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知道点中国文学 -> 集百家之大成——荀子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知道点中国文学 集百家之大成——荀子 [第10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知道点中国文学: 集百家之大成——荀子
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有人喜欢征服人,有人也就喜欢被人所征服,那么这两种人之间当然没有麻烦,可以十分和谐地一起生活;或是人人所欲之物极其充足,像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一样,当然也不会有麻烦;又或者人们可以孤立生活,各不相干,问题也会简单得多。可是世界并不是如此理想。人们必须一起生活,为了在一起生活而无争,各人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方面必须接受一定的限制。“礼”的功能就是确定这种限制。 如上是荀子所作的关于“性恶”论及“礼”的一个论证,以解释道德上的善的起源。这种论证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与墨子的论证很相似。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荀况博学善辩,年轻时便到学者荟萃的齐国“稷下学宫”讲学,齐襄王时曾三次被推为“祭酒”(学宫之长),成为享有很高声望的学者。以后,他游历秦、赵等国,从事政治活动,同这些国家的当权者讨论富国强兵问题。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杀,荀况也受株连而免官,居于兰陵,直至老死。 荀况在教育上和著述上很有成就。在秦统一中国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思想家韩非和政治家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今本《荀子》32篇除最后6篇一般认为是荀况门人所记外,其余各篇都是荀况的著述。 如果说孟轲承继子思学说,形成了儒家正统派的话,那么荀况则猛烈抨击子思、孟轲,形成了儒家内部的反对派。荀况反对孟轲,不在于反对孟轲对人的重视和高扬,而在于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与孟轲不同。荀、孟分歧的基本点在于:孟轲对人的理解,重在发掘出人的内部世界——自我意识,从而确立人的主体性,再从人的内部世界拓展出人的外部世界——人对自然的主导、人与社会的联系。相反,荀况对人的理解,则重在肯定人的外部世界——人对自然的主导、人与社会的联系,从而确立人的主体性,再从人的外部世界入手来塑造人的内部世界——自我意识。简言之,孟轲是由“内圣”而“外王”,荀况则由“外王”而“内圣”。这种对人的理解的不同,导致了荀、孟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形成了荀况的独树一帜的人学体系。 在《荀子》一书中,荀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观。荀况指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运动变化。他认为,天与人、自然与社会有不同的职能。同时,荀况又强调,人虽然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强加于自然界,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他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与其崇拜天、歌颂天,不如像畜养万物那样将天驯服;与其顺从天、歌颂天,不如掌握自然规律而使之为人类造福。 对人性问题的讨论,也是《荀子》一书的重要内容。荀子从“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出发,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伪”之分,就是把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品质区分开来。他认为,“性”是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等本能的物质需要,并不具有仁、义、礼、智的萌芽。因此,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礼义规范是格格不入的。如果顺从人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必然引起人们对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争夺,导致强者害弱,众者暴寡,天下大乱。总之,人性恶而非善。孟轲讲人性善,是不对的。荀况又认为,必须对人的恶的自然属性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符合礼义规范的善的社会品质。这种善的社会品质是怎样形成的呢?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谓“伪”,是人为的意思,指人的社会品质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由于文化环境影响,经过长期教化和学习而形成的。荀况十分重视教育学习对于改造“性”的作用,他指出:“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不同民族的人,在初生之时声音一样,没有区别,但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的教化,长大以后便具有不同的教养和习俗。可见教育学习对人性的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荀子曾做《性恶》来辩驳孟子的性善论,《劝学》是作为《性恶》篇的副产品出现的,然而今天读来,《劝学》却成为妙绝千古、孺子可诵的名篇。《荀子》书中的文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论述缜密,风格质朴;并且能够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事例作为论据,巧妙运用比喻,反复论证;用词简练,善于运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整齐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篇》) 荀子的文章,虽朴实无华却耐人回味。文章开篇即开宗明义地讲出核心观点,鲜明果断。然后广泛用喻,文字浅显易懂却含义深切,自然而然就得出了结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君子结于一也。(《劝学篇》) 这一段文字几乎都在使用譬喻,或正或反或并列,变化多端,生动巧妙地说明了学习要不断积累、用心专一的道理。 《荀子》的思想相当丰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荀子在中国学术、思想界的地位不可忽视。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所说:“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1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