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灾害与人类生存 -> 灾害给人类社会的启示 -> 正文阅读

[其它杂谈]灾害与人类生存  灾害给人类社会的启示 [第13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灾害与人类生存: 灾害给人类社会的启示


  20世纪是科学昌盛的世纪,也是灾害频频的世纪。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从四面八方袭来,再加上环境污染的迅速扩展,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面对多灾多难的世纪,人类不能再等闲视之,已到了必须认真反思、开展防灾减灾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客观必然性。正像地球的绕轴自转运动和绕日公转运动一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是客观必然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至于人为灾害的发生,除了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外,它还具有本可避免、却因为人们行为的不慎不当引起的主观因素。本世纪以来,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让人们不得不正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和力量防微杜渐、趋利避害,显得是那么地迫切和必要。灾害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悲剧,认识不到灾害的隐伏性、突发性是人类的大悲剧;如果认识到了灾害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防灾、减灾,则是人类更大的悲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富有哲理的谚语用来指导防灾十分有意义,而对灾害接踵而至的今天,“亡羊补牢”同样显出其实际价值。

  “天灾八九是人祸”

  “沙漠闹水灾”,这句话你一定以为是无稽之谈,可是确实曾发生过。

  1979年盛夏,在世界瑰宝莫高窟所在地——甘肃敦煌县,这个被沙漠包围的常年干旱的县城竟然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水灾:全城毁屋4000多间,全县10万人口中受灾人口竟达7000人,以致沙漠中的水灾这一千古奇闻被人们广为传播。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1979年盛夏天气特别炎热,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融雪量特别大,正如古诗中写的那样:“真阳消尽阴山雪,顷刻飞来百道泉。”高山冰雪融化把敦煌的党河水库盛得满满的,达到了历年最大库容量。

  同时,印度洋潮湿的气流随着活跃的西南季风穿越青藏高原向祁连山吹来,致使连年干旱的敦煌一反往常,细雨绵绵,年降雨量达1055毫米,4倍于常年。降水集中,加上冰雪消融,给敦煌带来过量的径流,使长期处于干旱缺水环境中的敦煌人乐不可支。他们置党河水库行将漫溢的危险于不顾,迟迟不愿下决心打开水闸泄水防洪,因为水对敦煌人来说实在是太可贵了,爱水如命的观念使他们忘却了水太多了也会带来灾难。最后,水库终于决堤,洪水像猛兽一样呼啸而下,使敦煌县沦为一片泽国。这场沙漠中的水灾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而诱发的。类似的情况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戈壁荒漠中也曾发生过,结果造成了“水漫火焰山”的特异灾害现象。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大敌,也是世界上破坏性、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气候过分干燥,林下腐殖质层堆积过厚,以及雷电均可引起森林火灾。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森林火灾则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及防林规划的不严密而造成的。1987年5月6日~6月2日,我国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的一场特大森林火灾,其火势之猛、燃烧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造成损失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为我国森林火灾史上所罕见。这场大火的起因,就是因为林区工人吸烟引火及机器操作不慎而多处起火,加之救火措施不及时和组织抢险不得力,致使大火蔓延。

  通观今日国内外发生的天灾,其中不少都是由于人的活动失误或人与自然不协调而引起的。在人类的智慧圈和技术圈不断外延、人类获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人已经成为灾害发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自然灾害是天、地、人三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其中人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故有“天灾八九是人祸”之说。以江水泛滥导致洪灾为例,有的学者就认为这是人类以江堤约束河流,迫使其在狭窄的河道上流动,最后冲决堤坝的必然结果。干旱则是由于过度砍伐森林、滥垦草原,使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而造成的。如埃塞俄比亚的干旱古已有之,饥荒一直威胁着这个国家的人民。然而,随着人口的激增,吃饭这一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驱使着人们开荒种地、毁林放牧,从而导致森林覆盖率从1935年的30%下降到如今的3%。故此,每年有20亿立方米的土壤被冲出这块高原,消失在低地的河流和小溪中,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失去植被保护的地面把阳光直接反射到大气中去,大气层的温度因此升高。

  这样一来又随之抑制了云雨的形成,最终又进一步加剧了西起塞内加尔、东至埃塞俄比亚这块贫瘠的萨赫勒地带的干旱、沙漠化和饥荒。

  众所周知的“厄尔尼诺”是近年来人们闻之色变的又一天灾。1995年,墨西哥又深受其害,自年初至5月,几乎滴雨未下,酿成了墨西哥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据墨农水部统计,全国有近260万公顷土地未能按时播种,牛、羊等大牲畜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2.4亿美元。另外,炎热和缺雨致使森林火灾频频发生。1995年头5个月森林火灾已逾1323次,烧毁森林13.2万公顷。气象学家们认为,造成这次灾害的罪魁祸首是“厄尔尼诺”现象。

  在60年代,世界气象学家曾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只是区域性问题,它主要影响南美和澳大利亚沿海地区。然而80年代以来,通过气象卫星的勘测和实际观察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已在世界多处地方出现,并严重影响了世界正常气候的循环。据墨西哥40年代以后40年的气象分析,发现“厄尔尼诺”周期一般为7年,每次滞留约2~3年。然而,自80年代末以来,这一周期开始发生变化。1986~1987年发生后,1989年再次发生。事隔两年,1991年又开始发难墨西哥,且已持续了4年。它是否预示着“厄尔尼诺”周期缩短,滞留时间增长呢?尽管对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机制尚在探索中,但从其变化的迹象表明,它决不是天灾。

  温室效应引起了气温变化,全球气温上升了约0.5~0.6℃,引起了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0~20厘米。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对沿海地区将带来严重危害。

  主要有海岸侵蚀加强、灾害性风暴潮频率增大、沿海低地将沦为泽国或沼泽、海洋资源遭受损失、河口地区盐水入侵等。

  人类活动已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将波及许多方面,气候的反复无常打破了原有的气象规律,增加了各地的灾害。如今发生的各种各样灾害,都可以从人为方面去查找原因。

  防微杜渐趋利避害

  人类在同灾害的抗争中不断发展,到了今天,人类对灾害的成因、规律和后果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防微杜渐、趋利避害成为可能。

  人们已认识到日益增多的洪涝灾害是由于水土流失的原因,而水土流失则起因于过度开荒。历史上人类早就创造了一些控制土壤流失的方法,如修建梯田、实行轮作制和休闲制等。如今,美国农业又实行了一种新式的免耕法。这种免耕法不用犁翻耕土地,让作物残余留在地面,种子就直接条播在土地里,以后也不用中耕机,而用除莠剂去杀死野草。除莠剂的大量推广,实行少耕和免耕,这样可以保持土壤。因为作物残余部分留在田间,减弱了雨水冲刷,表面径流也大为减少。美国采用免耕法的土地,1983年上升到0.51亿公顷,约占全部作物面积的1/3。人类滥垦滥牧的动机在于获得食物,若能控制人口增长,特别是在那些自然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就可以减轻对土地的压力。土地的沙漠化同样源之于此。除了控制人口外,合理放牧、退农还牧以及人工恢复植被等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北部的榆林地区,经过长期的植树造林和植草治沙,气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风速降低了49%,现在该区已是“风沙退、农牧兴”,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人。”据估计,如果不控制沙漠的蔓延,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1/3的土地荒废,无数的人将面临饿死的危机。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比较起来,环境污染也许对未来的人类更具有威胁性。工业革命带来的“潘多拉盒子”的打开,造成地球上江河湖海臭气熏天,蔚蓝天空烟雾弥漫、酸雨普降、臭氧空洞..据预测,从现在起,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到205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继续增多,将使地表气温升高1.5~5.5℃,海平面将升高0.2~1.56米;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继续扩大,北极上空也将重蹈覆辙;酸雨将成为上天的心酸泪水倾盆而下..一个个灭顶之灾在预警!谁又能说这是“杞人忧天”呢?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显然,人类只有在这种状况还未达到严重程度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才是现实的明智之举。据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100年前全世界每年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仅9600万吨,而目前已达50亿吨,21世纪将达到80亿吨。为此要求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首先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1%~3%;其次,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将世界今后20年间照明、交通、电器和工业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一倍,这样可使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减少30亿吨;第三,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要从依靠矿物燃料过渡到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与核能等新能源,把阳光、风、地热和土地带回到人类生存的手段中去,同时扭转毁坏热带森林的趋势,大大提高森林的覆盖率;第四,特别应该减少氯氟烃的生产,它不仅是臭氧损耗的罪魁祸首,而且是温室效应的帮凶。1987年由许多国家政府共同制订的蒙特利尔协定仅要求到1999年将氯氟烃产量减少50%,但3年后就改为到2000年完全取消其生产。1992年2月上旬,美国宇航局和几所大学的科学家宣布,在北半球某些地区包括美国最北部、加拿大、欧洲和俄罗斯上空的臭氧层在1992年冬到1993年春要减少40%,原先的氯氟烃减产计划被大大提前。德国和美国的环境部门先是分别要求在1995年和1996年前停止氯氟烃生产,不久又把这个时间表分别提前到1993年和1995年。

  现在北欧有的国家已在告诫居民外出时尽可能戴帽子和墨镜了。

  对于各种灾害,人们已开始从认识到防治,希望在前头。

  灾害常给人类无穷的灾难,然而,灾害是不是一无是处呢?也不尽然,问题是人类如何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冰岛是北极圈之内的一个火山之国,全国诸多岛屿中至今还有火山在喷火。然而,冰岛人民也没有离岛而去,他们充分利用火山带来的地热,使得地处北极的岛国人民不仅得以生存,而且在暖房里照样生产热带水果与花卉。有趣的是,日本和冰岛这些岛国,可因为海域中的火山喷发,给他们带来一个个拔海而出的新岛,扩大了他们的领土。

  沙漠历来被看作是生命的禁区,黄尘滚滚,飞沙走石,满目凄凉,一片死寂,还常常起风带沙,肆虐人类的田野和村落。这样的不毛之地难道于人有利吗?沙漠其实并非生命绝迹之处,片片绿洲点缀其中。由于气候干旱,日照丰沛,只要有水,对农作物和瓜果生长极为有利。世界上最甜最好的瓜大多产在沙漠。美国加利福尼亚沙漠和以色列内格夫产的甜瓜是世界上最甜的。沙漠又是蕴藏着丰富矿产的宝地。世界上主要油井几乎都在沙漠之中。

  中东的石油闻名于世,撒哈拉也有不少油田,我国的塔克拉玛干也是一个油田。沙漠是培育藻类的理想之地。在人口剧增的今天,粮食紧缺,耕地匮乏的态势愈趋严峻,藻类已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粮食来研究开发。日本科学家在科威特沙漠成功地作了实验,仅用了两个普通游泳池大小的培育池,在半年中竟生产了37吨蓝藻,并用这些蓝藻提炼液制成调味剂,生产富有营养的饮料、面包和饼干,将残渣以一定的比例掺入饲料,喂养瘦肉型猪和产蛋鸡,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日本科学家作了一个估算:从目前沙漠中对蓝藻的培育来看,按世界人口50亿计,需要占用2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而全球沙漠面积为3140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在人满为患的今天,正确认识沙漠,利用开发沙漠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钱学森同志早就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重要性。20年来,我国在固沙造林、改造沙漠的沙产业上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这一产业将在21世纪有更大的进展。

  其他的灾害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如对垃圾的利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垃圾已成了一大灾害隐患。200多年前,法国著名学者傅立叶说过一句名言:“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利用垃圾,已成为我国江西省丰城市的支柱产业。从废塑料、油渣、玻璃、废纸到毛发杂骨等,按类分拣,建立了110个废物加工厂。这110个工厂占全城企业总数的1/6,每年产值1亿多元,利税达1000万元。安徽省更是利用粉煤灰生产出优质铝氧和高标号的水泥来。而在沈阳市用肉类加工厂的猪血、肉渣生产出了高蛋白的饲料,这种饲料可与进口鱼粉媲美。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灾害,在它给人类酿成灾祸的同时,我们有没有从中获利的可能性,能不能趋利避害呢?

  树立灾害意识增加减灾观念

  灾害,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无法完全避免。这是由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演化发展的规律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灾害就在我们身旁,它具有突发性和隐伏性。有些灾害如火山喷发、山崩地陷、海难车祸等往往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难于监测,爆发期短促,危害大。

  有些灾害则相反,如海平面上升、水土流失可以预测,可以预警,是完全能够防治的。了解灾害的这两个主要特点,我们有的放矢进行预防,才是根本所在。

  不管是突发性的灾害,还是隐伏性的灾害,像世间万事万物一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我国古代人民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我国云南地震灾区就流传着这样一则谚语:“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如果能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就可以在地震之前作好预防。唐山地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因为狗在震前狂吠,主人怀疑是地震,心里就作些准备,这对震发时人的反应极有用处。忽视与大意是防灾的大敌。如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发生强烈地震,这里人口稠密,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公元777年,这里曾发生过大地震,亦遭到震害,但千余年来一直未震,遂以为地震危险已经解除,在全国地震区域划分图上被列为低烈度区。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其发生的自然条件两年前就已开始酝酿。1985年和1986年,大兴安岭北部连续少雨,降水量只是历年平均值的一半,加上这一带近两年气候变暖,使该地区形成一个干燥中心。由于采伐后的枝丫堆积林下,在地面上形成大量干枯可燃物。1987年5月6日,贝加尔湖暖脊与新地岛冷空气交相影响该地区,形成了林区规定居民不许生火做饭的5~6级大风。个别的主管不懂科学,又忽视气象部门的警告,就酿成了小火成大灾的后果。

  到了现代,先进的仪器技术设备为进行灾害预测提供了良好条件。综合经验观察与科学测试,能更好地进行灾害预测。如我国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大大减轻了震灾危害。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区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由于地震部门的及时且较准确的预报,所以尽管震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仅造成1328人死亡和8亿元的经济损失。据有关方面估算,若震前没有预报,则这次死亡人数至少超过10万,经济损失将达几十亿元。其成功预报的原因就在于注意一些宏观异常现象:井水变浑、变味,冬眠之蛇出洞冻死、家畜家禽出现习性反常等。并且地震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进行过大量野外调查和理论研究。

  许多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业失误和灾害意识不强而造成的。如1988年的苏联亚美尼亚地震死亡2.5万人,经济损失100亿卢布,就和该地区没有采取抗灾措施很有关系。那里的建筑物大多为预制板构件,板与板之间连接不结实,一震就断开,再者钢筋混凝土钢筋不足,而且柱中的水泥少、沙土多,因此遭到地震,柱子先震断了。1986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与美国合作的联合碳化物公司所属的农药厂,生产杀虫剂使用的甲基异氰酸盐毒气外泄,蔓延到整个城市上空,损害了人体的神经系统。

  成千上万的受害者躺在地上抽搐、翻滚、战栗,5~10万人中毒,1万多人丧生,造成了举世震惊的大灾难。据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声称,此次灾难是有人错将约1100升的水倒进盛有甲基异氰酸盐的贮藏罐而酿成的。再向深层原因探究,就发现平时灾害意识淡薄,没有足够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训练,是导致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在灾害面前,就尽快行动,努力救灾,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1989年9月,20世纪最强劲的飓风“雨果”以每小时240多公里的速度袭击加勒比海东部,意外的是只造成14人死亡,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防灾备灾时采用了“一种把减少灾害与持续的发展活动联系起来的多样性方法”,并在救灾中改进了部门和地方的系统协调性,提高了反应能力。

  在灾害危机的爆发阶段,抢救时间往往决定着物质损失的大小尤其是人员伤亡的多少。据某部队在唐山大地震中的抢救情况看,地震发生后半小时扒出的人员救活率95%,第一天扒出的为81%,第二天降为53%,第三天又降为36.7%,第四、第五天分别降到19%和7.4%,第六天以后扒出的就很少有活人了。

  由此可见,有没有防备灾害意识,造成的后果大不一样;灾发后能不能及时有效地救灾,损失程度也不同。

  对付灾害,一靠防御,二靠治理,三靠救灾。从重要性和迫切性讲,防御要大于治理。防御灾害有三法:一靠投资,二是增强防灾意识,三是预报。

  中国松花江在1991年达到有记载以来第二高水位:120.09米。但哈尔滨防洪设施固若金汤,人民处之泰然。究其缘由,他们的“沿江一线工程”立了大功。从1987年起他们投资2亿多人民币,大规模整修加固江堤、城市防洪墙,以及相关的街道、广常防洪工程抵御洪水的功能主要在汛期,平时作为城区堤防来说,还应使之充分发挥建设作用。为此,哈尔滨人把城区沿江堤防建成以防洪为重点,防洪、交通、游览三大功能兼备的防洪屏障,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治理灾害有治标和治本之分,从长远看,治本为上策,但在现实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治标更能显出其效益。

  提高灾害意识,增强减灾观念,使人们在灾害面前增强抵抗力和承受力,更好地防灾、救灾,是一项极为重要而且有意义的工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富有哲理的谚语是防灾救灾的经验之谈。

  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困境,正是人类“无远虑”才产生的“近忧”。我国川滇交界区如今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但是当地土著人的《耶罗八爱歌》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早期的环境状况:“当年起祖发根时,来到这块好地方,青苔碧绿水草嫩,野花野菜野果香。当年起祖发根时,来到这块好地方,不养家畜猪鸟兽,打捞鱼虾有鱼塘。当年起祖发根时,来到这块好地方,吃水种田不挑水,过河有藤作桥梁。当年起祖发根时,来到这块好地方,树木葱茏山水秀,男女老少都安康。”这么美丽富足的生活天地渐渐荒芜,就是由于滥伐森林而酿成的。明代名臣海瑞在做兴国县令时,曾上疏,认为江西兴国林茂土肥适于屯垦,这位一代清官,万万没有想到兴国毁林开垦,在400多年之后的今天,竟然变成了南方的“红色沙漠”。在江南的兴国县,人民贫困到如同黄土高原的农民一样,“兴国要亡国”。

  到了现代,人口激增,耕地需求量大,人们就更加向山林进军,“公路通,山就空”,就是如此结果。黄河的“悬”而未决已是我们的心腹之患。

  现在黄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5米。黄河一旦决口,则会危及北起天津南至扬州的整个黄淮海大平原。这里城市密集,工厂林立,有2亿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棉花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仅华北平原就拥有5大油田,7条铁路。

  决口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200亿元,淹没面积将达1.5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1640~2340万。如今人们担心的不仅仅是黄河,因为长江也给人敲响了警钟。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迅速加剧,携沙量的增多,荆江河段的“悬”,下游河水的污染,都要置这条黄金水道于死地。这不得不让我们警醒:黄河涨上天怎么办?长江会不会成为第二条黄河?

  森林的大幅度减少,对整个世界环境的影响巨大。300年前的工业革命,20世纪以来的数十年工业发展时期,特别是化学工业的突飞猛进,人们所进行的掠夺式生产,任意排放的毒烟、污水、废品,已把地球糟踏得濒临无一方净土可觅、无一口洁水可饮的地步。人类的肆意排放污染水,森林这个庞大的净化器的受损,造成了天“漏”地“陷”。“女娲补天”的五色石又到何处寻觅?“精卫填海”的历史重任更加沉重。如果我们的前辈在向大自然中贪婪地夺取富源之时有点远虑,那么,也不至于造成今日的臭氧空洞和温室效应,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及沿海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危机。

  这一前车之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无力纠正前人的错误倒也罢了,如果我们重蹈覆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大悲剧。

  1970年,巴西总统作出一项也许是现代史上最仓促、最可悲的错误决策——开发亚马孙地区。亚马孙流域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热带雨林的一半,总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其中480万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内。这里广阔的森林覆盖产生的氧气调节着南美以至世界的气候,被人称为“地球之肺”、“自然的天堂”、“人类的宝库”。它向人类提供维持生命的氧气占1/3,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并且地球上500万种植物、动物和昆虫中的100多万种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为了解决巴西东北部的人口过密、生活贫困问题,这里被辟为他们新的家园,于是开始砍伐那一望无际的原始热带雨林。每年平均有200万公顷的森林被砍掉。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南美大陆近年来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灾害频繁。据统计,南美洲近20多年自然灾害急剧增加,平均每年10起,至少导致20万人丧生。

  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自然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来了今天的富足生活。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为了摆脱贫困,正在步发达国家的后尘,重演这出悲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激增、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是同一链条,只注意某一方面是无效的。发达国家无疑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为了人类共同的明天协同并进。

  现在,发达国家保护自然、爱护鸟兽、人与野生生物和平共处蔚然成风。

  发展中国家如果依然“春眠不觉晓,处处无啼鸟,偶有三两只,还用汽枪瞄”,无疑在毁灭自己的家园和自己生存的空间。

  在环境灾害既成的今天,采取措施尽早防范无疑是明智之举。如面对世界洋面普遍上升这一灾难,沿海低地之国、之域,或严阵以待或迁居地方。

  荷兰正在建造一条纵深9公里的大坝,以备不时之需;意大利的威尼斯正在建造一条纵深达2公里的挡潮墙;美国环境保护局准备投资1.1亿美元来保护海洋;而位居印度洋中的马耳他,孤悬于太平洋中的瑙鲁等岛国则已经在大陆上购置地产,建立据点。

  这是人类迫于威胁的消极之策。现代的“诺亚方舟”在人类自己手中,如果文明人类的未来不是昙花一现,如果文明人希望比恐龙的寿命更长一些,并且活得更潇洒、更体面一些,那么现在的一代人必须正视现实,更好地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利,更好地管理全球生态系统。人类再不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负责,必然大祸临头。这种灾难并不是“杞国无事忧天倾”,而是真实的、紧急的预警。

  我们离2000年的大门口只有几步之遥了。当人类推开新世纪的大门时,迎面而来的是新世纪的曙光,还是世界灾难连连的霉气?人类命运的骰子该如何掷?

  灾害学研究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灾害是人类的影子,它与人类同存共在。由于灾害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只要生活着人类的地球仍然在太空旋转,只要地球上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依然在运动,灾害也就会层出不穷,出其不意地袭击人类。灾害必将是人类永恒的研究课题。

  当今的世界,不仅会受到太阳黑子爆发、超新星爆发的波及,还要防止其他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随着越来越多的火箭、宇宙飞船等航天器进入太空,不仅要有“太空警察”来维持秩序,而且还要有“太空清洁工”来清除太空垃圾。据美国科学家观测发现,1989年3月,曾有颗直径为800米的小行星在掠过地球时,仅距地球653公里,是近50年来最接近地球的一个天体。

  如果它离地球再近些,就有被地球吸引而撞向地球的可能。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车祸”频发的时代,对太空的密切监测和对那些飞向地球的小天体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灾害作用的客体是社会的人,人具有社会性。千百年来,改造自然,使大自然不断适合人的生活,这已经成为人的本能和社会进步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智慧圈、技术圈不断外延,改造自然的规模越来越大,改造自然的深度也日益加深。同样,由于人类缺乏经验或者决策失误,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也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惨。人类改造自然不止,由人类自己引发的灾难也永远不会完结,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纷至沓来的10年;21世纪也将是一个灾害频频的年代。今天的人类面临着各种灾害隐患。这并非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灾害的历史表明,对于一切灾害的来临,有没有在思想上、物质上、特别是科学上的准备,其灾损程度迥然不同。在灾害研究的领域里,灾种层出不穷,防治灾害的研究也必须常研常新,永远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对防灾、减灾而言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环境趋向性的生态灾害的防止,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对于灾害的防治和减灾,不外乎测、报、防、治、救五个方面。在当前人类尚不能完全正确测报重大自然灾害和不能完全避免各类突发性灾害的情况下,减灾,即防、治、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减灾就是增产,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负向增值。

  对于灾害的防治要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全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灾害大国,任何平均使用力量的做法都是失之偏颇的。在当今财力、人材不足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减灾的投入产出效益,要对防灾重点地区进行战略和战术的研究。据国外的防灾经验,防灾重点首先是在灾害高发区和敏感区,同时要把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防灾列为重点;其次是生命线工程要特别注意保护。对于生命线工程的防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一是在工程选址时要充分注意灾害隐患,尽量避开灾害敏感区和高发区;二是当灾害降临、波及工程安危时,要及时采取防范的措施。对于趋向性的人为灾害,也要十分注意。依靠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力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全有可能把灾害消除在未发生之前。

  通观今日国内外发生的天灾人祸,其中有不少灾害是人与自然、社会的不协调引起的。在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有长足进步的今天,人已经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已注意到,自然灾害都是天、地、人三大系统不协调导致的。也有学者认为今天的自然灾害都掺有人为的因素,因此说“天灾八九是人祸”。就以江水泛滥导致洪涝而言,往往是人类以江堤约束河道,迫使其在狭窄的河床中流动,最后冲决堤坝的结果。由此得出了这些灾害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苛刻束缚而引起的一种反抗的结论。

  重视人和自然和睦相处,必须把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引进灾害研究的范畴之中。当前,从灾害隐患四伏的态势中,人们已经比较清醒地看到,“增长不等于发展”,“富有不就是幸福”。20世纪中叶以来,社会物质财富已经有了极大的增长,人类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可以在备有空调的居室里,一年四季观赏着芬芳的鲜花,品尝着四季鲜果,然而这一切都是以牺牲大自然换来的。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纯粹的大自然已不存在了。但如果人工自然无限扩张,导致大气的严重污染,二氧化碳充斥大气层,臭氧层崩溃,那么待到“天漏”时,人们又到哪里找一个补天的新女娲呢?

  寻找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最佳点,寻找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新模式,是当前灾害防治研究中一个崭新而又迫切的课题。

  在与灾害作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人类吃一堑长一智,已经积累了许多防治灾害的有效方法,并与此相应建立了众多分门别类的防灾减灾专业学科,灾害学已成为一门涵盖各类灾害分支学科,如灾害经济学、灾害管理学、灾害保险、灾害社会学、灾害预报、灾害危险评估等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决不是单一学科研究所能胜任的。因此,组建一支专业精深、知识渊博,有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等共同参与的多学科交叉的灾害研究队伍已迫在眉睫。建立一门研究灾害发生、发展、预警、救灾、理赔的综合研究学科已属刻不容缓了。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危机
星际桥梁
会说话得天下
中国名山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动物乐园
百家讲坛
生活常识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3 01:23:31  更:2021-07-03 08:17:0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