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容通法师:妙法莲华经玄义 -> 正文阅读

[佛经]容通法师:妙法莲华经玄义[第28页]

其他法师|
首页 上一页[27] 本页[28] 下一页[29] 尾页[32]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二十八讲)
六、明开粗显妙者。前十六番智,若不决了,但是粗智。若得决了,悉成妙智。
我们在《法华经》中经常都是说开权显实,开粗显妙,开迹显本,什么东西都得开显之后,他才能真正地进入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讲《妙法莲华经》,什么叫作妙啊?不可思议就是妙。
但是没有经过世尊给大家开显之后,大家并不明白佛法的真实的道理。我们虽然也在学习佛法,也在读诵经典,或者去思维种种教义、教理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佛,没有菩萨,或者没有祖师给我们去开示,没有给我们去显发这些甚深的法义,我们很多东西还是搞不清楚。
同样《妙法莲华经》是经中之王,我们佛陀一代四十九年所说的所有经典,最终都从《法华经》里面,可以说是做一个回顾和总结。如果没有这个回顾,没有这个总结,没有真正把这个事情说透、说明白,我们很难清楚佛陀所说的这些教法,它到底是什么一种关系。
哪些教法是权?哪些教法是实?藏、通、别、圆分门别类,我们弄不清楚的。我们进去之后等于是稀里糊涂,或者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杂乱无章。所以说我们对这个智慧也是一样的,藏、通、别、圆,包括世间的智慧,如果不是经过佛的这种开示,不给我们去显发这种甚深的道理,它只是一种粗智。粗智经过佛开显之后,自然而然就变成妙智了,从思议的境界就变成不可思议的境界了,从可思议的智慧就变成不可思议的智慧了。就是需要师父来点拨,才能开窍,否则我们很难去通达。
这里举个例子说,如妙庄严王,先是外道世智,他是属于外道,还不是属于佛道,属于世间的智慧,还不是出世间的智慧。但是听闻《法华经》之后,竟然就已经决了了,他就明白了,一下从世间的智慧,从外道就直接进入佛道,真的可以说是点石成金。
以邪相入正相,于诸见不动而修三十七品,不舍八邪而入八正,就世间法,或者就外道或者种种邪法,就能够得入正法。我们经常也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当然,从某个意义来说,佛法跟世间法是不同的,实际上是有差别的。但这个差别只是一个方面,除了这个异相之外,还有同相,世间法跟佛法之间是有相通的地方,这就是他们的同相,你真正能够掌握它的同相的话,这个异相对你来说就不是障碍了。
我们世间的人,世间所有的众生,都是有分别心的。这个分别心没办法,为什么呢?我们生来就有分别。不仅仅是生来分别,过去咱们所造的种种业就有分别。你前世所做的事情,跟他前世所做的事情,每个人都不一样。
虽然生而为人,今生都到人道之中去了,但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贫贱、富贵、智愚都不一样。有些人有钱,有些人聪明,有些人比较愚蠢,有些人健康,有些人不太健康,都是过去所造的业。因为这个业力的牵引,来到今生这个世间,大家所呈现的这个生命的状态就不一样。
这些业力也好,习气也好,它会自然而然影响到我们自己每个人的一种观念、思维,你的观念和思维就是随着这些业力或者习气,它会深深地打上自己的烙印,所以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对人生的一些看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这些差别的地方,是你自己没办法去完全清楚的,因为世间法的东西就是因为差异而有分别。
为什么叫做众生?众因缘所生。芸芸众生,没有任何两个众生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兄弟姐妹,即使是双胞胎,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按照我们现在说,我们有克隆技术,如果我们克隆出两个同样的人来,实际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他的相似度非常高,但具体到心灵方面,到精神的层面肯定又不一样了。
即使他这个生命的基因都差不多,但是有些地方他是没办法去控制的,多少都会显出差异来。那么这种差异之中,就形成我们众生的种种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就会造业,造了业就会受苦。
分别执著就是烦恼,就是无知。因为无知,所以会做种种不应该做的事情。做了种种不应该做的事情,它就会有后果。所以我们为什么流转六道?就是这样子的,从开始就出现问题。在过程之中,一直也在做些不理智的行为,到最终形成的结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那肯定,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果给你了,有时候做点善事可能会有点儿善果,一般做的都是恶的多。那么恶的多,结到恶的果的时候,实际上自己又无法去面对,又不愿去接受,然后你自己内心又产生不平衡的一些心理,又会产生新的烦恼,然后就不停地又会造业,我们说的轮回,惑、业、苦三道。
实际上六道轮回只是果报的一种轮回。实际上真正的轮回是什么呢?是惑,是烦恼。因为你烦恼的这个根本生死之因,这个因不能改变,所以你这个果自然而然它就永远不会停息的。生死之果就永远不会停息,因为有生死之因。
那么我们要想,世间的东西当然你要悟出佛法不是这么容易的,不是真正用佛法的智慧去开示众生,众生如果不能去明白,不能去通达,他怎么可能就在世间的这些法之中,去找到跟佛法相通的东西呢?很难啊!
所以我们说每个人修行实际上都得经过一个过程,你得慢慢地从世间去觉醒、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之后呢,你的分别、执著就越来越少。分别、执著越来越少,实际上就是说,把我们这个金矿之中的这些杂质慢慢地越炼越少,这些杂质去得越多,你留下来的最终的就是纯金,才是你真正的佛性,这才是佛法。
你不把这些杂质去掉,你这个佛法是显现不出来的。你虽然说,哦,里面有金子,里面有金子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杂质。就是我们实际上说,有异、有同,实际上异的地方可能更多,同的地方如果按照我们一般去分析的话,反而是比较少。
所以成佛很难成啊,是不是?你要炼出来太难了。因为你的杂质太多,还不像说我们普通炼金子一样这么容易炼。十法界众生,真正能够跟佛法界相应的只是十分之一而已,其他都是九法界的属性。
那么好,要把九法界的这些属性一步一步通过自己修炼去克服掉,把它清除掉,最终只剩下佛法界的这个属性,你想,难度多大。而且这个属性是最难练的、最高级的,其他的属性相对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也是一层一层往上走啊,是吧。
比如说三恶道,你要远离三恶道,相对是最容易的。你只要修什么呢?人天的善因就可以了,五戒、十善。你只要做到这两点,必然生人天善道,你就远离了三恶道。但是你要远离六道轮回,难度就很大了,你要超凡入圣,你得破见思惑,最少得进入声闻道,声闻法界,但一般的人都做不到了。再往上,缘觉,再到菩萨,最终才到佛。
但是,不管你是处于哪界的众生,你实际上本身之中都有佛性。所以这里说“不舍八邪而入八正” 。为什么叫作不舍?实际上不是说不要去修,修,就是明白八邪的本质跟八正的本质是完全一样的。
就从思想的这种高度,你真正地去悟到这一点,而不是把它当成对立的两个方面,这就是说佛教一个叫相待,一个叫绝待。这是从绝待的方面去理解这个道理,是从法华圆教的道理去理解的。但是一般的人很难达得到啊,所以有时候为什么经常讲相待妙呢?就是我们普通的人肯定是克服烦恼,才能获得菩提。
你不克服这些缺点,你就不可能进步。你不能说我一下就把缺点全部变成优点了,立即就转化了,能达得到吗?不可能的,是吧。我们一点点小毛病有时候都很难克服的。
为什么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的呢?因为我们毛病太多了,烦恼太重了,所以一点点小问题就很难解决,无能为力,我们力量太弱了,所以我们的思维就被这个东西所限制,就觉得,哎呀,必须要一点一滴地去克服,最终才能成就。
当然再往上走的时候,就不是这么看问题了。你比如修到菩萨境界,人家觉得这是小问题,根本不需要解决嘛。我们做一点事情很难,没有钱,没有资粮。比如我们老百姓买个房子,真的是,北京房子多贵啊,小一千万,买吧。一般工薪阶层要是买得不够早,或者以前没有房子,真的需要买房子,太难了!但对人家有钱的人来说,买个十几套、买个几十套,无所谓。这就对菩萨来说,他就很容易,对于我们来说觉得很难。
同样,相待和绝待的这个境界也是因为凡圣而有异。对于凡夫来说,永远都是相待的境界,什么东西都是对立的。对于圣人来说,特别对于菩萨法界的这些众生来讲,他可能就慢慢进入绝待的境界了,声闻、缘觉都做不到,声闻、缘觉都还有分别。
我们觉得,哎呀,就是不一样嘛,正法怎么能跟邪法一样呢?邪法怎么就是正法呢?你造的业太多了,你的分别心太重了,所以所有的世界呈现的状态,它都是相待的一种状态,二元对立。
但是如果你修到一定的阶段,这个世界已经在你面前呈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内心已经没有分别心,克服烦恼了,所以它就没有二元对立的存在了,一看,原来邪就是正啊,没有邪也没有正啊甚至,它就是一个东西,就是平等的,就是不二的。
在我们这里什么都是二,你想不二都不可能,是吧?因为你自己就太二了,你天天就胡思乱想,所以外在呈现的状态就是乱七八糟的,你的心所对的境界,是你内心真实的一种反应。反过来这种真实的境界,这种外在的境界,又会反作用于你自己的内心,你自己的内心又不够坚强,又不够智慧,又会受它的影响、蛊惑,是吧。
所以这个东西你这个圈怎么破啊?这个循环破不了,恶性的一种循环,一种怪圈。所以为什么《法华经》直接把这些东西讲出来?实际上已经超过我们一般修行者、凡夫的这么一种心量,你能力是达不到的。
但是从理论上我们是可以去思维的,可以想得通。没问题,这是绝对可以去实现的,只是我们没有到达那个阶段而已。比如说我们到了共产主义阶段就不用了,不用这么辛苦了,按需分配了。
现在我们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后不一样,境界不一样,它整个呈现的状态,心理状态跟外在世界这个状态都不一样。所以考虑的问题完全跟我们现在是不知道隔了几个代了,不知道啊。
所以即是决于世智,得入妙智。或与五品齐,或与相似齐,或与分得齐,当然就与不同的位置相齐,虽然是从粗到妙,但是妙到什么地方呢?还未必都完全一样的,看你自己个人过去修行积累的功德。你修行、积累得越厚,那么进入的位次就越高。
同样圆教它也有种种位次,五品是最初级的,五品弟子位呀,属于圆教的外凡位,他属于圆教的凡夫的位置,而且是凡夫里面比较低级的,知道吗。就是刚刚开始入门,就是这个意思。但起码已经入门了,能够到圆教五品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就有很多的智慧了,他知见不会出现问题了。
到相似位,那就更好了,能够伏惑,能够断见思惑,能够断尘沙惑,而且能够伏无明惑。能够伏无明惑才是圆教的相似位,叫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你起码不会想些糊涂的事、做些糊涂的事情。
你所作所为清净,眼清净,耳清净,眼、耳、鼻、舌皆清净,你的身、语、意三业是不是就已经清净了?前面的五品位还做不到,前面的五品位的话,为什么得修啊?就是还没有力量去伏惑,他得修这种定力,修这种智慧的力,用智慧、用定力去降伏这种烦恼。修到一定的时候到相似位了,欸,有点像,就是像模像样了,比较熟练一点了,相似位了。
好,再往上走,超凡入圣,圆教叫分得位,就是分证位。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两分无明证两分法身,反正分破分证,破得越多就证得越多。这个时候你已经入圣流了,就是圆教的圣位,实际上就已经相当什么?法身大士,相当是大菩萨了,初住以上的菩萨了。
那你就了不起了,你所有的修学,那时候的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随便怎么修都可以——也不是随便怎么修啊,按我们的来说是随便怎么修,实际上他已经获得真实的智慧的话,所谓的世间的一切法,到他这里自然就变成佛法来运用了。
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他到哪个地方都是自在的,从来不缺钱花,从来也不会办糊涂事。该做的事情,肯定都是符合佛道,而且想度众生,随意,他都比较容易成就,因为他有这么大的能量啊,有这么大的智慧。我们现在很可怜啊,我们自己都搞不定,什么时候能把自己搞定就好了。
节节都有入义,就是每一个阶段他都能入,看你是达到哪个层级。你阶段越高,你入的这个圆教的位置相应也就越高。打个比方,你在家里自己学,你很聪明,自学。结果一考试,一看,哎呀,你不要读一年级了,你直接读二年级吧,因为你自己所学的东西已经积淀了,虽然没有入学,之前没有入过学校,但是你的能力、学习的水平已经达到二年级。欸,又一看,小学都不用学了,你在家里已经学得足够了,直接上五年级、上初中吧!“节节都有入义”,就看你原来前面铺垫得厚不厚。
准备得越足,到时候品位就越高。就像我们现在,你修得越好,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就越高。有些人,哎呦,我赶紧去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这种心情我们都能理解,挺好的,也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他的正确性。但有时候弄得不好,也会有他的局限性。早点儿去吧!
你的岁数才三十几岁、四十几岁,就不想活了,哎呀,阿弥陀佛,赶紧接我走,我在这个世间太难受了,太苦了,赶紧走。是啊,倒是走了,也许你走了,阿弥陀佛一看你,慈悲,也差不多够条件了。但是去了之后,一看是下品。为什么?你修得不够啊,老是讨厌这个世界。
当然讨厌也是好事,起码有厌离心,但说实话,这个水平、境界不够高。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身体,讨厌生死,讨厌所有的众生,赶紧远离吧,就西方极乐世界好。
他有一种对立,知道吗。他有一种情绪存在,这也是一种烦恼,但这种烦恼对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你能够超越这个境界,你达到更高的,那不就更好了吗?随缘吧,该走就走,因缘到了,自然就走,不用强求。不要天天写报告给阿弥陀佛,赶紧批准我,早日去。
所以,最终你往生到那里就发现,哦,还是晚点来也可以啊。你这里因为在娑婆世界你能堪忍这些痛苦,堪忍这些烦恼,你修行到更高阶段的时候,虽然这里的时间是很短,但是功德很大啊。比如说你四十岁到那里生了个下品,你修到八十岁也许你就生到中品、上品了,那时候你的境界完全不一样了。厚积薄发,不要着急,不要急着兑现,挣到点儿钱,哎呀,赶紧给我花了吧!要想办法,再去以钱生钱,再去做点儿生意,以后钱不就更多?你想花都花不完。这好,一下挣的壹佰万全花了,没了。
所以,这里面它也是有些技巧、有些智慧的。但是这些智慧、技巧是建立在你对佛法、对世间法的认知上面。你认知越高,你最终获得的成就、你成长的空间就越大。起码从暂时这个阶段是这样子的。如果你的认识水平低,你可能一时半会也就到达此地而已,你再往上走,上不去了。等你什么时候积累够了,可能才能突破到上一个层级。
所以大家为什么要学习经典?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就提升我们自己个人的思想境界。没有境界,没有胸怀,没有气量,你学佛法,你说说,学来学去,都学成小气,学成小乘了。上不去啊!
你心量都不够啊,何况你说还去包容种种佛法?还去无量法门誓愿学、无量众生誓愿度?什么什么……无量烦恼誓愿断?你断不了,赶紧走吧,赶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才不要度,我自己都度不了,还得靠佛呢。烦恼自己都不愿面对,就是自己把什么事情全部托付给阿弥陀佛了,自己的潜力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
这是什么呢?有点投机取巧,有点偷懒,有点懈怠的行为。自己也得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知道吗。自力与他力结合。那么好,你结合度越高,结合得越深,那你的品位就越高。你光靠佛力,佛力永远都是这么多,但是你自力太弱,那你结合的就这么一点点。
你跟佛的和合度就这么高,他能够护佑你的,他能加持你的,也就仅此而已。因为你积累的资粮就这么大,所以你就只能到这个品位,下品吧。如果你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自己更多的这些烦恼,那中品、上品就可以期待了。
所以什么东西都不是凭空而得来的。我越虔诚,我越迫切,好像佛就会越加持我,不完全是这样子的,那都是次要的条件,关键是看你自己努力没有。你的定慧修到哪种程度啊?你付出多少啊?你自我克服到哪种程度了?能够自度,是吧,佛度的人都是能够自救的人,能够有缘的人。你的缘分越深,才能度得越深,达到的程度才能越高。
所以这里面,实际上就把这些问题都隐含在里头了。从我们凡夫众生,我们修净土法门是最方便、最容易的一个法门了,也是这样子的。从修其他的法门,也完全是这样子的。藏、通、别、圆四教,圆教接通教,别教接通教,怎么接?圆教接别教,那你都得付出,你得到这种境界,才能被接。你修得越高,契合度越大,最后你接入的品位就越高。
所以我们在娑婆世界,大家都得利用自己的因缘条件,我们不知道我们接下来还能活多少岁,它爱活多少岁就活多少岁,我也不贪生,但是也不要厌生。它自然该走就走,没到走的时候,你也不用着急,自然该发生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你主动去趋吉避凶,你去逃避什么,或者去追求什么东西。
不要把自己个人的一些情感或者意愿,太多地去添加在修行的这么一种状态之中,那些东西都是杂质,都是烦恼。随遇而安,随缘尽分。但是自己得努力,尽人事,由天命,就这样子。你其他去讲那么多干嘛?其他就交给佛。但你自己该做的,你得努力去做,你不要做的东西跟佛法不太相应,到时候佛想加持你也加持不了多少,没办法,是吧。
好,再往下。若五停方便智,乃至通教佛等智,若不决了,即是粗智。从三藏教的五停心啊,方便智啊,包括通教佛的平等智啊,等智啊。不经过决了,也都是粗智。
今开权显实,“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来入妙位。须一一将十二番智来入圆妙四智,就是把前面的藏、通、别三教的智慧,接入到圆教的四智之中。然后也是或入五品、相似、分得等智(云云)。种种不同的位置。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理解啊,经常大家认为什么?别能接通,圆能接通,圆能接别,但实际上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你看,三藏教的五停心智,也能被接入。
别看他好像是修的三藏教,或没发菩提心,但他只是暂时那么一种状态,并不是说他完全不具备这种因缘,知道吗?什么东西都是可以改变的,没有决定的种性。世间的智慧都能直接被接入圆教的智慧,如果你具足这个因缘,何况是三藏教呢?
所以有些东西我们看佛教、佛经典的时候,包括天台讲法中,他有时候只是从一个层面去分析一个问题,但是你不能特别地执著,不能死较劲,知道吧?你就想,哦,肯定就是这样的,其他的就不够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吧,一切众生都皆有佛性呢,有佛性都能最终被接入佛道。
有些是直接从声闻、缘觉修上去的,有些是从人、天修上去的。但是哪怕是三恶道的众生,如果他前世种下了这个非常深厚的善根,甚至他虽然堕于恶道之中,他也能有机会直接从恶道里边出离,证入菩萨或者佛的境界。
比如说地藏菩萨,大家一看跟我们地狱众生差不多嘛——你不知道他是菩萨!你不知道他原来的身份是怎么样的!那么在恶道里面,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比如说我们曾经在世间修学佛法但是没有修成的,是吧。
包括出家众也好,包括在家的居士也好,因为过去的业力、烦恼啊,没成功,堕到恶道里面去了,但是很快可能会从恶道里面出来,他因为前世有这个出世的善根,他甚至都不要经过从恶道到善道这个过程,直接从恶道就超凡入圣了。有吗?也有。只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而已,不如直接从人、天修入圣道的这种概率高。就这种情况是有的。
但是我们尽量不要选择那种情况,啊,没事儿,我们到恶道之中也有机会解脱。我们世间中个大奖都太难了,你想想,到恶道中还想中什么奖啊?我们比如说百万之中中一个大奖,到那边可能是多少?百亿,多少个亿里面才能中个大奖,轮得上你吗?
即使轮得上你,那你也是前世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只是还要还这个业债,暂时堕到恶道里边去。你这个是恶贯满盈,说实话,修行都不够,你说等着我去中大奖,你就异想天开吧!不可能的事情!好事落在你的头上?没有这种偶然性的,是吧。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知道吗。绝对都是有它的必然的,我们看见极偶然的事,所以世间的事情背后有果就有因。
所谓的偶然、出奇的事情、我们完全都想不通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想不通是因为你想不通,并不是客观的事实本身是没有规律的。它有规律,你看不见而已。你是肉眼凡胎啊,你觉得,哎呀,怎么这么蹊跷啊,怎么这么离谱啊。没有,没有离谱的事情,什么东西都是靠谱的,离谱的事情是我们有烦恼,你现在能够做离谱的事情,本来不应该的,按照你正常的行为不应该去做的事情,你做出非常反常的事情,那是离谱。
那即使是这个离谱,也是因为你的烦恼积聚到一定的时候的一次爆发。平时你不会老做这种糊涂事,突然一下神识昏迷,突然一下头脑发热,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那为什么突然一下会爆发呢?也是积聚了小的烦恼太多,发大病。
又,决了别教历别之智入于妙智,这是别教,前面是藏、通二教。当体即是某位,进入是某位,细捒(云云)。也是一样的,也都分不同的位置,可能是五品位,有些是相似位,有些是分证位,基本上是三个位置。不能说你一下就到究竟位,没有的啊,不会这样子的,那太快了。
他可能最多到分证位,最多到,比如说别教的极果,相当于圆教的二行位,十住、十行第二行位,所以他最多被接到这个位置就已经了不得了。哪怕你在别教里边修到最顶端的、最高的一个阶位,他也就被接到这个位。当然他也许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原来就已经是圆教的人,现在呢,为了度众生暂时显示我是别教的,就这个意思。
本来我是极乐世界的,结果阿弥陀佛派你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大家以为你跟我们也差不多,最多也就不过如此而已。原来一看,哎呦,你是文殊菩萨化身的,结果你一被接,接到等觉去了,甚至直接到妙觉去了。你觉得很蹊跷,不蹊跷。
从正常的这个对应关系是这样子的,但里面有些特殊情况啊。哪怕是高级干部,有时候也得下基层啊,并不只是中级干部或者其他初级干部下基层去锻炼,他不同的位置都得去。但实际上那种的话,你说是被接、不被接,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实际上他不需要被接,他自然就进入,因为他原来就是这样子的,他真实的状态就是那样子的。
好,最终十六粗智皆成妙智,无粗可待,即是绝待智妙也。被接之后无粗可待,粗都变成妙了,粗就不存在了。粗不存在,那么相待的这个粗的智慧就已经不存在,就没有粗可以被待了。没有这个对待的粗的智慧,那么妙实际上也就没有了。
没有相待的粗,就没有相待的妙,这个时候粗就是妙,这就属于绝待的妙智。就是当你所有的烦恼都没有的时候,你就成了究竟佛了。如果你还有一丝烦恼,或者还有些烦恼没有破的时候,说明你还没有成究竟佛,你只是到一定的果位而已。但这个时候的话你说成佛,也只是个名字而已。
所谓说成佛不成佛,是对我们众生而讲的,对真正已经成佛的人,你再去讲成佛,有必要吗?我们为什么要有理想啊?因为我们的现实很残酷,我们得有点理想,我们得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你的理想都已经完成、成就的时候,你想有理想都没有了,没办法了。该成就的全部都成就了,你还想啥呢?
有时候大家觉得,哎呀,如果没有理想,是不是觉得很没意思、很无聊啊?我都已经成佛了,我再往上没有位置可再去了,没有空间再发展了,多没意思啊。那都是人想出来的,你觉得没意思,是你天天就不满足。
到那个时候你就已经无这些分别、对待,没有这种思考了,你就不会想还有意思、还没意思,这又是你的问题了。什么叫作有意思?什么叫作没意思?对你这种有分别心的人来说,有些就是有意思,有些就是没意思。到佛的境界还去想那些东西?太低级了,都不好意思提了。
所以我们人活得有时候很艰难,还得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好像才对得起自己的生命。但是要做起来又是那么的难,有时候不得又做一些没有意思的事,做了呢,又后悔,又惭愧,还得忏悔。老忏悔,还又想改,又不是那么容易改。忏而不悔,悔而不改,是吧。老是重复地犯这些错误,没办法,就得慢慢修吧。
复次,开粗眼为妙眼者,余经虽说为五眼,五眼不融,就是其他的佛经里面也讲到了五眼,从肉眼一直到佛眼。但是呢,没有开显之前,五眼它相互是有差别的,肉眼就是肉眼,天眼就是天眼,慧眼就是慧眼,法眼就是法眼,佛眼就是佛眼,每个眼之中,它确实是不一样的,境界不一样。
经过开显之后,最后发现,肉眼可以变成天眼,天眼实际上也是法眼,也是慧眼,也是佛眼,它中间是可以连贯起来的,可以融会贯通的,知道吗?是可以打通的。原来觉得贫人就是贫人,我们就是阶级划分,你是这个阶级就永远都是这个阶级,就像印度四种姓一样的,从生到死,从祖祖辈辈到你现在,到你未来的儿孙辈都是这样的,你这个种性是不可改变的。
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子的,都是人为所造成的,这些因缘所造成的。这个因缘是可以打破的,是可以改变的,发现这个种性之间最终是可以融合的,没问题。
五眼不融,是故为粗。今经决了四眼,就前面的四眼,令入佛眼。文云:“父母所生眼,遂得清净。”“学大乘者,虽有肉眼,名为佛眼”。
你看,即使是父母所生的肉眼,如果能够得到清净,学了大乘之后,即肉眼也能叫做佛眼,当然你跟真正的佛眼还不完全一样,但是已经部分地跟佛眼相应了。
即是决了肉眼,名为佛眼也。净名云:就是《维摩诘经》里面说:“世孰有真天眼者?有佛世尊,不以二相见诸佛国。”此即是决了天眼,即是佛眼也。
就是《净名经》里面说到,它里面有一个典故,就是说天眼第一那个叫什么尊者?阿那律,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声闻弟子天眼第一。但是他天眼第一到了维摩诘居士这里,你这个不是真正的天眼。他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的庵摩罗果,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到了菩萨境界,他那个所谓的天眼还是有分别,所以他这里是有二相的,知道吗?整个《维摩诘经》主要讲的是不二法门。所以为什么这些大阿罗汉啊,甚至包括某些菩萨,到维摩诘居士这里去问疾的时候,去看望他的时候,老都挨他的呲啊,一看见就批评,有些人就不敢去了。
哎哟,那怎么不敢去呀?他说原来,就给他讲了个故事。原来我曾经在某个时候碰上维摩诘居士,结果维摩诘居士就跟我讲,你这个地方有问题呀,修得还不够啊,你这个能叫天眼吗?分别心这么大,结果几下就把他问倒了,他就不敢去了,不好意思去,去了又得挨训。
当然这是按照我们人的这种感情、情感,去描述的一种状态,并不是说这些声闻、菩萨好像怕维摩诘居士教训,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他还不够格去慰问维摩诘居士。他只是通过这么一种示疾,或者去问疾的这么一个故事,这么一种情节,去表达佛法。
他背后要表达的佛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敢去呢?因为没有达到不二法门的境界。如果真正能达到不二法门,你才能跟维摩诘居士相应。你相应平等了,说实话,你才能去问疾。你不是那个等级的,你去,算了吧。
所以说,“愿得如世尊”,只有世尊、只有佛才是真正的天眼,其他的天眼,从究竟角度来说,都不是真天眼。那么意思说,这里的天眼是以什么作为标准呢?是以佛眼作为标准,因为只有佛眼才能不见二相,这是佛的境界。所以他真正的天眼就是佛眼。所谓一般的我们认为的天眼,跟佛眼是有距离的,那差得太远了。
“愿得如世尊,慧眼第一净”,这是讲到慧眼了,即是决了慧眼,能得入妙。所以真正的慧眼看来也不是声闻的境界,声闻的慧眼的话,到了佛这里简直就不算慧眼了,你那么点小智慧,不值一提。
决法眼入妙者,边际智满是也。就是已经离妙觉智只差一个等级,就是已经到达等觉的位置了,等觉。什么叫作边际呀?就离这个妙觉,离佛果只差一点点,就挨着边了,智慧即将圆满,这才是真正的“决法眼入妙”。从法眼直接进入到佛眼之中,否则的话你还不够格。
四眼融入佛眼,寂而常照,佛眼就是能够寂而常照。有些是寂而不照,有些是照而不寂,或者寂照不够平等,所以他就达不了。至于像肉眼,又没有寂,也没有照。天眼也没有寂,也没有照。什么是寂呀?慧眼。什么是照啊?法眼。
什么是寂照同时、寂照平等啊?佛眼。什么寂?寂灭嘛,烦恼寂灭了。什么是照啊?智慧。智慧才能照世界,你没有烦恼了,你才能有智慧出来。你的烦恼都没息,你说你有多大智慧,不可能。光嘴上说的智慧,光讲些文字语言的智慧,没有用。得修,修到那种程度,真正伏烦恼、真正断烦恼了,这个时候真实的智慧才能出来,他内心的这种心的智慧、光明才会出来。
就是这烦恼的敌人没有消灭,内心的佛性它是显现不出来的。它一直被这些烦恼尘垢所包裹,它光明是出不来的。后面呢,你可能破了一点点智慧,只是其中一小块儿,出来一些光明,但是大部分可能还是被包裹了,你光明不能完全地呈现出来。
所以说虽然有照,但是呢,照不完整、不究竟,所以这是菩萨境界。菩萨为什么得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往上修呢?还得把余下的这些没有被破的烦恼,更深层次的无明的烦恼,一点点把它清除掉。最终把所有的烦恼,最后一念无明烦恼全部除掉,完全就是非常透彻圆满,才是究竟的智慧。这就是边际智嘛,就相当于等觉,等觉离佛就差一个位置,就差最后一念无明。把这最后一念无明破了,你就成佛了。
所以,故文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本来声闻法哪是诸经之王?你经过开显之后,声闻法竟然就已完全提升到跟佛法等同的这个地位了。为什么能够提?因为你开悟了,因为有智慧了,有佛的智慧了。
所以只有圆教的这么一种智慧,才能让他提炼到那种程度,提升到那种阶段。普通的智慧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佛法不是也讲加持嘛。你要能够被加持,加持力越大,你进步的速度就越快。也不是佛想加持就加持的,你得被加持才行,就说你这个根机得足够,知道吗?不能这一加持你受不了啊。
打个比方,你这一个小瓶子,你要把大海水装进去,你装得下吗?装不下!蚂蚁想把这个河水都喝干了,早撑死了,你不够量。所以能够被加持的,就是你具有这种能量,具有这个容量才行,具有这种素质才行。
你别说,是啊,佛啊加持我!加持,是,佛也能加持。能够加持的就那么一点点,没办法,佛发现你这个瓶子太小了,只能装这么多水。他都已经给你装满了,你还在,哦,加持我,继续加持我,你也不换一个更大的瓶子来装。你自己不好好修,不努力,不自我突破,佛想加持你,加持得了啊?加持不了!所以什么东西都是相应的,知道吧。我们在祈求佛的时候,实际上首先是应该让自己先强大起来。你强大起来,你才有更多的这种因缘去接受佛法对我们的一种加持力。
这里也是啊,你能提升到哪种阶段?有些是直接从肉眼修成天眼,有些从肉眼可能直接就进入慧眼,有些肉眼、法眼、直接到佛眼的也有。但这种概率就会越来越低吧。你再往上提一个层级,可能从天眼到慧眼,它就离得比较近,他就比较容易进入。
比如说你上天、升天,你如果是欲界天,修个什么十善业就可以了;但是你要到色、无色界天,必须要修四禅八定。你得修世间的禅定,没有禅定你是生不到色界、无色界天的。
那么好,出世间的禅定跟世间的禅定之间,他是不是距离就近了?你在欲界的众生,你禅定从来都没修,世间的禅定都没有,你想一下就突破到出世间的禅定,谈何容易啊?你想跳级啊,连跳多少级啊?太难了!
你不够优秀你是跳不了级的,那种概率是很低的!多少亿人之中可能才能达到那么几个人而已,轮不到你的头上。
所以说我们都得想想,都得去好好努力。我们现在虽然处的位置很卑微,我们虽然是末法时代,佛也见不着了,优秀的法师说实话也碰不上,什么高僧大德你一般也没什么机会,即使人家在这里,你也见不着。
见着了,人家跟你也没什么缘分,他说的话我们也听不懂,甚至人家一看你这个样子都不愿说话。不是说不慈悲,师父怎么对我这么冷漠?一看你就不是那个根机,说了也白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弄得不好,说还不如不说,不说的话你还少些疑惑,说了你疑惑更多。
比如说,从来都是很穷的人,突然一下暴富了,弄得不好你出问题,知道吗?你接不住!所以师父一看,你这个没有福报的人,拿法宝给你、拿大宝贝给你,回去肯定得出问题,不知道该怎么使。这暴富,弄得不好拿来就挥霍浪费,反而把自己人的恶性给激发出来了。
你原来是没有钱,现在有钱就做坏事;原来是没有权,反正老百姓也干不了多大坏事。有权了,那好,权力膨胀,欲望膨胀,能做更多的事了,胡作非为,反正一般人也干涉不了你,管不了你。就这样子,就这个意思。
等你真正有德性的时候,你才能去拥有这些东西,你才能运用自如,能够把它真正的、正面的作用发挥出来。否则你没有的话,你全都是把它负面的作用发挥出来,用到非法之处去了。
因为你本身就是非法的,就是我们跟正法是不合,和合性太低、和合度太低,所以一旦遇到其他的分外、非分的东西,非分之财,或者非分的这种权利的时候,你是没办法自我约束的。
所以与其这样,你还不如做个老老实实的普通的老百姓,还比较安全。慢慢修吧,你得积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你才可能拥有这个能力。你没有积累,你干嘛着急啊?你着急最终不是害了自己嘛。反过来,你还责备,师父不慈悲,老和尚对我,你看一点都不搭理,你看,我拿这么多钱供养,我这么发心了,师父让我办什么事我都这么办了——看你不行、不清净。就跟达摩祖师见到梁武帝一样的,梁武帝何等人啊,贵为皇帝,所谓的菩萨皇帝,在他这里,觉得根本就不是法器,不入我的法眼。
那梁武帝心中得多大的嗔怒心?心中多埋怨?太傲慢、看不起人嘛,怎么怎么着。后来志公禅师给他一点醒,他才服气。好在身边还有一个高僧,给他点醒一下,否则的话,内心得多烦恼。我在这里都已经是一国之尊,在佛法之中那虔诚的修行,大家都是举世公认的,竟然到你这里好像一文不值,太欺负我们中国人了嘛。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不行,法器不够。
好了,我们大家先休息几分钟,回头我们再来,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看下面,问:佛眼开乃名为妙,六根虽净,云何为妙?这个问就是说,只有佛眼开的时候,已经证得佛眼,已经开了佛眼才能叫真正的妙。在六根清净位,虽然六根已经清净了,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妙。实际上他这种问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真正要开的话,真正要称为妙的话,当然是佛眼开。
但是因为这里存在什么关系呢?可以被接。即使你没有完全开佛眼,但是你具备一定的根机的时候,已经可以称为妙,但是这种妙是到哪种阶段,就不一样了,不一定是特别高的一种层次。
这里我们看,答:佛眼虽未开,已能圆学、圆信。就是你能够学的就是圆教,能够信圆教。不仅仅是圆学、圆信,甚至还能圆解、圆修,但是没有圆证而已,没有真正地证,没有证道。
这里举了个例子,如迦陵频伽鸟,虽在?(què)中,音声已胜诸鸟,就是虽在壳中,就还没真正完全出生,或者这个壳刚刚开始打开,还没长大,它这个雏鸟、小鸟的声音就已经胜过诸鸟,它的声音是所有的鸟里面最好听的、最美妙的。即使它还是个小鸟,刚刚从壳里出来,甚至还在壳之中,壳都没有完全打开,它发出来的第一个声音就已经比所有鸟的声音都好听。
他是说明什么意思呢?就说虽然没有证得这个圆教的法,没有真正开悟或者证道,但是他在修学的这个阶段,就已经胜过其他的藏、通、别三教了。他以后成长性特别高,就这个意思,我们按现在说叫潜力股。
现在虽然你这个股价比如说值一百,人家才值十块,但是你这个股价估计已经到顶了,再升升不上去了。人家好,一百,蹭蹭蹭往上升,弄得不好就是五百、六百、一千……他有这个潜力啊!所以你别看他现在好像比不上你,但是他很快就会超越你。说的就这个意思。
有好几个比喻。比如说龙王之子,虽然他没有继承龙王位,但是下面这些龙王的臣属,哪怕是宰相啊,其他的什么大臣,都不能轻视他,因为他是龙太子。比如说国王下面有太子,也是一样的,都不敢轻视,因为他以后要继承王位的,虽然他现在还很幼小,但他已经是太子了,他必然是以后要继承王位,就是这个意思。
你再混,说实话你能篡权夺位吗?你就已经到此为止了,人家是要当国王的,所以你还是得小心一点,注意点,不然的话你完了。就这个意思。你这个空间已经被限制住了,然而人家的空间,上升空间还很大、很强的。
所以有些东西不能看现在,不能看当下,你得看他整个发展的趋势,他现在所作所为,包括他现在的一种因缘,如果他因缘足够殊胜的话,那未来的发展潜力太大了。你的因缘暂时就被限制住了,你没有更高的智慧来引导你、引领你,你到上面就上不去了,就仅此而已。
或者你暂时这个命运就已经被安排了,你不是生在国王的家中,你生在什么尚书啊、宰相家中,你最多也就当这个,除非你能改朝换代不行,那都是另外说了,就不讲这些事情。就按正常的这个发展的空间来说,你永远是赶不上他的。
好,即是假名、相似等妙。就是说如果没有圆证,只是前面圆学、圆修、圆信的话,只是相当于假名或者相似。假名是什么妙啊?假名实际上是就文字位,我们说名字位嘛。我们说有六即位,六即佛:第一个是理即佛,第二个是名字即,第三是观行即,第四是相似即,后面是分证即,最后是究竟即。
他也就相当于从名字即、到观行即、到相似即,这三个位置。为什么叫相似?还没有证入圆教的圣道。但是他已经能圆学、圆修,能圆解,他从他的解悟,从他的理解,从他的思想境界比你高了,只是他后面通过实践去证明自己而已,去证悟而已。但是你的思想境界太低了,你的格局太低了,你再怎么样,你也就是到此为止,上不去了。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产业,如果不是现代的信息产业,或是智能、科技产业的话,都是一些传统的行业,都已经是夕阳产业,没什么太大的发展空间了。你再生产煤炭、钢铁,全世界不就用这么多吗?再炼,它产值不会产生太大的发展空间了。
但是很多新兴的产业就不一样了,像互联网、像人工智能,那都是新兴产业,它以后的产值可能就会远远把你撇在后面。现在可能它只值一亿,你现在有几十个亿,但是以后它就会很快超越你的,这就不一样啊。
所以说若开,如果真正开悟了,证道了,即是分妙、究竟妙(云云)。那就是分证妙、究竟妙,就更高啦。所以不一定说真正要等到佛眼开,就真正已经开悟证道了,圆教的开悟证道,不一定,开悟证道之前,就已经相当于前面的相似呀,什么观行呀,或者名字即了,就是他已经到了圆教妙的这么一种阶段。
好,下面二,我们看,二、对境明智。又二:一、对五境;二、展转相照对镜。对五境之中有五种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叫十如境,后面还什么因缘境呀,什么四谛境呀,什么二谛呀,什么一谛之类的,三谛、二谛、一谛。
此既一经之意,处处说之,可解,就是我们《法华经》到处都是说十如是。十如是实际上就是我们修学所要对的一种境界,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所以世间十法界都有十如是,这个十如是并不是说只有佛法界才有。所以整个《法华经》它讲的什么?百界千如。一个是十个法界,一个是十个如是,每一个法界都有十如是。但是十法界之中呢,每个法界又是互通的,所以一法界又有十法界,就成为百法界,百法界加上十如是,就成了千如。
再加上三种世间,五阴世间,还有众生世间,还有器世间,它就成了三千诸法。这个三千诸法就包括我们所有的这个虚空法界,所有不同的众生种类的所有法的一个归纳,就称作三千法。三千都在我们一念心中,三千相互之间都是相通的,就这个意思。
所以说我们所修行的境界,都不出这个境界之外,你不是对这个境,就是对那个境。但是,最后一分析,发现所有的境界之间都是相通的,没有关系,都可以修,所以用十如是。为什么叫作“如”呢?如者,不变也。大家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叫作如。所以佛经里面叫作,众生如,佛如,一如无二如,大家都是一个如,都是一个性,不是两种性。本性上、本体上都是一样的。你要认识到,表面上,大家相、性、体、力、作又不一样了,它是有十种法,十种法是有差别的。但是本质上十种法的背面,他背后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从差别之中要寻求不差别。
最终什么叫作“是”啊?是,就是实相,你如果能够从差别之中认识到不差别,最终你就能悟入诸法实相。最后发现,一个是差别,一个是不差别,最后发现差别跟不差别之间是不二的,是平等的,这就叫作实相。
开始还是有差别的:哦,这是世间法,这是出世间法;这是生死,这是造业;这是解脱,这是涅槃,你还会有之间的区分。我们要学佛呀,我们不要再沦落生死呀,我们要好好修啊……这是你修行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等到修到最后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
所谓不一样,是因为你造了业,有烦恼。所以刚才我也是前面说过的,呈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你误以为是有差别的,实际上是没有差别。为什么没有差别?因为你修行到一定程度,会发现差别就越来越小。因人而异,因你自己修学的境界,外在所对应的、呈现给你的世界,完全是两种情况。所以佛教为什么叫如幻如化?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明白吗?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呢?好好修吧,所以我们不能以这个不真实的世界,来限定我们对于整个世间的一种认知,它不是我们作为认知的一个基准,或者一个标准。你不能说,噢,我看见确实是有差别啊,那个现实之中就是。这是你的现实,这是人的现实,这是凡夫的所谓的现实。即使是现实,它也是不停地在流转、在变化的。
你今天看到的这棵树跟昨天看到的树就不一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要说忽如一夜秋风来,弄得不好所有的花全部凋谢了,落叶都没了。什么叫作树?这树到底是什么?昨天今天就不一样了,是吧。你不同的心情看它也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完全真实的、永恒的一个东西,是你可以去把握的。
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自己的业力暂时假合而成,假借这种业力和合在一起,给你几十年使用期。使用期之间都还不一定保鲜呢,原来都是小鲜肉,现在都变成了,都中老年,都衰老了。再过多少年,再过十几、二十年,或者最多几十年,你该走也就走了。
这是你的身体吗?这是你的生命吗?你的生命到底在哪儿?你真的有自己的身体吗?内在的心的世界,心灵的世界;外在的,所谓的这个身体的世界、物质的世界,都不是真实的,它都是随着烦恼业力在不停地流转变化。你只是暂时在这之中、路程之中停下来,看一下这个风景,啪,拍了个照,你认为,这个风景是永恒的吗?它是真实的吗?没有!你再过一天来,再拍个照,不一样了。当然不一定能等到下回,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给你拍了啊,跑其他地方去了,你都忘记了,你今生曾经做过什么事情,你不认账了。没办法,你想认账也认不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就这样子。
所以说,我们所认为的东西,所知道的东西,全部都是一种颠倒的、错乱的、不真实的、虚假的。既然这样的话,你干嘛还这么执著、这么贪著、这么放不下呢?要你放下,又谈何容易啊?你都习惯了,就想执著,你要没有执著的话,你还真不知道干啥,总得干点事儿。那么,干点出世间的佛法,你干不了,只能干点俗事。自己还安慰自己,你看我就是俗人,我也就只能这样子,是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习气太重。你光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努力,一点一滴地去改,去修,这样子的话才有出路,不然的话永远没有希望。
此即一经之意,处处说之,可解,故不复释。这里就不再复述了,不再说了。
次,讲第二个境界啊,就是因缘境,就十二因缘。前面讲了四种十二因缘,这里又回来了。智是能够照境的,境是被智所照的。就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在观察这个世界,在了解这个世界。不管你有没有真正的智慧,哪怕是世间的智慧,只是你自己的一种认知,你随时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从这个境界之中获得信息,从这些信息进行你自己的分析处理之后,你获得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慢慢地积累,它就会在你内心之中储存起来,形成印象,形成一种什么呢?常识的一种知见,你就认为,哦,这个东西是这样的,那个东西就应该是那样子的,他会对号入座,会贴标签。
就像我们现在写的种种书一样的,通过文字把它记录下来,文字所记录的实际上是我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认知,不管它是规律不规律也好,不管它是真实不真实也好,反正你把它记录下来了,它是个信息,是种符号,是个记录。
然后你就依这些文字的、书籍的东西,通过你学习,把这些信息输入到自己的大脑之中,你就觉得,噢,掌握了很多知识,你看,我都了解世界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认为书上说的东西,当然它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它是完全真实的吗?它可靠吗?只是在一定的时候,可能它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它没有绝对的可靠性、真实性。过几年,发现那个作者重新写了本书,完全就不那么说了。物理,各种科学都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更新。
所以我们看这个世界,就大家看,大家是在不断地什么呢?在变化之中,在运动之中。但是你这种变化是要朝着好的方向去变化。你即使要生灭,你希望你以后的生灭,对你来说是往前进、往上走的一个轨迹,而不是一直停留或者是堕落的这么一种趋势。
这样的话你就有意义了,就越来越接近,越来越接近。从世间之中,慢慢修世间的善根,到了世间善根的顶峰的时候,离出世的善根就差一步之遥。这个时候,你才有机会获得超凡入圣之解脱啊,才能突破啊。如果你都离得太远,一下想飞上天去,一飞冲天,不可能!
大经云:“十二因缘有四种观,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上上智观故得佛菩提。”它这里把菩提也分为四种,我们一般认为菩提就是佛果,只有成佛才叫菩提。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在很多小乘经典,甚至在大乘经里面,经常都讲到有这四种菩提。
哪怕是小乘的佛法,它也有它的菩提。中乘的有缘觉菩提,小乘的有声闻菩提,上乘的有菩萨菩提,最上乘的佛果菩提。都是种觉悟,但是觉悟到哪种层次呢?就看你的智慧在哪个层面上。你是怎么去观察世界的,你是怎么观察这些境界的。
你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视角,用什么样的一种方式,用什么样的一种智慧,去照这个世界,最终得出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你的智慧越高,你能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实度就越高。你智慧越低,你就离虚幻的越近。就像我们现在用这种科学的探测仪一样的,能看得更远,是吧。能看到更远的、更有关联的其他星球,你看得更真切,精密度更高。我们现在像素也更高,都是这样的。所以说不同的智慧,就是佛法之中对应不同的法门,它所代表的这种智慧,你通过不同的这些修学的法门,最终获得的果证、获得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那么好,你到底要学什么东西呢?大家都想学,都想学最好的,肯定是。即使修不了,你也先学会吧!你有机会先接触嘛!这个东西我不会用,你先买回家再说,慢慢学会用呗。你不要说,不要,哎呀,反正我也用不了,我就买个最简单的就可以了。比如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买个老人机就行啦,还智能手机呢,还电脑呢,不玩了。你觉得自己跟它没有份,根本能力不能胜任。实际上不是那样子的,你要有颗不老的心嘛,要年轻啊。
我们学佛就是不要屈服,不要认命,知道吗。不是讲宿命的,哪里有宿命。宿命只是暂时的、一段时间的这个生命轨迹,你觉得它是宿命。实际上过了这更长,用更长的这种时空去观察,它根本就不叫宿命,它完全是可以改变的,没有定的,没有决定性的,是吧。即使暂时是宿命,你也无所谓,过了宿命之后,你不是又有自由性了嘛,它这个宿命就抓不住你了,该消的也消了,该受的受了,是吧。该吃的苦吃了,后面苦尽甘来嘛,你继续往前走吧。
所以说,何者?十二因缘本是一境,缘解不同,开成四种,四种智慧也是,原来就是一种智慧,但是因为缘解不同,也就有四种智慧了。真正的智慧只有一种,真正属于我们真实的智慧,只有佛的智慧,上上智。但是你没有修到那种程度的时候,你就暂时没办法把它开发出来。这是宝藏啊,知道吗?我们宝藏开不出来,你先挖下去,只是挖到一些什么呢?铁矿;再往下,银矿;再往下,金矿;最后钻石都给你挖出来了。最好的东西,那不就是四种圣果嘛。
境界也是,因为你的智慧的不同,修行的这个功德不同,它外面呈现的世界跟你的智慧是相对应的,叫作境随心转。你智慧到了那种程度,你的心智已经发生改变的时候,它智慧,原来本来不是一个境界,它自然随着你的心的境界,它会跟你相合,相应地发生转变。
所以说,哪怕是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看到是非常浊恶的五浊恶世,但是在他的世界里面,跟西方极乐世界,跟常寂光土完全是一样的。他的受用就不一样。我们喝的是水,人家喝的是甘露醍醐,享受不一样。你喝不出那个味道来,你也不配去享用,它自然就变现成这个样子。因为你的业力,他所现的境界就是这样子。
今以四教意释之。三藏具有三人,就三乘人,声闻、缘觉、菩萨乘。而皆以析智观界内十二因缘事为初门。都是析空之智,他的智慧是最浅的,观察的是界内的十二因缘,界外的十二因缘他观察不到。能观十二因缘也不错了,界内的,也就挺好的。
然析智浅弱,三人之中声闻最劣,以劣人标浅法,故名下智。因为他根机最劣,他的智慧也是最浅,所以为什么叫作下智呢?给它定这么一个名。
通教,这是第二种智慧,叫中智。亦有三人,同以体智,观界内十二因缘理。你看,他观察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一个是析智,一个是体智,是吧。体智,能观之智不同。因为他的根机不一样,他的因缘不一样。你因缘更殊胜,你就有机会获得这种佛法,获得这个法门。
光获得这个法门还不够啊,你还得有善根去修啊,修得了才行啊,你还要会用才行啊。你光有钱,没有智慧,这个东西不会使。所以这里面都代表这种因缘。
然后,你有这个因缘、种种智慧的话,你自然观察这个境界就不一样了。前面是观察事,你能观察理,你观察得更为深刻。他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事相,你观察的是内在的这个理性的东西,本质的东西。因为你智慧不够用,说句实话,你的精度不够,看不到这么细致入微,看不到它的本质性的东西。
所以你的智慧越高,所以我们为什么学习佛法?实际上就是武装自己。我们按照以前的讲法,也叫武装自己,给自己提供更好的装备。你有更好的装备,你才有更大的生产力呀,更高的生产力。有更高的生产力,或者有更好的生产技术,你才能生产出更高的产品出来,你才能获得更高的这个生命的成就。就这么简单啊。
为什么要学八万四千法门?都得学啊。有些人说,那我就光学大乘就可以了,小乘不学行不行啊?还真不行,小乘也得学。因为你基础不打好,你光学大乘,发现最后大乘也学不好。它是相互之间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的。最后你八万四千法门得融会贯通啊,你缺一个都不行,最后发现。即使你前面把大乘都学得差不多了,你觉得位置已经很高了,回过头来还得学小乘。甚至不仅仅是小乘要学,世间法都得学。
所以为什么菩萨要无数世地去深入到六道之中去度众生呢?他不仅仅是度众生啊,也是自我锻炼啊。他自己不把这些所有的世间法学会的话,他自己也上不去,另外他也没办法去度众生。有些众生他拿他有办法,有些众生就解救不了。因为你有缺点,你有不足之处。所以说这是学无止境。
当然有些东西我们现在不太适合学,我们现在还是学佛法吧,把佛法的根基先扎好。别说,我也学世间法,师父说了都得学,佛教要学五明,你内明都没学好,你学其他的,都不叫明了。其他什么工巧明啊,什么声明,什么音声啊之类的,都不叫了,都不叫明,那叫暗了,知道吗?你学了之后就满足自己的种种贪欲之心呗,能挣钱啊,能得利啊,能获名啊。你不能巧妙地转为道用,不能拿来去利益众生,或者去获得觉悟,不能自利利他,也不能自觉觉他。
所以这些东西你学得太早,反而不太合适。你先把自己的生死大事,基本的事情先解决了,具备一定基础了,你再去学那些东西,那些东西随处拈来,都能成为佛法,是吧。你没有真正佛法的基础,你学那些东西最终都是成为生死的根株、生死的原因。你造这些业因啊,你hold不住,管不了自己,控制不了。
好,体法虽深,望藏为巧,就是体法观,就是体法智,它的智慧比较深,比藏教来说,它是巧智。藏教的析法是属于拙智,比较笨拙,相对比较低。望别未巧。但是它跟上面别教的智慧来比,它又成为拙。别教比它更高,又成为巧智。
三人之中,缘觉是中,以中人名通法,就是在通教三人之中,通教也有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缘觉是属于三乘之中的中乘,所以以这个中人名通法,叫作中智。当然这个中智的话也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它比下智高一点,比上智又低一点,所以它叫中智。
再往下,别教佛与菩萨,俱知界外十二因缘事。那他已经出三界之外了,所以他所观察的境界都是三界外的事情。比如说我们是在娑婆世界,在秽土,人家已经在净土了。人家所修行的境界,观照的境界完全不一样。
我们天天都是对着这些恶劣的境界去修,所以难度大嘛,你修得不好就受它影响,被它拖下水。人家天天都是看到佛、菩萨、诸上善人、诸善知识,看到都是七宝所成的极乐世界,他修的这个平台就高了。所以别教是看界外的十二因缘,但他主要还是观察事,他没有到界外的理,他还是比较浅的。
次第菩萨,比佛犹未是上,他有次第,一层一层地修上去,菩萨的位置。但是比通教呢,比于通、藏则是上法,故以上智当名也。所以把他名字列为叫上智。
圆教佛与菩萨,俱观界外十二因缘理。他不仅仅是界外事了,他是界外之理了。只是大概这么说啊,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别教就只能观事,不能观理,不完全是这样子,以事为主。实际上到一定的这个别教的菩萨证入圣位的时候,也能分观界外之理,依我自己个人理解是这样的。就看你有没有证入圣道,没有证入圣道之前,观的都是界外之事。证入圣道之后,能够破无明惑,能够证得法性之身,他就能观察界外的理,真正的这个真理他就能够看得到。但是圆教不一样,圆教基本上观的都是理,哪怕他没有证入圣道。
初心即事而中,此法最胜,就是圆教即使是初心、初发心的圆教的菩萨,他也能够即事而中,从这个事直接入这个中道之理,它是最殊胜的。
故以佛当名,故言上上智观也。所以大家为什么要来学《法华经》?如果大家学了《法华经》,知道这个上上智,怎么去观诸法实相?或者怎么去理解诸法实相?那你们所修、所行是直接跟佛的智慧是相应的,那你这个功德多大啊!你修一天,说得不好听一点,你修一天,你要修得好的话,比别人修一劫的功德都大。
打个比方,你这个是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机械化、智能化,一天生产几万个产品、上万个产品都没事。你这个还是人工,手工作坊,一天生产十个、八个就把你累得已经要命了,你生产效率怎么能跟人家比呀?你修行的效率怎么能跟人家比呀?不在一个量级的。所以这东西得学,你还是原始社会,人家都已经进入共产主义,或者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了,生产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人家都飞上天了,你还在地上刨食呢。
这就是四教,佛法之中都有这么大的差别,那何况是没有学佛的人?如果在世间修行的人呢?所以每个人的福报啊,他的功德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在我们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都不可想象的、令人惊讶的,何况从人这个法界再扩充到其他的六法界、十法界。
有些,为什么叫作界呢?界与界之间是有分界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生活在哪种状态之中,他也不知道你。那界与界之间差得越远,他这种生活状态完全悬殊性就越大。比如说人与天之间,它是接近的两个法界,差别不大。但即使是天界的,他生活状态我们都无所了知,何况是人与菩萨、人与佛呢?要是地狱众生就更不可说了,即使是人,他都不可想象,哎呀,还有像人这样地活着,太幸福了,太好了。他没见到之前,他无从了知呀。
所以这个世间,实际上是比我们想象的远远地要广大无际,不可想象。所以佛教有时候是给我们一种思考,一种思维的一个角度。这个东西需要我们自己通过不断学习、修行,一步一步地去证实,去证验。但是它提供的这个思路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都是真实的。因为都是佛他亲证之后,再给我们众生说出来的。
我们觉得,有时候怀疑,不可想象,啊,这是真实的吗?不可能!因为离我们的人世、现实太遥远了,我们在现实之中是见不到这种事情的,也没办法去证明这种事情,你就认为它是假的。你认为是假的有什么用?你的智慧才多少啊?够用吗?人类再往后发展,很多东西,我们不能看见的,都能看得见,曾经以为是错误的、怀疑的,可能都被证实。
我记得上次看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和尚,叫体光老和尚,大家有没有看过的?有一个弟子,有一个世间的,还是当官的,去拜访老和尚。师父,他说,我们说,世间都讲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经过检验的,不能证实的,都不能认为它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好,你们佛教讲的这个六道轮回,我们没看见呐,地狱在哪里啊?天堂在哪里呢?你怎么证明它是真实的呢?
当然说你要直接给他显示,不可能的,也没办法去证明真实。然后老和尚他就说:你看见那个狗吃屎了没有?它吃屎,你愿不愿意吃呀?那肯定不愿意吃,那个东西很脏很臭啊!是呀,你不吃怎么知道它是脏的、臭的呢?你看它就怎么这么去吃了呢?
不一定你非得去检验,你看了这个东西你就知道了,很多东西不是要现量、要亲自去检验之后才能获得的知识。比量,通过这个就能知道。你知道这个屎不能吃,知道它是脏的,你就避开了。你还一定得尝过之后,哎呀,太臭了,不能吃,我才不吃呢?
所以很多讲的这些道理,就说你现在没有因缘去获得这种认知之前,你不能轻易去下这个判断。你说的这个方法没错,这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有些东西不是你有因缘去实践的。你的福报不够,你能上天入地吗?谁送你去极乐世界呀?你有这么大的福报吗?那好,你自己先自身发展呗,等你什么时候有福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再说是真实的。
可以嘛,没关系的,先留着暂时不说。但是你不要随便地去指摘,去怀疑,去毁谤,因为你现在也没有发言权,说句实话。你即使不说它是真实的,你也不能下个判断说它是虚假的。那好,你先去扩充自己的能力智慧,哪怕是在人的层面,去提升自己的这种科技水平也好,大脑的智慧也好,生命的智慧也好,那你以后可能看到的世界,完全是不同的认知了,得出不同的结果了。所以说这老和尚很有智慧,很有意思。
就是我们说,就是你观察事物的一个角度、方法,这是很重要的。有时候这种结果不是你现世就能去证验它是真是伪,这有时候,这个因缘不具备之前,你先把它放在一边,但是你得先调整自己观察事物的一个正确的方式、方法,一种思维角度,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这个都不能去调整的话,以后就没什么希望了,你所采取的都是错误的方法,错误的观念,你会误入歧途。到时候,以后积弊越来越深的时候,你就无法自拔了,反而会认为错的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学习佛法?佛法是真实的。不是我们固步自封说佛法就是最好的,其他就不行——世间法都是佛法,你发现一切正直的、善良的、正义的,通过我们,哪怕是我们以后科学继续发展能够证验的,它都是在暂时之中相待的一种真理,你都可以去接受它。但你永远不能停止啊,你得一直往前走才行啊,你不能执著啊,是吧?
所以佛教讲的这些空啊,讲的这些无我啊,它实际上就是给你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依照这么一种思维方式,你去不断地进步,去提升自我。所谓超凡入圣,先给你这么一个名词解释,但是你是不是能获得呢?你只要按照这个路去走,就有机会。你走错路了,永远没有机会。即使你不入圣也没关系,你就是在凡夫位,你能不断地进步,也挺好啊。何必先去检验说,判断它一定是存在的,或是不存在的呢?没办法去判断。
有些人说,那,师父你不是有神通?你修行道行很高,你给我显示一下多好啊。显示不出来,你要真正显示,我估计你还真有善根,是不是。给你显示一下,就是给你显示了,你看了也视而不见,看不见,是吧。弥勒菩萨嘛,“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化千百亿化身,就在你身边,你不知道他是圣人,为什么?不是他没有化现,是你无缘得见,是吧。我们世间,无缘对面不相逢啊,都是这样子的。到你这里立即就变了,知道吗?它境界随你的业力,随你的烦恼,时时刻刻在转变。它这里是金子,一搬到那里变成石头了。
以前我们不有这种小故事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这个人特别贪财,金子搬回去,到那里变成石头了。他心里还老烦恼,是吧,没这个福气呀!别人运走,就石头都变成金子了,人家高兴。一看别人,挺羡慕的,挺嫉妒的,是不是。自己搬回去就不行。所以你得修,你到那个时候,你才可以去享用这种福报;你到那个时候,才会享用这种真正的智慧的法门,你才享得起。
就在我们世间,说句实话,你要不是到达一定的程度,人家都不跟你玩,是吧。现在都是什么会所、什么俱乐部,都是小众群体,千万的、亿万的,你没达到这个钱数。不具备资格,你还入会呢,是不是?不带你玩的。
世间都有这么大的差别,何况是我们把这个人世间再扩展啊,没办法。你说,哦,不现实。它就是这样子的,有什么办法呢?你说那不应该啊,我们大家都应该同乐啊。那是我们理想化的世界,同乐是有同乐的这个基础和因缘的,才能同乐。否则的话,那就是小乐就行了,你自己爱怎么办怎么办去吧,别人可管不了你,别人也不带你玩。它自然由因缘形成的这种结果,你这种结果,有时候是暂时无能为力去改变的,你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也许能改变它。但是你不能着急,着急也没用。
所言下智观者,观受由触,触由入,入由名色,名色由识,识由行,行由无明。这讲的十二因缘,从这个受开始讲,受。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就是我们对世间有种种感受,就是因为我们接触了世间。我们用什么去接触世间呢?六根呗,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能尝味,意识能思想,身体能够接触,你用这六种感官,六种观能,能够接触这个世间。获得世间的这个接触之后,你就能有不同的感受,这是热的,这是凉的,这是甜的,这是苦的,这是美的,这是丑的,这不就是你的感受吗?获得这个感受的时候,你内心就会产生心理作用,美的东西你就喜欢看,丑的东西你就不愿意看。好的东西,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愿意吃,不好的东西,就不愿意要。他就会产生这种分别,不同的一种选择性。
所以你得回过去观察,因为有接触,所以有受。为什么才能接触呢?因为有入,这个入就是六根,六入嘛,眼、耳、鼻、舌、身、意。那六根怎么产生呢?名色,有我们这个身心的世界。名是心理世界、精神世界,色是物质世界。我们的六根,都是由精神和物质合和而成的,从它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你没这个身心世界,你这六根从哪里来呀?它产生的基础在哪里?没有。
那么名色,又从哪里来?识,我们的那个心识。就是你心识念念不停,有这念念不停,心就有一种力量,力量就能什么呢?造业,知道吧。行,也是这样的。行为,前世的行为,所以你才能有现在的心识来投胎,知道吗?而现在的心识又能产生不同的作用力,又能造不同的业。
那最终,行再往前追,这个心从哪儿来?无明。就是自己的心是无明的状态,没有智慧,没有光明,看不清世界,看不懂世界。有时候还误以为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或者误以为自己能看世界的这种能力是非常优秀的,或者是非常高超的。实际上不是,差得太远了,都没办法去作为自己的一个依靠。
所以你得修啊,得改变这个无明啊,让自己能够观察世间的这种能力越来越强大,观察世间的这种智慧,越来越开明,这样的话,你才能越来越看到的世界接近于真实,无限地去接近真实。不断地去提升自己,否则你生命的状态就没办法去改变,是吧。
所以说我们修行学佛,最终为什么?降伏、破除烦恼无明。通过学习佛法的智慧,通过对治自己的种种毛病、烦恼、习气,通过改变自己的种种行为、业力,去改变自己最原始的这种无明的状态,让自己的心性,越来越发光,就是这个意思。让自己心性的光辉,我们俗一点说,越来越绽放出来。这就是我们自己修行的一种状态,很简单,讲起来这个道理就是这样。
无明让我们众生产生颠倒,认假为真,认非为是,认恶为善,全部都是颠倒的。有些人说,师父,我心很善,我很正直,我从来不颠倒,我从来不做坏事,是吧。你是以人的这个标准去衡量,那好像还不错,算个好人。但是你以天、以圣人的境界一看,你一无是处,到处都是毛病,你看不到而已,知道吗?
这个显微镜太小了,倍数太小,看不到你自己身上的细菌,再拿个更大的,更大倍数的显微镜,一看,哎呦,到处都是细菌。就是你的心太粗了,知道吗?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毛病,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为什么叫作无明呢?不自知。所以你得换一种方式,换一种东西,让自己能够更看得清自己。
所以佛教为什么叫回光返照啊?返照自心啊,你自己都看不清自己,你怎么去面对这个世界呢?你看到的世界都是错误的,看到自己,能够看的这个方式、方法、智慧,也是错乱颠倒的,最终得出的这些结果,接收的这些信息,全部都是错乱的。错上加错,错了再加错,不断地累积。怎么办?
所以不善思惟,这里说不善思维。我们要善思维,要正确地思维。八正道不是有正思维吗?我们现在都是邪思维、不善思维,自己还觉得挺美,是吧。有不善的思维,就有不善的行动。致不善行,感四趣识、名色等。就感得四趣,三恶道,加上阿修罗道。你就只配生到恶道之中,或者阿修罗道之中,你去受苦吧。你的身体、名色,包括你的心识都是那种状态。形成那种状态,一时半会就改不了,你先把这一生的报应先受了再说。你从这里出来,以后可能才有改变,你从恶道出来,有机会进入善道。
在善道之中,在更好的一个平台之中,你才能更好地修行。那都已经苦不堪言,就说你现在温饱都吃不了,你还说搞点什么文艺,搞点什么精神的文明,搞不了,先吃饱肚子再说。天天都在受刑,先把这刑先停了再说,先从牢狱出来,才能去更好地建设美好的家园。你提那些事情跟我们没关系,所以说一个一个地往上走。
若善思惟,致善行,感人天识、名色等。就善道了,果报,识啊,名色等,都随着改变。
观此无明,念念无常,前后不住,所生善恶,迁变速朽,因为无明本身也是不停地在变化之中,烦恼,一个烦恼接一个烦恼,前面的烦恼灭了,无明灭了,后面的无明烦恼又出来了。它就像瀑布一样的,就像河流一样的,一直在流淌。所以我们“念念无常,前后不住”,所生烦恼,就是前后都不住,前念灭了,后念又来;后念灭了,后后念又来了。所以所生的种种善恶之业,包括善恶的果报,都在迁变速朽,立即地在变化,在朽败。
所受名色,衰损代谢,,就是我们这个身心世界,身体,生老病死,在不断的衰老之中。即使是小孩,一天也比一天长大。说是长大,说得不好听一点,当然不能叫衰老了,反正他的寿命也就减了一天,一样的。
烦恼业苦,更互因缘,就是三业道嘛,三道嘛!烦恼道,业道,苦道。惑、业、苦三道,相互为因缘。为什么相互为因缘呢?烦恼能够造业,业会带来痛苦,苦又让你继续造烦恼。因为你是苦啊,你受不了,苦不堪言啊,不堪忍受啊,所以你又会造业。受不了,心里不平衡啊,它又是产生新的烦恼的一个因缘,烦恼又会造业,因为烦恼受不了了,就得干点事情,就得发泄,发泄完了之后,发现事情又做坏了,做了坏事,你就得承受结果,就不停地流转。
都无暂停。没有片刻的停歇。过去二因,现在五果;现在三因,未来二果。三世迴復,这叫三世十二因缘,是吧。前面都学过啊。过去二因是啥?无明、行;现在五果呢?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三因是什么?爱、取、有;未来二果?生、老死。就是十二因缘它按着这个顺序,分为过去二因,现在五果;现在三因,未来二果;过、现、未,因果循环。这里有个比喻,叫犹若车轮。转过来又转过去,转过来又回来了。老转来转去,就是六道之中不停地轮转。
痴惑之本,既无常、愚痴、烦恼、无明的根本既然是无常,那么苦、空、无我,即是无常、苦、空、无我,四种阶段,都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无常本身也是空,无常也代表是无我。所以我们观察世间任何事情,首先是观无常,它不会永恒不变的。因为它老在变,所以我们觉得苦恼。想生命永恒,不可能;想快乐永恒,不可能;想青春常驻,不可能;想天天都挣钱,钱越来越多,也不可能……它总会在变坏之中,这不就是苦嘛。
无常本身又是空啊,因为它从这个状态又转成那个状态,从那个状态又转成另外一个状态,它永远都不停歇,它哪里有个真正的自我的存在呢?到底什么是我?前念是我?过去的我是我?上一辈子是我?下一辈子是我?都不是真正的自我。它老是在不停的一种变化之中,所以佛教叫空。空不是说没有,而是这种有是什么?不停地变化,永远是在运动的,永远是不静止的,留不住的,所以没个恒定的、不变的一个自性的存在,它老是在变化之中,所以叫作空。这个空不是空无所有,最终讲无我,就是没有我,没有自我,没有自性,空就代表无有自性。
好,如果是真正认识到这些东西,那很多东西就放下了,不执著了,看破了,无所谓了,你就不会有这么大的烦恼,知道吗。不会太执著、计较了,你就会顺着真正的这个善的因缘去做,因为善的因缘以后可能还能改变自我的生命,能够得到解脱。如果顺着恶的因缘去做,你永远只会生命越来越悲惨。
所以则无明灭。无明灭故诸行灭,既然没有无明烦恼,就没有种种错乱的行为;没有错乱的行为,就不会受种种恶果,所以最终也就没有老死。老死也就消灭了,就没有了,就没有生老病死。
若不然火,是则无烟。火是因,烟是果。没有把火点燃,就不会有烟。所以说看到烟,必然知道就点燃了火。当然这只是指烟火啊,现在有的不用燃火也有烟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是名子缚断。子缚断,什么叫作子缚呢?就是生死的这个无明,无明烦恼断了。无明烦恼是生死之因,生死之因断了,以后这个果报就没有,生死的果报就没有了。
无子则无果,为什么叫作子呢?为什么叫作子缚呢?子缚断就果缚断,果缚是指我们这个身心世界。为什么有这个身心世界?假合的这个身心世界?就是因为有子,有烦恼,有无明。为什么叫作“子”啊?这个子就叫种子,明白吗?种子会结果,明白吗?种子就是因,这个果实就是果,它是这么种关系。
子,当然是最根本的这个束缚,最根本的烦恼。但是果本身也是一种束缚啊,我们为什么有烦恼啊?为什么?它是靠这个身体积聚而成的。因为这个身是粗劣的、是恶劣的、五浊的一个身体,它自然就不可能造出什么太好的事情来,说句实话。你这人本身就是个不咋地的人,是吧,干坏事太正常了,你干好事才奇怪。因为你这个人脑子就有问题,思想就有问题。如果你改造这个人,把他改变好了,他自然而然,他以后做坏的行为、起坏的念头就少了。
所以叫灭智灰身,离二十五有。二十五有就是三界,三界简称叫二十五种有,就是二十五种不同种类的众生,从欲界,一直到色界、无色界,从六道之中的地狱一直到天上的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灭智,这个智不是真正的智慧,是世间的所谓的智慧。灰身,就是把自己的这个身体,虚假的智慧和身体都灭掉,就是这果缚没有了,不受这个果报了,能够得到解脱的身体,而不是生死的这个身体了,就从三界之中跳出来了。
是名果缚断。则是下智观十二因缘,得声闻菩提也。这都是最简单的、最基础的佛法,属于三藏教,下智,它是这样去观察十二因缘的。即使按照这样观察十二因缘,就能跳出三界外了,就能出离生死。
好,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其他就不多说了。这里还有个问题,恰好回答一下。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好!
第二十七讲《法华玄义》云:“闭眼想则粗,眼开见则妙。天眼未开,不见障外,为粗。修禅定愿智之力,能发得净色,彻障内外,明暗无隔。慧眼未开,常行死迳,假令情想,亦复非实,故为粗。无漏豁发,故称为妙。谛理明了,故称妙。”
他这是讲五种眼,比如说肉眼相对于天眼是粗的,天眼相对于慧眼是粗的,只有真正开发无漏的智慧了,能够观察到真谛之理,能够悟道了、证道了,这个时候才称为妙。当然哪怕是三藏教的妙,什么慧眼、法眼的妙,到了佛眼这里还是粗。上一粗对下一妙来说它是粗,下一妙对上一妙来讲,下一妙又是粗。只有最后佛眼成就,才是真正究竟的妙。
这里说,恭请师父慈悲开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禅定、慧眼的关系。感恩师父!
不用感恩我,你修到哪种程度,你修的是粗因,得的就是粗果;你修的是妙因,自然得的就是妙果。具备哪种眼,你开发成哪种智慧,修学的是哪种法门,获得的是哪种成就,你最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会有不同的品位。
当然禅定和智慧都得有啊,你不修禅定、智慧,你这个品位上不去啊,基本上也就是下品了。当然这里面它有四土嘛,四土各有九品,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就是我看我们一般的普通凡夫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没有伏见思惑之前,都是凡圣同居土。那么凡圣同居土里面呢,又分上、中、下三品,总共分为九品嘛。
按我们一般人修行,如果大家不是作恶多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基本上跟下品无缘,基本都是中品以上。如果你能做人天之上,能够修五戒、十善,能够修出家的沙弥戒、比丘戒,那就是中品。
如果你在这个修戒的基础上再什么呢?读大乘经典,了第一义谛,修大乘佛法,发菩提心,那就属于凡圣同居土的上品。这里实际上就已经开始要修禅定,不修禅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你禅定还没有完全修成啊,可能破点小烦恼,伏点小烦恼还可以,大的烦恼还伏不了。就是根本的见思惑,见惑、思惑你都不能伏、不能破。所以你也能生到凡圣同居土的上品以上。如果你能够伏断见思惑,你能够生到方便有余土,然后就看你伏惑的这个层次,下、中、上。
所以大家为什么学?也不用担心,你该是哪种本事,由你原来善根到哪种程度,你能不能伏惑、断惑,那是你自己个人的造化。但是你得修啊,起码得修成凡圣同居土的上品吧,这个大家都是有希望的。
至于说你要到方便有余土,一般的话这种情况比较少,我自己个人认为是比较难的,除非你这个人啊,真的是前世积累了很多的善根,能够入禅定,知道吗?能够入禅定,还是出世间的禅定,能够伏见思,或者能断见思,这个时候你才有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还都属于第二层净土,上面什么实报庄严土,你就想都别想了。有些人说,我还能生到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跟你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人说,横具四土,横具四土也就是相互之间比较一下,就是上土和下土之间是相通的,你实际上是达不到那种程度的,是吧。就是我们这个学校是开放式的,你读一年级,你就在一年级,但是你以后修学得好,能升到二年级,甚至还能毕业,能读研。但你现在还就得从一年级读起,再说呗。
你要真正能生到实报庄严土,你是菩萨再来了,你想不成佛作祖都不太可能,你不小心就祖师了,你还在世间混?你还俗人?老对人说我是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只有一个,哪儿有这么容易碰到现在的维摩诘居士啊?古佛再来呀?是吧。不可能。即使有维摩诘居士,说实话娑婆世界现在五浊恶世,末法时代都已经有点糟踏人家了,太浪费这个材料了,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真的是,有必要吗?那他所显现的境界也不是维摩诘居士的那种境界,他就显示得跟我们差不太多,或者比我们略高一点而已,因为我们无缘得见,或者你没有这个福报让他去显示这个法门,让我们去得闻,见不到他那种境界,知道吗?我们就只配享用这样的佛法。
真正的佛法,当然不同的人讲是不一样的,即使同样的佛法,同一个境界,不同的智慧,不同的法师讲起来也是不一样的,何况人家是圣人呢?所以我们能够学到就不错啦,能够学点皮毛那你都还算学进去了,不然你都沾不着边。有些人学,学啥学?不愿来,一辈子都没有缘分。你说他要去想,实际上是能够成就的,但是他就不会去想。
所以大家还是努力吧。能够得到慧眼的话,那就是方便有余土;能够得到法眼的话,就是实报庄严土;能够修成佛眼,那肯定就是常寂光土;能够修成天眼的话,还是属于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嘛。
但是能够修到天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也是属于凡圣同居土里面品位较高的。如果你天眼都没有修成,当然我们实际上天眼都修不成,说句实话,我们都是带着肉眼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所以我们在凡圣同居土里面,即使是上品,估计上品里面品位也是相对会比较低一点的。但没关系啊,我们潜力很大啊,知道吗?
我们立即很快就从凡圣同居土里面突围了,立即很快就升到,甚至方便有余土我们都看不上,为什么?我们学的是圆教,我们恨不得就直奔常寂光土了。当然肯定还得经历一下,就说待的时间不会那么长,因为我们修因所对应的果是那个果,所以中间那个过程的话,我们可能会更快地超越,因为我们有更大的功德力的一种支持。没有这种功德力,没种下这个善根,你想超越是很难的。
所以我们大家庆幸,咱们听了《法华经》,听了圆教,也听了《阿弥陀经要解》。为什么《阿弥陀经要解》这么重要啊?蕅益大师就是用天台圆教的思想来解释《阿弥陀经》,所以把整个净土法门的境界提升到最高的佛法的阶段。没有这种提升,你修学的路径是完全不一样的,得出的结果最终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普通就念佛,比如说你事修,就是天天只念阿弥陀佛,反正就是阿弥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想得清清楚楚,心中只想佛,佛就在我心中,但什么是心、什么是佛?搞不清楚,那你最多也只配修到什么呢?基本上也就是凡圣同居土,你修得好,能得事一心不乱,或能得念佛三昧,可能这种机会都是很少的,可能最多突破到方便有余土,都是属于方便有余土比较低的位置了。
但是你如果能够修理念,无能念之心,无所念之佛。虽无能念,但是念念分明;虽无所念,但所念念念明了。你能够真正入得这个实相之理,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有这个高度,不分别世间法,不分别佛法,分别心越来越少,执著越来越少,你的智慧越来越开明,你能够修的这个境界就越来越高。即使你可能今生只是还是修到凡圣同居土,但是从凡圣同居土很快就能超越出来。
那你没有修这个,你在那里老老实实先修一段时间再说,你就一步一步往上走。人家是什么?跳级。跳一级,跳二级,跳三级,你就在那里干着急吧!着急没有用,知道吗?前世没种这个因缘。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真实不虚啊,这些都是祖师说的,不是我说的,这是佛经里面都是这么说的。为什么能够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就是因为发心不一样,就因为修学的法门不一样,当然最终你的根器也得具备,修到那种程度才行。
但是,如果法门都不对,你即使是那个材料,说实话都有点浪费了,也是大材小用,不合适,本来能够修更好的法门,干嘛去修这比较次一点的法门呢?当然我们可能有时候不可企及,修不了那个,但我们先学学、先想想也可以啊,先结缘,是吧,先结些因缘,等到什么时候能够修了,随时拿来就用,那个时机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所以大家好好修,好好念佛吧,念佛也是不可思议的,佛不可思议故,众生之念也不可思议,这不也是妙法嘛!明白了,它就是妙;不明白,它就是粗。
好,今天讲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大家一起合掌,我们做个回向: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三遍)
好,今天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27] 本页[28] 下一页[29] 尾页[32]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8  更:2021-08-18 21:08:5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