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景不胜收: 神秘的球雷电
球雷电,直到19世纪末才得到科学家承认。如今,人们不再怀疑它存在的真实性。据报道,人类已记录4000多次球雷电现象。许多关于球雷电的现象让人捉摸不透:1978年,一支前苏联登山队在山上露营。夜里,一名队员醒来,从睡袋中探头一看,只见一个直径约六七厘米的火球,闪着耀眼的黄光,在离地面约1米的空中飘荡。令人惊奇的是,火球依次钻进了每个人的睡袋。“拜访”完毕,火球悄悄离开。结果,有一名登山队员被击死,其余的人都受了伤。
帐篷里的许多金属物如无线电台、枪支等却完好无损。
1981年,一架“伊尔—18”飞机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市起飞。飞机升到1200米高空时,突然一个直径约为10厘米的火球闯入飞机驾驶舱,并发出一声巨响,随之消失了。几秒钟之后,它又光临客舱,在乱作一团的乘客头上飘移,缓慢地飘进后舱,并分裂成两个半月形,随后又合并在一起,最后发出不大的响声离开。飞行员发现飞机上的雷达和部分仪表已失灵,便紧急着陆。经检查,发现飞机头尾各留下一个窟窿,而飞机壁却不见丝毫损坏,舱内的乘客也都没有受伤。
1981年,在我国上海郊区高桥的上空,乌云密布。一阵雷声后,两个桔红色的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翻滚而下。突然两个火球撞在一起,发出了巨响,同时放出耀眼的光芒,把漆黑的天空照得通亮。
1989年,在前苏联莫斯科近郊“友谊”少年夏令营的驻地,天上下着雨。
突然闯入了两只球雷电:先是一只直径约有30厘米的大火球,闪着蔚蓝色的光辉;随后是一只直径15厘米的小火球。两只球雷电在该地四处游荡,小火球还追逐一个小女孩,吓得孩子们惊恐万分。
现在,人们已经对球雷电的“外貌”和“脾气”有了一定的了解。它大多出现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球的大小不一,有的直径只有几厘米,有的却有几米,甚至几十米。它沿着弯曲的路径在天空中游荡,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停息在空中不动。它有时发出白光,有时发出流星一样的粉红色的光。它存在的时间一般为几秒,但有时也能维持十几秒。在它消失时,常伴有强烈的爆炸。
球雷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努力探索,提出了一个个猜想:有的认为它是一种氮和氧的化合物,通常在闪电的周围形成,冷却后就会消失;有的认为它是一种带强电的球状气体混合物,且不稳定,一旦碰到导电体就可能放电而爆炸..目前,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球雷电是枝状闪电在空中经过或打击地面时,产生了高频电磁振荡,使空气受到激发而形成的一团旋涡状的等离子体。它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能量。如果它能量吸收过多而膨胀,就会爆炸;如果它遇到了障碍,内部电磁平衡受到破坏也会爆炸。当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条件不利于它的生存时,它会悄悄地离去。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把神出鬼没的“淘气”的球雷电驯服成“听话”的、造福于人类的球雷电!
海水涨落的秘密
到过海边的人就会知道,海水的涨落很有规律,大约一天里涨落两次。
当海水涨的时候,大片的海滩都被吞没;而当海水落的时候,露出了岸边的海滩。古人把海水白天上涨称为“潮”,把晚上海水上涨称为“汐”。把海水有规律地涨落的现象称为潮汐。
海水为什么有时候会上涨,有时会下落,而且那么有规律呢?
很早以前,古人就知道了这个秘密。古代希腊的航海家比戴阿斯,在大西洋沿海对潮汐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他发现每月有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两次特别小的低潮,并且高潮总是出现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而低潮总是出现在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时候(即只能看到半个月亮时)。因此,他断定,潮汐现象是因为月亮而产生的。
我国东汉时的哲学家王充则直接了当地指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唐代诗人张虚若在他的诗作《春江花月夜》中也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
现代科学证实,潮汐现象的确和月亮有关。
由于星球间存在万有引力。因此,可以想象,如果整个地球是海洋,那么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水球”就会被拉成蛋一样的长形的球,对着月球和背着月球的两点都是隆起的。地球每天自转一圈,对某一地点来说,那个地方的海水就会发生两次涨落。也就是说,从这次涨潮至下一次涨潮,或者说,从这一次落潮至下一次落潮,大约是相隔半天的时间。
可为什么每月会发生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呢?
原来,太阳对地球也有引力。但由于太阳和地球距离较远,因此,引力较小,平时不明显。可当地球、月亮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时(满月或新月),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叠加在一起,就出现大潮。这好像两个人一起用劲来拔萝卜,萝卜就容易被拔出来一样。当月亮与地球和太阳与地球形成的角度呈直角时(上弦月或下弦月),两种引力相互抵消,出现了小潮,这好像一个大人在前面拉板车,而后面却有一个小孩在拖住板车,板车前进的速度放慢一样。由于这种情况每月出现两次,所以每个月总有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
海洋潮汐是一种极复杂的自然现象,除主要与月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外,还与海盆的形状、海水深度、气流情况等也有一定关系。
死海
死海实际上是一个内陆海,位于约旦国首都的西北部,南北长约74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因为它的海滩白沙细腻,海水清可见底,水温冷暖适度,加上光照充足,早成为世界著名的海水浴场了。
凡是来这里游泳的人,即使从来没有学过游泳,下水后只要把身子放松平卧,吸气屏息,也会慢慢地漂浮起来。会游泳的人,不仅可轻而易举地在海中露出胸部或背部,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喝饮料,吸烟,有的甚至可以躺在海面上悠然自得地读报呢!
原来死海之所以淹不死人,是因为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盐分极浓,占海水的23%~25%,比重很大。人跳下去时,就如同把木头投入水中,当然沉不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