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从遮阳到挡雨 -> 正文阅读

[其它杂谈]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从遮阳到挡雨 [第66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65] 本页[66] 下一页[67]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从遮阳到挡雨

  有的发明是某一个人的创造;有的发明则是经过漫长的时光,很多人智慧的结晶,然后才逐步实现商品化。伞的发明属于后者。

  本来,自然有风雨,人间有办法。古老的头顶树叶、荷叶等,都是最早的遮阳避雨之法。然而树叶、荷叶并非新创造,故不应列入发明之中。伞却与此不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传在4000年前,当时的部落首领黄帝与另一个部落首领蚩尤在涿鹿

  (今河北省境内)打仗。时值春末夏初,风刮土扬,烈日炎炎。黄帝命人在战车上撑起一个叫做“华盖”的用具,就是用来遮住阳光、挡住风沙,好看准对方的军队阵势,以便决定攻打对策。

  后来,黄帝打胜了。古人迷信,以为是“华盖”保佑的结果,因此视它为荣誉和权力的象征,黄帝走到哪里,华盖跟到哪里。所谓华盖就好像一顶圆形布盖子下边支着一根长棍,不能收拢也不能伸大,比较笨重。伞这个名词,在我国南北朝时才出现,很形象。此前的古代,都称为盖。如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下雨时只好挨淋。他的弟子颜回叹息道:“孔将行,雨而无盖。”东汉时,汉光武帝刘秀路经河南封丘,华盖太大过不了城门,刘秀大怒,欲将县官斩首。三国时,孙权为表彰大将陆逊打了胜仗,把自己用的华盖赐赏给他,堪称殊荣。盖即伞的前身,只是盖与普通老百姓无缘。南北朝以后,一些官吏富有人家,让工匠仿制盖,又要与其有所不同。于是一种采用绫罗丝绸当面料,骨架比盖小,又可撑可收的防雨遮阳的用具——伞问世了。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作为罗伞(即绫罗面料伞)的一个补充。谁知大受欢迎。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明代皇帝朱元璋,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伞,只可用纸伞。清代的民间,在广东、福建等地大量制造黑布伞,行销国外。

  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伞也曾经是庄严和帝王的标志。泰国国王外行,金色罗伞张立于后。缅甸君主的尊号是巨伞之王。日本天皇每次出游,总有一持伞者恭敬陪同。这些伞都各有本国的特色。

  伞在唐朝时由中国传入日本。公元781年在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街上,有一天突然之间落下雨点。满街来往的人都打着伞走过,只有一个前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和尚没有伞。他摸摸自己湿淋淋的光头,好像明白了一件事。回国的时候,他买了许多伞,千方百计带到日本,送给了亲戚朋友。从此,雨伞便在日本流行起来。

  1747年,英国的商人汉威到中国广州办货。他看见人们撑着黑布伞在雨中行走,觉得挺好。临回国前带了一把伞回伦敦。1750年,当他在伦敦钟塔下张开伞遮雨的时候,被过路人视为怪物加以嘲笑:“哈,男士不尊重天意,躲在怪物下边不出来,太不象话了。”还有人指责他,这是对上帝的不恭,应当受到惩罚。汉威不予理会,每天上街带伞,宣传使用伞的好处。

  伞第一次在美国纽约出现,是在18世纪末叶,街头上出现一片混乱。妇女们大呼小叫,认为这个既能伸开又能缩小的怪物,简直能把人吓得半死。顽皮的小孩子跟在后边,不停地朝打伞的人扔石头……

  由此可知,一件发明要得到社会认可,一件商品要能被人们接受,决不是件简单、容易、轻松的事,有时要经历不少的误会、波折。

  几十年之后,罗马教皇对伞发生了兴趣。他以上帝的名义为伞洗刷不白之冤。教皇出场有专人撑伞侍候,以显示其庄严、郑重。

  伞不仅是人们使用的工具,也是一种收藏品。

  法国有个名叫约索夫·哈姆的人,以专门收藏世界上各种伞而闻名。他藏有9个世纪以前的欧洲贵族用的阳伞,也有中国杭州出产的纸伞,以及日本制作的各种花布伞。其中最小的伞只有3.5厘米长;最大的伞伞面直径长12米,撑起来足有半个篮球场那般大。

  现在,伞的作用被广大的人们所承认,它已经成为日常旅行、外出的必带物品。随着制伞工业的发展,各具特色的伞:带收音机的伞、有香味的伞、能照明的伞、防暴催泪伞、盲人探路伞等都相继问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乐趣。

  家庭主妇的好助手

  发明压力烹煮技术的帕平,是研制蒸汽机的很早的先驱者之一。他于1647年出生在法国的布卢瓦,后来到伦敦,成了波意耳的助手,并进入了皇家学会。他于1679年演示了他的“压力锅”——这种容器有一个盖得很紧的盖子,可增加锅内的压力,从而提高水的沸点。盖子上安有安全阀 (这也是他发明的)。

  在1680年12月8日举行的皇家学会委员会议上,雷恩决定出一本叫《新的烹调器》的小册子。帕平在给皇家学会的献词中谦虚地说道,“这本小册子中没有称得上远见卓识的东西,对这样的赞扬受之有愧。”然而他在这本小册子的前言中却说道,这是对古老的烹调技术的一大改进,若使用这种炊具,就是又老又硬的牛肉,也能像挑选的嫩牛肉一样做得鲜嫩可口。

  这本小册子包括一幅压力锅 (包括安全阀)结构图和详细说明压力锅结构的文字,用若干章的文字详细地介绍了用压力锅做羊肉、牛肉、羔羊肉、兔子肉、鸽子肉、鲭鱼、狗鱼、鳗鲡、大豆、青豆、樱桃、醋栗、李和梅等的情况。帕平在这些章节里一再强调说,用这种烹调法能保留用其他方法不能保留的香味和营养成分。这本小册子中的其他章节描述了这项发明对船上的厨师、糖果制造商和饮料制造商的价值。

  若干年后,帕平开始任皇家学会的临时实验室主任,1712年前后逝世于伦敦。在本世纪以前,高压锅的原理在工业上比在烹调上用得更为广泛 (例如高压消毒锅)。待本世纪研制出了现代的压力锅并首先在美国得到普及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制造商都开始制造压力锅,强调压力锅既省时间,又省燃料。

  影响压力锅销路的一个主要原因,常常是害怕高压引起危险。但是制造标准非常严格,留有很大的保险系数,即使是最粗心的家庭主妇也不易出事故。

  生活用品撷彩

  奇特的太空淋浴器

  人在太空中长期生活和地面上一样,也需要定期洗澡。在地面,淋浴对人来说,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到了太空就非同小可了,完全可以算得上一种高贵的享受。如果用价值计算,将一套淋浴设备送上太空,再使用比银子还昂贵的水,那么,一次淋浴的费用恐怕要比世界上最豪华的浴池还要高得多。

  在“礼炮”号轨道空间站上,规定航天员每10天洗一次澡。在前苏联“礼炮”号轨道空间站,1982年航天员曾创造了连续生活工作21天的记录,1984年又创造了续航时间237天的记录。前苏联一艘轨道空间站——“和平”号轨道空间站,1988年航天员创下续航366天的纪录,1995年航天员又创下连续飞行438天的新世界纪录。

  轨道空间站里的洗澡间像一个手风琴式的密闭塑料布袋,它被挂在顶棚上,使用时将它放下,不用时可叠起来吊在顶棚上。顶棚上固定着一个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水箱内装5升水。浴室的地板上有许多小孔,下面是废物集装箱,用于盛废物和污水。上面压水,下面抽水。地板上还有一双固定的橡皮拖鞋,航天员穿上拖鞋,人就不会飘浮起来。浴室放下后,形成真空环境。在失重的状态下,水就成了危险品,少量的水也会呛伤人,甚至溺死人。为了安全,航天员通过管子进行呼吸。

  航天员洗澡时,首先把通到浴室外的呼吸管套到嘴上 (戴上呼吸罩),戴上护目镜,避免从鼻子和嘴吸进污水;接着,开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打开水喷头,加压的温水从上面喷下来浇到身上,这时正像在地面上淋浴一样。

  洗用过的污水从室内地板上的小孔中排到废物集装箱里。由于失重,污水会飘浮起来,因此,地板上的小孔靠吸收装置,把污水吸入小孔抽走。

  前苏联航天员在“礼炮”号和“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里长期生活和工作,他们亲身体验在太空失重环境里洗澡的乐趣。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完善的太空淋浴器。

  有趣的太空睡袋

  睡眠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一生中有将近1/3的时间在睡眠。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航天员不能躺在床上睡觉,因为身体会自动飘浮起来,必须钻进睡袋并固定在航天器的舱壁上。

  在载入航天的初期,睡眠条件比较差,航天员只能在座椅上睡觉。为了防止无意中手碰错开关,睡觉时要求把双手束在胸前。后来,随着载入航天器体积的增大,睡眠条件才有了改进,航天员可以在左右躺椅下面的睡袋里伸直双腿自由飘浮着睡觉。但这也不是舒适的睡眠姿势。有位美国航天员说:

  “当你在睡眠中发现自己身体下面没有任何支撑的东西时,你会有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这种危险感一直到美国“天空实验室”轨道空间站飞行时才消除。因为“天空实验室”比“阿波罗”飞船宽敞得多,航天员吃饭和睡觉的地方是分开的,使航天员感到好像在地面上一样。

  航天飞机比“天空实验室”又有改进。机上的机械设备发出的噪声小多了,仅有一种很低的嗡嗡声。航天员有了卧铺。在卧铺上睡觉,可以进一步减低噪声,还可以防止其他航天员的干扰。可惜许多航天员不习惯卧铺。有位欧洲航天员说,当他在下铺上睡觉时,感到好像在床底下睡觉一样。因此他们有的愿意在驾驶舱的座椅上打盹,有的则在睡袋里休息,也有的躲在两层甲板中间的空格里打瞌睡。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员进入太空的人数和次数不断增加。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太空睡袋就成了航天员必备之物。太空睡袋的设计必须考虑太空环境特点,为了使航天员在太空睡得舒适,睡袋必须有固定器件,使太空睡袋能紧紧固定在航天器(飞船或航天飞机)的舱壁上,不致在太空自由飘浮,似躺在床上一样舒适;由于失重,太空睡袋设计给航天员适当的压力,使航天员感觉到像睡在地面一样舒适。

  由于太空中没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航天员站着睡、躺着睡还是倒着睡都一样。在太空睡眠,多数航天员觉得身体稍微蜷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或平躺着要舒服得多。手臂可以放在睡袋内,也可以伸出外面,任其自由,不过多数航天员不愿意让自己的手臂自由飘动。而放进睡袋里。

  飘浮在半空中睡眠是别有情趣的事。有的航天员愿意领略一下这种滋味,他们用一根绳子将睡袋的一端吊挂在舱壁上,让睡袋在半空中飘来飘去。不过大多数航天员不喜欢这种睡眠方式,因为当航天飞机或其他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发动机(用于控制航天器姿态的发动机)开动时,睡袋如果挂在半空中,就会与舱壁相碰撞。大多数航天员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会使人感到像睡在床上一样。采用这种睡眠方式,后背可以伸直,有利于预防腰背痛。

  经过上百次航天飞行,欧洲航天局设计出一种新式睡袋,在袋的外面有一些管道,当管道充气时,睡袋被拉紧,从而向人体施加一定压力。这种压力可以使人感到像在地面睡眠一样舒适,而且还可以消除一种飘飘然似的自由下落感。

  让航天员在太空睡个好觉。

  太空洗手间

  在地面,大小便是件轻而易举的小事。可是在太空,情况就不同了,让我们先看看航天员在美国轨道空间站——“天空实验室”里是怎样大小便的。

  在“天空实验室”里,一个称为废物管理舱的房间内安置了一个厕所。在这个厕所内,有一个呈漏斗状的收尿器,收尿器内通气流,可把便出的尿吸进内部的收集袋里,收集袋每天更换一次,以保持清洁。舱壁上镶嵌一个便桶,用来收集团体粪便 (请记住,在太空中不分上下),便桶中衬一个渗透力强的滤水袋,每用一次就必须更换一次。滤水袋贯通气流,使粪便沉淀固化,免得到处飘浮。

  在没有装备马桶 (便桶)的航天器上,收集固体粪便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航天员一般使用一种直径为20厘米左右的口袋,口袋口衬贴上一圈胶布,大小便时就把口袋粘在臀部上。这种口袋不完全可靠,稍不注意,粪尿就会流失,在太空随便浮动,有时甚至迷住航天员的眼睛。因此,航天员不喜欢这种口袋。

  在太空,女航天员小便更是一个难题。妇女的泌尿器官与男子不同,她们在失重条件下便尿,应符合卫生要求,这相当不容易,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航空与航天局聘请了几名自愿帮忙的妇女,请她们演示了便尿的全部过程,并把整个过程录了像。

  美国航空和航天局(航宇局)根据录像资料,研制了一种男女通用的马桶。这种新型马桶与“天空实验室”上使用的便桶类似,所不同的是在马桶座圈的前端安置一个收尿器。航天员使用这种马桶时,臂部要系上一个座位固定带,以免漂浮时臀部与座圈相分离,因此,航天员大小便时要格外小心,否则就会在同事面前出丑了。

  魔鬼的绳索

  印第安人将它称作“魔鬼的绳索”,牛仔们说它是一种“邪恶的发明”,还有美国德克萨斯的一个农场主恶狠狠地诅咒说:“谁发明了这种东西,就该用它将他捆起来,捆成一个球,让他一直滚入地狱!”这一发明就是带刺的铁丝网。

  假如你曾见过这种铁丝网,一定会觉得它令人恐惧,令人心寒。但它确实在美国西部起过很大的作用——能将牛群圈住。在1870年前后,西部那些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圈牛的东西——用木材做篱笆太昂贵了,因为大草原上很少有树木生长;那里也不容易见到石块,垒石墙是不实际的;用无刺的铁丝网,根本经不住牛的一靠,再加上当温度急剧下降时,它们还会自己绷断。

  1873年的一天,一位伊利诺斯州的牧场主约瑟夫·克利顿去德卡伯县的集市购物,看见一个货主正向人们展示他的新型铁丝网。那是一些普通的无刺铁丝网,但在固定用的木桩上却布满了铁刺。那人介绍说,用这种带刺的木桩加上铁丝网,就能更好地挡住牛群。

  克利顿对此很感兴趣,但他并未向那人购买,而是自己认真琢磨起来:为什么不能让铁刺直接生在铁丝网上,回家后,他立刻动手试了起来。他先是将一些寸把长的铁丝段绑在长铁丝上,但觉得这样干又费力又费时间。于是他索性将铁丝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再用钳子将它们一根根地拧在一起,翘在那里的铁丝头就很自然地变成了铁刺。

  那年冬天,克利顿在家里制造了一大堆带刺铁丝,然后待到春天再把它带到集市上去卖了。然而,克利顿并不是带刺铁丝网唯一的发明者。他的两个邻居——雅各布·哈希和艾萨克·艾尔伍德同样在看到带刺木桩以后受到启发,也在各自的家中发明出了带刺铁丝网。于是,他们三人之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为了争夺这一发明的专利权,他们都向法庭提出了诉讼,这个案子持续了整整18年,最后,美国最高法庭裁决,最早的也是真正的带刺铁丝网的发明者是约瑟夫·克利顿。

  克利顿将自己的专利卖给了东部的一家大公司。10年之后,这家公司的铁丝网工厂就能在10个小时之内生产出1000公里的带刺铁丝网。

  带刺铁丝网很快就在西部被使用,草原和田野被它切割成了小块。有些人对它十分赞赏,而另一些人却恨之入骨。小的牧场主和农场主都欢迎它,因为他们的牛群和田地受到了保护,牛也很少失踪了。但是大牧场主和农场主却不喜欢它,因为他们牛群可去的牧场大为减少,而且牛可能被铁丝网弄伤。反对设带刺铁丝网的人常趁黑夜将邻居的铁丝网剪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人前一天张起了铁丝网,第二天铁丝网已被剪得七零八落了。接着就会爆发一场争战,弄不好就会动枪动刀。

  后来,在南非的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刺铁丝网被用来作为前沿防御的组成部分,许多冲锋陷阵的士兵死时就挂在了它上面。

  今天,许多国家的边境依然有铁丝网作为隔离。有的时候,它们的作用不是御敌,而是阻止本国公民外逃。

  假如你的城市里一根铁丝网也没有,而你又很想亲眼看看它们的模样,你可以到美国德克萨斯的坎尼尔城铁丝网博物馆去。那里面陈列着200种不同类型的铁丝网!要是发明它们的老克利顿看到它们,一定也会惊叹不已的!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65] 本页[66] 下一页[67]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危机
星际桥梁
会说话得天下
中国名山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动物乐园
百家讲坛
生活常识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3 01:23:31  更:2021-07-03 03:58:2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