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百家讲坛 -> 周汝昌评《红楼梦魇》 周汝昌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百家讲坛 周汝昌评《红楼梦魇》 周汝昌 [第1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百家讲坛: 周汝昌评《红楼梦魇》 周汝昌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28日 15:16 主讲人简介:周汝昌,我国著名红学家,是继胡适等红学先辈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大家。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出版《红楼梦新证》等诸多作品。作为红学大家,周汝昌一生治学红楼,造诣极高。 内容简介:咱们今天选的这个主题是我来看张爱玲和红楼梦这么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人的题目。张爱玲是一个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我非常佩服敬重她。她研究《红楼梦》,曾写出《红楼梦魇》的红学著作,书中她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精彩。 她说自己平生有三大恨,两恨是老词,古人的。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骨,第三恨呢,《红楼梦》未完。她说为什么《红楼梦》未完?我非得要追寻一下真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而不是高鹗续的那个。她就是为这花了十年,写了这本书,因为她没法解决,她所以取了个这么个怪书名。这个好不好,能不能这样子对待你十年的光阴?我不评论,诸位想一想,我们这样的文化问题,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仅仅有这么一个特例,没有第二个,你把小说从开天辟地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看看就知道,这个大特例,引动了全中华人的头脑的活动,为什么?那是文艺问题吗?不是的,这是个文化问题。我今天和诸位谈,我说一百句、一万句,我只有一句,文化大问题!那么张爱玲因为太爱《红楼梦》了,所以她特别恨高鹗,她给高鹗的评价,是她自己承认,简直就是破口大骂了。她说了三句,第一句是“庸俗化”,第二说是说高鹗的后四十回是“附骨之疽”,第三她说高鹗“死有余辜”。了不起!死有余辜!这四个字是随便由一个有修养的中华女士嘴里,随随便便说出来的吗? 请诸位想一想,我没有意思,没有任何意思请这么多在座的来同意我的话,同意她的话。我毫无此意,而是说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办?我们就永远不解决?再过五百年,一千年,这不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中华大文化的问题,这么一个独特的例子,好!谢谢诸位。 (全文) 咱们今天选的这个主题是我来看张爱玲和红楼梦这么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人的题目。张爱玲是一个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我非常佩服敬重她。但她平生的事业是创作,看一看她的生平,她是河北丰润人,但这是说她的祖籍。她们家诸位都知道,清末做大官,她们家藏书据说极多。很多是外人没有见到的,她们那个世代家学渊源,并非我们今天一般人所能想像。 今天说起晚清的官僚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好感,特别是由于中法战争,她的祖上负了战败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否由这样的人来负,我要闹不清。总之吧,由此声誉不太好,是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到了她这里,她两岁到八岁在天津。我是天津人,我太懂天津了,尽管我是郊区的,我是一个村童,她住的市内。天津仅次于上海,是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联军战败以后,首先开商、通商埠,这是天津的特点。那个繁华、那个热闹,带着洋味,是这么一个地方。她从两岁到八岁是在这个地方,然后八岁以后她到了上海。上海是什么地方?还用我介绍吗?比天津更大的十里洋场,然后香港、美国,我不用再细说这些,我不是为介绍她的生平,她的生活环境、求学的环境,所接触交往的人士是什么样的?还用我来细说吗?她变成一个作家,然后又成为一个红学家,那这样一本书,就是《红楼梦魇》,就是今天我们的主题。这个事情本身我认为不是小说的问题、文艺的问题,张爱玲也由于特别喜欢《红楼梦》,那当然要看、要学,从曹雪芹这个祖师爷那里寻到一点本领,把小说写得更好。当然这个还用说吗?可能开始也有这么一种心理成分,但是如果我们这样看问题,那就非常简单浮浅。而我们今天来讲她,我们为了什么?你们是为了来听我什么?这个大问题最归结的一句话,这是一个中华文化问题。如果我们不从这一个角度层次来看问题,那我们今天这个讲没有什么意义。《红楼梦》,一部小说。宝黛爱情悲剧,大家为林黛玉哭鼻子,张爱玲是个女的,她所以大概是喜欢这个讲爱情的故事。是为这个咱们今天来到这里吗?我想不是,绝对的不是!我们第一要把这点弄清楚,好了。 然后呢,我们就开始说一说,我这个嗓子今天不好,还有点哑,我们回到张爱玲创作的这本著作《红楼梦魇》,她的别的我更不涉及。今天咱们就把这个作为一个主题,我简单讲几句,这个书大家知道,她的自序说从1963年到1973年,她好像是说人生是短促的。这不是她原话,我都是用我的话来说,去日苦多。这是古人的话,就是过去的岁月已经很多了,所剩的有限了。但是她说这个话的年龄不是很大,不像我。她说去日苦多的情况之下,我为了研究这个《红楼梦》消耗了十年,这算是一项壮举吧!非同小可,把一生的精力,十年花在这上面,怎么不是壮举呢?说得好!但是她为了什么呢?起了一个书名《红楼梦魇》,那为什么你花了十年的精力,为它不惜任何牺牲,可是你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呢?我不理解,我也不喜欢。《红楼梦》很美好,唤起人的很美好的联想,怎么《红楼梦》魇,做了一场噩梦。 张爱玲从八岁读《红楼梦》,据她的传记说,每隔一个时期重读一遍,一生也没有间断,这才够一个红迷。然后她写了《摩登红楼梦》,你看贾母身旁鸳鸯可能给捶腿,旁边摆着大烟灯,知道大烟是什么?就是鸦片。白话就是抽大烟,再一看贾链升官了,升了什么官呢?铁路局长。这个哪儿来的呢?原来她父亲就是铁路局的英文秘书,完全是一个小女孩她目前看的那个时候那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印在脑子里,灌输到、嫁接的《红楼梦》的主题里,非常有趣。我们不是要取笑,那这个时候,这个小女孩已经开始用这样的形式来翻译,解读、脱胎换骨来认识《红楼梦》了,她做了这么一个工作,好,这个只能说这么几句,然后再往后看。 后来她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她有这么一个感觉,原来是糊里糊涂看。到十二三岁的时候看,她说我看到八十回一过,一到八十一回,用了八个字:天日无光,百般无味。从这个第八十一回一开头,一读,这个味儿不对了。这怎么回事?好比眼前精神境界都变了,天日无光!什么都没味儿了。百般无味,不是一样无味,百般无味!她下了这么八个大字,这个时候她文学鉴赏能力已经大大成熟了,十二三岁,仍然是个小女孩。这就了不起了,一般的小女孩,十二三岁能够看完一百二十回,能够辨别到那儿一个风水岭,哎呀!不对了,有这个能力,我不敢保。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一百二十回还是一个整体,天衣无缝,那好得很!这个我也不多说,我们还是说张爱玲。 她看的是小字石印的一百二十回最普通的那个本子,有一次她就看到亚东图书馆印的也就是胡适先生做序,陈独秀作序,汪园芳校看的亚东版。这个本子就成了垄断本,因为胡适、陈独秀那时候有多高的地位,人人就逐渐不看我刚说的那个小字石印本了。这个提起来都是我们年轻的经历,她比我才小3岁,所以她的精力也就等于是差不多我的经历。我们太熟悉了,看起来就亲切。你们呢,可能今天都知道,但是不那么亲切,有点隔阂。历史的演进,时代的不同,这都是文化,一定要这么看问题。 我刚才提到这个亚东图书馆又是什么意思呢?她说我看胡适的《红楼梦考证》里边有一段引了清代的一部著作叫做《续阅微草堂笔记》大家都知道《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写的一部最有名的笔记小说,那时人人都看。后来出来一个《序阅微草堂记》不知谁续的,是纪晓岚自己序的吗?没听说过,他的全集里边没有,闹不清。这里面有一个什么故事呢?有一个《红楼梦》的本子,不是今天这个120回。说最后宁荣二府都败落了,都穷困了。宝玉沦为击拓之流,就是敲棒子,夜里打更的,史湘云和宝玉最后又重逢,白头偕老。张爱玲看到这儿,哎呀1她又下了八个大字,她说我看到这儿,是“石破天惊,云垂海立。”我是说你看看这个张爱玲对我们民族语文的那种体会,这简单吗?不简单!为什么说她受那个震动是那么巨大,就是她听到旧时的本子中这样的情节、故事、结局。跟她原来从小一直读的一百二十回是如此不同,她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这个女孩的心灵,那个敏锐,那个艺术感觉,我们是说这很了不起,所以她才有文学成就、艺术成就,没有这个那就另当别论,可以干别的行当。 说到这儿呢,那这一本书,名字我不喜欢,内容到底是什么呢?她自己坦白说:我是个考证派,十年迷了这个考据,做了这本书。她这个考据是什么考据呢?哎呀,复杂万分,说也说不清。我没法今天在这个场合跟诸位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版本考证。什么叫版本,也不是真正石刻的,刊印的,也不是。也就是说抄本,乾隆时代以后留下来的那八十回曹雪芹原著的那个,我们没有别的名字,没有个抄本学,只有个版本学,我们就说她是版本考证。她考证那个详细,那个心细如发,这个女性,那个层次简直我们一般人是跟不上的。说的再难听点,我刚才这个话是赞美的话,要是让我说,说的不太好听,烦琐哲学。太烦琐了,你看不了,一方面是精细无比,另一方面呢,那个怪,它这个独具一格的考证派,是大量的想像和发挥。哎呀,这就麻烦了,考证是一种科学的研究,首要的要求你要严谨。这么一个严谨的考证,一个治学的方法,中国的优良传统,你怎么还能够加上想像和发挥,那还得了?那就是假设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是张爱玲的考证确确实实是如此,这个人的头脑,那个智慧!她一方面用了那么细的考证,另一方面呢,她把她的考证所得的那个,那也不叫结论,她得了那么一个结果。她由此做基础,她就一步一步想啊,又该怎么样怎么样?还再发挥、再延伸,这可就不得了!但哪个是你的结论,哪个是你考证的真理,闹不清。因为两者混合在一起了,她这是一个大特点。然后再说第二个特点,我今天只能用这种办法让诸位了解我心目中的张爱玲是何种人,价值何在,我非常佩服,为什么?我也有不同的见解,说几句切磋的话,没有别的意思,千万不能对这么样的人,并且已经作古的人,有什么轻薄,不然的意思。那就不道德,人要是做人要厚,要与人为善,不要学那种糟糕的风气,那能成大学者吗?她细到什么样子呢,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别的没法举。 你还记得宝玉挨了打,这个大故事,一个大风波,也得讲一天,那里的事情太多了,不是什么封建势力迫害叛逆者,根本不是这么一套。挨打以后那也是九死一生,然后老祖母来维护,黛玉等人都来看望,一家子闹得都来。然后要吃莲叶羹,王熙凤特别要搞这个,元妃省亲时候吃的,给娘娘做的,从来都没有做过。你怎么还记得这个,那个意思说宝玉你算太刁钻古怪了。他现在想莲叶羹,赶紧给他做,模子找不着,赶紧到什么房里去查,费了好大周折。正在这个时候,傅氏家派了婆子来探望宝玉,宝玉的怡红院从来不许婆子进来,今天特别,怎么回事?原来他有一段心事,傅家有个女儿叫傅秋芳,才貌双全,当时京城第一。他久闻此名,心中存着无限的崇敬,你看曹雪芹下一个字眼,现在有人说,贾宝玉是个小流氓,见了女性他有别的想法,你们看一看,如果用这种精神世界去读《红楼梦》,其结果如何?我这个人就是受了毛病,我简直是生气。你看看那个宝玉,对这个女性是一个诚敬,爱慕,没有什么邪念。看着傅秋芳小姐的面子,让婆子进来,这个故事我要一讲,咱们今天就没完了。回到张爱玲,因为张爱玲对傅秋芳的年龄有考证,傅秋芳多少岁,你们回去打开你身边的《红楼梦》看一看,大概十有八九是23岁,那张爱玲就说了,宝玉那一年省亲是13岁。证据很多,一再说,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写的字、画的画怎么好。还有那个和尚把玉托到掌中,青埂峰下一别,转眼十三载矣。这还有错吗?张爱玲说23岁姑娘和13岁的小男孩,那怎么攀亲呢?年龄差太多。这个引起张爱玲的关怀,一考证呢?一个本子本来写得是傅秋芳今年二十一二岁,汉字抄书,手一疏忽,把一二两个字合在一起,可能就离得近的,非常合理,变成了二十三。宝玉的岁数那是没办法,她说她有一个原则,这个《红楼梦》经过了大删大改,包括了年龄岁数大小,她认为更合理的贾宝玉在那一年省亲那一年是15岁,那么傅秋芳小姐21和贾公子15,尽管还有距离,勉强还说得过去,不然太不合理。这是一个大作家,要看一个作品,这个细节一定要合情合理,也不能乱来虚构。您评评这个理,她自个说,我没有资格做《红楼梦》考证,我的长处,是我对各个本子太熟了,有一个略微陌生一点的字眼,不用我去看,它自个往我眼里蹦。她把所有的、她所能见到的,我们今天十多个抄本《石头记》,大概她大部分都见到了。那个不同的文字,简直细如牛毛,那简直太多了,她统统记得。她拿来一看,这是怎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她还这么说,说曹雪芹创作的时候,不是写完了、抄清了,一部整的搁在那儿等人拿走,传抄、卖钱、生活,不是。他在那儿写一回、写几回,订一个本搁在那儿,来了就有讨的、借的、看的,拿出去人家就照着那个抄,那后来呢,他又有另外一个本,有点小删改,用的字也不完全一样,是这么回事,说得对,也是真理。说她的考证比这个要细一百倍,好了,这值得我们佩服。 说一点她的毛病,她的考证都是结论吗?不,她受某些红学家不正确看法的蒙蔽,她把《红楼梦》的修改润色,这个是理所当然的,她变成了一个大搬家,好像是这个拼棋子块儿一样,哪几回早写的,后来因为某种缘故就往后挪了很多回以后,然后这么大拆大改,这《红楼梦》变成这么一部作品。我不相信,连张爱玲女士本人的创作,是否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也不相信。鲁迅先生就认为《红楼梦》是写实,不是虚构。张爱玲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红楼梦》的不完整。美国一个小说专家叫韩南,他考证出来《金瓶梅》五十三回到五十六回是另外一个人写的,不是那个原作者。她说对,我一看到这儿,我就像进了一个黑胡同,走到那儿呢,一下子出了黑胡同,豁然开朗。你看看这个艺术敏感,我刚才说了一遍又一遍,一个人从事文学艺术,乃至自然科学,都得有这个,没有这个敏感性,一堆死东西,活不起来。她用了三个字,就把就把《红楼梦》后四十回做了总结,她说高颚把《红楼梦》“庸俗化”了。你可以在“庸俗化”这三个字上写出大文章,甚至于写出专著来。而对于《红楼梦》为什么好,我为什么这么迷它,她的书中一个字也找不着,她是这么一个怪人。这个张爱玲,宝黛爱情你怎么看的?她也不说。但她发出一个怪论,这个怪论呢,我看了非常得意。她说史湘云是真实的,今天的话就叫做有原型的人物,林黛玉是后来虚构出来的,诸位你们听了这也石破天惊吧,谁这么看过,谁这么想过,谁这么说过!好,由于提到史湘云,再说一句,她最后的一章,就是说那个旧时珍本《红楼梦》中原来的结局是宝湘二人重会,她考证到最后还是寻找这个,有的专家说《红楼梦》曹雪芹写了两部,八十回以后他续了两回,一回仍然是他的老思路,是贾府没有抄家,另外他又写了一部贾府遭到了政治祸变,抄家。后来黛玉早死,宝钗也早亡,最后贾宝玉出家了,这个呢,矛盾。到底她认为哪个更符合曹雪芹最末本意呢?她没法判断,这个成了张爱玲的平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这么一个大难题。也就是说,她十年走到这点上,做了结论了吗?没有。但这才是她最关怀的一个主题,我今天把这一点告诉诸位,一个大理论,这已经我把它简化到无以复加了,我没有办法在简化。她平生有三大恨,两恨是老词,古人的。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骨,第三恨呢,《红楼梦》未完。她说为什么《红楼梦》未完?我非得要追寻一下真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而不是高鹗续的那个。她就是为这花了十年,写了这本书,因为她没法解决,她所以取了个这么个怪书名。这个好不好,能不能这样子对待你十年的光阴?我不评论,诸位想一想,我们这样的文化问题,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仅仅有这么一个特例,没有第二个,你把小说从开天辟地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看看就知道,这个大特例,引动了全中华人的头脑的活动,为什么?那是文艺问题吗?不是的,这是个文化问题。我今天和诸位谈,我说一百句、一万句,我只有一句,文化大问题!那么张爱玲因为太爱《红楼梦》了,所以她特别恨高鹗,她给高鹗的评价,是她自己承认,简直就是破口大骂了。她说了三句,第一句是“庸俗化”,第二说是说高鹗的后四十回是“附骨之疽”,第三她说高鹗“死有余辜”。了不起!死有余辜!这四个字是随便由一个有修养的中华女士嘴里,随随便便说出来的吗?请诸位想一想,我没有意思,没有任何意思请这么多在座的来同意我的话,同意她的话。我毫无此意,而是说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办?我们就永远不解决?再过五百年,一千年,这不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中华大文化的问题,这么一个独特的例子,好!谢谢诸位。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com)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