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景不胜收: 冰山奇观
南极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窖,由于长期受到海浪的冲击,潮汐的影响,以及水的浮力作用,冰架边缘处总在不断破裂,每年向海里泻送的冰山,约重14,000多亿吨。有的冰山要在海上漂浮好几年才可能全部溶化。
南极的冰山总数约22万个,是世界上冰山最多的地方。这些冰山形体巨大,奇形怪状,晶莹洁白,银光耀眼。有的像屏障,有的像平台,有的如丘陵,有的似玉山。状态多样,壮观异常!常见的冰山高达3~10层楼,最高的可达2,700米,比我国的泰山和黄山还高。有的大冰山竟长达333公里、宽96公里,形成海洋中的玉岛。越往南走,冰山就越大也越多。
更奇特的是,这里有时还会出现彩色的冰山,有浅黑色的,红色的,褐色的和深绿色的。如果天气晴朗,不同颜色的冰山和蓝色的海水相互映衬,景象十分壮观。
南极的冰山是巨大的淡水资源。现在几个盛产石油的沙漠国家,正研究如何把冰山拖到他们的国家,去解决工农业的缺水问题呢!
移动冰川
罗斯格拉希亚雷斯(西班牙语意为“冰川”)位于阿根廷圣克鲁斯省西南部。除南极洲和格陵兰外,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终年积雪地,有多种冰川现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壮观的移动冰川。
“冰川”包括一个面积445,900公顷的国家公园及一个占地154,100公顷的国家保护区。北部的菲斯罗伊高地,向南延伸至斯托克附近。这是一片湖泊山地地区,面积约14300余平方公里。这里长年积雪,遍布从帕塔戈尼亚冰场漂移过来的冰川,是世界上除格陵兰及南极洲外最大的冰常从帕塔戈尼亚冰地移动而来的47条冰川中,37条进入太平洋,10条进入大西洋。
除帕塔戈尼亚冰地外,在公园内还可看到不同类型的冰川:谷地冰川、高山冰川、悬挂冰川、斜面冰川、圆形冰川、合成冰川、多层冰川等等。冰川运动在这一地区留下了大量典型印迹:移动冰块、成串的湖泊、融锥体、冰蘑菇和冰川融水湖标明了冰川消融的速率;水井和巨大的冰盆则是水化现象的体现;侧冰碛、中心冰碛、底部冰碛和表层冰碛等形成各种堆积地貌;而卷积云岩石、条纹壁、深狭的山谷则是冰川磨擦的结果。此外,这里还可看到其他一些特殊现象,如由于低温浮游生物的存在造成的红雪,还有层状冰团及褶皱冰团。
这个国家公园所在地域被称为“雨影”,此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安第斯山脉对含雨西风发生影响而造成的。这里的年降雨量仅为810毫米。森林与草原这两大植物地理形态在园中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主体树种是伦卡树。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伦卡混生林为该树进化的最高阶段,纯伦卡林可看作次高级阶段,而半混生林属伦卡混生林退化的阶段。
长江三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雪莲丛生的各拉丹冬雪山,自西向东奔流,一路上汇百川,联千湖,以气吞山河之势流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
在四川盆地的东面,江流犹如一把利斧,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夹峙中汹涌奔腾而下,惊心动魄,形成了名闻中外的长江三峡。
三峡之美,在于它的雄、险、奇、幽。从上游往下,首先进入瞿塘峡。
它介于奉节县的白帝城与巫山县的大宁河口,全长33公里。其中白帝城到巫山县的大溪镇之间为窄谷,长8公里。峡谷窄如走廊,最窄处仅几十米,最宽处不超过150米。两岸断崖壁立,山势岌岌欲坠,是三峡中最短最窄而又最险的峡谷。西周至春秋时期,此地为古夔国辖地,古称夔峡。峡之西口,两岸断崖直立挺拔,形似两扇大门,因叫夔门。长江在四川盆地接纳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及乌江诸水,汇成巨流,奔腾而来,经此一门汹涌而下。
“众水会涪万(涪陵和万县),瞿塘争一门”,杜甫诗中的一个“会”字和一个“争”字把瞿塘峡的浪急滩险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三峡之第二峡——巫峡,从大宁河口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约40公里长。奇妙的景色和优美的神话集中在巫山十二峰:北岸六峰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望霞)、松峦、集仙沿江排列,一览无余。南岸六峰,只见聚鹤、翠屏、飞凤三峰,而上升、起云、净坛三峰因在南岸后山,故“十二巫山见九峰”。其中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因它每日第一个迎来朝霞和最后送走晚霞,又名望霞峰。关于神女峰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神女原是西天王母的幼女瑶姬,经常邀姐妹十二人来到人间游玩。一次,她们来到巫山,正看到夏禹率众治水,她们就帮助一齐开凿河道,开峡疏水。以后,众仙女见巫峡航道艰险,过往船只常被暗礁撞翻,于是决定留在巫山,为行船导航。
日久天长,众仙女化成12座山峰。
出巫峡东口,长江进入香溪宽谷。从巴东县官渡口至宜昌县南津关为西陵峡,全长约120公里。江水横切黄陵庙背斜两翼石灰岩层,形成滩稠水急、断续相连的峡谷。从香溪到庙河,长约18公里,为西陵峡西段,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相传诸葛亮入川时,曾将兵书宝剑置江边峭壁之上。其实,“兵书”乃是岩缝中的岩棺,“宝剑”则是一酷似宝剑的石笋。
牛肝马肺峡与崆岭峡,一东一西,位于庙河和青滩之间。在陡峭的绝壁上,一对红色的钟乳石,一块形如牛肝,一块状如马肺,因而起名牛肝马肺峡。
崆岭峡位于庙河附近,得名于崆岭滩。崆岭滩原名空舲滩,即空船之意。这里航道狭窄,水势汹涌,船行至此,须空船才可上下。西陵峡东端是灯影峡,山顶有四墩巨石,酷似唐僧师徒4人在此歇脚,每当明月辉映时分,远远望去,恰像灯影戏幕上的剧中人,十分生动有趣。东口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出南津关,长江进入“极目楚天舒”的江汉平原,滔滔江水变得驯服委缓,东流而去。
壮丽奇秀的三峡风光一直是长江旅游线上最美的山水画廊,成为游客向往的胜地。自举世瞩目的兴建长江三峡工程通过之后,三峡又成为国内外旅游的热点。“告别三峡游”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游客。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是世界水城之都,这一美妙的名字已成了水城的代名词。水城威尼斯建在离陆地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就像漂浮在意大利亚得里亚海滨的一艘奇妙无比的船,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35万余。公元5世纪,威内托人为了逃避北方部族的入侵,横渡礁湖,来此建城。9~10世纪是意大利北部地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之一。15世纪时,威尼斯是意大利最强盛的“海上共和国”,船队威震地中海,商贾遍布全世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剧中描写的正是当年的盛况。这里还是中世纪著名旅行家马马·波罗的故乡。1866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一直被认为是意大利在亚得里亚海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不通行汽车的城市。全城共有大小水道177条,约400多座大小桥梁横跨在纵横交错的水面上,如条条彩带连结着星罗棋布的岛屿。威尼斯也因桥多而被称为“桥城”。最有名的是市中心的大理石拱桥——里亚托桥,建于1592年,长48米,宽22米,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心有亭,两侧是商店,形成一条笔直的长廊,桥连街,街作桥,可谓奇观。
最具特色的是“叹息桥”,这座小巧玲珑的石桥上覆有石屋,仅两面墙上各有两扇镂空小窗。桥的一头与监狱相通,据说过去死囚都要经过这里走向刑常每当囚犯从小窗看到永别的尘世美景,无不喟然长叹,因此而得名“叹息桥”。此外,还有“拳头桥”,系古时两族人斗殴的地方;“稻草桥”为古时拴马之地;马可·波罗故居前的“马可·波罗桥”等等,每座桥都有一段故事。
城内曲折迂回的河道构成了威尼斯的街道,水巷纵横,密如蛛网。大运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全长3800米,宽60米,是主要的交通干道。两岸有宫殿、教堂、钟楼等许多古老的建筑。“小巷”就是纵横交错的小水道,最窄的地方两岸邻居可以在各自的阳台上握手言欢。在交通道上行驶的既无汽车,也无马车,只有船。船的种类很多,有大型的客轮,有快速的汽艇,但最受欢迎的是一种叫做“贡多拉”的小船。乘坐这种头尾尖翘的小船,在深深的河巷里弯来转去,从一座座桥下穿梭而过,眼前掠过岸上人家窗口垂下的一片片鲜花青藤。船工穿着传统的黑色长衫,头戴红色飘带的船型帽,手摇木桨,信口唱起古老的船歌。举目所及,真是处处街巷绕碧水,家家都在图画中,一幅人间仙境的画面。除乘船外,陆上人人安步当车。所以这里的游客虽然似潮如涌,但从未有过车马喧闹的噪音,只有水城特有的诗意般的恬静。
多少年来,威尼斯城以水而美,因水而适,但这座水城正面临着海水的威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威尼斯地面已下沉20多厘米,现在城市的高度仅海拔1米。特别是圣马可广场竟以每年4毫米的速度在下沉,照此速度推算,再过若干年,人们只能到海里游览水城了。1966年和1979年,亚得里亚海两次海水入浸,威尼斯几乎成了真正的水下宫殿,海水退后,许多古老建筑的水下基础结构发生了动摇,一些美丽的壁画、精美的雕刻也受到了很大的侵蚀和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