不过每个人夹菜时,不是想送到自己口中,而是送给对面的人吃,对面的人也夹菜给这边的人吃,你帮我,我助你,互相尊重,互相赞美,每天都生活得好欢喜、好快乐。 天堂与地狱究竟如何划分,完全看你自己,本性善良,肯容忍人、帮助人,就是天堂人;自私、执着、计较、烦恼不断的人,就是地狱人。所以「迷失皆因一念差」,顺治皇帝曾说:「皇袍换得紫袈裟,只因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即使生在帝王家,不能找到自己的真如本性,也一样会迷失,会烦恼,会堕入人间地狱。找到自己的真生命,能随遇而安,则到处都是安乐天堂了。 72.闲到心闲始是闲,心闲方可话居山;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明.恕中无愠) 一个人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像出尘隐士一样的逍遥自在,喜欢山居无忙碌世事,又没有人情的烦恼困扰,这种悠闲日子不是人人过得了的。很多人没有定力,隐到深山还不是与草木同腐朽?自己不会用心功,莫说隐遁深山,就算住在天堂,住在极乐世界里,不念佛、念法、念僧也是没有用的。 佛门一再提倡,假如你喜欢住深山,必须先破参,破除了烦恼,才可以入山;你要闭关,必须先开悟,不开悟就不必闭关了。 一般初学道者,不要马上逃避人间现实,向往住在深山里,要知道「闲到心闲始是闲」,一定要做到心闲无挂碍,才是真闲。很多人身忙心闲,很多人身闲心忙,不好好做事,一心以为住山就是修行,其实是懒惰心作祟。能做到心闲,才能住山修行。君不见佛门人多心甚闲,且看飞禽自往返! 「心闲方可话居山」,心闲了,才可以说我要住山,心如果不能闲,就不能住山。「山中剩有闲生活」,对的,山里常有闲生活,闲生活就是把一切俗务放下,把世间是非放下,人在山中心在闹市,还不如人在闹市心在山中。现代人有的劳心,有的劳力,有的不劳心也不劳力,无心道人对世间一切不拥有、不执着、不计较。 「心不闲时居更难」,你能够做到当然很好;做不到,心不能闲,住在山里也不会快乐。而在山中、在海边都无妨,人住在哪里都不是问题,心闲才是最重要的! 73.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直饶凤阁龙楼贵,难免鸡皮鹤发侵。(明.楚石梵琦) 这首诗偈是劝人念佛。人常怨叹没有时间念佛,其实并非没有时间,而是念佛心志不坚定。你有时间做事业赚钱、吃饭、睡觉、旅行、游玩,却没有时间念佛?你所做的事业,所赚的钱都不是自己的,一撒手灰飞烟灭,唯有念佛的功德才是自己的,是三世十生的业力。世人愚痴,是自己的不知道进修,不是自己的倒反而计较、争逐,沉迷执着地去追求。 「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请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浮生有限,时间宝贵,人生有多少光阴可以虚掷?想想无常的苦空,莫如早早回心转意念佛! 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是个念佛的修持人,他有一首诗偈形容得很好: 「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弥陀;早也阿弥陀,晚也阿弥。 纵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我们在人间念一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池就有一朵莲花,所以念佛、念佛,念到心佛合一时,心念不受尘境束缚,上升到绝顶光明的解脱境界,我们就是佛,佛就是我们了。 「直饶凤阁龙楼贵,难免鸡皮鹤发侵」,你就算一世富贵显赫,有住凤阁龙楼般的尊荣,也是幻影。岁月不饶人,很快地,鸡皮鹤发会侵蚀你,一霎时便老态龙钟,无常一到,万事皆休,还有什么是你的?晴天不备雨天伞,下雨时怎么办?白日不存夜里灯,入夜又如何?生涯短,死到临头怎么办?奉劝大家要早点准备生命的资粮,多念一声佛,多惜一寸光阴。 74.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明.呆庵普庄) 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剔起眉毛观自得,何劳特地礼西方?(明.呆庵普庄) 我们学佛,是要认识自己,尊重自己,肯定自己! 「人人自己天真佛」,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具有佛性,佛性是不假外求的,是人人本具,个个皆有的。苏东坡曾问佛印禅师:「我们手上拿念珠,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拿念珠要念谁呢?」「念观世音!」「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拿念珠要念自己呢?」「求人不如求己呀!」 我们常常忘失自己,心外求法,怎么可能找到本来面目呢? 裴休宰相到寺院礼佛时,看到墙壁上有一幅人像字画,就问:「这幅画像画的是谁呀?」寺僧说:「是高僧真仪!」「画像我是看到了,可是,高僧在哪里?」一寺大众不知如何回答,裴休逼问:「寺里有参禅的人吗?」「有一位黄檗希运,好象是懂禅的人。」黄檗出来后,裴休扬声问:「高僧画像我已见到了,高僧在哪里?」黄檗立刻大叫一声:「裴休!」裴休应声惊讶回答:「我在!」黄檗笑了:「高僧已在此,何必往别处寻求?」 所以我们不要忘失了自己,人人都具有佛法僧自性三宝,真如佛性不时会在我们心中放光!「昼夜六时常放光」,昼夜六时是印度当初计算时间的方法,我们中国计算时间是昼十二小时,夜十二小时,昼夜二十四小时。而在印度白天分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三时;夜晚分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三时,所以说昼夜六时常放光。 「剔起眉毛观自得,何劳特地礼西方」,意思是说「灵山就在汝心头」,不必向外寻找,要肯定自己,尊重自己;不需特地去礼西方,要知道自己心里的真如佛性! 75.尘网依依三十春,昨非今是不须论;息交岂独忘知己,为爱吾庐夏木阴。(明.莲池) 这首诗偈,是明朝莲池大师初入佛门学道时的一点心得。 他说「尘网依依三十春」,居尘劳世间,好象鱼在网里存活,在尘网里依恋父母、依恋故乡、依恋亲人,就这么依恋不舍的三十年迷茫过去了。因依恋而有不舍,因不舍而生苦,聪明人不会这样浪费生命,他一定设法追寻、突破,找到人生方向、奋斗目标。他会不断激励自己「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宣战,把昨天无明的我、执着的我、烦恼的我统统去除,要有一个自我的新生。 「昨非今是不须论」,即觉今是而昨非,要觉悟昨天的我错了,今天所想所做所要的我,才是对的。如果有这样的觉悟,就会日日更新自己,创造自己,发展自己,本身自然就会有进步了。 「息交岂独忘知己,为爱吾庐夏木阴」,我现在要把过去一切放下,不是单独的忘却自己,不但连朋友的来往、你我的对待、亲人的情爱、身心的嗜好等等都要放下,更要自我超越!这样才是最好的人生,最美满的人生。一般人就是挂碍太多,负担太重,我们每天心灵的负担实在好重!国家的、社会的、家庭的、夫妻的、子女的、眷属的、朋友的,哪一项不都是心里的担子呢?假如可以一一放下,「为爱吾庐夏木阴」,自筑草庐二、三间,夏天到了,树下一坐,遍世界都清凉。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寻真正的净土,要找另外一个新环境,我们要美化心灵的庭园,创新我们生活的境界,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 76.由来直道世难行,枉道求容我不能;万里滔滔大江水,纵教百折也东倾。(明。莲池) 这首莲池大师的诗偈,是说从古以来,平直的道路也不好走的。比方现在的高速公路很平坦、很直,但是连环车祸更不断发生;人与人之间,也常常因为太耿直了,反而使友谊更容易受到伤害。 《维摩经》倡导直心是道场,心不可曲,不可谄媚,要直下承担,凡事不妄言,要还人一个真实。「由来直道世难行」,古代一些读书人,就因为太正直了,往往当朝为官而难容于世!我们修行佛法,离不开世间,也常因为直心而遇到麻烦阻碍,因此更要守住直心,以直心真心成道,弯曲心、谄媚心,只会离道更远。 「枉道求容我不能」,如果说为了让人家接纳我,我就故意虚假不真实,那是不可以的。过去曾子去世的时候,有人要为他盖一块布,可是他太穷,连一块长布也没有,布太短了,有人说把布斜过来盖吧!他夫人不肯,说:「宁可正而不足,也不可斜而有余!」怎么也不肯将布给歪斜一点。 「万里滔滔大江水,纵教百折也东倾」,万里长江浪,千古滔滔不绝地流着,纵有千回百转的曲折,长江水还是向东流。 一个正直修行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头可断、血可流,要他弯腰屈膝低头,是万万不可能的!正直做人还是非常重要的! 77.孤峰千仞立江心,八面洪涛愁杀人;奈是根深自坚固,几回经古又逢今。(明.莲池) 「孤峰千仞立江心」,是形容一座孤峰千仞高,孤立在江心,像江苏的焦山就是立在江心。「八面洪涛愁杀人」,滔滔江河的波浪汹涌,惊涛骇浪不息,会不会把千仞孤峰慢慢动摇毁坏?真是令人担心!「奈是根深自坚固」,好在这座千仞孤峰基础很深、很坚固。「几回经古又逢今」,历经了多少岁月,从古到今千百年,它仍然那样屹立不动,屹立在那里。 这首诗偈是在开示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如佛性,在五趣六道的洪涛波浪里,流转生死,真是愁杀人,好在我们的真如自性根基深厚,难有生死有来去,并不因此损减分毫。五趣六道,驴腹马胎中,天上人间几经转折,古今生命是永恒的,生命是不死的。 《法华经》里有这样的形容:衣里明珠、梓中宝藏。一个富翁害怕家道中落,就在爱儿的衣服里缝了一颗明珠,估量着就算将来家产没有了,也可以变卖这颗明珠维持生活,万万想不到儿子后来竟沦为乞丐,不知道衣服里藏有价值连城的明珠,把衣服贱卖典当了,依然流落街头。 「梓中宝藏」是说:主人在屋里藏了宝藏,预防家道中落时,地窖藏的宝藏可以度日,但是天火一烧,屋毁梁倾,子孙根本不知道灰烬中藏有财宝! 我们的佛性就是梓中宝藏、衣里明珠,自己不知道,好可惜!我们要早一点证悟,要早一点知道自家宝藏,不要等到身坏尸腐了,死亦不瞑目! 78.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明.憨山德清) 这是明末憨山大师〈醒世歌〉里的一首偈语。 「红尘白浪两茫茫」,说明一个人生存在娑婆世间,就像红尘白浪似地前途茫茫,真是今日不知明日事。我们要如何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呢?「忍辱柔和是妙方」,我曾说过:要想创造一番事业,要想圆满地将人际关系处理好,必须常常赞美人、鼓励人,此外另有妙法,就是忍辱与柔和。 凡事忍让,不与人斤斤计较,即使受到委屈,遇到不如意也得承受下来。「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要和谐无争,当是自护第一方。有一首〈忍耐歌〉说得好:「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两字当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少,身家由此破,性命多难保。休逞财势结怨仇,后来要了不得了,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其次就是柔和了。柔能克刚,不管遇到怎么样的艰难挫折险阻,只要柔和泰然地面对它,事情往往就会有转机。除了忍辱柔和,你的人生观要「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在佛门行事,好事就随境,善事就随行,好人就随他,好念头就随心,一一随顺因缘才不会妄求。至于如何安分度时光?这安分主要是指积极行善,方法就是佛门所指的四正勤:未作恶,令不做;已做恶,令断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如此,遇到好事才会更积极,精进不已。 79.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千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明.憨山德清) 人生如戏,在短暂如戏的人生里,不要太过计较,太与人争强斗胜,互不相让,最后总是两败俱伤,最好彼此互相扶掖,互相提携。 佛经里有个故事,一位富翁娶了四个太太,嫌大太太人老珠黄,很少关心她。二太太偶尔关照一下,疼惜一下。对三太太比较关心,常买东西讨好她。富翁最喜欢的还是四太太,嘘寒问暖,呵护备至,真是爱之如命。一天,富翁大限将至,心想:万贯家财放下也罢,自己这么寂寞地死去,实在很不甘心,就想找一个太太来陪葬,生死相守。 他先找最得宠的四太太,花容月貌的四太太一霎时花容失色,一口回绝:「唉哟!我这么年轻标致的一个人,怎么可以陪你去死呢?」富翁只好退而求其次,央求三太太看在多年情分上相伴九泉,三太太白眼相向:「咦!你虽然死了,我可还有一大堆珍珠宝石,怎么能陪你死呢?」富翁万般无奈,转而求二太太相陪,二太太低头想了想说:「你死后,我还要为你作告别式,处理身后的事,怎能陪你死呢?」富翁哑口无言,心灰意冷地去找大太太,想不到大太太含笑一口答应,说:「这半生都是你照顾我,也该我回报了,我愿意跟你一起死!」 四太太指的是我们的身体,平常百般爱惜保护,到最后身体会离弃我们。三太太指的是富贵名利,平常爱它如己,大限来时一场空。二太太指的是我们的亲人朋友,相聚一世,大限来时各自飞,只能略表一下心意。大太太指的是我们的心,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是我们真正要修行的。 修心,是我们第一要紧事,红尘得失,人事是非,只不过是人生舞台上旋起旋灭的角色而已。 80.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明.憨山德清) 春去秋来似三更梦,世事如霜露,人间真是苦空无常。如何在这消极的层面上,积极开创我们的未来呢?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春天青翠的杨柳,像人生蓬勃的朝气,到了秋菊泛黄时,已近人老珠黄的暮年了。在迅速变迁的时空中,世界有成住坏空的流转,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起伏,人有生老病死的轮回。「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在短暂瞬息的生命里,多少荣华如三更的噩梦,乍然惊醒!多少富贵似九月的寒霜,旭日一出,什么都溶失了,没有了。世间上,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执着留恋。 过去佛陀的弟子难陀,就因为耽溺于世间的荣华,不肯出家,佛陀才以神通方便度化他到天宫、地狱参观,使他觉悟荣华富贵并非最安乐、最究竟的,难陀才能做一了断。 我们每天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上,为家庭、事业而奔波,为金钱、名利忙来忙去,到最后哪一样是我们的?大限来时,什么都带不走,什么都变得空虚,怎么办?我们不要只知忙眼前短暂的荣华富贵,还要忙我们绵长的未来,为我们下一期的生命铺路,多发慈悲,多结善缘,在春柳初绿的时候,要想到秋菊萎黄的光景。 人生乃百代之过客,任舞台上如何富贵显赫,如何出将入相,顷刻一声锣鼓声停下来的时候,还有什么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一场悲欢交缠的君臣、父子、夫妻、儿女转眼成空时,自己又在哪里呢?所以,人最要紧的是认识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真面目,要预作准备。 上一页123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