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宏海法师:净土十要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净土十要[第7页]

其他法师|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8]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七讲)
各位莲友,今天是我们《净土十要》的第七讲,也就是《弥陀要解》的第六讲了。那么请大家放下万缘,还是来闻思这个圣教。因为在此前,我们把这部《阿弥陀经要解》的五重玄义,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给大家这样贯解了一遍。希望大家能够常再去复习和读诵。可以说一代教法的核心已经就在其中,就在里许了。
现在来说,弘扬佛法确实很不容易。诸位都是同道中人,都知道现在学修佛法特别不容易。一个是佛法有结缘的佛法和解脱的佛法。我们现在结缘的佛法貌似很多很盛,其实也未必然。所以你看现在善知识们讲起来说,以前大德呢属于坐诊。你们去过医院吧,坐诊什么意思,就我坐在这儿,你来了,你问我说。现在这个时代必须要出诊,要提着药箱拿着听筒,要到处去看。他不想治病,也不知道自己有病,或者对佛法之药没有缘。所以刚才从地铁出来走过来,看到有的小朋友拿着这么一叠广告在那儿发,也没人要,偶尔有个人拿一张。我还向同修问,我说这么发顶事儿吗?他说虽然发那么一沓,只要有一两个人能够拿起,或者是能够依着这个推销过来了,也就顶事儿了。所以我们想想也是,只要有一两个人这辈子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算顶了大事儿了。当然在座的皆能够沾光,为什么呢?毕竟有在此法会的因缘,已经同在其中,共业已经在这儿,殊胜因缘已经结下了。
今天的内容我们要开始迈入正文。正文迈入之前,要从三分开始讲起。第一个概念就是大家要明白什么叫做三分。不过从今天开始,内容就比较易懂了,甚至也可以有一些知识,有一些典故。大家贯起来也可能比较顺畅,不像前几堂法,这种玄妙,要把我们的这个精和神调动起来,要悟入进去。那么我想从今天开始的内容,主要是要我们生起朴实决定的信心,和要往道上走的这个发愿发心。什么叫做三分呢?这首先要了解一位人物,先从这位人物讲起。就是在东晋时代有一位叫做道安法师,道安法师有个外号儿叫做弥天高判。弥天高判就是觉得这个人太伟大了,为什么叫高判呢,只有他把佛经分判三分,在东晋时期。
那么东晋以前这个经典来了以后,所有的法师们在讲经的时候,都是这么随文消义,不立科判。什么叫科判,就是不把这个经文用版块呀,大意呀,脉络,他就是依着经文一句一句这么讲,讲到哪儿算哪儿。那么到了道安法师的时候,他就开启了对经文的一个划分。就是为了让人更加容易分明地学习。所以我们现在在学的时候,比如要掌握这个脉络,也得感恩古大德们的这种这种婆心,流到我们现在,才比较容易的这样走进经文的真实义理。那么道安法师当时把这个佛经的内容就分开来标了三份。让这个学修的人研习起来就非常容易和层次分明。因为他要把握住这个重点。就是判了三分,叫做序分,就是我们说的序文的序;正宗分,主体部分;还有一个叫流通分。当时判出来这个内容的时候,很多教内的人并不相从,而且有很多非议,不承认他的这个分判。特别是我们说起来,说佛经你在上面就是敢用自己的知见这样进行整合。结果后来直到唐朝的玄奘法师,不是不断地翻译经论嘛。玄奘法师翻译的有一部论叫做《佛地经论》。
《佛地经论》是印度的一位叫做亲光菩萨所造的。玄奘法师把这个《佛地经论》翻译到咱们东土以后,大家学习的时候才发现,东晋时期的道安法师,他的这个判法,就是这个分法,其实已经跟印度的菩萨们判的是完全吻合的,是对的。当时这个亲光菩萨判呢,一个叫做教起因缘分,就等于我们这里讲到的序分。就是为什么要说这个法,这个说法的这个牵头儿,是怎么牵出来的这个缘份,当时有些啥,什么场合,有什么人来听。这就跟说一个人的头一样,你得有五官倶存。在哪儿说,什么时候,有谁来听,是不是佛说的,这就叫序分。那么亲光菩萨判的第二个叫做圣教所说分,就是我们说的正宗分,像躯干一样,你得这个脏腑俱全,这里边的东西得有。后一个叫做依教奉行分,你看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流通分。这一般到了最后一句话总是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大家只要常读诵经典都能够读到这个。就是像手足一样儿,让它走起来,让这个法流通起来,运行不滞。这是道安法师的贡献。
我们可能了解道安法师,其实他的贡献非常多。他曾经整理过一部目录性的书籍叫做《众经目录》,《综理众经目录》,把所有翻译过来的佛经进行了一个统计。以至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时候,你看有些经典是不是伪经,或者是不是佛说的,他当时在里边把这个名目罗列出来,我们现在后人研究的时候就有了参考。他刚开始,在这个道场里面制定说,出家人僧尼你要怎么样儿,制定你讲法的时候要有什么仪轨,你过堂吃饭的时候要怎么念诵,你要发露忏悔的时候应该怎么个次序、议程,都是他制定的,这是第一人。包括我现在叫做释宏海,为什么姓释呢,也是道安法师制定的。他提倡说印度的四种种姓出家,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就跟各种河流汇到海里边一样,都姓释,我现在叫释宏海。这都是道安法师当时给定的这个规矩、方轨。所以我们今天来学习,从三分开始学起呢,也要对他老人家有一个缅怀,东晋的道安法师,非常了不起的大菩萨。
那好,我们这里从这个经文,这个《要解》里面,大家先把这一段儿话进行一个听闻。刚开始,是小字儿,说:入文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你看这就是讲的一般的经文里边,一定要这样的一个划分。下面我们就要学一点背景知识,第二是蕅益大师的知见。虽然说道安法师开始,有了这么一个理论上的划分。但是随着大家走着走着,大家习以为常了,就走入流俗了,产生一种流俗之见。我们先来把这个解文给大家读完。你看: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脏腑无阙。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故智者释法华。后面的这段话为什么要引出来一个智者大师呢,先给大家交待一下。就是说由于判这个三分的人呀,久而久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不管哪部经典拿过来,就把前面的那段话呢,下意识地判为什么呀,都是序分。
中间的只要涉及一点道理,或者内容的,都判做正宗分。最后,只要最后一段说,欢喜,得了法喜了,又有多少人证了果了,然后说大家作礼而去,就修行去了,这就叫流通分。久而久之大家都认为什么呀,就进入一个死框框,机械性地划分,不去认真地去体悟这部经典里边,真正意义上的这三分应该从哪里划起。所以这里蕅益大师,因为在当时来讲他自己很自谦,他把谁给搬出来了,把他们的祖师爷智者大师给搬出来了。为什么要把智者大师搬出来了,因为蕅益大师对于这部《佛说阿弥陀经》的判法,跟前人讲的判法不一样。他判的是什么呢:从如是我闻一直到今现在说法是序分。这是我们今天待会儿要讲的内容。
从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至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为正宗分。那么一般我们会觉得说,你看后面因为还有什么内容呢,说不是东方不可思议诸佛嘛,称赞这个也有什么佛什么佛,一般我们判的话就容易说,还有这么大一段儿话,还讲了这些甚深的道理,这肯定是在正宗分,应该不在流通分,流通分就后面那一小点儿。蕅益大师不是的,他判的认为什么呢,真正的流通分就是让这部经典流通起来,运行不滞,那当然要把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开始,全部判入流通的功德。大家说为什么,为什么要把诸佛赞叹,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这些判入流通分,你不信你会去弘扬吗?你不信你会去读诵吗?所以真正你看,这就是蕅益大师的智慧。
他认为所有的这一段,都是为运行不滞而做服务的。他就把它判入流通分了。但是因为他这个道理,这个判法也是发前人所未发。他就说找到一个仰靠,说不是我自己杜撰主意,真正意义上就是要把经,认真地去读懂了以后才进行划分,把智者大师给请出来。这里做了一个什么例子呢,因为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那么我们也知道,天台宗的这个代表的一些形象,最主要的就是讲经说法,称之为教下。讲经说法的一些仪轨,像五重玄义这都是从天台宗来的。既然是以讲经见长的一个宗派,又是这个宗派的第一祖师,那么他肯定不会错。所以蕅益大师这里就讲到了你看,故就是说,所以。为什么呢,我告诉大家,所以智者大师,智者释法华,就是智者大师去解释讲解《法华经》的时候,他是怎么判的呢:初一品皆为序,后十一品半皆为流通。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智者大师把整个一部《法华经》,一部《法华经》二十八品,二十八品里边他把第一品判为序以后,后十一品皆为流通。也就是说把第二品方便品到第十七品中间,十七品叫做分别功德品。
他把这一品不是说判到前或者判到后,他把这一品中间给隔开了。也就是说这一品中间的第十九行的偈文,他把它判成正宗分,然后这一品的后半部分,和后面的十一品,皆判为流通分。所以他就没有完全按照古人的套路说,前面的一点点都是序,后面的一点点都是流通,中间的一大块儿是正宗。他就把中间的一大块儿给隔开了,说后面的一大块儿也是流通分。那么蕅益大师这里把这个讲出来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说我们要判这部经典,你要真正把它判对。不是墨守成规地说,前面一点儿就是序,后面一点儿必然是流通,中间一定是正宗分,不是这样子的。我这么讲大家知道了吧,所以他才这里把智者大师给说了一下,智者大师判《法华经》的缘由。
你看后面还有讲到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则法师等五品,皆为迹门流通。如果大家要是不了解《法华经》的话,可能就更不知道了。《法华经》二十八品,前十四品判为迹门,痕迹的迹。就是讲释迦牟尼佛,他是应化的,应化的就是隐了这个本地的风光,应化在咱们娑婆世界,所以叫做迹。如来示现八相成道成佛,这都属于示现,所以叫做迹,印迹嘛,前十四品。后十四品为本,就是佛讲他无量劫来早就成佛了的根本事实,所以叫本。这二十八品,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这两部分里边,智者大师把它各个都分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所以这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各分三段。所以你看说则法师等五品,也就是说,前迹门里面,前十四品里面的后面这些,其实是经文里面的中间部分,但是他也把它判为流通分。这就是蕅益大师提出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再来往下看:盖序必提一经之纲。就是说你要把它判为序分呢,一定是序分里面要提一经之纲,要提纲挈领地把这部经典的纲目要给写出来。不是说头几句话一定是序分,如果后面有的内容还是提纲挈领的内容,就要把它判为序分。
流通则法施不壅,就是说你要判为流通分的话,一定要大家信受奉行起来去流通,乐意去弘扬这个经典,要起到这个作用才能叫流通分。所以说这个功能划分起来很重要。但是后面的人呢,有点儿流于俗套了,就认为说只要前面一句话必然是序分,稍微有点儿义理或者内容的就是正宗分,那么后面都是流通分。就成客套了,一个样儿了,千篇一律。那么蕅益大师说这是不对的,你看说:一经之纲,流通则法施不壅,关系非小,说这个划分是很重要的,让大家正确地理解经典。但是后人不达,后来的人没有明了祖师爷们的苦心,也没有明了道安法师的这个苦心。所以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你看:见经文稍涉义理。就是稍微有点儿道理刚才讲的,就判入正宗了,就把它划到正宗分里边了。
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你看,就仅仅是一个什么呢,流于俗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因为三分的话,叫初善中善后善,那么你把它划错了以后,让大家血脉流通不起来,真正的义理也吃不透,那这怎么能叫做初善中善后善呢?所以大家来看,这就是判法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在学习经典的时候,也是既要正确地了解它的划分,也要知道这全是一部经的整体血脉流通,不要把它隔开了。为什么在《四十二章经》里边佛就说到:我所说的法都应该信顺。你看我们现在有时候不是,这个经典相应了,就说这个经典好,那个经典可能缘分不太深,或者也不喜欢读诵,读起来绕口,就觉得不太相应。所有的这些经典都是佛说的,我们都应该信顺。为什么呢?就如同蜜一样,中间的是甜的,边上的也是甜的。不是说蜜舀的第一勺子甜,第二勺子就不甜了。中边皆甜,佛说的经也是这个样子的。所以首先把这段给大家交代一下,这是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边,蕅益大师先提出来要讲序分,那么他判的这个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有别于其他法师们讲的,所以他在这里做了一个说明。而且进一步说,我的这个判法也是有根据的,天台宗历来有如此的先例。智者大师曾经就是这样,这就是这一段内容要告诉我们的信息。大家做一个知识性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开始讲到要解里面的对于经文的注释。第一句,大家来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都知道了吧,恐怕一句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地就能说下去,你们做功课的时候确实念得很溜。可是呢我们可能就光顾着溜了,不能够善解。所以今天因缘殊胜,我们看一下蕅益大师是怎么善解,就这句话他怎么解的。从“如是”接着“我闻”,还有“一时”到“佛在舍卫国”,乃至“祇树给孤独园”,这里面都有表的法,都有含摄的内容,都有激荡的信心,都有劝你起行的这种力。所以虽然可能我说了,一般我们在开一部经的时候,这些内容涉及到无数了,大家估计听得耳朵都生了茧了。我们也都知道把这个常称之为六种成就,具足了里边,比如说如是我闻,具足了这种条件,就说明说这次法会确实开过。大家要知道讲《阿弥陀经》的这个法会,确实在印度开过,真实不虚的。这个法确实当时讲过,是佛亲口说的,而且现场的所有人都听到,这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每部经典的这种开场白的信息呀,我们今天还是要再从头认真地领会一下,希望大家能够都往这个法上来会。
大家来看,蕅益大师的解,第一个:如是,标信顺。什么叫做标?你们当过标兵吗?有经过一个年代说,不是有三八红旗手是吗,还有为人民服务标兵。那就得把你标明在这里,让大家都知道,标显出来,这就叫标。所以后面连续你看: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教主。舍卫等,标说经处也。这就是标的意思。要标明什么呢?信顺,对于佛言的信和顺。你看开经最关键的词就启动在这里。一个是要对于佛的话要仰信,后面说的话全是真的,尽管我们不知道看不到。第二对佛的话要随顺,你要随顺佛。你既然不知道,相信他,就要随顺,佛说什么,你要依教奉行。所以你看这个如是,其实跟最后一句什么是相呼应的呢: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但是事实上我们其实做到这两点,就是仰信与随顺是很难的。你信不信?有些这个信,你说仰信他就是信不起来呀,这不是你想信就信的。诸位,你要扪心看一下说我这辈子能够信仰净土法门,信受有极乐世界,不是想信就信的,大家知道吗。是你到了这个点儿了,善根福德因缘到了这儿了,才能自然而然激发生出来信心,显现出来。而且只有你信了以后你才能顺,只有你完全顺了以后你才是真的信。当然可能我们现在坐在这儿的话会觉得,这部经典是佛陀说的,后来被阿难呀等大长老们集结成经典,还特别嘱托我们,那么这样的话说如是我闻,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信顺。说佛曾经讲法的时候,因为流传了这么长的时间了,到现在好像我们在隔空听佛在讲法一样。
我们也见不到,好像佛在现场讲的时候那是多么殊胜啊,多么殊胜的境界,多么庄严的法会,肯定佛也是放光现瑞,光彩照人,神奇成什么样,当时这些人才会信顺。我告诉大家信顺呀,就要在我们现在这个层面,就这个现场,看你有没有这个信顺的能力。实际上在当时,阿难和这些大长者大菩萨们,在那儿听佛讲法那个现场,跟我们现在是一样的。大家不要以为说当时佛在那儿讲的时候,人家那是什么场景,好像咱们这也只是一个凡夫界的居士林,维摩讲堂,一模一样。那如果说从实报庄严来讲,可能佛的这个当时大菩萨们见的境界,那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如果说就当时的场地,也许很可能还不如咱们这儿的摆设的这样呢。
去过祇树给孤独园的人,在当时虽然说后来我们要讲到说这个长者给金砖铺地了,黄金铺地了,贴了金了,但是它就是一个庄园而已,它也在地球上。你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就很普通,现在去的话就也是有佛陀休息的屋子,大众住的房间倒是挺多的,还有一口水井,一些树林,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地点。就是这样一位老比丘,就讲了这些话呀。那么他们大众是怎么对佛,对这个经典《弥陀经》,对净土法生起信心的呢?全凭对这位老比丘的什么呀?对他的法身的信顺,跟他的法的相应啊。我们今天来信顺这个也是这样子的,就是相信佛的正遍知功德。大家要知道,当时在会场也是一位老和尚就坐在这儿呀,印度人你们见过吧?眼睛大大的,就坐在那儿,还是偏袒右肩,一群比丘都这样。很朴素,仅此而已。那为什么当时人家听完就能够依教奉行,作礼而去呢?就是他对佛的功德,虽然对于佛的正遍知功德,佛的五眼圆明,凡夫来讲没有沟通的机会,但是人家当体就信顺了。我们的这个信顺功德怎么样呢?我确实也听过有一些初机来入佛法,他觉得讲《金刚经》听起来不是爽嘛,空嘛,所言即非。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稍微听一下,因为我们有时候着的相太多会烦恼呀,你这么猛醒一下他很舒服,然后就开始在上面摆弄了。但是你给他说一些神奇的六道轮回呀,地狱里面受苦呀,乃至西方极乐,他就觉得这就很难接受,为什么?不能够信顺。大家要知道这就属于偏信顺,偏信偏顺。这个经典他能够信,似乎能够顺,那个经典他就不能顺了。此法他可以信,彼法他不信了。可是忘了这都是同一张金口所宣说的圣言啊,这就叫偏信偏顺。还有一些情况是什么呢?叫次第信顺。就是一开始能够信那么一点点,慢慢再来。比如说他相信现世做好事肯定没错,现世的因果,但是前生后世他不信。有的人觉得说做好事肯定有好报,反正我相信了,但是你说来生怎样怎样他不管,这就得慢慢久化方归,次第性的信顺,这也是一种信顺。
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这里讲的这个信顺,待会儿要说一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那么你这里讲到的如是,标信顺是什么?叫做圆顿信顺。圆顿信顺是什么呢?就是全体你怎么说我就端起来,当下就受持,住在其中,对佛说的净土法门,这才叫信顺。所以大家知道呀,这里虽然说就这么两个字,其实是我们学习这部经典的基石:信顺。它要引发我们成就的功德。你思维一下,大家想想,你想啊,只有我们信了释迦佛,才能顺释迦佛所说信阿弥陀佛呀,信极乐世界。只有我们真的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才能顺着信阿弥陀佛,顺着再信他发的四十八愿。你只有说信四十八的愿功德真实不虚,你才能顺着它对照生起我要往生的这个信愿资粮。所以这都是要信顺,你不信顺,后边的全白搭。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所谓的信顺,就是要信顺弥陀的本愿,信顺释迦的咐嘱,信顺六方佛金口的证成真实不虚,而去执持名号的,所以这句话就是跟后面的欢喜信受,作礼而去,是遥相呼应的,叫做标信顺。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大家看到我们刚才读的说如是,标信顺。我们跳几个我闻和一时、佛、舍卫等,标说经处呢,我们先把它隔开,后面有一句话呢,是解释“如是”的。怎么解释大家看到了吗?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你看蕅益大师人家是怎么解释“如是”的。这就叫大开圆解。还记得我们在讲显体的时候讲到说什么叫做实相吗?什么叫做实相?就从字面上来讲,我们也会解释呀,因为后面这不是解释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那么实相就是这个本来的真理呀,不变就是从来没有变过,一直如此,如如不动,就叫“如”。 那么依着这个实相妙理,你老老实实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叫“是”。
肯定是这样子的,对不对。那么说明这个实相就是宇宙的真理,就是宇宙万法的真实状态。什么叫做“状”,“状”就是存在的秩序,“态”就是运作的原理。大家要听清楚啊,为什么蕅益大师这里讲到说:实相妙理,古今不变。这个是不会变的,真理就是这一个,但是真理它是有状态的,有它的秩序,有它的状态,怎么显现它的状态呢,万法皆是它的状态。但是我们万法中,不外乎就有这个念佛求生净土之法。我们相信极乐世界,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面见阿弥陀佛。所有的这些秩序,这就是个秩序对不对?它的运作原理、存在秩序,就跟这个实相的状态完全是吻合的,是对的,没有乱的,不会错的,就叫做“是”。你只要成功地与这个实相的运作模式吻合了,就决定能够往生,就叫做“是”。这就叫暗合道妙。
所以为什么说我们修净土呀,其实就是真正的合法合心。但凡我们现在是什么呢?有时候你这个解呀解不起来,为什么?因为你还是对实相没有感觉。诸位对实相有感觉吗?怎么个感觉呀?你看就上当了。你有感觉那叫实相吗?讲辨体的时候说实相无相呀,你的感觉从什么来的?这么一说又上当了,就不敢想,说实相不能想就把自己封在那儿,马上就框死了。还有实相无相,还有实相无不相。就是你放开了想,打妄想也是,你敢不敢认?前面虽然那么地叮咛,那么地嘱托说,全妄即真。不敢呀。所以大家就听了这么多,今天就趁此机缘,因缘到了,我们就悟一下这个实相。什么叫做实相?如果说不想修行,不谈开悟,不想见道,不想成就菩提涅槃的,那我们也不说了。
那么你说多少人去苦修,去密参,去用功,那么精进地去做功课,他就是回不过身,一直在往那儿跑,一直在跑。当然这个回身也得你跑到底儿了,到了这个终点以后才能够歇下来,才回过身来。可是你不能跑到终点,已经差不多跑得到了这儿了,你还不会回身。什么是实相?你说我们真正修,要修道,要见道,要悟道,你要悟到哪里嘛?你要修出来个啥呢?你要悟个什么呢?就这个都是,现在就是这样子。你不要说修了,不要说悟了,也没有证了,当下就是实相,本来面目呀,满目青山嘛。当然我们这么讲了,你心不到了也是到不了。这就是不敢认,知道不敢认是怎么样的不敢认吗?不敢承担嘛。就觉得我们这个色身,说了五蕴皆空,我们光就修行佛法来论,不了生死的不管了,佛说了那么多的五蕴皆空,佛说了四大非有,可是你说现在,《楞严经》里面讲四大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大家仔细琢磨一下,实相无相,当体就是这个样子。那我们这个时候又要起了另一番疑情,为什么?就觉得说,这么久的修行,往往下意识在了别中,会觉得说那实相一定要端坐念实相,不是有祖师开示说端坐念实相嘛。那一定要端身正念,赶紧想想实相,要静下心来,要怎么怎么样,好像这个定呀,禅定呀,本有的佛性呀,这个功夫是什么呀,这个境界是个死的东西,是个物化的固化的,就觉得只要你启动了一念念头,只要精神层面的好像就不是实相了。又错了。物质精神,所有的把它打通,就现前的都是实相,包括你的妄想,只要你敢认妄想是真实,就是实相,就没有妄想。所以你看《楞严经》里面非常妙的比喻,实相是什么呀?就是我们现在眼睛一捏,看东西好像是花了,眼睛一放,还是这个东西,就是这个东西,不是离开这个东西还有别的东西,这就是实相。
你敢不敢认?你敢不敢承担?敢不敢?祖师们就是逼着说你要敢,就是,就开悟了,不是悟到什么东西了,就开了。这说一千道一万,不是点儿就是不行,透不过去。我跟大家说一下,你看我前段,前几天我突发奇想,你们都知道我是西北人,西北人他有习气的呀,大家知道陕北民歌吗?“提起家来家有名”,我们家是有名的,为什么?“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然后就有,你们听过“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总听过吧?这都知道。这个绥德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就是三哥哥和四妹妹,这是非常感人的一个民间爱情故事,非常纯洁,然后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唯美的,简直就是不次于这个牛郎织女,那我们那儿都唱。后来呢,这不是陕北榆林出了一个有名的唱歌的叫王二妮,因为微信现在发达,老家有亲朋好友就给我发过来一个王二妮的歌。我听了一下,里面有一句歌,就是现代化地把这个原来的流通版给改了一下,但是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呢:三十里铺的好妹妹等来哥哥把家归。我那几天状态比较好,我一听这个“把家归”的时候,突然间就有点小悟。就是把家归呀!
为什么?因为从来没有离开家,就在实相中呀。到处都是实相,我们现在就一念起来就去找实相。结果我突然间就变了个风格,怎么样呢?就把这首歌就分享到朋友圈里面。诶呦,把人们给吓坏了,不敢点赞了。因为我当时除了分享这个歌,我直接就把这一句话说:三十里铺的好妹妹等来哥哥把家归。这不是谈情说爱吗?哎呀,这宏海法师是怎么了?有的弟子赶紧发信息说:“师父,你最近还好吧?”这是委婉一点的。还有法师的,也说:“法师,你今儿是怎么了?”这是我们的大德法师们这么关照我。还有的说:“师父,你出去散散心吧。”怎么样,就以为我开始思凡了,想还俗吗?家里有个谁等着我吗?这就叫不敢认。如果你的心在道上,就不会这么想了。你不要想哥哥妹妹,你想这个家在哪里,怎么归嘛。你八十岁去行脚,归来方知无一物呀。而且就是为什么?其实我们的心就是现在这个,哥哥妹妹就不敢认,就不敢认,就觉得一认就难为情了嘛。明明我是个妄想,我是个幻相,我是个我执,怎么敢说我就是实相呢?大家要去承担,这就叫实相。
我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实相,我不念佛不求生也是实相,我念佛的这个心就是这个真心觉心,我不念佛的心还是真心觉心,就是这个。你打妄想的这个,还是真。你看看,佛法,这就叫佛法。就是这个实相,才知道说:哎呀,取不得舍不得。你取舍什么呢?开悟了的祖师说:哎呀,原来比丘尼是女的。是真的呀,这就是实相。妈就是妈,爹就是爹,就是实相啊。所以说一切本来就是具足的,你就是不敢认,不敢认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不敢承担:不断妄想不求真。因为我们修行人明明要断惑要证真嘛,那么大老远跑了半天,那么如果说你不断妄想不求真的时候,那岂不是白白瞎了吗?所以大家都知道,不到那个点你不敢认,不敢认这个实相,不敢知道这个实相妙理古今不变,一直这样,随他变,从来没有变。
所以第二天呢,我因为点赞量一下子下降了三分之二,我就害怕这些人犯嘀咕,真的觉得我思凡了,要找对象去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做了几条补的说了一下,又进行了一个解释。但是有明眼人,大家知道吗,有明眼人哦,就在我们法源寺的小师父,就直接来批我,说:法师,你一解释,这个法就废掉了。结果,我只好回他说:我不解释废得更多。因为大家以为失了信心了嘛。所以后来我也评价说,为什么呀?就是这个哥哥把家归,这个哥哥妹妹不敢相认。我们的真心就在,妹妹一直在,就这个哥哥难为情地不敢相认,觉得到处要去找。只要你认的时候,即刻就归家了。我后来说,就是花本来好,月早已圆,你不要再去到处去找,又引用了一个歌,不要“妹妹找哥泪花流”了,这就叫实相。
所以你看我们就对这个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如不起来。如不起来可以啊,你只要依实相理,如不起来,只要你依这个理,求生净土,肯定不会错,没错,就叫“是”。所以这就叫实相妙理。大家悟不到呀,特别悟不到说这个依实相理念佛求生,这个更悟不到了呀。所以你看,天如法师就写过一首偈子叫做什么,说:世人皆悟向上窍,我们真的以为说禅宗高妙,向上一路,不知道要开个什么悟,怎么一个明心见性。又能悟得心王妙,说这个心呀,真心呀,佛性呀也能悟。独有一个佛名号,千悟万悟悟不到,为什么?你真正的实相理你没有悟透,你就不知道一句名号正是实相的当体实相,悟不到。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就是解释什么呢?标信顺,解释“如是”的。
好,我们再往下看,第二个,我闻,标师承。师承很重要啊。为什么这里要说一句我闻呢?因为念佛往生法是阿难尊者的耳朵跟与会大众亲耳听闻于世尊之口,表我是从佛那儿听来的,不是我自己杜撰的,所以师承很重要。第一个,因为是佛说的。以佛为师,说的圣言量,佛说的可信,其他人说的皆不可信,这是一个师承。第二个是什么呢?我闻是我阿难听的,原汁原味,没有走样。大家要知道,在弘扬流传中,它不能够走样。为什么经典不让大家在上面乱动呢?现在人都好动呀,有的人在经典里面读了一句两句,有点儿小小的感触,他就在那里哗哗哗地说一大堆。经典真的不能动,为什么?因为它是权威呀。现在权威里面去学术上大家研究,你看怎么去选择文献呢?做学问,这个文献是越早越真实,这是达成的共识。
那么佛,这是亲口从佛那承来的,越不变越真实,没有变过,这也是师承,要表的原汁原味。所以以前跟大家讲到说阿难讲法,或者阿难在这里,佛赞叹阿难叫:分瓶泻水,就是阿难从佛的口中倒到他的耳朵肚子里,就水一滴都没有滴到外面去。为什么这里再有一个我闻,如是我闻呢?这个师承就是为了区别于外道。大家知道,当时的印度外道很兴盛呀。我们现在也有外道很兴盛,所以为什么佛法刚才讲到要出诊而不能坐诊。当时外道所有的经典呢,在里面都要开头写一个什么呀?不是如是我闻,写一个“阿沤”。阿沤,这个阿沤的意思就是,一切法,一切万法不是有就是无,不是有就是空的。为了当时跟外道区别开来,所以这里标了一个我闻。再一个就是说这个我闻呢,是为了成就信顺的功德,因为佛已经灭掉了,阿难说法大家不一定信。
而且阿难又那么年轻,资格又不老,还有好多老资格的大上座。他又跟佛长得很像,因为他是佛的堂弟嘛,大家都会错以为这是不是佛又活过来了,在这儿又登座说法呢?所以为了铸成大家说,我就是阿难,是照着佛说,但是是我从佛听来的,我也不是佛,可是我真的是听佛说的,在这里加了一个我闻,就是为了表这个师承。当然,如果说表师承来讲的话,这是指的我们娑婆世界的师承。为什么这么说呢?娑婆世界是凡圣同居土的师承,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应现一尊到咱们这个国土来,阿难又作为他的弟子,来听他这个法,准备着结集传到后面来,到我们现在。那么如果说真正在常寂光土的话,佛在常寂光讲的话,阿难人家是法身大士的资格啊,那个师承跟我们这儿来讲的话,虽然法是一样的,也是师承,承接这个大法,但是所见的就不一样了。
我们见的是八十岁的老比丘对年轻的阿难在讲,现在进了大雄宝殿,看见了吗?还是这个样子。可是如果在常寂光,在一真法界中的话,那就非常殊胜了。佛是法身佛,阿难是法身大士,早就成就了。为什么你看在这个经典里面讲到说,阿难跟他的师父释迦牟尼佛在空王佛所,因地的时候是同时发心要成佛道的,所以现在已经在常寂光土,人家说的是什么呢?还在师承这一法,但是境界已经完全不同了,但是因为我们凡夫惑业所障,所见不同,所见的不一样。所以后面大家再来看讲到说“我闻”,那么这里蕅益大师是怎么解的呢?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名闻。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如是我闻”。刚才我们讲到了实相,实相有我吗?有没有我?没有我,离开一切戏论,没有一个我的定见。但是我们凡夫是怎么样的呢?你听见说无我了,觉得实相离开一切戏论了,他又认为实相是无我,就执着又有一个无我。所以我们有时候悟不到,说无我是说无有我,但是我们往往又会认为说有无我了。本来是让你无有我,一句就定乾坤了,结果你又在上面无了我以后,又生出来了一个有无我,所以怎么也在外面打转,入不了这个实相。所以这里只能解释说:实相非我非无我。既然非我非无我,那怎么说都行,阿难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假说了有一个我,随顺我们这儿这个秩序说有一个我,因为大家都有我嘛。
想必这些法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个其中的缘由,但是大家要知道,为什么叫随顺世俗呢?因为我们世俗就要入这个法。咱们这儿的现象是都有没有我呢?有吗?有我呀!你错了一个都不行,有我就有你呀,你我他,错了都不行的呀。男他都不能用女她表示的,表达人的时候必须用男他女她,用动物它都不行,你骂我呢。所以这就叫世俗,没有办法,随顺世俗,只好就此讲如是我闻。其实,当时阿难在结集的时候,讲到我闻的时候,还是有些说法,为什么呢?因为有一种说法就是,佛成道二十年后阿难才出的家,佛成佛的时候阿难才出生呀,那佛成道二十年了阿难出家,十年后才当了佛的侍者。虽然侍奉佛,那这三十年前佛讲的经典,他怎么能闻的呢?
所以这里就有几个说法:一个是在经里面讲到,叫辗转闻,就是虽然阿难后来随着佛出家做侍者以后,可是他没有听到的经典是从其他比丘那里听闻得来的,所以叫辗转闻。还有一类部分是什么呢?是佛重说的。因为当时阿难被佛选为侍者,跟着他,多闻第一嘛。被选为侍者以后,他有三个愿望,希望佛满他的愿,其中有一个愿望就是说,这三十年我没有听过的法,您老人家能不能再讲一遍。你看《无量寿经》好几个版本,那就说不是一个地方说过一次。还有一个怎么说呢?阿难也是大圣者来的,那么他已经得了一个法性觉自在三昧,法性觉自在三昧这个功德有什么呢?就是没有听过的经,他自己能够忆持,就自己自然而然就听了,就具足了听闻的这个功德了。所以这里才叫做如是我闻。大家要对阿难生起信心,阿难一定是全听过,而且全听对,当时结集经典说的也没有错,就叫信顺、师承。所以这里蕅益大师解释叫做: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随顺大家说有我,毕竟一下空不掉嘛。你看我们坐在这,坐一会就累了呀,累了我就要歇一会了,歇一会我们再回过来再听,这都离不开我,所以大家还是歇一会儿。休息一刻钟,到十点十分的时候回来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时间到,我们下半场,《净土十要》第七讲。前半场呢,讲的内容虽然文词比较少,但是这个义理还是比较深,希望大家多闻思,多去领悟。后面开始,我们要讲到这个我闻的“闻”了,先讲这个为什么讲到“我”。蕅益大师这里讲到的“闻”呢,是说耳根发耳识。什么叫做耳根发耳识呢?你看我现在一直在讲话,南无阿弥陀佛,这么一念,大家都能够听,这是从凡夫的六根的运作现象上来讲。我们还是听到声音,由于这个耳根对外在的声尘,然后会引发耳识的生起,这就是耳根发耳识,发就是引发的意思,因为我们六根有妄想嘛。我记得咱们在此前学习《楞严经》的时候,不是知道本来是一精明分成六个结了嘛,就错以为只有耳朵听声音、鼻子闻味道。其实是一个性,闻性嗅性是一个性,就是这个功能。
但是自从打了结以后,我们就只能用这个耳根来听声音了。所以这样呢,蕅益大师才解释说,耳根发耳识,虽然耳根发的耳识是一个妄想妄识,但是借这个妄想的作用,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这个法语是圆满真实不虚的,就叫亲聆圆音。亲聆圆音以后又讲到说:如空印空名闻。蕅益大师说的这些话呀,真的是让人难以理解。什么叫做如空印空呢?大家有个概念吗?说难道如空印空就是声音也没有,耳朵听的能力也没有?可是我这不在说,你们不是在听吗?明明有啊。他只是说所听的根跟所闻的声,其实都是了不可得的。咱们仔细商量一下,大家想想,苏东坡不是写过一首诗嘛,他好弹琴,给弹琴的人说,说这个琴声到底是哪里来的呢?大家想想弹琴,现在不是好弹古琴嘛,这个琴声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是从琴上面来的,为什么这个琴放在匣子里边就不响呢?琴一直在呀。如果这个声音是从弹的人指头上来的,那为什么不从指头上听,而要有琴才能听?
这大家跟着走啊,这个声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说以空印空?如果声音是释迦牟尼佛的口说出来的,那为什么口闭起来就没有声音了呢?如果这个经文是从阿难耳朵上听来的,那要是佛不说,光有他的耳朵能听吗?你说这人死了,耳朵一直在,怎么就啥也听不到呢?声音怎么来的?以空印空,就跟说闻的根听的尘,其实都是了不可得的,只是我们有一个闻的闻相,有说的说相,所以我们就以为有一个声音了。所以以空印空,界诠法师也讲过,其实这个印也没有字,这个纸上也没写,就这么咵地一印,就叫以空空印。那我们就又要想说,原来如此,那就是说等于听闻的这个功能没有,作用也没有,是不是呢?也不是的。
如果没有这个功能作用,可是这个听的声音这个功能作用确实进行在这儿了,依然发生了呀。没办法,又要讲到实相了,大家再跟着走一下啊。你说我们常有一个状态吧,比如说我们出去走路,你觉得前面有一个电线杆子,或者一棵树,或者这儿有一堵墙,然后你走着走着你看见了。哎哟,有一堵墙,我看见了这堵墙,我得绕开走。大家猜想一下,这个绕开的功能,是你主动发挥成这样呢?还是本来就具足会这样?是怎么样成的?我们都以为说,哎呀,我看见墙了,我明白了,然后我动了一个念头,我赶紧又绕开了。告诉诸位,在诸法实相中它不是死的,你在走的过程中其实是没有一个走的形态的,但是不是就没有这个走的行为,这个走依然在走,而且见了树杆子他自然会绕。就跟说我拿起一个杯子,这里面都是热水,咵地一下,我要把它扔开,为什么?因为烫我。
那我们在虚相中的时候就觉得说,我拿起杯子,它烫,把我烫着了,我主动地把它放弃了,我意识到热了,我赶紧把它扔开。不是的。是就算你没有思维,你拿起这个热的杯子,自然而然咵地就松开了,这是一切都是本具的功能。所以说,阿难闻的根去听,和佛说的声尘的讲,都是本具的。但是这个本具的功能没有一个真正的闻相和说相,上面虚妄相是没有的,自然而然就会这样,这就叫实相,大家知道吧?我们依然每天我吃喝拉撒,你柴米油盐,这都是实相,不是说实相以后就没有这些相了,但是你不要在这个上面主动地另起炉灶,还有一个我能够的相,那就是虚相。所以这里讲到以空印空,说的功能依然在进行,听的作用也在发生,但是没有一个说相和听相,就叫以空印空。好,这是我们第二个概念,讲的我闻,标师承。
第三个概念再讲一时,标机感。那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在跳着讲,就是如是,我们后面有蕅益大师解释的如是,我闻也串着蕅益大师解释的我闻,现在我们标机感也是要跳着蕅益大师解释的机感。你看,标机感这里讲到的:时无实法,就是说时间这个东西是个错觉,假的,你上当了,以为真的有一个时间。大家首先,我们再来说一下,你说这个时间是怎么出现的呢?昨天我还在讲破时间这个假相。有时候我们认为时间是显了出来的,比如说春夏秋冬,好像一旦有春夏秋冬,花开花落,那花开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是春天的时间,花落的时候我们就以为是秋天的时间。真的有时间出来让它花开花落了吗?哪有啊,错觉。
所以说时世古今都不离当下。那么,虽然时间这是一个错觉,可是问题是什么呢?这里他就讲到了,没有用某年某月某时,而用了一个“一时”,你看这说得多妙。“一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管它哪一时,反正到了这个时间点了,火候儿到了,根机熟了,要启动佛来说净土这个共同造的因缘果报,往生之法要出现,成佛之道要聚在一起,要发生这个事情的时候,就叫“一时”。每一个在座的众生,要听这个法的时间已经到了,势不可挡了,佛看到这个时候必然要说了,呼之欲出了,这两个机感相扣,非常吻合地发生了这件事情,就叫“一时”。要不然你说是哪一时呢?这个时间的错觉,你说我到底用公元呢,还是用西元呢?到底用阳历呢,还是用农历呢?用北京时间,还是用纽约时间?你搞不清楚的。
所以这里讲到的时间,时无实法,以师资道合,说听周足名一时。“师资道合”是什么?是感应道交,成熟了。什么叫做成熟了?就是众生根机成熟了,他要听这个法,就是这个劲已经出来了。就跟敲钟一样,那么众生的根机不去敲,佛这口钟不能够响,那么如果说光有敲没有响,他敲也没用啊。一定要敲,必然会响,众生来敲了,佛来讲这个法来响了,机感相应,就叫做“一时”。把这个了生脱死的大法告诉大家,所以叫做一时,标机感。时间是假的,你看我们有时候做一个梦,在梦里边,你咋活了一辈子呢?你看一部电影,这个电影讲了这个人的一生,怎么你在那才坐了一个多小时呢?到底电影里边算,还是你现实中算呀?过去有一个王子,周朝的一个王子,不是到山里边去求仙嘛,求仙求得看见人家白胡子老头在那里边待了七天,出来到世上的时候已经过了一千年了,孙子重孙子都比他大。这是何故呢?时间是假的。所以大家好好悟这些,就是我们其实每一讲、每一句都没有离开实相,都在表这个法,而且恰恰它是实相中流露出来这些现象。所以前面给大家讲到,此经以实相为体,念念不离实相。这叫一时,标机感。
佛,标教主,这尊佛标显说法之教,说法之主。现在我们有时候一听教主就有点儿异味儿,这个教主好像就是一种权力,掌控的这种力量,这种感觉,你说是不是这样?大家一听教主,什么感想啊?就他是个主宰的,得听他的。这就是我们这儿众生的习气,因为大家都有地位,有差别相,有主有次,有差别相。实际上什么叫做教主呢,就是应机施教之主,应机设教设法之主,可以说教主是用来满大家的愿,应请而说法,来服务的,来教化的,是这么一个角色。所以我们要向佛学习,佛是来服务的,来满众生的愿的。标教主。蕅益大师这里讲的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你看他老人家的解释也没有说那么多。就通常我们总是觉得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嘛。大家想,佛的圆满不也就是围绕着这个觉嘛,如果你修的够了,其实觉是一个很简单的事。
觉是一个很简单,因为它本来就是具有的呀。前面我们都讲到了,你就这一招,你认了就行,这就叫觉。但是你修不够的话,你不敢认呀。我们再回到上半场,为什么不敢认啊?你有恐高症,就在上面抖得不行,不知道圣境多么的高,我们一直在高推圣境,不知道要到哪去,不知道有多高多妙,所以当给你说最低处的时候呢,你反而有恐高症了,你害怕,就不敢认了。为什么,你就修不够,它就到不了。不是你不想认,你就认不了,认的能力出不来嘛。所以我们还是只管修六度万行,依教而行,就能够觉。那么依教奉行的话,从自觉的角度来讲,真正我们能够自觉的话,你才能够起到觉他的作用,否则因为你自己是糊涂着,你怎么觉他呢?反过来,你一直发心觉他,那么就正在自觉之道上,所以自他其实也是在一个道,就是要在觉道上,把心放在觉道上。
对自己而言,内心常要观照,就我们今天讲这个法你就用嘛,就认嘛,你一直认下去: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用此心,顺利往生。那么如果你认不下去,那就说明什么呢?就不能够,就因缘就坏了,人与人之间也不是以觉相交了,事与事之间也不是用觉来处理了,就产生不觉的效果了。你心不在觉道的话,你就没办法了,种不了菩提种了嘛,也不能提携别人,也不能让自己成熟,就带不出道气,就不在觉道,就成了是非。所以只有佛觉行圆满了,称之为人天大师名佛。一直觉行圆满了就是成佛之时。当然我们这里也格外要讲一下净土法门,要另外看待净土法门。这个净土法门,为什么这里叫做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天大师,这里才叫佛说呢?才叫佛标的教主呢?
也就是说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的大觉行圆满海中,特别施设的这么一个教门,所以称之为教主。他的这个教门就是说最妙妙在哪里?我们通常都会这样:特别用了一个貌似,大家听清楚,貌似以自觉为主的一套修学体系,因为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不是就把自己管好嘛。印光法师常说自己是一个斋饭自了僧,就只会吃饭只管自了的一个僧人,斋饭自了僧。这叫做貌似以自了为主的修学体系,而发生实际意义上最大幅度的觉他之门,这才叫做施的圣教妙教,才叫做觉行圆满。一般人设不出来这个教,为什么?因为我们连自都顾不上,还觉他?先只管自了,但是自了又有违菩提成佛之道呀,他就让你在自了的途中不知不觉地觉他,只管自了,最能觉他,是这么个法门。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你说人人都依着这个自了,是不是就是大家都是最佳的觉他效果呢,是不是?都听释迦牟尼佛,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还去觉谁呢?都觉完了,你觉谁呢?所以自觉就是觉他。二一个,快速自觉以便最佳觉他。我们现在觉他觉不了,你这个本事好不了嘛,你说有一丁点不对,马上就喷。谁能逃出来这个魔掌呢?谁能逃得出这个魔掌,这个我执的控制。所以说现在只管先自己,先自己发愿而去。但是又出来一种声音,说这就叫自了汉,那不度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待着干什么呢?大家想想,往生到极乐世界待着干什么?现在我们净土的修法是提倡你先往生,你往生不了什么都白谈。那么往生后你怎么会没有意义呢,但凡往生者到了极乐世界,你想他能够不再度化众生吗?能够不再乘愿再来吗?
不可能呀,那会儿他已经控制不住就要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不要远的比,就咱们娑婆世界的真实情景,你比如说一个穷乡僻壤,从小生在那,他有点理想,有点志向,那就发愿一定走出这个大山沟,一定要考上名校,一定要出人头地,对不对。当他的奋斗成功,理想实现了以后,有哪个人不去想衣锦还乡,为父老乡亲做点事呢,有这样的人吗?都想为父老乡亲做点事,这是自然而然,帮助他们致富,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没有人不去这么干的。那我们这里的世间法里边尚且如此,何况出世自利利他这个成佛之道。所以这才叫做觉行圆满的智慧,才能设这个如此巧妙之教。这叫教主。应机施教,应末法机,施净土教。所以这是佛,标教主。
我们再来看,舍卫等,标说经处也。这个就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地点,就好理解了。后面蕅益大师这里讲到:舍卫,此云闻物,中印度大国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这里边有一些内容我们了解一下,可能以前讲《阿弥陀经》的时候大家也都学过。舍卫是梵语,是印度话,这个标的地方就在舍卫国。这部经典的因缘成熟是在舍卫国讲的,是在祇树给孤独园讲的,这个地方,这个处所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们朝圣印度都去过。这个梵语翻译成咱们汉语,从知识了解一下。你看这里讲到叫做此云闻物,闻物不是在首都博物馆里的文物,你不要搞错了,这个是听闻的闻。闻物是什么意思呢?闻,就是说这个地方在当时知名度非常高。这个舍卫城其实是乔萨罗国的首都。为什么它当时知名度很高呢,是当时的魅力之都,就像我们现在的国际大都市一样,唐朝的长安,现在的北京上海纽约巴黎等等这些。但是当时人家印度,为什么它名气这么大?你看这里讲到中印度大国之名,因为当时佛在世的时候,印度有三十六个小国,有十六个大国,这个国家有大有小的。
那么这个舍卫国是当时的十六大国之一,很有影响力。为什么这个舍卫城又是魅力之都呢?它里边的功德很大。一个,环境优美,依照祖师爷们讲的话,这个闻物,为什么说都能够听闻到,有名呢?就是它具足了四个功德:一个就是环境优美,就叫尘德,六根六尘的尘嘛,就是外在的环境很优美;第二个财德,具足财宝,经济发达,这是从世间法来讲;第三个叫做圣德,就是三藏法在里边流通,修行的人很多,讲法的人、学法的人很多;第四个就叫解脱德,里边的很多人已经转凡成圣了,已经清净无染了,所以叫做闻物。由于它里面具足了这样的功德,各种精英,环境好,经济发达,经济核心,那么又有这个文化中心,而且又转凡成圣的,修法成圣的,那么这里当时很有名气,影响力很大,就称之为闻物。这么一个大国。可能大家会觉得说,为什么又叫舍卫城,又叫舍卫国呢?这个舍卫城在北方,因为当时印度南方呢,南方还有一个叫做乔萨罗城,他们这个叫乔萨罗国,南方还有一个叫乔萨罗国,那个乔萨罗呢就叫乔萨罗城,很小。
就跟现在的新加坡,国家也叫这个国名,首都也叫新加坡。所以那个很小,但是,为了跟那个区别开来,所以这个舍卫城呢,国也叫舍卫国,城也叫舍卫城,就直接把它命名为首都了,是这个意思。你看,祇树给孤独园。为什么这里叫做祇树呢?蕅益大师讲到的说,匿王太子名祇陀,此云战胜。就是这个波斯匿王的儿子,叫做祇陀太子。翻译成咱们汉语呢,叫做战胜。为什么叫战胜?就是他出生的时候,正好他爸打仗得胜回营,那叫怎么说,得胜还朝了。那么打了胜仗了,非常高兴,又生了一个儿子,就给他起成叫做战胜。战胜,印度话就叫祈陀。那么为什么又叫做给孤独呢?这个叫做给(jǐ),不是给(gěi),给孤独长者,是当时一个叫做须达多的一个人,是一个老人家。
他常常救济这些贫苦的人,所以把他就叫做,有个外号,美名就叫给(jǐ)孤独,就是给这些孤独的人们去救济一点。为什么叫这么个园呢,这里面有典故。这个给孤独长者,有一次看望他的老朋友,老朋友正好请佛到他们家来应供。他就觉得生起了无上的好奇心,就去见佛去了。结果见到佛以后,佛就放了个光,就把他给度了。度了以后就证到圣果了,证到圣果就开始要护法了。护法呢,就回老家去找地方了,找这儿也不满意,那儿也不满意。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祇陀太子的庄园,看上了。去跟这个太子去买,太子不卖。不卖,为难他,说:你把黄金铺满这个地,我卖给你。给孤独长者呢,就动了真格的了,就真的把地窖里面的黄金拿出来,把它铺满了。
一铺满了,好,一句戏言成真了,必须要卖了。看在他心诚的份上,说:我的土地里边的树,种这些树的地方就不卖了,就不算钱了,算我的一份,咱们俩一块供养佛陀。由于祇陀太子种树的地方没有算钱,然后又卖给了给孤独长者,两个人合伙做了这么一个大功德,把它供养给佛讲法,常住。所以这个园林就叫祇树给孤独园。我说得这么快,你们听懂了吗?那是因为听多了,可能听多了,就这么个意思。所以这里讲到的:匿王大臣名须达多,此云给孤独。给孤独长者布金买太子园,供佛及僧。祇陀感叹。施余未布少地。故并名祇树给孤独园也。就是这么个园了。有的一块儿去过印度的就知道,现在去了还能到这个祇桓精舍,也就是祇树给孤独园。
但是呢,曾经有讲堂,有房间,好几千房间呢,当时。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六年后建成的。我们如果常读诵经典,哪能少得了这个熟悉的字眼呢?现在的这个时节因缘比较快捷、便利。一个飞机坐到印度,坐会儿车呢,就到了祇树给孤独园。但是现在去的时候,毕竟是还会觉得正法、像法已经流逝过去了,有点伤感。因为毕竟就成了一个遗迹了。佛陀也不在,这些大阿罗汉们也不在,文殊菩萨也看不见了,弥勒菩萨也再来,也看不见了。就跟唐太宗当时去到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经典的那个逍遥园里边,不是还说: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我们现在去也是只能看见点儿树,看见点儿砖头,那口井还在。当然,导游为了让你更加生起猛烈的宗教情怀,说这口井,当时谁,迦叶也打过水,还捧给释加牟尼佛喝。然后大家都非常激动,在那儿哭一鼻子。这些还是在实相中,还是没离开实相。这就是标这个说经处。这一段就给大家讲完了。
下面又是一段小字,我们来看。讲这些小字之前,我们要总结一下。因为必然有法嘛,我们今天要表一下法。把上一段做一个回向性的理解。怎么理解呢?大家要往净土教法上来会,就是表一下这个净土法门的殊胜,殊胜义。怎么表呢?为什么这里叫舍卫国?把舍卫国动用出来表国家殊胜,当时的大国呀,就表这个净土法门也是当时的核心法,广大,最殊胜。就像这个大国,大国它有一个什么能力呀?有包容力。一切的精英也能来,一切的流浪汉,一切的乞讨者也能来,都能够包得住。你看现在我们的大都市是不是这样子的,是不是,有没有这个功能。上海就是这样的,你有钱的你可以住,你拼命地只管有钱。你没钱的也在那儿开个小店,卖个路边摊也能过,这就叫包容力。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就是这样子的,所以叫舍卫国。有的那些城市就不一样了,有些新兴的移民城市必须搞旅游,或者是搞其它什么的,那你如果没有钱的,可能你就那儿住不住。非常奢华,住一晚上就多少钱,每天的消费都非常高,有这样的地方。它包不了呀,就只接上上根器。这是国的殊胜。那么用这个舍卫城呢,就是这个城的殊胜了。为什么能以这个城就代表了这个国呢,就说明净土法是总持法,极乐世界就是整个法界净土的国都,就以一个土,就代表所有的土。以一尊佛就代表见到所有的佛。所以叫舍卫城,城的殊胜。祇树,这不是祇树给孤独园嘛。祇树表树的殊胜。树的殊胜是什么意思呢?树是直的吧,有弯的树吗?我们不说弯的树,只说极乐世界的树。
直的树,七重行树。这个树直呢,就代表:只要往生者,只要往生了,就一生补处,不必再绕远,再艰辛,再绕弯了,一生成佛,就是这么个法。而且这个树来讲,树的根就表这个法门,一切的法门都是从这个根出的,从净土出的。树上面的树梢,树的荫,树荫就表所有的荫都是从这个根出的。所有的枝,还回绕这个根上面来。一切法门还归此法界,这不是我们常说嘛。这就是用这个树殊胜来表这个净土的殊胜法。园,你看这里表园的殊胜。这个给孤独园的园殊胜是什么呢:就等于我们一旦成功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入到弥陀净土,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就安稳了,一入这个园,就表示你已经入清凉地了,一入净土就超凡入圣了。
就是表这个园的殊胜,表净土法界殊胜。那为什么这里还动用了个太子呢,祇陀太子,表他的种姓殊胜。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往生净土就等于说太子堕地嘛,成为佛的法子了。一往生呢,就一定到一生补处,法王子位。就等于说,一入这个园林,这是谁的园林呀?祇陀太子的。你看为什么他不说一个大富长者,不说一个国王,就说了个太子呢,这里面他暗表法嘛,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其实就等同于法王子嘛。那么这个须达多长者,就是这个给孤独长者表伴侣殊胜。一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呀,就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想想,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一生补处,都是阿鞞跋致呀。为什么你一入住就是法王子了,因为你是买来的,你都不是自己修的这个园林,就表示他力本愿,你往生到那儿就行了,住进去就行了。种种表法,都是法门特色,缘起殊胜。所以大家,我们做一个回向性的理解。因为讲了半天故事,又知道了这么多知识,你要知道他为什么这里表这个法。这个我们了解一下。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再往下看。这一段开始,前面的叫做序,序里面还有分别的,刚才讲的这些叫做通序,就是介绍法会的时间、地点。通序里边分了两个部分。刚才讲的这一部分第一个呢,就只介绍这个法会时处。后面讲的,我们就开始引大众同闻,就是一起来听。那么听闻的这些人,听闻这些在场者有些谁呢?大家来了解,来看:引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这是要说,参加法会的这三类人。这里面有次序的,为什么?因为听法者都是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可是他得怎么坐呀,这个场地得有秩序呀,有讲究的呀。那好,我们有的一些不明就里的,听了一下又觉得不平等了,哎呀,佛法中还有先后,还要讲究个座次,又不是开会说你官有多大坐在前面。这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平等是从差别来显现的。
不是平等了就完全没有这个人世间的秩序了,那就乱掉了。而且很可能越讲秩序,才越能够负责任地把这个佛法长久住世、坚固住世之道,给维护起来。所以你看这里,虽然有声闻、菩萨、天人,这都是些什么?声闻的话就是,听佛讲话,听佛的声音而悟道,就叫声闻嘛。声闻,我们有时候把他叫做小乘,就罗汉修的法就是声闻。那么他是认为说一定要了生死,一定要得涅槃。但是这个见解非常的坚固,到了这个以后,就再不去前进了,再不去成佛道了,所以有时候把他贬为小乘。那么这个小乘如果一旦发心,你看这里,听了净土教法以后回心向大,就叫做大乘声闻,就离开这个中间的这个停靠地,进一步地往最终的佛果境界去走。这就是回心向大,有两种。
所以这里讲到的初声闻众是这样的。那么,二菩萨众就是,菩萨我们都知道,就是觉有情嘛。从自己来讲,虽然觉悟了,可是他还有这个情念还没有尽,还没有成佛,叫觉有情。从他而言呢,觉悟有情,让所有的有情,都能够觉悟嘛。这是我们了解一下,解释都知道的,觉有情。第三天人众。这个天,就是指的两部分,一个是天道的众生,二一个是人道的,乃至包括天龙八部这些等等,反正总归就是一个七众弟子。所以这里叫做大众,就是这三众。当然,虽然说大众,得的利益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说都是来听法的,得的利益、所造的这个缘起也不一样呢?有一些大众啊,叫做发起众。你们以后仔细观察,我们也参加法会,或者一块儿共修都知道,什么叫做发起众呢?顾名思义,发起就是能什么呀,他好折腾、能张罗。
他就弄这个事情,给整出个事出来,这个事情整好了,整得什么了,要讲《弥陀经》了。所以我们有时候看见,发起这个讲解宣化,但是他未必自己能好好听,他自己不听。有没有这样的人?他自己不爱听,也不想修,这就叫做发起众。当然发起众也有自己也要听,有的听,有的不听。那么,真正的闻法,得到利益的这部分啊,就是说讨了便宜的叫做当机众。就是他在场听了以后受用了,从此以后就修了,修了就成了,这就叫当机众,听闻这个法义后得了利益。那么还有一些叫做影响众。什么叫影响众,你们知道吗?咱们这堆人里边肯定也有影响众。影响众就是说,他早就成就了,已经往生了。往生了以后又跟个特务似的偷偷地回来了。
这罪过啊,其实每一尊菩萨,其实都是这样的。他不能说自己的真实身份嘛。那么偷偷地回来了,带领大家在这儿说,哎呀好!这个法好,你看我们要修,怎么怎么样,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呢,示现成说,你们修吧,这个法不好,骗子。结果大家都修成了,说他谤法。他就是越谤让你越真。也有这样。这就叫做影响众。就给你造势,造得把大家都连这个稀里糊涂,说连哄带骗好像也不太恭敬。但是管他呢,去了极乐世界就成了,这就叫做影响众。当然最次的一种就叫结缘众。懵懵懂懂也不知道讲了些什么,反正听了好像说了几个佛法,听了几个佛法概念名词。好歹也听了佛字,种了种子了,这就是结缘众。每个法会里边都不出这一些。有的是发起的,他在那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完了他就不管了。你们见过这号人吧。张罗完了,出了问题他不管了。还有一些当机众,还有影响众,还有结缘众。这就叫大众,什么都有。但是这些大众呢,你看排名是有差别相的,我们来看后面的。有什么差别相呢?
第一个,声闻居首者,就是出家人,这个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啊,这今天终于讲到这个《阿弥陀要解》了,才看到这个出处了。我以前在其他地方也老给大家讲。为什么把出家人排在第一,声闻居首呢?三个原因:一个出世相故,二一个常随从故,第三个佛法赖僧传故。这三点你具备不了呀,所以必须让他们排名第一,你不要心里有异议。说哎呀,好像菩萨更高呢。菩萨更高没办法,为什么?因为你不是出世相呀。如果说我们从修证的功德而言,菩萨是佛的真子,因为他是法王子啊,是佛的真子,心心相印。但是大家知道,罗汉是佛的什么子呢?就是出家人是佛的什么子呢?这不是菩萨是真子嘛,罗汉是佛的内子。内外的内,内子,就是也有人说是亲子。
为什么?因为他金刀剃下娘生发,他是从这儿出生的,这就是出世相嘛。他显的是出世相:辞亲割爱,出家修道。这是阿罗汉成佛的常法呀。就是不管你在成佛的路上,你曾经可能什么角色都担当过,但是在解脱道中,一定是出家相,行作沙门,这个是必须的。所以,第一个为什么把他排在首呢?出世相故,他表的是出世解脱法。你们读过《地藏十轮经》吗?《地藏十轮经》怎么说的?说末法时期,就有一个傻瓜,或者疯子发疯了,发疯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把头剃光,穿了个出家人的衣服,就在那人堆里面,呼呼地跑了一圈,还是个疯子呀。然后就说他的功德大得就不可思议,佛说。为什么呢?说因为他传出去的是佛法、三宝的形状和信息,他代表出家相,表的是解脱法。就在末法时期,没出家人的时候,就这么一下,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叫出世相。第二个原因是常随众,其实常随众,这里就有一点我们前面讲到的,既是当机众又是影响众,为什么说常随呢?你想想大家国土里面走的时候,大家会发现说,哟!这人怎么这么厉害呢?怎么这么多人乌央乌央地都跟着他呀?你们有没有上过这个当啊?有没有?
现在我们不是追求个名吗?谁有名,就开始,哎呀!他有名,有多少这个,讲了多少经,有多少弟子,等等。就跟着就去了嘛!没有名的,默默无闻的,心里明的,你们能看得出来吗?又看不出来。所以这个影响众还是必要的,大家一看说:哎呀,怎么这么多人跟着他?那他就对这个佛就另眼相看。所以说常随众,从佛成道以后度这个五比丘开始,他们非常感念佛的深恩,对他们剃度的恩德,所以常随着,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一共一千二百个先得道的,一直到佛涅槃都一直跟着,一直跟着。这就是表佛的功德,常随故。第三个,佛法赖僧而传。这是佛法的核心的活动力,就是三宝。你必须三宝,特别是现在的二宝,佛和法这两宝,必须有僧宝来弘扬、传扬,要不怎么传呢?没有传了呀!形相就表的法。第二个,他能够住持法道。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私家嘛!没有自己的小家嘛!所以就说你哪怕你这个性格自私点,你都没办法再着落,再兑现你的那个自私心了。自私心怎么出来的?有自私的人,才有自私的心。你有私家的人,才有自私的心,你得先顾他们。所以说住持法道领众修行,领众修行,因为他没有家人,所有就全是家人,皆是家人,都是这个佛家之人。这是佛法赖僧而传。所以我们说:圆领方袍僧相现,如来座下又添孙。就是表的这个出世间的幢啊!就跟法幢一样,由这身衣服来树立的。这是第一个。
我们再来看第二段,讲到菩萨为什么会排在中间呢?菩萨居中者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相不定故。你看,因为菩萨他有在家出家的相,他什么相都显现。你看在大菩萨里面,只有地藏菩萨才现的出家相,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那都是现的在家相。而且菩萨是什么?他有的是在这个此土来受生的,投生到我们这个国土来应现的,还有一些是他方国土来示现的,男女老幼,天上人间,天龙八部里边都有菩萨,发菩提心的就可以称菩萨。但是从法上来讲呢,他的证量、德行、愿行是菩萨,可是从相上来讲,他不是齐刷刷的出家相,他不能表这个住世的庄严的威仪功德。所以他只能是居中,就是相不定故。第二个,不常随故。
为什么呢?因为菩萨他是按照因缘,哪里有因缘他就在哪里流动来利益众生,他是不定的。万一有的大菩萨,他不是跟着佛才功德大,他得自己到哪哪哪儿,他有缘的众生在那一方,他就去大做佛事,所以他不常随佛。另外如果从这个法的意义上来讲啊,确实如此,他可以出去,为什么?我们拜师学艺,世间法里面不是为人徒弟嘛。学徒的话你还得出师吧,你们这儿讲不讲出师啊?就是学成就了,差不多了,你自己可以独挡一面了,那就出去了。菩萨就是说,至少有的已经行不退了,可以独自担当了,那就可以出去度化众生了。但是这个声闻弟子呢,他还没有入到大乘法中,有可能还要退,他不能够离佛,所以他一直是常随的。
那么菩萨呢,他不常随,是有这两个原因的。第三个是表中道义,这个就比较高妙了。这你看蕅益大师说法,他真的是确实圆融到位。虽然说,居中好像是排在第二,但是他把居中的这个中的功德,给他用法来显现一下,就是反而赞叹菩萨修的是什么?他已经见中道佛性了。凡夫还执着有,前面的罗汉还住在空,住在空解脱中,只有菩萨不偏有不偏空。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反而是修的中道实相的最高之行,佛行。所以从这点来讲,他生在世间,生在世间怎么样?他不执着出家相,不执着出世间相,所以他不一定现出家相。但是他又以出世的心来做世间的事,自行化他,所以他修的是中道法。这是菩萨的特色,大家得要了解一下。其实菩萨特别是登地菩萨,跟一般修行者的差别在哪里呢?就是见到中道实相。今天给大家讲了一堆实相,实相上面你不能起见,起空见、起有见都非实相,所以你看讲菩萨法还没有离开实相。他修的是什么?表中道法义,行中道之法。你看蕅益大师解这个与会大众的次序,他解得非常妙。这也是无上的智慧才能流露出来的。
后面大家来看,天人列后者,是怎么样呢?世间相故,有三个原因,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一个是什么呢?他是与声闻相相反的,它代表了世俗的在家弟子,所以把他列在第三。那么虽然在家弟子,这里边有凡也有圣,有的是大权菩萨示现的,你看大家进了居士林,第一眼看到的是谁?对,维摩诘大师他就是在家相,但是他是古佛示现的。包括天龙八部里面也有很多大菩萨啊。韦陀菩萨的样子现的是什么样子?在《普门品》里面讲到了,《楞严经》里面也讲到了,他现的是天大将军的身啊,你看韦陀菩萨,就是韦陀天将,但是他实际上是菩萨化身,现这个相而已。所以他各种相都在现,天龙八部里面各种都有可能是菩萨,他的凡圣品杂就是有凡有圣,你搞不清楚就把他安排在外围。
好,那我们安排在外围了,如果说不满意了,又觉得说排名第三,其实是倒数第一,很没有地位怎么的。不是这样的,蕅益大师已经给摊派了职责了,为什么在外边呢?因为他起的是外护职责,外护呀。你说出家人他不能够直接从事生产事业,社会分工里面他就是来教化的呀!所以你的这些生活所需呀,道场这些等等他不能够去商务经营,他平日的养护只能靠什么呀?弘法啊,平台啊,场地啊,秩序啊,他需要外护呀,这就是我们在家弟子四事供养外护功德。现在称护法护法,护什么?就护这个啊。当然现在还算好,我们的这个护法机制还在,虽然有时候护着护着也就越护越歪。不护法了,护短了,护名利了,不护法了。
现在有时候护着护着,最后只有法不需要护,最不要紧了。所以我们有时候现在称为护法护法,你看他护什么,是护地盘呢?还是护人身安全呢?还是为护法服务的呢?搞不清楚,大家也不知道。但是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外护,就是护持闻思修佛法的。不是为了这个目标,不是为了达到这个程度都不算护法。更有甚者可能叫做害法、败法,不叫护法。所以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么这三类各司其职,作为佛法住持的大事的缘起的力量。这三类,从法会大众开始做一个具体的,从名位也罢,德行也罢,种种这些分别介绍,就到这里。
那好,我们今天呢也就讲到这吧!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下面开始的经文,那么蕅益大师也有《要解》里面讲到的,大比丘是什么意思?千二百五十人是怎么来的?这个欲知就要等到下回分解了。
但是今天呢,等一下啊!如果你拿着是这个流通的本子,请大家翻到一百六十页,好像一共是二百八十页,你翻到一百六十页,自己请的法本在二百一十七,《西斋净土诗》。以后我们每一讲要最后贯讲一首《西斋净土诗》。因为这个《西斋净土诗》呢,我们说了讲《净土十要》,其中的一要就是《西斋净土诗》,其中的一要就是《西斋净土诗》,但是如果把《西斋净土诗》,就这么一首一首地讲,可能大家会听得疲厌,或者也觉得没有起伏,我们索性就是配讲,以后每讲一次最后总结的时候,大家做一个体悟,就是来贯解一首《西斋净土诗》。
看到这句话了没有?我佛真身不可量,大人陪从有辉光。今天我们把这一首给贯解一下,以后我们每一讲贯解一首,这样的话,我们就配着讲,把《西斋净土诗》也这样贯学一遍。这是什么意思呢?赞叹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导师是谁?阿弥陀佛。所以你看这里第一句,我佛真身不可量,就是我们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的真实的报身是不可测量的,非常庄严。在这个《观无量寿经》里面,形容的话那就是太庄严了,以我们凡夫心根本想不过来。那么身边的菩萨是怎么样的呢?大人陪从有辉光。就是身边的清净海众,这些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们陪从,陪伴跟从,他们都有光辉,光明遍照,跟佛一样。叫做大人陪从有辉光。这是赞叹佛的正报庄严和大众的正报庄严。
第二句是什么?食时并是天肴膳,行处无非圣道场。你看多殊胜多美啊!吃饭的时候,所用的都跟天人的肴膳一样,美味佳肴,那么步行之处无非都是圣人所在的道场。所以大家想,你说到了极乐世界,三个一伙,五个一排,然后出去,这儿又聚了一堆,那儿又聚了一堆,在干啥呢?咱们这儿是这样:你待会儿你等我们说:好,大家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我出去以后,大家就出去了,呼呼呼,三个五个在一起,干什么呀?诶呦!憋了半天不行了,赶紧说点儿是非,赶紧说点儿事儿,都在说是非,都在拉家常。或者说,今天讲得怎么样,好不好?听得怎么样,妙不妙?反正就是这些。那人家在干什么?无非是诸圣人的道场,行处无非圣道场。都在用功办道啊!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实相中住着,你来一个眼神,他使个眼色,都说咱们这会去哪个国土里面,有谁谁谁,赶紧去度他一把,一念间就来了。行处无非圣道场。
庭下碧流微吐韵,殿前瑶草细吹香。你看这个梵琦祖师他多会描绘。你看,说这个庭院下清澈的八功德水呀,到处都在流水,那八功德水盈满,然后这个水呢,也不会有什么感觉,只是微微地感觉到,它在吐露着法音之韵,都在说法,八功德水都在说法,让你听了以后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佛殿前,一说佛殿前,你们要想什么呀?我们这儿不是也是佛殿吗?后面竖着三尊佛,可是不会动。如果在极乐世界,所有这个佛殿里面的佛都是阿弥陀佛。每一个殿堂里面,每一个法堂里面阿弥陀佛都在,活灵活现地现前说法,或者灌顶,或者放光,或者微微一笑,乃至像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的法,在极乐世界随时随地都在开,不是说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中就开这么一次。这是人家那的佛殿。美好的、洁白的、光明的这些草啊花啊,一直吹着这个芳香,细细地吹过来。闻了以后,不是说:哎呀,这花好香啊!马上又悟到实相了:啊!原来这个花的味道是这么来的,我的鼻子是这么运作的,其实都在实相里面本具的功德,马上就明白了。就这样。
十方一等庄严刹,终说西方出异方。这是什么意思呢?说正因为前面的种种殊胜,正报依报庄严,所以尽管十方世界同等的庄严,清净的佛刹,但是诸佛终归还是偏要赞叹西方极乐世界超出他方国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请大家相信: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8]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7 20:38:37  更:2021-08-17 20:41:2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