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诗词散文 -> 九年级上课外阅读 -> 58 刘公好善得义子 -> 正文阅读 |
[诗词散文]九年级上课外阅读 58 刘公好善得义子 [第58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7] 本页[58] 下一页[59] 尾页[7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九年级上课外阅读: 58 刘公好善得义子
节选自《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刘小官雌雄兄弟”一篇,题目是编者加的。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墨憨斋主人。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本文删节了原文开头的“入话”以及结尾交待刘方原是女子,刘方、刘奇结为夫妇的部分。 冯梦龙这话本也出在本朝〔本朝〕即明朝。宣德〔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435)。年间。有一老者,姓刘名德,家住河西务〔河西务〕地名,在河北武清东北,古为设务征税之处,因在运河西岸,故名河西务。当漕运要地,昔时商业颇盛。镇上。这镇在运河之旁,离北京有二百里之地。乃各省出入京都的要路。舟楫聚泊,如蚂蚁一般。车音马迹,日夜络绎不绝。上有居民数百余家。边河为市,好不富庶。那刘德夫妻两口,年纪六十有余,并无弟兄子女。自己有几间房屋,数十亩田地,门首又开一个小酒店儿。刘公平昔好善,极肯周济人的缓急。凡来吃酒的,偶然身边银钱缺少,他也不十分计较。或有人多把与他,他便勾了自己价银,余下的定然退还,分毫不肯苟取。有晓得的,问道:“这人错与你的,落得将来受用,如何反把来退还?”刘公说:“我身没有子嗣,多因前生不曾修得善果,所以今世罚做无祀之鬼。岂可又为恁样欺心的事!倘然命里不该时,错得了一分到手,或是变出些事端,或是染患些疾病,反用去几钱,却不到折便宜。不若退还了,何不安逸。”因他做人公平,一镇的人无不敬服,都称为刘长者。一日,正值隆冬天气,朔风凛冽,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原来那雪: 能穿帷幕,善度帘栊。乍飘数点,俄惊柳絮飞扬,狂舞一番,错认梨花乱坠。声从竹叶传来,香自梅枝递至。塞外征人穿冻甲,山中隐士拥寒衾。王孙绮席倒金尊,美女红炉添兽炭。 刘公因天气寒冷,暖起一壶热酒,夫妻两个向火对饮,吃了一回,起身走到门首看雪。只见远远一人背着包裹,同个小厮迎风冒雪而来。看看至近,那人扑的一交,跌在雪里,挣扎不起。小厮便向前去搀扶。年小力微,两个一拖,反向下边去了,都滚做一个肉饺儿。抓了好一回,方才得起。刘公擦摩老眼看时,却是六十来岁的老儿,行缠①〔行缠〕绑腿。绞脚,八搭麻鞋〔八搭麻鞋〕一种两旁有耳,可以穿系起来的鞋。,身上衣服甚是褴褛。这小厮到也生得清秀。脚下穿一双小布鞋〔(wēng)鞋〕深(yào)棉鞋。。那老儿把身上雪片抖净,向小厮道:“儿,风雪甚大,身上寒冷,行走不动。这里有个酒店在此,且沽壶荡荡寒再走。”便走入店来,向一副座头坐下,把包裹放在桌子上。那小厮坐于旁边。刘公去暖一壶热酒,切一盘牛肉,两碟小菜,两副杯箸,做一盘托过来摆在桌上。小厮捧过壶来,斟上一杯,双手递与父亲,然后筛与自己。刘公见他年幼,有些礼数①〔礼数〕礼貌,礼节。,便问道:“这位是令郎么?”那老儿道:“正是小犬。”刘公道:“今年几岁了?”答道:“乳名申儿,十二岁了。”又问道:“客官尊姓?是往那里去的?恁般风雪中行走?”那老儿答道:“老汉方勇,是京师龙虎卫〔京师龙虎卫〕属于北京左军都督府的军事组织。卫,明代军事编制名称。军士,原籍山东济宁。今要回去取讨军庄盘缠,不想下起雪来。”问主人家尊姓。刘公道:“在下姓刘,招牌上近河,便是贱号。”又道:“济宁离此尚远,如何不寻个脚力,却受这般辛苦?”答道:“老汉是个穷军,那里雇得起脚力!只得慢慢的捱去罢了。”刘公举目看时,只见他把小菜下酒,那盘牛肉,全然不动。问道:“长官父子想都是奉斋么?”答说道:“我们当军的人,吃什么斋!”刘公道:“既不奉斋,如何不吃些肉儿?”答道:“实不相瞒。身边盘缠短少,吃小菜饭儿,还恐走不到家。若用了这大菜,便去了几日的口粮,怎生得到家里?”刘公见他说恁样穷乏,心中惨然,便说道:“这般大雪,腹内得些酒肉,还可挡得风寒,你只管用,我这里不算账罢了。”老军道:“主人家休得取笑!哪有吃了东西,不算账之理?”刘公道:“不瞒长官说,在下这里,比别家不同。若过往客官,偶然银子缺少,在下就肯奉承。长官既没有盘缠,只算我请你罢了。”老军见他当真,便道:“多谢厚情,只是无功受禄,不当人子①〔不当人子〕“罪过”的意思。。老汉转来,定当奉酬。”刘公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些小东西,值得几何,怎说这奉酬的话!”老汉方才举箸,刘公又盛过两碗饭来,道:“一发吃饱了好行路。”老军道:“忒过分了!”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餐虎咽,尽情一饱。正是: 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 渴者易为饮,饥者易为食。 当下吃完酒饭,刘公又叫妈妈斟两杯热茶来吃了。老军便腰间取出银子来还饭钱。刘公连忙推住道:“刚才说过,是我请你的,如何又要银子?恁样时,到像在下说法卖这肉了。你且留下,到前途去盘缠。”老军便住了手,千恩万谢,背上了包裹,作辞起身。走出门外,只见那雪越发大了。对面看不出人儿。被寒风一吹,倒退下几步。小厮道:“爹,这般大雪,如何行走?”老军道:“便是没奈何,且捱到前途,觅个宿店歇罢。”小厮眼中便流下泪来。刘公心中不忍,说道:“长官,这般风寒大雪,着甚要紧,受此苦楚!我家空房床铺尽有,何不就此安歇,候天晴了走,也未迟。”老军道:“若得如此,甚好。只是打搅不当。”刘公道:“说那里话!谁人是顶着房子走的?快些进来,不要打湿了身上。”老军引着小厮,重新进门。刘公领去一间房里,把包裹放下。看床上时,席子草荐〔草荐〕草席。都有。刘公还恐怕他寒冷,又取出些稻草来,放在上面。老军打开包裹,将①〔将〕拿。出被窝铺下。此时天气尚早,准顿好了,同小厮走出房去。刘公已将店面关好,同妈妈向火。看见老军出房,便叫道:“方长官,你若冷时,有火在此,烘一烘暖活也好。”老军道:“好到好,只是奶奶在那里,恐不稳便。”刘公道:“都是老人家了,不妨得。”老汉方才同小厮走过来,坐于火边。那时比前又加识熟,便称起号来。说:“近河,怎么只有老夫妻两位?想是令郎们另居么?”刘公道:“不瞒你说,老拙夫妻今年都痴长六十四岁,从来不曾生育,那里得有儿子?”老军道:“何不承继一个,伏侍你老年也好。”刘公答道:“我心里初时也欲得如此。因常见人家承继来的,不得他当家替事,反惹闷气,不如没有的到得清净。总要时,急切不能有个中意的,故此休了这念头。若得你令郎这样一个,却便好了。只是如何得能够?”两个闲话一回,看看日晚。老军讨了个灯火,叫声安置,同儿子到客房中来安歇。对儿子说:“儿,今日天幸得遇这样好人。若没有他时,冻也要冻死了。明日莫管天晴下雪,蚤〔蚤〕通“早”。些走罢。打搅他,心上不安。”小厮道:“爹说得是!”父子上床安息。 不想老军受了些风寒,到下半夜,火一般热起来,口内只是气喘,讨汤水吃。这小厮家夜晚间又在客店里,那处去取。巴到天明,起来开房门看时,那刘公夫妻还未曾起身。他又不敢惊动。原把门儿掩上,守在床前。少顷,听得外面刘公咳嗽声响,便开门走将出来。刘公一见,便道:“小官儿,如何起得恁蚤?”小厮道:“告公公得知,不想爹爹昨夜忽然发起热来,口中不住吁喘,要讨口水吃,故此起得蚤些。”刘公道:“嗳呀!想是他昨日受些寒了。这冷水怎么吃得?待我烧些热汤与你。”小厮道:“怎好又劳公公?”刘公便教妈妈烧起一大壶滚汤。刘公送到房里,小厮扶起来吃了两碗。老军睁眼观看,见刘公在旁,谢道:“难为你老人家!怎生报答?”刘公走近前道:“休恁般说。你且安心自在,盖热了,发出些汗来便好了。”小厮放倒下去。刘公便扯被儿与他盖好。见那被儿单薄,说道:“可知道着了寒!如何这被恁薄?怎能发的汗出?”妈妈在门外听见,即去取出一条大被絮来道:“老官儿,有被在此。你与他盖好了。这般冷天气,不是当耍的。”小厮便来接去。刘公与他盖得停当,方才走出。少顷,梳洗过,又走进来,问:“可有汗么?”小厮道:“我才摸时,并无一些汗气。”刘公道:“若没汗时,这寒气是感的重的了。须请个太医来用药,表他的汗出来方好。不然,这风寒怎能勾发泄?”小厮道:“公公,身伴无钱,将何请医服药?”刘公道:“不消你费心,有我在此。”小厮听说,即便叩头道:“多蒙公公厚恩,救我父亲。今生若不能补报,死当为犬马偿恩。”刘公连忙扶起道:“快不要如此,既在此安歇,我便是亲人了,岂忍坐视!你自去房中伏侍,老汉与你迎医。”其日雪止天霁①〔天霁〕天晴。霁,雨后或雪后天气转晴。,街上的积雪被车马践踏,尽为泥泞,有一尺多深。刘公穿了木屐,出街头望了一望,复身进门。小厮看刘公转进来,只道不去了,噙着两行珠泪,方欲上前叩问,只见刘公从后屋牵出个驴儿骑了,出门而去。小厮方才放心。且喜太医住得还近,不多时便到了。那太医也骑个驴儿,家人背着药箱,随在后面,到门首下了。刘公请进堂中,吃过茶,然后引至房里。此时老军已是神思昏迷,一毫人事不省。太医诊了脉,说道:“这是个双感伤寒,风邪已入于腠理①〔腠理〕中医术语,指皮肤之间。。伤寒书上有两句歌云:‘两感伤寒不须治,阴阳毒遍七朝期。’此乃不治之症。别个医家,便要说还可以救得。学生是老实的,不敢相欺。这病下药不得了。”小厮见说,惊得泪如雨下,拜倒在地上,哭说道:“万望先生垂怜我异乡之人,怎生用贴药救得性命,决不忘恩!”太医扶起道:“不是我作难,其实病已犯实,教我也无奈。”刘公道:“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着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万一不好,决无归怨你之理。”先生道:“既是长者恁般说,且用一贴药看。若吃了发得汗出,便有可生之机,速来报我,再将药与他吃。若没汗时,这病就无救了,不消来复我。”教家人开了药箱儿,撮了一贴药剂,递与刘公道:“用生姜为引,快煮与他吃。这也是万分之一,莫做指望。”刘公接了药,便去封出一百文钱,递与太医道:“些少药资,权为利市。”太医必不肯受而去。刘公夫妻两人,亲自把药煎好,将到房中与小厮相帮,扶起吃了,将被没头没脑的盖下。小厮在旁守候。刘公因此事忙乱一朝,把店中生意都担阁了,连饭也没工夫去煮。直到午上,方吃蚤膳。刘公去唤小厮吃饭。那小厮见父亲病重,心中慌急,那里要吃。再三劝处,方吃了半碗。看看到晚,摸那老军身上,并无一些汗点。那时连刘公也慌张起来。又去请太医时,不肯来了。准准到第七日,呜呼哀哉。正是: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可怜那小厮申儿哭倒在地。刘公夫妇见他哭的悲切,也涕泪交流,扶起劝道:“方小官,死者不可复生,哭之无益。你且将息自己身子。”小厮双膝跪下哭告道:“儿不幸,前年丧母,未能入土,故与父谋归原籍,求取些银两来殡葬。不想逢此大雪,路途艰楚。得遇恩人,赐以酒饭,留宿在家,以为万千之幸。谁料皇天不,父忽骤病。又蒙恩人延医服药,日夜看视,胜如骨肉。只指望痊愈之日,图报大恩。那知竟不能起,有负盛意!此间举目无亲,囊乏钱钞,衣棺之类,料不能办。欲求恩人借数尺之土,把父骸掩盖,儿情愿终身为奴仆,以偿大恩。不识恩人肯见允否?”说罢,拜伏在地。刘公扶起道:“小官人休虑!这送终之事,都在于我。岂可把来藁葬①〔藁(gǎo)葬〕用稻秆、麦秆一类包裹尸体草草埋葬。?”小厮又哭拜道:“得求隙地埋骨,已出望外,岂敢复累恩人费心破钞!此恩此德,教儿将何补报?”刘公道:“只是我平昔的志,那望你的报偿!”当下忙忙的取了银子,便去买办衣衾棺木。唤两个土工来,收拾入殓过了。又备羹饭祭奠,焚化纸钱。那小厮悲恸,自不必说。就抬到屋后空地上埋葬好了。又立一个碑额,上写“龙虎卫军士方勇之墓”。诸事停当,小厮向刘公夫妇拜谢。过了两日,刘公对小厮道:“我欲要打发你回去,访问个亲族来,搬丧回乡,又恐怕你年纪幼小,不认得路途。你且暂住我家,俟有识熟的在此经过,托他带回故乡,然后徐图运柩回去。不知你的意下何如?”小厮跪下泣告道:“儿受公公如此大恩,地厚天高,未曾报得,岂敢言归!且恩人又无子嗣,儿虽不才,倘蒙不弃,收充奴仆,朝夕伏侍,少效一点孝心。万一恩人百年之后,亦堪为坟前拜扫之人。那时到京取回先母遗骨,同父骸葬于恩人墓道之侧,永守于此,这便是儿之心愿。”刘公夫妇大喜道:“若得你肯如此,乃天赐与我为嗣!岂有为奴仆之理!今后当以父子相称。”小厮道:“既蒙收留,即今日就拜了爹妈。”便掇两把椅儿居中放下,请老夫妇坐了,四双八拜,认为父子。遂改姓为刘。刘公又不忍没其本姓,就将方字为名,唤做刘方。自此日夜辛勤,帮家过活,奉侍刘公夫妇,极其尽礼孝敬。老夫妇也把他如亲一般看待。有诗为证: 刘方非亲是亲,刘德无子有子。 小厮事死事生,老军虽死不死。 时光似箭,不觉刘方在刘公家里已过了两个年头。时值深秋,大风大雨,下了半月有余,那运河内的水,暴涨有十来丈高下,犹如白沸汤一般,又紧又急。往来的船只,坏了无数。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他只道什么火发,忙来观看,只岸上人捱挤不开,都望着河中。急走上前来看时,却是上流头一只大客船,被风打坏,淌将下来,船上之人,飘溺已去大半。余下的抱桅攀舵,呼号哀泣,只叫“救人”。那岸上看的人,虽然有救捞之念,只是风水利害,谁肯从井救人。眼①〔眼(xìxì)〕眼睁睁的意思。看他一个个落水,口中只好叫句“可怜”而已。忽然一阵大风,把那船吹近岸旁。岸上人一齐喊声“好了!”顷刻挽挠钩子二十多张,一齐都下,搭住那船,救起十数多人,各自分头投店内。有一个少年,年纪不上二十,身上被挽钩摘伤几处,行走不动,倒在地下,气息将绝,尚紧紧抱住一只竹箱,不肯放舍。刘方在旁睹景伤情,触动了自己往年冬间之事,不觉流下泪来,想道:“此人之苦,正与我一般。我当时若没有刘公时,父子尸骸不知归于何处矣。这人今日却便没人怜救了。且回去与爹妈说知,救其性命。”急急转家,把上项事报知刘公夫妇,意欲扶他回家调养。刘公道:“此是阴德美事,为人正该如此。”刘妈妈道:“何不就同他来家?”刘方道:“未曾禀过爹妈,怎敢擅便?”刘公道:“说那里话!我与你同去。”父子二人,行至岸口,只见众人正围着那少年观看。刘公分开众人,捱身而入,叫道:“小官人,你挣扎着,我扶你到家去将息。”那少年睁眼看了一看,点点头儿。刘公同刘方向前搀扶。一个年幼力弱,一个年老力衰,全不济事。旁边转过一个轩刺〔轩刺〕高大有力的意思。的后生道:“老人家闪开,待我来。”向前一抱,轻轻的就扶了起来。那后生在右,刘公在左,两边挟住胳膊便走。少年虽然说话不出,心下却甚明白,把嘴弩着竹箱,刘方道:“这箱子待我与你驮了。”把来背在肩上,在前开路。众人闪在两边,让他们前行,随后便都跟来看。内中认得刘公的,便道:“还是刘长者有些义气。这个异乡落难之人,在此这一回①〔一回〕一会儿;不久。,并没有个慈悲的,肯收留去,偏他一晓的了便搀扶回家。这样人,真个是世间少有!只可惜无个儿子,这也是天公没分晓。”又有道:“他虽没有亲儿,如今承继这刘方,甚是孝顺,比嫡亲的尤胜,这也算是天报他了。”那不认得的,见他老夫妻自来搀扶一个小厮,与他驮了竹箱,就认做那少年的亲族。以后见土人纷纷传说,方才晓的,无不赞叹其义。还有没肚子的人〔没肚子的人〕没有度量,没有见识的人。,称量他那竹箱内有物无物,财多财少。此乃是人面相似,人心不同,不在话下。 且说刘公同那后生扶少年到家,向一间客房里放下。刘公叫声“劳动”,后生自去。刘方把竹箱就放在少年之旁。刘妈妈连忙去取干衣,与他换下湿衣,然后扶在铺上。原来落水人吃不得热酒,刘公晓得这道数。教妈妈取酽酒略温一下,尽着少年痛饮,就取刘方的卧被,与他盖了。夜间就教刘方伴他同卧。到次蚤,刘公进房来探门。那少年已觉健旺,连忙挣扎起来,要下床称谢。刘公急止住道:“莫要劳动,调养身子要紧!”那少年便向枕上叩头道:“小子乃垂死之人,得蒙公公救拔,实再生之父母。但不知公公尊姓?”刘公道:“老拙姓刘。”少年道:“原来与小子同姓。”刘公道:“官人那里人氏?”少年答道:“小子刘奇,山东张秋人氏。二年前,随父三考在京。不幸遇了时疫,数日之内,父母俱丧。无力扶柩还乡,只得将来火化。”指着竹箱道:“奉此骸骨归葬。不想又遭此大难。自分必死,天幸得遇恩人,救我之命。只是行李俱失,一无所有,将何报答大恩?”刘公道:“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意。”刘奇见说,愈加感激。将息了两日,便能起身,向刘公夫妇叩头泣谢。那刘奇为人温柔俊雅,礼貌甚恭。刘公夫妇十分爱他。蚤晚好酒好食管待。刘奇见如此殷勤,心上好生不安。欲要辞归,怎奈钩伤之处溃烂成疮,步履不便,身边又无盘费,不能行动。只得暂且住下。正是: 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却说刘方与刘奇年貌相仿,情投契合,各把生平患难细说。二人因念出处相同,遂结拜为兄弟,友爱如嫡亲一般。一日,刘奇对刘方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史?”刘方答道:“小弟甚有此志,只是无人教导。”刘奇道:“不瞒贤弟说,我自幼攻书,博通今古,指望致身青云。不幸先人没后,无心于此。贤弟肯读书时,寻些书本来,待我指引便了。”刘方道:“若得如此,乃弟之幸也。”连忙对刘公说知。刘公见说是个饱学之士,肯教刘方读书,分外欢喜。即便去买许多书籍。刘奇罄心指教,那刘方颖悟过人,一诵即解。日里在店中看管,夜间挑灯而读。不过数月,经书词翰,无不精通。 且说刘奇在刘公家中住有半年,彼此相敬相爱,胜如骨肉。虽然依傍得所,只是终日坐食,心有不安。此时疮口久愈,思想要回故土,来对刘公道:“多蒙公公夫妇厚恩,救活残喘,又搅扰半年,大恩大德,非口舌可谢。今欲暂辞公公,负先人骸骨归葬。服阕①〔服阕〕服孝期满。封建时代,按照人与人的亲疏尊卑的关系,规定出不同的服孝期限。父母死了,子女要服孝三年,期限满了叫做“服阕”。之后,当图报效。”刘公道:“此乃官人的孝心,怎好阻当。但不知几时起行?”刘奇道:“今日告过公公,明早就行。”刘公道:“既如此,待我去觅个便船与你。”刘奇道:“水路风波险恶,且乏盘缠,还从陆路行罢。”刘公道:“陆路脚力之费,数倍于舟,且又劳碌。”刘奇道:“小子不用脚力,只是步行。”刘公道:“你身子怯弱,如何走得远路?”刘奇道:“公公,常言道的好,有银用银,无银用力。小子这样穷人,还惜得什么辛苦!”刘公想了一想道:“这也易处。”便叫妈妈整备酒肴,与刘奇送行。饮至中间,刘公泣道:“老拙与官人萍水相逢,聚首半年,恩同骨肉,实是不忍分离。但官人送尊人入土,乃人子大事,故不好强留。只是自今一别,不知后日可能得再见否?”说罢,欷不胜。刘妈妈与刘方尽皆泪下。刘奇也泣道:“小子此行,实非得已。俟服一满,即星夜驰来奉候,幸勿过悲。”刘公道:“老拙夫妇年近七旬,如风中之烛,早暮难保。恐君服满来时,在否不可知矣。倘若不弃,送尊人入土之后,即来看我,也是一番相知之情。”刘奇道:“公公嘱咐,敢不如命?”一宿晚景不题。到了次蚤,刘妈妈蚤起,即整顿酒饭与他吃了。刘公取出一个包裹,放在桌上,又叫刘方到后边牵出那小驴儿来,对刘奇道:“此驴畜养已久,老汉又无远行,少有用处,你就乘他去罢,省得路上雇倩。这包裹内是一床被窝,几件粗布衣裳,以防路上风寒。”又在袖中摸一包银子交与道:“这三两银子,将就盘缠,亦可到得家了。但事完之后,即来走走,万勿爽信。”刘奇见了许多厚赠,泣拜道:“小子受公公如此厚恩,今生料不能报,俟来世为犬马以酬万一。”刘公道:“何出此言!”当下将包裹竹箱都装在生口身上,作别起身。刘公夫妇送出门首,洒泪而别。刘方不忍分舍,又送十里之外,方才分手。正是: 萍水相逢骨肉情,一朝分袂泪俱倾。 骊驹唱罢劳魂梦,人在长亭共短亭。 且说刘奇一路夜住晓行,饥渴饮,不一日来到山东故乡。那知去年这场大风大雨,黄河泛滥,张秋镇,尽皆漂溺,人畜庐舍,荡尽无遗。举目遥望时,几十里田地,绝无人烟。刘奇无处投奔,只得寄食旅店。思想欲将骸骨埋葬于此,却又无处依栖,何以营生。须寻了个着落之处,然后举事。遂往各处镇乡访问亲旧,一无所有。住了月余,这三两银子盘费将尽。心下着忙:“若用完了这银子,就难行动了。不如原往河西务去求恩人一搭①〔一搭〕一块。之地,埋了骨殖,倚傍在彼处,还是个长策。”算还店钱,上了生口,星夜赶来,到了刘公门首,下了生口。只见刘方正在店中,手里拿着一本书儿在那里观看。刘奇叫了一声:“兄弟,公公妈妈一向好么?”刘方抬头看时,却是刘奇。把书撇下,忙来接住生口,牵入家中,卸了行李,作揖道:“爹妈日夜在此念你。来得正好!”一齐走入堂中。刘公夫妇看见,喜从天降,便道:“官人,想杀我也!”刘奇上前倒身下拜。刘公还礼不迭。见罢,问道:“尊人之事,想已毕了?”刘奇细细泣诉前因。又道:“某故乡已无处容身,今复携骸骨而来,欲求一搭余地葬埋,就拜公公为父,依傍于此,朝夕奉侍,不知尊意允否?”刘公道:“空地尽有,任凭取择。但为父子,恐不敢当。”刘奇道:“若公公不屑以某为子,便是不允之意了。”便即请刘公夫妇上坐,拜为父子,将骸骨也葬于屋后地上。自此兄弟二人,并力同心,勤苦经营,家业渐渐兴隆。伏侍父母,极尽人子之礼。合镇的人,没一个不欣羡刘公无子而有子,皆是阴德之报。 ******* 这篇小说里的主人公刘德夫妇是普通的老百姓,家境一般,惟其如此,他们热情帮助陷入困境的异乡人的义举,就更加令人感动。他们带给人的温暖,就像冬日的炉火一样,让人全身心感到阵阵暖意。 小说中用因果报应之说来解释刘德的所做所为,其实,这是古代小说中常有的迷信外壳。剥去这层外壳,我们应该感受到,刘德夫妇的古道热肠正来自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有生命力的,因为它们是一个民族的根,在不同的时代,它们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但不会泯灭。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小说里写人物对话及心理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请仔细体味。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7] 本页[58] 下一页[59] 尾页[7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诗词散文 最新文章 |
苏利·普吕多姆诗选 |
唐诗鉴赏辞典 |
宋词鉴赏辞典 |
苏洵集 |
乡关何处 |
周国平自选集 |
孙犁散文集 |
李白 |
陆文夫散文 |
毕淑敏散文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
|