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第15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58]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十五讲)
各位同修,各位楞严法友,请大家现在端身正念,随我合掌。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各位同修,今天已经到了十一月底了。是我们楞严法会的第十五讲了吧。应该是第十五讲了。上次讲的还记得吗?讲到哪里了?还记得吗?讲到哪儿了?由于近几次的课件比较松散,所以也不知道上个月乃至上上个月给大家布置的功课有没有去完成呢?还记得什么功课吧?什么?什么?那出离心修得怎么样呢?你看我们从十番显见开始,再再次次番番地跟大家就围绕这一点狮子乳来讲这个万法之尊。那么我们一定也要知道学以致用。既然万法之尊,在上一讲的时候,讲到这个显见不分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万事万法,一切物质外在,一切内心的精神,全体都是现前一念心性的随缘方便体现。
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讲,如果我们落实到确确实实要把它学以致用,大家就要在自己的心念上做功夫呀。要摆平自己的念。这个心是很难摆平的。为什么你看最近在《地藏经》,老是穿插着引用了啊,《地藏经》里面讲到为善为恶,逐境而生。就是我们的心念它念念都是无常的,你管不住。虽然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可是大家不要以为说,这个来的时候是排山倒海才使你难以把控。它是一个小小的念头你就毫无办法。这就在这个时候,紧急关头你就要用。所以我们不管说给大家布置的,让大家观这个无常,要观不净,要观甚至死。如此这样的一种极端观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什么呢?为我们的出离心而服务的。所以我们在修法上大家要知道,讲《楞严经》不是不能用。他的用的这个太高妙了,确确实实一般人用不起来。
所以我一直也在进行这个导讲,就是把它始终同步地导归到净土法门之中来。化繁为简。那么我们也不是,虽然如此难用,也不是不可以用。只要你的念恒守在这个性上。你看我们从见性是心非眼,见性从不动、不灭、不失、不还、不杂、不碍、不分,已经到八番,就围绕着这个性到底在哪里。每天都如对目前。为什么捉摸不透呢?这就是因为我们对于心没善于斗争。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几乎天天都在跟心斗争呀。我们的亲爹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他都是跟自己的心做斗争,在经文里面说道么。说我无量劫无量劫来与自己的心斗争。所以今生此世才能独步三界,人中之佛呀!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把它用,怎么用呢?一个显空,就跟这个性相应。二一个调柔,就是心怀慈悲。忘我地去替别人着想。多这么做吧,你一旦这两门操作起来的时候,它步调是一致的。就是一个是悟这个空性,这个不生不灭,这个性你来恒守。另外一个就是心调柔。这是理体的两面体现。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说,因为我们讲《楞严经》。有时候我也有点着急说急着赶进度,生怕这部宝典不能够圆满。这也是一个妄想。那么很少提及说,我们真正的就是说把它要用在自己的心地法门上。我不知道诸位来到这里听法。那么你到底在心地上有没有调柔,有没有长进呢?有么,大家?确实有么?这么多人来的时候没有争拜垫吧?有没有?
或者说一句不中耳的话听起来马上就火冒三丈,即刻就奋起反击,有吗?这都需要修,都需要改的呀。这得拼命的守着自己,跟天下人都不搭嘎。所以希望大家始终沉寂在我们的这个真心、这个真性之中。始终恒守在这个上面,我们来跟楞严法义步调一致。再把出离心不要忘怀了。再大德们讲到,我们的出离心是怎么一个感觉呢?就说明天就要枪决你了,今天给你满满地炒了一桌子菜,倒了无比鲜美的酒,大家想想这饭吃得香么?这个酒喝得美吗?
为什么?因为要赴死了呀,赴死的时候完全心思就不在这个饭桌子上,不在这个美酒上。总想着明天我要死了,带着那股心劲儿,其实就是出离心。厌成这样的一种极致,那么你的道业自然而然就成就了。为什么?你跟娑婆世界绝缘了呀。讨厌了呀。没感觉了呀。
所以希望大家,我一开始在讲法的时候。希望我们这个法场里面就是一种祥和,步调一致,大家都是一种谦卑互敬,不要说越学佛越学得习气越多。知见越重,我执越强。很可悲,大家要记得我们上次讲到,宝山已入休空手。好了,时间关系也不能多说了。
回想一下我们上次,这十番显见的时候我们讲到显见不分了,还记得吗?就是说,阿难在问的时候又觉得佛不断地给他说这个见性怎样怎样,如何如何。那么他在表达这个见性的时候,把它独立于根尘之外。就觉得眼前有个活泼泼,明动动的一个真如实法在这里列着,这个时候他就问佛说那谁是我?这个见性是我,那我是谁呢?在这种情况下引发了一系列佛的开示辩解。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说,这个见性呀,你找它,没有独立存在。可是你想抹它,无处又不在。
万事万法全是这个性的体现,从前七番,告诉诸位这是一个分水岭,待会儿我们在总汇的时候就知道。前七番讲到这个见性始终是一个灵动、活泼,不可触摸的,但是在第八番的时候完全把它融为一体,万法就是这个性的体现。到第八番的时候,最后说到极致还大家记得打了一个比方吗,说你问来问去,问的阿难也糊了,所有的佛弟子在场都害怕了。说这个见性既不是能说是,也不能说非,也不能说在,也不能说不在,那到底在哪里,这跟外道一样了,搞不清楚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听法弟子都急了,这个时候文殊菩萨又危难之处显身手,出来辩护,让替大众祈请佛再次开示。
这种情况下,佛讲了个最精辟的比喻,就是说所有的万法、见性合为一体以后,你不能在上面有是有非,它当体就是这样,本来这样,当下就是这样。一切的真实境界,首楞严大定,如来密因,现前就是如此。你说它是就多了,你说它非就少了。所以大家还记得说有二文殊吗?你不能多余地说你就是文殊,本来就是文殊,还要说文殊吗。你也不能说你不是文殊,因为文殊就是我,真的呀。这个大家理解的了吗?好比说我就是我,那么我已经是我了,你为什么还要说,就是我了,本身就是我了,你还要说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多余的。
但是你也不能说我不是我,因为我他就是我。仔细悟,这些东西说不透,需要你去悟,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开悟。今天我们要迈到最后边的两重显见法义,第九番显见超情,第十番显见离见。这是这十番显见,今天我们就要做一个大总汇,把它圆满了。现在请大家拿起法本来,找着了没有,显见超情。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找着了吗,好,那我们一起来读一段,读到云何见明,一起来,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阿弥陀佛!好,我们来从这里讲起。这里开始到了第九番的时候呢,已经刚才讲到说显见不分了,就是说怎么也不能说,在这个上面无是无非。这个时候引发了阿难的一个疑情,你看,这里讲到,诚如法王所说,很有意思的他这里讲到一个觉缘,什么叫做觉缘呢?这个觉就是我们一直在讲这个见的这个性,那么为什么这个觉缘这里讲的他自己也改变了称谓呢?就是依着这个觉心能够遍起诸缘,真妄和合,所以这里以觉缘称呼。他说觉缘这个性呀,首先一个词叫遍十方界,找着了吗。
第二一个词叫做湛然常住,第三个叫做性非生灭,这是佛提供给阿难回答的时候对阿难的表达,给他呈现出来这么一个状态,非常与我们前八番完全吻合。你看大家来看啊,从第八见性不分和第七见性无碍中来看,见性不分中,我们不是讲到了塞跟空是同体的,对吧,有通有塞嘛。我们一切的外在境界无非是明暗塞空,还记得这四样吧,我们的内在的感觉无非是见闻觉知,对不对。
那么这里见性不分中讲到,外在一切的塞空是同体的,包括我本有的色身,这就叫做塞空同体,显见不分中。显见无碍中,就这无碍说方的也行、圆的也行,还记得这个道理吧。那么就说明是身心圆明。这两重七八就是这里讲的遍十方界,看明白了吧,因为是塞空同体,身心圆明就是遍一切处的意思。
那么在这个第六显见不杂中我们讲到了,不杂中因为这个一切的万事万物都跟见性没有关系,对吧。万事万物有差别相,这个见性迥然独体的。可以见,没有一物不可以见,那么这就说明它是离尘独立的。
那么见性,第一个见性是心中说到这个心,见性的这个性既不是心、也不是眼,它是脱离我们的根尘的。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什么叫做湛然两个字,就是指的离尘独立,根尘亦脱,见性不杂和见性是心这两重。
那么见性不失中第四和第二见性不动中,表达的是从来没有散失,也不是静也不是动,那么恰恰是什么意思呢,往经文上看,湛然后面是什么?对,就是讲的常住之义。
那么这个见性不还中无来无去呀,见性不灭中究竟无尽呀,表达的是什么呢,就是后面一个性非生灭。整个这八重讲到这里的这句话就是,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四句话四个词就把前八番显见浓缩在一起,给他这里复述了一遍,看清楚了吧。
那么这个时候阿难他就出来一个什么问题,说佛你讲成这样的话,他依稀仿佛觉得,这跟外道的说法有些相似,外道有些什么说法呢?
首先我们来看先梵志,找着了吗,这是一个古印度婆罗门教的这个修行者,他自称是这个梵天的后裔,一辈子决志要求生梵天,就是立志我要生到梵天去,所以叫做梵志。看到了吗。
那么还有一个娑毗迦罗,娑毗迦罗他这里讲到所谈的是冥谛,这个外道当时印度他是怎么一个修法呢?又叫黄,黄头发的黄发外道,那么因为他就是古印度叫做数论派的祖师爷,他的头发是黄的,所以他们把这个娑毗迦罗又叫黄发外道。他得了神通以后,只能够看到八万劫的事,到八万劫以前他就不知道,观不到,观不到了他就以为说,一切都是大冥中生出来的,因为看不见啊,所以他就说,又归纳了宇宙万法为二十五种万法,二十五谛,所有的这些都是从冥谛为根本延伸出来的。那么延伸出来的这些万法由什么来统摄?由神我,就是大我来统摄,这是娑毗迦罗。
那么这个这里讲的投灰外道就更有意思了。这个外道是怎么修行呢?我不知道大家,如果去印度的话偶尔还能看到这样的,这就是说叫做苦行外道。浑身就把那烧完的那灰涂在身上,就修苦行,就求生天。他这个外道崇拜的是大自在天,认为大自在天是一切世界的首创神,那每天就是故意喝一些汤汁啊,饮一些热水呀,往死烫的热水,或者学着牛这样走,吃饭的时候也学牛,或者学狗,或者学鸡,就持这些戒。
所以大家还记得六大根本烦恼的不正见里边有一个什么见呀,叫什么?对,戒禁取见。这里边就是指的这些外道。他是修苦行,有时候从高处啪的掉下来,摔了个半死,养的差不多了又去摔一次,他认为苦修完了就享乐了。这些外道统统他有一个说法,他们的理论上有一个共相,就是所执的我。当然他这里不是指的小我,就是自以为是的我,而是这里有个大我,也叫做真我。就是世界的创物主,也就是一切世界有一个主创者。而且认为身中有一个常住不坏灭,处处受生、遍十方界的这个,似乎有这么一个不变的东西,他就认为就是这个真我。
所以阿难在此迷惑是什么呢?就是佛一路走过来给他指这个妙明觉心,结果他现在又打妄想打到哪儿了,越听越不对,以为说,这说的跟楞严,这个楞严这么妙的微妙法为什么讲的跟外道说的差不多呢。所以你看,下面又反问到佛了,除了说这跟真我遍十方有何差别,还说你世尊,就开始又将了佛一军。说你世尊不是也在楞伽山里边为大慧菩萨等敷演教义嘛。这个楞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可住,难可到。就是说这个地方一般人到不了。因为楞伽山当时在印度是非常的高、险峻,没有路可通的,所以要入到这个楞伽山里边,唯有哪一类人可去呢?就是修道得了神通的人可以到楞伽山。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讲这个《楞伽经》的时候,就是佛在楞伽山里边讲的,表这个经的法义无上甚深,连二乘阿罗汉都够不着,《楞伽经》。所以说,这里大慧菩萨是楞伽法会上的当机者,这部经典一开始就是大慧菩萨问佛一百八十个问题,从此引发了这个楞伽起教的因缘。所以在这个《楞伽经》里边佛就讲到说,一切法是因缘而有的,你看: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这是学着佛的口气说呢。说你不是也在《楞伽经》里面讲到说,外道讲的都是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而佛法讲的一切都是因缘而有,你都去排斥否定过外道,那么你这会儿讲的这个妙觉明心怎么如此的相像外道所说的自然呢?
自然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天天学,小时候就开始,除了物理还有自然,自然是什么意思呀?你看,我们一般的一说到自然就是说,万事万法就是这么存在的,不知道因,不知道果,不知道为什么。在自然,自就是指的物他自己,然就是成就的意思。所谓本自天然,就是不借他缘,不借外在的因缘而成,名为自然。说白了也就是。
比如说这个外道的无因论,无因论师的话,他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那个八万大劫以外观不到的那个外道。他们的理论就是说冥无所知,那他都不知道一切万事万法怎么来的。说松树的叶子为什么像针一样,地上的草有时候这个荆棘,布满了荆棘的话就觉得会刺人,说这些他认为都是自然而有的,月亮、太阳、山河大地,他都认为说不假造作,无故而成的,他就这么认为的。
所以说在《楞伽经》里边佛就讲到,什么东西都是有因有缘的,因和缘就像一个钩和锁一样,为了批破外道的自然的邪见,所以在《楞伽经》里面讲到了因缘。那么阿难在这里就,就着佛在《楞伽经》里面的法义,反扣到楞严法会上来讲,说那么你这会儿讲的这个好像不是讲的因缘,而是跟外道自然的法义一样了。大家说一样么?你怎么知道不一样?我们常讲到说,哎呀随缘吧随缘吧,有这句话吗?那么大家知道,随缘是什么意思呢?随缘不是说爱咋地咋地,你自然而然吧。随缘就是说,认为一切皆有因果,我们没必要执着没有因的时候去强求果,这叫做随缘,明白么?可是并不是否定因果的作用。可是这个自然它这里就是没有因没有果,一切就是这样子。不知道因,也不确定果,在这个因果线上一切说不清楚,其实就是断见。佛法里面说断见,断灭见。自然而然,就什么也搞不清楚,无因无果嘛。这个是最危害正知正见了,学佛正见。那大家就觉得说,这个自然跟因缘不一样。
关于佛法我们讲到的这个见性,咱们一直讲的这个见性,跟外道的神我自然的不同有几点,这是蕅益大师总结出来的,非常精辟。大家要竖起耳朵来听,否则你也辨不清,我在看的时候看了半天。首先,我们佛法讲的佛说的这个真如不变的这个见性,它不是说孤零零、干巴巴的一个东西,明白吧。它是举全体而能够随缘的,就是看你这个性随成什么缘,它就是什么样子,万事万法所有的样子就是这个性的体现。所以说,就跟说,我们上次不是说一个月亮和两个月亮,大家学《楞严经》一定要始终记住真月和二月这个比喻,就是手指把眼睛一压,看月亮的时候它就变成两个影子了,对不对。可是这两个影子并没有离开一个真月,对不对。所以说举真月体而妄成两月,但是两月之外还没有一个真月可得,就是不是三个,真月被妄见成两个月亮了,但是这两个月亮肯定就是真月的本体,对不对。这是佛讲的真如不变之性。
可是外道所计的这个真我呢,他是认为冥谛能够生万物的,这个冥谛为能生,万物为所生,能生是常的,所生是无常的,所以从这点来讲,这是第一大不同,明白吧?有能所。我们的真如不变之性是既不变,又随缘,是一个东西,他有能所二元的对待,这就是凡圣差别,这就是正邪之见。
所以我们讲到的说,哲学思辨上真正的这些正知正见、佛教这个义理方面幽微难至的时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一点点就错了。
那么再第二点来讲的话,我们知道,所有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或者会想会思的这些万法乃至我们的思维,都是不变这个性的随缘出来的万事万相。那么虽然随缘万事万物已在,全体还是不变的。就是说,两个月亮的全体就是这个真月,这个真月之外没有两个月别体,它不是分开的,明白吧。
可是外道所计的万物各自有体相。这个神我是生因,生出来的因缘,亲因。这个万物是神我所生出来的万法,那么这样来讲的话,好像一个是父,一个是子,两个步调是不一样,子是子、父是父,是割裂开的,不是一体的。这是除去能所对待之外,又有一个割裂开来,不相即,只相离不相即,这是二不同。
最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佛法讲到的所有的诸法,都是唯心所现的。那么大家一定要把心提起来,我们在讲到唯心所现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觉得什么啊?外在的万事万物是我唯心所现的,对吧?甚至我有时候稍微修个禅定呀,打一会儿坐呀,就觉得哎呀,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生起来了,以为这就是真如法性,就得了定了。这就是一种灵灵昭昭的这种境界,大家要记住,这还是我们的一种感觉,一切感觉唯有感觉存在,只要你对感觉有认知的感觉,就是错的,头上安头。这是佛法的根本。
可是神我的这种,他就是觉得说有一个灵灵活活,难以捉摸的一个,真如的一个,似乎是真如的一个体有。他就认为这个就是解脱。没有思辨到什么程度,说包括这个也是我们所对的境界,这是外道神我、冥谛跟佛法的最主要的不同之义,一个是因缘,一个是不动的自然,这是藕益大师在辨楞严、自然和神我的区别之中的时候这么讲的。我们也学习一下,这就知道什么叫作佛法?什么叫作外道?为什么会有相似佛法?为什么会有附佛外道?为什么越到甚深法义的时候,一旦你出错,全盘皆输了。宁可破戒都不能破见,就是指的这个见,知见,正知正见。
所以这里,阿难就对佛又提出来这样的疑情了,说到说,好像你佛说的这个不生不灭的,这个真如妙觉明性就差不多跟自然一样了,那求示尊说怎么能给我开示,他还知道说肯定跟外道是不一样的,但是我现在就辨不清了,希望世尊为我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在这种情况下。佛就告阿难,就是刚才我们读的这一段,开始告诉阿难。大致这段文义是如此啊,你看,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就是说,我现在这样种种的开示方便,一次再一次的告诉你,可是汝犹未悟,惑为自然,你还不能领悟这个见性本有的真性,还迷惑为外道的自然。
那好吧,既然你说是自然,你就给我鉴别明白,哪一个是自然?说是自然,一定要揪出来一个自然在哪里啊?有一个自然之体呀,对不对?你仔细观察,这个妙明的见性与所对的尘境之中,到底以什么为自然体呢?就是我们在看的,我们眼睛能看东西,对吧?那看的时候,你认为见性这个东西是自然的,那么自然一定有体的,对吧?
你现在告诉我,什么叫做自然的体?自然的体是哪里?是什么?那么我们见性所对的,就是我们能见这个见性所对的,无非刚才我们讲到的是明暗塞空,对吧?这里的塞用一个这个塞,就是堵上,塞住了,对吧?用这个来表达,你看明暗空塞,那么你的这个见性的这个见是以明为自然体呢?还是以暗为自然体?
因为你见性可以见明见暗啊,如果说你见明的时候这个见性是自然体呢?还是见暗的时候这个见性为自然体呢?见空呢,还是见塞为自然体呢?到底是以哪个是自然体呢?如果说你是以见明为自然体的话,我们说了,自然它有个什么属性呢?自然而然,不知道,不变,对吧?那么你既然是以见明为自然体了,就应当够只能见明,暗来的时候明灭掉,暗现前的时候应该不可以随缘,就不能见暗了,对吧?可是问题是,你现在的这个见性既能够随缘见明,还能够随缘见暗,所以知道这个见性不是以见明为自然体,对不对?既然不是以见明为自然体。
那么再比如说,是以见空为自然体呢?还是不见空呢?如果以见空,有空的时候你就有见了,就是有距离,没有障碍的时候,就是我们房间里的这个虚空,那你就能见到这个空了,那么如果说房子,这块儿我们所有的砖头沙子都把它扔进来,把这个屋子充满的时候,
大家看看,我们能不能见到这个塞满了东西的屋子呢?见到吗?还是能见到。那么既然能够见到的话,塞的时候没有空了,就不应该有见了呀,因为见是自然的,已经见了空了,就不能够见塞了,可是你现在还能够见塞。所以由此可知,也不是以空为自然体的。这样的话,不论暗还是这个光明,还是空,还是塞,都没有一个自然体,你怎么告诉我说是自然呢?这是佛给阿难,你看,见性断灭,云何见明?就是自然体没有了,那你怎么告诉哪里有一个自然啊?你现在说,我讲这个法好像是自然,自然体怎么建立啊?没有一个自然,好,我们的心念先止在这里。大家一起把法本拿起来再往下念:阿难言,找着了吗? 好,一起来。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好,哎呀这个《楞严经》确实太绕,你看显一次见,显一次见,你得倒腾半天。这一段话开始是破什么呢?你们读出来了吗?刚才破的是什么啊?是自然,这段破什么?破什么?对,破因缘。阿难这里说了,既然不是自然,就一定是从因缘而生的,对吧?可是我还不是很明白,所以再问您这个义理,如何来合乎因缘性呢?他就又想从因缘上来绑定这个见性的本质。大家想能用因缘说见性吗?只能用因缘怎么样见性呢?能显见性,不能够说见性。什么意思?
你看,先从因过。你看佛说了,你说这个见性是因缘和合而生,那么我再问你,你认为现在因为见到明暗等相,这个见性才能够现前,对吧?那么这个见性是因明有呢?还是因暗有呢?是因空有呢?还是因塞有呢?如果这个见性是因明而有,那么明就成为见性的什么了?什么?明就成为见性的因了,因为这个见性是因为,因明而有,你看不断的给他说因,当光明消失的时候,这个见性还应该随着消失,对吧?应该不能够再见到黑暗。
可是这个暗起来的时候,见性没有随光明消失,还能够见黑暗。那么说明这个见性不是因明作为因而有的,对不对?反过来说,见性如果是因暗有的话,那么暗又成了见性的因了。这样的话,明现前的时候,这个暗消失的时候,这个见性就会随着暗境消失,不能再见明了,问题是现在还能够见到明。当知这个见性不是因暗作为因而有,能听明白吗?我反正我觉得讲明白了。所以这样你看,如是乃至见性因空因塞,道理都是这个道理,同于明暗二相的道理,不能因有,明暗塞空都不是见性的因,那难道,不是因了难道是缘吗,对吧。一件事情的成就除了因就是缘,两个人和合呀。
那么阿难这里,佛又告诉阿难,复次阿难,那么这个见性是缘明而有见呢还是缘暗而有见,是缘空有见呢还是缘塞有见,找到这话了吗?所以这里就讲的,如果说见性是缘空而有的话,那么这个空就是引发见性的助缘了,那么当这个壅塞出现的时候,不是空相了,这个见性就随着这个空而消灭了,不应该见到有塞的相了。问题是现在还能够见到塞相而有,所以整个来讲,下面的无非是亦复如是,这段经文我们就不必一一贯了,大家知道这个道理,总归不是因明暗塞空,也不是缘明暗塞空,整个见性没有一个什么呢?没有一个什么?没有一个什么呀?就是没有从哪来的,没有出处。看到了吗,第五番显见不还的时候已经说明了。
所以佛就告诉他,你应当知道,这个精觉妙明的见性,大家看到这段话是《楞严经》的经眼呀,非常重要。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八个字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宇宙万法的真如实性之状态,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么佛就告诉阿难,你现在要找这个见性,它既不是因缘,也不是不是因缘,既不是自然,也不是不是自然,没有一个非不非,没有一个是不是,你根本就不能说,用语言思维、世间戏论不可得。它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你为什么现在还要用这个妄想中用心,来用世间的因缘、自然等戏论名相,来测度分别如来的妙觉明心呢?
那这个好比就是说拿手在这怎么样,你看到我了吗?在抓空呀,这个空你能拿手抓的住嘛?那你不抓的时候,你以为空不在你手中吗?大家悟这个,空又抓不住,又在手中,那这个空就是怎么也弄不成,滚刀肉。大家知道,佛法的真如实相就是滚刀肉。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呀。万法本来就是幻相,但是缘于我们众生的执着,所以说在离相的时候,如果不即一切法的话,你离相你离什么相呢,离一切万法之相,这就是断见。如果你总在一切法中而不离相,为幻相所牵,这就是常见。它就是相即不相离的。所以说,只有情尽,也就是说离一切相,才能法真,万法皆是性之本相。大家这些道理听的多了,就会僵硬了,你一定要心随文入观,要悟哦。悟不住的就信,一定要相信它就是这样。待会儿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要信愿行了。
所以说不论是指因缘相还是自然之相,乃至前面的显见是心、不动之中的动相,不灭之中的灭相,不失之中的失相,不还之中的还相, 不杂之中的杂相,不碍之中的碍相,不分之中的分相,所有的这些种种之相都是一切相呀。都是我们的妄情计度的心相,在此要遣了又遣,空了又空,退了又退,诸情荡尽以后才能够法法归真。你看这个难不难呀,难吗?但是具体操作起来,但用亡情,不要去坏相。就是但去你的执着,不要去坏这个相。破想不破相,相本来就没有,你破什么呀。现在破的是我们对于相做种种想,这个是执着。
所以这个为什么说在这个《金刚经》里面须菩提是当机者呢,这个对于空性的把握,大家一定要学会善取,须菩提就是解空第一呀,为什么?他就是善取这个空性,前边有一个善取两个字。整个这个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我们圆融无碍的这个道理。你看前面讲到说,头在动、手在摇,手在开合,虽然头动手摇,可是这个见没有动,对不对。这就是离一切相。可是问题是,大家还记得六祖大师在这个光孝寺开示的时候说,非风动,非幡动,是仁者心动,这就是什么呀,这就是即一切法。
虽然说幡也不知动不动,风也不知动不动,可是风和幡能离开现前真如实性的一念心性吗?风和幡全是心的体现呀,所以慧能大师说心动,这就是即一切法,万法皆心呀。虽然见性本不生、本不灭。可是我们这个轮回之中,舍了一生,再生一生,这一生死了下一生,生生世世,这就叫即一切法。这个见性没有生灭,就叫离一切相。这是很现实的,虽然这个空体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或者圆,可是它在方的里面就是方,在圆的里面就是圆。空体没有方是离一切相。在方为方、在圆是圆就是即一切法。这个指万物到哪都找不出来个见者,显见不杂呀。万物上面没有见者,但是微细发明的话,显见不分里面说,万事万法上没有一样不是见。
这就是前者、无有见者是离一切相。无非见者、无一样不是见就是即一切法。万事万物全是见性的体现,大家要琢磨,要悟这个。待会再要导归净土的时候,你千万别掉链子,否则你听不懂了。总归这一切终日随缘,但是不变,就是离一切相,虽然不变,天天随缘,现在我们就缘成这个样子了。成天要吃喝拉撒,要举手抬头,要睡觉,要工作,要生活,要在地球上一刻都,现前的境界离了一刻生命就继续不下去。
这就叫随成这个缘了。明白吧。可是我们还有其他的缘呀,比如极乐世界,比如说无间地狱,那都是缘,都可以随到那去,问题是,随来随去,还是不变,所以叫离一切相。虽然不变,念念随缘,十法界哪儿都有可能去,这就叫即一切法。整个这个义理就是核心之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能听明白吧,这就是十番显见的第九,显见超情。你根本就说不了的,你所有的妄情计度都是假的。那最后说的显见超情。
第十番显见离见了。诸位同修,你想到这个显见离见的时候,你会想到一个什么状态呢?显见离见,什么意思呀?下来我们要学习了,打个比方吧,就是说前面九重就是我们生了一个大的、身上生了一个大的气泡,对吧,它是一个幻相,一个假的气泡,那么你就从九次不断地挑,不断地想把它挑破,把这个妄想,对吧。第十番显见离见的功用在哪里呢,把这个挑破也给你挑破,叫最究竟之处,所以显见离见。我们现在把法本拿起来,显见离见我们一次性读完。找着了吗?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好。马上我们的十番显见就要圆满功德了,这是又一个大板块。那么这最后一番还同样。阿难的疑情是在哪里呢?他又绕回去,说白了,每一番显见都能够显彻底,就是每一次阿难听完了他又绕回去,大家发现这个窠臼了没有。那么这次阿难就白佛言,说妙觉明性,非因非缘,那么为什么世尊你常常给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这是在小乘法里边讲到的,见性具了四种缘。因为我们这里讲的见性,是性的见。可是阿难这里讲的见性,它是见的性,他就是说重在于说见,佛说的这个见性重在于说性,同样的一个东西你看,又是见尘还是见性。那么在这里阿难就又开始把佛老调重弹,把他过去讲的法给拉出来用了。说您老人家曾经给比丘也说过嘛,见性具四种缘,就是我们眼睛能看到东西一定要有什么呀?第一个空间,对吧。第二个光明。第三个我能分别的心,我知道我看见了。第四个能够看东西的眼,有这个器官,对吧。所以这叫心、眼、空、明,这是说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您老人家不是说了见东西要具足四种缘,现在你前面又刚说非因缘,无因无缘,这不是又跟自己作对吗?
这里阿难的错误在哪里呢?首先就是说,他这里讲到的说因缘四缘生见,这是小乘法里面讲的。大家应该知道,在这个大乘唯识宗里面讲到的是九缘生见,还记得吧。九缘嘛,就是第六识分别依,第七识染净依,第八识根本依,还有作意心所,就是你要有注意的那个心念,还要有空、明、境、种子,空间也要有,光明也要有,还有你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小乘法里面不知道有阿赖耶识,所以在这里他只讲到给小乘法当时讲到的空、明、心、眼,说这四缘俱足了以后能够见东西。阿难这里就是于六根门头,锁定这眼之能见这个主题,他又把见性往眼之见上来靠,就等于说又绕到一开始了,那么由于对这个见性的考量,让阿难一路走来是半信半疑,进退为难,到了第十番的时候又回到落实主题了。大家看到了吗,前面只是为了说明非不自然,非不因缘,非因缘,非自然,是为了什么呢?显见超情的呀。可是这里显见超情就是不能用情见来见了。阿难这里还又拿出来一种见,来说事。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见它是一种幻相,就是这里阿难又以常情的见来勘问常住不变、无以复加的这个见性的这个妙心,他已经把见性的这个“见性”给世俗化了,又开始用眼见了。所以这里阿难白佛言说,如果必然是这个妙明能觉的见性不是因缘而有,那么世尊为什么你常给比丘宣说见性具足四种因缘呢?你说的这个道理这是咋整呢?
那么依照常途来讲,小乘法里面讲到的四缘成见,可是我们要知道,佛这里说的根境相连,就是内识缘外境,眼识跟外境和合的时候便能够成就这件事,佛表达的是因缘所生的能见东西这件事,对吧。那么并非是说这四种缘具足了能生见的见性。我们现在一直在讲见性,阿难就认为说四缘生见性,佛认为四缘不能生见性,而是生见,这是他们俩的区别。所以阿难所说的是眼根中的眼识,称之为见。佛这里所显的是眼根中的见性,称之为见。错把妄识解为见性,师徒俩的矛盾又出现了。
我们要知道,一个是眼识,一个是见性,所以大家如果学过《八识规矩颂》的,里面有一句话是什么呢,愚者难分识与根,就是这个关口,搞不清楚,愚者难分识与根呀。到底难分成什么样子呢?在下半场再讲吧,大家休息十分钟。等到十点十分的时候我们再回来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同修,那么我们刚才稍做休息,再继续我们第十五讲下半场的法义闻思。刚才上半场我们讲到这个显见离见,起了个头。就是说阿难跟佛的冲突点在哪里?一个是说的见的识,一个是说的见的性。所以师徒两个人呢,在此又有师父给弟子的一个开示。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佛先讲了一下他讲法的常式,你看这里说,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这个我们要有一个了解,什么叫做第一义呢?说此前所说一切世间的因缘相状,他是随世间说的。在佛门里面讲法有个规律叫做四悉檀,你们听过吗?四悉檀,一个叫做世界悉檀,悉就是悉皆饱满舍悭贪的那个悉,熟悉的悉,就是全部的意思,檀就是布施,就是普遍的布施,就是无条件的,分层次的,面面俱到的供养大众讲法。所以佛讲法有四悉檀,世界悉檀就是讲的世间修善法呀,你多做功德呀,会有好的果报呀,将来不会堕三途呀,这叫世界悉檀。那么还有对治悉檀,就是你这个人比如说你的嗔恨心重,那么他就给你讲慈悲。
比如说你的这个贪心重,那他就给你讲不净。比如说心比较散乱,他让你数息。这都是对治法门,量身定做你是什么样的习性,这叫做对治悉檀。那么还有一个叫各各为人悉檀,就是这更加量身定做了,每一个人根据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给你设一个法门,或者一个法义,叫各各为人悉檀。那么最根本的,毫不加保留,也不设方便的,就是第一义悉檀。直接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法皆空,这叫做第一义悉檀。所以你看佛就这里说了,我只是随顺世间,诱导他们而说的因缘法,非第一义谛。
那么因为佛讲法他是依二谛的,依世俗的话就是唯依世间讲,叫做随情说,包括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和对治悉檀都叫做随情说。唯有第一义说叫做随智说。今天讲到的这个显见离见是随智说的。当时讲因缘是为了破外道的无因缘说,破外道的自然说才讲的因缘。现在讲的第一义谛正理他就是随智说的。首先,佛就跟阿难讲了这么一个原则。那么下面佛就再次的说,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呢?阿难我再问你,就世间人说我能见的话,怎么叫做见呢?怎么叫做不见呢?结果阿难就说,世间人因为有了比如说日呀,月呀,灯呀这三种光明,所以见到种种的色相。如果没有这三种光明,前境就是,境界是黑的,不能分辨了,那么就是不见了。这里佛就又反驳阿难,说如果没有光明的时候就叫做不能见的话,那应该也不能见到暗境呀,就是因为能够见到暗境,那只能说没有光明而已,怎么能说没有见呢?对不对。
而且,你看这里,阿难,就是说,若暗时不见明的缘故名为不见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在光明之下也见不到暗相,暗的境界,那也应该名为不见呀。这样不见明与不见暗两种状态都名不见了,那么怎么你说见呢?所以说这两种明暗只不过是相互,你看这里说,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就是相互一会儿有这个,一会儿此起彼失,此来彼失,明来了,暗没了。暗来了,明没了,对吧。可是明暗相互隐显的时候,不过是明暗两个相相互隐显。一个出一个现,一个隐一个没的交换,这里叫做陵夺,这么一个状态而言,并不是你的见性在这个明暗相互更迭中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
大家想明暗互转化的时候,我们的见性有失去吗?有动过吗?有来往生灭吗?没有啊。那么两者皆名为见,你怎么能说见暗之时名为不见呢?因为阿难回答说有光明的时候为见嘛,对吧。有暗叫做不见了。所以阿难,你看,是故阿难,汝今当知。所以你阿难现在应当知道,见明的时候见性并非是因明而相生的,见暗的时候见性也不是因暗而有,见空的时候见性不是因空有,见塞的时候见性不是因塞有。见性是什么呢?离于明暗空塞四缘所生的,决定是这样的。这是佛直接就告诉阿难了,明暗塞空中没有见性。找不着见性之生法,不是由它们生的。
那么接下来这句话就是,又是这个十番显见的这段的核心了,你看,汝复应知,找着了没有,大家这四句话一定要理解呀,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大家能知道什么意思吗?我相信有的同修已经理解了,什么意思呀,首先我们来看,见见之时,那么这里边,这些见里边,一共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见里边有一部分叫做真见,对吧?见性,有一部分叫做妄见,妄情。见见之时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见是?大家说一说是见性呢还是妄情?对。用妄情去见这个真性,这个见性的时候,那么这个你以为见到的这个见,见妄情的这个见已经不是本来的见性了,所以说见非是见。明白吗?见犹离见,就是真如的这个本有的这个见性,它是离开我们自以为是,能够见的功能的,所以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就是我们妄情的这个见,自以为是的这个能见之见是不能够见到本有的见性的。一旦你启动了,有能所的时候,就见不到了。这句话一下就贯完了,大家能听明白吧,这个应该一下能,再一讲的复杂了你就更混了。
所以最后你看说,何况还要说什么因缘生、自然生、和合生一类的戏论呢,这就是佛告阿难的。意思最后讲到的说,你们这些声闻,心量狭劣,没有殊胜的大智慧,不能够通达诸法的清净实相。所以现在你看,吾今诲汝。找到这句话了没有?就是我现在再示意你第一义谛的道理。这叫做什么呢?闻。当善思惟。你应当善用智慧之心来思惟,这叫做什么呢?思。无得疲怠妙菩提路,就是不可以懈怠,不精进,来不修这个菩提之路。这就是什么呢?闻、思、修。最后这一句话嘱咐就是你要好好闻思修,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首楞严大定。你现在从文来讲你都听不对,你从思来讲你始终用妄识。那么你修能修得到大定吗?所以说,这里讲到的显见离见这一段话就是这十番显见的终极。
下面我们就把这个课本稍稍放一下吧,毕竟今天我们讲到这个从一开始显见是心,讲了十番显见,为了就是明这个心,见这个性。可是我们在七处征心总结的时候给大家讲过了,阿难最根本的错误是什么呢?以思议心解不思议法。还记得吧?这十番显见它的根本,两个师徒对接不上的是什么呢?一个是讲性,一个是讲尘。一个是停留在六尘境界,一个是始终指陈真如实性。所以一个见妄,一个见真。对接不上,十番显见矛盾点始终在这个上。
所以我们来回顾一下,跟诸位讲,这十段经文我也觉得这一学期好不容易艰辛地我们这样讲解过来了,今天进行一个总结。我们要知道,从《楞严经》来讲,整个大的板块来分的话,可以用见道,修道和证道三大板块。那么后面我们要讲到的内容属于说这个修道和证道。见道就是我们从一开始到此处,还有后面有一小段内容,主要讲的就是让我们见道,大家知道见道是什么意思?就是明心见性呀,所有的这个现前的真实状态我至少见到了,就是可以学会不再盲修瞎练了。后面的这个五十二阶位,五十种阴魔等等在修行道路上,只要这个正眼一开,正法眼藏一开,明心见性,那么就等于后面的修道就不会出问题了,将来必然能够证道。
所以这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在见道位的内容中是最重要的两处板块。我们刚刚讲完了十番显见,十番显见。一开始我们就讲到,七处征心是以破为主,破是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那么十番显见它是以显为主,可是问题是不管破与显来讲,它都是为了显示出,让我们明了这个清净本然的这个妙明觉心,真如实性。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妙明真心的这个绝待,不可言说,不可思维性,它跟众生的视野层面是没有对接的,大家知道吗,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虽然显见的这个真性,但是呢,我们虽然不断在讲十番显见,并没有出现实中我们众生的妄想层面,能听明白这句话吗。所以在众生的份上,在众生的层面,我们只是无限度地接近,作一种无限度的乃至于高仿一样的一种相似的理解,明白吗?所以这一段就叫做带妄显真。虽然在显真,还在妄的层面来显。虽然在妄的层面上来显,可是直指的就是真的方向,是这样一个层面。
那么这个真如性让我们非常纠结,处处皆在,又捉摸不着,一会儿说随缘不变,一会儿说不变随缘,那到底是变还是不变?到底是缘还是不缘呢?所以我们在日用之中,处处都在受用这个本性,我们的见闻觉知,我们的灵知灵动的这一念就是这个觉性啊。那么,可是我们日用之中又毫不知情,迷不知觉,被这妄想,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搅得一塌糊涂,迷失了本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恰恰利用我们始终眼睛见东西,就在六根门头的第一根眼根中,见色的这个作用下,就在这个结合点上,佛跟阿难就着我们眼能见物的人之常情,把这个大幻相,大脓包给开始挑破,从显见是心挑了第一针,到最后显见离见是全体挑破,连挑破都挑破,我刚才讲到的。这就是说,让我们众生来舍这个识心,来见这个根性。所以我们回头来过。
大家还记得显见是心是什么内容吗?见是什么呀?能见物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眼。见明见暗,见性在见,不是眼根在见呀。眼根闭起来我们还能见暗呀,那就说明这个见性还在呀,记得这个道理吗。
第二个显见不动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就是我的手一会儿开,一会儿合,你的眼随着我的手开合,好像看见开合了,可是你能见的这个见性有过开合之动吗?没有动摇,所以叫见性不动。
第三显显见不灭的时候,这个叫什么王来着,波斯匿王,虽然从少到老,发白面皱,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他见恒河水的时候,少年的见跟老年的见,能见的功能也没有动过。所以说始终见性不老,叫做显见不灭。
第四番显见不失的时候,不论是正见还是倒见,正见倒见,可是当下、始终、在正、在倒,这个见性它没有失掉吧,没有失去呀,始终在见呀。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所以这叫做见性不失。
第五见性不还,就是说一切东西都有来头,对吧。都有出处,唯有这个见性你从何而来呢?现在就在呀,从哪来的不知道,天生的我们能灵知灵觉的这个功能不知道从哪来的,你说找个出处,回过头来觅不着,从哪来不知道,所以叫做见性不还。
见性不杂,就是说,万物虽然异彩纷呈,可是我能见的见性没有随着万物异彩纷呈,就是一个样子。如如不动,毫无异样,所以叫做见性不杂。
见性无碍,就是虽然万事万物有方圆、大小、卷舒,可是见性始终如一,没有障碍。高也行,矮也行,大也行,小也行,圆也行,方也行,显见无碍。
这前七番都是把见性给抽出来进行描绘,这是说离一切相。我们要用到这个了,大家要听清楚了,前七番都属于离一切相。只有到了第八番的时候反过来问说,哪一处不是见呢?万事万法全是现,见和性的体现呀,显见不分了,这叫做即一切法,明白吗。从第八显见不分的时候,就开始显见即一切法。到此才能够偷心死尽啊,在第八番显见的最重要的一番,为什么呢?你觅这个见性呢,无处可得,你想灭这个见性呢,何处不在。所以说万法一体,无是无非,皆是戏论,这个时候显见不分。
最后补了两枪,一个显见超情,一个显见离见。超情就是一切虚妄计度的分别之相,一切诸法当体都是真如法界。你还用加入你自己的见解吗,对不对。加入自己的认知吗,那么既然加入自己的认知的话,只要你有认知,都属于加入的认知,必须说一点认知都没有。所以说第十番显见离见。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离见第一义,归无所得。这才叫到绝处而不必逢生了。这就是十番显见整个大的一个内容。
所以说开悟的楞严呀。别的经里面没有这样畅快淋漓,痛彻亲切地直接就把这个本质的东西指给我们看,我们天天活得如此的稀里糊涂,还自以为多姿多彩,都不知道一念无明生起来马上就迷性,昧性,而见的都是幻相。念念皆是如此。所以《楞严经》让你怎么用,你想的时候觉得那根本就用不起来,会用的话当体就现前就是。一念一念地用,一念迷就是迷,一念悟就是悟。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到底我们说显性显性,这个性是个什么东西呢?从一开始,第一层显见是心开始,已经就告诉诸位,彻底道破了,怎么道破的呢?大家看看,我们一般人以为见的是什么呢,什么啊?肉眼呀,以为能分别的心是什么呢,缘影心,就是我这个妄想,这个第六意识分别,甚至是肚子里面的这块心脏。可是佛就这里一语道破说什么呢,肉眼绝不能见,你见的不是你的肉眼在见,你感觉到你的眼根在见,其实是见性在见。
你分别的缘影,能分别的觉知之心而是什么呢?还是你的这个性,能分别的。所以我们一般都错以为眼在人面之上,心在人这个身体之中,好像是两个东西,谁知道这个面上的这个眼它不是眼,肚子里的心也不是心,真正的心和本质上的眼就是这个性,它是一个东西。大家仔细这块儿提起心来悟一悟,能见的眼的根性,和能琢磨心的本性是一个东西。包括能闻,耳朵闻声音,鼻子嗅气味,口尝味道,身体触东西,乃至意识的了知,全是灵光不昧的、活灵灵、灵动动的这个东西。它是一个东西,直指,十番直指的就是这个东西。所有三藏十二部就是讲的这个东西。禅宗里的一千七百个公案,什么大彻大悟,什么大开圆解,什么即身成佛,大圆满,谁能离得开这个东西。佛法离开了这个东西全属于外道,就这个东西。
但是由于这个东西被我们众生整日整日地包裹,整日整日地迷失,所以到现在整日整日地面对,可是就像文盲一样目不识丁,认不出来,就不能够彻底领会,所以才没办法了,后面的九番显见都是,一个是重复,二一个是补足。你意识到了就是重复,一跟十是一样的,你意识不到了,二三四五六七八一样一样地补,这儿漏了,这儿给你补,那儿漏了,那儿给你补。十番显见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想方设法、尽情地、不断地一一批破,最后连批破本身也给予批破,显见离见,归无所得,这就叫做妙明觉心,如来藏,我们本有的真如法性。
你看人人都具足呀,不是佛有了我们没有。所以从这十番而言,我们就可以领悟到这个见性,我们常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法界,总含十方,体和万法这些词语你听起来要悟呀,这照祖师们说的。但是你现在要用到你的身心当下体现呀。跟上来呀,一切的森罗万象在这个见性的指陈中,这个性,我们要明这个性,怎么明呀?要用相来衬托。明白吗?
就是在这个见性的指陈中,始终佛是用相来衬托的,阿难提的怀疑和问题就是相,没有相见不到性。那么离开相的参与,我们就不可能见性,但是我们又不能够完全的淹没在万相之中,就是这样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舍也舍不得,取也取不得。怎么得呢,这个相本身就是性的表达,眼耳鼻舌身意,故而离开这个性,相就无处藏身了,没有地方藏身了。这个性从来都是相的本质,除去这个相,性从何谈起呢。一定要这个东西要掌握好啊,给大家说明。
所以说,从性相一如、万法不二来讲,根本就容不得说,容不得想,不能够听,不必去解,就是这样。解了半天就要告诉你这个,妙高峰顶,绝待无言。但是入道之道不可不解呀,所以才退一步,开始说了八个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前七处全体现的都是离一切相,明白吧。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是见性,见性就是超然出来的一个东西。第八处即一切法完全合二为一,任何地方都是。
就这么跟簸簸箕一样,这边簸一下,那边簸一下,来回激荡。你要明白你要往出走呀,不是让你停在簸箕里边没完没了,这是《楞严经》的十番显见。所以说就这八个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开这一切虚妄森罗万象之相,而即一切森罗万象之法。那么这个状态怎么表达呢,只能够用超情离见来表达。这就是十番显见。
那么说明说,既然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恰恰表达了这个核心内容是什么呢,是不相即又不相离的。你看难怪阿难把它怀疑成外道,又不相即又不相离,对吧,怎么叫做不相即呢?由于不相即,我们才觉得说,哎呀灵光独耀,超越了内根,也超越了外尘,也无关于身心世界,根本就不在生死之列,这样的话就觉得说这个东西就是这个才是对的,所以叫做不相即呀。禅宗里面顿悟了以后说,自打识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生生死死都跟这个性没关系,你只管你生,只管你死,我见性永远都是这样的。
所以它是不相即的,不是一个的。但是你也不能够说它相离的,反过来看,它还是不相离的,是万物一体的。由于不相离,万物一体,所以才能够无边妙用在整个法界,和光同尘,普门示现。哪个佛菩萨不是用的这一道呀,大家要知道,一切的神通妙用能离得开不相离吗。所以说这个整个十番显见里面,前七番说明不相即,说这个见性是超然的,显现这个见性是离尘独立的体。第八番说明它是不相离的,显这个见性不分,与万物相融之微妙。不相离的。
如果你明白了不相即的这个道理,就不再轮回生死了。如果你明白了不相离的道理,那么你就不会执著涅槃了。既不轮回生死,又不执著涅槃。在哪里呀,在哪,在哪儿呀?什么都不干,唯以一桩事情,广度众生为事业,既不在生死此岸,又不在涅槃彼岸,还不滞中流。就来回不断地度世,就是依着这个性呀。大家知道吗,依着这个性,显现这个相。
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八相成道,就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呀。乘如实道就是这个性,来成正觉就是不相离的这个相,八个相成道嘛。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大愿,称性发就是依照这个性来发的呀。而四十八大愿成功了以后,摄受一切众生皈依净土就是显现的接引之相呀。那更有观音菩萨普门示现,是不是依着性而去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之相呢。最典型的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可是众生无有尽就是离一切相呀,方证菩提就是即一切法呀。始终不执此、不执彼、不滞中流。唯以度生为业,就是这个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所有一代教法的核心。
今天的课能听明白吗?那好,既然这十番显见讲完了,那我们大家都是净土行人,要知道净土一门包罗万象,无有一法不在净土之内,无有一法能出净土之中。在今天我们讲到的叫导讲,会归净土。净土里边有四种念佛方法,还记得吧,记得什么呀?我们常用的是什么,那么有的人,有一些他喜欢对着佛像心能静下来,叫什么呀。那有的人他在念的时候一定要心系在西方,想着西方三圣,叫什么。还有一种最究竟、最高妙,又不出这三种的念佛方法是什么。
那告诉诸位,这十番显见是干什么呢,是干什么呀。统统都是在念实相法,四种念佛方法是,我们都知道是华严宗的第五祖把它给罗列出来的。持名念佛就是持佛的名号,但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么这个观想念佛就是观佛的相好,或者是一相,或者多相,或者粗相,或者妙相,或者白毫相,或者全身相,都可以。这个观像念佛就是对着如来的塑画呀、形象呀等等观像念佛。唯有实相念佛,就是观一切自身及一切法的真实自性,就是这个性。
那好,我们要知道,《首楞严经》从始至终学到现在,征心也罢,显见也罢,都属于实相念佛最切要之法,不但这个征七处心呀,遍见呀,这是说到了这个去妄存真,包括后面还有六阴呀,十二入呀,十八界,七大,一一都是、无非都是这个真如实性如来藏的实相。始终在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始终在讲这个实相。
整个一部《楞严经》无一处不在彰显这个实相之理,首楞严大定,现前就是的如来密因,没有一法不是真如实性的体现呀。大家要知道,没有一法不是真如实性的体现是为什么,就是这里的显见不分,这个性跟外相都是一样的,一体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知道,虽然我们把它方便地罗列成四种实相念佛,可是观想的时候,能观的人和所想的心在不在性中呢。观像的时候所对的圣容,任何材质在不在性中呢。那么执持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口业说出来,耳根听进去,念念一个妄想都插不住,在不在实相之中呢。
所以说,执持名号,包括观想、观像,全体都是实相的体现。哪一念你能离开实相呢?那么正当我们在持名,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大家知道,一句佛号是不是全体实相的体现呢?那你还急什么呀?你还要明白什么呀?你就只管南无阿弥陀佛的念,念的时候一部整个《首楞严》都在一句佛号中呀。你明白吗?
在我们持佛名号的时候,名号就是实相,哪一念能离开实相?持一句,一句是实相,持十句,十句是实相,念念持,念念都是实相,你还要怎么样?所以说,正当我们持名的时候,没有念外之佛为念所念,没有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正下手的时候,现前一念心,能念之心全体离开了妄想。就是十番显见的性现形了,现前了。在这种情况下,谁在念佛的时候会左思,会右想呀,现前一句佛号就是超情离见之法,不要再说是论非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呀。佛名之法就是万法之法的总代表,在念的正在进行时候,你知道吗?
所以说整个,不要说一代教法都是实相的注释,也是净土法门的注释,那么《首楞严》能出其外吗?能出其外吗。大家想想,我今天说导讲,会归净土,这净土还用会归吗?全体十番显见就是净土呀,你还要说什么呀。再一个,如果我们单论实相的话,实相还有说法的,实相叫什么呢?虽然是理论,但是大家一定要把念提起来,实相它有三重意思。
第一个是实相无相,我们在理解实相,就是这个性的时候。它要具足这三重理解,完全跟这十番显见吻合。什么叫做实相无相呢?就是离一切虚妄之相,没有一相可得。前七番是不是说的这个意思,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对。
那么实相无不相,就是具足恒河沙功德之相,没有一法不是,能够生出万法。实相不是空洞洞的,什么也没有,干巴巴的,它是具足了恒河沙功德之相,就叫做无不相,就是没有一相不是实相。明白吧?那么第八番显见不分,是不是显的实相无不相呢,是不是,那我们就要想了,既然具足恒河沙功德之相,万法功德之相,其中就包括什么相呢,比如说娑婆世界的苦难之相呀,我们人的生老病死之相呀,轮回因果之相呀,有没有?是不是实相呢,可是我们实不起来。
可是不要忘了,实相里面还包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之相啊,阿弥陀佛正在说法之相啊,其佛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相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到七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即得往生极乐国土,这也是实相之无不相之相啊,也在其中呀。我们念佛求生也是实相之相呀,佛来垂手接引还是实相之相呀,全体摄在实相无不相之上,是不是第八番显见不分,与万法为一体呢。谁能说的过去,你说净土跟,我们天天说净土,我是学净土的你是,能不一样吗?嗯?
第三个为什么说实相无相无不相啊,就是光说相也不对,光说无相也不对,它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虽具足万法,可是自性本空。虽自性本空,可是不碍万法。真空妙有相互不碍,妙有不碍真空,真空不碍妙有。这样的一个法,这种法没办法称呼,没办法美言,所以强名实相。是不是超情离见之相啊。是不是跟这三样是合的呢?那我们再来看一下,既然实相无相无不相,同时又具足了恒河沙功德之相,净土之相,求往生之相,信愿行之相不在实相之中吗?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是不是实相的体现呢?好,我们好好悟一下这些法义。
再一个,我们再往开讲,常听到净土里面叫做生则决定生,对吧。去则实不去。那么前七番离一切相表的是什么呢,就是去则实不去啊,离一切去来之相呀。后一番即一切法才能表的是什么呢?生则决定生呀,万相之中就有往生之相呀。这是圆融的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好比说,我们十番显见,对吧。
显这个见性,这个见性好比,怎么讲呢,一块手帕吧,对吧。这个手帕上现在污染了脏东西了,可是你想在这个手帕上画一个漂亮的图画,那么你首先要什么呢?要洗手帕,去脏东西,对吧?然后再进行,干净的手帕上进行画画,可是去脏东西,再往上画,前后其中离开手帕了吗?没有离开手帕叫做去则实不去,从染到净真实不虚叫做生则决定生。还套在这个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超情离见上面。
那么我们再大家想想,我们常说的有时候还有一些法义,比如说往生净土,虽然往生了,说东西不相往来而感应道交。凡圣各住其位而神超净域。全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内涵。听出来了吗?生则决定生,生而无生呀。生则决定生就是即一切法,生而无生就是离一切相。去则实不去就是离一切相,不去而去就是即一切法。此中滋味谁能说明白,说不明白,你信就好了。所以超情离见之相净土同样如此,不要以为天天,婆心切切地劝你说要相信往生。
真正修起来的时候,全是圆融绝待之真如实相。现前就是,就悟不明白,上哪找去啊,你找的时候就离开真如了。你看到底是禅宗厉害呢还是净土厉害,还是谁厉害,有个厉害不厉害吗?唯有你红猫黑猫,解脱了就是好猫,可是红猫黑猫,其中要解脱还得钻空子,为什么呢,确确实实有净土正宗胜义之法。净土正宗胜义之法是什么呢?是什么呢?前七番离一切相,显见是心、不动、不灭,不失、无还,不杂、无碍等等,为了说明什么呀,是什么?就是愿,信愿行三资粮,愿的核心是什么呢?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呀。厌离娑婆,厌的内涵是什么呢?
就是离一切相,明白吧?那么显见不分,即一切法是什么呢?是什么?是什么?是行呀。什么是行呢?即一切法啊。我就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为万法之核心之法,就念,念念都不离,就是即一切法呀。是不是显见不分呢,那缺了一样什么呀?信是什么,信是人言呀,就是超情离见。你别再以为你能想得明白,你也不要以为你能见得到,或者是理解清楚,唯一的办法就是超情离见,不思不想,不容分说,就去信。足够了,面面俱到,多一分就多,少一分就少,这个超情离见我们说的,多了就多,有做意。少了就少,有减损。
惟有什么东西能跟真如实相、超情离见对接呢,惟有什么?惟有不假思索,现前承担,直下受用,信呀。我啥也不说,我信了就好了,信了就是超情,就是离见。那么净土三资粮恰恰以十番显见,整个一部楞严为注释,你还想小看净土法门吗。你敢吗。
大家想想,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为什么呀,只为见道,就是为了让大家见道。可是你但具足了信愿持名,不论你见道不见道,全体已经就在道中了。还要见道吗。身至含元殿,何须问长安呢。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还要多说明吗。所以净土一宗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你就确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绝对可以了生脱死,不是明心见性的问题了。为什么,就称着这个性,可以随意地去缘我的相,由你的心念来回凡圣十法界跨越自如。观音菩萨不是已经做到了吗,那你往生极乐世界,跟他是把手同行,正好套近乎请教,你怎么做到的?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十番显见和会归净土。大家要思惟法义,要树立正知正见,你千万不要割裂佛法,抉择法门上要知道,整个一代教法就这一点点,说来说去,不要看经书,不要看经书,就这个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这个法界钥匙你拿到手,一切经论可以遍开。好,希望今日功德能够回向我与诸位早日开悟,早日往生。好,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58]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5  更:2021-08-18 19:43:0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