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寻找新大陆 -> 印度 -> 正文阅读

[其它杂谈]寻找新大陆  印度 [第11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尾页[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寻找新大陆: 印度


  康蒂之旅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以印度河得名。其北面、西北面和东北面为高山环绕,南面及东南、西南面濒临大海。在古代,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那时人们所说的“印度”,实际上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

  欧洲人很早便听说东方有一个印度,它富庶而又美丽。于是,无数欧洲探险家为它而踏上征程。哥伦布寻找印度,结果发现了“新大陆”,他以为到达的是真正的印度,便把那一片大陆命名为“印度群岛”,以至于东西两半球有了很多“印度”和“印度群岛”。后人为了区分,把现在的印度一带称为“东印度”,而把哥伦布发现的美洲的印度群岛称为“西印度群岛。”

  在中世纪诸多前往印度的欧洲探险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要数威尼斯商人尼科洛·康蒂。有人称他是“充满激情的流浪者”。

  康蒂出身贵族。1419年,24岁的康蒂离开故乡来到地中海彼岸的叙利亚大马士革,在那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马士革地处亚洲西部的交通要道,穆斯林商人云集。康蒂在那里经营香料和宝石,虽然与穆斯林彼此心存宗教的芥蒂,但还是结交了好几个朋友。他向他们学习阿拉伯语。

  从1424年,康蒂在亚洲大陆进行了广泛的游历探险。他是一个商人出身的探险家,因此探险中满脑子的生意经。他探险的主要地区是以印度为中心的东南亚一带。他希望弄清东方香料贸易的来龙去脉并寻找到诱人的宝石。

  康蒂从大马士革出发,横穿西亚,经过古代最为繁华的两河流域,来到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港。他从这里漂洋过海,终于抵达印度的坎贝港。他游览了印度的几座古老城市,然后坐船沿印度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南亚次大陆的最南端。

  在印度东南部最重要城市马德拉斯附近,康蒂慕名朝拜了附近的圣·多马墓地。圣·多马是耶稣12个门徒之一。传说当年耶稣去世后又复活,圣·多马坚持只要自己没见过,就绝不相信。结果,耶稣单独向他显灵。此后,圣·多马到波斯、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传教。后来在印度被两个婆罗门教徒用长矛刺死,长眠于异国的土地。

  在圣·多马墓前,康蒂思绪万千。他想,自己和圣·多马是不同时代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两人走了同样遥远的路程。圣·多马千年后依然流芳,赢得基督徒的万世景仰。可是自己呢?生意不见得做得好,死后万载留名更不敢想。心中不免一阵酸楚。

  康蒂在印度没能找到诱人的香料和宝石产地。于是,他渡过保克海峡,来到锡兰。他在锡兰看到了大片的肉桂林,对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除此之外,他没能找到他想要寻找的宝物。于是,在锡兰作短暂停留后,他便离开了,坐船继续向东漂泊,登上了苏门答腊岛。

  苏门答腊岛物产富饶,盛产黄金、樟脑和胡椒,使康蒂流连忘返,他在那儿整整逗留了一年。但是,一个偶然机会,他看到岛上的土著居民吞食血淋淋的人肉,让他惊骇不已!有些土著还与邻近部落征战,将战斗中杀死或俘虏的男子头割下来,作为战利品向人夸耀,也拿来祭祀神灵。康蒂对这种风俗深恶痛绝,决定马上离开那里。

  康蒂乘船一直往东南,来到爪哇岛。爪哇岛人口颇多,居民生活也不错,他们以斗鸡为主要娱乐。这可使康蒂大开眼界。他见过斗牛、斗马、斗狗、斗骆驼,还听说中国人斗蟋蟀,可从来没见过斗鸡。康蒂对爪哇岛上居民吃食老鼠的习惯很反感。每当跟岛上的人交谈时,他总忍不住看他们的嘴巴,想象着这些人的口中竟含着一只老鼠,而且慢慢地咀嚼,他的胃一阵又一阵地翻腾。他觉得再也没法在那里呆下去了,就又乘船往西北,来到缅甸东南部的丹那沙林。在这里,他看到了大象,听到了婉转啼鸣的画眉鸟的歌声。

  但是,没有香料,没有宝石。

  康蒂一路奔波,一路比较,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还是印度最吸引他的心。于是,他决定返回印度。但坐上船后,他又临时改变了主意,去了孟加拉。在那儿停留了数月,再乘船往东南方向而去,在缅甸阿拉干登陆。他在那里雇了一名当地向导,进入分界印度和印度支那西北地区的崇山峻岭,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不断攀登。虎啸猿啼声常常不绝于耳。在整个东方的旅行中,康蒂感到这一带的自然环境最险恶。

  一天,两人正走得累,想坐下来歇会儿,康蒂看见前面十来米远处的草丛里,有一个庞然大物盘卧着。它足有人的身体那么粗,好几米长。康蒂吓坏了,一手攥住向导的衣服,一手指着前面的草丛哆嗦着问:“那,那是什么怪物?”

  向导这时显得特别镇静,他走到一棵树旁,拼命敲击树干,并大声叫喊。

  过了一会儿,那怪物若无其事地缓缓游走了。原来,那是一条大蟒蛇。

  他们翻越了深山老林,来到广阔的平原地区。那里草肥水美,景色宜人,但康蒂没有驻足停留。他们继续往前赶路,最后来到了缅甸第一大河伊洛瓦底江边。伊洛瓦底江又称“象河”,当地居民告诉他,这个名字源于印度神话。太阳神因陀罗的坐骑是一头大象。有一年,那里闹旱灾,好长时间不下一滴雨。那头大象用巨大的鼻子喷出了大量的水,那些水汇流成了一条河,拯救了当地的居民。康蒂看着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有着许多美丽传说的伊洛瓦底江,觉得它比恒河还壮丽。

  康蒂游览了缅甸王国首都阿瓦。阿瓦城当时处于全盛时期,是缅甸的文化中心,城市建筑非常美丽,城市居民的穿着打扮也很漂亮。当地男子一般都文身,他们在双臂或身上绘刻着各种彩色图案,更显男子汉的雄剑这里的军队骑象作战,国王和达官贵人出访郊游也都骑象。但是,国王骑的是白象,与其他人的不一样,特别珍贵。

  康蒂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来到另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孟国首都勃固,在那逗留了4个月。康蒂发现这个地方的建筑特别坚固,都是用巨形石头垒砌而成,墙上涂抹着石灰。康蒂最关心的还是香料,他特地去了香料交易市场,发现那里的香料大都是从外地贩运而来,价格也很高。他问一位商贩:“这些香料的产地在哪里?”

  商贩用手指指东方,告诉他:“从这里往东再走很多很多的路,渡过很宽很宽的海,才能找到真正的香料产地。”康蒂听说还有那么远的路程,便打消了继续寻找香料产地的念头,返回印度。

  康蒂长期生活在亚洲伊斯兰教地区,并结交了不少穆斯林朋友,对伊斯兰教义、教规逐渐熟悉起来,对自己原本熟悉的基督教反而日益疏远。他已经好久没有向神甫忏悔了,做礼拜也只是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草草了事。有时与阿拉伯商人结伴而行,他怕遭到他们的嘲笑,引起他们对异教徒的不信任感,每当需要履行宗教仪式时,他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想:“上帝保佑我!

  上帝原谅我!”

  相反,当同行的穆斯林每天向安拉礼拜时,他先是好奇,后来则日益感到不安。有几个虔诚的穆斯林规劝康蒂改宗伊斯兰教:“我们虽然是好伙伴,但你不信安拉,我们不可能推心置腹。”

  康蒂长期与穆斯林生活在一起,他感受到了他们的豪侠义气,以及对友谊的忠诚,对目标的执著追求。而作为商人,他更佩服阿拉伯商人对生意的精通。

  康蒂的心动摇了:人说入乡随俗,我在安拉的国家里,不信安拉简直寸步难行。

  康蒂决定改宗。当他向他的穆斯林朋友宣布转信伊斯兰教时,他的几个朋友高兴地把他抬了起来,大喊:“安拉伟大!安拉万能!仁慈的安拉拯救基督徒。”

  康蒂信仰伊斯兰教后,跟阿拉伯商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他觉得他们之间不再有巨大的差别,能够在同一个安拉的庇佑下,共同关心买卖兴旺。

  康蒂已经人到中年,但仍然单身一人。在几个热心的亚洲朋友的劝说下,他按照印度习俗,娶了一个印度姑娘为妻。两人相敬如宾,生了4个孩子。

  印度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曾打定主意在印度度过他的后半生。但是,过了许多年以后,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个充满浪漫情调的威尼斯商人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虽然他一生的大部分汗水都撒在亚洲的土地上,他的希望、他的幸福也牢牢地植根于亚洲,但是欧洲终归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木。

  他知道,对他这么一个背叛了基督教的人物,欧洲等待着他的是严厉惩罚;对他这么一个有着温暖家庭的人物,回国意味着妻离子散。但是,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使他毅然告别了长期居住的印度和妻儿,带着无限眷恋,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1444年,49岁的康蒂回到了欧洲。他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专程赶到尤金四世教皇驻地,向他坦然承认自己已经背叛了基督教,他愿意接受任何惩罚,只希望教皇能同意他恢复教籍。尤金四世教皇听了他的忏悔,轻抚他的头说:“孩子,上帝知道你孤身一人生活在异教徒那儿的苦衷,上帝宽恕你。”

  尤金四世教皇命令康蒂向教皇秘书波焦·布拉乔利亚将沿途见闻全部细述一遍,作为忏悔。布拉乔利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认真地把康蒂的经历用一支生花妙笔记了下来,编成了故事。康蒂在亚洲的奇遇立即引起了轰动。当时,像马可·波罗那样从欧洲到亚洲东部间的大探险时代已经结束,而像伽马那样航海到亚洲南部的大探险时代尚未到来。

  处在“断裂层”之中的“康蒂浪漫曲”使人耳目一新,康蒂因此而被誉为中世纪四大游历家之一。

  《大唐西域记》

  关于玄奘到印度去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探险旅行,中国的读者多是从《西游记》这部著名的神魔小说中了解到的,特别是富有想象力的作家吴承恩塑造了唐僧的法力无边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把玄奘到西天取经的旅程赋予神秘的色彩。只是现实中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相去甚远,旅行中的经历更是大相径庭,但是从《西游记》的问世以及其历久不衰的影响也可看出,玄奘当年赴印度旅行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绝不亚于20世纪阿波罗的登月旅行,或者探险号飞船的宇宙探险。

  玄奘是隋末唐初人,602年生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一个官吏家庭。他本名叫陈祎,12岁随兄长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为玄奘,因他是唐代有名的和尚,后来称他唐僧,又尊称三藏法师。

  唐初,佛教内部派别甚多,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解释分歧甚大,长期争论不休。玄奘为了钻研佛经,和他的兄长捷和尚(陈素法名)曾到河南、四川、陕西、湖北、河北等地,向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高僧请教,成为国内有名的佛学家。但他仍深感要改变佛教界众说纷纭的局面,必须到佛家发祥地——印度去取得佛教经典。

  由于唐初国内政局并不稳定,边境也不安宁。尤其是西北边境时常受到突厥族的骚扰,朝廷严厉限制百姓出境。玄奘曾向朝廷申请出国,到印度研究佛学,在这种情形下未能获得批准。

  玄奘并未放弃自己的打算。他一面向外籍和尚学习西域和印度的语言文字,做好出国的准备,一面耐心等待时机——唐贞观元年(627年),他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年,河南、甘肃一带发生严重的饥荒,许多地方因自然灾害颗粒无收。

  灾民纷纷涌进首都长安和不少城镇。为了缓和灾情,更主要是为了减轻朝廷压力,唐太宗发布命令允许灾民易地就食,逃荒到年成好的地区,于是大批灾民背井离乡,外出逃荒。

  玄奘获悉这一情况,立即混入逃荒的饥民之中,偷偷离开长安,向甘肃方向前进。但是也许是他的知名度较高,朝廷很快获悉玄奘企图偷越国境的消息。

  玄奘刚刚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一道紧急公文由长安追到凉州,命令凉州都督李大亮立即将玄奘扣留,并将他遣送回长安。但是消息被人泄露,玄奘在当地一个热心的僧人协助下,日夜不停地逃出凉州关口,到达甘肃安西县东南,即古代的瓜州。

  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远道而来的玄奘热情款待不说,还主动帮他打听去印度的路线。玄奘在瓜州呆了一个多月,进行长途旅行的准备,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找不到一个向导。就在这里,追捕玄奘的公文到达瓜州,独孤达虽然并未为难玄奘,但也不敢挽留。玄奘焦虑万分,这时有个名叫石槃陀的西域人,拜他为师,并自愿护送他到边界。玄奘转忧为喜,买了马匹,连夜出发了。

  从瓜州向西,要渡过疏勒河和玉门关,沿途有5座峰火台,均有唐朝的边防军防守,对出入边境的人检查严格,如若未经允许越境则格杀勿论。

  玄奘渡过疏勒河不久,石槃陀见路途遥远,危险丛生,便中途变卦离开了玄奘,但是玄奘毅然一人策马西行。他凭借着沙漠中的一堆堆人畜的白骨和骆驼马匹的粪便为标志,向大漠奔去。

  在到达边关的第一座峰火台时,玄奘被发现了,顿时一阵飞箭朝他袭来。

  玄奘无奈只得从隐藏之处走出,向守卫边关的士兵说明来历和意图。也巧,守卫烽火台的武官也是佛教徒,不但没有扣留他,反而留他住宿,次日送他上路,并关照各烽火台为他放行。西行路上人为的障碍,到此总算解决了。

  然而,当巍峨的烽火台在大漠中消失之际,孤身一人的玄奘进入了渺无人烟的莫贺延碛,这就是甘肃安西与新疆哈密之间广达800里的戈壁滩。

  这里比沙漠还要荒凉的石质戈壁滩,到处是黝黑色的砾石,寸草不生,连飞鸟也难以飞过。白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有时,狂风卷起飞沙走石,顿时天地昏暗,人马难行。有时,沙漠上出现海市蜃楼,看上去明明是旌旗飞扬,数百骑战马奔驰而来,仿佛是追兵跟踪而至,转瞬之间,又化作村和树林,忽隐忽现,千变万化。夜晚的戈壁滩,更是令人恐怖,磷火四处游动,忽明忽灭,如同游走的幽灵。不过这些对于玄奘来说,乃是早有思想准备的,最大的困难是缺水。

  原来进入莫贺延碛不久,玄奘失手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子,致使路上的饮水全部倒光。他本想返回烽火台向边防士兵讨点水,可是他当初立过誓言:“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玄奘便在无水的情形下冒险闯入莫贺延碛。

  一连四五天,玄奘滴水未沾,跋涉在茫茫无际的戈壁滩,最后,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夜晚一阵凉风把昏迷的玄奘吹醒,他挣扎而起,继续前行,忽然发现一片草地,还有一眼清泉。绝处逢生的玄奘惊喜万分,人马痛饮一番,好好休息一天,又装满一皮袋水,抖擞精神继续上路。

  两天后,戈壁滩被远远甩在后面,玄奘来到伊吾国(今新疆哈密县)。

  当他到达伊吾国时,消息很快传到高昌国,高昌国王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立即派使臣迎接玄奘,邀请玄奘到高昌讲经传道。《西游记》中有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现实中火焰山就在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不过玄奘在高昌国并未受到火焰山的阻滞,反而受到高昌国王的热情挽留。他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最后当玄奘执意西行时,高昌国王送给玄奘大批衣物、盘缠、马匹,并派几十名和尚、民伕护送。为了方便玄奘,高昌国王特写亲笔信,派大臣护送玄奘去见西突厥最高统治者叶护可汗(当时西域大部地区,包括今新疆和中亚都在西突厥的管辖之下),还给玄奘必经的24个国家的国王一一写信,请他们给玄奘提供方便。

  告别好客的高昌国王,玄奘一行沿着丝绸之路从天山南麓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越过冰雪覆盖的凌山(天山的穆素尔岭),再经大清池(前苏联境内阿塞克湖),到达西突厥的素叶城(前苏联的托克马克)。然后沿中亚荒漠的南缘,攀登世界屋脊的葱岭,穿过从中亚通向南亚的重要通道——铁门,取道阿富汗,踏上了他取经的目的地——印度半岛。

  在漫长的旅途中,有水草丰美的阿耆尼国的绿洲,也有山岭陡峭、地形崎岖的穆素尔岭。在通过穆素尔岭的冰峰雪岭时,玄奘一行用绳索把人马连结在一起,在崎岖山道上小心翼翼地前行,以防滑下冰谷深渊。夜晚,寒风凛冽,也只能卧冰而睡。大声说话是绝对禁止的,因为冰雪稍受震动就会坍塌,导致雪崩发生。然而即使如此,他们在翻越穆素尔岭时,竟有一半的随行人员被活活冻死了。

  翻越凌山,又是另一番世界。玄奘和剩下的随行人员经过雪山怀抱的大清池,饱览了这儿的湖光山色。“山行四百途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汩■,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玄奘在他后来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写阿塞克湖。接着,他们来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素叶城(即碎叶城),会见了西突厥的叶护可汗。

  离开素叶,玄奘在叶护可汗委派的一名译史的陪同下,出西突厥的险要关口——铁门。这是一道纵深五百里的狭谷,中为狭窄通道,两旁尽是陡峭的悬崖,岩石的颜色像铁一样,所以称为铁门要塞。出铁门,又经过许多国家,玄奘一行越过比凌山还要险峻的兴都库什山,到达迦毕试国(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当他到达印度时,已是离开长安的一年以后了。

  玄奘于628年夏末入印度,在这个佛教的发祥地度过了15个寒暑,足迹遍及印度半岛。玄奘先在北印度喜马拉雅山西麓的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留学两年,向当地的佛学大师学习佛学、因明学(印度的逻辑学)、声明学(语言文学学),钻研佛经。然后游历了北印度十多个小国,参观佛教圣地,调查各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631年,玄奘进入中印度,沿恒河继续访问各地著名佛学大师,瞻仰佛教圣迹。这年他在全印度佛学中心的那烂陀寺定居下来,用了5年时间潜心钻研佛教经典,终于成为名弥遐迩的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

  从638年起,这位旅行家又继续到印度各地漫游,先沿着恒河到达今日的孟加拉国,再沿着印度关岛东岸南行,到达和斯里兰卡隔海相望的达罗毗荼(古国名,今印度东南部)。然后折向西北,沿着印度半岛西岸北上。他曾访问印度著名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进入印度半岛的腹地(现在昌巴尔河流域东南一带),又西进到今巴基斯坦,沿印度河北上,到达克什米尔南面查漠附近的钵伐多。当他641年重回那烂陀寺时,由于在佛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被推举为那烂陀寺的讲席,他是公认的全印度最有学问的佛学大师!

  他达到了来印度取经的目的,于是643年春天,玄奘谢绝印度友人的挽留,用大象和白马驮着佛经、佛象和花种,离开钵罗耶伽(今印度的阿拉哈巴德)踏上返回祖国的归程。他返回时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即越过大雪山,由南路经葱岭,从疏勒、于阗、鄯善至敦煌、瓜州,和当年法显出国的路线相近。在路上,他整整走了两年,于645(唐贞观19年)回到长安。

  玄奘虽然是出于宗教的目的前往印度的,但是和他本人的初衷不同的是,后代的学者最感兴趣的还是他的旅行。在19年中,他行程5万里,游历了110个国家,特别回国后,应唐太宗要求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最后经玄奘亲手校订的一部伟大著作《大唐西域记》,是这位旅行家对世界探险史的重要贡献。这部著作共12卷,10万多字,真实地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得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的地理位置、山脉河流、地形气候、交通城市、风土习俗、物产资源、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等情况。

  书中涉及的地域,从我国新疆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抵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面包括现在的中亚细亚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东到今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由于文笔严谨,准确朴实,这部著作问世后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被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南亚和中西交通史重要的文献。

  664年,62岁的玄奘在陕西宜君县玉华寺圆寂。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尾页[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危机
星际桥梁
会说话得天下
中国名山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动物乐园
百家讲坛
生活常识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3 01:23:31  更:2021-07-03 07:13:3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