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百家讲坛 ->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康熙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百家讲坛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康熙 [第2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百家讲坛: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在位61年,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世界的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 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二, 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三, 反击侵略,签订条约。 四, 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五, 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六, 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七, 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八, 引进西学,学习科技。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我讲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咱们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康熙是很特殊的,他父亲是顺治,他祖母是孝庄太后,他爷爷就是清太宗皇太极,他曾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儿子是雍正,孙子又是乾隆。他在清朝前期这六个皇帝当中,从入关来说是第二个皇帝,从整个清朝来说,他就是第四个皇帝,他处在一个承上启下这么一个很特殊的地位,康熙这61年,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世界的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就是削平三藩,巩固统一。康熙十二年,就是1673年,吴三桂等三个藩王发动叛乱,三藩叛乱的时候康熙只有20岁,周岁才19岁,一个年轻的皇帝,但是康熙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下令讨伐,历时八年,平定了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一,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就着手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末清初之际,郑成功跨海远征驱逐了荷兰殖民者,不久郑成功病故,形势发生了变化,其子郑经继位后,着力推行反清抗清的政策,封锁海疆,从而中断了台湾与大陆的往来。面对这种分裂祖国的行为,康熙充分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从康熙2年到康熙20年,他多次晓之以大义,招抚台湾,不料郑氏后人却始终坚持分裂的立场,公然提出“如琉球,朝鲜例”,想将台湾变成属国关系,当18年的招抚均告失败后,康熙即下令用武力收复台湾。公元1683年6月,清军攻占澎湖36岛,7月郑氏家族见大势已去,只好顺应天意表示归降,1683年8月,台湾回归后,康熙决定在台湾开府设县,康熙又明令宣布郑成功不是叛臣贼子,将郑氏父子的灵柩归葬故里,对郑氏后人及其各级将领妥善安置,封官赐宅,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从而上下心安,促进了台湾及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第三,反击侵略,签订条约。东北的黑龙江流域在康熙的祖父和曾祖父的时候,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候已经完全归附于清朝,由于清军入关八旗主力南下,沙皇俄国的军队借着这个机会就侵入了黑龙江流域。康熙统一台湾之后,决定反击沙俄的侵略,康熙派萨布素率领军队到了雅克萨,两次战争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完全的胜利。到康熙28年,就是1689年,康熙派使团到尼布楚和俄国的使团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额尔古纳河、格尔比齐河和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完全归清朝,这里面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库页岛以南的广大地区。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端边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康熙这个时候划定的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北部版图的基础,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四,亲征朔漠,和善蒙古。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到中央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了噶尔丹。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列笼络的措施完全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换句话说,就是喀尔喀蒙古,整个的蒙古变成了清朝的坚强的无形的牢固的长城。中国从秦汉的匈奴,到明朝的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贡献。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下令停止圈地,下令蠲免田赋,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第六,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康熙的时候,修建了畅春园,修建了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了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这样就把中国的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的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康熙重视文化,也重视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说《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还有特别重要的一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主持编修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两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的精神财富。 康熙朝,这个时候的清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跟他们比有伟大和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中国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疆域最辽阔,国力最强盛。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自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的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我们要想一想,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我想重要的有五点,第一康熙对自己讲学习,第二康熙对朝政讲勤慎,第三康熙对臣民讲仁爱,第四康熙对西学讲吸纳,第五康熙对子孙讲教育。 康熙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对自己讲学习。康熙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我想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当中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康熙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但是他幼年的时候不幸,也可以说他命运不好,8岁父亲死了,10岁母亲又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负责抚养他。康熙自己说,他母亲生病的时候,日夜守候在床边,滴水不进,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周岁才9岁的康熙,日夜啼哭,不思饮食,后来康熙自己说,说他在父母的膝下没有得到一天的欢娱。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康熙幼年的忧患生活,不幸的遭遇,砥砺着他更加勤奋的学习。 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祖母、他家庭说满语,他的师傅,满族的师傅教给他说满语,学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影响。康熙的学习从五岁开始,虚岁五岁,周岁才四岁,到了上书房学习,就是到学校学习,每天早上入学,晚上很晚才回来,无论是严寒酷暑,没有一天中断。他自己说,早晚读书年无间日,累得咳血,吐血了,仍然坚持学习。他说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然后要背诵120遍,之后再画一段新的继续背,就这样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一百二十遍背下来。所以后来康熙对四书随便指出哪一段,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对一个汉族的青少年是不容易的,对一个刚入关不久的满族少年是难能可贵。 康熙还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什么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呢?因为当时耶稣会士汤若望和一个汉族人叫杨光先关于天文历法问题发生争论了,朝廷会议讨论,大学士、尚书等等全不懂,康熙自己听着辩论也不懂,因为他不懂数学、不懂天文,他说我作为一个皇帝,我不懂天文、历法、数学我怎么来判断是非呢?所以他下定决心学自然,学天文、数学、历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医学、药学,甚至于学人体解剖学,他亲自动手解剖冬眠的熊。在皇宫里面有制药的实验室。 康熙学习科学技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得了疟疾,太医院那些御医都没给他治好,一个耶稣会士叫洪若翰等等,给他进了一种药,叫金鸡纳霜也叫奎宁,他吃了这个药把疟疾治好了,他很高兴,他把这个药又介绍给别人,介绍给曹寅,就是曹雪芹的先祖,曹寅吃了这个药,疟疾也好了。康熙就开始相信西医,西药。当时有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就是天花,没有办法,康熙的父亲顺治就是得天花死的,上一讲我们讲过,康熙自己也得了天花呀,脸上长了麻子,很多蒙古王公贵族到北京来朝贡,一个很大的考虑就是怕进了长城之后传染上天花,康熙修承德避暑山庄,修木兰围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在那里接见王公贵族,免得他们到中原得了天花,就可以减少得天花的机会,这是原因之一。康熙学会了种痘,就是防治天花痘,大家不信,他先在他子女身上实验,又在皇宫的宫女身上实验,效果很好,后来他又推广到蒙古,让蒙古的王公贵族种痘,这个措施减少了很多人因为得天花死亡,或者没死而得麻子的这个病情。所以康熙是很善于学习的,在皇帝的西苑,就是现在中南海丰泽园,他搞了试验田,种水稻,培育新的稻种。他是终生学习,我说康熙可以算作一个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之所以做出很大的贡献,之所以他那个为君之道,其中的一个秘密就是他终生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得到新的动力,推动他继续往前发展。 第二,康熙对朝政勤慎,清朝是继承明朝,叫“清承明制”。明朝的皇帝绝大多数不亲政,太懒了。以万历皇帝来说吧,整天在宫里面和宫女太监私混,荒淫无度。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啊,更有慎之,孟森先生说他,不止二十年,说他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就不做郊祀,不做庙的祭祀,也不上朝理政三十年。明朝的皇帝不务政到什么程度?碰到军国紧急大事要处理,皇帝不亲政,有的大臣在朝门外跪着请皇帝亲政,一跪十个小时,皇帝不予理睬。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匠活,刀凿斧锯玩得很高兴,那个大太监魏忠贤就专等皇帝做木匠活做得高兴的时候才奏报,天启说你看着办吧,正玩着高兴,你看着办吧,魏忠贤就可以借机对军国大事假传圣旨。 清朝鉴于明朝灭亡的这一条重要教训,就是要亲政。康熙的亲政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他14岁就开始亲政,康熙亲政他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就是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就是记录,把做了重要决定和重要发言记录下来,后来就成了一本书,叫《康熙起居注册》。每天早上辰时开始,皇帝御门听政,在这会上讨论大臣的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每天御门听政是空前的,这是康熙勤政的“勤”,我讲的勤字。 底下我说一下,康熙第二个就是慎,康熙慎政。康熙这个人处理军国大事非常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拍板就这么办了,不是这样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康熙慎政的情况,我就举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什么呢?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就是他重点要抓三件大事,第一是三藩,第二是河务,第三是漕运。河务和漕运实际上是一件事情,三藩他又平定了,实际上他重点就是一件事情,就是治河。他把水利这个事情写在他宫廷柱子上,我们平常说座右铭,他就变成柱右铭,每天提醒他,重视啊,康熙亲自派侍卫赴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就是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 任用能管,就是贤能的官员治河,那庸官他治不好河还贪污,他任用了两个重要的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严重分歧。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淤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继续治河。另一种意见是淤出的土地给当地的豪绅,给他们。第二个,黄河的河口地方,水流入海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把泥沙冲到海里。于成龙的意见不同意,说把黄河入海口的地方开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吗?你那样的话,海水倒灌。靳辅说那不行,你河堤高的话,在河堤底下那河一泛滥,人不就跑到鱼的肚子里去了吗?康熙怎么办?让他们两个人御前辩论,开朝廷会议,到康熙面前各抒己见,互相驳难,但是各说各的道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 集思广益,就是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乡在黄河有关的地方的,你们每个人要写一个意见,你的看法,上奏到康熙,康熙就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做了什么决定呢?就支持了于成龙的意见,免去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务,于成龙就任之后,就治理。 那他两个人发言到底谁的对?于成龙治了一段河之后,康熙视察,沿河视察,康熙经过实际调查看,于成龙还是用了靳辅的办法。把靳辅的官免了,康熙没有文过饰非,因为靳辅的官是我免的,我宣布给靳辅平反,恢复原职,治河就有很大的成就。 从御前辩论到集思广益,到御前会议,到亲自下去视察,到自己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前前后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在重大决策的时候,可以说是慎之又慎。我们讲了康熙的历史地位,和康熙的八个重大的历史贡献,又讲了康熙为君之道的两个法宝,就是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关于康熙对臣民讲仁爱,对西学讲吸纳,对子孙讲教育,这三个问题,我们下一次再讲。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一)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二) 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 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不能决定。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 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三)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下一讲,我们讲雍正。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