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第33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上一页[32] 本页[33] 下一页[34] 尾页[58]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三十三讲)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各位同修,大家上午吉祥,那么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三十三讲。我们现在讲到二十五圆通章,也就是接着上面一次,二十五位圣人讲他们的修证之路,是怎样成功的。那么我们在听这个二十五圆通的时候,一般的重头戏都会落在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这两位西方二圣的身上。但是呢,还有一点要告诉大家,就是前面的二十三位圣者,他们的这修行之路我们要一则一则也要细细体会,从中去寻找跟自己生活比较贴近的层面。因为你看这二十五个人其实都是从凡夫开始起修嘛,无量劫来怎么用功,甚至有的就是说,从他原来根本的这个常干的什么事,老是要到什么环境,乃至他的起心动念中有多么强烈的习气,等等这些,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将错就错的,有些是属于将错就错,就在他的这个习气毛病上,他进行反观。
所以这给我们提供了呀,确实是方便有多门,我们不要机械地以为,方便有多门都一定是这一门一门分开的,就是说方便有多门还有一种状态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咬定一个修行的心,把这个正念常提起来,那么就这会儿我的心念怎么把它调制,怎么摄持,怎么让它清净,收摄到一个只要是在一个等持的状态,那么你就想方设法,就这会儿这个门不行了,你就用那个门,过一会儿那个门又不行了你再换一个,反正总归这些,怎么熟了怎么来,熟着熟着觉得可能又喜新厌旧了,那你就再换另外一个。这不是说让大家改变门庭,大家不要听错了,就是我们在摄心,比如说念佛,怎么让我们生起信心,那这个信心生不起来的时候你就首先想想,这个是我宿世的恶业在开花结果,我管不住;那么再一想想说恶业还管不住,你就说这恶业跟自己无关,让它恶去吧,你就再把心抽出来绕个弯儿,再往极乐世界想,怎么都能用的。你再极乐世界想不起来,你就说西方三圣阿弥陀佛那会儿那么辛苦地发四十八大愿,我们现在连一条愿都发不起来,听个法都这么艰辛,还修行那么费劲,那我们如果不领情多对不起他。
如果你实在是跟阿弥陀佛的这会儿感觉生不起来,你再想想观世音菩萨,在这个世界捞人一样,寻声救苦。就是说怎么这个,这些人和事都可以把他动用起来。所以这二十五圣给我们提供的,就是我们可以动用的,从这个外边的色声香味触法,我们上一次已经讲完了,又讲到这个五根的眼鼻,今天我们要讲舌了,讲眼睛、鼻子,就是总归是一切情形,都是咱们修行的道场。可是为什么要例二十五呢?又反过来说,就是有些我们容易用,有些我们用不起来,这就看你的宿世的因缘在哪儿。有些呢这个人善于用,有些呢那个人一听就懂,所以这个还是有差别相,在此又例了二十五圆通。咱们今天来看的是这个憍梵波提的舌根圆通。好,我们找着了吗?憍梵波提即从座起,大家一起来读。好,一起来。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好。讲到这个人的话,真的是让人感慨,这确实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们里边,宿世随着他学修的时候也是有的业障轻,有的业障重。那么这业障重的呢,好像善根也更重。这个憍梵波提呢,这里你看有牛呞病,就是翻译为牛呞。牛si还是牛shi呀?牛shi。牛呞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吃完东西以后呀,口里还在那儿嚼,就来回吧唧吧唧地在那儿嚼。所以说尊者为什么有这么一个习气呢?这是他宿世的业报使然。曾经在过去世的时候有一个老僧,有一个老和尚他没有牙齿,吃食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没有牙齿的人呀,没有牙齿的人嘴唇就吸得特别近,那么这么一弯,就跟老太太似的就,这个样子就显现出来了。结果这个憍梵波提过去世大概他那会儿年轻,他就笑话这个老和尚,说你这个吃东西跟牛吃草一样。结果这个比丘就告诉他说,我已经是证得无学道的圣者,你这样诽谤我呢,就警告他说,你赶紧速速求忏悔。那他当时也生了悔心了,忏悔了。虽然忏悔了,但是仍然有五百世受的牛的身子之报,五百世做牛去了。所以大家你看看这一念牵引,就五百世的牛就流淌个没完没了。
那你说咱们这辈子贪著了那么多,他贪什么很可能流淌到什么地儿,或者流淌到某个动物的身、人的身上做虫子都有可能。所以这样的话后来虽得到人身了,他宿世的这个习气难除。大家知道习气难除,烦恼就跟瓶子里装了脏东西一样,习气就跟瓶子虽然洗净了,可是那个味道还在一样,最难除了。你看我们现在装修新房子,通气呀,晾呀,那个装修的味道得几年才能散尽。垃圾一扫就出去了,但是这个习气很难除,所以他生生世世,嘴里边生的就跟一个牛舌头一样,老是吃饭的时候嚼,吃完了还在那儿吧唧吧唧地嚼。这就是憍梵波提的命运。虽然如此,人家这里也证了圆通了。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说,你看这里,我过去有这个不善口业,曾经侮辱、轻弄沙门,所以世世生生有那个牛呞病。这个时候呢,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这就是佛给他讲了一味清净心地法门,让他反观。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二十五圣呀,每一圣每一圣好像所对的境界是一个,但是能观的智是几个?就是一人一个境界,好像境界有二十五个,所观之境这么多,能观之智多吗?对,就一个。
所以这就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一门深入就往这个妙观察智上会。不管怎么样你看,这里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就是让他用这个妙观察智反观,在境界上回,往回收。这里每一段都有一个旋,旋就是往反观的意思,收缩的意思,趋向于清净平等的意思。所以这里讲到的他说,反观,反观的话他在用舌头尝味道的时候,就不随这个味道去分别了,反观他尝味道这个能知道味道的本性,就依着这个一味清净的本性的这个心地来修习,就灭掉了对味道的攀缘之心。这里,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这个怎么观法呢?大家知道,就是观照他在尝味道的时候,我们现在也试着跟着想一下,觉得这个味道不是从舌根自体生出来的,因为你没有东西进了口,接触到舌头,这个味道生不起来,舌头不能够知道,所以它不是舌头自己生出来的。
但是也不是从进来的东西甜的苦的这些食物生起来的,为什么?因为舌头不触动它去知道它是甜的苦的话,这个物体它自己也不知道是甜的苦的。那我们就锁定这个甜的苦的,你看咱们咽口吐沫有的时候还,喝口茶说回味甘甜,稍微那个吃点黄连那就觉得味道不对。所以这些味道是哪里来的呢?那么由此得到悟到这个根性就是脱离了根尘了,应念就超越世间诸漏。你看:观味之知非体非物,既不是舌头生起的,也不是物生起的,物品生起的,脱离了根尘的分别,超出世间有漏之法。这就是能观之智,就所对的这个境界上,属于他自己的境界,他的这个拿手,把它给观得反观到清净地了,所以这里才,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大家看看这些法义,在讲这段的时候,我们就不多泛泛地去谈了,就我们咬死这个经文,大家都知道,脱了这个能取身心的缠缚,这就是,内脱身心其实就是断了我执了。外遗世界,外边遗忘了世界对他的束缚,外境对他心的这个捆绑、贪著。其实我们贪著外境的时候就是外境对于我们有了制约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等于说,外遗世界就是断了法执了,远离这个三有的束缚,三有嘛,咱们说的三界嘛,如鸟出笼,最后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道。
这是如来亲自为我印证的,登了无学道,成了大阿罗汉。就这么一个,成了阿罗汉以后他还有那个,吃饭的时候还像牛,大家知道你看这个习气,还像牛没办法,因为阿罗汉他还没到顶呢,还像牛没办法,最后佛害怕说别的这个外边的信徒,或者不明就里的人来学佛的时候,看见佛弟子里面有这么一个吃饭像牛一样的罗汉,害怕他们诽谤,再堕到牛道怎么办呢?就最后让他上天上去了,在天上去应供,所以他叫天供第一。所以你看这里他说: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就是佛你问我圆通法门的话,就像我自己的所修所证,是以舌根为本,六根里面的舌根,我以舌根为根本,入的修因证果的这个修行之路。
还复一味的清净之心,还味,还复一味的清净之心,旋转对外境妄知味尘之觉,就是对外境的这个味道的,知道这是甜的还是苦的,他不分别了,旋回来,就往这个根性上,所以他说,我证圆通以这个舌根最为第一。这是憍梵钵提.那么我们接着再往下看,这个人物又叫做毕陵伽婆蹉,这个可能我们比较,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他也有很好的事情,我们念完了再说。一起来。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好。这个一人一个习气啊,这个毕陵伽婆蹉是非常我慢,为什么呢?因为他过去五百世生生世世都是印度种族里面最高的那个种族婆罗门,他们的世家就是婆罗门,就是出身非常贵族,所以这个骄慢心很重。他的典故是怎么由来的呢?当时在印度呀,大家都知道恒河吧?恒河那么大,恒河里面有河神的。现在的印度人还是,我们去印度,那天去恒河的时候就是,确实是,还有婆罗门教,还有一些外道教,就死了以后就把人在这个恒河边上搭个台子,然后就放些树枝子什么真的就在那儿烧,烧完了也不知道念什么咒语,举行什么仪式,反正火式完毕以后就把这尸体往河里边一扔,顺流就往下漂。当然有的人也太夸张了,说到了印度恒河特别脏,说一不小心就碰见尸体啦,什么这些那些的。
其实我觉得恒河比咱们黄河干净,为什么呢?就是印度的工业很少,所以它那儿的那种,就是看上去尘土飞扬的什么,它没有工业污染,这个河流里边虽然看上去说乱草乱木头什么都有,但是它没有化学污染。所以说这里的恒河里边,这么大的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它是有河神的,里边有河的主宰者。那么这个河神呢,就是这个伽婆蹉的过去的一个奴婢,在他们婆罗门家给他做过伺候他的丫鬟,咱们中国人叫。所以他呢,跟着佛出家了,成了佛弟子了,已经这是慢慢修因证果了以后,他每次到过恒河的时候,都要让这个河神出来说,你不要流,就是水流得太急了,我要过河了。他就说,对着这个恒河的女神说,奴婢,你不要流了。
他还叫人家奴婢,结果你说这奴婢也修得现在有点身份了,就等于说人家成了河神了,每次就听着说,我这么大个主管这么一条河的神,你这么叫我奴婢,就觉得受到侮辱了。没有办法了去找释迦牟尼佛倾诉,说这个毕陵伽婆蹉老是叫我奴婢奴婢的,说这也太不尊重人了。这个佛就让他给这个河神道歉,结果他转身给河神道歉的时候他说,奴婢奴婢我错了,你不要嗔恨我,还叫她奴婢。所以佛也没有办法,最后大家都笑了,佛还说,你看这不是说对你不客气,是他过去的习气使然,他因为过去你是他的奴婢,是他的婢女,所以他改不过来,叫惯了。所以叫五百世的习气呀。那你想咱们这个在娑婆世界的这些习气就无量劫来了,这一下子哪儿那么好改呀。
大家来看他的修学之路。毕陵伽婆蹉也是同样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就是说,他开始从佛剃度出家的时候得入这个,就是修这个出世之道的时候,首先是听佛说的世间无常苦空的这些事讲起的,这是阿罗汉的常法,给他讲苦空无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次去城中乞食,大家看到了吧,人家去要,就是说托钵去要这个应供的时候,还会怎么样呀?心思法门。就是心还在往道上使,心里思惟着佛陀教我的教法,苦空无常无我。你想想,苦嘛,空嘛,无常嘛,无我嘛,大家想你把这四样有一样观成了,天天你能在吃饭的时候都能够想得起来的话,真的是这也算得上上的道了,在咱们凡夫堆里。
所以这里呢,因为他思惟佛陀教的法门的时候,大概这个时候该他成道了,这是不知道菩萨化现的还是真的,不觉路中毒刺伤足,就是被毒刺给刺伤足了,刺伤足的时候正好心在道上,那么举身刚开始都觉得疼痛得不行,正是在这个毒发作的时候,疼痛的时候呢,突然间转念。你看我们那会儿也听到说,此时正是修行时,不是有这样的典故吗?那么他就转念,怎么转念呢?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这是第一个是什么呢?就是他心里就念说,身体里边在,咱们现在想一下,比如说我们这么碰一下,碰一下会疼呀,那疼的时候,到底是你的身体里边有一个能直接觉知者呢?还是正在觉知这个疼痛呢,虽有这个,就是说虽然有这个能觉的心,在觉知这个痛,因为这个痛,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痛的话,这是不是一个妄觉呢?他这个妄想的觉呢?但是问题是什么呢?本觉的清净之心实无有痛,你看他的心体在这里能观照到这个。虽觉觉痛,觉清净心,就是虽然我的身体有一个妄知妄觉在感知我在疼我在痛,可是他的这个本觉的清净心,他感觉没有受到侵扰伤害,这就是长久练出来的功夫。
我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时候你看,我这个因为坐得久了有时候呀,后背疼,昨天来了一个小居士,就是他会按那个什么,就给我用胳膊肘嘛,疼的这时候人呢,你就按下去,他不要使劲,光挨着你就不行了,在经络上他给你往开揉。当时我刚刚正在备这个课,备完,就试着这么试一下,这个法门特别好修,说实在的我告诉大家,就是我们坚持不住。只要你一念提起来就马上觉得,就是疼的时候呢,你是全情地去攀缘这个疼嘛,那么越疼它就越来劲,你也就跟着越疼了;如果你说,就反观一下到底是疼的是这个身体,疼的是这个感觉的一个妄觉,那么你把这个正念再把它抽出来,就跟把这个精华给抽出来一样,浓缩的东西给抽出来以后,马上它的那些就稀释掉了。
虽然不能像人家这样,马上就开悟得如来藏了,入到如来藏了,问题是什么?这个疼的念就不如这个提的念重了,这个时候疼就减轻了,真是立竿见影。所以大家想想,但我的本觉清净心实无有痛,也没有能够觉痛的痛觉心。你看这里的话比较绕,无痛痛觉,我们要贯一下子,也没有一个能够觉痛的痛觉心,就是这个意思。下一步,我又思惟,这是他进一步反观,你看: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大家看人家摄念未久,就是他在想,我一个身体中,怎么会有一个知道痛的这个觉,又有一个清净觉心的觉,怎么会有两个觉呢?他就反观说,我一个身体里面怎么会有两个觉呢?这个时候如果说,这就是真妄相攻了,于是收摄了知痛的妄念,这就叫摄念未久,而随顺着没有痛的这个真觉,他是随着这个真觉,不是循着妄念,而是旋还来随着这个真觉,如来藏的这个本性。未久之间,你看看,突然间,突然之间空寂,身心忽空,然后,这是身心忽空大概是悟境吧,像太虚大师有三次,其中一次大概也是这种感觉,他描绘的。
那么身心忽空了以后,这样于三七二十一天中,用了三七二十一天,就怎么样呀?诸漏虚尽,成阿罗汉。你看,见思诸惑虚融销尽了,就是把虚妄的这些完全给彻底给放下了,销清净了,得到这个本来的如来藏心了。所以得亲印记,发明无学.就是得蒙如来亲自为我印记,我发明成了无学圣位,证到阿罗汉果了。大家知道这些都是大阿罗汉呀,我们这里是《楞严经》,是讲的如来藏思想,不要给弄错了。所以说佛问圆通法门,那么如我所修所证,这是里面讲的如我所证的,纯觉遗身,就是我,纯就是提炼一样,只随着自己的这个本觉之心,而遗身就是遗忘却了我现前的虚幻的这个身心世界。那么以此身根为本修因,证入到圆通,他说其他的我没有经历,就这个斯为第一,我是以此而入的圆通法门。好,这是五根圆通的毕陵身根了,他是指的身根,大家知道。这里我们又讲的,舌根完了是身根,身体触到痛楚了,也就是触觉了。下面眼耳鼻舌身,最难理解的就是这个意根,须菩提为主角的空生,须菩提要说空生意根了。咱们先来读,一起来。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好。大家看到了,这里的须菩提我们都知道,须菩提都知道,哪一部经典是给须菩提说的?这一说起他,为什么呢?就是他在弟子里面称为解空第一。那么他这个解空第一怎么来的呢?须菩提的翻译就是空生,就是虚空的空,生活的生,出生的生。这是跟他的生下来的时候,就是印度人起名字特别怪,你看我们一路讲过来尽就是,出生的时候就是随时随地就此情此景,随便弄一个就算他的名了。这里译为空生是什么的时候?他的出生的时候,因为他过去修空法修得特别到位,所以他一出生的时候就带着什么相呢?带着这个空相。这就是每一尊圣人他出现的时候,因为他的业,当然他们不可能称之为业了,应该说是一种报吧,或者说一种通吧。
我们凡夫们带着业,我们带的业是什么业呀?什么业?恶业里边最明显的是什么业?不是忤逆,最明显的是什么?咱们这儿叫什么界?欲界。所以我们来带的也有通,也有报的,知道吧。天生,这里生下来就会吃奶呀,知道吧,这谁教过吗?有人教吗?没人教呀。慢慢长大了慢慢就,男女的情爱就滋生了,这有人给他打注射了还是说上了课了吗?没有啊,这些是什么呢?与生带来就是业力牵引。所以这个凡夫有业力牵引。
圣人也同样,这不能称之为业,我们说报通也罢,也是牵引的。你看这个须菩提为什么叫空生呢?他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的宝藏,就是家里藏的那些好东西呀,没了,突然间就没了,空掉了,所以他的老爸就大吃一惊,觉得就不知道说,生了这么个儿子是凶呢还是吉呢?就赶紧去打卦去了,打卦碰到这种术士,这种卦师就给他说,说你这个儿子又善,就是可以说妙善,又吉,就是又善又吉,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善吉,须菩提还有一个名字叫善吉。叫空生就是说,因为他生下来的时候他们家藏的东西突然没了,过了不久以后,这个宝藏又出现了,所以他又把他改叫做善现,就一会儿叫一个。这是须菩提出现的时候的瑞相。
以前我们不是给大家讲大智文殊菩萨,包括虚空藏来了,虚空藏菩萨来了,整个现场都空了,地藏菩萨来了的话,我们的脚都迈不动。这就是他们的报通,这种报不是六道中的报了,是圣者所带的这个殊胜功德。虽然一个是业力牵引,一个是殊胜功德,但是它根本上都是什么呢?如来藏的发挥而已。大家死命地要记住我们在讲如来藏,妙觉明性,本觉真心。你就随便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首楞严的随意发挥。所以,这里来看须菩提他是用什么下的手呢?意根。那么这个意根我们来设想一下,因为这个意识,我们是基本上每天的思惟中它是全盘参与的,所以当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把它割裂开来的时候,我们这个意识就好像,总是一个铺天盖地的感觉,很难把它收缩到它的本位上来,包括待会儿我们要讲的意识也是如此。你想意根,它这个第六意识意根,意根从哪出的?没有一个地方找呀。上次我们讲到净色根,就是那个内根,那个起作用的时候,针对五尘落谢的影子进行分别,那如果把那个说,还不能全部概念,就是说它还是比较抽象。
所以我们来看,他说我从久远劫来意根清净,就是说,旷劫以来心得无碍,其实就是心就是我们的心意识的心,也就是意根嘛,得到这个清净了,心得了这个自在通达无碍了,所以由于这样他有什么功德呢?就有了宿命通了,大家知道,心得无碍,这个无碍是什么碍呢?就是隔阴之昏和处胎之昧。咱们不是罗汉菩萨还一隔阴,就生死中一处胎,就会有障碍了,生死嘛,生死障道。但是他证的这个空性呢,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就是无量劫来生死轮回,他不迷的,不是入了胎了,或者出胎的时候,他就会迷了,他不迷。而且自己他都能观到什么?舍生受生的生生世世就像恒河沙数这么多,虽然这样,但是他哪怕在这个初在母胎,就是一念投胎进去的时候,大家想想,一念投胎进去的时候人家都没有散失空性的观照,即知空寂。
而且他不仅仅知道正报的这个身体是空不可得的,大家看到说这个身体是当体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也就是说,由人空而悟入法空,觉知十方的依报世界也是空不可得的。这是他无量劫来与生带来的修行功德,他就有这么个本事。所以在这样的功德之下,他从佛出家,从佛出家以来自行化他嘛。你看这里讲到,亦令众生证得空性,就是广为大家讲这个,人法二空的这个真如,也让所有众生都能够证得这个空性。这是他来的时候功德。但是呢,这里又再进一步讲: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就是他以前虽然到了那个地步了,但是进一步还要佛为他进一步启发才悟得性觉真空,空性圆明。
你说这些词确实绕,什么意思啊?我们再给大家细化一下,就是前面不是讲到他悟到这个空性嘛,内根内身是空的,外在的世界也是空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说悟空了说空了,但是他不能够还知道所有的空当下的本性,就是他认为这个空和有之间,他不知道空有打平了全是如来藏的显现,空也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空。这个时候我们理解空要跟有一样摆平了理解。那么由于蒙佛给他再进一步启发这个妙真如性的时候,他就知道说,这个空不是离开色法格外有一个空,也不是在这个色法上进一步分析有一个空,而是全体即性即觉,所以这里叫做,这个词大家看,叫做什么?蒙如来发性觉真空,就是这个如来藏性就是觉,一觉了以后,不管你是色法还是空法,皆是这个如来藏性之觉,皆是空。这个空不是没有的空,所以这里才讲到的,虽即性即觉,但是性觉双寂的还是本质上也是了不可得的,所以这里才叫做性觉真空,又给这么来描绘,其实就是说,咱们这儿的圆通如来藏海。
所以性觉真空了以后,害怕我们听了空,你想嘛咱们,现在我给你不断地说空说空,你保准咱们听一会儿,我讲一会儿也是如此,大家听一阵子也是这样,不断地空空空,就粘在空上出不来了。那么又怎样呢?既然他这里说,在母胎里面也知道空是我空,十方世界空也是法空,那么为了众生证到空,还是让大家以空为是,就是确定有个空,这就又偏了。还记得我们前面解结的时候,还有什么结呀?有空结,有觉结,还记得吧?记不记得了?六根解结的时候嘛,解开结,最后最难解的是什么呢?是空结呀,就是空,你认为万法皆空也是一个结结在那儿了。最后最难解的是什么?是觉结呀,你认为我觉悟了如来藏性,这个觉也是一个结打在那儿了。
所以就害怕众生误入到这种地步,所以在这里又反说了一句,除了性觉真空外,又说空性圆明。空性圆明是什么意思?圆就是不偏,明就是不断,光明遍照不断。如果我们毕竟空就是,我们凡夫理解一定会理解成为断灭空了,那么我们理解这个人我空的话,我们凡夫内心一定以为说,除却有之外的另外一个空,是不圆的,所以这里他又补了一句说,空性圆明。就是来来回回这样弄了以后才真正的说: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那么这里说明什么呢?为什么这里不断地讲空呢?就是他用第六意识的这个妙观察智,观万法皆空。所以这里讲到的空生意识,就是须菩提他观的是这个意识之空。所以这里,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就是佛你现在问圆通法门,就像我所证的这样。怎么样呢?诸相入非,非所非尽。就是由人法双空,就叫做诸相入非,非是什么意思?就是空的意思,非有嘛。由这个人法双空,那么空执也除了。就是不但说人法空了以后,我把这个空执也去除了,所以叫做非所非尽,就是能空的执和所空的相也都没有了,这两个也尽了。在这样的一种意根无分别性的一个,你看旋法归无,以意根无分别的这种回旋功德、功夫,归于本元觉性的第一义空,就叫做旋法归无。所以佛问圆通,我其他的没有,只能在意根上观空遣相下手,现在圆通中它为第一,对我而言。这是须菩提的修学道路。
基本上我们现在如果大家禅修,大家如果禅修打坐,或者是说听法学教的话,最主流的就是什么呀?还是从第六意识本位上下手,观空遣相,你看《心经》里边也是如此,《金刚经》还是这样,二十二年讲般若都是这样的。甚至在我们学中观的里边破这些执著的时候,先破外道,再破小乘,还有一些貌似大乘的小乘,最后破的是什么呢?呵大执,就是学大乘法学出来的执著,学这个毕竟空学出来的一个不空的毕竟,这也要破掉。所以在中观破邪显正里边,有的人就受不了,说这个外道要破,小乘要破,凡夫要破,怎么能够破大乘菩萨法呢?他这破的不是法,是你所生、人所生的执著,有所得就有所不得,无所得才无所不得。这里的空性就是由须菩提这样来显现的。好,我们这样完了以后,开始要进入到一个什么呢?这个六识圆通了。前面讲到的五根圆通除去耳根,眼耳鼻舌身意,除去耳根,下面我们就要进入六识了。大家一起来读,舍利弗,回归到舍利弗的这个层面,一起来。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好。这里开始讲六识呀,要提前给大家要做一个测试,就看看我们能不能抓住这六识是个什么东西。你比如说,这里讲到的舍利弗这不是从眼识开始讲嘛,后面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因为最后一个意识,前面是意根,最后一个意识,我们都这里会反观的时候,触摸的比较近,但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它哪来的识呢?识就是了别的意思,感觉呀。那么这个眼耳鼻舌身它,说实在的它这种识是非常抽象感的,让我们很难把它,就是定不到位,很难定位,很难把它给揪出来仔细地观察。为什么?它总是跟两边连成一体的,特别容易混淆。你比如说我们说就从这个,说这个识,那么从眼识开始,大家想想现在我们仔细看,我们每个人都有眼识,我在看大家,大家在看我,都有眼识,那么眼的识是什么呢?你把眼睛眨一眨你看看,眼的识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眼识,这个眼识在哪一刹属于眼的识呢?因为我们一旦,浅的时候是没有分别的,就眼根跟境界一对照,现量境界没有去分别,那么没有识,一旦我们深的时候,是第六意识在分别说,我的眼睛看见什么了,不是没到,就是过了。
就是中间这个眼识这一个,我们觉得好像这个眼识,浅的话觉得本身就是眼根本身,对吧,眼识就是眼睛,好像眼就是这个眼睛这个球,它的感觉。那么再往深一点的话,好像又就是不是眼,是我的心在分别,好像又到了脑后了,又到了胸中了。所以到底这个眼识呀,就有时候我们都觉得说,这个眼识好像就是,摇摆不定的,难以把它给匡在中间这个定位上,所以特别混淆。如果说,因为这个眼识虽然分别,但是它有时候是随念分别,随念分别就是很粗浅微弱的分别,没有进行深度的追逐和定位和概念的匡正。也就是说,很容易就被当做根,被当做眼,为什么?大家学过《八识规矩颂》里面有一句话叫做什么?愚者难分识与根,就是眼识和眼根我们凡夫很难分得清楚,连二乘阿罗汉都很难分得清楚。那么但是如果说,这是第一个容易和五识,眼耳鼻舌身的识,容易跟眼耳鼻舌身,混得分不清楚。那么后一种再容易是怎么呢?就是跟第六意识的五俱意识,大家还记得五俱意识什么意思吗?五俱意识就是第六意识呀,同时跟眼耳鼻舌身这五根的识同时俱起、同时具足而起的意识,叫做五俱意识。
所以当叫做五俱,进入五俱意识的次第的境界的时候,第六意识已经深深地进行了分别了,在这个里边已经进行了不是随念分别了,而是名言分别的范围内了。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就等于说,比如说随念分别说,诶我一看,知道这是个人,再什么感觉都没有了。第六意识这个名言分别的时候就是说,知道他是个男人女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富的贵的,气质怎么样,等等不断地就说了,开始分别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这就是不断的分别不断的分别。所以我们要么容易跟前边混,要么容易跟后面混,就抓不住这个意识,眼识,眼识耳识鼻舌身识都是这样子的。你看这个意根刚才讲到的,和后面的意识,它就好像反而容易一些。所以我们首先我们要讲这个六识圆通,就是从这六门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这六门识作为对境来修观,来入圆通,那么你就要知道,眼识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们分三个层次感觉一下,大家可能至少从理论上就知道了。这个如果说眼对境的时候,就是我们眼睛看外界的时候,一念不动,念头还没有动,就像一个大镜子照东西的时候,只把它映现出来,还没有说它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这个时候呢,没有进行分析的时候只能说这是眼根的见性,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见性吗?它可不是眼识哟,一念眼根对境的时候,没有进行分别。
那么对境了以后,第二个步骤就是用这个眼睛,大家看见了吗,来回眼珠子一转,就一目了然了,进入到这个地步的时候用目开始寻历,就是在这儿看,不断地看,看看就知道什么是黑的什么是白的,有多少、大小、善恶等等这些,历然就不混乱了,就像我现在仔细地看一下你们一遍,这就是一人一个头,一人一个拜垫,就不会乱了,不可能把后面人的头安到前面人坐的拜垫上来坐,这个时候就等于说,叫做随念分别,这个境界就是眼识,明白吧?一念不分别的时候,是眼根的见性,但是一旦分别明白了,历历在目,这就是眼识了,但是仅此而已,再不能深了。
一旦再进行次第标指,就是重度地去分析,无量的差别,详细的说明等等这些,这时候是就等于说以第六意识的参与开始就成为眼俱意识了,就不叫眼识了,就是有了眼参与的,但是由第六识主导分别的,就叫做眼俱第六意识,而不叫眼识。所以为什么眼识这么难发现呢?就是因为两个石板夹一块肉,你很难把它抽出来。这时我们就知道,这是眼识。
好,那么我们来把眼识的这个贯完。舍利弗同样还是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而白佛言,但是我们要仔细听了,舍利弗这里叫做鹙子嘛,因为他的妈妈像鹙鹭鸟,所以这里叫鹙子。说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大家要注意了,人家每一尊二十五圣,都不是一辈子修成就的呀。那么这里讲到的我旷劫以来心见得清净,已得清静,这里我们这个词要搞清楚,什么是心,什么是见。心见是什么呢?心就是眼识,刚才我给大家讲的眼识,见就是随念分别,也就是说,刚才的眼识,我们讲的眼根对外境开始分别黑白大小多少善恶等等相的时候,他的这个心见,我们分别的是不清净的明白吧,有黑有白有善有恶,有大有小,但是人家的心见是清静的,不会被境界给所扰,所以人家怎么样呢?如是受生如恒河沙,就是一生又一生的受生,出胎进胎,从来都没有昏昧,没有昏昧到什么地步呢?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那我们想想,一见则通,他用见的时候,最后是用的这个眼根吗?对了,就是心性的如来藏性所见,也就是我们说的,见者是心非眼。
这里你看,大家随着往后学习就会越来越明白,《楞严经》就可以前经解后经,后经释前经,这是虚云老和尚那会儿讲到的。这里的世出世间是什么意思呢?世间无非就是六道轮回嘛,六凡法界;出世间无非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嘛,四圣法界,对吧。那么四圣法界、六凡法界,随着善恶生成的,叫做六凡法界,就是世间因果.随着修行境界高矮的,就是四圣法界,这就是由看你的精进度,有进有退,由看你的发心,有大有小。等等这一切的世间,世出世间一切的因果,就叫做世出世间种种变化。就是所有这一切呀,人家看的不是光世间,出世间法中,一见则通,你看就是说,完全已经知道了。所以大家想想一见则通的时候,一念初起就是说本来就顿然了,就是顿然明白了,根本用不着用我们的这个眼识的昏昧分别,或者用意识掺杂进去的这个五俱意识,或者自己一直在那儿打妄想的独头意识,才能明了,就是没有障碍了。什么叫没有障碍了呢?外尘也不能障碍了,内根也不能障碍了,也就是这里讲到的眼识转识成智了,这就叫做无有障碍,获无障碍。那获无障碍,怎么样他的修行,这辈子是怎么起步的呢?
就是怎么把这个给牵出来的呢?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这辈子,他是有一天在途中碰到这个迦叶波兄弟,相随而行就是相跟着一块儿走。为什么这里又叫做迦叶波兄弟呢?因为佛弟子里面同姓的人很多,你看那大迦叶是一个,那么这里又有迦叶三兄弟,就是我们说佛当时降服毒龙,去收服的时候,有三兄弟嘛,一个是优楼频螺迦叶,一个是伽耶迦叶,一个是那提迦叶,他们每个人,老大有五百个弟子,老二老三有二百五十个弟子,就是千二百五十人中的那一千人,都是他们的弟子,都随顺了,归了佛了。这里的这个舍利弗就是有一天碰见他们了,包括马圣比丘也在一堆里边,一堆里边他就问说,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宣说因缘,悟心无际。
当时舍利弗跟目犍连呢,两个大外道,他们拜谁为师呢?同时拜这个沙门叫做沙然梵志,也还是咱们沙门的沙,这个然后的然,沙然梵志就是外道的修行者,也是出家了。那么他们跟着他学习呢,就是跟他所有的本事都学到手了,学到手以后,这个沙然梵志这个外道最后死的时候,这个舍利弗和目犍连在旁边看,说,他们这师父笑呵呵地在那儿笑,说你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欢喜呢?他说远远的我看见,另外一个国家的国王死了,那么他的王后呢,因为国王死了也投火自尽了,那么因为他是国王王后嘛,他要转世嘛,还会肯定福报很大嘛,说我这会儿也要死了,我要跟着他们,要跟他们生到一块儿去,其实就是贪恋富贵。就这一下子让这个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个人就退了信心了,说原来拜了个外道师父,最后还贪图世间的富贵,他们就受不了了。
就一定要重新去找一个更高的师父去拜,所以在途中的时候,正好碰到谁?马胜比丘和这个迦叶三兄弟过来了,他看到他们威仪不凡,就问说你们以谁为师呢?就说: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听到这个以后,马上就证初果了。这就是这辈子说,悟心无际,就是听到他们徒弟们替佛说了他佛说的一句话,悟心无际了,心没有边际了,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心打开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佛出家,亲承佛陀教诲了,亲承佛陀教诲以后,他一定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的进步了,所以再这个转更增明,转更增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来可能他刻意的一下的时候,才能够悟到这个真际,悟心无际嘛,因为听了这么一句话悟到了。
转更增明就是,听了这个话以后,很可能一转身,他的心力又下了,那么慢慢慢慢的,从佛出家了以后,就见觉圆明了,圆明是什么意思?是随时随地随处,所逢任何境界,这个心都能够悟心无际。说白了可能我们理解就是跟咱们说的,打成一片了,功夫不散了,不打失了一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作得大无畏,得了大无畏了。大家想想这是随佛教化,他才得了大无畏,那么这个大无畏怎么得的呢?就是由眼识的识性转成无障碍的智。你看这里刚才读错了,获无障碍。那么转成这个无障碍的智,所以说,在这样的一种任何境界来了,或者说所有的人事现前的时候,他能够得无所畏了,大无所畏。这个佛不是有十力四无畏,这是连菩萨都不共的法,那为什么这里的舍利弗能够得到一点点呢?就是与这个。
佛有四无畏,什么无畏呢?就是一切智无畏,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切智无畏就是说,他是一切智人,了知一切法,所以他在说法的时候心是安稳的,不害怕说,我说的这对不对?咱们现在我叫你们出去讲讲法你试试看,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信誓旦旦说,是的,这个经里面这么说的,佛说了,那么别人再拐着弯儿、绕着角地问一下,心里就呼通呼通就开始了,再他追问几句的话,很可能说,哎呀我也不知道,这得问法师。这就叫有畏了。为什么佛的法已经扎到底了,智慧圆满了,所以他没有畏。第二个就是漏尽无所畏,他没有烦恼了,安住在这个胜境界,所以无所畏。我们现在有没有畏呢?因为漏还没尽呀,被别人一恐吓,一勾引,全部就会露怯了,就会动。
再一个,说障道无所畏,就是说有些东西,不能干就是不能干。淫欲心会障道,永远脱不了生死,那就明着说,任何时候谁来了都说。我们现在的话很可能跟,我们现在的人多方便善巧呀,如果佛陀时代的人像我们这样善巧的话,那么他遇到个妓女,他肯定就会说,淫欲心没有过患,你继续当妓女,然后我教你另外怎么修禅,这不是现代人善于运用的方法嘛。可是问题是有些是不能够违背的。你看我昨天在另外一个地方说法,有的就说,说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共修,也不知道怎么就搭了一个团体,就在那儿共修,共修呢,大概提倡的这个人好吃蒜,好吃蒜呢,他们就这个团体里面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有蒜。有蒜还说什么呢?说我们念佛伤气,吃点蒜呢,蒜按照世间法来讲能干什么?不是说能够杀菌嘛,消炎嘛,意思这个咽炎也能消下去,吃点蒜增强免疫力,要不然咱们念佛伤气,这还能补气。你说多会找借口。
这个时候呢,其他那些同修们就是心里犯嘀咕,就不敢反对,为什么?因为他有畏。明明这是障道法呀,佛明着说了,你不能吃这个大五荤,那么你还念着佛,你又跟佛作对,你这是,我也搞不清楚他在干嘛。所以这就叫说障道无畏,佛说什么是障道法,绝定是障道的,他不会妥协。最后一个是说得道无畏,就是说说什么方法能够了苦,能够得道,那么他绝不会妥协,比如说说戒定慧,决定是戒定慧,不绕开。那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其实是把戒给绕开了,不讲戒。谁爱听戒呀!现在的戒律真的是,祖师们说的,古人受戒了马上是把身心匡正,正是勤而行之了。我们现在一受戒就成了资本啦,一拿本儿,受了五戒了。菩萨戒也是,你说那菩萨戒一条一条的,那看着有时候我们就对照着都害怕呀。
所以等等这些,这就是说,他得了这个,得大无畏了,成阿罗汉了,那么从此以后就什么啊?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这是什么意思呢?成为佛的亲子嘛,从佛口闻法,所以他能够证得法身了,所以这里叫做从佛口生,因为佛讲法时候他,他是由佛讲法才证得法身。什么叫从法化生呢?就是在教法中,常承这个佛讲法法乳的这个滋养长养力,所以叫从法化生。那么最后还是总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就是说,你现在问我,我所修证是由心见,你看,心见发光,也就是从眼识下的手,得到这个无碍智光,那么最后不断地修不断地修,这个智光到了极致的时候,就能够洞彻诸法的实际了,就跟佛的知见一模一样了。所以佛问这个圆通,我本因地是以眼识为下的手,斯为第一。眼识哟,就是见一切以心见,不以根见,不以意识见。好,我们休息一下,一刻钟,到十点一刻的时候回过头来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请安静,那么是我们第三十三讲的下半场。首先我们来读,读到,我们现在讲到六识圆通的普贤菩萨,一位重要的圣人出场了,看看他老人家过去是从何而起修,从何而得道的。一起来。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好。这里的二十五圣是大大小小,有罗汉有菩萨,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步调一致的,都是悟到这个如来藏圆通妙心了。那么这里的普贤菩萨,也同样从座位起,顶礼佛足,对佛说。在开口之前我们想,这个普贤菩萨大家都知道,但凡有根器的人,有菩萨根器的人,基本上你每起一行,一定能够被含摄在十大愿王中。那么只要你在十大愿王中,每起一愿,那么你一定修的是菩萨之行。所以说普贤行可以代表了一切菩萨之行,为什么说,《普贤行愿品》上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呢?所以这样的一位菩萨,我们首先要知道他的这个菩萨入位得深,已经入位得很深了,到了什么呢,已经到了这个亚圣。好像是不是孔子我们常称之为亚圣?孟子,孟子称之为亚圣。那么这个普贤菩萨称之为邻圣,就是与圣者为邻居了,马上就,邻就是与圣为邻,马上就到了这个成佛了。所以普贤菩萨这个行是非常甚深微妙的,他没有一行不修,没有一德不备。大家只要你看,普贤十大愿王虽然是列了十条,只要你有一条你在修菩萨行,都在十大愿王里,从这个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都是如此,门门都在普贤行中。
所以他的这种可以说,普贤行我们称之为法界行,法界行的概念是什么?就是无所不包嘛,有时候又叫做诸佛因中妙行。所以十方如来在教导他们的弟子的时候都会说,有菩萨根器的都会让他效仿说,学习普贤菩萨这个行,一者是让他教下的弟子们知道,这个行为首推行,就是首席行,第二个也希望菩萨加被于这些行者,因为你看这里跟,这一段里面就有他的愿力呀。教弟子们知道就是说从我立名,那么希望菩萨加被于一切行者,他就是会暗中去摩顶,加持。所以我们了解这个普贤菩萨,他的梵语叫做邲输跋陀,为什么叫做普贤呢?这个普贤菩萨,这个普贤行还分三个,从深浅、从因果上分三个层面。一个是什么呢?我们起了大悲愿,起大悲愿就是度一切众生嘛,众生度,广度众生,所以你生起了大悲愿就叫普,你去广度众生就叫做贤。
这样的菩萨就属于说,登地前正在加行资粮位的菩萨,普贤菩萨,修的普贤行,发大悲愿,广度众生,叫做普贤。二一个再往深了走的话,行弥法界,就是可以分身散影整个法界去度化众生叫做普。那么他刚才我们讲到,他的圣位已经跟佛就差那么一点点了,马上就等于说等觉妙觉往上走了,也就十地等觉菩萨了,叫做贤。所以这个,前面的那个叫做地前普贤,也叫做位前的普贤菩萨,这个叫做当位普贤,就是真正的普贤就是在这个境界,十地菩萨,登地以后开始修,你看行弥法界,位极邻圣。还有一种普贤菩萨那就更厉害了,叫做位后普贤。位前普贤、正位普贤和位后普贤,正位普贤刚才咱们讲的当位普贤,位后普贤是什么呢?果无不极,就是已经证了佛了,又示现成了一尊普贤菩萨,那么他果已经究竟圆满就叫普,但是还不舍因地,不舍因门,还倒驾慈航回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这叫做带果行因,叫做位后普贤,已经得了那个位了,又回过头来示现。这所有这三种菩萨,其实都是称之为普贤行,所以这里你看讲到的说,普贤菩萨说,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所以普贤菩萨这个道行,这叫做,我们上班上得久了那叫什么来着?就是你工作久了那叫什么?工龄,人家这修道的道龄也是非常之长的,所以他的功用就待遇就很高。
但是因地的时候他用的是什么呢?用的是耳识。大家来看: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这是刚才讲到的。下面就是他的修行的因地: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你看,这就是说,他从因到果全是用的耳识的功能。那么这个耳识不是界啊,记住,已经没有界这个五俱意识和独头意识,就是没有把它,耳识的时候并没有跨到第六意识参与的阶段,只用耳识,刚才我们讲眼识的时候,讲到眼睛会进一步地看看左右,耳识是什么呢?对声音的时候只有一种动静相,能够觉得这个声音开始有起伏,这个声音是说的这个文言,等等你再进一步随念分别的时候就是属于耳识。如果你再进一步参与了第六意识或者独头意识,你就想,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在骂我吗?在赞叹我?那么你就会很愤怒,觉得心里很美滋滋,这个时候你就进入到独头意识,五俱意识了。
所以我们要记住他是耳识,就是用的耳识就能够分别所有的众生知见。我们现在分别众生知见得用什么呀?得用意识,没有意识参与你是分不了的。人家怎么能用耳识就分别众生知见呢?就因为他其实不是用的识,而是用的智,也就是用的根。那么你看这里所有的众生知见,众生知见就是有邪的有正的,有大的有小的,有权的有实的,所有这些,就是寻常来讲的话我们要知道,他所有众生的这些知见,我们要先听,听完了以后,我们自己再进行臆断分别。可是人家就是用耳识直接观,也不是观着他表达出来的话,人家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心里是这样想的我们会听错,他是直接观到对方,所以这里讲所有知见,分别众生所有知见。那么这个耳识的功能到了什么地步呢?
大家看看: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就是他的这一耳识都可以直达他方世界之外,只要有一个众生心中发明,什么叫做发呢?起步了,发心了嘛;明了,就是入到这个里边,现前开始起修这个十大愿王,行愿了。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呀?功课上不是说,同入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毗卢性海就是普贤行愿。所以大家看看普贤菩萨的功德这么大,我们讲到他的,好像把他的耳识的功德没有注重,就是讲他的功德,我们知道,这是在佛的圣言中来表达普贤的行愿不虚,那么他的功能功德怎么起用,就是他怎么成为现实的,凭什么,就是他的耳识圆通。那我们讲讲你看,这里讲到的恒沙界外,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他就会乘六牙象,分身百千,到他跟前,给他摩顶加持,纵然我们障深福浅,见不到菩萨现前,他还会暗中菩萨加持。
所以我想想咱们在座的基本上都得过他的加持,只不过我们都不知道而已,何况我们有的还听到有峨眉山呢?甚至有的人去过峨眉山,朝礼过呢?这都是因缘呀。所以我们从此上来讲到,他方世界况且在加持,何况我们娑婆本土呢?所以你们肯定有门儿。恒沙界外尚去加持,何况我们现前的本国众生呢?一个众生那么远他都跑去加持,何况咱们这儿这么多众生呢?所以是肯定得过这个加持。这是普贤菩萨。为什么叫六牙白象呢?白象的意思,他坐的是六牙白象,乘六牙象,白其实就是表他的修行梵行清白,那么这个六牙就是指的菩萨的六度万行全在十大愿王其中,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佛问圆通,我说本因,人家就这里开始,不是指的说这个如我所证,人家已经成就了呀,到了登地的等觉菩萨了,说我说本因,就是我在因地的时候怎么样呀?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你看,就是我最初修的本因是用心来闻的,不是用耳根来闻的,耳根来闻进一步就是耳识,我是用心识、心见来发起这个本质的光明,所以才与一切法能够自在分别,分别自在。大家知道什么叫自在分别、分别自在呢?自在分别就是随时随地任何地方,我都知道,分别自在就是说,我知道我马上就可以去,马上就可以加持,马上就可以摩顶,分身散影,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普贤菩萨的修证路上,斯为第一。那么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又回到罗汉了,我们还再讲六识圆通的难陀的鼻识,讲到鼻识了。好,我们从孙陀罗难陀,一起来。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好。这个孙陀罗难陀呢不是阿难,因为会害怕跟阿难混了,所以才,阿难陀,阿难一般我们称之为阿难陀,这个孙陀罗难陀就是,他是世尊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也是净饭王的第二个儿子,他很漂亮,长的有三十二相,跟佛相比只有这个白毫相和两耳垂肩不如世尊。所以他为什么叫孙陀罗难陀呢?就是他特别喜爱他的媳妇,他的媳妇叫做孙陀罗,为了跟和阿难区别开来,所以这里把他媳妇的名字也给带出来了,叫做孙陀罗难陀,就是为了区别。那么他也是这里开始讲到,还是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说,我初出家,刚刚出家从佛入道的时候,从佛入道的时候,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你看,就是虽然他,戒定慧嘛,虽然他戒律能够具足受持,无所违越,问题是他这个定力不足,心常散乱动荡,所以就不能够,未获无漏,不能够证到这个无漏的圣果。所以当时世尊就,他还有一个同伴叫做俱絺罗,俱絺罗是舍利弗的舅舅,大家知道吧?就是咱们在经典里面常见到有一个叫长爪梵志,就是他,舍利弗的舅舅。舍利弗怀胎的时候,他妈妈就跟这个俱絺罗老辩,老辩他的妹妹就辩不过哥哥,结果她一怀了舍利弗以后,就老能辩得过他了。
这舅舅一看这还能了得,她生下舍利弗他就知道这是个大人物,所以他就害怕将来拿不住舍利弗,就到远处去学道去了,学得连指甲都忘了剪了,所以叫做长爪梵志。等到他学了这个辩明,就是五明学好了以后,这个韦陀典等等这些都学好了以后回来,找舍利弗辩的时候,舍利弗跟佛出家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找佛去论,就不成,最后被佛一句就给辩倒了,学了好多年回来指甲也没剪,一句被佛辩倒了,所以才也跟着佛出家了,叫做俱絺罗。这是佛教他们两个人一起教,教的什么方法呢?观鼻端白。那么有时候,观鼻端白就是观想这个鼻端上微微有这个白相,把心专注在此,收摄散乱,因为他心散乱了。你看我们为什么常打坐的时候说,眼观鼻,鼻观心,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这里,其他识都没有讲,让他系心在这个鼻端?其他的你看,前面我们讲到的这个眼识和耳识,包括后面的舌识和身识,都没有讲,意识都没有讲,为什么就在这里鼻识的时候,讲到说要心系鼻端呢?大家想想为什么如此?修三摩地的时候呀,发现了没有,色声味触,就是眼见的色尘,眼根见的色尘,那么这个耳根听的声尘,舌根尝的味尘,身体的触尘,这四种根和尘都可以回避,是不是这样?眼睛闭起来我可以不看你的色,你乱不了我。耳朵捂起来我可以不听你的声,你乱不了我。舌头嘴一闭我不吃你了,我还就不想你的酸和甜了。身体我不挨着你,你也没有触觉呀。只有什么?只有这个鼻根呀,你回避不了,你不能自然而然把它捏住,得用手捏,自然它捏不住,所以你在打坐的时候,这个香气这个味道,就是香或者臭呢,它会自然而然就寂然悄悄地就到了你鼻中了,你守不住。所以这个鼻识呢,如果味道进了你的鼻子,那么你鼻子的这个识它就自然而然起了,就起来了说这是香的还是臭的。你的鼻识一起,马上前另外的五个识都会随着它而转,对吧,首先意识就知道,我闻的是香的还是臭的,那么眼根,你闻到味道你马上你眼睛睁开,这是什么东西呀?对吧,那么别人告诉你这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你一听,说哦,告诉我这是什么东西什么的味道到了我鼻子里,一切马上,如果这个味道你找不着的话,你马上起身动作就赶紧去跑去说,从哪儿发出来这味道?
所以你看,只要鼻识一转,其他的五识俱动,五根俱动,所以这里为什么呢?就常令心散动,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他就最散处,他就掐着这儿求,所以就把这个鼻端,心系这个鼻端的一个,有一个微白,克期摄心,摄心久而久之了,久而久之这个定力转深了,转深了以后怎么样呀?你看: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这是刚刚开始练,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这个我们平常散乱心你们是见不到的,就听他这么一说。如果真的有修过内观的,数过息的就知道了,慢慢呼吸呼吸呼吸,久而久之了,鼻子里边的这个气息,进出这个呼吸就像烟一样,它是有感觉,有质量,就看见确实像烟一样,白烟一样,心系在这里。那么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再随着用功,定力就转得更深了,这个时候呢,身心内明,就是开始用鼻识了,鼻的识,那么鼻的识,就是为什么这里叫身心呢?身心就是鼻识的意思,因为鼻子这块肉,这块肉长在我们身上,所以整体就是以整代别,所以这里借称身心,其实就是我们鼻子的识。这个味道一进来,突然间它感觉到味道,还没有进一步分别说这个味道是有可能什么的味道,是饭的味道还是厕所的味道,没去想,只觉得味道进来了有味道,这个时候就是鼻识的功德,功能出现了。那么这样鼻识内明就是,随着他的定力久而久之,这个鼻识的功德进来了,一有这个,所有的这个味道尽皆现前的时候,他内明了,内自发明了,就是发明了这个鼻识本身就是全识全性,彻照无遗,就用这个鼻识的这个根,就是如来藏性的这个根,就会圆满洞达所有外面的世界,到处都是一片。
你看这里讲到:圆洞世界,遍成虚净,就是整个世界就用鼻呀,他没有用眼,没有用耳,大家记住,我们现在有时候用这个鼻用不起来,因为鼻子比较冷门,我们不太注意它。可是他就用鼻的这个闻,就是这个嗅性,就是这个嗅现前了就洞达,所有的外部世界都是一片虚净之相,像琉璃一样内外映彻,犹如琉璃。那么在这个时候呢,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再进一步我还不住在我这个,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的这个境界中,这个悟境中,还依然依着本来的修法还继续,这样慢慢地定力更深了以后怎么样呢?一气方尽,就是这个气息呢,就是观到气息进出的感觉也没了,没了以后,气息没了以后,烟的这个白相也就销了,转气成息,化浊为清,所以这里讲到的说,鼻息成白,就是彻底把它化掉了,那种有所得彻底化掉了,最后内外成为一体,这里讲到的心开了,所有见思烦恼都断掉了,所以叫漏尽了。
他是从鼻识这么入的法门,开始起观修的,这个主要是从定力开始练起,因为他的戒律虽然在,定力太散了。所以大家想想,我们数息观就是对治什么人呀?心散的人,这是跟数息观是一套的。那么漏尽了以后,怎么样呢?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你看,诸出入息皆化为智慧光明了,就是本有的心智开发了,映照十方世界,成了大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你看,世尊就给他授记说,一定当来得证无上菩提。所以,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你看,佛问圆通法门,我初开始以销灭了如烟这样的一个气,而转成白净的息,渐渐地这个进出的息我把它也给销去了,我以销息,息久发明,就是出入的息灭了以后,智慧光发明了,圆满了,灭除诸漏,而达于无漏解脱,你现在问我,我还是以这个鼻识起修,明圆灭漏,斯为第一。这是难陀的修证路途。下面我们再来看满慈了,也就是富楼那了。大家一起来读。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好。大家来看,这里开始就是这个富楼那,我们说可以说是宣法第一嘛。那么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这是跟他的这个整个满愿,也是族里面跟母为,他的母亲叫做慈,所以他这里其实是从母姓为名的,叫做满慈。前面我们解过,就不要细说了。那么这里他顶礼佛足以后,而白佛言说,旷劫以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怎么样的呢?这里他讲的,因为我们讲到满慈他是舌,舌识嘛,刚才我们讲到的是舌根,不要搞错,这里是舌识。那么舌识这里但是他讲的不明显,我们就要知道,这个舌识是怎么修来的这个说法呢?本来尝味道的东西,怎么能够说法呢?就是他从旷劫以来,不是循着味而转,大家听明白,不是被这个酸甜苦辣的味道所转,而是旋味回性,就是能尝味道这个本性、这个如来藏性,他发明了。发明了这个以后,如来藏性可以循业发挥无量功德,所以就在这个不循味而循性得到这个舌识功德,转成可以流演弘辩的无碍智慧辩才。
也就是说,循着舌识,没有去分别味道,那么悟到了这个舌识的如来藏性,恰恰也是利用这个如来藏性的无量功德,去宣说妙法,所以他说宣法第一。所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讲话还得用舌头,也就等于说,从那儿赚来的钱,然后我这么尽情的花,但是赚的时候跟花的时候,用的是一个机制,就是这意思。因为我们一般的话觉得说,既然富楼那的舌识,那应该从尝味道或者怎么样,怎么这里开始说的是讲法呢?他就是得了辩才无碍了,开始宣说苦空之法,深达实相。为什么这叫辩才无碍呢?辩才无碍就是,有四无碍辩嘛,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这个富楼那最主要的就是说,能够辞无碍辩。当然本身一无碍辩里边,肯定也具足了三种无碍辩,另外的三种。
那么所以才,你看这里得无所畏,就是说代佛宣说正法,能与如来的刚才讲的无所畏中他也能得到一分,得到四无所畏中一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是怎么样呢?在说小乘法的时候,大家看: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就是说,他在讲小乘法的时候,举体能够达到说,这个识是虚妄的,识是虚妄的,那么识本来就是真性的,如来藏性是真的,他不是说离开这个舌别有,所以这里才讲到的说深达实相,就是当体就知道它是空性的实相,这个舌。那么这里又讲到,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就是讲小乘法的时候就当体知道这个如来藏性了,更何况讲这个大乘的了义秘密法门,我都能够在大众中作巧妙开示,说法的时候有四无畏,让大家悟到什么呢?当体即空的这个实相。不管说大说小,他都是让人家悟的如来藏性,所以佛才知道,他有大辩才。为什么?你看,他说小乘法说大乘法,都能把大伙引到这个如来藏的真如性中来,真如性中哪有大哪有小呀,既可以大也可以小。
所以他的这种辩才,佛才怎么样呢?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佛的功德有五轮嘛,顶轮,不见顶的顶轮,还有口轮,还有喉轮,还有心轮,还有脐轮,脐就是肚脐眼的脐。这里音声轮就指到的五轮中的口轮,就是以声音,是以声音来表法,再反过来以声音来说法,通过以声音说法,来让大家以声音而入法,就是叫音声轮。转,不断地转起来,自己去度化众生也要用音声轮来转,别人来得度也是要用音声轮来转,所以这里叫做口轮,故以音声轮即代表法轮,转法轮的意思。那么,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你看,因师子吼成阿罗汉,因为讲法而证得阿罗汉果,就因为口说法而证了阿罗汉了,世尊印我说法无上,印可我在诸说法中我为最上。所以佛你现在问我圆通,我以法音,就是我以舌识作说法的声音,说法无畏,可以降服三界的诸魔,五阴怨贼,销灭诸漏,所以你问我圆通,我当以舌识为第一。我当时因地,就是一直用这个舌识做的下手功夫。这是富楼那,下面再演一位,就是优波离了。优波离你们熟吗?怎么熟的?受戒的时候都要顶礼,起先诸佛历代祖师完了,还要有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所以我们现在正法得以久住,就是从他而来的,他是第一功臣,当时诵出来的律藏,经律论三藏结集。好,我们一起来读。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服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好。优波离尊者一个持戒的,那么这里为什么有圆通呢?大家想想这里边有什么关联。持戒,特别是我们说的比丘上座部戒,最主要是用什么持?是什么?比丘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座部戒律法呀,它重在身和口,菩萨戒才重在意,你的发心,比丘戒得别解脱,你先把身和口给我守住,身和口守住了,意自然守住了。所以各有各的下手处,为什么这里要讲到六通里边的一个圆通给他来摊派呢?就是因为他持戒用什么持呀?身体力行嘛。所以这里讲到的剥离身识,就是他身体的识,身体触摸外尘的识,所产生的识。我们每天如果用持戒来功德长养道业,最快了,我告诉大家。所以这里,也还是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而禀告说,但是他的资历非常深,大家看到了吗?我亲随佛踰城出家,大家知道优波离,就是他有什么资历呢?佛为太子的时候,他是东宫里边的理发师,优波离。你看这个缘起多好,理发是什么?修和剪嘛,让你整齐嘛,对吧,所以你看他的法门就如此巧妙,他是以戒律,不是就修和剪我们的身口意嘛,他是理发师呀。
在这个《佛本行集经》里面讲到说,宿世发愿他做圣人的理发师,这个优波离尊者,所以迦叶佛住世的时候,优波离他就是理发师了,常常给诸比丘剃除须发,后来出家为僧,他发愿当来于释迦牟尼佛座下出家,才称之为持戒第一嘛。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六年,就是他出家,释迦牟尼佛出家他肯定跟着呀,你看这里为什么叫做,我亲随佛踰城出家呢?就是当时他太子出家的时候跟了五个大臣,对不对?五个大臣就是后来的五比丘嘛,那么这五个青年可能当时是名门望族,可是优波离他只是一个侍者,一个执事而已,就不太注重了,但是这里面发现了,肯定是他当时亲自跟着世尊出去的,亲随呀,这可是亲见呀,那么亲见出家肯定是说至少送得老远。那么再一个就是说,佛成道六年以后呀,他跟着他母亲来到迦毗罗卫国这里说,一个是亲随佛踰城出家,二一个,亲观如来六年勤苦。大家发现了吗,好像他一直跟着佛呀,在六年雪山苦行,他也跟着,后来亲见如来降伏诸魔,那就是佛成道的那一夜呀。我们这里降伏魔,降什么魔呢?当然我们通常知道说,五阴魔呀,烦恼魔呀,天魔呀,死魔呀,但是真正当时世尊成道的时候,就是这个魔王波旬,派这个天魔来去扰乱他。
最厉害的一次就是用这个美色,魔王波旬当时,世尊在这个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四十八天的时候,这个波旬就梦见一个不好的梦,生了恐怖了,觉得这个世尊马上要成佛了,他就赶紧让这个魔女先去坏世尊的道业。坏世尊的道业的时候,这个魔女就赶紧去了,现三十二种这种女媚之相,诱惑世尊,结果世尊就用这种他的禅定力,把这女的们都给变成一个老太太,当场就变成一个老太太。另外经里面还有说,就是说当时派了三个魔女,三个魔女去引诱世尊的时候,世尊就身心不动,身心不动的时候,这三个魔女就自己就慢慢地看到九孔流不净,就跟变死了以后九孔流不净,这个身上手上都,就是显现出来了,上面还有八万尸虫在里面来回搅动,当时就是自己看到都厌恶得不行了,就呕吐地走了,就是自己看到自己的色身了,世尊不为所动。
后来又派魔军兴兵去逼迫世尊,魔军近都近不了身。这就叫降魔,所以这些事呢,优波离当时都看在眼里,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刚才我们讲的迦叶三兄弟,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就是当时最有名的外道,到他们家去化缘嘛,住了一晚上,把他的护法毒龙给降伏住,第二天度化了,随佛出家。这都是优波离亲眼看在眼里的,你看这里他都是亲自看到,亲见如来。那么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承佛教戒是什么呢?承佛教我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律,他就是以持戒开始,所以身识身识,就是我持戒一定是我身体力行,我身体上面触摸外境的时候,那你身体端坐的时候,你的身体是正念,身识,对吧?那么如果你毁犯,有所毁犯,比如说你去造杀盗淫,行淫欲的时候阿难不是身体被魔女就是来回抚摸吗?这个时候你产生的身识就不一样了,所以他持律,那么他身识始终是清净的,渐次清净,不断地清净,不断地清净。为世尊理发剃头,佛成道六年,就是当了佛以后,回到他的故乡迦毗罗卫国讲法,那么这个优波离呢,当时现为童子身,现为童子身呢,因为身材太矮小了,给世尊理发的时候还够不着,当时他就示现为什么呢,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天人相的身相,给世尊剃头,所以你看他就,其实他早就证了初禅,四禅他就证到了。
后来出家了,出家了以后,他给这个释迦族的五百,不是有五百释迦贵族都随佛出家了嘛,就因为佛这次讲法,回到故乡讲法,祖国,那么他是先于这五百释迦族的贵族出家的,所以他出家了以后,还受这五百比丘、乃至佛的父亲净饭王的礼拜。优波离,非常严谨的一个人,所以他后来的缘起就是戒律,以戒律为缘起。
你看这里有一些名词给大家介绍一下: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三千威仪不毁犯;八万微细,八万细行也不毁犯。跟大家说一下什么叫做三千威仪呢?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制的戒呀,制的这个比丘戒乃至菩萨戒法里面有三千威仪,什么叫做三千威仪呢?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一共有二百五十条,那么这二百五十条里边,你想嘛,持守这二百五十条戒的时候,人一天要干什么?要怎么样?要行住坐卧,就是这又叫四威仪,四威仪就是你的四种状态,在这四种状态里边,要始终持这二百五十条戒,所以四乘以二百五就是多少?一千,合成一千。那么菩萨戒里边又有三聚净戒:一个是摄律仪戒,就是你的威仪律仪,你的身;一个叫摄善法戒,你要行一切善法;还有一个叫饶益有情戒,就是利益有情。这三种戒乘以一千就是什么?三千威仪。在这三千种微细的状态下,你始终要保持这二百五十条戒律,这就叫三千威仪。就像咱们上次讲《楞严经》,不是还记得那个流变三叠吗?还记得吗?东西南北,过去未来。那么八万细行是什么意思呢?在这三千威仪的基础上,八万四千是怎么算出来的,听明白了。十善业知道吧?十善业。
十善业,那么十善业里边,身口一共有七支嘛,杀,盗,淫,两舌,恶口,绮语,妄语,一共有七支,这是身体和口,身业和口业,对吧,一共有这七个方面。那么在这七个方面呢,再三七是多少?二十一,就是两万一千了,三千威仪威乘以这七个方面,就等于说两万一千了,对不对?这两万一千再配上什么呢?意业的贪嗔痴。贪嗔痴后还有一个叫做等分,相等的等,分别的分,一分两分的分,这个等分是什么意思?我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就是说我们上辈子比如说修行,我们上辈子修行的时候,修学的时候,这个贪嗔痴有现行,我们上辈子具足了,比如说贪心起来了,嗔恨心起来的时候,我们上辈子修行的时候,你会对治,对吧,但是你对治的时候呢,你上辈子修行对于贪嗔痴的对治,你也不是挺厉害,但是你也不是没有对治,所以就说怠对治,就是爱理不理的这种感觉,也没有不管,也没有彻底把它管好,对于自己的贪嗔痴。
在这种情况下,感得这辈子的习气还是,就这辈子的因缘对这个三毒还是这样,你也不是说特别难降伏它,但是你也不是说很容易就能降伏它,因为上辈子等流出来的还是这个习气。所以就这个状态等于说我们这辈子修行的时候,对于贪嗔痴也是不紧不慢,这样地去修,所以叫做等分。贪嗔痴再加上等分,是不是四个?这四个乘以前面的两万一千,二四得八,一四得四,八万四千,就是这里讲到的八万微细,我们俗称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就是对于戒律的微细具体化,也就是从心念上去一念一念一念一念地去持守,在二六时中,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发心中,时时刻刻持守,就叫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这是优波离尊者过去,记住我们在讲身识,他就是身体力行,不出现在身识的上面,绝对清静,入的如来藏。后面还有两个词,可能大家有的人懂:性业,遮业,这个懂吧?受过五戒的都知道,性戒、遮戒。这个性就是说,什么叫做性业?持戒里边有性戒,就是说你所戒的法呢,它体性本来就是恶的,不待,就是不用等到佛制这个戒,杀盗淫妄你在人世间做,都是属于恶法,这就叫做性业,杀盗淫妄都属于性业。什么叫做遮业呢?就是所戒的法本身不是恶法,但是佛制了不能让你做,为了防止你引发作恶,所以佛制出来,所以叫做遮业。你比如说喝酒,就是遮戒。我考一下大家,还有什么是遮戒?还有什么?吸毒的话还不能(算)严格的讲,为什么?吸毒在世间也算恶,你害人呀。还有什么是遮业?受过菩萨戒的就知道,若佛子不能什么?吃什么?吃一切众生肉,吃荤的,不但吃一切众生肉,吃腥的,吃腥之前还有什么?吃荤,荤是什么?就那五样,葱蒜这些东西嘛。
那么世间人吃葱吃蒜算犯戒吗?对,到了佛门制止了,如果你犯,这就属于遮业。还有,还有大家再想想,看来你们每天都,其实这些事你们都干过,也持过,你们都不上心。受过八关斋戒吗?过午不食,世间人如果过午食了,会不会有罪?对,佛制了过午不食,那么你过午一食,就有罪,这就叫做遮戒。包括比丘戒里面是不能让你刨土的,去种地的,大家知道吗?那么世间人的话你不种地吃什么呀?所以等等这些,我们就从这里就知道说,你看:性业遮业悉皆清静,身心寂灭。这里讲到的,我在这个如来的座下就是说,由于佛教我持戒,持戒以后我维持这个律仪,也就是说,我是如来众中纲纪,就是我维持戒律威仪的这个纲纪,蒙如来令我心戒清静了,亲印我心,心戒清静了以后,持这个戒,修这个心,众中推为上首,所以说众推为上。那么这里,佛要问我圆通法门,大家这里要仔细听一下,为什么说圆通法门在这儿他是这么持戒得的呢?这有两重意思,因为还有一种叫心戒。佛问圆通首先是什么呢?我初,刚开始的时候以什么呢?执身之戒,就是我执著身体不能去毁犯,杀盗淫妄。
执身之戒就使得五根和前五识不随五尘去造作了,你看身识嘛,身识就是我把身守住了,那么我们五根对五尘去造作的时候,一定是我们身体去有身业,并驾齐驱地才会产生眼耳鼻舌身识,对吧。那么我把身给守住了,不随着这个外在的触尘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前五根和前五识也不随五尘去造作了,这样就让身得了自在。次第是怎么样呢?执心地之戒,次第执心,就是执心地之戒,心地之戒是什么呢?怎么样令行通达的呢?从这里就是要悟明什么呢?叫做无作妙戒,大家听过这个词吗?无作戒体。无作妙戒是什么呢?既没有所持的戒,也没有能持的心。你看是不是还是归到如来藏妙真如性了,没有分别对待了。没有所持的戒,也没有能持的心,然后你身心中一切境界通达无碍了,就是不要等到我去执持了,自然就没有毁犯了。
我在此给大家讲过嘛,证到初果的人你去耕地的时候,自然那个虫子就会远离他了,不会被他耕到、弄死了。这就叫做人家持戒功德的心戒现前了,自然就没有毁犯了。没证到阿罗汉果,这个初果二果三果证到以后呢,如果他没有出家,就比如说证到这个预流以上,但是还没有证阿罗汉果,因为证阿罗汉一定是以出家的身份,在此之前,那么他决不会,哪怕说成为在家人,但是宁死他也决不会有这个犯邪淫戒的因缘,也就说在他一生中,也就不会出现这种因缘勾引他去犯这个邪淫。这就叫自然无犯,自然无犯,通达无碍,所以这里说,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就是说,我证入圆通,是以身识为下手,持戒、持律为根本。好,那么我们在这里,再把最后一个六识圆通的目犍连的意识给大家讲完,因为这个也比较短,也比较简单。大家一起来先读。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我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你看,这就是目犍连的意识,意识圆通了。这个目犍连为什么叫意识圆通?因为他称为神通第一。目犍连汉译为叫做采菽氏,就是他们祖先是采一种植物而生的,他们祖上就开始修道,也是外道,那么流通下来,他们就叫目犍连,叫大目犍连就是因为他有神通。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有神通,都不知道他的神通是怎么来的呢?这一段就讲他的神通怎么来的。就是当时,还是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当时我在路上乞食的时候,偶然地遇到了,你看他这个佛讲法,真的是真语者实语者,这么多章节这么多经典里面他都不会乱,你看就是前面讲到这个,谁遇到这个三兄弟来着?舍利弗,也是遇到逢这个迦叶波三兄弟相逐,这里的目犍连同样也是他们兄弟三个,也不知道是一拨遇到的还是隔开遇到的,就听他们宣说如来讲的因缘深义。这里讲的因缘深义呀,我们应该这么理解:不是说诸法因缘生,缘尽法还灭,常作如是说,而是什么呢?像《中论》里边讲到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就这才能叫做因缘深义,缘起性空的大乘第一义,性空缘起的因缘深义。
所以他在这里,听到这个法以后就顿时心开意解,发明本心了,就是由于一切皆是缘起嘛,缘起就是性空的嘛,那么他悟入到这个性空,就可以随便地去缘起,反映在咱们凡夫的视野中就叫神通,能明白吧?什么神通?就可以从这墙出去。那么从这个墙出去,大家想想,从这墙出去,它缘起中的话我们的一般的因缘认为,这儿的因缘有一道墙,那么我呢有一个我,都是这种缘起,有一个我肯定不能出这道墙,我们的缘起中都是这样的概念,所以我们只有缘起,而且执著缘起,见不到性空,就没有性空了。他听到这个甚深缘起的深义,心开意解了,立足于性空的本质上来讲,可以在这个缘起法中随便,这就叫神通。所以在阿罗汉的这个,这都是属于共凡功德了,就是有些外道也可以修到这样的神通,提婆达多嘛。阿罗汉有一种功德就是可以从山里面入,从海里面出。所以我们现在有时候执著点神通,随便他知道你想点什么,都觉得了不得了,这都是毛毛雨呀,虽然咱们现在没有,但也不要看不起他,我们最终是极乐世界,一念就能到他方国土,是这样的一种。
所以你看这里他说,得大通达,就是悟到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缘起性空义。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到了这种地步了嘛,佛也得给他给个名份呀,如来惠我袈裟著身,须发自落。当时这个佛住世的时候,如果说,就是比如说有来人他有愿力要出家,那么佛就在用他的威神力,就是向这个愿意出家的人他会说,善来比丘,这么一句话一说,这个人的头发就会自动脱去,袈裟就自然著身了。你看人家那会儿,随便生活中就处处都是神通。我们现在也是神通,但是我们意识不到,比如说吃饭喝水也是神通,我给大家显一下。这就喝进去了,这就叫神通呀,很可能在另外一界国土你就没有这样的,你就不要说另外一界,畜生来讲吧,你去给狗喂水,它能够这样倒着喝进去吗?它必须用舌头不断地舔不断地舔,所以它就认为人可以这样这是神通。所以佛住世的时候就袈裟自然著身,须发自落,就具足了僧相了,目犍连人家就是这么出的家。而且呢,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就是从此以后,他用神通游诸十方世界,去住自由了。
用这个神通力发明了意根,就着意根,用他的神通的这个意根意识,用这个意根的意识,来发明如来藏性原来是不变随缘,由于它不变,所以才能够随便地去随缘,这样才自在无碍,所以于众中神通推为无上。这里讲到的说,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这里讲到的宁唯世尊是什么呢?就是说到我的神通之力,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就是说不但独为释迦牟尼佛所许,觉得他神通第一,十方如来都赞叹他的神通力,因为他遍游十方,做诸佛事嘛,所以这里叫做圆明清净,就是一真不动的性空中,他可以,圆明就是随便地去做诸佛事。这还是形容他这个任运思惟,不假作意,就是不用刻意,随便就任运自如的自在,这都是叫做神通。所以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大家要知道,这叫叹我神力,自在无畏,就是无所畏,为什么?能够降伏魔,能够摧灭冤家,这不是就无畏嘛。目犍连可会降伏了,在这个《降魔经》里面讲到,有一次佛上到兜率天去讲法,结果下面就是毒龙就害人害得不行,目犍连就去收拾他,他就一会儿变成很大,一会儿化作很小,来来回回就把这个毒龙给弄害怕了就降伏了,目犍连。
还有一次呢,在志行道(梵志)里面有一个外道去移山,就跟愚公移山一样,外道去移山怎么也移不动,结果人家目犍连一下就把它平为大地,就为民除患嘛,所以当时为什么说神通第一呢?所以他这里讲到说,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就是你问圆通法门,我以旋转我的虚妄分别、向外攀缘的这个意识,归复到湛然常住的这个如来藏心,这样的话,我的心地光明了,就得以显发宣流了。这里讲到的,如澄浊流,久成清莹,就好比说,这个浑浊的流水久久不动了以后,就把它澄洁成清净、莹洁的一个,清净的一个水了。所以这里讲到的,如果论圆通的话,依我所证,唯有意识为我的修因,最为第一。目犍连是怎么得的神通呢?还是转的识,用这种妙观察智。所以大家想想,这就是阿罗汉,这是讲到的神通呀。
昨天有一则很有意思的事,现在真的是这些胡说八道的太多了,说怎么给超度,说你要每个月来,完了以后能够到边地疑城,能够到什么上中下品什么的,就开始给人说了,说你来的话超度,到哪个时间段期满了,往生了,谁不好好表现,说你们家的没往生。可是问题还信呀,还有人信,天天跟着去信,倒也是好好地去念佛,但是他们就像完成任务一样,什么时候问的说,你们这个亡灵往生了,我就任务完成了,不是为了念佛而念,是为了说超度祖亲呀,六道的这些六亲,走的六亲亡灵而去念的。所以大家想想,他念的那股劲儿,他就是交换、功利的这种心去念佛。昨天我就破邪显了个正,我就说到,说阿罗汉的神通呀,可以从地入从海出的,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凭借阿罗汉自己的力量还没有资格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大的神通都没有资格。
六通得到了,像神足通,神足通就是可以从山入从海出,宿命通就是看到前生后世,他心通你想什么他都知道,这样的大神通都,这还是,这都属于说俱解脱的阿罗汉,还有不是俱解脱的,有的是慧解脱,有的是这个,这个叫做什么解脱?就是这些阿罗汉再怎么厉害,他就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还到不了极乐世界呢,你怎么能让他就在极乐世界好像守着随便就说,我看见他又往生了,他没有往生?我说这不是明摆着打妄语,大妄语嘛,这要堕无间地狱的呀,为什么不怕呢?那就是根本不相信有无间地狱。所以说现在这个没办法,随喜你们能够听到楞严正法。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好,那么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32] 本页[33] 下一页[34] 尾页[58]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5  更:2021-08-18 19:43:4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