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诗词散文 -> 曾巩集 -> ●附录 -> 正文阅读

[诗词散文]曾巩集  ●附录 [第55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4] 本页[55] 尾页[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曾巩集: ●附录

◎传记

  【行状】 宋·曾肇

  公讳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光禄卿。母吴氏,文城郡太君。母朱氏,仁寿郡太君。公嘉二年进士及第,为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尝为英宗实录检讨官,不逾月罢。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州,进直龙图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赐绯衣银鱼,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徙亳州,又徙沧州,不行,留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兼判太常寺。元丰五年四月,擢试中书舍人,赐服金紫。九月丁母忧。明年四月丙辰终于江宁府,享年六十有五。自大理寺丞,五迁尚书度支员外郎,授朝散郎,勋累加轻车都尉。元配晁氏,光禄少卿宗恪之女。继室李氏,司农少卿禹卿之女。子男三人:绾,太平州司理参军;综,太庙斋郎;纲,承务郎。二女早卒。孙男六人:η、{古心}、愈、{旦心}、{付心}、憩。η,假承务郎,余未仕。孙女五人。元丰七年六月丁酉葬南丰从周乡之源头。

  曾氏姒姓,其先鲁人。至其后世,避地迁于豫章,子孙散处江南。今家南丰者,自高祖讳延铎始也。初,╀及参父子俱事孔子。╀乐道忘仕,孔子与之。参以孝德为世称首。而参孙西,耻自比于管仲。其世德渊源所从来远矣。至皇祖大夫以直道正言为宗名臣,皇考光禄博学懿文,行孝友,明古谊,达时变,位不配德,著书垂后,畜厚流长。天以道德文章钟于公身,以侈大前烈,开觉后嗣,实命世之宏材,不待文王而兴者欤!

  公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读书数百千言,一览辄诵。年十有二,日试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也。未冠,名闻四方。是时宋兴八十余年,海内无事,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自朝廷至闾巷海隅障塞,妇人孺子皆能道公姓字。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盖自扬雄以后,士罕知经,至施于政事,亦皆卑近苟简,故道术浸微,先王之迹不复见于世。公生于末俗之中,绝学之后,其于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得,足以发六艺之蕴,正百家之缪,破数千载之惑。其言古今治乱得失是非成败,人贤不肖,以至弥纶当世之务,斟酌损益,必本于经,不少贬以就俗,非与前世列于儒林及以功名自见者比也。至其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新,读者不必能知,知者不必能言。盖天材独至,若非人力所能,学者惫精覃思,莫能到也。世谓其辞于汉唐可方司马迁、韩愈,而要其归,必止于仁义,言近指远,虽《诗》、《书》之作者未能远过也。其为人大直方,取舍必度于礼义,不为矫伪姑息以阿世俗。弗在于义,虽势官大人不为之屈,非其好,虽举世从之,不辄与之比。以其故,世俗多忌嫉之,然不为之变也。

  其材虽不大施,而所治常出人上。为司法,论决重轻,能尽法意,繇是明习律令,世以法家自名者有弗及也。为通判,虽政不专出,而州赖以治。初,嘉中,州取酒场钱给牙前之应募者,钱不足,乃俾乡户输钱助役,期七年止。后酒场钱有余,应募者利于多入钱,期尽而责乡户输钱如故。公阅文书,得其奸,立罢输钱者二百余户,且请下诏约束,毋擅增募人钱。岁饥,度常平不足仰以赈给,而田居野处之人,不能皆至城郭,至者群聚,有疾疠之虞。前期喻属县召富人,使自实粟数,总得十五万石,视常平贾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粟买为平。又出钱粟五万贷民为种粮,使随岁赋入官,农事赖以不乏。为州务去民疾苦,急奸强盗贼而宽贫弱,曰:“为人害者不去,则吾人不宁。”齐曲堤周氏,衣冠族也,以资雄里中。周氏子高横纵淫乱,至贼杀平民,污人妇女,服器拟乘舆。高力能动权贵,州县势反出其下,故前后吏莫敢诘。公至,首取高置于法。历城章丘民聚党数十,横行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埋盗夺篡囚纵火,无敢正视者。公悉擒致之,特配徙者三十一人,余党皆溃。是时州县未属民为保伍,公独行之部中,使讥察居人,行旅出入经宿皆籍记,有盗则鸣鼓相援。又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言,故盗发辄得。有葛友者,屡剽民家,以名捕不获。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予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徇诸郡中。盗闻多出自言。友智力兼人,公外示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齐俗悍强,喜攻劫。至是豪宗大姓敛手莫敢动,寇攘屏迹,州部肃清,无χ鼓之警,民外户不闭,道不拾遗。闽粤负山濒海,有铜盐之利,故大盗数起。公至部时,贼渠廖恩者既赦其罪,诱降之,然余众观望,十百为群,既溃复合,阴相推附,至连数州。其尤桀者,隶将乐县,县尝呼之不出,愈自疑,且起踵恩所为,居人大恐。公念欲缓之,恐势滋大,急之是趣其为乱,卒以计致之。前后自归若就执者几二百人。又擒海盗八人,自杀者五人,老奸宿偷相继缚致者又数十人。吏士以次受赏。公复请并海增巡检员以壮声势。自是幅员数千里无敢窃发者,民山行海宿,如在郛郭。亳亦号多盗,治之如齐,盗为引去。

  公为人除大患者既如此,至于澄清风俗,振理颓坏,斗讼衰熄,纲纪具修,所至皆然也。其余废举后先,则视其时,因其便为之。在齐,会朝廷变法,遣使四出,公推行有方,民用不扰。使者或希望私欲有所为,公亦不听也。河北发民浚河,调及他路,齐当出夫二万。县初按籍,二丁三丁出一夫,公括其隐漏,后有至九丁出一夫者,省费数倍。又损役人以纾民力,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徙传舍,自长清抵博州,以达于魏,视旧省六驿,人皆以为利。其余力比次案牍簿书,藏之以十五万计,他州亦然。既罢,州人绝桥闭门遮留,夜乘间乃得去。襄州继有大狱,逮系充满,有执以为死罪者,公至,阅囚牍,法当勿论,即日纵去,并释者百余人。州人噪呼曰:“吾州前坐死者众矣,孰知非冤乎?”在洪,会岁大疫,自州至县镇亭传,皆储药以授病者。民若军士不能自养者,以官舍舍之,资其食饮衣衾之具,以库钱佐其费,责医侯视,记其全失多寡,以为殿最,人赖以生。安南军兴,道江西者,诏为万人备。州县暴赋急敛,刍粟贾踊贵,百姓不堪。公独不以烦民,前期而办,又为之区处次舍井爨什器,皆有条理,兵既过而市里不知也。福州多佛寺,为僧者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公俾其徒自相推择,籍其名,以次补之,授文据廷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敝。民出家者三岁一附籍,殆万人,阖府徼赂,至裒钱数千万,公至不禁而自止。废寺二,皆囊橐为奸者,禁妇女毋入寺舍。明州有诏完城,既程工费,而会公至,初度城周二千五百余丈,为门楼十,故甓可用者收十之四,公为再计,城减七十余丈,门当高丽使客出入者,为楼二,收故甓十之六,募人简弃甓可用者,量酬以钱,又得十之二,凡省工费甚众,而力出于役兵佣夫,不以及民。城成,总役者皆进官,而公不自言也。公尝以谓州县困于文移烦数,民病于追呼之扰也,故所至出教,事应下县,责其属,度缓急与之期。期未尽,不复移书督趣;期尽不报,按其罪;期与事不相当,听县自言,别与之期。而案与期者,即有所追逮,州不遣人至县,县毋遣人至田里。县初未甚听,公小则罚典史,大则并劾县官。于是莫敢慢,事皆先期而集,民不知扰,所省文移数十倍。事在州者,督察勾稽,皆有程式,分任僚属,因能而使,公总览纲条,责成而已。盖公所领州多号难治,及公为之,令行禁止,莫敢不自尽。政巨细毕举,庭无留事,囹圄屡空。人徒见公朝夕视事,数刻而罢,若无所用心者,不知其所操者约且要,而聪明威信足以济之,故不劳而治也。吏民初或惮公严,已而皆安其政,既去,久而弥思之。其于内所更官告院、三班、太常,遇事不为苟简,革官告院宿敝尤多,凡所规画,至今守之不改。

  盖公自在闾巷,已属意天下事,如在朝廷。而天下亦谓公有王佐之材,起且大任,庶几能明斯道,泽斯民,以追先王已坠之迹。然晚乃得仕,仕不肯苟合,施设止于一州。州又有规矩绳墨,为吏者不敢毫发出入。则其所设弛,特因时趣宜,固不足以发公之蕴,又况其大者乎!

  公自为小官,至在朝廷,挺立无所附,远迹权贵,由是爱公者少。为编校书籍,积九年,自求补外,转徙六州,更十余年,人皆为公慊然,而公处之自若也。公于是时,既与任事者不合,而小人乘间又欲挤之。一时知名士,往往坐刺讥辞语废逐。公于虑患防微绝人远甚,政事弛张操纵虽出于己,而未尝废法自用,以其故莫能中伤,公亦不为之动也。

  赖天子明圣,察公贤,欲用公者数矣。会徙沧州,召见劳问甚宠,且谕之曰:“以卿才学,宜为众所忌也。”遂留公京师。公亦感激奋励,欲有所自效。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一日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以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公为修撰。既而复谕公曰:“此特用卿之渐尔。”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公者也。故世不以用公为难,而以天子知人、明于属任之为难也。公夙夜讨论,未及属稿,会正宫名,擢中书舍人,不俟入谢,使谕就职。时自三省至百执事,选授一新,除吏日至数十人,人人举其职事以戒,辞约义尽,论者谓有三代之风,上亦数称其典雅。皇子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典之,至是上特以属公。在职百余日,不幸属疾,遭家不造,以至不起。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公性严谨,而待物坦然,不为疑阻。于朋友喜尽言,虽取怨怒不悔也。于人有所长,奖励成就之如弗及。与人接,必尽礼。有怀不善之意来者,俟之益恭,至使其人心悦而去。遇僚属尽其情,未尝有所按谪,有所过误抵法者,力为辨理,无事而后已。在官有所市易,取贾必以厚,予贾必以薄,于门生故吏以币交者,一无所受。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公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平生无所玩好,顾喜藏书,至二万卷,仕四方,常与之俱,手自雠对,至老不倦。又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五百卷。公未尝著书,其所论述,皆因事而发。既殁,集其稿为《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后之学者因公之所尝言,于公之所不言,可推而知也。

  初,光禄仕不遂而归,无田以食,无屋以居,公时尚少,皇皇四方,营饣粥之养。光禄不幸早世,太夫人在堂,阖门待哺者数十口,太夫人以勤俭经理其内,而教养四弟,相继得禄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所归,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平居未尝远去太夫人左右,其仕于外,数以便亲求徙官,太夫人爱之异甚。

  呜呼!天夺吾母,不数月又夺吾兄,何降祸之酷至于斯极也!岂其子弟积恶,罚不于其身,而及其母兄,使之抱终天之痛,为世之所大亻耶?不然,吾母之贤也,吾兄之盛德也,相继而殒,所谓天道常与善人,果何如也?为子弟者,不自灭身,罪固大矣。又不能推原前人德善劳绩,托于当世之文章,以明著之无穷,是又罪之大者也。矧公于肇,属则昆弟,恩犹父师,其于论次始终所不敢废。维公于葬宜有铭,于墓隧宜有碑,于国史宜有载。辄不自知其迷谬,忍痛辍泣,谨述公历官行事如左。至于论议文章见于公集者,后当自传,此弗著。特著其大节,弗敢略,弗敢诬,以告铭公葬若碑者,且以待史官之访焉。

  【墓志】 宋·林希

  公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南。公之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太宗、真宗时,上书言天下事,尝见选用,仕至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文忠欧阳公为铭其墓碑。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光禄卿。

  公生而警敏,读书过目辄诵。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日草数千言。始冠游太学,欧阳公一见其文而奇之。公于经,微言粤旨,多所自得。一不蔽于俗学,随问讲解,以开学者之惑。其议论古今治乱得失贤不肖,必考诸道,不少贬以合世。其为文章,句非一律,虽开合驰骋,应用不穷,然言近指远,要其归必止于仁义,自韩愈氏以来,作者莫能过也。

  由庆历至嘉初,公之声名在天下二十余年,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惟恐不及,谓公在朝廷久矣。而公方以乡贡中进士第,为太平州司法参军。岁余,召编校史馆书籍,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

  出通判越州。初,嘉中,州取酒场钱给牙前之应募者,钱不足,乃使乡户输钱助役,期七年止,期尽而责乡户输钱如故。公阅文书,得其奸,立罢之,且请下诏约束,毋得擅增募人钱。岁馑,度常平不足以赈。前期谕属县,使富人自实粟,得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又出钱粟五万,贷民为种粮,使随岁赋以入,民赖以全活。徙知齐州。齐俗悍,喜攻劫,豪宗大姓多挠法。曲是周氏世衣冠,以资雄里中。其子僭横,至贼杀平人,州县莫敢诘。公至,首置之法。历城章丘民聚党数十百人,椎埋盗夺横行,无敢正视者。公禽致,悉黥徙之。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是时,州县未属民为保伍,公独行之。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言,盗发辄得。由是奸寇屏迹,民外户不闭,道至不拾遗,狱以屡空。会朝廷初变法,公推法意施行之,有次第,民便安之。后使者至,或希望私欲有所为,公不听也。徙襄州,州继有大狱,久不决。有当论死者,公阅其状曰:“是当勿论,何得留此?”吏能对。即出之,缘而释者百余人。州人叩头曰:“吾州前坐死者众矣,宁知非冤乎?”又徙洪州,岁大疫,自州至县镇亭传,皆储药以授病者,其不能具食饮衣衾者,佐以库钱。师出安南,道江西者,诏为万人备。公独不以烦民,为之区处次舍井爨什器,皆前期而办,兵既过,市里有不知者。已而它州以不蚤计扰民者皆得罪。

  进直龙图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赐绯章服。时部中大盗数起,南剑州贼渠廖恩者,既赦其罪,诱降之,余众犹观望,阴相推附,至连数州,其尤杰者,隶将乐县,县呼之不肯出,居人大恐。公遣使者以谋致之,前后自归若就执者几二百人,海盗自杀与缚致者又数十人。吏士以次受赏。复请并海增巡检员,以壮声势,自是无敢窃发者。民行山浮海,如在郛郭。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有诏完城,役有期。公亲巡行,裁其工费甚众,其力出于籍兵佣夫,而不以及民,城由是亟就。

  数月徙亳州,亳亦多盗,公治之如在齐时。公素慨然有志于天下事,仕既晚,其大者未及试。而外更六州皆剧处,然公为之无难。始至,必先去民所甚患者,然后理颓弊,正风俗。凡所措画,皆曲折就绳墨。其余力比次案牍簿书。与属县为期会,以省追呼,皆有法,终其去州,未尝有一人至田里者。故所至有惠爱,既去,民思之不已,所为法后终不可改。寮属闻公名,始皆严惮之,久而察公廉平无私,又未尝有所按レ,卒皆愧服。福州无职田,州宅岁收菜钱常三四十万,公独不取,以佐公钱,后至者亦不敢取。平居推诚待物,坦然无疑,于朋友喜尽言,虽取怨怒亦不悔。自其求补外凡十二年,而不悦公者屡欲有以挤之。然公奉法循理,终莫能中伤。

  赖天子圣明,察公贤,欲召用者数矣。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都,召见劳问久之,留勾当三班院。公亦感激奋励,思有所自效。数对便殿,其所言,上每嘉纳之。四年,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公者。公入谢曰:“此大事,非臣所敢当。”上曰:“此用卿之渐尔。”因谕公,使自择其属。公荐邢恕,以为史馆检讨。五年四月正官名,擢拜中书舍人,赐紫章服,始受命,促使就职。时自三省至百执事,选授一新,除吏日至数十,人人举其职事以戒,上数称其典雅,天下翕然传之。皇子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典之,上特以属公。

  九月遭母丧,罢。六年四月丙辰卒于江宁府,享年六十有五。公自大理寺丞五迁尚书度支员外郎,授朝散郎。母曰文城郡太君吴氏,仁寿郡太君朱氏。娶晁氏,宜兴县君。又娶李氏,嘉兴县君。三男子:绾,太平州司理参军;综,太庙斋郎;纲,未仕。孙六人:η、{古心}、愈、{旦心}、{付心}、憩。公既卒,上以纲为承务郎,η为假承务郎,敕所在量给其丧事。以七年六月丁酉葬公南丰从周乡之源头。

  公于取舍去就必应礼义,未始有所阿附。治平中,大臣尝议典礼,而言事者多异论,欧阳公方执政,患之。公著议一篇,据经以断众惑,虽亲戚莫知也。后十余年,欧阳公退老于家,始出而示之,欧阳公谢曰:“此吾昔者愿见而不可得者也。”所著《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性嗜书,家藏至二万卷,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又五百卷,出处必与之俱。平生论事甚多,与夫所下条教可以为世法者,不可悉著。

  公少事光禄,家甚贫,奔走四方以致养。既孤,奉太夫人孝,鞠其四弟九妹,友爱甚笃,宦学婚嫁,一出公力。公既以文章名天下,其弟牟、宰、布、肇又继中进士科,布尝任翰林学士,肇以选为尚书吏部郎中,与公同时在馆阁,世言名家者推曾氏。公方遭时得君,未及有为,而不幸以殁。士大夫为之相吊,公之盛德,抑复有以遗于后乎!呜呼,曾氏其显矣!铭曰:

  曾氏在南,三世有闻。维祖维考,始亨复屯。畜厚潜深,儒学之门。迨公之兴,益显于文。奋躬力行,道义之存。公自布衣,誉望四出。既位于朝,其刚不屈。公久于外,或留或徙。谁其知之?惟圣天子。天子曰咨,予惟汝贤。典予史事,五圣之传。公拜稽首:臣敢不勉肇新有官,左右慎选。于时中书,命令所在。帝曰往哉,予言汝代。凡百执事,分属列职。肃然盈庭,俯听训敕。靖共夙夜,以出谋猷。四方鼓舞,天子之休。昔╀父子,见称仲尼。渊源有来,公则承之。矧公亲逢,圣人之时。帝察其忠,从容眷睐。赫然荣名,受祉未艾。奄以艰去,计闻何亟。绅咨嗟,相顾失色。有存者言,有遗者直。惟兹之铭,是谓不没。

  【神道碑】 宋·韩维

  公姓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南。其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其履阅行实,则有国史若墓铭在。

  公生而警敏,自幼读书为文,卓然有大过人者。嘉二年登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岁余,召编校史馆书籍,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又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属岁饥,公兴积藏,通有无,老稚怡怡,不出里闾,鼓腹而嬉。擢知齐州,齐俗悍强,豪宗大姓抵冒僭滥,其尤无良者,群行剽劫,光火发冢,吏不敢正视。公属民为伍,谨几察,急追胥,且捕且诱,盗发辄得,市无攫金,室无冗坏,货委于途,犬不夜吠。徙知襄州,州有大狱,久不决,公一阅,知其冤,尽释去,一郡称其神明。又徙洪州,岁大疫,公储药物饮食,在所授病者,民以不夭死。师出安南道江西者,且万人,公阴计逆具,师至如归,既去而市里有不知者。进直龙图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赐五品服。时闽有大盗数千人,朝廷赦其罪降之,余党疑不顺,往往屯聚,居人惴恐,濒海山林阻深,椎埋剽盗,依以为渊薮。公以方略禽获募诱,亡虑数百人,增置巡逻,水行陆宿,坦如在郛郭。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有诏完州城,公程工赋,裁省费十六,民不知役而城具。数月,徙亳州。元丰三年,知沧州,道由京师,召对,神宗察公贤,留勾当三班院。数对便殿,其所言皆安危大计,天子嘉纳之。四年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公入谢曰:“此大事,非臣所敢独当。”上谕:“以此特用卿之渐耳,毋重辞。”五年,大正官名,擢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时除授日数十百人,公各举其职以训,丁宁深厚,学者以为复见三代遗风。今天子为延安郡王,其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典之。先帝特以属公。九月,以母丧罢。六年四月丙辰,卒于江宁府,年六十有五。七年六月丁酉,葬于南丰从周乡之源头,敕在所给其丧事。

  公刚毅直方,外谨严而内和裕。与人交,不苟合。朋友有不善,必尽言其过,有善必推扬其所长。奖诱后进,汲汲惟恐不逮。其为政,严而不扰,必去民疾苦而与所欲者。未尝按劾官吏,所莅至于今思之。天子且欲大用,而公不幸死矣。自大理寺丞,五迁尚书度支员外郎,授朝散郎,勋累加轻车都尉。母周氏,豫章郡太夫人;吴氏,会稽郡太夫人;朱氏,遂宁郡太夫人。元配晁氏,光禄寺少卿宗恪之女。继室李氏,司农少卿禹卿之女。子男三人:绾,瀛州防御推官,知扬州天长县事;综,瀛州防御推官,知宿州蕲县事;纲,右承务郎,监常州税务。二女早卒。孙男六人:η、{古心}、愈、{旦心}、{付心}、憩。η,假承务郎。余未仕。孙女五人。

  公平生无所好,惟藏书至二万卷,皆手自雠定。又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五百卷,出处必与之俱。既殁,集其遗稿,为《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自唐衰,天下之文变而不善者数百年。欧阳文忠公始大正其体,一复于雅。其后公与王荆公介甫相继而出,为学者所宗,于是大宋之文章,炳然与汉唐侔盛矣。

  初,光禄公归,家甚贫,公竭力以养,温靖旨甘,无一不如志者。既孤,奉太夫人如事光禄,教养弟妹曲有恩意,四弟牟、宰、布、肇继登进士第,布、肇以文学论议有声当世。九妹皆得其所归。

  嗟乎!子固!而位止于斯,而寿止于斯,然其所以自立者,可以为不亡矣,亦可以无憾矣!铭曰:

  猗嗟子固,文与质生。不勤其师,幼则大成。学富行茂,其蓄朋々。发为文章,一世大惊。哲人既萎,邪说嗥吠。公不听莹,径前无阂。砭废药疡,抉昏剔。波涛,东入于海。姬沦刘亡,文弊辞靡。引商召羽,偶六骈四。组绣芬葩,不见粉米。公于其间,鹰扬虎视。发挥奥雅,拣斥浮累。巍然高山,为众仰止。栖迟掾曹,翱翔书府。如鸷之鹗,如薪之楚。出贰于越,究问疾苦。属岁大歉,稼荒于亩。兴积于民,发藏于庾。既助既补,裹粮含哺。或歌或呼,谓公父母。一麾出守,六上郡计。振张领目,补葺元刂弊。庭不留讼,狱无滥系。劳之来之,鳏寡以遂。公殿海服,有命来觐。帝曰汝贤,毋远王室。其代予言,汝且辅弼。五圣大典,唯公纟由绎。百官正名,唯公训敕。忠言嘉谋,入则造膝。公用不既,公至不卒。伟望广誉,如星如日。石可磷兮,公名不没。

  【哀词】 宋·秦观

  皇受命而熙洽兮,实千祀而一时。协气郁而四塞兮,与盛德其俱升。麟凤出而旁午兮,犹氤氲而扶舆。笃生我公兮,以文章为世师。公神禹之苗裔兮,肇子爵而曾阝封。逮去邑而为氏兮,季叶汨其南征。祖骞翔而绩著兮,考而文鸣。公既生而多艰兮,踵祖武而好修。既轻车又良御兮,遂大放乎厥词。发天人之奥秘兮,约六艺而成章。元气含而未泄兮,洞芒芴而冥。挽天河而一泻兮,物应手而华昌。揖扬马使先路兮,咸告公曰不敢。彼崔蔡之纷纷兮,孰云窥其藩翰。辰来迟兮而去速兮,固前修以跋礴。方盘礴而上征兮,逐相羊而补外。皇揆公之忠诚兮,即商墟而赐环。纟由史牒乎东观兮,裁诰命乎西垣。典章绝而复作兮,世争睹而快先。正经纬乎终古兮,配维斗而昭然。变化诡而难常兮,虽司命其或昧。忽遭艰而去国兮,遂御哀而即世。述作纷其具存兮,怅爽灵之焉诣。信百年才斯须兮,遽电灭而逝。天不遗一老兮,固缙绅之所伤。矧不肖以薄技兮,早获进于门墙。路贯江而修阻兮,曾莫奠乎酒浆。悲填膺而郁兮,聊自托于斯文。

  【挽词】 宋·苏辙

  少年漂泊马光禄,末路骞腾朱会稽。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平生碑版无容继,此日铭诗谁为题?试数庐陵门下士,十年零落晓星低。

  【挽词】 宋·陈师道

  早弃人间世,真从地下游。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身世从违里,功名取次休。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

  【又】

  精爽回长夜,衣冠出广庭。勋庸留琬琰,形像付丹青。道丧余篇翰,人亡更典刑。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经》。

  【宋史本传】 元·脱脱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二年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

  出通判越州,州旧取酒场钱给募牙前,钱不足,赋诸乡户,期七年止;期尽,募者志于多入,犹责赋如初。巩访得其状,立罢之。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拥资雄里中,子高横纵,贼良民,污妇女,服器上僭,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讥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浚河,调及他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又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徙传舍,自长清抵博州,以达于魏,凡省六驿,人皆以为利。

  徙襄州、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宫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帝以三朝两朝国史各自为书,将合而为一,加巩史馆修撰,专典之,不以大臣监总,既而不克成。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时自三省百职事,选授一新,除书日至十数,人人举其职,于训辞典约而尽。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道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论曰: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宋之中叶,文学法理,咸精其能,若刘氏、曾氏之家学,盖有两汉之风焉。

  ◎序跋

  【南丰先生文集序】 宋·王震

  南丰先生以文章名天下久矣。异时齿发壮,志气锐,其文章之剽鸷奔放,雄浑环伟,若三军之朝气,猛兽之抉怒,江湖之波涛,烟云之姿状,一何奇也。方是时,先生自负要似刘向,不知韩愈为何如尔。中间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先生泊如也。晚还朝廷,天下望用其学,而属新官制,遂掌书命。于是更置百官,旧舍人无在者。已试即入院,方除目填委,占纸肆书,初若不经意,午漏尽,授草院吏上马去。凡除郎御史数十人,所以本法意,原职守,而为之训敕者,人人不同,咸有新趣,而衍裕雅重,自成一家。予时方为尚书郎,掌待制吏部。一日得尽观,始知先生之学,虽老不衰,而大手笔自有人也。呜呼!先生用未极其学已矣,要之名与天壤相弊,不可诬也。客有得其新旧所著而裒录之者,予因书其篇首云。宋元丰八年季春三月朔日,中书舍人王震序。

  【元丰类稿后序】 元·丁思敬

  仆尝读舍人王公所著《南丰先生文集序》,喜其有波涛、烟云、三军朝气之语,足以摹写斯文之妙。及观紫阳夫子序公家谱,甚恨世之知公者浅,而后未敢以前言为可喜也。公先世亦鲁人,尝欲抽瓣香,修桑梓,敬而未能。大德壬寅春,假守是邦。既拜公墓,又获展拜祠下,摩挲石刻,知为魁枢千峰陈公名笔。至品藻曾、苏二公文,则独以金精玉良许曾文之正。信乎!曾文定之文价,至陈文定而后论定也。公余进学,官诸生访旧本,谓前邑令黄斗斋尝绣诸梓,后以兵毁。夫以先生文献之邦,而文竟无传,后守乌得辞其责。乃致书云仍留井公,得所刻善本,亟捐俸倡僚属及寓公、士友协力鸠工摹而新之,逾年而后成,其用心亦勤矣。后必有不汲汲于它务者,悯其勤而寿其传,斯无负雪楼先生品题云。大德甲辰良月,东平丁思敬拜手书于卷尾。

  【重刊元丰类稿序】 明·姜洪

  文章与气运之隆替相关,信不偶然也。宋兴,五星聚奎,文运大盛。然犹至于六七十年而后,欧阳公卓然以古文振起于天下。当是时,又有如苏老泉父子、王介甫、曾南丰诸贤相与和之,故能丕变五代之陋,上追西汉、先秦之古雅也,斯岂偶然哉?

  南丰先生天资高,学力超诣,其所得宏博无津涯,所趋则约守而恕行之,其言之而为文,亦雄伟奔放,不可究极。要其归,则严谨醇正,推其所从来,实尝师友于欧公之门,而其所自负,则先正谓其要似刘向,不知韩愈氏为何如。於戏!先生所际如是,所学、所行如是,所从来、所抱负又如是,其文足以鸣世,而并称欧、苏、王、曾四大家,又岂偶然哉?

  洪家食时,尝睹先生《元丰类稿》于邑之元氏,欲手钞之而未暇,及期则已为有力者所取去矣。其后宦游京师,阅馆阁,虽有此书目,而其帙皆留玩于他所。因又窃叹不独其文不偶然,虽读之亦不可偶得也。岁之四月,洪疾,得告南归。过宜兴,访友人邹大尹孟旭,宿留累日,为洪道其始得《类稿》写本于国子司业、毗陵赵公琬,谋刻之,继又得节镇南畿、工部左侍郎、庐陵周公忱示以官本,彼此参校,刻梓成矣,试为我序之。

  洪曰:嗟夫!是书之行,亦岂偶然哉?有数存焉耳。盖唐自韩、柳至宋三百余年,始有欧、苏、王、曾出而继之。自宋欧、苏、王、曾至今大明,又三百余年矣,而我列圣诞布文命于四海,亦八十年,于兹所谓文运与气运正当会合,亨嘉之日也,得无名世者出以继欧、苏、王、曾欤?此先生之文所以始于周、赵二公而刻成于大尹,以盛行于世,而为世学者之楷模也,岂复有区区不得读斯文之叹哉?洪不能序斯文,亦有不待序而行者,独惟大尹之刻本,不为无补于世,无功于学者,不可使其无闻也,故忘其浅陋,为僭书此于篇端焉。

  大尹名旦,孟旭字也,世为乐安故家,知砀山、宜兴二县事,所至多惠爱及民,而律已尤严,若大尹可谓贤也矣。时正统十二年岁舍丁卯夏五月辛亥,赐进士、翰林修撰、乐安姜洪序。

  【重刊元丰类稿跋】 明·赵琬

  昔南丰曾氏之文,与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临川王氏并称名家,而皆有集,板行于世。顾今欧、苏、王三集世有印本,独曾集散逸无传,近世士大夫家盖少得见其全集者。予钞录此本,藏之巾笥久矣,尝议重刻诸梓,与三集并传,而力不逮。比宜兴县尹、乐安邹旦孟旭考秩来京,访予太学,间论及曾文,而孟旭亦以世不多见为憾。予因出所藏以相示,孟旭阅之而喜曰:“宜广其传。”遂属其回任所梓刻焉。板成,征言以识其后。

  嗟乎!曾氏之文,粲然如日星之丽天,而光耀不可掩焉者,固无俟乎予言。然后之君子不为古文则已,苟欲为之,要不可不取法于此,犹离娄、公输子之欲成方圆,而必以规矩也。孟旭尊崇先正,笃意斯文,而为此义举,其好善懿德,何可以不书哉?庸题末简以识其成云。正统十二年七月七日,毗陵后学赵琬识。

  【重刻元丰类稿附录】 明·邹旦

  闻刻南丰文集,喜而赋诗,以促其成。录似大尹邹侯乡契:

  曾子文章世希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吾闻先儒有此言,盛事至今传不朽。南丰刻本兵燹余,内阁所藏天下无。世儒欲见不可得,谁是世南行秘书?义兴茂宰江西彦,两度鸣琴宰花县。首捐官俸再刊行,要使流传天下遍。昼长公退亲校雠,良工铁笔重雕锼。更烦精鉴正亥豕,使有文光冲斗牛。知君此举非小补,书成速寄争先睹。名姓长留天地间,千古清风播于汝。

  乡生大年稿呈。

  右常州郡学司训、临川聂君大年闻予重刻《类稿》,以诗促其成。予爱其首称先辈,谓“曾子文章世希有,水之江汉星之斗”。以“江汉”喻先生之文,则其雄放闳深可知。继喻以“斗”,则其正大高明、芒寒丽天可见。夫以七字说尽先生文章之妙,可谓简约有法矣。孰不爱之乎?况司训此诗,亦通篇清丽,盖才子之杰作也。且欲予亲校雠,正亥豕,不致为谬,是又有益于予者也。书成,谨附于篇末云。

  时正统丁卯夏六月望日,文林郎、知宜兴县事乐安邹旦谨识。

  【元丰类稿序】 明·王一夔

  昔濂溪周子曰:文以载道也,不深于道而文焉,艺焉而已。圣贤者,深于道者也。六经之文,所以载道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万世开太平也。必如是而后可以谓之文焉。第以文辞为能,而不深于道,虽奔放如迁、固,高古如柳、韩,沈着纵肆如欧、苏,亦不免周子“艺焉”之讥,尚得谓之文哉?若南丰曾先生之文,其庶几于道者欤!

  先生讳巩,字子固,鲁国复圣公之裔,远祖徙吾江右之南丰邑。先生生而警敏,读书过目辄成诵,年十二即能文,日草数千言,多惊人语。甫冠游太学,欧阳并斋一见其文,即大奇之。登嘉进士第,历官外郡居多,最后始擢中书舍人。不逾年,丁内艰以卒。所至文章政事,卓卓为人所传诵欣慕。惜时不能大用,而徙昌其文。先生之文,虽未始六经之袭,而未尝不与六经合也。善乎!宋潜溪评先生之文,谓如姬、孔之徒复出于今世,信口所谈,无非三代礼乐,此可谓知先生之深者。彼三军、朝气、猛兽、江湖、烟云譬者,尚得谓之知先生哉?

  先生所著文,有《元丰类稿》五十卷,已板行于世。属者南靖杨君参来令南丰,乃先生故邑,因求全集,正其讹漏,将锓梓以广其传,乃介教谕句容王铎,求予文以引其端。於戏!一夔何敢序先生文哉?昔欧阳公作《五代史》,陈师锡序之,而半山诮焉。以一夔而序先生之文,其蹈师锡之诮必矣。一夔何敢序先生文哉?虽然,师锡之序《五代史》,固不能免半山之诮,师锡之名,亦藉是以有闻于今日。先生文在天地间,如景星,如庆云,如麒麟、芝草,而天下之人争睹之者唯恐或后,一夔之名,诚得藉之以有闻于后世,亦何幸欤!为是不拒其请,而僭序之首简。

  成化六年庚寅岁冬十月望日,赐进士及第、奉训大夫、左春坊左谕德、经筵官、兼修国史后学豫章王一夔序。

  【重刻元丰类稿跋】 明·谢士元

  南丰曾先生所著《元丰类稿》诗凡五十卷,宜兴原有刻本传于世。知南丰事杨君参谓先生邑人也,流风余韵犹有存焉,况文乎?乃以宜兴旧本命工翻刊以传,盖欲邑之学者人人有而诵之。孟轲氏所谓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学者诵先生之文,则知先生矣。知先生则于感发也,特易易焉耳。参身任师帅,欲学者景行乡之先哲,可谓善于教欤!书之末简,岂徒识乎岁月,亦著参所存所施异于人云。后学长乐谢士元书于思政堂,时成化壬辰六月也。

  【南丰先生文集后序】 明·陈克昌

  南丰先生曾氏之文,与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临川王氏并称名家,而皆有集行于世。先生之集,盖刻自元大德甲辰。此为《元丰类稿》。宜兴有刻,为乐安邹君旦。丰学重刻,为南靖杨君参。缙绅章缝,遂有善本争相摹印,人人得而观之。邹孟氏所谓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学者观先生之文,则知先生矣,知先生则于感发也,特易易耳。历岁兹远,板画多磨,虽尝正于谢簿普,再补于莫君骏,顾旋就湮至不可读。予谪于之再稔,公暇辄留意于斯。而郡斋所存,若《李于江先生集》、《养生杂纂》、《耕织图》、《和唐诗》,昔所残缺,悉为增定。既又取是集雠校焉,易其敝朽,剔其污漫,更新且半,庶几全录,阅三月始就绪。

  呜呼!先生之文何事于予,顾诚有不容己者,而亦学者诵法所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相与勉之。若徒以其文焉尔也,浅之乎求先生者矣。嘉靖甲辰仲春,前参议、仁和后学陈克昌识。

  【序刻南丰先生文集】 明·邵廉

  南丰先生之自叙文云尔,其言以一道德、同风俗为盛,由当理故无二,由不当理故二。后之评赞者亡虑十百,其不知者风影形似,知之者卮言无当,蔓衍而反盖厥指,读者辄病。叙南丰曾氏者,孰与其自叙文甚确也?故今揭而论叙。

  夫曾氏之文,盖庶几乎孔门之文章也。《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中也,天下之达道也。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喜怒哀乐之成章也。达,达其由中出也。辞达而道达也,故通之天地万物无二也。曾氏当理故无二,以此,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

  自七十子丧而微言绝,其可得而闻者,卑弱者溺近,讠皮邪者荒远,百家舛错,如亡羊迷珠,即可得而闻者犹然,况不可得而闻者乎?

  汉兴,庶几乎道者,得一董仲舒。论政则明教化而重礼乐,论学则崇道谊而诎功利,而其指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则道亦不变。天即天命之中,道惟达故不变也,当理无二非欤?诸不在六艺之科、孔氏之术者,请绝勿通,非一德同俗欤?是孔门文章之支流也。

  由汉而宋,数百年而后得南丰曾氏,反约以阐其指,详整以明其法。《叙战国策》言道以立本,法以适变。《叙听琴》详五礼六乐其用,至于养才德、合天地而后已。《筠州学记》则详次《大学》诚正修身,而本之致知。《新序》之作,又深明学有统,道有归,而斥众说,大较以一德同俗、当理无二为旨趣。

  盖二子者之文章,可谓至正矣。夫董仲舒之明一统,学海者也。仲尼日月也,水则海也。南丰子亦水之江汉乎?海之支委也;星之斗乎?是借日之光也。是故偏全者智识,醇驳者造诣,其辞指一也,未见大原之叹,非文王、孔子之文之评,则所谓道德礼乐教化者皆非欤?噫!谅哉难矣。廉非敢以乡曲后生与知公文事,而深有慨于知之者难也。序而刻之。隆庆五年辛未秋八月之吉,南丰后学邵廉谨题。

  【重刻曾南丰先生文集序】 明·宁瑞鲤

  余不佞,亦尝诵先生之文矣。顷释褐承乏丰土,私窃幸溯前哲徽音,获寄仰止。入境久之,复耳三文公之迹为详,盖相国文肃公子宣、史馆文昭公子开,皆先生季仲,而先生讳巩,字子固,则世所推文定公者。先生文旧刻县署,存者陶阴亥豕,阙者首尾决衡。余怅然欲一新诸梨,而簿书倥偬,居鲜暇日。会邑痒士曾敏才、敏道、国彦、敏行、国祚、育秀、能先等诣余,请曰:“祖南丰先生倡道宋嘉间,为时儒宗,所著文集若干卷,学士大夫交传诵之。兹欲仰承雅意,摹刻佳本,藏之祖庙,以志不朽。乞赐一言之辱,弁之首简,幸甚。”余维夙昔向往之勤,孜孜诵法,其可以不文辞?

  盖先生之文至矣,乃六经之羽翼,人治之元龟,自孟轲氏以来,未有臻斯盛者也。夫其矢口成谟,扌离词树帜,彼曷尝雕锼锻炼,字栉句比,规规然矜一隅,工累黍哉!辟之三垣九野,向夕而光章;万壑群川,归虚而沛艾。至错经纬而涣沦漪,天地不为文而不能使之不文,亦其势然也。先生生昆体浸淫之后,洛学未兴之前,识抱灵珠,神超象帝,致知诚意之说,率先启钥,功良伟矣。尝试取先生书详读之,张皇幽渺,则天地万汇靡遁其情;商订运代,则曩畴风俗曲尽其变。条国家盈缩灾眚,随计蠹耗图回之安在;规官守刑名法度,壹令钱谷狱讼之兼筹。旁至篇什赋咏,罔不温润舂容,可弦可诵。盖先生于义理,茧丝牛毛,于学,贯道与器,故文章卓绝若此。

  考神宗时,属新官制,除目填委,先生下马口占敕词,日除数十人,各极命官法意,神宗简注特隆,有史学见称士类之许。践更中外,所至有声。即父兄鼎贵,中朝故人,舒国秉均轴,先生进止泊如也。则先生自任,实贞且重,独以文章致大名耶?故观先生者,于道不于文,政以文论,亦自岿然诸名家中。何者?昌黎贻论于格致,柳州谬称于罗侯。舒国新经字说之见疵,眉山纵横习气之未遣。唯是六一纡余典重,先生并之。至《为人后议》一出,六一且有当时未见此论之叹,盖追忆濮议云。然则先生在诸公间,有过之无弗及也。倘所谓六经羽翼,人治元龟,直接孟氏之传,岂虚也哉?

  它时文昭公裔思孔氏为余言:厥先祖世藏先生《隆平集》数十卷,别无副本,未敢轻示人,丰人士即不知先生复有是书。雅欲手写全编,传之好事,以困公车未能也。则并梓以垂示来者,非兹邑一快书与?诸生祖讳{古心},先生再世孙,死金将之难于越,遗子,事闻,以恩泽补将仕郎,终南安军守,由抚转徙桑梓之查溪,世建庙貌,瞰溪流数武,余道于舟次,往往为之低回而谒其祠焉。思孔氏业古辞赋,已卓登作者之坛,而诸痒士英奕济济,咸质有其文,可谓能世其家者,余故乐为之序,并致《隆平集》遗之。明万历丁酉岁季夏月谷旦,赐进士出身、知南丰县事桐宁瑞鲤撰。

  【重刻南丰先生文集序】 明·王玺

  文以载道,道管于性,性定于一。六经以一为宗,圣人以一为极,先师之一贯,宗圣之一唯,立言经世,万古不磨。下此诸子百家,樊言不一,凿性畔道,不可以训,则文实未易言也。

  吾丰据西江上游,人文代有,特竞词章,而性学不明,敝也久矣。南丰曾先生讳巩者,其文章根自性学,远追乃祖宗圣,一贯忠恕大学格致心法,以六经缮性,抱真守一,盖接乎参而达乎孔者也。其有关道统,岂浅鲜哉?当时读其文者,或世数相悬,或壤地相隔,皆猎其词而未罄其行,夸其文而未得其性,是采花而忘实者也。予生先生数百年之后,尤幸得近先生之居,其性学渊源,忠孝廉节,满著乡评,超于文章之表者,得稔知而缕数。先生早负英敏,日记数千言,而博学详说,反约之乎一心。善养祖姑,本于纯孝,以经术课子弟,使知其一以定其性,会其道,以故诸弟以文学显,冢孙以忠义名。历任六州,所在料理,弭盗戢奸,惠政四溢,民风鼓鬯。两迁史馆,编次实录,断自独心,不以贵倨迁就。奈忠直忤时,挠于新法,相业未就,遂解组归田,结兴鲁书院,与欧、苏诸君子发明一贯定性之旨。所著《元丰类稿》、《隆平》、《金石》、《群史》诸书,总皆发自性灵,真得孔门心法,克绍宗圣家学者乎!迄今子姓蔓延,抚、建各设庙祀,而查溪后裔彬彬,人文称盛,始信道脉所流也。

  先时《元丰类稿》,九世孙居查溪讳文受、文忠者已经校刻,第原本存县久,多残缺。予方扪心感慨,倏裔孙才、行、道、思、秀、先等谋修先业,来属予言。予虽不敏,尝怪世之毁道灭性,专以定性主一之训,私心向慕,而踵芳之志未诿也,辄起而言曰:尔诸士此举甚盛心也,然克振箕裘者,不在浮慕其迹,要在远契其心,诚以道为型轨,心为严师,则定性中自是法祖也。宗圣之一,先生衍之,先生之一,后胤当宗之,则兹集为传心令典可也。不尔无以畅明性道,何以光昭祖德哉?不佞为先生后学,愧未能尽性至道,漫以一自持,朝夕乾乾,亦以此属尔后士云。大明万历丁酉岁季夏月上浣之吉,赐进士、嘉议大夫、广东提刑按察司按察使、前钦差抚苗、两奉敕提督学政、知直隶太平府事、户礼二科左右给事中、使朝鲜国、赐一品服、侍经筵官、题准纂修世宗实录、翰林院庶吉士、乾乾道人、南丰里东后学见竹王玺撰。

  【曾南丰先生文集序】 明·赵师圣

  予自束发受书,长而策名登朝,海内升平,天下安,读书中秘,于今二十有余年,凡古今文章升降之变,窃尝窥之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敝,虽以唐贞观致治,几于隆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衰。昌黎韩子起布衣麾之,天下翕然复归于正。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以达于孟子。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宋之韩愈也。时予乡曾文定公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知之者,欧阳公见而独异之,初骇其文,复壮其志,由是而子固之名动天下。嗟乎!彼文公者,岂徒以其文章哉?方其迎骨于凤翔也,王公士庶奔走膜呗,而文公冒死极谏,撄万乘之怒而不悔。则文公卫道之严,正气所磅礴,固已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矣。其手扶云汉,章分裳锦,岂偶然哉?欧阳公立朝谠直不回,至其论文,则曰: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不然,以欧公之才,岂不能争裂绮绣,若子云、仲淹辈,诚卫道之心严耳。

  曾子固、子开伯仲皆以文名于时,而子固文尤著。其《元丰类稿》言近指远,大者衷于谟训,而小者中于尺度。至论古今治乱得失、是非成败、人贤不肖,以及弥纶当世之务,斟酌损益,必本六经。卫道之心,实与昌黎、永叔相表里,非仅以文章名后世也。后之君子读子固之文,而得欧阳子之志,与韩子当年抵排异端、张皇幽眇之深心,以上溯于子舆氏知言之教,则斯稿之传,不为无补于天下后世,乃足以明吾乡之学,障百川而回狂澜,以庶几于邹鲁之遗业也,有如是尔。同邑后学赵师圣题。

  【曾南丰全集跋】 清·顾崧龄

  南丰先生《元丰类稿》五十卷,前明递刻以传,宜兴令邹氏乃刻于正统间,最先出,其中讹谬已多,况后焉者乎?崧龄喜诵先生文,苦无善本,又虑其愈久愈失其真,于是参相校雠,佐以《宋文鉴》、《南丰文粹》诸书,手自丹黄,谋重刻之有年矣。

  侧闻屺瞻何太史焯每慨藏书家务博而不求精,故即近代通行之书多所是正,而先生集亦尝假昆山传是楼大小字二宋本相参手定,其副墨在同年友子遵蒋舍人杲所,因请以归,于是复参相校雠。凡宋本与诸本异同者,僭以鄙意折衷其间。如第七卷脱《水西亭书事》诗一首,第四十七卷《太子宾客陈公神道碑铭》脱四百六十八字,诸本皆然,则据宋本补入。类此颇多,未易悉数。至于先生《续稿》及《外集》,南渡后已散轶,见于吴曾《能改斋漫录》、庄绰《鸡肋编》与《文监》、《文粹》中者得十三首,拟附于后。舍人闻而韪之,因又出《圣宋文选》见示,复得七首。共二十首,分为上下卷,题曰《南丰先生集外文》。刻既成,乃喟然而叹。盖叹舍人不吝之雅意与太史是正之苦心,俾是刻得免踵讹承谬之诮,抑且搜取遗珠,幽而复光,以遂崧龄修瓣香之敬,于先生宁非厚幸哉?

  先生之文,自宋以来,序而颂扬者众矣,以崧龄荒陋,即欲置喙,宁有加焉?因次王震以下序十二首,总冠简端,唯自述其重刻缘起如此。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夏四月日,长洲后学顾崧龄谨跋。

  【宋刊元丰类稿残卷跋】 清·傅增湘

  宋人钜集如王荆文公、欧阳文忠公及三苏,余皆藏有宋刊本,独曾集无之。遍观南北藏书家,亦未著录。昔年正文斋谭笃生有《南丰文粹》六卷,余曾假校一过,后为袁寒云所收,今不知流转何所矣。昨岁氵更阳张庚楼兄以宋刊《元丰类稿》残叶见贻,为卷四十三之尾,其《张久中墓志铭》后又刻一首,文字大异,是一文两刻之例,虽仅存三页,颇以敝帚自珍。

  顷于季湘斋头见宋刊第三十一、二两卷,页四周皆残蚀过半,望而知为内阁大库之蠹余。取近刻校之,卷三十二《论中书录黄札子》“巩于理未安”句下脱二十二字。此外词句小异者,亦触目皆是。其“一作某某”以小字注于本句旁,为宋刊本中之创例。虽零缣断璧,要为海内孤帙,以视近世豪门丰屋,罗列牙签锦以相侈炫者,其轻重为何如也!书此以告季湘,并告世之喜读未见书者。甲子立冬前一日,藏园居士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卷十三〉

  ◎提要

  【曾子固元丰类稿五十卷】 宋·晁公武

  右皇朝曾巩子固,南丰人,元丰中为中书舍人,卒。子固师事欧阳永叔,早以文章名天下。壮年其文鸷奔放,雄浑环玮,其自负要似刘向,貌视韩愈以下也。晚年始在掖垣,属新官制,方除目填委,占纸肆书,初若不经意,及属草授吏所,以本法意,原职守,为之训敕者,人人不同,赡裕雅重,自成一家。欧公门下士多为世显人议者,独以子固为得其传,犹学浮屠者所谓嫡嗣云。〈《郡斋读书志》卷四下〉

  【元丰类稿五十卷 续四十卷年谱一卷】 宋·陈振孙

  中书舍人南丰曾巩子固撰,王震为之序。年谱,朱熹所辑也。案:韩持国为巩神道碑,称类稿五十卷,续四十卷外集十卷,本传同之。及朱公为谱时,类稿之外但有别集六卷,以为散逸者五十卷,而别集所存其什一也。开禧乙丑,建昌守赵汝砺、丞陈东得于其族孙潍者,校而刊之。因碑传之,旧定著为四十卷,然所谓外集者又不知何当,则四十卷亦未必合其旧也。〈《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

  【元丰类稿五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清·纪昀

  宋曾巩撰。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嘉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事迹具《宋史》本传。巩所作《元丰类稿》本五十卷,见于《郡斋读书志》。韩维撰巩神道碑又载有续稿四十卷,外集十卷。《宋史》本传亦同。至南渡后,续稿外集已散佚不传。开禧中,建昌郡守赵汝砺始得其本于巩族孙潍,阙误颇多。乃同郡丞陈东合续稿外集校定之,而删其伪者,仍编定为四十卷,以符原数。元季兵燹,其本又亡。今所存者惟此五十卷而已。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怀友》一首,庄绰《鸡肋编》所载《厄台记》一首,高似孙《纬略》所载《实录院谢赐砚纸笔墨表》一首,及世所传《书魏郑公传后》诸佚文,见于《宋文鉴》、《宋文选》者,当即外集续稿之文。故今悉不见集中也。今世所行凡有二本,一为明成化六年南丰知县杨参所刊,前有元丰八年王震序,后有大德甲辰东平丁思敬序。又有年谱序二篇,无撰人姓名,而年谱已佚。盖已非宋本之旧,其中舛谬尤多。一为国朝康熙中长洲顾崧龄所刊。以宋本参校补入第七卷中《水西亭书事》诗一首,第四十七卷中《太子宾客陈公神道碑铭》中阙文四百六十八字,颇为清整。然何焯《义门读书记》中有校正《元丰类稿》五卷。其中有如《杂诗》五首之颠倒次序者,有如《会稽绝句》之妄增题目者,有如《寄郓州邵资政》诗诸篇之脱落原注者。其他字句异同,不可殚举。顾本尚未一一改正。今以顾本著录,而以何本所点勘者补正其讹脱。较诸明刻,差为完善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4] 本页[55] 尾页[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词散文 最新文章
苏利·普吕多姆诗选
唐诗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
苏洵集
乡关何处
周国平自选集
孙犁散文集
李白
陆文夫散文
毕淑敏散文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2 17:28:14  更:2021-07-02 20:47:1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