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印光大师|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 正文阅读 |
[佛经]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第4页] |
印光大师|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2] [放入我的收藏夹] |
150、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以念佛,人皆能念故。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以念佛,人皆能念故。念经,则虽有百僧,念者难得有五十人。有不识字者不念,有识字口齿钝,其快如流不能随,亦不念,有懒坯虽能念而不肯念,故成虚文者属多半。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此极熟之六字佛号,彼若不塞耳,则此六字,历历明明由耳根以贯入八识田中,其人心中,固一句一句之南无阿弥陀佛,从始至终,常得显现。虽不念,与念之功德亦差不多少。况一切来往之人,孰是塞耳不肯令闻之人。既不塞耳,则亦以此六字,由耳根以贯入八识田中矣。一句染神,永为道种之利益,唯念佛独有,念经则无者。以文句各异,不熟者不知是何文。即熟者不摄心谛听,亦难了了。光之愚诚,不仅为尊夫人计也。(《法雨涓滴录》附录:印光老人复黄涵之道尹书节要) 151、三业未净,念佛有没有功德? 三业未净,尤当志诚念佛,以求其清净。未净亦有功德,切不可错会。 则从此以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即便生大惭愧,犹如裸露于稠人广众之中,惭愧欲死。如此久久,则坏念头自然不起矣。意业一净,身口亦随之而净。三业清净,念佛名号,其功德便广大莫名矣。然三业未净,尤当志诚念佛,以求其清净。切不可错会,谓三业不净,念佛无功德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21页 复陈凤梧居士书) 152、听一声佛号或念一声佛号有多大功德? 无心听者有大功德。若留心听,功德更大。至诚恳切常念,往生有份。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虽戏顽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庙,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此一句佛,在八识田中永久不灭。佛在世时,一老人欲投佛出家,五百圣众,观其八万劫来,毫无善根,拒而不纳。其人在祇园外号哭,佛令召来与之说法,即证道果。五百圣众,莫明其妙,问佛。佛言,此人于无量劫前,因虎逼上树,念一句南无佛,遇我得道,非汝等声闻道眼所能见也。是知肯念佛固好,不肯念,为彼说,彼听得佛号,亦种善根。听久亦有大功德。无锡近来念佛者甚多,一人会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听念佛声。 后其子将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处去,你把你的佛与我,我就到好处去了。其父云,我不念佛,哪有佛。其子曰,你佛多得很。你只要说一声,我就好去了。其人曰,那随你要多少,拿多少,其子即死。自谓素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谓,汝做菜时所住之屋,近念佛处,日日常听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此系无心听者。若留心听,功德更大。念经则无有重文,不能句句听得明白。即留心听,亦难清楚,况无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胜。(《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36页 复张觉明女居士书九) 153、念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功德更大吗? 此事当从用工上论,不当从多少上论。且依诸祖成规,念六字名号,切勿以多少计。 龙舒文,令念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此事当从用工上论,不当从多少上论。此一句,若单念六字佛号,虽日念十万,念满百年,也不及此一句之数。然则念六字者,念一生,不及念一句。而念一句者,纵有信愿,未必即能往生。念一生,而有信愿者,决定可以往生。且依诸祖成规,念六字名号,切勿以多少计。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此一名,即圆摄十方三世一切佛号,何止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耶?(《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7页 复陈其昌居士书) 154、此间发心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就生一朵莲花吗? 众生愿生西方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召感弥陀慈悲誓愿摄受心。两心相应,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花。 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体相同,若以信愿忆念相感,必致弥陀慈悲誓愿摄受。故此间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花,倘精进不退,则其华渐见广大,待至其人临终,佛与圣众,即执此华,接引往生。宋荆王夫人,笃修净业,姬妾使侍,无不率行,有一姬妾,无疾化去,夫人夜梦亡妾,殷勤致谢。又引其西行,见一宝池,其量广大,中一大华,光明殊胜。妾曰,此夫人生处也,其中周围所有之华,皆蒙夫人教,及展转相教以发心者。夫人醒已,悲喜交集,未几,值诞生日,念佛立化。(《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219页 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155、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专仗佛力往生,其所得之益,比业尽情空者,高超多多。可见净土法门之殊胜。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一切法门,不到业尽情空,不能了生脱死,以唯仗自力故难。念佛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即可超凡入圣,以专仗佛力故易。一得往生,其所得之益,比业尽情空者,高超多多。此之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士农工商,在家出家,皆应修持。不唯不碍一切职业,而且能助一切职业得易成就。(《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78页 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156、为什么说佛法真利益多被愚人所得? 老实头颛蒙念佛,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大聪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缘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劫轮转,了无出期,可不哀哉。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待至临终,定登上品。其或根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不识此义,纵令参禅得髓,看教明心。倘有丝毫惑业未尽,仍然生死轮回不得出离。且莫自恃,致令愚夫愚妇念佛求生西方,遂得带业往生者所怜悯。呜呼!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大聪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缘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劫轮转,了无出期,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5页 净土篇序) 157、往生以后有什么胜缘资成道业? 一得往生,则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烦惑不期断而自断。亲炙乎弥陀圣众,游泳乎金地宝池。仗此胜缘,使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 若依念佛法门,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无论出家在家,士农工商,老幼男女,贵贱贤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烦惑不期断而自断。亲炙乎弥陀圣众,游泳乎金地宝池。仗此胜缘,资成道业。俾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05页 念佛恳辞序) 卷五 净土法门与修持宗旨 158、净土法门(念佛法门)以什么为宗? 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页 一函遍复)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36页 复幻修大师书) 159、念佛决定往生的条件是什么? 信愿行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亲证实益耳。信愿行三,十要中皆悉详示。而第一要,弥陀要解五重玄义中,第三明宗,发挥三法,最为精详。其后节节段段,皆有指示,宜细参阅。此不备书。(《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81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凡修念佛法门者,务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普劝同人,求生极乐。果能如是,则万修万去,决不漏一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07页 念佛恳辞序) 160、修净业的要求是什么? 严持净戒,发菩提心,具真信愿。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90页 净土指要) 161、往生净土需要哪三资粮? 具足信愿行,即是净土三资粮。同时发慈悲心,行方便事。息贪嗔痴,戒杀盗淫,自利利人,更合佛意。临终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生到极乐世界去。 念佛的人,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653页 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凡我有情,闻是净土法门者,当信娑婆极苦,西方极乐。当信多生已来,业障深重,匪凭佛力,骤难出离。当信求生决定克期得生。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由是坚定一心,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著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但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须发慈悲心,行方便事。息贪嗔痴,戒杀盗淫,自利利人,更合佛意。否则心与佛背,感应道隔。但种来因,难获现果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652页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162、为什么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净土法门,大纲在信愿行三。必须要真为了生脱死,以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大菩提心。修持之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必须要真为了生脱死,以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大菩提心,以深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故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此乃最简便之要诀。(《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45页 复朱智贞居士书二) 净土法门,大纲在信愿行三。修持之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须多说,依此力行,则自可亲得其益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85页 复汤文煊居士书二) 163、依哪八句话,为圣为贤,了生脱死,皆有余裕?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今谓只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为圣为贤,了生脱死,皆有余裕。佛法要妙,唯在乎诚。汝能始终守之以诚,则更无可言矣。谈玄说妙,弄口头,求神通,宜置之东洋大海外,方可亲得实益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10页 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八)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愿汝勉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91页 复蔡契诚居士书三) 164、信愿行三者是什么关系?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吗? 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念佛行人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4页 复陈锡周居士书) 念佛有信愿,决定会临终往生西方。无信愿,则只得人天福报而已。有信无愿不名真信。有愿无信不名真愿。信愿二法,如车之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9页 复琳圃居士书) 盖净土一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鼑三足,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所以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笃哉斯论,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29页 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165、如何认识和处理愿与行的关系?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鼑三足,缺一不可。真念佛人,当念佛时,信愿行三,全体具足。如子忆母,其间断无狐疑不信,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此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 (附某居士原书) 鄙人信从净土,已决定奉行,而于愿行两字,尚须乞教。愿与行是否两种分运,抑须同运。一,若以两种而论,则念佛时先发愿求生,如慈云十念求生文然后再念,惟念佛时只存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旨,心口如一,历历而转,于念念中但存这么念,并亦无求生之愿,而依此念法往生均属上品,此是照彻悟禅师之语。二,若以愿行同运而论,则念佛时声声如婴儿堕水急呼母救,此杭州玉峰禅师之说。又若坚密大师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与玉峰师说正同。 惟以上两说,第一说所云,念佛时似少恳切之旨。蕅益大师曾云,求生净土,全赖信愿。若无信愿,则虽念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亦无得生之理。然则虽念到一心不乱,恐未能十足稳当。照第二说所云,虽念佛时愿行具足,而念念之间,心中多存一愿,则于一心不乱,似又嫌不纯。按时杭僧□□师亦以不能兼顾,不能不顾为虑。玉峰有用兵之喻。末学钝根未明究竟,想高贤必有确论以作后学津梁。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鼑三足,缺一不可。阁下既已笃修净业,信之一字,谅已全体担荷,究竟无疑矣。至于愿行二法,似犹有彼此对待之执,不能融会贯通,致于圆融无碍法中,生起许多障碍。俾彻悟、坚密、蕅益三大师之普照万汇圆满月光,只因一丝当目,便成分隔矣。惜哉!今谓真念佛人,当念佛时,信愿行三,全体具足。如子忆母,其间断无狐疑不信,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说甚同运分运,说甚愿存则一心不纯。原是一个,何得头上安头,以不能兼顾及不能不兼顾为虑?观阁下之所说,与某僧之论,皆实未能著实从事,乃于未发足前,先拟议到家景象。故于古人对治分别之法言,反生出种种分别。试问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恳切而能然乎,无信愿而能然乎? 彻悟坚密二师之语虽有异,而意实相资而相成。认做分运同运,可谓无择法眼。至于蕅益所说,乃是为一辈倚傍宗门,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及不依净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乱为究竟极则事者之法药也。何可引此净宗门外之事,以例信愿具足之真修,致门径混滥也。此上约理通说也。若约事别说,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除朝暮发愿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56页 复拟答某居士书) 166、念佛求生之人,为什么不必求知念佛的是谁? 末法人障深慧浅,求知不可得。不如学愚夫愚妇,老实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附来书) 雨木念佛十年,略知旨趣。窃谓灵峰、梦东诸大师,及我师文钞,所示念佛方法,大抵皆就愚夫愚妇通途立说。若吾辈能通文字,心思复杂之人,仍用彼愚夫愚妇之念佛方法,断断不能往生净土。鄙意以为念佛求生之人,当先求知念佛的是谁,盖既见主人翁,则念佛方有用处,往生方有把握。不特念佛应当如是,即念经持咒,亦何莫不然。今人动谓老实念佛,死心念佛,即可往生。不知苟不能识得念佛的是谁,则念佛何能老实,何能死心。纵使日夜十万声,于生死有何相干哉。有以古人多专主持名,不参是谁相诘者,雨木曰,此乃古德罢参以后之事,初心非可效法也。雨木见今日念佛之人,十九不明此旨,实可哀愍。当时时苦口劝人,而居士中竟有谓我为邪见者。佛法真义,沉晦至此,曷胜痛叹。兹特披陈所怀,敬求印证,并乞详加阐示,众生之幸,非仅雨木一人之幸也。 详观来书,不胜钦佩。阁下欲令一切人亲见本来,直登上品,观经所谓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发菩提心,劝进行者,其阁下之谓乎。虽然,说法当须观机,若不察机,妄投法药,则与庸医以药杀人无异。须知禅净二宗,归元是一,修法各别。禅以彻见本来面目为宗,净以信愿念佛求生为宗。使世皆上根,则阁下所说,诚为有益。而上极甚少,中下甚多,不教以信愿求生,而教以参究是谁,参而得之,固为大幸,尚须重发切愿,以求往生。若参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谁不能往生之念,则断无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之事矣。而今之参者,其能真到大彻大悟地位者有几。 夫知念佛的是谁者,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勿以余人论,即阁下亦未曾到此地位。何以知阁下未到,以至则决不敢说灵峰、梦东为就愚夫愚妇立说,而不知是谁,即老实念,死心念,亦不得名为老实死心,纵使日夜十万,于生死有何相干,及谓古人专主持名为罢参后事,初心不可效法等语。由是言之,阁下之心,实欲自利利人,阁下之语,实为自误误人矣。切请缄默莫说,否则如来普度众生之一大法门,被阁下关塞锢蔽,莫由开通,其罪当与谤佛谤法谤僧相等,可不慎乎。阁下之见,以不知契理契机之所以然,妄执利上根之法,而普劝一切修习,遂成偏执谬见。以不合机之法,妄行劝修,谓为佛法真义。光虽庸劣,民与阁下同陷谤佛谤法谤僧之咎,而妄为赞许乎哉。如谓不然,祈付丙丁,各行各道即已,光岂能强阁下舍已所学而从我乎?不过以阁下见问不得不直贡愚诚耳,祈洞察是幸。(《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43页 复汪雨木居士书) 167、念佛之人为什么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 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无信愿求生,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生死不了,轮回无有出期。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悉体此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2页 一函遍复) 168、念佛人为什么不可以自杀求往生? 若厌世心切者,不如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以自杀求往生不仅不能往生,反而成枉死鬼矣。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90页 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169、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错在哪里? 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21页 复朱德大居士书) 170、念佛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菩萨行道,以利人为先。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只要深信切愿,不必一心不乱,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念佛人要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愿生西方。离信愿行三者,则无有是处。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48页 复何希净居士书)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49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所言照料林事(编者注:谓居士林团体事务),不能专修,深恐难得一心,未得往生或难如愿者。须知菩萨行道,以利人为先。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宗门人念佛,多不讲信愿,则仍属自力难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难垂应,此一著要紧之极,故为道破。)但肯以光所说以上之事,实力行去,则与观经净业正因相应,与佛本愿相应。固不必疑豫其难得往生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808页 复王诚中居士书) 念佛人要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愿生西方。离信愿行三者,则无有是处。只要深信切愿,不必一心不乱,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倘使大彻悟人,再加以念佛,必能蒙佛接引,品位加高。(《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25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圣诞日开示法语) 171、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乱,那可以一任随便吗? 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一任随便,往生也就无分了。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07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172、净宗行者为什么要切戒不接受佛力? 一个人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藐视佛力,丧心病狂。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90页 净土指要) 173、什么人能作真念佛人?怎样做才是真念佛人? 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 念佛人须知行住坐卧食语,无非自利利他之时。如是念佛之菩提心就会更为殊胜。其次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须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须将好体面的心完全放下。果能如是,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29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 随自意三昧,为上中下三根同修之行。念佛人虽不专以彼为主,亦不可不知。知此,则念佛之菩提心更为殊胜。以其知行住坐卧食语,无非自利利他之时也。然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则方为真念佛人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50页 复崇明黄玉如书) 佛堂日课,即依现在所订规矩,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功。必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能如是者,方为真念佛人。否则,如水泡石头,绝无心得。(《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31页 与明本师书)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胡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4页 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必不注重实益。汝庶祖母,虽有数十年之修持,仍然一个俗汉,其于往生,恐难之又难矣。然此亦可为念佛人作顶门一针。必须将好体面的心,完全放下,方是真念佛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442页 复念佛居士书) 174、一心念佛,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这样想对吗? 胡说巴道,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千万不可依从,依之则往生无分。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无念,则何能感应道交。 至于化三“一心念佛,誓生极乐,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至不生亦善,即是远离疑虑之心”,乃学宗、教家之说大话。汝若是法身大士,则此语方为实义。然法身大士欲利益凡夫,亦不可说此话。若是博地凡夫,又求生西方,说此话,则是胡说巴道,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千万不可依从,依之则往生无分。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无念,则何能感应道交。其感应道交者,全由至诚恳切之决定念。证无念者,则可说此话。未证无念说此话,皆成东坡临终之误。可不哀哉,可不痛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52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三) 175、往生正因是什么? 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既以此法自行,必须又以此法化他,则化功归已,实为往生最胜资粮。惟当先劝自家父母兄弟妻子,以身为本,由亲而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04页 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176、佛云众生皆有如来智慧,是否包括信愿行在内? 如来智慧,无法不包。 如来智慧,无法不包。在众生分上,只是理性而已。切勿错认。(《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51页 答周文珊居士问) 177、要了生死,做到哪一点就足够了? 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须知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是则多亦归少,少亦归多。多少同为成就此事而已。则多不为多,少不为少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211页 复唯佛居士书) 178、净土法门的修持法则是什么? 净宗行人,常当如子忆母,一句佛号,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常当惭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 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已过,莫论人非。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91页 净土指要) 179、为什么要认清净土法门宗旨? 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世之好高务胜者,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自误误人,可不哀哉,可不痛哉。 令友陈敦复夫妇,敦行孝友,复能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洵为今时不多见之人。今欲皈依,并受五戒,必要认清净土法门宗旨,庶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 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 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83页 复张纯一居士书) 卷六 净土法门与深信因果 180、何为因果?修净土者为什么要提倡因果?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修净土者,不信因果,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 又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伦常,了知其所当为,与其所不当为者。对中下之人,若不将因果之说,详细剖明,报应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还,一遇违缘,杀盗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业随之。而聪明之士,犹或小视因果,以为此不过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称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唯初果初地预流圣人,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之人,乃能称为笃信。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76页 净土法门说要) 181、劝人修净土首先要劝其深信因果,为什么? 人心本善,随习而转。随于无信人,则便毁谤佛法。随于有正信之人,则便修持净业。故劝人修净土,当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为劝之。彼肯依从,则再为说净土法门。俾其同念佛号,同生西方,是为最要一着。 人心本善,随习而转。随于无信人,则便毁谤佛法。随于有正信之人,则便修持净业。社会国家之兴败,视其首领之人可知矣。现在乱至其极,当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为挽救。彼肯依从,则再为说净土法门。俾其同念佛号,同生西方,是为最要一着。刘以书诸人,既欲皈依,今为各取法名,另纸书之。光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给,不能详为开示。今以彼等香仪六十五元,令寄书四十八包,每种各与八人一部。有余则送有信心、通文理、能恭敬者。以后详阅此各书,则无疑释,亦用不着函询也。当令彼等,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庶不负此日求皈依之素志也。余详《文钞》《嘉言录》,此不备书。祈慧察,与彼等说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48页 复李德明居士书二) 182、印祖为什么劝弘法人要常常向普通人讲因果净土? 末世众生无力断惑,不依净土法门,谁能现生了脱?故对于普通人,宜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而常讲,似易得益。 然以光愚见,对于普通人,宜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而另讲演,似易得益。若专以相宗为说,纵令各各悉知其义,其二种无我,谁能亲证?《楞严》、《法华》二经,一则俱十法界因果,一则具显权实本迹之所以然,似比相宗易于领会而趣入焉。又净土三经加行愿品为如来三根普被原始要终之法,而末世众生无力断惑,不依此法,谁能现生了脱?固宜常讲。即不专讲,亦当常常带着演说,则利益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24页 致超一大师函) 183、为什么说因果一法标本统治? 因果一法,初机依之,可以改恶修善。通人依之,可以断惑证真。从博地凡夫,以至圆满佛果,皆不能离。故说标本统治。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壅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方妙药,将何所施。因果者,即今日消肿之妙法也。然因果一法,标本统治。初机依之,可以改恶修善。通人依之,可以断惑证真。乃彻上彻下,从博地凡夫,以至圆满佛果,皆不能离者。岂徒治标而已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55页 复张伯岩居士书) 184、有人说因果是小乘法对吗? 大乘小乘,总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不独世间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说因果为小乘法,实为大谬。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外于因果。现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实际,辄谓因果为小乘法,实为大谬。讵知大乘小乘,总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是依生灭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小果,是证阿罗汉果。大因,是修六度万行。大果,是证究竟佛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未之或爽也。所以不独世间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谓因果为小乘,则菩萨佛,亦是小乘矣。其言之狂悖可知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582页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第四日说成佛大因果并略释四料简要义) 185、为什么说世间圣人也讲因果?因果是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吗?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世间圣人,非不明示因果,而是后之学者不能深体圣人之意。《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因果之实录。 故因果者,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盖不特佛教之所尚,亦世法之所不废也。其在儒书,早垂明训。《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因果之实录。使后之人诵其书,按其事,懔然于祸福之无常,报应之不爽。由有鬼神,战兢惕厉,上智者固能奋志时敏,聿修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惧,不敢为恶。故因果者,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15页 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此举世亲知亲见,谛信无疑者也。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世间圣人,非不明示因果。以其专主经世,欲其可继可传。因只局在现生,及先代后代。而不详其生之以前,死之以后,及前自无始,后尽未来。后之学者不能深体圣人之意,遂谓人物之生,特天地之气,偶尔凑泊其形骸而已。其至于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无因无果,成断灭见。其负圣教而昧己灵也甚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786页 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 186、何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转变由心是怎么回事? 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或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无知愚人也。 如遇灾殃或不如意事,不怨天尤人,常作偿债想,生悔罪心。即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重罪转轻,轻罪消灭。此为转变由心之意。若能发大菩提心,念佛求生西方。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直登不退。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报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 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 世人稍遇灾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绝无有作偿债想,生悔罪心者。须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稂莠则不能得嘉榖,种荆棘则勿望收稻粱。作恶获福者,宿世之栽培深也。若不作恶,则福更大矣。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赌,挥金如土,而不即冻馁者,以其金多也。倘日日如是,纵有百万之富,不几年即便家败人亡,扫地而尽矣。作善遇殃者,宿世之罪业深也。若不作善,则殃更大矣。譬如犯重罪人,未及行刑,复立小功。以功小故,未能全赦,改重为轻。倘能日日立功,以功多且大故,罪尽赦免,又复封侯拜相,世袭爵位,与国同休。(《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07页 与卫锦洲居士书) 187、什么是报通三世报? 现报:谓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生报:谓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罪。后报:谓今生作善作恶,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万生,或一十百千万劫,或至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方受善恶之报。知此三报之义,则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圣言原自无爽。富贵贫贱寿夭穷通,天命未曾有偏。逆来顺受,方为乐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 报通三世者,第一现报,谓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如士子习举业,现身得功名。此凡眼能见者。第二生报,谓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罪。如祖父重斯文,子孙方发达。此则凡眼所不能见,天眼犹能见之。(今生来生,皆约本人说,然隔世之事,难以喻显,权约祖父子孙,欲人易了,不可以词害义,至祷。)第三后报,谓今生作善作恶,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万生,或一十百千万劫,或至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方受善恶之报。如商周之王业,实肇基于稷契弼舜佐禹之时。若三四生等,天眼犹能见之。若百千万劫,天眼则不能见,声闻道眼,犹能见之。若无量无边恒河沙劫,唯如来五眼圆明者能见,尚非声闻道眼之境,况天眼肉眼哉。知此三报之义,则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圣言原自无爽。富贵贫贱,寿夭穷通,天命未曾有偏。境缘之来,若镜现像。智者但修镜外之容,愚人徒憎镜内之影。逆来顺受,方为乐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15页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188、父母与子女有哪些因缘? 有四种因缘。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古云子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是也!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若曾鲁公,陈忠肃,王龟龄,史大成,(曾陈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状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肃悟入甚深,以前世皆为高僧,故虽处富贵,犹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贤孙,皆此类也。 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有负恩处,为报怨故,来为其子。小则忤逆亲心,大则祸延亲身。生无甘旨之养,死贻九泉之辱。又其甚者,身居权要,谋为不轨,灭门戮族,掘坟夷墓,使天下后世,唾骂其人并及其亲。若王莽、曹操、董卓、秦桧等是也。偿债者,子宿世负亲资财,为偿债故,来为其子。若所负者多,则可以终亲之身。若所负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如学甫成名而丧命,商才得利而殒身。讨债者,谓亲宿世负子资财,为讨债故,来为其子。小债则徒费束修聘金延师娶妻,及种种教诲,欲望成立,而大限既到,忽尔丧亡。大债则不止如此,必致废业荡产,家败人亡而后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16页 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189、随心造业随心转业的道理是什么? 修德者愚者可贤,恣意妄为者贤者可愚。一切皆在自己之存心而已。世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多少大聪明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尚且遗害累劫。可悲哉! 嘉梦奇特,必有嗣书香而绳祖武,出类拔萃之嘉男,赐自佛天也。不胜欣慰,贺贺。《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是知智慧德相,乃生佛所同,即性德也。有妄想执著,离妄想执著,则生佛迥异,即修德也。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远。修极而永堕恶道,堕而了无所失。了此则愚者可贤,贤者可愚,寿者可夭,夭者可寿。富贵贫贱,及与子孙之蕃衍灭绝,一一皆可自作主宰。则有凭据者亦可无凭据,无凭据者亦可有凭据。如山之高不可登,人不能由,不妨凿岩设砌,则绝顶亦可直到矣。 古今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多少大聪明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尚且遗害累劫。若不修德,即亲身做到富有天下贵为天子,与夫位极人臣声势赫奕之宰辅地位,有不即世而身戮门灭者哉。是亲得者皆无凭也。袁了凡颇会此义。故一切所享者,皆非前因所定也。前因俗所谓天。天定者胜人,谓前因之难转也。人定者亦可胜天,谓兢业修持,则前因不足恃,是以现因为因而消灭因也。若恣意妄为则反是。了此则欲愚者贤,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与随时善教而已。可不以努力栽培,以祈嘉梦有据也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41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190、不信因果的危害是什么? 深信因果者,自然意诚、心正、而身修。从而成为淑世善民。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互相残杀,民不聊生,皆为破斥因果轮回之所酿成。 吾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舍因果而言治,不过稍愈皮肤之病。若夫心病,则反令增长,决无能愈之理。彼唱高调者,谓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乃佛骗人之妄谈。其人不但不知因果,亦全昧世间正理。圣人穷理尽性,如来断惑证真,皆不出因果之外。人果深信因果者,自然意诚、心正、而身修矣。彼以诚意、正心、修身,为淑世善民,希圣希贤之据。而极力破斥因果轮回,不知能令人诚意、正心、修身之权,唯因果轮回之事理。既无因果轮回,有几肯从事于诚意、正心、修身乎? 欲人皆诚意、正心、修身,先破斥令人不得不诚意、正心、修身,不敢不诚意、正心、修身之权,其诬往圣、误来学之罪,罄竹难书矣!彼犹自矜能崇正除邪,淑世善民,以致现出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互相残杀,民不聊生等象,皆此破斥因果轮回之所酿成。彼若梦见此祸,纵以粉身碎骨之刑,逼彼提倡破斥,亦有所不敢。况只求无关紧要之虚名,而又何敢为之乎。甚矣,众生之恶业深重,而感此学说,以重增其业,岂不大可怜哉。愿一切同伦,同怀自利利人之心,勿存彼此门庭之见。由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以驯至于明心见性,断惑证真,及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由此一杯,直登如来之大愿船,以诞登觉岸。又复传传相渡于尽未来际,庶可不虚此生此遇也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685页 杯度斋文集序) 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若人人知此道理,则天下和谐也! 佛教人修戒定慧,断贪嗔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初则断尽世间烦惑,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次则渐渐进修,以至真穷惑尽,慧满福圆,彻证自心,成菩提道。咸皆不出因果之外。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语依表面看,是说庆殃及于子孙。依实际论,其庆殃之归于本人者,当更大于子孙者多多也。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用,以也。极,穷困苦荼也。五福六极,实示前生之善恶因,及现生之善恶果也。儒经说前因现果,现因后果。孔子箕子此二语,最为明显。佛经说三世因果,最为详悉。撮要说之,则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 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故《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果知此理,则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兢兢业业,恐惧修省。格除自心私欲之物,则自心本具之正知发现。由兹罔念作狂者,咸得克念作圣矣。此就儒教所说因果,尚有如此之大利益。况佛教人修戒定慧,断贪嗔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初则断尽世间烦惑,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次则渐渐进修,以至真穷惑尽,慧满福圆,彻证自心,成菩提道。咸皆不出因果之外。故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95页 因果实证序) 192、提倡因果及家庭教育对当今社会和谐和培养后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人人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少时栽培成性,其至长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 因果为千圣不易之法也。舍此言治,皆属皮毛之事,决无大好成就。天下不治,匹夫匹妇与有其责。能注重家庭教育及因果报应,则贤才自然蔚起,而天下渐可太平矣。祈与一切人皆以此说恳切告之,亦居尘学道,自未得度,即行度人之一大要事也。 欲家风不坠,非提倡因果不可。欲天下太平,亦非提倡因果不可。此千圣不易之法也。本此法而行之于家,则家齐,行之于国于天下,莫不皆然。舍此言治,皆属皮毛之事,决无大好成就。(《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12页 复常逢春居士书一) 今之时世,坏至其极,其原由于不知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欲为挽回,宜注重此二法。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以因果报应,能制人心。除此之外,任凭何法,皆无救药。以心不改良,则一法才立,百弊丛生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75页 复卓人居士书) 今日世道之乱,为开辟所未有。究其根原,总由家庭失善教,及不讲因果报应之所致也。天下不治,匹夫匹妇与有其责。能则贤才自然蔚起,而天下渐可太平矣。祈与一切人皆以此说恳切告之,亦居尘学道,自未得度,即行度人之一大要事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57页 复观心居士书)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著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其至长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411页 复洪观乐居士书) 193、念佛人为什么也会惨死? 《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须知人之修持,果真诚无伪,便能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 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如所说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 周颂尧居士原函: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随拥护。往世恶业,亦渐消灭,纵有怨对,不能为害。此乃佛经所说,决非虚语。讵于三月间,接到上海舍亲处来一讣闻,系一极信佛之张太太,吃素已二十余年,常到居士林听经。逢人必劝念佛吃素,心极慈悲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与某师兄,在马路上行走,为汽车轧死。后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后,其家子孙晓得,始去领归安殓。余闻悉之下,心中非常惊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会中人闻之,亦均不安。故特上书,恳求老法师开导,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临终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说个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胜感德之至。 接手书,知阁下于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从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须知人之修持,果真诚无伪,便能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无他心道眼,不敢臆断,谓决定往生,与决定不往生也。其可决定者,为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为善而得恶报,乃宿世之恶业果报,非现在之善业果报也。汝等诸人,见此老人,得此果报,心中便有为善无福,善不足为之邪见,故致惊惶疑惑。其知见,与未闻佛法之人,有何各异。倘深信佛言,决不以此事,作此惊惶疑惑之态。以因果之事,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早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古有一生作善,临终恶死,以消灭宿业,次生便得富贵尊荣者。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亲王有势力,往募,所捐无几,愤极,以斧于舍利殿前断其手,血流而死。 即时,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遊行,至挂舍利塔图处则不哭,离开又哭。遂将其图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则永不哭。王闻而异之,遂使人往育王问其僧,则即于其子生日,断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独修舍利殿。及年二十,宁宗崩,无子,遂令彼过继,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此僧之死,亦属惨死,使无常哭不止,见舍利图则不哭,人谁知此子,乃此僧断手惨死者之后身乎。此事载《阿育王山志》,光于光绪二十一年,拜舍利数十日,看之。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如所说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昔西域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国)。由宿业故,身婴恶病,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谓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受。 大唐国有僧,名玄奘,当过三年,来此受法。戒贤论师闻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至三年后,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说其病苦之状。其说苦之人,哽咽流泪,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谓戒贤非得道高僧。或将谓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惨病,佛法有何灵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无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重报后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43页 复周颂尧居士书) 194、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说? 人积善与积不善,因也;余庆与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凡夫不得而见,何可认之为无乎。喻如黑夜不见一切物,不得谓一切物悉皆消灭矣。 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凡夫不得而见,何可认之为无乎?喻如黑夜不见一切物,不得谓一切物悉皆消灭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25页 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 195、学佛法专重理性,拨弃事修及因果是以身谤法吗? 此种人虽聪明学佛法,但因执理废事,不修因果,为偏邪狂妄之人。究其行为,与市井无知无识者无异。故为以身谤法,罪过无量。学佛之人应深信因果,理事并修。纵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对佛天,不敢稍萌恶念。 今之聪明人,虽学佛法,以未亲近具眼善知识,率皆专重理性,拨弃事修及与因果。既拨事修因果,并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辈,词惊鬼神,究其行为,与市井无知无识者无异。其病根皆由拨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上智者徒生怜愍,下愚者依样妄为。所谓以身谤法,罪过无量。《法苑珠林》一书,(一百卷,常州天宁寺订作三十本,苏州玛瑙经房订作廿四本,玛瑙经房板残伤模糊,天宁寺板系新刻。)详谈因果,理事并进,事迹报应,历历分明,阅之令人不寒而栗。纵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对佛天,不敢稍萌恶念。上中下根,皆蒙利益。断不至错认路头,执理废事,归于偏邪狂妄之弊。梦东所谓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梦东此语,乃千古不刊之至论,亦徒逞狂慧者之顶门针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49页 复取伯诚居士书一) 196、为什么说佛法包括所有世间经世之道?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何以深则见深,浅则见浅? 举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倘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 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 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悉皆包括无遗。举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尽义尽分,只能教其上智。若禀性顽劣,则不是伪为,便是故悖。倘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竞倡新法,废弃旧章。虽父子夫妇之伦,尚欲推翻,况其小焉者乎。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 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为挽救,普劝悉皆研究佛学。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24页 学佛浅说序) 197、有人见为善而得祸,便说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说恶不可戒。遇到如此愚人应如何劝教? 如此愚人当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为其详细剖明,报应事迹,为其揭示,以警其操行,束其身心。须知祸福之来,有近有远,迟早不定。近则人俱得见;远则或隔生隔若干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不知祸福之来,有近有远,迟早不定。近则人俱得见;远则或隔生隔若干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今设一喻,以期易知。作善作恶,如种谷然。其人虽善,以前生所作不能无过,故今日所受不能无逆。今生之身,名为报身。以今生之为男为女,或好或丑,以及寿、夭,贫、富,智、愚,康、病等,乃前生之所作所为所感之报,故名此身为报身。谓其为前世所作之果报之身,以前世之因,为今生之果。今生虽善,前世之业重,不能即得其为善之报,而先得其前世之恶报。 如人去年未种谷,今年虽勤劳耕种于未收获之前,亦不免于无粮。此无粮,非因今年之勤劳而无也。今年之无粮,乃去年不下种所致。今年既勤耕种,则收获后及明年则有粮矣。为恶之人,尚未受祸,以有余福未尽。如人去年勤耕种,今年不耕种,而仍不至饥饿,乃去年之所余。吃完,则今年未种,将无所食矣。须知善人得恶报,使不为善,其恶报当更甚。由作善,而恶报随之减轻。恶人得善报,使不为恶,其善果当更大。由作恶,善报亦随之减轻。(《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60页 复杨宗慎居士书) 198、世之愚人诮谤念佛人为生死预修为痴,而以己之肆志纵情、恣行淫杀为有福、为有智。遇此种人应如何对待? 此种愚人不知因果。不知世间盲聋喑哑残废无依之人与牛马猪羊或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种自以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实好报耳。念佛人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我总了无疑虑。要以佛所说为依归,决不以此种愚人所说者为根据。 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预备,不致临时失措。而于关于身心性命之事,不但不知预修,且以人之预修者为痴,而以己之肆志纵情,恣行淫杀,为有福、为有智。不知世间盲聋喑哑残废无依之人,与牛马猪羊或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种自以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实好报耳。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我总了无疑虑。若闻人诮谤,便生退心,此种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浅所致。不为佛所说者为依归,而以愚夫愚妇所说者为根据。固当长在生死轮回中,永受三途之苦。而欲得人天之身尚难,况了生死超凡入圣,以至成佛之大利益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61页 复杨宗慎居士书) 199、世出世间圣人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有什么后果? 通宗通教之后,尚或有错因果事。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矣。且勿谓此理浅近而忽之。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烹凡炼圣之大冶洪炉。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则通宗通教之后,尚或有错因果事。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矣。且勿谓此理浅近而忽之。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而凡夫心量小,凡经中所说之大因果处,或领会不及。当以世间浅近者,为入胜之方便。如《文昌阴骘文》,《太上感应篇》等,(感应篇,上海中华书局有感应篇汇编,为古今注此篇者之冠,文理俱佳,有二本。)俾熟读而详审以行之。则人人可以为良民,人人可以了生死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76页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200、人多有外彰善相,实则暗存恶心以行恶事,以为人不知鬼不觉。何以解释? 须知吾人之心,与天地鬼神,及诸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随起一念,彼则无不了知。故曰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所以稍知因果报应者,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 尽义尽分之语,只能教于上智,不能制其下愚。若知因果报应,则善恶祸福,明若观火。其谁不欲趋吉而避凶,免祸而获福乎。又不知因果,多有外彰善相,实则暗存恶心,以行恶事。意谓人既不知,有何妨碍。不知吾人之心,与天地鬼神,及诸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随起一念,彼则无不了知。故曰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699页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2]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